古诗新唱--静夜思
《静夜思》的说课稿

《静夜思》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主要由古诗改编的歌曲组成,通过演唱和观赏感受古诗的意境。
歌曲《静夜思》为两段体,宫调式,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乡的愁绪。
依据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要求和他们已经具备和把握的音乐技能和学问,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围绕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运用于指挥四拍子的歌曲。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洁的。
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3、能从速度、节奏、构造、力度等方面挖掘歌曲内涵,逐步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力量。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是: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洁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是: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及二声部的合唱。
二、说教法为了到达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课我主要采纳了听唱法:听唱法是学习唱歌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听唱能较精确地仿照、学习歌曲。
如本课教学中,合唱局部先让学生倾听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再让学生跟琴学唱,然后合唱二个声部以突破歌曲难点。
同时我还会依据需要辅以直观教学、创设情境等教法。
三、说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依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力量和本课特点,我将通过比照法、争论法、小组创编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过程本课将用一课时来完成,通过激趣导入——学唱歌曲——拓展创编——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来落实。
一、激趣导入课依始,教师演唱《读唐诗》导入(唱),同学们,还有一首歌曲与这首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想听吗?请听———《静夜思》(范唱)。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
心情。
接着进入二、学唱歌曲环节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静夜思》,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歌曲的意境。
2、带问题复听:你觉得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表现这种思乡之情的?在学生争论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比拟伸展,演唱的声音很严厉,力度较弱,心情略带哀痛,正是这些音乐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古诗新唱第一课时唱歌《静夜思》教学设计

古诗新唱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感受歌曲的情感。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
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二)具体要求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4.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第一课时唱歌《静夜思》一、欣赏歌曲《读唐诗》,创设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读唐诗》,歌曲《读唐诗》中的歌词非常有特点,它能使我们联想到哪些许多著名的古诗?生:床前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窗外的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高飞的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浮水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枫桥的钟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巴山的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公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边塞的战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23年《静夜思》说课稿(15篇)

2023年《静夜思》说课稿(15篇)《静夜思》说课稿1(1776字)说教材:《静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篇李白的古诗,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
《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
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
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学情: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
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要以语文课程的价值与理念为依据,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情感为基础,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背诵全诗。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2、难点: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采用猜谜语的形式。
2、自读自学,十个生字。
3、朗读感悟,品味情感。
总结升华:1、通过师生对话,以猜谜语的形式:“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静夜思》

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静夜思》发布时间:2021-12-31T08:21:24.54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赵霜[导读]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诗词歌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通过诗词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人们情感寄托的载体。
本文是以赵季平的古诗词歌曲《静夜思》为例,该作品古朴雅致,旋律抒情,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蕴。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法理念碰撞出来的火花。
赵霜四川轻化工大学 643000摘要: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诗词歌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通过诗词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人们情感寄托的载体。
本文是以赵季平的古诗词歌曲《静夜思》为例,该作品古朴雅致,旋律抒情,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蕴。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法理念碰撞出来的火花。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第一章介绍赵季平古诗词系列艺术歌曲创作背景,第二章介绍《静夜思》的歌词意蕴和对作品的浅析,第三章主要从语言咬字与歌曲韵味、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通过这三个方面结合自身演唱所得的体会和感悟对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并增加自身对古诗词情感与内涵的把握,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水平。
关键词:《静夜思》;艺术歌曲;古诗词引言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赵季平作为当代民族音乐创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乏极强的探索性,其代表风格是以古诗词体裁与现代作曲的古典风格。
此类作品需要将作品的古朴雅致,民族韵味表达出来,对演唱者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过对赵季平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与研究,有利于国内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一、创作背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蕴含了丰富的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有着雅致古朴的歌词,精妙无比的调式结构,抒情优美的旋律,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新兴的现代民族音乐将古诗词文化与现代音乐创作融合在了一起,不仅有着浓厚的传统气息还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这是时代的瑰宝。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下册《古韵新声唱歌静夜思》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9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下册《古韵新声唱歌静夜思》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静夜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从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指挥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
2.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
教材分析《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教学过程
一、节奏训练
切分节奏:X X X 附点四分音符:X . X
声断气连的节奏型:X 0X X X 全音符节奏:X---
二、练声曲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不过老师觉得以你们水平,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试着把这些节奏型,配上旋律,唱一下,怎么样?
3 3 5 6 |1 1 6 5 6 5 |3 5 2 3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5. 3 5 6|1---||啦啦啦啦啦二、导入新课。
初一到初三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初一到初三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初一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滕王阁序》(节选)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初二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1.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赤壁赋》(节选) - 苏轼对海而唱,其声悲壮,其意远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 《岳阳楼记》(节选)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初三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1.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 《出师表》(节选)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以上为初一至初三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唱歌 静夜思

静夜思教材内容:校本教材《古诗新唱歌曲集》—《静夜思》教材分析:“古诗新唱”—《静夜思》是作曲家谷建芬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谱写的一首抒情歌曲,曲调以唐代琴歌音调为素材谱写而成。
节奏是建立在古吟诵的自然节奏上,其旋律线的起伏亦与诗歌吟诵的音韵及情绪的发展保持了一致,表达了深沉细腻的思想感情,其起伏有致,略带伤感的曲调,所表现的诗情画意能给学生留下完整美好的回忆。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2.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验古诗文化经典古朴之美。
3.创编“古诗新唱”,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教学重难点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通过欣赏、体验、创作音乐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欣赏《读唐诗》。
同学们,你们一定学过不少古诗,老师想知道有谁唱过古诗?或者有谁听过用古诗演唱的歌曲?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用三个板块(欣赏、学唱、创编)带领同学们用另一种方式来学习古诗……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完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2.师: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唐诗最多?知道的同学把古诗的题目写在作业纸上。
听音乐想古诗(活动中同时播放《读唐诗》做背景音乐。
)主要歌词::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3.师: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师:对了,是以八首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
怎么样,一上课就体会到古诗新唱的魅力了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体验古诗新唱的韵律美、突出“学科综合”的新理念。
一年级新课标古诗词

一年级新课标古诗词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古诗词,这些诗词都是古代诗人写的,非常优美,它们会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一起来学习几首吧!
第一首是《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想起了远方的家乡。
第二首是《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鸟儿在歌唱,花儿在风雨中飘落。
第三首是《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
第四首是《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有鸟儿在柳树上鸣叫,白鹭飞向蓝天,还有远处的雪山和停泊的船只。
这些古诗词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喜欢它们,并且能够背诵下来。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中华文化的小小传承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