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贵州省乌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1)
贵州省乌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摘要:乌江是中国长江上游南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河流。
乌江河流的长度为1037公里。
河流沿岸为重庆、贵州、湖北3省56个县市,流域面积为87920平方公里。
乌江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与乌江流域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有关联,对乌江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深远意义。
乌江水清澈,人民才能喜乐安康。
山水圣地的贵州也将迈入生态发展的大门,将生态文明践行到底。
关键词乌江;水资源;利用;保护第一章绪论一.课题背景乌江最开始从威宁县流出,东南蜿蜒流向贵州北部。
乌江流域中874公里属于贵州。
乌江呈羽毛式分布,面积达到110000平方公里。
乌江是是中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
乌江区域储藏着很多矿产资源,有超过39亿吨煤储量,在中国南方排名靠前。
钾,铝锰,磷,石灰石资源量在中国其他矿产资源排位中位列前三甲。
旅游资源丰富,乌江流域常被称为"乌江天险","乌江画廊"。
有"乌江画廊"之称的旅游区已在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和保护乌江流域的水资源是我们的探索目标。
二.研究意义乌江沿岸大片区域依旧属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工业经济滞后,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起初的不当发展对生态环境很不利,,流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水资源是一种生态上的天然优势。
我们保护及合理开发水资源目的是造福乌江流域的人民。
三.研究现状乌江的保护和管理,是贵州省近年来关于生态问题的重大决议。
贵州政府提倡"铁腕治污"和"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出台了"贵州乌江流域水污染出台调控总体规划"和"水环境保护规划"。
贵州乌江流域制定了污染联防联控措施,协同环保法律流域规划和管理,有效推进生态文明的工作流程,以改革为着眼点,挽救乌江的生态环境。
贵州省摆在眼前的重大任务就是提高污水以及垃圾处理水平,提升乌江流域的管理和调控水平。
乌江调研报告
乌江调研报告乌江是云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级别河流,流经云南省的巴蜀盆地和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乌江上游的水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调研旨在对乌江上游的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首先,调研团队对乌江上游的水质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分析。
根据实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发现乌江上游的水质整体较好。
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氧等指标均处于国家标准范围内,水质透明度较高,适合于生态保护和水务开发利用。
其次,调研团队深入乌江上游地区的沿岸村庄和农田进行了实地观察。
发现农田中的灌溉系统比较完善,农民普遍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有效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也有部分农田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问题,给水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对于农田管理和农业技术培训仍需加强。
最后,调研团队调查了乌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
乌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水电利用。
凭借乌江水电站的建设,乌江上游地区取得了水电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同时,在这个地区还建立起了农田灌溉系统和水质监测体系,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但是,在城市供水方面,乌江上游地区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库存量不足和供水设施老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乌江上游的水资源质量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乌江上游的水资源,我们建议加强对农田管理和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鼓励农民使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加大对城市供水设施的维修和更新力度,确保乌江上游地区的居民和工业可以得到足够的水资源供应。
此外,还需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乌江上游水资源的变化,做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
乌江调研报告
乌江调研报告
《乌江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地点:贵州省
调研对象:乌江流域相关部门和村民
一、背景
乌江是贵州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流域面积广阔,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解乌江流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二、生态环境
乌江流域地理环境复杂,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三、农村发展
调研发现,乌江流域的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
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四、水利工程
乌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较为发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水利工程存在管理不善、设施老化等情况,需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社会服务
在乌江流域的一些偏远地区,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人们的生活便利性较低。
需要加强对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六、发展规划
调研报告指出,乌江流域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发展、水利工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乌江流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结论
《乌江调研报告》对乌江流域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研究报告内容,提高对乌江流域的发展重视程度,推动乌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的上游河段之一,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由于近年来人类生产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江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和主要污染物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下面将对该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
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根据近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乌江干流思南段的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总磷、总氮、溶解氧等,超标现象不容忽视。
总磷和溶解氧是当前水质状况的主要指标。
主要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等方面。
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化肥使用过量是导致总磷和总氮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面源污染是思南段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村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管理不善等也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
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思南段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
乌江干流思南段右岸沿线有一些工业企业存在废水排放不达标、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情况。
生活污水的排放由于处理设施的欠缺和管理不善也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治理,加强了对化肥、农药的管理和使用,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加大了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了整治,推动了工业废水治理设施的更新和改造。
还加大了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在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问题的治理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治理措施的落实和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力。
尽管相关部门加大了治理力度,但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部分治理措施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由于地域分散、治理难度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有效治理农村污水。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全面性措施,需要农民的高度参与和支持,而这在实际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污染物包括总磷和溶解氧等。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干流的重要支流,流经贵州省思南县境内。
其水质状况一直备
受关注,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些主要的污染物。
为了更好地了解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
及主要污染物,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我们首先对乌江干流思南段进行了水质采样和监测。
采集样品的时间为每季度一次,
共采集了4个季度的样品。
对样品进行了严格的水质监测工作,包括了水样的外观、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指标的测定。
监测结果表明,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其中含有一些主要的
污染物。
我们发现,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主要受到工业废水排放、养殖废水排放、农业非点
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其中COD、BOD5等指标超标现象比较明显。
这说明,在乌江干流思
南段,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水源污染,而非地表或地下水污染。
对此,我们对主要污染物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工业废水排放是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污染的主要源头。
在沿岸地区存在着一些
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中的一部分企业存在着不达标排放、非法排污等情况。
这些工业废
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
第三,农业非点源污染也对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过
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流入河道中,从而污染水体。
此外,生活
污水的排放也是污染的一个因素。
乌江流域水资源_水质变化与水库建设关系分析
行统计, 即乌江流域以思南为界, 分思南以上流域及 面上的泥沙侵蚀, 它与暴雨强度、地形、土壤、植被、 思南以下流域, 面积分别为 50 592 km2 和 16 215 km2。 地质以及土地利用情况有关, 每年的第一、二场暴雨
表 2 乌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各项指标相关系数
第 26 卷第 3 期 2010 年 5 月
水资源保 护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Vol. 26 No. 3 May 2010
乌江流域水资源、水质变化与水库建设关系分析
刘鸿雁, 刘 奇, 毛健全
(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 对乌江流域 2001 2005 年水资源与水环境质量的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并结合乌江流域梯级水电
- 0 845 5* - 0 809 0 - 0 5 04 7 0 513 3
0 035 4 0 184 4 - 0 4 91 7 0 385 7
0 090 1 0 451 2 - 0 2 91 0 0 313 0
( 10)
1
- 0 378 6 - 0 4 21 9 - 0 357 1 0 195 4
、 类 类 类 沙量
年输 沙量
输沙 模数
总供 水量
农业 用水
量
工业 用水
量
生活 用水
量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0 068 8 0 138 3 - 0 10 91 0 000 5 0 072 0 - 0 18 27 0 470 6 - 0 395 6 - 0 63 60
乌江渡水电站库区泥沙监测资料分析
乌江渡水电站库区泥沙监测资料分析乌江渡发电厂根据大坝及库区安全运行需要,开展乌江渡库区泥沙原型观测及库容复核,通过实测资料验证库区泥沙淤积情况,并指导电站的合理运行,综合考虑洪水调度、电力调度、泥沙调度,为水电站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标签:泥沙淤积;GPS;RTK;退耕还林;总库容1 工程概况乌江渡水库位于乌江中游,为狭长河道型水库。
正常蓄水位?荦760.00m,死水位?荦720.00m,设计洪水位?荦760.30m,校核洪水位?荦762.80m。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48km2,主河道回水长度76km,总库容23.0亿m3,有效库容13.5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158亿m3,多年平均流量502m3/s,设计单库运行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2 库容复核目的及意义乌江渡水电站自1979年下闸蓄水以来,坝前泥沙淤积较快,至1989年根据实测泥沙淤积方量计算,水库泥沙淤积方量达2.04~2.10亿m3,坝前泥沙淤积已达?荦659.70m,已经达到水库泥沙设计50年的淤积状况,并给乌江渡水电站运行带来了一些影响,最终导致分别设在?荦645m、?荦655m、?荦665m 的三个工业取水口彻底报废。
乌江渡水库从1979年至1985年期间水库泥沙淤积发展较快,但从1986年以后有所减缓,特别是随着上有东风水库的建成以及后来上游梯级水库逐步形成,乌江渡水库的泥沙淤积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至2012年实测坝前泥沙淤积?荦660.46m。
为了充分的发挥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库梯级调度的防洪功能以及经济效益,开展水库库容复核工作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
3 水库泥沙淤积发展特征乌江渡水库自蓄水几年后,坝前泥沙淤积发展较快,排沙设施效果不理想,入库泥沙绝大多数落淤在库内。
截至1989年底坝前淤积已达?荦659.70m,已经达到原设计运用50年后坝前淤积?荦660m,直接影响了大坝三层取水口(?荦645m、?荦655m、?荦665m)的运行使用。
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分析方法与比较
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分析方法与比较王延贵;刘茜;史红玲【摘要】In order to analyze variation trend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river effectively, the graph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using as case studies o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changes in the Datong Station and the Yichang Station ofthe Yangtze Riv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raphic analy-sis metho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should b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trend inriver water and sedi-ment. For the graphic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he process line method, the sliding average line method and the cumulative curve analysis, the first two methods mainly reflect the variation process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end, while the third one can analyze the long-term tren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he Mann-Kendall method, the linear trend regression test,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test and the cumulative filter method, the Mann-Kendall method is used more widely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process analyzing the water and sediment status.%为了有效地分析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在总结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长江大通站和宜昌站的水沙变化为例,就江河水沙态势变化图示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对比。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干流思南段是乌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地处贵州高原的一个重要河流。
乌江干流思南段是该地区的主要水源地之一,为当地农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镇化的发展,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污染物有机物、废水排放、化肥农药等,下面将详细介绍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一、水质状况1. 思南段水质监测情况根据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总体上呈现出轻度污染的状况。
主要表现在水体颜色较浑浊,可溶性无机物及难溶性有机物含量较高,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物质浓度偏高,pH值波动较大且偏低。
虽然水体呈现出轻度污染的状况,但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相对较好。
2. 水质变化趋势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思南段水域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水域混凝土化、河道改道、沼地湿地生态系统破碎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水质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强降雨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也加剧了思南段水域的水质恶化。
由于气候异常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含氧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污染物1. 有机物思南段水域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含油物质、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均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田面源污染中的化肥、农药残留也会导致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升高。
2. 废水排放作为地区的工业基地,思南段河流流域内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废水排放对水体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以化工为主的生产企业,其排放的化学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直接影响了水域的水质。
3. 化肥农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也成为思南段水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农田流失和排水灌溉导致的化肥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后对水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废水排放、化肥农药等。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主要支流之一,流经贵州省思南县。
作为无污染的水源地,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成为了该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对于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都可能对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造成影响。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也可能通过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加强对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的监测和研究,认清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助于找出水质恶化的根源,提出治理建议,保护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来源,为实施水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思南段水质现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2.识别思南段水质中存在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来源,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提供参考;3.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水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4.探讨影响思南段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实施针对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5.提出可行的水质治理措施和建议,为改善思南段水质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全面了解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来源,为将来的水质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正文2.1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概述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乌江的上游段,水质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总体较差,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浓度偏高,水质富营养化严重。
水质主要问题集中在COD、氨氮、总磷等指标上,COD浓度在多个监测点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氨氮和总磷也均超标严重。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的主要支流,也是本区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思南段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本文将就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水质状况思南段水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工业废水排放思南段流域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水、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也大量排放到了思南段,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物质等,使得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的发展也间接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农田中化肥、农药等物质通过径流和冲刷直接排放到思南段中,对水质造成了污染。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思南段水质的恶化,已经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求。
二、主要污染物1. 有机物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油脂、蛋白质、糖类等,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质的生态环境。
2. 营养物质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过多,使得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3. 重金属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铬、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水体具有严重的毒性,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生长。
4. 其他还有农药、化肥残留等污染物也对水质造成了影响。
思南段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
为了保护思南段水质,净化水环境,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等。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善思南段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江下游江心洲—乌江长河段河床演变宏观分析研究
长江下游江心洲—乌江长河段河床演变宏观分析研究陆英;平克军;刘万利【摘要】以现场调研和多年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下游典型长河段江心洲—乌江河段水流和泥沙特征、河床演变宏观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洲滩演变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江心洲—乌江长河段的河床演变是江心洲河段主流摆动的联动效应,各水道河床演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该河段进口主流的摆动是引起河段内几个水道河床演变主要原因之一.%Based on site investigation and annual survey data,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water flow and sediment,the macro law of riverbed evolution of the reach from Jiangxinzhou to Wujiang in the Yangtze River downstream. And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on the sandbar and beach evolu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iverbed evolution of the reach from Jiangxinzhou to Wujiang is caused by the linkage effects of main current swings in Jiangxinzhou Reach. The riverbed evolution of waterways are interrelated and influenced each other,and the main current swings in the inlet reach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 for causing the riverbed evolution of each waterway in the reach from Jiangxinzhou to Wujiang.【期刊名称】《水道港口》【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6页(P315-320)【关键词】长河段;复合型汊道;河床演变;宏观分析;长江下游【作者】陆英;平克军;刘万利【作者单位】长江航道局,武汉430010;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TV147由于长江中下游河段航道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多年来长江航道整治技术虽有长足发展,但对微观技术的研究大大超过了宏观技术的研究。
长江黑沙洲河段水沙条件变化对河势演变影响分析研究
长江黑沙洲河段水沙条件变化对河势演变影响分析研究摘要:河势调整严重威胁两岸的防洪设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将河势调整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需要提前进行河势演变分析。
本文收集了不同时期黑沙洲河段崩岸资料、水下地形资料以及黑沙洲河段左右汊分流、分沙比等资料,结合河道冲淤变化、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河道地形固定断面变化,对黑沙洲进口单一段以及左右汊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长江黑沙洲河段下一步的河势演变趋势,并提出了为避免河势出现大的变化,需尽快对现有护岸工程全面加固的守护方式,使其能持续发挥对河势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河势演变;分流比;分沙比;变化趋势1河段基本情况黑沙洲河段(图1-1)上起繁昌县荻港镇与铜陵河段相接,下至三山河口(头棚)与芜湖河段相连,干流河道全长26.5km(以右汊计)。
河段进、出口均为单一段,进口段右岸有凤凰矶、板子矶两个天然山矶控制,分汊段内有天然洲、黑沙洲并列江中,将水流分为左、中、右三汊,是典型的鹅头型分汊河道(图1)。
目前,右汊为主汊。
上游铜陵河段主流沿右岸下行进入本河段的单一河道,在板子矶下第一次分流,主流进入天然洲右汊,支流进入天然洲左汊,支流在黑沙洲头再次分流,一股进入中汊(天然洲与黑沙洲之间汊道),另一股进入黑沙洲左汊。
三汊水流在高安桥一带汇流,进入出口单一段,贴右岸高安~保定圩下行,至三山河口进入芜湖河段。
河段左岸属无为县、鸠江区管辖,沿江筑有无为大堤,右岸归繁昌县,沿江建有高安~保定圩江堤。
河段内主要崩岸点有左岸援洲及小江坝、右岸高安~保定圩、黑洲头、天然洲右缘。
图1黑沙洲河段示意图2崩岸情况历史上,黑沙洲河段曾发生多次严重崩岸及河道的变迁。
经过六十多年的河道治理及护岸工程建设,目前,总体河势相对稳定,强烈崩岸及河道变迁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由于部分防护标准低、局部河势调整,崩岸险情仍时有发生。
尤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多年连续大洪水(如1995年、1996年、1998年和1999年的洪水),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造床作用剧烈,致使河岸崩塌时有发生。
乌江流域气象、水文特性分析
量的野外勘测和分析计算工作 ,为设计提供 了可 靠的资料 ,同时 也积累 了许 多宝贵 的水 文成果 。本 文结 合相关
水文成果对乌江流域的气候及降水特性 、暴雨特性 、径流特性 、洪水特性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 :水文学 ;气候及降水特性 ;暴雨特性 ;径流特性 ;洪水特性 ;特性分析 ;乌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P 3 ;P 5 . 2 31 48 1 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 - 13 2 1 ) 100 - 4 0 7 0 3 (0 0 0- 0 6 0
节地 区海拔较 高 ,具有 典型 的高原气候 特征 ,气 温
较低 ,雨量偏 少 ,春季 易干旱 。三 岔河 中下游地 处 西太平 洋 暖湿气 流入侵 本流域 的迎 风面上 ,气候 湿 润温 和 ,雨量 充沛 。
市 境 内 ,至涪 陵市 注 入 长江 。乌 江 干 流全 长 1 3 7 0 k 三岔 河 源 头 起 ) m( ,其 中在 贵 州 省 境 内长 82 1 0 .
明显 的差异 。六 冲河及 三岔河上 游所 处 的威 宁 、毕
条支流 ,发源 于贵州 省西北 部乌 蒙 山东 麓 ,其 南
源 三岔河 与北源六 冲河 在黔 西 、清镇 、织金 3县 交 界 的化屋基 汇合后 ,流 向由西 南 向东 北横 贯贵州 省
中部 ,流 经黑獭堡 至思 毛坝 黔渝界河 段后 进入 重庆
纪5 0年代 开始对乌 江流 域开展 水 电勘测设计 工作 ,
到 现在为 止该流域 的水 电开 发 已经取 得 了巨大 的成 就 ,如今 ,该流域 规划 在贵 州省境 内 的普 定 、引子
镇一带 ,其 年降 水 量 可 达 160m 以上 ;其余 地 0 m 区为 中雨 区 ,多 年平 均 降水 量 在 1 0 0~1 0 m 0 0m 2 之 间。降水 的年 内分配很 不 均 匀 ,主要 集 中在 5 — 8月份 ,占全年 降水 的一半 以上 。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5
0.38-0.05 1.81-0.37 1.05-0.36
劣V
2013 年
5
0.2-0.05 0.85-0.30 0.65-0.35
劣V
2014 年
5
0.39-0.03 0.79-0.16 0.51-0.19
劣V
2015 年
5
0.23-0.02 0.38-0.14 0.32-0.16
IV
2016 年
环境与发展
WURANYUFANGZHI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孙君,王志峰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作为思南县县城饮用水源,存在水质达标率不高的问题,给思南县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本文分析了乌江思南段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对总磷超标问题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同时乌江作为贵州的经济动脉,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
5
0.19-0.01 0.27-0.11 0.30-0.06
IV
2017 年
12-5
0.17-0.01 0.43-0.19 0.34-0.12
劣V
从表 1 可以看出,作为思南县县城饮用水源的乌江河段水质总体转
好,但总磷超标问题突出,治理效果反复,监测数据上看总磷浓度较
2014 年以前有所下降,但水质不稳定,除 2015 年、2016 年能满足 IV
的化屋基汇合后,横穿贵州中部,在东北部进入重庆市境内,于涪陵汇
入长江。乌江流域面积 87920km²,干流全长 1037km,总落差 2124m,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 1690m³/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534 亿 m³。思林电
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844m³/s。
乌江流域径流特征分析
乌江流域径流特征分析张莉;徐静波;杨亮;杨华【摘要】依据乌江流域7个水文站56a的年径流资料,采用集中度(期)、Kendall 和R/S等方法分析流域径流年内分配、趋势性等径流特征.结果表明:乌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径流近50a来总量呈不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上下游不一致特点,且这一趋势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正的持续性,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梯级水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河川径流;乌江流域;径流特征;梯级水库【作者】张莉;徐静波;杨亮;杨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华电工程集团,北京100031;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北京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1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1037km,流域面积87920km2,是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
主干流由上到下现有7座水电站: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构皮滩、思林和沙沱站。
以乌江渡为界,分为上游4站(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下游3站(构皮滩、思林和沙沱)。
选取流域7座水电站的代表水文站1951~2007年共56a的年径流资料采用集中度(期)、Kendall和R/S等方法对流域径流年内分配、趋势性等径流特征进行分析计算。
1 基于特征定量分析的径流年内分配传统的径流年内分配通常采用各月(季)平均径流占全年径流总量的百分数及洪、枯水期的相对数表示,其特点是直观、易计算,在水文分析中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汤奇成等[1-2]首先研究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之后经过其他学者的不断改进趋于完善,文献[3-5]中采用年内不均匀系数、集中度、集中期等不同指标对不同地域径流的不均匀性、集中程度进行分析以揭示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变化规律,其优点是能用简明的数据来反映年径流的变化规律。
乌江流域水沙序列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乌江流域水沙序列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杨成刚;李思璇;熊明
【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
【年(卷),期】2022(11)4
【摘要】乌江流域作为三峡库区重要水沙来源,其水沙条件变化对三峡入库水沙特性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基于长时段水沙序列,采用小波分析和跃变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入库控制站之一的乌江武隆站水沙资料开展深层规律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武隆站年径流量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在24a特征时间尺度上,乌江武隆站年径流量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7年左右,当前乌江水量正处于历史偏枯期,未来2~3年仍将维持偏枯状态,之后将转入丰水期;武隆站2003年以来年输沙量下降趋势明显,但今后输沙量进一步减少的空间有限,未来仍将维持当前较低水平。
【总页数】9页(P357-365)
【作者】杨成刚;李思璇;熊明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
【相关文献】
1.武关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2.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流域1972~2015年气温及降水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3.乌江水系典型小流域年径流
序列变化规律及周期特征分析4.乌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5.闽江流域水质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识别及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江重庆段河道演变及其对航运的影响
乌江重庆段河道演变及其对航运的影响
卢阳;王玉璇;曹磊;张乾柱;赵东
【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卷),期】2023(40)2
【摘要】为探究近年来乌江重庆段河道演变特征及其对航运的影响,在2016—2020年泥沙原型观测基础上,结合径流泥沙特性变化,分析了泥沙冲淤特征及河道演变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除主汛期外,三峡水位消落期及汛末是主要输沙期;(2)上游武隆峡谷段河道底床呈下降趋势、河口底床呈抬升趋势,河道坡降总体表现出减缓趋势;(3)相对于峡谷河段,宽阔河段的年泥沙冲淤变幅更为显著;(4)常年回水区河道走沙条件差,基本处于淤积状态;(5)变动回水区以上河道泥沙冲淤主要受河道形态控制。
总体而言,从演变趋势来看,当前的来水来沙条件有利于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重点险滩段冲淤发展态势较缓,河势整体稳定,河道演变对航运影响较小。
研究成果可为乌江河道演变与治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总页数】6页(P186-191)
【作者】卢阳;王玉璇;曹磊;张乾柱;赵东
【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重庆分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
【相关文献】
1.北江芦苞浅段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对汉江中游杜家滩滩段河道演变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3.乌江渡水电站尾水河道冲刷演变分析
4.1988-2018年黄河内蒙古段河道边界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5.采砂坑纵剖面尺寸对卵石河道河床演变影响数值试验——以石亭江双盛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 2008, 17(5): 1942-1947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12);贵州省水土保持检测站科研项目资助作者简介:熊亚兰(1979年生),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与环境。
E-mail: xiongyalan2002@ *通讯作者:张科利,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
E-mail: keli@ 收稿日期:2008-05-05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熊亚兰1,张科利1*,杨光檄2,顾再柯2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2.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 贵阳 210093摘要:对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进行分析,是解决长江上游泥沙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防灾减灾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通过对乌江流域主要水文站鸭池河站、乌江渡站和思南站的降雨──径流──泥沙随时间的变化、降雨──径流和径流──泥沙的相关性和双累积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降雨量、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随时间的变化无明显趋势,历年输沙模数是鸭池河>乌江渡>思南。
1980年以后由于实施了大量水土保持工程使得输沙模数大量减少。
在年均径流模数相同的情况下,1971—1979年这一时期的产沙量要高于1961—1970年。
从1971年开始输沙模数相对于径流而言出现趋势性增多,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
三个站点的双累积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说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的影响,既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方式、程度,也受制于流域环境条件。
关键词:喀斯特;输沙模数;径流模数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5-1942-06乌江全长1050 km ,流域总面积为87920 km 2,贯贵州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及四川东部[1]。
对乌江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进行研究有两层含义,首先,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三峡水库最主要的水源补给河流之一,乌江河口距三峡大坝仅489 km 。
自然因素加上长时期人为的破坏,使得乌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挟带大量泥沙。
泥沙问题处理的好坏,已成为水利、电力、交通和航运工程以及江河防洪成败的关键之一[2]。
随着国家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研究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及其变化对于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灾减灾和减少水库的入库泥沙具有指导意思。
其次,乌江流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各种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64.81%[3-7]。
由于喀斯特地区下垫面的特殊性,对乌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掌握喀斯特地区水沙分布规律,得出喀斯特地区降雨─径流──泥沙的相关性,为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对水沙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干流,对长江支流水沙规律研究较少[8-14]。
已有研究分析了乌江流域思南站控制面积内的产沙规律,分别建立输沙量和降雨、径流的相关方程,但没有进一步研究不同年代的水沙规律[15-16]。
本文通过对乌江干流3个控制面积最大的站点鸭池河站(上游)、乌江渡站(中游)和思南站(下游)的降雨、径流和泥沙实测资料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乌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恢复和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乌江流域的降水量、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
选用乌江流域控制面积最大、水文资料序列最长的三个站点鸭池河站(上游)、乌江渡站(中游)和思南站(下游)1960—2000年的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模数和输沙实测资料的进行分析。
1960—1979年的数据来源于《长江流域水文资料(1956~1979)》,1980—2000年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附表第一册)。
采用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法对各站降雨、径流和泥沙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基于秩的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法常用来检测如水质、径流、温度、降水等水文时间序列资料的明显趋势变化,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该方法在很多文献中都有介绍,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17-20]。
同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降雨─径流─泥沙的相关性和双累计曲线进行了分析。
2 结果和分析2.1 降雨─径流─泥沙的时间序列分析图1为三个站点1961—1979年降雨量、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
1966年的降雨量为历年降雨量的最低值,仅为700 mm 左右,同时该年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均为历年的最低值,熊亚兰等: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1943说明径流和输沙量在一定程度上受降雨量的影响。
1971年的降雨量为1100 mm 左右,与历年降雨量的相比略为偏高,径流模数与历年径流模数的相比也略为偏高,但输沙模数却出现了大幅度。
以l0年计的短时间尺度而言,气候的变化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流域的水沙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河流输沙量一般随降水的多寡而增减,因此短时间尺度的河流水沙关系的变化,多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流域下垫面侵蚀、产沙、输沙环境的变化有关。
表1为各站点1960—1979年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和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统计特征值。
变异系数可以反映变量的变异程度,通常认为Cv <0.1为弱变异;0.1<Cv ≤1为中等程度的变异;Cv >1为强变异性。
从各站的情况来看,降雨量、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输沙模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径流模数和降雨量的变异系数较为接近。
另外,采用了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法来检验各站降雨、径流和泥沙的长期变化趋势。
如果-1.96≤MK ≤1.96(置信水平为0.05)表示研究对象没有趋势,反之,表示研究对象存在长期趋势。
在该研究中,各水文站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和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MK 检验值均为-1.96≤MK ≤1.96,因此不存在长期趋势。
对鸭池河、乌江渡和思南三个站点不同年代(1961—1979年、1971—1979年和1980—2000年)的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模数进行分析,发现径流模数和降雨量在各年代相差较小,但输沙模数变化较大,大致为70年代输沙模数最大,其中鸭池河站的输沙模数高达903.7 t·km -2·a -1(表1)。
80年代以后各站点输沙模数大量减少,其中思南的输沙模数减少最多,降低为216 t·km -2·a -1,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先后实施了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珠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以工代坡改梯工程、基本绿化贵州工程、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中国3365项目工程》等多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全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力度,缓解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面积也不断扩大,但总体不容乐观[15]。
导致流域内产沙情况差异的原因甚多,有岩石、地貌等自然因素,也有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
从不同站点的情况来看,不同年代输沙图1 鸭池河站、乌江渡站和思南站的年降雨量、年径流模数和年输沙模数随时间的变化Fig. 1 Temporal variations in annual rainfall,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t Yachihe station, Wujiangdu station and Sinan station表1 鸭池河、乌江渡和思南站1960—1979年多年平均降雨、径流和泥沙的统计特征值Table 1 Statistical character of average rainfall,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t Yachihe station, Wujiangdu station and Sinan station during 1960—1979平均值 803 18.9 1086.4 575 17.6 1015.9 402.4 17 1112.8 方差 110132 13.4 32417.3 56395 11.7 25666.7 23625.4 10.5 44765.14 变异系数 0.41 0.19 0.17 0.41 0.19 0.16 0.38 0.19 0.19 表2 鸭池河、乌江渡和思南站不同年代降雨─径流─泥沙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rainfall,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different terms at Yachihe station, Wujiangdu station and Sinan station1961—1970 603.3 19.0 1078.1 421.9 17.2 996.1 339.9 16.8 1147.7 971—1979 903.7 18.7 1110.8 680.1 18.1 1062.8 448.2 17.5 1108.8 1980—2000 51417.351011.421616.69969.296.517.471133.5*表示控制面积1944 生态环境 第17卷第5期(2008年9月)模数均为鸭池河>乌江渡>思南,说明乌江流域的输沙模数是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的。
鸭池河站位于清镇市,监测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乌江上游的三岔河和六冲河,而三岔河和六冲河流经贵州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毕节市,因此鸭池河站控制面积内的输沙模数较高。
2.2 降雨─径流─泥沙相关性分析以1961—1979年的水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鸭池河、乌江渡和思南站的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模数和年均输沙模数的相关性(图2)。
图2中点绘了各站点年均降雨量与年均径流模数、年均径流模数与年均输沙模数的关系,并用不同的符号区分了1961—1970和1971—1979年的数据点,降雨──径流和径流──泥沙具有一定相关性。
用直线方程对降雨──径流和径流──泥沙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直线拟合方程的斜率可以反应输沙模数随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的程度。
如图2所示,在对降雨──径流的分析中三个站点1971—1979年的斜率均大于1961—1970年,即后一时期径流随降雨增加的幅度均大于前一时期。
在对径流──泥沙的分析中,代表后一时期的直线都位于代表前一时期直线上方,表明在年均径流模数图2 年均输沙模数与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模数的关系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annual averag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rainfall, runoff熊亚兰等: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1945相同的情况下,后一时期产沙量要高于前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