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初探

合集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正成为国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本文基于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凸显的难点和问题,以“三教”改革为路径和策略,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为优化职业教育改革环境、激发职业教育改革动力、夯实职业教育改革载体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组织发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颁发的职教20条和国家层面启动的“双高计划”,都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断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有序和快速发展[1]。

2019年2月,国务院对职业院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科学、规范的要求,自此职业院校对“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工作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2]。

党的二十大胜又进一步强化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为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工作质量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本着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队伍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产业工匠的目的,应立足于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加强对教师、教材以及教法等改革的重视,如何基于“三教”改革的背景逐步完成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品质的提升成为了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随着当前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职业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提升其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3]。

因此,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职业教育目前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深刻挖掘职业教育方式落后、师资水平普遍较低、教材内容陈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人才专业技能不对口等影响因素[4]。

(一)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造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目标设置缺乏针对性、衔接性和全面性,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将“就业导向”等同于“就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能胜任某一职位的单一化技能,与全面、可持续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差异。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提供思路和建议。

第二章: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需求2.1 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新时代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要求职业教育与时俱进,适应不同产业的需求变化。

2.2 技术革新对职业教育的冲击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2.3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需求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需要关注这一需求。

第三章: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3.1 课程设置与更新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需要精确设定课程,并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在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3.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四章: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4.1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对接职业教育应与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4.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应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创新,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力。

4.3 产学合作的推进与产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专业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五章: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挑战与解决策略5.1 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优秀教师等措施。

5.2 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确保培养质量和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5.3 科技支持与资源投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并加大资源投入。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摘要】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材陈旧、实践性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改革的策略包括引入现代技术、提升教师培训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等。

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实践性项目教学等创新方式。

改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结论指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是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推动力量则是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

整体来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当下亟待突破的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问题、重要性、策略、实施、效果、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力量1. 引言1.1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亟需改革。

本文将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展开探讨,探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改革的重要性、改革的策略、改革的实施和改革的效果。

通过全面分析和探讨,将揭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探讨推动改革的力量。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里面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教室听课,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许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并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技能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符,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析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析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产业要进行高新技术的改造,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依靠人才,除了靠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外,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技术工人,所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任重道远。

职业学校如何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变固定教学管理为动态式管理;确定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必将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学校层次化教学的设想职业学校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变化,加大改革步伐,对愿意进行职业学习和培训的学生,依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培养层次和目标,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人人学有兴趣,学有提高,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技能,改变过去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齐步走”平均发展状况。

具体的做法,设想如下:(一)学生在第一学期开设文化课程和综合实践课。

文化课以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为主,有选择地使用现行职业教育统编教材,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拾遗补缺,以增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的能力和后劲;综合实践课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和对学校所开设各专业进行参观介绍,学习了解,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各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味和志向,为今后专业选择打下基础,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愿学乐学。

学期结束,进行严格的文化课考试和综合课考核,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心理素质和接受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依照学生志愿,按专业将学生分为初级短训班,中级普通班,高级深造班三种教学层次。

(二)初层次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确有困难,无法达到中级工培养目标。

学校应实施短期职业培训,按初级工应会目标,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借鉴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实行专业理论和实习训练一体化教学,进行单一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一技之能。

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初探

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初探
干 教 师 的专 业 示 范 引 领 作用 ( 1 0 ) 突出技能训练 ,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训 教学是
1 职 业 学校 师 资 队伍 结 构 现状 分 析 及 对 策
目前 . 许 多职业学校现有师资队伍学历 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 文 化理论课和专业 实训课教师结构 比例不尽合理 . 尤其专业课和实训实 验课教师严重不足. 比例失衡 尽管职业学校在培养 目标上侧重于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但目 前许多学校 实训设 施简陋缺乏 . 甚至部分专 业实训设施空 白. 特别是部分实 习指 导教师技能操作水平欠 缺 . 远不 能适应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部分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教 学水平亟待提 高, 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职业学校技能 型人才 的培养和教学质
量 的提高 面对上述情况 . 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注重 以下方
面:
( 1 ) 鼓励教师通过以脱产 、 函授 、 自考等形 式参加多渠道对 口专业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 参加 职业技能培训 和鉴定考试 . 参加 国家和地方组织 的“ 双师 型” 骨干教 师培训 等 , 以提 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 能 . 使专业课 、 实 习指导课教师技能操 作水平达到 中( 高) 级工标 准. 学校技师 比例能 达到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 的 1 0 % 左右 ( 2 ) 注重教师政治理论学 习,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 不断提高教师综 合素质 使 教师树立职业教育是为了“ 职业 ” 的教育思想 . 不断强化 “ 一 日无 为 . 三 日不安 ” 的学 习意识 , “ 不进 则退 . 慢进 亦退” 的危 机意识 , “ 爱生如子 。 无怨无悔” 的师德意识 , “ 脚踏实地 、 埋 头若干 ” 工作意识。 ( 3 ) 加强教师业务学习 , 把“ 好读书 , 读好书” 做为教 师生命成长 的 必需 .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和督促教师利用业余 时间撰写学 习心得 . 平 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 . 使教师通过坚持学习 . 提高 自身业务 水平 . 从 而 在 教 学 时 能 驾 驭 教材 , 深层把握 . 形 成 自己 独 特 的 教 学理 论 和思 想 。 ( 4 ) J  ̄ l 强教师师德建设 . 塑造教 师高 尚形象 教师教学过程 中应以 师德教育为主线 . 促进知识传授 与榜样育人有机结合 教师不仅要传 道授业解惑 . 还应有对学生生命 的陪伴和提携 教师通过求 真务实 的 作风 . 严谨教学 的态度 , 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头脑 . 言传身教成 为学生榜 样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背景下备受关注。

中职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课程设置和教材质量不足、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不够精细、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

因此,本文将对中职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与现状(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职业教育起步于职业学校,以工艺、技能为主,针对的是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村手工业者。

1949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尤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领域之一。

21世纪初,国家实行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从制度、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和升级,推动职业教育向产业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变化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中职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总体规模已经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難。

尽管国家推行“双证书”制度并逐步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但由于某些地区或某些专业对学生就业的支持不足,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一些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中职教育模式单一、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问题。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还比较单一,注重某些传统职业或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高技能、高薪职业人才的培养不足。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职业学校发展需要,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职业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讨中职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职教;改革Abstract: Method of teaching is teachers to complete teaching task by some means, methods of teaching occupation school, should adapt to the modern occupation school development need, adapt to the occupation school teaching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 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reflect the teacher-led, student-centered the system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occupation school to practice the main lin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V 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s: teaching metho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中职教改的主要对象—教法,是教改最基本的单位和最终的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管理到经营:新时期职业学校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从管理到经营:新时期职业学校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于职业教育 自身的社会作用 ,而职业学 校 的生存与发展最 核心 的问题 ,就是教 育教 学质量。 ( )强化 市场意识 , 心打造 学校 三 精
品 牌
营 随市 场的变化而变化 的 ,主要 涉及市
场、 客、 顾 行业 、 环境 、 资 的问题 , 投 是关
职业 教育是一 种面 向人人 、面 向全 社会 的教育 ,其最 大 目标是 实现择业 自 由和全面发展 , 使人 们更好地赢 得尊严 。 黄炎 培先生认 为 ,职业教 育的终极 目标 就是 使无业者有业 , 使有业者乐业 。 如何 使 人们 有业 、 乐业 、 赢得 尊严 , 新 时期 是
和学生 的评价 ,以此作为 改善 自身管理
与经营质量 的动力 0
( ) 入 与产 出经 营 五 投
职业教育 的经 营者应该懂 得教育投 入与产 出的关 系 ,追 求教育 资源投入 的 最 大利 益。以实 习实训基地 建设来说 , 为 了给 师 生技 能 实 践提 供 足 够 场所 和工 位, 必须不 断加强校 内、 校外实 习实训基 地建设 ,而把有 限的资金投入 到紧缺专 业 和就业前 景好 的专 业。
变革 的最 简易 的借 口和最 安全 的 办法 。
要变革 , 就要敢 打破 现状 , 给现状 以苟 不
延残喘的机会 。 二是创建文化 。对 于学 校经 营者 来 说 , 最 重要 的是 勾 画未来 , 根
据 自己相信的事去确立 目标 ,并 运用 特色校园
文化 和坚定的理念去努 力实现它。 三是应对世 界充满
机 构的 自评 以外 ,国家就业与 培训委员
来说, 最大 的敌人 不是 “ 不行 ” 而是 “ , 还
所所长 ,柳 州市第一职 业技 术 学校 党窖

新时期职业院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

新时期职业院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
三 、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及 新 时期 职 业 院 校 教 贯 育体 系 的创 新
( ) 求真 育人 ” 一 “ 是高 校办 学 的灵 魂 职业 教育 如何 成为 有 高 度 的文 化 自觉 和坚 守 崇 高理 想 的文化 组织 , 为 有 灵魂 的教 育 , 为关 注 焦 成 成 点 , 教 育 回归 成 人 成 才 的本 质 ? 温 家 思 路 和 方 法 。针 对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 不 断创 新 学 生 管 理 的模 式 , 强 提 升 学 生 的 学 习 、 加 生

教育 不是 单纯 的教 学 与 管理 , 不 能 打着 “ 质 更 素 教育 ” 的旗 号 搞形 式 主 义 。教 育 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 灵魂 , 是 我 国教 育 事 业 不 断 前 进 的不 竭 动 力。 教 也 育事 业 的发展 是 社会 经 济 发 展 的基 本 保 证 。江 泽 民 指 出 : 教育是 知识 创 新 、 播 和应 用 的重 要 基 地 , “ 传 也 是 培育 创新人 才 的重 要摇 篮 。 随着 传 统 计划 经 济 向 ” 现代 市 场经 济 的全 面转 轨 , 职 业 院 校 学 生 主 动 参 在
继 续教 育研 究
21年 1期 01 第 O
新 时 期 职 业 院 校 创 新 教 育 体 系 的 探 索
张 徽 琳
( 桂林理工 大学 博 文管理学 院 , 广西 桂林 5 10 ) 4 04
摘要 : 职业院校教 育是 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 化的基础 , 负着提 高社会 劳动者 素质和培养 高级 专 门型人 才的艰 巨任 务。 肩 要全 面推进 素质教 育 , 必须将 思想政 治教 育、 学、 教 管理 有机结合 , 中优 势培养具 有较 高 思想 素质、 集 创新 精神和 实践能 力

谈新时期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谈新时期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国的教 学模 式下,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过
程 中 ,业 余 活 动 时 间 较 少 ,学 习 压 力 较 大 , 在进 入 大学 校 园 之 后 ,学 校 给 学 生 营 造 的较
【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管理模式 ; 创新;
发展
新 时期 在各大院校 的人才培养过 程中,
职业 教 育 管 理 模式 发 挥 着 越 来 越重 要 的作 用 。 为 了进 一 步 提 高 职业 教 育 管 理 工作 的有 效性 ,
二 、职 业教 育 管理 模式 的创 新 与 发展
分析
探索和研究适合新时期学生发展 的教育管理 ( 1 )职 业 教 育 管理 者 应 该 注 意 不断 创 新 模式 , 大 力推 动 高 校教 育 管理 工 作 的发 展 和创 教 学 模 式 ,注 重 加 强 和改 善 学 校 的 人 才 培 养 新。 模 式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学 校 现 阶 段 大 学 教 育 管 理 模 式 的 现 状 之 间 的合 并 和 重 组 越 来 越 多 ,很 多 学 校 也 由
方法。
职 业 教 育 管 理 工 作 必 须 立 足 于 学 生 的心 理 特 要 注 意 学 生 的 学 习 状 态 ,特 别 是 对 新 生 ,立
点, 确立 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管理理念 , 在教管
理过 程 中充分 发 扬 民主 , 调动 职 业 院校 学 生 的 积极 性 , 注重 学 生 的 自我 管理 。为 此 ,各 大 院 校 的学 生教 育 管 理工 作 者应 该 认 清形 势 , 积极
科 学 性 和 合 理 性 ,通 过 制 定 多 层 次 ,系 统 性 和全 面 性 的教 学体 系 不 断提 高大 学 教 学质 量 。 ( 3) 在教 育 管理 体 制 的改 革创 新过 程 中 , 建 立 包 括 决 策 、执 行 、监 督 三 者相 结 合 的 大 学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让 三 者 有 效 结 合 。 在 教 育 管 理 的 决 策 层 面 ,为 了保 证 学 校决 策 的科 学 性 ,应 该 由相 关 专 业 和 学 校 管 理人 员 组 成 决 策 委 员 会 。在 执 行 管 理 方 面 ,由学 校 的 中 层

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措施分析

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措施分析

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措施分析中职学校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学校,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而中职学校的行政管理则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职学校行政管理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分析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措施,以期为中职学校的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需求中职学校的行政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育需求,通过各项管理措施和手段,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师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中职学校行政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需求和挑战,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需求。

一方面,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发展,中职学校行政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往往偏重于规范和约束,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行政管理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教育引导,通过改革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营造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中职学校行政管理也需要更加注重与社会的对接和服务。

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学校,中职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而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也应该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和社会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需要不断寻求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要求。

1.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传统的行政管理往往偏向于单一的指令性管理,而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管理工作缺乏目标性和系统性。

中职学校行政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效能性。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探索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探索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探究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起初用于企业管理中,“精”可以从更好、更优,精益求精去理解;“细”可以说明为更加详细,细针密缕,细大不捐。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微小环节、重过程、重基础、重详细、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微小环节上精益求精。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它还完全可以拓展到整个管理领域,当然包括教化管理。

高校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看法细致落实教学微小环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2.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是教化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心、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化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我国在高等教化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各类高等院校会依据教化部及省教化厅发布的各类项目的立项指南,开展相应的项目建设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慢慢建立起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体系。

二、“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各类学校负责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略有不同,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势必影响到项目的管理效率和项目建设质量。

各类项目扎扎实实开展建设是根本,是基础,但项目管理的水平也干脆影响到项目建设,在项目的立项、过程监控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关系到项目的建设质量。

对于大部分高职类学校来说,因为建校时间短,缺少相应的阅历,事实上,项目管理是慢慢摸索,慢慢完善中。

假如项目经费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或项目进度不能完全保证,到验收时项目就不能顺当完成建设任务,而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质量。

三、“质量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笔者通过多年参和“质量工程”管理工作,认为精细化管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的“质量工程”项目管理。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关键 词 :职业教 育 教学 管理 改革 则是课 程体系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是 对职业 技能培养 的支持 。在这 认识 的指导下 必须对 现行课 程体 系进行 改革。首先 要确定 以技 能培 养 为 主的 教学模 式 ,在 课 时 安排 、资源 配 置上 向技 能课 倾 斜 。适 当减 少 文化 课 的课 时数 ,各文化 主 课一 周 安排 3 ~ 4 节 即 可 ,将 腾出的课 时补 给专业 主课 ,或开设更 多的专业 延伸课程 。 以满足 学生对技 能学 习的要求 ;改 变校内 活动以文化课 为主 的现
育更 崇高 的使 命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 展职业 教育 的决定 中提 出: “ 把 加快职业 教育 、特别是 加快中 等职业 教 育发 展与繁 荣经济 、 促 进 就 业 、消 除 贫 困 、维 护 稳定 、建 设 先 进 文 化 紧密 结 合 起 来 。”职业教 育是作 为达到社 会和谐 、 稳 定 、发展 的重要 手段提 出来 的 。此外 ,各种 对企业 的调查也 表明 ,企业更 关注 的是 学生 的合作 精 神 、吃 苦耐 劳 、定 位 明确 、规 范 严谨 等情感 因素 的发 展 。所 以。职 业教育 不能简 单化为培 训. 要充分 抓住教 育这一 出 发点 ,重视学生职业 素质 的培养 。 3 .4 : J 5  ̄ 能指导的实践化 多年从 事职教 的经验发现 .在 企业只需 几个 月就能 熟练掌握 的技 能 . 学生在 职 业 学校 学 习了 三年仍 然 不会 。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实训设备 的不 足和合作 企业的缺 乏是 其 中的重要原 因。我们 专业教 学流于 纸 l 卜 谈兵 ,没有 给学生 足够 多 的实 际操作 机会 ,一 二年级 没有安 排实 习项 目,到三年级安排 实 习了 ,又缺乏教 师指 导.使 得技能 教育大 打折扣 。这样 的办学 模式必 须变革 。今后 职 业学校 一定要 建立与 开设专业 相适应 的技 能基地 。实现这样 的 目 标 ,模 式大概 有两种 :一种 是近来多 方宣 传 的校 企合作 的办学模 式. 由企业为 学校提供 技能 实习 、实践基 地 ;但在 相关政 策未 出 台前 ,这种模 式实现 的可能性 不大 ,追逐 利润的企 业无法 承担生 手所带 来的损 耗。另一 种则是 建成一种前 校后厂 的模式 , 在学 校 内部建 立起设施 完备 的学生实 践基地 。当然这需要政 府 、社会 、 学校 的多 方投入 , 但 是 对 于 教学来 说 ,后 一种 方案显 然掌握无 须再培 训就可 以 上岗就业的技能。 当今社会 经济迅猛 发展对教育 提 出了种 种要 求 ,职业教育 体 系 中众 多不符 合要求 的环节 、 模 式都需要 改革 ,上 述的 四方 面仅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践(3篇)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改革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调实践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训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1. 优化课程结构职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与新兴产业、新兴职业相关的课程,减少与时代脱节、实用性较低的课程。

同时,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2. 创新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职业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

三、改革师资队伍1. 提高教师素质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实践锻炼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引进优秀人才职业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当今新时代的浪潮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与创新成为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

职业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一些热门行业的人才供不应求,而部分冷门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

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就业时已经过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学校应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

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其次,优化专业设置是关键。

职业院校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

加强对新兴产业和热门行业的研究,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

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培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另一方面,要吸引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任教,为学生传授一线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思考范文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思考范文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思考一、学习思考“三教”改革的各个方面1、国家政策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施工蓝图——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思考对接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三教改革新时期职教政策与“三教改革”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促进作用2、师德素养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疫情时期教师的生命意义和使命担当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旨规和策略“职教20条”政策下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主题架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培育对策、申报技巧和评审指标职教名师的成长心得——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一):活页式教材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二):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路径与步骤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三):活页式教材的体例构成与呈现4、新形态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及应用活页教材编写体例和案例分析5、教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立足“三教”改革打造职教金课课堂管理四步法用诊改思维推进专业建设与有效教学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优化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主要内涵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这种新技术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职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课堂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核心环节,其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本文将就中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当前,中职教育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十分普遍。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

这种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中职学生的需求,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

中职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更需要学会动手操作,掌握实际技能。

但是在部分学校的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薄弱依然十分明显。

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思考与解决方案1. 倡导从“教”到“育”我们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向“育”转变。

学校应当将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育人者,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的“教书匠”。

中职学校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理论素养、动手能力、服务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课堂教学应该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实用技能与知识的融合。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学以致用,探索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引入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真实的项目,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中职教育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加强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能。

中职学校需要倾斜资源,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和投入。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

新时期中专教学改革浅议

新时期中专教学改革浅议

色不 突 出 , 才规格 、 业设 置 、 材 内容脱离 社会实 际 的需要 。 人 专 教 这 不 仅影响 毕业 生的 出路 。 且 影响 到学 校 的生存 与发展 。 而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是 生 产 第 一 线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 不 而 是 新 产 品 、 技 术 的 研 究 设 计 者 。 所 以 , 业 教 育 要 体 现 其 自 身 新 职 特 色 , 调综合 性 、 用性 , 不是 理论知 识 的系统 性 、 整 性 。 强 实 而 完
要把 重点 确定 在学生 实践 能力强 , 能迅 速适应 岗位 工作 需要 上 。
为 此 , 打 破 传 统 的 学 科 型 模 式 , 立 以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为 中 心 的 要 建 教 学 模 式 。 我 们 要 坚 持 以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 劳 动 力 市 场 和 职 业 从 岗 位 分 析 人 手 合 理 设 置 专 业 , 专 业 确 定 职 业 岗位 群 , 据 岗位 按 根 群 进 一 步 分 析 职 业 能 力 ,按 能 力 要 求 设 置 课 程 。我 们 要 解 放 思 想 , 变 观 念 , 固 树 立 “ 用 型 ” “ 能 型 ” 人 才 观 点 , 强 实 转 牢 应 、技 的 加 践教 学 , 立 稳 固的校 内外实 习基地 , 产教 结合 的道路 。 建 走 中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培 养 目标 明 确 定 位 于 复 合 型 、应 用 型 、 操 作 型 人 才 。学 生 必 须 具 备 较 扎 实 的 文 化 知 识 和 一 专 多 能 的 跨 学 科 知 识 结 构 以 及 较 强 的 思 考 问 题 、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为 此 , 解 要 打 破 传 统 专 业 界 限 , 大 专 业 口径 , 宽 服 务 领 域 , 养 “ 用 型 ” 扩 拓 培 通 人 才 , 强 毕 业 生 的 择 业 适 应 性 和转 换 岗 位 的 能 力 。 增 由 注 重 知 识 传 授 向 注 重 能 力 培 养 转 变 多 年 来 , 多 数 中专 学 校 还 维 系 着 “ 试 教 育 ” 教 学 模 式 。 大 应 的 教 师 教 什 么 , 试 就 考 什 么 , 生 就 背 什 么 ; 学 活 动 以 教 师 为 中 考 学 教 心 , 学 过 程 以 课 堂 为 中 心 , 堂 以 老 师 讲 解 为 中 心 , 师讲 解 以 教 课 教 教 材 为 中 心 。 只 注 重 知 识 的 传 授 , 视 了 学 生 能 力 的 培 养 。 培 养 忽 出来 的 学 生 知 识 面 窄 , 活 性 差 , 作 能 力 差 。 灵 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初探
【摘要】传统职业教育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强调以专业教育为主,而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个人不仅要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精湛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新时期职业学校应如何开展与探索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以适应社会对职业学校知识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于本文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探讨;对策
传统职业教育一直强调职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个人不仅要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精湛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新时期职业学校应如何开展与探索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以适应社会对职业学校知识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做以下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

1 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现有师资队伍学历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教师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尤其专业课和实训实验课教师严重不足,比例失衡。

尽管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目前许多学校实训设施简陋缺乏,甚至部分专业实训设施空白,特别是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技能操作水平欠缺,远不能适应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部分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教学水平亟待提高,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对上述情况,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注重以下方面:
(1)鼓励教师通过以脱产、函授、自考等形式参加多渠道对口专业学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试,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等,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使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技能操作水平达到中(高)级工标准,学校技师比例能达到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10%左右。

(2)注重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使教师树立职业教育是为了“职业”的教育思想,不断强化“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学习意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爱生如子,无怨无悔”的师德意识,“脚踏实地、埋头若干”工作意识。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把“好读书,读好书”做为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和督促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学习心得,平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使教师通过坚持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在教学时能驾驭
教材,深层把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论和思想。

(4)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塑造教师高尚形象。

教师教学过程中应以师德教育为主线,促进知识传授与榜样育人有机结合。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有对学生生命的陪伴和提携。

教师通过求真务实的作风,严谨教学的态度,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头脑,言传身教成为学生榜样。

2 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及对策
近年来,职业学校因生源质量和数量骤降而面临生存困境,但从学校发展角度讲,面对无法改变与难以选择的现有生源质量、学校体系、就业制度和社会偏见等现象,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唯有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进行根本教学改革,理清教学思路,以求得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可与自立,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务科(处)成立专门的教改机构,全面负责课堂教学改革的规划与实施。

每一个教改组下设若干个小组,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改革意识强、教育教学观念新的骨干教师担任教改组负责人,每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实验课教师参与,定期召开教改小组会议,有声有色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课堂观。

理论教学要从“重教”向“教学并重”转型,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技能教学从“重基本功训练”向“基本功训练与掌握实用技术并重”转型,坚持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主动练习相统一。

课堂教学逐步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方法以技能指导为主线,学习方法以技能培训为目的,评价方法以技能水平测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要求。

(3)调整课程设置,逐步压缩文化基础课所占比例,增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操作的课程。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以“实用、够用、能用和可持续”为原则,删繁就实。

(4)根据学科特点,改革现有教材内容。

在基本遵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把握好“什么有用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讲什么”的原则,在教学中适时加入与生产实际结合较紧密的教学内容作为教改的目标方向。

让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工厂,走进矿山,去一线顶岗实习,通过参加生产不断创新与完善教材建设,将生产现场遇到的新技术新课题补充更新到现有教材中;将企业优秀的文化纳入课程内容,编入教材,嵌入教学,融入学校专业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素质的环境氛围。

(5)专业课推广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教师课堂教学灵活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学校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与学术创新。

尽其所能,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在省部级报刊杂志发表学术教育教学论文,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增强教学本领。

(8)组织教师参加各层次级别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大赛,以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9)组织专业课及实习课指导教师对学校现有实训、实验设施定期进行升级改造,自制实验、实训模型。

通过升级改造、自制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创造创新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

(10)突出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其教学准备、组织、管理、考核和总结等各环节都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一一指导,个个跟踪,手手相传,用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提高实训质量。

3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及对策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优质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益、最持久的教学常规管理因素。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教学过程,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实行教师超周备课和集体备课制。

超周备课就是教师提前一周认真备课,为后面上好每节课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与思考。

集体备课是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教师每月集体备课一次,研讨分析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弥补的办法,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大家智慧,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备课质量。

(2)教学负责人执行适时不定期“推门课(即事先不给上课教师通知或打招呼查课)”制度,真实掌握教师平时的授课情况。

(3)高度重视教师教学反思与总结。

科室要求教师平时经常性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肯定成绩,寻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不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反馈。

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学生意见、建议和测评结果反馈到教师,以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全方位对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内容涉及教学工作量、教案、教学效果、作业批阅、劳动纪律、学教互评、学术交流、教研教改及其他工作等,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以促进和鼓励教师多带课、带好课,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6)执行教学、实训日巡查制度。

教务科长、教研组长、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都各自做到层层明确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层层承担责任,层层追究责任,对全体教师每日授课情况随机巡查跟踪,使各教学环节层层抓细落实,以保证每节课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新时期常规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与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0:75.
[2]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
[3]俞艳.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21.
[4]杨广俊.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途经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