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汇总笔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性质和变化等知识。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
-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无关。
- 内能是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结果。
2. 内能变化:
- 内能的增加和减少是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换导致的。
- 内能增加的方式有热传递、功和物态变化等。
- 内能的增加导致物体的温度升高,减少导致温度降低。
3. 内能的性质:
- 内能是宏观物体的宏观属性,不能被完全测量。
- 内能是守恒的,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内能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发生转移和转换。
- 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 内能的计算:
- 内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ΔU=Q+W来计算,其中Q表示热量,W表示对外界所做的功。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内能的计算还可以利用ΔU=mcΔt,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5. 内能与热容的关系:
- 内能的变化量等于热容与物体温度变化的乘积,即ΔU=CΔT,其中C 表示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以上是《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的知识汇总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笔记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第2节内能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3、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
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
)5、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
③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水沸腾、晶体熔化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过程。
)。
6、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等效的)7、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8、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第3节比热容1、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①实验中要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所需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升温慢,吸收的热量多,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②得出的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③实验也可以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即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温度升高的度数。
温度升高的度数低的升温慢,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2、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
单位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1 、千万人的失败, 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 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9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1 、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 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 你除了接受以外,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9 、若能像看别人的缺点一样, 如此准确的发现自己的缺点, 你的生命将会变的不平凡。 10 、人生就像奔腾的江水, 没有岛屿与暗礁, 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17 、忍耐力较诸脑力, 尤胜一筹。 8 、为我们的未来而奋斗;为我们的目标而斗争。 2 、一个人的出路, 是在工作当中寻找的, 而不是坐在那里想出来的。 18 、重新自己的生活, 即使是一个人。 20 、我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 也要你一定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11 、自立亦自强, 点燃热情的心灯, 用诚恳的工作态度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8 、一旦立下目标, 不达目标绝不罢手, 方可成功。 15 、有人感激过你的善良吗, 貌似他们只会得寸进尺。 9 、全心付出过, 生命才会精彩。 1 、人最大的阻力是自己, 好多想法在实施前往往被自己枪毙了。 2 、太阳升起的瞬间, 对于昨天已成永远! 8 、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若都像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对待, 人生定会更精彩。
热传递改变内能
太阳能热水器
凸透镜点燃木柴
炉子烧水
三、热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 的多少叫做热量(heat),单位是焦耳,即焦(J).
四、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物体向外传递热量,物 体的内能会减小;外界向物体传 递热量,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2.做功:外界向物体做功,物体 的内能会增大;物体向外界做功, 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1, 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一定增大 √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及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及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及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总结及跟踪习题(无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要点突破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分子很小,通常以 m为单位来度量。
2.扩散现象表明: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还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分子之间有。
3.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
分子的热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分子运动越。
下表为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以下现象:①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②固体很难被拉断;③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分子间有。
④物体不能被压缩至无限小;⑤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体现分子间有。
5.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习题1.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一个飞沫的直径约为1x10−6m~5x10−6m,由此可判断飞沫(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组成的一个个水分子C.将一块铁锉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进行观察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风B.打扫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C.冬天雪花飞舞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4.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是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5.(双选)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B.扫地时尘土飞扬C.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D.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6.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溶液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习指导-第13章《内能》重难点、易错点突破技巧

第十三章重难点、易错点突破技巧【重难突破】重难点1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难点)【方法技巧】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例1】(2018·聊城中考)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第 1 页共 11第 2 页 共 11 D. 0°C 的冰块,其内能为零【针对练习】1.(河北中考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 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重难点2比热容及其应用(重点) 【方法技巧】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应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根据公式Q=cm △t 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这就是我们常用水来作冷却剂或散热剂的原因。
水作冷却剂时,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例如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水作散热剂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例如暖气片中用水循环散热。
(2)根据公式cmt Q=∆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其他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例如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且冬暖夏凉。
【例2】(2018•徐州中考改编)当严寒即将来临时,为了预防果实结冰,果农会用水喷洒果树。
请你解释这种做法所蕴含的道理。
【针对练习】2.美丽的柳叶湖是常德市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以其旖旎的风光令人们流连忘返,更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在盛夏避暑的好去处。
柳叶湖的水面宽广,蓄水量丰富,而水的比沙石的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要(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沙石升高的温度,因而夏天人们在柳叶湖边会感到很舒服。
3.(2018秋•南昌期中)夏天,小张同学和家人一起去庐山避暑,发现山脚下的餐馆常将饮料、西瓜等储藏于温度较低的山泉、溪流中,待到需要时再将其拿出以供客人降温解暑。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温度高的物体,但质
量小,内能不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晶体熔化过程中, 质量、温度不变,
但吸热,故内能增
加且温度不升高
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10℃的冰既没有机械能,也没有内能 B.静止的汽车一定没有机械能,但有内能 C.在空中飘动的白云只有机械能,没有内能 D.静止的汽车可能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炽热的岩浆
冰冷的积雪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 能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它能做功吗?
2. 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 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判断物体内 能是否发生改变及内能改变的方式。
1. 知道内能的含义;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 因素有关;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 热量的概念。
炙热的熔岩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然很低, 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做着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内能。
炽热的熔岩
冰冷的雨度 分子间距大小变化
宏观 质量大小 温度变化 体积大小变化
特别说明: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反 过来,物体内能改变时,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水结冰时,放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含 有”热量,应该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例 【多选】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 的是( AD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至低温物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2页 第13章《内能》基础知识复习
特点: 。
具体表现:○1r<r 0,引力 斥力,表现为 。
○2r=r 0,引力 斥力。
○3r>r 0,引力 斥力,表现为 。
注意:当分子间间隙较大时,引力和斥力 。
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两种不同物质在 时彼此 的现象。
说明:○1分子间存在 。
○2构成物质的分子 。
注意: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情况,肉眼 看见。
扩散现象 物质三态:分子间隙 ,分子间作用力 。
定义:构成物质的分子由于 而具有的 动能和由于 而具有的势能之和。
内 能 ○1条件:物体之间存在 。
○2方向:从 物体传到 物体。
○3结果: 相等。
○4本质:能量的 。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温度 。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温度 。
○2本质:能量的 。
改变内能的方式 规律:吸收热量内能变,温度不一定会变。
温度升高内能变,吸热做功要分辨。
内能变化真麻烦,热功温度都相关。
○1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
与它的和乘积之比。
○3计算公式:
○4单位:
○5C
水
= ,其物理意义是。
○6影响因素:比热容与Q,m,△t均;
与物质的、有关。
○7公式变形:Q= ,m= ,△t= 。
○8相关计算:Q
吸
= 。
Q
放= 。
比
热
容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