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简答题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3.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后30年D.20世纪50年代3.(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活动主体多8.国民价值增值机制C.经济调控手段差异D.经济边界长9.国际贸易流向中的主要部分是(。
A.南北贸易10东西方贸易C.北北贸易D.南南贸易7.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可以解释的主要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产业内贸易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8.(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9.品牌C.资本D.专利10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
A.海默11卡森C.邓宁D.斯蒂芬斯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风起云涌,从地区分类看,主要发生在(之间。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新兴市场经济体D.转轨国家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的核心内容。
A.比较成本理论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C.超贸易保护理论D.战略性贸易理论13.发展中国家为了引进技术和资金,不得不满足跨国公司的某些要求,在不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让渡部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代价。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北美 C东亚 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 18世纪6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后30年代D 20世纪50年代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跨国公司 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型工业化国家 B经济转轨国家 C欠发达国家 D先进国家5、特别提款权是(D)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 B本国中央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20世纪80年代以来(B)以成为国际经济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 B跨国并购 C建立战略联盟 D项目合作7、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 C中东地区 D中东欧地区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A总理事会 B部长级会议 C秘书处 D货物贸易理事会9、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是(A)它是由维纳首先引入的。
A关税同盟理论 B大市场理论 C交易费用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10、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成为(D)A康德拉捷夫周期 B库兹涅茨周期 C基钦周期 D朱格拉周期11、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C)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盟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2、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B)是政府主导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13、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D)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B.经营环境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B.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C.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D.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世界经济概论二参考答案.docx
世界经济概论二参考答案(适用于商学院X X级X X专业X X学生)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X2. V3. X4. V5. X6. X7. V8. X9. J10. V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1分),使生产要索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金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2分)。
2.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1分),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了公司或附屈机构(1分),这些国外了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1分)。
3.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木国市场免受国外商M的竞争(2分);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人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分)。
4.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屮免除关税和限额(1分),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国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
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
5.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1分),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耍货币Z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就实行干预(1分)。
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乂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1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1分);(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屮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2分);(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1分);(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网上试题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D.融合化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D.透明度原则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A. 中东模式B. 雁形模式C.东亚模式D. 拉美模式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D.积累资本或资金6.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范围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具有统一性、竞争性和扩展性的特点。
具体包括: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和国际货币流通领域三部分,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考虑。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经济全球化: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3、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4、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封闭。
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也要维持同世界市场的某种联系。
5、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就属于这种类型。
前者主要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后者主要为前者生产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
这种分工反映了双方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悬殊差距,因而在分工形式上呈垂直型或纵向型。
• 2.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一般属于该类型。
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产品的技术水平接近,所以它们之间通过世界市场建立的劳动关系一般呈水平型或横向型。
• 3.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垂直型和水平型相结合的分工形式。
许多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都属于这种类型。
就一个发达国家而言,它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既有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也有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我们把这样的国际分工形式称之为混合型国际分工。
• 4.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企业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 5.滞涨:是指在同一个生产时期里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物价暴涨并存的不符合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发展实践的“怪现象”。
是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社会经济现象。
• 6.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于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它具有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特征。
•7.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各种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
它包括关于资源配置方式的信息传递系统;关于企业制度的竞争系统;关于产品与要素流动和组织的交换系统;关于政府经济活动的财税控制系统;关于政府金融政策的货币调控系统;关于维系市场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系统和关于国际关系的对外交换系统。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3.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C.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D. 世界各国的经济指标2.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经济组织?A. 世界贸易组织(WTO)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C. 亚洲开发银行(ADB)D. 世界卫生组织(WHO)3. 下列关于全球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化是以经济为主导的一种现象B. 全球化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方面C. 全球化使国家特色文化逐渐消失D. 全球化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出现4.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
A.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B. 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革命C. 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合作项目D. 外商对本国经济的投资5. 现代化的指标主要包括()。
A. 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B. 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C. 政府机构和法律制度D. 社会制度和民族特色6. 以下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A.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B. 国际清算银行(BIS)C. 国际劳工组织(ILO)D. 世界卫生组织(WHO)7. 经济增长率指的是()。
A.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变化率B.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之差C. 年平均工资与年平均消费水平之差D. 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8. 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 美国B. 日本C. 中国D. 德国9. 联合国最高机构是()。
A. 安全理事会B. 联合国大会C. 联合国秘书处D. 联合国国际法院10. 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A. 世界银行集团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亚洲开发银行D. 国际清算银行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 简述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国际贸易与投资等。
世界经济概论作业
1、所谓“后工业化时代”,就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为主体的时代。
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贝尔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轴原理”是说“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
从经济方面来说其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而这些,恰恰就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特征。
对此,也许我们可以解释:由于技术变革,而把马克思主义者赋予工人阶级的作为社会变革的历史代理人的作用取代了,而且这种取代正如历史发展一样是不可逆转的,后工业化必将来临。
2、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
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历时140年,包含了两个半长波周期,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平均长度为50-60年的经济长周期波动。
经济长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不是生产技术的变革、战争和革命、新市场的开发等,而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所固有的因素,特别和资本积累有密切关系。
第一长波周期,由1785年的谷底至1843年谷底。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波周期始自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1年)的波谷,并在1812年英美战争中进入长波浪顶,然后是战争后的“和睦时代”,从而进入第二期高原的稳定状态。
第二长波周期,由1843年谷底至1896年谷底。
第二个长波周期伴随着美国南北战争而引发物价飚升并至1864年的浪顶,随后在内战结束的“重建”时期进入第二期高原的稳定状态。
第三长波周期,由1896年谷底至1945年谷底。
第三个长波周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物价急升引致1920年进入浪顶,而战后的20年代步入稳定时期,这一隐定状态曾有效地支撑了股票市场达致1929年的牛市高峰,但这一时期最终被崩盘、大萧条和直至1942年的通货膨胀所取代。
(完整版)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汇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 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
该理论被称为()理论。
A. 协议分工B. 垄断优势C. 比较优势D. 产品生命周期3. 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是()理论。
A. 议协分工B. 技术差异C. 产品差异D. 自然资源禀赋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 垄断优势B. 产品生命周期C. 市场内部化D. 国际生产折衷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B.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 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6. 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
A. 雁形模式B. 产品生命周期C. 市场内部化D. 产品差异7. 反对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只要增加供给才能摆脱“停滞膨胀”学派,是()。
A. 后凯恩斯学派B. 货币主义学派C. 理性预期学派D. 供应学派8.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长约50至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称为()周期。
A. 基钦B. 朱格拉C. 康德拉季耶夫D. 库兹涅茨9.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B. 混合型C. 需求拉起的D. 成本推动的10. 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第二章.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1.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ABCD)。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2.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ABCD)。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ABCD)A.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B 金融、货币与投资市场的全球化C 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D 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负面作用(ABCE)A发达国家结构性失业增加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拉大C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失业者增多D促进了南北贫富差距的缩小E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被破坏5.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ABCD)。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非法移民的增多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非法武器的国际扩散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6.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BCD)。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7.下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ABCD)。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判断题1.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是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
(√)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的一统天下。
(×)4.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间相联系的概念。
(√)5.欧洲经济共同体属于区域经济的协调组织。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世界经济学习题答案全本加2套样卷)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 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 它开辟了环球的商业通道, 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 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 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 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 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包括科学革命, 也包括技术革命, 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二、简答题1. 简述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 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 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 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 世界经济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 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1.世界经济的内涵(含义):《经济大辞典》中将世界经济定义为:“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形成的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中的各国经济的总和。
”2.世界经济是由不同市场经济模式国家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运动的有机整体。
现代市场经济是由不懂模式组成的。
主要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指导性计划模式等。
3.世界经济的萌芽(14-15世纪)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6-18世纪)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19-20世纪中叶)4.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征与趋势:1.科技信息化2贸易自由化3.生产跨国化4.金融一体化5.经济全球化6.区域集团化7.格局多极化8.发展持续化9.调节国际化5.科技革命是指科学革命引起技术和生产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过程。
6.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代表: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叶,与英国的产业革命同时发生。
主要标志是纺织机、蒸汽机和机器制造也的发展,实现了从手工工具生产向机械化工业生产的转变。
(英)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叶,在热力学、电磁学、内燃机、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科学理论的发现下,技术革命蓬勃兴起,规模远远大于第一次。
(美)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发生了以原子能、微电子、高分子合成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美)7.国际分工的含义: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类型:水平型和垂直型。
8.影响和制约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1.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进步。
2.自然条件的差异。
3.跨国公司的国际资本流动。
4.各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9.产业结构的含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以及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两个指标:一个是价值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另一个是就业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概论》简答题
1、分析当前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层次的水平结构。
第一层次:发达国家,指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机制成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般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共有20多个,其GDP占世界的75%。
第二层次:发展中国家,指二战后独立的、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又处于发展中的亚非拉国家。
目前这类国家数量最多,GDP占世界的20%左右。
第三层次:最不发达国家,指经济上最贫困落后的国家。
目前共有50个。
2、简述按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划分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工业化国家,指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士,英国,荷兰。
第二层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指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简称尼克斯。
如新加坡,韩国,泰国,墨西哥,巴西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第三层次是发展中工业化国家,主要指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有100多个,这些国家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发展结构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业等。
3、简述不同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
①美国为代表——经典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宏观需求管理
②日本为代表——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及诱导
③德国为代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注重立法建立经济秩序
④法国为代表——指导性计划模式:制定全国性的指导计划
⑤瑞典为代表——福利市场经济模式:福利制度完善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经济):中国为代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挡
②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③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
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
⑤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5、战后世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表现。
①“脱农化”与农业现代化:人口、劳动、资本与资源越来越脱离于农业部门,农业在整个国民收入和总体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农业比重下降,正在向工厂化,离土化转变。
②工业内部结构日益高度化: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加工业向资本密集制造业,再向技术集约型创新产业转变。
③产业结构“软化”:指三次产业之间和各次产业内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与资源投入被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投入逐渐取代的过程。
④产业空洞化与结构性失业: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持续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仅在国内留下一个空壳,以致国内投资不断萎缩,就业机会不断减少;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
6、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①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遇
②为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③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
④使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⑤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⑥拉动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
消极:①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被迫承诺遵守现在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并将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②开放市场,可能导致外国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
③参与全球化,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外部经济形成进一步依赖,经济安全可能进一步受到影响。
④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困境更加严重。
⑤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
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被动局面。
⑦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扩大了南北差距。
⑧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7、什么是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两国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
协议性分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资源供给条件一样,发展水平接近;
②协议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能获得经济规模的产品。
(重化商品)
③让给对方的产业没有优劣之分。
8、后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
①贸易保护主义升级;
②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继续;
③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方式活跃;
④服务外包增长迅速;
⑤技术贸易和相关人才的流动。
9、简答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趋向。
改革势在必行:在现有货币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
①改革和加强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
②维持目前国别性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手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
③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完善会计制度,实现国际社会对金融市场有效监控。
④加强各国政府对本国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10 、简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②确定了国际储备货币
③规定了美元的发行和兑现方式
④确定了固定汇率制
⑤提出了资金融通方案
11、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原因
发展特征:
①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规模巨大
②国际直接投资主体仍为发达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
④国际直接投资呈多向流动格局
⑤国际直接投资部门结构走向高级化
⑥直接投资扩大规模的方式转为“并购”为主
原因:
第一,资本过剩是直接投资跨国延伸的重要因素。
第二,新科技革命要求直接投资跨国发展。
第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为直接投资跨国拓展提供了条件。
第四,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吸引国际资本的直接投资。
第五,各国政府及国际有关机构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推动了直接投资跨国拓展
12、当前中国如何应对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出现的新特征?
①提供更为规范和公平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②把大力促进外资并购作为重要的引资增长点,着力推动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并购。
③加快服务业对外资开放步伐,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引资的比重。
④加大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力度,努力为西部地区扩大外资吸收创造条件。
⑤加强政策导向与法制建设,积极保障国家产业安全。
13、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障碍
①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②资源问题。
资源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前主要的资源问题表现在:土地资源退化问题、森林资源锐减问题、淡水不足问题、矿产能源消耗急剧增加问题。
③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在所有全球性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全球性问题的状况和解决。
当代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而发生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
14、当前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3)垃圾处理问题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5)水土流失问题
6)旱灾和水灾问题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8)加入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