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健康教育学教案授课学期: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第一讲教案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教学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
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板书提纲第一讲绪论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一、行为与健康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健康促进的概念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第1讲(绪论)
第一讲
W1
W2
F0=5000kg/h 蒸发器1 F1
x0=0.12
x1
蒸发器2
F2 x2=0.3
为求蒸发器1送出的 溶液浓度怎么办?
对盐作物料衡算:
对总物料作衡算: 解得:
F0 x0 F1x1
F0 W1 F1
F0=5000, x0=0.12,W1=0.3 两个方程, 两个未知
第二讲
本章小结
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单元操作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重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作业:P9:4
东北石油大学
化工原理
衡算的步骤: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衡算的范围
衡算的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某一设备 系统中的所有物料
原则:包括未知数 已知量最多
某一个组分
Company Logo
第一讲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例: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12 %(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 5%的水分。试求:
化工原理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应用于实践; 是化工技术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为什么要学 ?
第一讲
§1.1 化工过程
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乙炔
吸收 提纯
氯化氢 提纯
加成反应 反应器
单体合成
聚合反应 聚合釜
单体精制 聚合
脱水
传热 传质
干燥
反应热 传热
解剖学资料
第一讲: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
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
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1、什么是稳态?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宪法学》教案
《宪法学》教案第一讲绪论(宪法学的基本范畴)[教学目的和要求]绪论就是开头的话。
宪法学的绪论,就是要说明和介绍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脉络和基本体系,起到导引入门的作用。
绪论教学通过对宪法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对宪法学课程形成完整、概括的认识,了解宪法学在整个科学体系特别是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教学难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教学方法、手段、学时]教学方法:以宪法学案例导入吸引学生对宪法学的兴趣,以严密的逻辑分析使学生明白宪法学之为“学”的理论要求。
教学手段:组织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布置课外作业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绪论一、研究对象宪法学以宪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原则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宪法学是一门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宪法现象:它是相对于宪法的发展规律而言的,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法现象。
具体来说,它是指由宪法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包括与宪法有关的人的行为、心理和观念,通过宪法的规范作用所建立的机关和制度,以及这些机关、制度等根据宪法规定运行的状况等等。
)如何理解宪法现象呢?问题:同学们成为高考的幸运儿,荣幸地成为大学骄子。
如何解释上大学这一现象呢?(齐玉苓案——中国宪法第一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的司法解释自2001年8月13日起施行。
)现行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现行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第1讲(绪论)
二、中考化学考什么
1.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2.近年化学中考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化学 计算)
近年化学中考的考查方向:
1、注重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身边的化 学物质; 2、注重考查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同 学们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 实际情景中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同学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我国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青铜 2、春秋战国时期懂得冶铁炼钢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 (火药、造纸术)
蜡 染 屏 风 酿 酒 拓 片 彩 陶 盆
青铜剑
(三)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 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在本世纪人们已 不满足于合成新分子,而是把分子扩展组装成分 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开关、 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三)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呈现顺序由浅 入深阶梯式上升,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教材 编写认真研究了同学们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 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以降解难 点,突出重点。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 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 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还有些插图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些抽象的 反应过程或微粒的运动,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 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钠与氯气反应 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第一讲:揭开初三化学
的神迷面纱
一、化学教材的特征 (一)人教版初三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2单 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 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 种学习情景,许多素材取自日常生活,通过学习 相信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 到化学是门应用学科。 比如:为什么火炉用扇子越扇会越旺,而蜡烛用 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晚上,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真的就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吗?
第1讲(绪论)
五、控制测量的研究内容
研究建立和维护高精度水平的国家和工程水平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的技术和方法 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使用方法 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 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 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北极 P
P
自转轴 赤道
自转轴 赤道
南极 P1
陆地
海 洋
洋 海
P1
铅垂线
线 铅垂
铅垂 线
3.参考椭球 3.参考椭球 大地体: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
经过长期测量实践表明,大地体与一个以椭圆的短轴为旋转轴的 旋转椭球的形状十分近似,所以测绘工作便取大小与大地体很接近的 旋转椭球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成为参考椭球。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在一定测量区域内,按任务所要求的精度等级, 在一定测量区域内,按任务所要求的精度等级,布设 控制点,构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控制点,构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 一测量工作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一测量工作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案例: 案例:某公路施工控制测量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2.掌握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3.了解参考椭球与总椭球的概念与定义 4.掌握建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与布网形式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2.能够描述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与定义 3.能够描述参考椭球与总椭球的概念与定义 4.能够描述建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与布网形式
N
b
W
a a O
E
S
政治复习:马哲理论框架及重点原理
从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地全部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章节体系安排看,由绪论和正文组成.其中,绪论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层面地问题.正文由七章组成,前三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地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地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地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地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地原理等七大理论.就其中每一部分重点原理总结如下:一、第一讲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地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讲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地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总括性地说明.它分为三部分:首先阐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并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依据,概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地对立.其次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地基本特征,尤其强调实践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地基本观点,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地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地锐利武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第二讲辩证唯物论(世界地物质性和人地实践活动)本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地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地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地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地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地物质地存在方式;()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意识地本质和能动性原理;()世界地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地原理,是唯物论,是党地思想路线地哲学基础.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地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历届真题看,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第一,在物质观上,主要考查对物质和运动地关系及对运动所持地相对主义观点认识,均为选择题.第二,在实践观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实践地主客体地关系特别是对主体地能动性地正确认识;二是正确处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地关系,即如何认识人类改造世界,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达到人和自然地和谐问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三,意识观是本学科地命题重点之一.其侧重考查意识地本质、能动作用及旧哲学对此所持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反地观点.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四,物质和意识地辩证关系原理,分别考查物质和意识地区别和联系.第五,世界地物质统一性原理.三、第三讲唯物辩证法(世界地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本讲回答了“世界怎么样”地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地联系和发展地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地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地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四对范畴”.本讲是命制主观题地关键章节,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普遍联系地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地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地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度地含义及其认识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地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地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地同一性和斗争性地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地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地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地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运用矛盾地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地实际问题;()矛盾地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地综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矛盾地普遍性和特殊性地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发展地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以上第、、、原理地综合..中国传统哲学中地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四、第四讲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地本质和过程)本讲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地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地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地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地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地问题.本讲是命制主观题地关键章节,并呈现出重要原理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地区别.认识地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实践和认识地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辩证过程地原理.认识运动地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地原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地作用原理.真理地具体性原理.真理和谬误地辩证关系原理.检验真理标准地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真理和价值地辩证关系原理五、第五讲历史唯物论本讲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地主要内容.首先,总括性地说明人类社会地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地特点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这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诸原理地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类社会地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地经济、政治、观念结构.纵观历年真题,本节是唯物史观部分命制主观题地关键章节之一,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地和谐发展原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地决定力量原理.社会地实践本质原理.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地有机体原理.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其次,着重讲述社会发展地基本规律和动力以及社会历史地主体,并从两方面加以具体阐述:第一,社会地发展规律和动力;第二,历史地创造者.纵观历年真题,本节是唯物史观部分命制主观题地主要章节之一,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基本矛盾地运动规律.“生产力标准”地依据及意义.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地自觉活动辩证关系原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地动力原理.交往理论.科学技术地两重效应.历史观和党地群众观地统一。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 表示符号:G
● 计算方法:直接法和加权法
(1)直接法:
适用范围:小样本资料
方法:将 n 个观察值(X1,X2,3,……Xn)直接相乘再开 n 次方。 公式:G n X1X2 Xn
用对数形式表示为: 举例:设有 5 份血清样品,滴度分别为: 1:1, 1:10, 1:100, 1:1000, 1:10000
G=lg-1 (Σf lgX/Σf ) 举例:有 95 名麻疹易感儿童,接种麻疹疫苗一个月后,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见下表,试求平
均滴度(例)。 G=lg-1 (Σf lgX/Σf )=lg-195) =
即 95 名易感儿童接种疫苗一个月后,血凝抑制抗体的 平均滴度为 1:。
计算几何均数(G )注意事项:
(1)观察值不能为 0;
(2)观察值不能同时有正有负;
(3)同一组资料求得的几何均数小于算术均数。
练习:
1.有 8 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5,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G lg 1[(lg5 lg10 lg 640) / 8]
,,, , 求平均身高
178. 4 X
10
适用范围:小样本资料,n<30
169. 7
( cm )
方法:将观察值 X1、X2、X3、……、Xn 直接相加,再除以观察值的个数 n。
n
公式: X X X1 X 2 X n i1
n
n
(2)加权法:
适用范围:大样本含量的分组资料或频数表资料。
该研究方法叫抽样研究。 统计推断:样本的现象推断所研究总体的特征。即分析样本数据,获得关于总体的知识。 同质(homogeneity):指研究对象在一定范畴的各种可能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的其它因素处
《中国文学批评史》讲稿(第一讲)
《中国文学批评史》讲稿第一讲、绪论第一部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之成立1906年,章太炎(1869-1936)在日本东京讲授《文心雕龙》1913-1918年,黄侃(1886-1935)首先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1923年,范文澜(1893-1969)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1934年秋,陈子展(1898-1990)在复旦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1958年,高教部批准成立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研究室,主任郭绍虞(1893-1984),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史研究。
郭绍虞从同济大学调入,刘大杰(1904─1977)从暨南大学调入,朱东润(1896-1988)从沪江大学调入,兼之已有的陈子展、赵景深(1902—1985)、王运熙,共同构成复旦文学批评史的中坚。
中宣部周扬(1908-1989)在《文艺报》1958年第17期发表《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批评》,第一次公开批评了对苏联文艺及理论的崇拜,倡议建设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要继承借鉴民族的文学遗产,以便在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去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
1959年,周扬提出建立马列文艺理论,指示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各编一套批评史与文论选,开展竞赛。
周扬亲自分派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三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刘大杰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先秦至隋唐五代,王运熙执笔,刘大杰修改润色)。
这两种高校统编教材,确立了复旦大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核心地位。
1962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以这套三卷本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为教材,在高年级开设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门课程,这在新中国的高校文科教学中是首创之举。
也是从这一年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郭绍虞先生、朱东润先生、刘大杰先生都挂牌招生。
1979年,《中国历代文论选》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主要是增加了小说、戏剧、民歌等方面的理论和近代部分的文学理论,这大大补充了原书范围、结构上的不足,原先的三卷本也因此扩为四卷本。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32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周次 3 课次 1 课时 3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题目第一讲:绪论和《诗经》二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先秦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尤其要求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要求学生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熟悉其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l、关于《诗经》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2、对具体作品:《诗经·王风·黍离》与《诗经·小雅·采薇》二诗的欣赏与分析;3、《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地位。
教学难点:1、风、雅、颂、赋、比、兴的介绍与把握;2、《诗经》的主要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一: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二:《诗经》前的古歌谣形态。
三:《诗经》。
1:关于《诗经》的概述。
2、《诗经》的主要内容。
(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
(2)反映农民劳动的,其中包括阶级对立,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剥削的。
(3)战争徭役诗歌。
(4)周族史诗。
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艺术。
四:《诗经》重点篇目解析:1、《诗经·王风·黍离》的鉴赏与分析。
2、《诗经·小雅·采薇》的鉴赏与分析。
五:《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诗经》的特色。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造。
3、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
(二)、《诗经》的地位。
教学方法及手段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课外作业作业形式和要求:思考题、背诵、自学思考题: 1.《黍离》一诗,历来被尊为缅怀故国的代表作品,其特点是“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对后世怀古诗歌的影响极大。
结合附录中的怀古诗词,谈一谈你对“寄言于外”这种表现手法的体会和看法。
2.《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其道理何在?背诵:《黍离》和《采薇》。
第1讲(绪论)
[(C2H5)2OH]+[FeCl4]的亲溶剂(疏水)势能驱使Fe3+进入乙醚相;
亲溶剂势能远大于浓度差化学势,所以,Fe3+进入乙醚相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结论:
分离有时是自发过程、混合有时也不能自发进行;
总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分离、还是趋向混合,即: G总=势能项+熵项=µ i+RT lnai 均相体系中只存在浓度差 自发混合。 非均相体系中除浓度差外,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势能) 各组分趋向于分配在低势能相。(自由能降低)
3. 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利用标准参考物质(标准样品)、合成样品、分析过的样品、标 准加入法
1.5 分离方法的评价
富集倍数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对富集倍数的要求—视样品中组分的最初含量
和所用检测技术灵敏度的高低而定。
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方法无需富集;通常
富集100-1000倍即可。
1. 2. 3. 4.
分离富集技术的特点
分离对象种类繁多(所有天然和合成物质) 分离目的各不相同(检测、制备、定性定量) 分离规模差别很大(g级吨级) 分离技术形形色色(过滤、萃取、离心)
5.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生物医药、石油、化工)
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分离科学的研究内容
分离过程的共同规律
1.2 分离科学的意义
比较政府体制
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模式 1.议会制模式 2.总统制 3.混合模式
议会制模式总体原则 第一,议会主权原则 第二,立法与行政之间的相容原则 第三,集体负责或连带责任原则
总统制模式的总体原则 第一,严格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二,立法与行政之间的不相容原则 第三,首长个人负责制原则
研究内容 西方国家政体框架中的外部政治关系;西方 国家非政权架构的外部政治关系;西方国家 政府间关系;政府职能、机构、决策、人力 资源管理、电子政府、监督
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政府 广义政府:一种政治制度形式,包括立法机关、国家元首、行政机 关、司法机关等。 狭义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政体 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国家形式中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立法机关、 国家元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 国体 国家制度,通过一定的国家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分为国家政治组织 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管理形式。
参考书目
比较政府与政治 卓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比较政府 张世贤 陈恒钧 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行政科学 (法)夏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二讲:政府外部关系比较
立法机关的产生 议会制度是西方政治体制的核心,立法机关作 为议会制度运行的主要载体自然承担代议民 主的主要功能。 议会: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人民主权思想、 宪政原则、法治理念和权力制衡的主要体现。 (亚里斯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洛克、卢 梭、约翰.密尔)
西方议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215年,《自由大宪章》 1264年,孟德福伯爵要请各方人士开会,形 成议会开端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832年,选举改革,国王“虚位”
西方国家立法机关内部结构 一院制和两院制是当代世界各国实行的主要议 会结构形式。 一院制和两院制各有优缺点 英国的两院制: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款 召集会议。贵族、僧侣为一派,为贵族院。 (国王诏书召集)武士、城镇代表为一派, 平民院。
文献学 绪 论
第一讲 绪 论
By:Rhea
一、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
• 一、文献学的含 义和范围 • 1、何谓文献? • 子曰:“夏礼吾能
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 足徵也。文献不足故 也。足,则吾能徵之 矣。”(《八佾》)
•
• 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说文解字》
•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 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 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 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 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 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 献通考》
二、学习古代文献学的意义
• 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 功倍。——张之洞《輶轩语· 语学· 论读书宜 有门径》 • 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 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 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 不竭,学者任研治一部分,皆可以名家, 而其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伟大。——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序》
• 文献的分类 • 就时代而言,有古代文献、近代文献、 现代文献、当代文献; 就学科的角度而言, 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 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 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 就文献组群看, 可分为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
• 2、文献学的含义和内容 •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INFRA MU
• Sales 1 team • Sales 2 team • Automation team • Network team
Consulting MU
• Consulting 1 team • Consulting 2 team • Consulting 3 team
第1讲绪论(应用密码学)精品PPT课件
张仕斌 万武南 张金全 孙宣东编著
二00九年十二月
2021/2/1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应用密码学》课程是讲授现代密码学基础知识以及现 代密码学在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应用,特别是利用现代密码 技术提供信息的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安全的密钥交换 以及事务的抗抵赖性等安全功能和服务,使学生理解密码 技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 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2021/2/1
7
[7]《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Rijndael的设计》,Joan Daemen, Vincent Rijmen 著,谷大武,徐胜波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 [8]《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王育民、刘建伟.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出版社,1999 [9]《现代密码学》,杨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信息安全数学基础》,陈恭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初等数论》(第2版),潘承洞、潘承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2]《应用近世代数》(第二版),胡冠章,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与密码学相关的数据库:IEEE Xplore 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与密码学相关的重要网站:IACR 、NIST网站、NSA网站。
2021/2/1
5
教材
《应用密码学》,张仕斌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与信息通信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 材),2009.12
2021/2/1
6
教学参考书目
[1]《计算机密码学及其应用》,赖溪松、张真诚等著.张玉清等改 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Douglas R.Stinson.,冯 登国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应用密码学》,Bruce Schneier.吴世忠、祝世雄、张文政等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密码学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卿斯汉,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密码学导引》,冯登国,裴定一,科学出版社,2001 [6]《对称密码学》,胡予濮,张玉清,肖国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8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一讲绪论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个人)的行为。
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
产权:产权是每个人按照他认为合适的方式使用其财产的权利和出售它的权利。
(指个人使用或处臵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预算约束:因钱受限制的机会集合成为预算约束。
时间约束:因时间而受限制的机会集合成为时间约束。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涉及生产决策的选择中所有机会集合的边界,就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人们做出一项选择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中价值最大的那一项选择的市场价格。
(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用途性,是指一项资源勇于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是一种隐性成本或内含成本)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且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的成本。
(不受决策影响的成本)1经济学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1、取舍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不得不进行取舍。
2、激励激励有多种形式,通常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决策者在作出选择时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对了解选择十分重要。
3、交换人们从自愿交易中获益,而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换导致资源的有效使用。
4、信息市场的结构和运行状况特别依赖于决策者可以获得的信息。
5、分配市场决定经济中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如何配臵给社会成员。
2怎样理解基本竞争模型?基本竞争模型由三部分组成:①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假设——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消费者;②关于厂商行为的假设——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③关于这些消费者和厂商相互作用的市场假设——存在价格接受行为的竞争市场。
第一讲 心理学绪论
剧院前的争吵
原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娃曾用一个故事形象的描述了四种 基本气质类型的人在同一情景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四个不同 气质类型的人上剧院看戏,但是都同时迟到了。 胆汁质的人和检票员争吵,企图闯入剧院。他辩解道,剧 院的钟快了,他进去看戏不会影响别人,并且企图推开检票 员闯入剧场; 多血质的人立刻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入剧场的,但是 通过楼厅进场容易,就跑到楼上去了; 粘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剧场,就想:第一场不 太精彩。我到小卖部等一会,幕间休息时在进去; 抑郁质的人会说:我运气不好,偶尔看一场戏,就这样倒 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14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心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 :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等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
气质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 能力
(人格)
1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些过 程中的事实、规律、机制,让 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控制、预 测自己和他人的心理 3 2
28
动机过程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忍不拔呢?
29
现象分析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一系列的心理操作加工程序, 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同时,我们在人身上,还会发现一种稳定存在的 心理现象。比如,你认为这个女孩“活泼、开朗、 聪明,有主见”
思维
想象
17
感觉: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
18
视觉游戏--“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来是 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笔直 而平行的。这种经典错觉 由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 沃德· 黑林首先发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研究生学位课《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学习重点:自然辨证法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1、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科地位: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二、1、研究对象: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主题)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界是怎样发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改造(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保护(人类运用什么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了面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能动的探索和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人依赖于自然。
2、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科特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三、1、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
2、自然辩证法是培育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讲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重点: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问题。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