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7.22•【字号】皖政办〔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皖政办〔2020〕1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7月22日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学科是高校学术地位、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精神,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皖政〔2016〕115号)要求,在省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力争一流、形成高峰,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地方急需、国内排名前列、体制机制先进、社会贡献重大”的原则,以对接国家及安徽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科水平和创新引领能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团队)建设为关键,大力推进高校学科优化和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科水平整体实力提升,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8安徽科技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8安徽科技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安徽科技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四年十月目 录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一、学校概况 (1)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1)四、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情况 (4)五、本科生源质量 (4)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4)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4)二、生师比 (5)三、师资队伍建设 (5)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6)七、教学行政用房情况 (6)八、图书资料情况 (6)九、信息资源情况 (7)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7)一、专业建设 (7)二、课程建设 (7)三、教材建设 (8)四、实践教学 (8)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9)六、质量工程项目 (9)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10)第四部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1)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情况 (11)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情况 (11)第五部分 学生发展 (13)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13)二、学生体质测试情况 (13)三、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情况 (14)四、应届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15)五、应届毕业生就业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15)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15)第六部分 科研及产学研合作情况 (16)一、制度建设 (16)二、科研工作及成效 (16)三、产学研合作情况 (16)四、科研支撑教学情况 (17)第七部分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17)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取得重大突破 (17)二、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18)三、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扎实推进 (18)四、教师赴美培训工作收效良好 (18)五、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 (19)六、校际团组互访交流卓有成效 (19)七、外教聘请管理与服务工作扎实有效 (19)第八部分 特色发展 (20)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0)二、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 (20)第九部分 努力方向 (21)一、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22)二、建立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 (22)三、构建分类指导、分类定位的学科专业发展机制 (22)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23)五、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3)安徽科技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学校概况安徽科技学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更名为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

安徽科技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规划书

安徽科技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规划书

安徽科技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规划书一、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概况(一)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趋势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出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相互渗透,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涵盖了很多学科方向,例如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测试学、文体学、修辞学、跨文化交际等。

我们这次以翻译学科方向申报,所以这里主要集中讨论翻译学科方向。

(翻译学科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英语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应用语言学的分支。

下文中所有涉及到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如无特殊说明均指翻译学科方向。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截止到2005年年底,大约150所高校设置翻译专业或方向,一般开设翻译理论研究、笔译及口译实践以及其他文学和语言学课程。

而在博士生阶段,目前全国有20多所高校具备翻译学或翻译方向博士授予资格,在读博士生近百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00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200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08年分别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了翻译学学位点,培养翻译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教育部在2006年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设立翻译本科专业,经过三年的发展,迄今已有19所院校获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翻译人才搭建了平台,首批15所院校获准设置学位点,当年开始招生,2009年又扩大至40所院校。

此外,越来越多的青年翻译学者进入全国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

较之内地,港、澳、台地区的翻译教学则先行一步。

香港目前共有8所政府资助的大学,除香港科技大学外,其余7所均拥有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

香港的翻译教学已经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

各校特色鲜明,针对性强。

例如:香港浸会大学翻译课程主要培养传媒翻译;香港城市大学以法律翻译与科技翻译为主;香港中文大学则以电脑翻译为两年制研究生班的主攻方向;香港理工大学除法律翻译外,还有商务翻译等非文学翻译项目;香港岭南大学则以文学文化翻译为特点。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
20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推动高水平大学牵头组建若干国际领先的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基础
设施和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制高点。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高校科技创新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实现
新的跃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增强;开放协同高
效的现代大学科研组织机制基本形成;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

具体目标包括: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增
强等。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规划纲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权威解读】“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围绕纲要,我省将持续抓好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人才、平台深度融合;实施好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农业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10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0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实施好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努力取得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增加值等产业成果、发明专利的应用和保护等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周晓辉【专家评述】规划纲要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科大讯飞作为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

目前,“讯飞开放平台”与超过13万家开发伙伴分享科大讯飞技术;借助“讯飞开放平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撑,从而助力小企业和创业者腾飞。

中国人工智能可以由语音、语言为切入点,注重机器人理解、交互和预测能力,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智能语音和机器人等是科大讯飞主要攻关项目,名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大讯飞多年积累的源头基础,在未来必然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前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记者点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全面贯彻国家和省级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总体思路,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制定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现有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其中理工类专业占XX%,文管类专业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院积极推进特色办学改革和探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产业专业、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工学学科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

3.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学院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挖掘专业资源优势,开发和设置特色课程;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创新和完善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611”(专科专业“411”)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发展现状为学院制定“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面临形势1.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学院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市场需求。

2.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学院需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3.高等教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趋势。

学院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以上面临形势提醒学院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发展规划书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发展规划书
实验室规划面积(m2)
主要科研仪器设备
(套)
万元
主要仪器备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价(元)
国别、厂家
出厂日期
(二)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条件及开展产学研工作情况(不超过500字)
六、校学术委员评审论证意见
单位签章:
基本数据
申请学科(代码):( )
项目
统计
时间
基本数据
学术队伍
2009.12(在编)
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者)

副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者)

讲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者)

具有
博士学位

具有
硕士学位





2005.1~2009.12
发表学术论文
共篇
在学术刊物
发表篇
在学术会议
发表篇
SCI、EI、ISTP
附件1:
安徽科技学院
重点学科申报书
申报院(部)
名称:
申报学科
名称:
代码:
所在一级学科
名称:
代码:
申报层次
名称:
带头人:
安徽科技学院学位办公室制
2009年月日填
一、申报学科基本概况(申报单位填写)
(对照申报学科的条件简要阐述,学科队伍、学科方向、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基础设施及资源整合情况等,提出推荐意见,字数不超过1000字)
2009.12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项
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
市、厅级科研项目项
目前承担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项目的经费合计万元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是我校稳步发展、塑造品牌、实现升本目标的关键。

根据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特编制学校“十四五”(2021-202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商科,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按照“商科优、工科强,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结构趋于优化,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效益显著,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4年启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主要成效1.招生专业布局日趋合理“十三五”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专业建设实际,建立主动适应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布局日趋合理。

专业大类由10个扩大至12个,招生专业数由29个扩大至51个,先后增加了中西面点工艺、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15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0人(含高职扩招),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专业布局目标,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表1:2021年招生专业设置情况表2.专业建设成果较为丰硕学校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基本形成了12大校级重点专业群(见表2)。

各专业群大力实施内涵建设,不断积累建设成果,获得湖南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群成功通过湖南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立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15751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生报到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20年达到85.40%;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主要成果详见下表3。

表2:校级重点“专业群”基本情况表3:专业建设主要成果统计表3.财经商贸特色日益鲜明在2021年开设的51个招生专业中,商科类专业有18个,建筑类、信息类、汽车类等工科类专业14个,教育与艺术类专业8个,医药类专业11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健康医药类专业为四翼的“一体四翼”专业结构,较好的适应了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安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安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安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据安徽商报消息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期正式发布,到2020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50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根据同时发布的安徽省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开展新能源飞机、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项目。

[预期目标]到2020年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0件
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由2010年全国第15位上升到全国第9位,发明专利授权量11180件,增长10.1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8件,增长6.5倍;高新技术企业3157家,增长182.9%;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4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14家。


根据《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研发机构比例达40%;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5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力争达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5万件,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1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的一项基本建设,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十二五”期间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确定为我校的办学宗旨,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制度保障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以《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我院的办学条件、学科和师资的实际情况,主动适应学校办学宗旨、学科和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以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专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高水平”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作为一个新学院,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条件差、积累与沉淀少,专业建设必须遵循需要和可能的原则,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从而达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些考虑,在专业建设上我们将具体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集中精力办好现有专业;2、重点建设社会认可度高、招生旺、就业好的专业,使其在五年的建设期内形成一定的特色,在省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3、充分调研论证,谨慎申报新专业;二、现有专业情况财经学院现设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财务会计教育是学院最早开课的本科专业。

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于2005年开设,经济学专业于2009年开设,金融工程和审计学专业是新专业,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实现招生。

各专业每年招生在80-90人之间,年招生规模在400-500人之间,全院学生数1700余人。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为实现学院稳步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的目标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努力把我院的各专业建设成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特色明显、在省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13•【字号】皖政办〔2016〕53号•【施行日期】2016.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皖政办〔2016〕5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9月13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皖发〔2015〕13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考虑(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2010年的25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921.5亿元,年均增长2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3.6%提高到22.4%,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二是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新型显示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以面板为核心,集聚了液晶玻璃、光学膜、偏光片、驱动芯片等上下游企业30多家,合芜蚌地区正成为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区。

机器人产业在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埃夫特公司已进入国产机器人整机企业第一梯队,四自由度以上机器人销量占国产机器人的1/3,位居全国第一。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解读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解读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解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印发,这是党的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

与以往不同,《规划》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下面小编整理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总体思路解读。

一起来学习吧。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总体思路解读8月8日,由上百家机构、上千名专家历时两年共同研究编制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

《规划》分为八篇二十七章,描绘出未来5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

与以往国家科技规划不同,《规划》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规划关注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研究本身,而是更加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科技前沿和重大需求,从创新的全链条着手,发起了向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

”涵盖整个创新链条“在过去的科技规划中,很少提到科技金融方面的内容。

这次规划不但提到了科技金融,还谈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谈到如何支持发展各类风投、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特别重视在新的情况下发展新经济。

”许倞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说:“以前叫科技规划,这次叫科技创新规划,这一变化突出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与创新的结合。

《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从整个创新链条出发,涵盖从研究开发一直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创新是把技术和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过程。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科技概念,更是一个经济概念。

创新是综合性作用的结果,研究和开发只是创新的一个环节。

”吕薇认为,《规划》体现了创新政策的综合性,不仅包含科技政策,还包含经济、财税、贸易、产业、金融、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方面的政策。

“正因为是一个政策包,所以在落实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要形成政策合力。

安徽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安徽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安徽科技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加速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以及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校工作简要回顾“十一五”是我校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学评建、硕士点创建、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紧密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狠抓落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学校事业长足发展。

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全日制在校生由9620人发展到14320人,高等函授教育学生由2745人发展到8452人;与美、韩、德等国和台湾地区十多所高校深入交流,国际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荣获“优秀”等次。

荣获“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彰显,以优异成绩获批立项建设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

招生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新生录取分数线与报到率持续攀升。

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大学生创业成绩显著,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和社会广泛好评。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新增17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形成了8个学科相互支撑、52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符合度进一步提高。

(三)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共引进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17人,其中博士15人。

培养硕士、博士57人。

引进和培养高级职称人员93人,入选省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2人,全省优秀教师3人。

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word参考模板

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word参考模板

党宣发〔2013〕8号关于印发《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2013-2017)》的通知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各部门:《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2013-2017)》已经学校党委会审定,现予印发,请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1月15日安徽科技学院五年文化建设规划(2013-2017)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以国家和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统筹,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阶段目标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层次,推进学校文化发展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建设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以优化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以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提倡高格调,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二、目标和任务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品牌带动、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形成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一)形成成熟的学校精神文化。

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组织师生深入讨论、挖掘、提炼,形成学校精神、校训的规范表述;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作用,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

围绕建立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更新管理理念,健全完善各类制度,制定《安徽科技学院章程》,建成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精细、富于创新的制度文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能力。

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省科技厅规划办
【期刊名称】《安徽科技》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近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标志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十三五”科技发展工作将全面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
【总页数】2页(P7-8)
【作者】省科技厅规划办
【作者单位】省科技厅规划办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引导发展--做好研究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J], 曾玉峰;周磊;杨晓;刘丽娟;解沛
2.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专家咨询组成立暨总体思路专家咨询会召开 [J],
3.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J],
4.安徽省电力公司启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J],
5.我厅组织召开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J], 本刊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级学科“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模板

一级学科“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模板

学科“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模

一、学科概况
(一)学科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
2.现有的基础和水平
3.“十二五”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
(二)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主要与国内相同学科进行对比分析
二、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
(一)建设思路
(二)总体目标
(三)具体目标(包括学术方向凝练、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条件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按年度目标以附表形式放在最后。

三、建设内容
1.学术方向凝练
2.学科队伍建设
3.学科条件建设
4.人才培养(含本科生)
5.科学研究
6.学术交流
7.社会服务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3.资金保障
4.其他保障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明确,团队意识薄弱。

2.师资队伍仍然是制约学科专业发展的瓶颈。

高层次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领军人物相对缺乏,师资队伍整体数量、结构尚不合理,特别是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大部分专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标志性成果欠缺,整体建设水平不高。

优势特色学科引领带动形成学科群的能力相对薄弱,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力度不足。

二、“十三五”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使得学科交叉融合与群体突破日益明显,围绕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紧密。

国务院于2015年11月5日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高等教育趋于国际化和开放化;国家取消了重点学科审批,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将可以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规律来发展学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但究竟该怎样做,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把学校建成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应适应这一转变,把挑战变成机遇。

三、“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
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应用型高水大学”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夯实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巩固优势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大力发展理工类应用学科。

坚持“扬优扶新、鼓励交叉、完善布局、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加强学科建设。

(二)建设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加大应用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构建以农科、工科为主,文、理、经、管等学科支撑的,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到2020年,力争将作物学和兽医学建成为国一流或省一流的优势学科,力争1-2个一级学科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

(三)主要任务
建设18个的校级重点学科、建成2-3个省级重点学科。

新建3-4个省部以上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成4-6个高水平创新团队。

(一)做精、做特作物学、兽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做实、做强预防兽医学、植物保
护、畜牧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园艺学、生态学等支撑学科;大力扶持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车辆工程、电子信息、无机非金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新兴学科。

(二)以传统优势农业学科为龙头,围绕创新链的构建,加强优势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构建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动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农业资源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生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工程技术学科群、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等六大凸显我校学科特色的学科群,促进大学科、大平台、大团队建设,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学科集群、平台集群和团队集群,全面带动和提升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三)从畜牧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等学科中新增2-3个省重点学科。

全力打造学科特色,准确定位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特别要在凝练方向、汇聚队伍和打造平台方面下功夫,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对接,抢占学科制高点
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完善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学科群机制,抢占学科制高点。

学校在提高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学科
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培育特色入手,紧密依靠地方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的优势,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重点扶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积极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整合学科资源,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统筹考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硕士学位点建设,按照“开放、弹性、灵活”的原则,整合学科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建立跨学院的学科组织,形成学科集约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科研平台,打破学科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相分离、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积极争取地方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完善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理顺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关系,强化学校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功能,明确学科建设的重心在学院;推行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学科项目的过程与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评价标准,推行学科建设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现重点学科滚动建设,建立学科建设工作奖励制度,逐步探索和建立起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富有活力的学科管理制度,保证学科建设质量。

(三)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
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
色,积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无机非金属、环境保护等学科专业,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

以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饲料、新兽药、新食品、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八个方面的研究与推广为重点,积极鼓励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育一批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构建良好的学术团队,并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以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力度,培育3-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0个在省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实施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学科平台三位一体的学科运行机制。

(五)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和牵动作用,争取加大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学科建设经费筹措方式。

第一,学校要把立项学科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在经费安排上优先予以保证,每年确立不少于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科建设。

第二,学科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去竞争重大研究项目和工程项目,自筹学科建设经费。

第三,通过产学研合作,争取外部资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