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实验课程简介和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学分:实验学分:实验总学时:面向对象:预修课程要求: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100-150字)(二)英文简介二、教学目标三、课程要求(包括考勤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准备、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等)四、主要仪器设备五、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六、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七、课程教学网站示例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A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ollege Chemistry课程编号:06112200课程学分:1 实验学分:1 实验总学时:32面向对象:化学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生物系统工程类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100-150字)大学化学实验A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所开设的课程。
掌握和运用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对近化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二、教学目标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程要求1.实验室安全(根据课程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为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本实验课程需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定:⏹不能穿拖鞋或凉鞋上课。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0660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学分: 5.0 周学时:4.0-2.0面向对象:大学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微机原理、C程序设计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嵌入式系统设计》是工科学生学习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学习掌握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主要流程和相关技术的一门课程,重点在于理解ARM体系结构及其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ARM体系结构,ARM编程模型及指令集,ARM调试结构与存储器层次,操作系统的I/O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和管理、并发、进程间通信,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策略,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算法等内容,并以树莓派实验板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二)英文简介《Embedded System Design》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embedded system,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ARM core design,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the main process of embedded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priority of this course is making students have an initial capacity of embedded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ARM archite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mbedded system.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core design of ARM processor, ARM architecture, ARM programming model and instruction set, ARM debug architecture and memory hierarchy, IO technologies of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system processes and threads, concurrent,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memory managem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real-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etc. Experimental design on Raspberry Pi2 development board may also be made to know the embedded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ell.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通过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使学生熟悉嵌入式应用开发流程,更方便地学习和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学科专业类-实验课程)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2019版)(学科专业类-实验课程)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及目标(一)课程简介【简要说明课程性质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基本内容等。
】《****》课程是本专业(类)的一门****课程,旨在训练/培养****能力,***知识。
本课程主要涉及/基于/依托/……理论。
本课程主要包括***、***、***等实验项目。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阐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在……。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五、实验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等。
六、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类型:☐考试☐考查(二)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验作品☐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三)成绩评定: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ISBN。
(二)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ISBN;《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ISBN;……。
(三)参考资料《名称》慕课,****课程学习平台,课程网址;……。
(教材选用应按照《河北大学本科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校教字〔2017〕37号)要求,以质量为首要原则,考虑专业实际,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国家及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及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等。
参考书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等,应当尽量齐全,与时俱进。
)。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XXXXX》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本科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小四号黑体字)
1、课程代码:【按教学计划填写】(五号字宋体)
2、英文名称:(五号字宋体)
3、学时学分:(五号字宋体)
4、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必修课”,请按教学计划填写。
如果一门课程具有多种课程性质,要注明面向何种专业是何种课程性质】(五号字宋体)
5、先修课程:【需列出先修课程的名称、代码和学分数。
例:高等数学A 010001(5)】(五号字宋体)
6、授课对象:(五号字宋体)
二、教学方法(小四号黑体字)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五号字宋体)
三、考核方式(小四号黑体字)
说明考核方式(含实验考核方式),注明平时成绩、考核成绩、及实验成绩所占比例(平时考核占30%,期末占70%)。
(五号字宋体)
(章节标题居中小四号黑体)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五号字宋体)
【教学时数】:(五号字宋体)
【教学重难点】:(五号字宋体)
【教学内容】:内容(五号字宋体)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小四号黑体字)
1、使用教材:主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信息】(五号宋体)
2、参考教材:【同上】(五号宋体)
注:如课程需学生阅读参考文献或查阅网上资料,应列出参考文献【文献名作者刊物名页次】,所用搜索引擎及检索关键词。
纸张大小使用A4,左右边距2CM,上下边距1CM.。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本科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1课程号(代码):501002030教学类别:实践课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兼具科研知识拓展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验实习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较全面地认识实验研究的方法,为实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实验执行能力的基础。
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扩展掌握显微研究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技术原理(在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的基础上),掌握实验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基本功,包括选题设计、技术评估、数据分析处理、实验进程管理、学术写作和学术交流等。
三、教学内容1. 光学显微镜的类型及工作原理(3学时)掌握:(1)光学显微镜的常见类型及应用;(2)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3)显微镜操作和日常维护;了解:(1)各类显微镜光源的性质和优缺点;(2)相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3)偏光镜工作原理;(4)共聚焦显微镜工作原理;(5)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因素;(6)超高分辨率的实现途径。
2. 生物显微切片标本的制作原理(3学时)掌握:(1)化学固定原理和固定剂类型;(2)生物染色的一般原理;了解:(1)常用混合固定剂的配方及其应用条件;(2)各类脱水剂的性能(3)特殊制片法3. 荧光显微技术(3学时)掌握:(1)荧光显微观察的优点和用途;了解:(1)荧光成像原理;(2)常用荧光化学基团的特点;(3)分子相互作用的荧光检测;(4)荧光显微镜构造和操作;(5)量子点技术。
4. 研究选题和立题(3学时)掌握:(1)研究问题的分解方法;熟悉:(1)完善研究设计的一般方法;(2)科研问题的类型与选题来源;5. 医学文献处理(3学时)掌握:(1)EndNote操作;(2)快速阅读和筛选文献的方法;(3)学术文献翻译技巧;了解:(1)怎样快速学习陌生领域的知识;(2)Meta分析;6. 实验技术选择和评估(3学时)掌握:(1)实验技术评估和选择的一般方法;熟悉:(1)常用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合;(2)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使用;(3)实验动物与人的重要差异;7. 实验结果分析处理(3学时)掌握:(1)数据图表报告规范;(2)统计图选用原则和绘制技巧;熟悉:(1)原始数据快速分析方法;(2)二次图像绘制方法;8. 研究进程管理和实验室规范(3学时)掌握:(1)实验研究资料加工的3个阶段;(2)实验室安全和安全管理;熟悉:(1)科研活动规范和学术道德典型案例;了解:(1)实验室分工、管理效率和学习效率的关系;(2)研究分工的一般原则及其管理。
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附件一:教学大纲格式及示例化工(食品工程)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写)学分: 6学时: 90 (其中:讲课学时:80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或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物理化学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生物工程教材:《化工原理》,姚玉英,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开课学院:环境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化工原理》是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技术基础课,它建立在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基础、计算机技术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的基本任务是:1.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及操作原理;2.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典型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3.寻找适宜的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的方向及改进设备的途径。
化工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化工类型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的若干"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属工科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决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2)化工单元过程的分类A、流体动力过程包括流体的流动及输送、非均相物系的分离、物料的搅拌等;B、传热过程包括传热理论及设备、蒸发、冷冻等;C、传质过程包括气体的吸收、液体的蒸馏、固体的干燥等。
(3)几个基本概念A、质量守恒定律及其物料衡算;B、能量守恒定律及其能量衡算;C、单位、因次及其单位制度,单位换算;D、过程速率。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课程号(代码):918001010课程类别:文化素质公选课学时:共18学时,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2学时学分:1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重视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熟悉各类实验室安全隐患的种类以及如何正确防范;掌握突发事故应对措施,如仪器设备装置使用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技术、实验应急处理方法等;熟悉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置办法等。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概述(2学时)介绍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熟悉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特殊性,掌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隐患、事故类型及产生原因。
第二章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2学时)熟悉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常用化学化工实验装置设施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安全控制,了解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掌握常见安全事故的防护及应急处理措施。
第三章实验室电气环境与电气安全(2学时)了解实验室的电气环境,熟悉实验室的电气危害,掌握常见电气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
第四章机械加工类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2学时)介绍机械加工安全相关知识,熟悉机械加工危害及防护措施,掌握机械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了解噪声与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第五章生物类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2学时)了解实验生物存在的危害及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分级,熟悉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材料、操作、废弃物等规范管理要求,掌握生物安全事故的防范及应急处理。
第六章辐射安全与防护(2学时)介绍辐射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核辐射、微波辐射、光射辐射等的安全与防护,掌握辐射事故的防范及应急处理。
第七章实验室计算机及信息安全(2学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安全常识,熟悉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防范技术,掌握废旧计算机类电子设备处置。
第八章野外实践安全与常用医疗急救知识(2学时)介绍野外实践安全常识,掌握野外实践中常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掌握常用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
格式浙江大学

《大学物理(甲)Ⅱ》教学大纲课程号:061B0221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甲)Ⅱ学分:4 周学时:4面向对象:本科生预修课程:大学物理(甲)Ⅰ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甲)Ⅱ内容为: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基础;物理学前沿问题选讲。
可使学生对物质运动规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初步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深造(报考所有理工专业研究生),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打下扎实的物理基础。
宜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二)英文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University Physics A2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electromagnetism, optics; the foundation of quantum physics; selected lecture of the advance front in physics. The learning of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moving of objects, giving an initial training of students’ methods of thinking and capabilities to investigate problems scientifically. It cans also lay students a solid phys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learning (for Polytechnic postgraduates) and for learning new theories, new knowledge and new technologie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大学物理(甲)Ⅰ和(甲)Ⅱ,可使学生科学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熟练地掌握物理学的计算技巧;较详细地了解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其中的主要物理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
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
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
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源和用途;7.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螺环和桥环化合物);8. 环烷烃的结构,张力学说;9.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取代反应10. 环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构象;直立键、平伏键;优势构象;纽曼投影式;11. 构象分析:顺-十氢萘、反-十氢萘;顺、反-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性。
(三)、不饱和脂肪烃1.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异构现象(结构异构和位置异构); 2. 烯烃的命名:顺反异构体的命名;Z、E标记法;次序规则; 3. 烯烃的物理性质 4. 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硼氢化、催化氢化等),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自基加成反应,不对称烯烃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反应和加成产物的定位;5. 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6. 诱导效应:产生、特点,马氏加成和反马氏加成;7. 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物理性质;8. 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
反应(亲电和亲核加成);氧化反应,聚合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9. 共轭效应:π-π共扼效应,p-π共扼效应,超共轭效应;10. 共轭二烯烃:1,2-加成和1,4-加成;Diels-Alder反应;11. 炔烃的制法。
(四)、芳香烃1.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2. 单环芳烃:苯的结构、苯的稳定性; 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烷基化和酰基化);芳烃环的氧化反应;芳烃侧链的反应(氧化和α-氢的卤代); 5. 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6. 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解释;
7. 稠环芳烃:萘、蒽、菲的结构;稠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氧化、还原;8. 芳香性与Huckel规则;环多烯。
(五)、对映异构 1. 偏振光和旋光性;旋光度和比旋光度2. 手性和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和对称操作,分子的手性与对称性;对映异构
体,外消旋体; 3. 旋光异构体构型表示法,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顺序规则,对映体的命名:绝对构型和R、S 表示法; 4. 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开链化合物,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体; 5. 外消旋体的拆分。
(六)、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 1. 核磁共振氢谱: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和偶合常数,积分比例; 2. 质子去耦碳谱:碳化学位移; 3. 质谱:分子离子峰,同位素丰度,主要碎片峰;4. 红外光谱:振动的类型,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5. 紫外光谱:跃迁类型,共轭体系和最大吸收波长的关系。
(七)、卤代烃 1. 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异构现象,伯、仲、叔卤代烷; 2.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3. 卤代烷的化学反应:亲核取代反应(被亲核试剂如OH、OR、NHR、CN等取代),消除反应(脱卤化氢),与金属的反应(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格氏试剂、还原反应,卤离子交换反应;
4. 亲核
取代反应的机理,SN1、SN2;反应坐标,过渡态和中间体;试剂的亲核性强弱;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5. 消除反应的历程,E1,E2;消除方向的查依采夫规则;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6.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7. 卤代烃制备方法;8. 卤代芳烃及反应: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苯炔。
(八)、醇、酚 1. 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2. 醇的物理性质;氢键对醇物理性质的影响; 3. 醇的化学性质:醇羟基的酸碱性;醇与金属的反应;醇羟基被卤离子取代的反应(与HX 氢卤酸的反应,与卤化磷PX3、PX5的反应,与二氯亚砜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分子内、分子间);醇的酯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 4. 一元醇的制备;
5. 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酚的物理性质
6. 酚的化学性质:酚的酸性;取代基对酚的酸性的影响;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酚的氧化反应;
7. 酚的制备。
(九)、醚 1. 醚的分类、
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 2. 醚的化学性质:醚的碱性和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环醚的分类和结构; 3. 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 冠醚:命名和应用。
(十)、醛、酮 1. 羰基的结构和特点;
2.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
3. 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加水、加醇、缩醛缩酮、加亚硫酸氢钠);与氮亲核试剂的加成(肟、腙、缩氨脲和Schiff碱的生成);与碳亲核试剂的加成(与有机金属试剂、氰负离子的加成);α-氢的反应(羟醛缩合,卤代,卤仿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安息香缩合;
4.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5. 酮-烯醇式互变异构及平衡;
6. α,β-不饱和醛酮:1,2-加成和1,4-加成;Michael加成反应;选择性还原;
7. 一元醛酮制备方法;(十
一)、羧酸 1. 羧酸的分类、命名、
结构和物理性质; 2. 羧酸的酸性;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
3. 羧酸的化学反应:羧酸衍生物的生成,脱羧反应,还原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
4. 一元羧酸的制法;
5. 二元羧酸的性质;(十二)、羧酸衍生物和取代羧酸 1. 分类、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酸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 3. α,β-不饱和羧酸:反应和制备; 4. 羟基酸:制备及反应;个别醇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5. 酚酸:制备方法,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
6. 羰基酸:丙酮酸的性质;β-酮酸的性质;γ-酮酸的性质;
7. β-酮酸酯:β-酮酸酯的α-氢的酸性;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平衡;β-酮酸酯的烃化和酰化;成酮水解和成酸水解;β-酮酸酯Claisen 缩合和Dieckmann 缩合;(十三)、胺 1. 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2. 胺的酸碱性及强度比较; 3. 胺的化
学性质:烃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胺的保护和芳环上的反应; 4. 胺的制备:直接氨化,Gabriel合成法,还原法,醛酮的还原氨化,Hofmann重排; 5. 季铵盐和氢氧化四烃基铵:相转移催化,Hofmann 消去; 6. 胺的氧化物:Cope消去。
(十四)、其他含氮合物 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
3. 芳基重氮盐:结构和性质;重氮盐的取代反应;重氮盐的偶联反应;还原;
4. 偶氮化合物:制法和反应;(十五)、杂环化合物 1. 杂环化合物分类、命名; 2. 杂环化合物结构与芳香性; 3. 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 4. 含两个以上杂原子的五元杂环:结构和基本性质;
5. 六元杂环: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十六)、碳水化合物 1. 单糖的结构:单糖的链状结构、变旋现象和环状结构;Fischer
投影式、Haworth式和构象式; 2. 单糖的化学性质:异构化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成脎反应、成苷反应;
3. 重要单糖和糖苷:D-核糖、D-2-脱氧核糖、D-葡萄糖、D-果糖、D-半乳糖;
4. 低聚糖:常见还原性低聚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常见非还原性低聚糖:蔗糖。
(十七)、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1. 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2. α-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两性性质和等电点;α-氨基酸的化学反应;3. 多肽的结构和性质: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 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5. 蛋白质的性质: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6. 核酸:核酸的组成和结构;核苷、核苷酸;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十
八)、类脂、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
1. 类脂类:脂肪酸、油脂、蜡、磷脂;
2. 萜类化合物结构和命名;
3. 甾族化合物结构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