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风采教案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梨园风采教案

梨园风采教案梨园风采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梨园风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和分析 1.内容(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2.内容分析《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
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
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
二、目标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目标分析(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马连良两位表演艺术家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欣赏教学《海岛冰轮初转腾》(1)师:“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
江苏省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教案(2份打包)教案1000字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剧的精彩片段,引出京剧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京剧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代表剧目等基本知识。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如下:
1.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昆曲、越剧等,但对于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京剧的唱腔和音乐特点。
3.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表演技巧,如舞蹈、朗诵等。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借鉴这些技巧来学习京剧的表演和化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课程平台:学校音乐课程平台,提供京剧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的京剧知识网站、京剧唱段音频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示范表演、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人教版八下音乐 2.4知识与实践 梨园风采 教案设计

音乐鉴赏《梨园风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2、过程目标:通过学习和聆听,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识技能目标:概要的学习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艺术手段、行当以及文武场等特点。
教学重难点京剧人物行当的学习、赏析。
一、导入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二、教授新课(一)、介绍中国的八大剧种京剧、昆曲、粤剧、豫剧、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川剧,其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介绍京剧的起源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与清代光绪帝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从1790年开始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起算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而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但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取了个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三)、介绍京剧中的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播放《脸谱》视频,并提问学生在视频中出现的各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
《四》、介绍京剧的唱腔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展,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五)、介绍京剧的四大艺术手段唱——指唱腔技法,讲究字正腔圆念——念白,朗诵的技法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武术或翻跌的动作(六)、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通过图片详细介绍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及每个行当中的细化。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环节。
用图片来进行导入,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戏曲?戏曲的五大剧种分别是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京剧二:什么是戏曲和京剧?介绍什么是京剧和京剧的四大行当?通过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京剧。
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上半段。
1.首先找出乐曲中和我们说话不一样的发音,大声的进行朗读。
2.接下来通过发声练习更好的感受京剧的韵味。
3.分句来学唱乐曲的上半段。
4.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重点和难点。
5.完整演唱乐曲的上半段。
6.跟伴奏演唱乐曲7.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都有哪些?四:师生互动环节播放京剧武生短打剧目《三岔口》让学生用锣和铙钹来进行伴奏,进一步感受京剧的节奏。
五:小结学情分析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对京剧了解很少。
不是不喜欢而是不了解,所以也谈不上喜欢。
这一单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能够去走进京剧,了解京剧!其实孩子们的求知欲还是非常强烈的。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抓住这个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很显著!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对戏曲和京剧的了解,让同学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又学唱了京剧选段《儿行千里母担忧》,学生都能够积极体验感受京剧的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
都能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
教材分析《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
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的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友好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和无奈。
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是表述性内容的西皮流水。
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是从板上起唱的,第二句“尊一声过往宾朋”和下面的几句都是在小过门后过板起唱。
这个唱段比较长,老师可以选取其中的几个乐句来教唱,只要让同学们感受到京剧的韵味即可。
教程过程中要避免反复演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
2、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
八年级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
三、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重难点分析京剧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学习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角色还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之处。
4、课时:两节四、教学措施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力求做到备课认真,规范,教研活动有内容有总结,有实效,有提高。
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深化、注意课时教学计划案例的积累。
2、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全新的艺术感觉,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开发智力。
通过了解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各种形式的教学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抓好校社团活动的训练工作,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
时间有保证,推动学校文艺工作的开展。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九下音乐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九下音乐梨园风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 掌握梨园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梨园戏曲的表演技巧;2. 梨园戏曲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内容1. 梨园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史a. 介绍梨园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b. 分析梨园艺术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2. 梨园戏曲的表演技巧a. 学习并掌握梨园戏曲的基本动作与手势;b. 学习并掌握梨园戏曲的表情和肢体语言;c. 学习并掌握梨园戏曲的舞台动作与配合。
3. 梨园戏曲的演唱技巧a. 学习并掌握梨园戏曲的气息与嗓音的控制;b. 学习并掌握梨园戏曲的发声和声音的表现技巧;c. 学习并掌握梨园戏曲的唱腔和音乐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教师通过示范表演梨园戏曲的基本动作、手势和演唱技巧。
2. 实践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3. 讨论学生集体讨论梨园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提出改进意见。
4. 创作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并进行改编创作。
五、教学评估1. 观摩评估教师观摩学生们的演出,评估他们的表演水平和技巧。
2. 自我评估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演出过程中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六、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提供梨园戏曲的视频资源,供学生观摩学习。
2. 音频资源提供梨园戏曲的音频资源,供学生听觉辨析和模仿。
七、教学环节设计1. 引入环节通过播放梨园戏曲的视频,介绍梨园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 知识点讲解环节详细讲解梨园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重点讲解基本动作、手势、表情、肢体语言、气息和嗓音的控制。
3. 分组实践环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基本动作、手势、表情、肢体语言和发声表演的实践练习。
4. 集体讨论环节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集体讨论和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
5. 创作表演环节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的创作和排练,展示他们在梨园戏曲中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案】《梨园风采》--京剧.docx

《梨园风采》京剧请个别学生朗读旦行的b花旦(闺门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如小青红娘c武旦:扮演精通武艺的角色,穿短衣裳,一般是不骑马的,如孙二娘d老旦:老年妇女。
如:余太君e彩旦: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角色。
这类角色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如东施②观看视频《海岛冰轮初转腾》c①净行一一俗称花脸,又叫花面。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可分为:a正净(铜锤花脸):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
例如b副净(架子花脸):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
c武净: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二花脸:扮演一些穷凶极恶之徒。
②D丑行一一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为文丑、武丑。
①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
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②武丑: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
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2.当堂检测,巩固提高:请同学们识别图片中的四个行当从《红楼梦》中的人物,试举例请个别学生朗读净行的概念观察图片,辨别净行的不同分类从《水浒传》中的人物,试举例学生试举例,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刻了解和理解知从字面和图片上了解净行的概念和形象学生试举例,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充分体现学以致用从字面和图片上了解丑行的概念和形象5.1.讨论交流:(1)(2)(3)2.四、1.2.五、学生讨论探究教师指导强调书写要求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结果目的让学生注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符号规律,有理数乘方运算时,先确定符号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师生评价联系实际,解决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教学乘方的计算做准备,加深理解基本概念让学生感受乘方的实质是乘法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运用巩固符号法则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八年级下册欣赏《梨园风采》

欣赏《梨园风采》一、概述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题一。
计划一课时。
教学内容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以经典唱段为蓝本,主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伴奏乐器、代表艺术家。
通过欣赏、比较等实践活动,渗透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韵味及魅力。
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和感受京剧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多彩的角色、夸张的脸谱、华美的服饰。
在“兴趣”中感受和认识京剧艺术,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京剧的发展概貌,明确京剧唱腔的特点。
2、认识四大名旦,让学生自学四大须生。
3、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表演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中重点围绕欣赏多彩的京剧的,拓展延伸到其故事情节的概括与人物形象分析。
2、能在欣赏过程中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体验京剧的韵味,并产生了解京剧的意愿。
3、结合教材内容,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各京剧唱段的艺术魅力。
2、通过对京剧的关注与鉴赏,提高关注京剧中的美的热情,促进学生对这一门艺术的探究。
3、在“兴趣”中感受和认识京剧艺术,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表演风格。
2、明确京剧唱腔的特点,能感受各京剧唱段的艺术魅力。
3、通过对京剧的关注与鉴赏,如何提高学生关注京剧中的美的热情,促进学生对这一门艺术的探究。
4、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感受和认识京剧艺术,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梨 园 风 采 教案

路设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设计: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
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歌曲《粉墨人生》导入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雕塑等多种类。
教师:介绍梅兰芳。了解了梅兰芳,就让我们一起见识他是如何演绎女性的柔美情怀。欣赏《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晴》,叙述该唱段的音乐特点和情绪?
教师:音乐华丽委婉,表现杨玉环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这样的唱腔就是四平调。教师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
3、欣赏《新贵妃醉酒》
简介李玉刚及其现代京剧。
4、总结与交流
完整聆听唱段,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2、欣赏《海岛冰轮初转晴》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教师:了解京剧行当。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
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女性角色)
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文丑、武丑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2.内容解析《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
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
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目标解析(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马连良两位表演艺术家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导入(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欣赏教学《海岛冰轮初转腾》(1)师:“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
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中国传统的梨园戏剧艺术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梨园戏剧艺术正逐渐被现代娱乐形式所替代,这导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衰退和传承面临的困境。
因此,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梨园戏剧艺术,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梨园戏曲的学习与欣赏,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梨园戏剧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梨园戏剧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通过学习梨园戏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中国梨园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2)梨园戏剧的基本表演形式和技巧。
(3)著名梨园戏剧作品的剧情与精彩片段展示。
(4)梨园戏曲的音乐与舞蹈表演。
(5)学生自行创作一段梨园戏剧小品,并进行表演。
2.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梨园戏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梨园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2)欣赏法:通过欣赏著名梨园戏剧作品的剧情和精彩片段,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美感。
(3)实践法: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一段梨园戏剧小品进行研究和创作。
学生可以自行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等,并进行表演。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梨园戏剧的兴趣。
如:“你们听说过梨园戏剧吗?”“你们知道梨园戏剧有哪些特点?”等等。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的形式,讲解梨园戏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教师可配以图片或视频资料进行说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
3.欣赏剧情与片段: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梨园戏剧作品的剧情和精彩片段,如《白蛇传》、《牡丹亭》等。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和思考。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范本模板】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龙场营中学张秀课程标准以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来了解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法,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名旦。
内容解读1. 了解京剧的表演艺术手段,四大行当,四大名旦.2。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材分析京剧是我国的的国粹,教材在这一章节安排这些内容,无疑是让学生能对国家的精髓有所认识和了解,深入去体会京剧的美。
《新课标要求》能够欣赏京剧,并能够通过京剧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了解我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教学方法教法:教学方式采取提问法、创设情境法、启发试教学、概括试教学、直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启发学生. 学法:研读京剧、分析素材、释疑解问结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拓展学生的思维过程。
据此教师可以了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京剧四大行当,认识四大名旦。
(2)了解京剧脸谱(3)记住京剧戏曲的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加强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2)充用教材资源,设置有争议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京剧的了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⑴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名旦⑵分析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段教学难点:记住京剧戏曲中的专业术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显示音乐:李玉刚《新贵妃醉酒》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了。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教受新课一.何为梨园?(展示图片)梨园是唐代宫廷歌舞艺人集体习艺的地方。
第三课时 梨园风采1

第三课时梨园风采(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两段唱腔的对你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的唱腔魅力,以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过程与方法: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1)认识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
(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在京剧曲牌伴奏的背景下展示梅兰芳塑造的不同舞台人物的图片)老师提问: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京剧的,那同学们是否知道在京剧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一位被誉为“京剧大师”的旦角艺术家?(梅兰芳)二、体验与交流:了解梅兰芳与马连良,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教师简介梅兰芳。
2、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1)播放视频,思考:戏剧的名字和剧中人物的名字。
(2)聆听前半部分,思考:这段唱腔的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内容?(3)生随师模仿前两句唱腔。
(4)聆听唱段的后半部分,思考: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内容?(5)生随师模仿后半段唱腔。
(6)完整欣赏唱腔,说一说唱腔情绪。
(7)教师对唱腔的特点进行总结。
3、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唱段:(1)导语。
(2)完整聆听唱段,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何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怎样?(3)跟老师模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一句,注意咬字的准确性。
(4)师简介唱段内容。
(5)师简介马连良。
4、对比分析旦行与生行:行当人物用嗓音色表演旦行女性人物(杨贵妃)小嗓清亮甜美优美细腻生行男性人物(诸葛亮)大嗓高亢嘹亮潇洒大方三、总结与交流:京剧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声腔艺术丰富多彩,表演异彩纷呈,流派众多,欣赏着追随者更是不胜枚举,它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彩与芬芳,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极好平台。
梨园风采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于2021年11月5日开展了以“梨园风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知名戏曲专家、优秀教师代表以及我校教师共同参与,旨在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激发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深入了解梨园文化,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2. 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4. 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活动伊始,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梨园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开展此次教研活动的意义。
随后,专家代表和优秀教师代表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为本次活动拉开了序幕。
2. 主题讲座知名戏曲专家就梨园文化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教师们对梨园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专家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梨园文化元素,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 课堂观摩优秀教师代表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他们将梨园文化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
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各自的教学心得。
4. 教学研讨围绕“梨园风采”这一主题,教师们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梨园文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研讨过程中,专家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5. 案例分析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典型案例,探讨了如何将梨园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分析环节,教师们积极发言,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成果。
6. 总结表彰活动最后,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教师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对在教学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了表彰。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梨园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教师的文化素养;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3. 培养了教师创新意识,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4. 增强了教师团队凝聚力,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人教版八下音乐2.4知识与实践梨园风采教案

4.兴趣特点: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和挑战。在音乐课上,他们可能对流行音乐、现代舞蹈等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引入有趣的元素、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习京剧基本动作等活动,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京剧艺术。
在教学资源准备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确保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布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5.对京剧艺术的认知程度: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京剧艺术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误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通过展示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和了解京剧,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以及相关京剧知识的补充资料。教师在课前应检查教材的完整性和可读性,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梨园风采

课题:梨园风采教学年级:八年级(1)班授课教师:范琳琳教学内容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过程与方法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
3.知识与技能(1)认识四大名旦(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欣赏歌曲《粉墨人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种艺术形式?生:京剧二、新课教学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起源于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结合当时流行的昆曲、秦腔、汉剧等,并结合北京地方方言,标志着京剧的形成。
在发展过程中,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贡献突出,被称为“老生三杰”。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雕塑等多种类。
教师:从图片上可以发现京剧服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华丽、颜色鲜艳、刺绣精美教师:很好。
京剧服饰首要特点就是华丽,材质一般用绸缎,刺绣精美,视觉效果好。
常用的道具:刀、枪、剑、马鞭等。
头饰也是很精美、华丽。
(图片展示)教师:了解了京剧的服饰与道具,就不得不说京剧行当。
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女性角色)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文丑、武丑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发现京剧的妆容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大不同。
京剧化妆。
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独特的化妆艺术,它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以庄重而富有夸张的图案和鲜明斑斓的色彩,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造型。
第二单元_《梨园风采》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够有韵味地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并通过学唱了解京剧的唱腔、板式、咬字;3、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了解京剧不同行当的不同演唱方法;4、通过欣赏昆曲《游园惊梦》,了解昆曲的艺术特点;5、通过欣赏《智斗》《打虎上山》,了解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在唱腔、伴奏等方面的不同,理解京剧音乐随时代进步不断发展的规律;二、教材分析: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主要情节:贵妃奉唐明皇之命,到百花亭侍宴。
杨玉环本就是宠妃,当然很自然地去了,心情很愉快。
唤一声“摆驾”,款款地迈出宫门了。
后边就是一段过门。
本唱段以高音起调,一腔三折,表现了一种欢悦的情绪。
贵妃抬头,看到晴朗的夜色中一轮明月,便自比嫦娥,足见其美与骄。
正好与后面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照: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哇)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恰便似(啊)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这段唱词仅仅用时三分钟左右,却有两个衬字(“哇”和“啊”),显然是南曲所遗留的特色。
其节奏不急不缓,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贵妃当时的愉快的心情,(从板式上讲,这一段属于“一眼板”,相当于2/4拍,中速,流畅明朗。
)加上衬字轻柔,又表现了女性的阴柔。
全剧伴奏主要用京胡(属于“文场”,所以没有用全副的“场面”。
)音色亮而有韧性,显得十分灵活。
京剧的共鸣对口型的要求很高,影响传统京剧旦角表演中声腔共鸣效果的“口型”是必须做在口腔中的(这种做法被后人戏称为“含奶嘴”。
)这段四平调当然也不例外。
贵妃朱唇轻启,字字圆润、饱满。
加上京剧特有的化妆、舞美(包括繁复的程式和龙套等等),显得华丽唯美。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京剧《空城计》。
诸葛亮端坐于城楼,见司马懿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进兵。
于是顺水推舟,主动说城内无兵,欢迎他进城。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 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 老生、小生、武生、红 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 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 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 作"俊扮"的,即扮相都 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
京剧的主要行当之 一,指戏曲中的女性 形象。 按扮演人物的 年龄、身份、性格及 其表演特点,又有比 较详细的分工,有正 旦(青衣)、花旦、刀 马旦、武旦、老旦、 彩旦等。
“唱”,指的是唱功。“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做”指的是做
功,也就是表演。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
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
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
(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
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
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著 名京剧艺术大师。清光绪二十年出 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 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 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 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 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 ,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 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 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 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 》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 》,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 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 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 时代。
解答疑问:
1、节奏,唱腔:这个唱段采用的是西皮流水,是1/4
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
2、作品介绍: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 ,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即表现了他对亲朋 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 ,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设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设计: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
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歌曲《粉墨人生》导入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雕塑等多种类。
板书设计:
课前备课
组长意见:
上课人
意见:
课后反
思记载:
注:调整意见必须手写存档
完整聆听唱段,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2、欣赏《海岛冰轮初转晴》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无可奈何的心情。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四大名旦
(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马连良这两位着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学重点: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
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梨园风采教案
古城中学集体备课记载薄
课目
音乐
课题
梨 园 风 采
所属
单元
第二单元
组
别
八年级
主备人
顾建梅
上课时间
课后记载时间
课堂教学设计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
教师:介绍梅兰芳。了解了梅兰芳,就让我们一起见识他是如何演绎女性的柔美情怀。欣赏《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晴》,叙述该唱段的音乐特点和情绪
教师:音乐华丽委婉,表现杨玉环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这样的唱腔就是四平调。 教师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
3、欣赏《新贵妃醉酒》
简介李玉刚及其现代京剧。
4、总结与交流
教师:前后四大须生
教师:简介马连良及《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体会一下旦行和生行这两个行当的不同之处。
教师:了解京剧行当。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
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女性角色)
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文丑、武丑
教师:京剧形成后,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此后才人辈出,以四大名旦为主要代表人物。同学们知道四大名旦是哪些人
学生:梅兰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