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学看骨髓检查报告单
![学看骨髓检查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a9a320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6.png)
学看骨髓检查报告单
骨髓报告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骨髓涂片各个系统细胞计数的结果。
第二部分:骨髓涂片典型的镜下图像。
第三部分:文字报告部分,从骨髓的取材情况到各个系统细胞以及异常细胞的形态描述,最后根据各项内容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等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是骨髓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们有可能看懂的部分。
它又由七个部分组成: (1)骨髓取材、涂片和染色情况:主要与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的操作有关系。
(2)骨髓的增生程度、粒细胞系和红细胞系的比值(M/E):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比例为3~4∶1。
(3)粒细胞系的增生程度、各个阶段粒细胞的比例和形态:正常骨髓报告显示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50%~60%,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
(4)红细胞系的增生程度、各个阶段粒细胞的比例和形态:正常报告显示红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各阶段红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未见异常。
(5)淋巴系和单核系:正常报告显示未见明显异常。
(6)巨细胞系:全片所见巨核细胞数目、血小板数量及形态特点。
正常时多描述为血小板不少。
(7)寄生虫和特殊细胞:正常应该见不到。
如上所述,一个正常的骨髓报告基本上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您看到的骨髓报告有一部分的描述与上面的数据或者图像描述相比有很大变化的话,可以说明那是一份异常的骨髓报告。
(文章出处:家庭医生报 2005年第40期)。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9293ac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1.png)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骨髓报告单样本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临床信息: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要症状、疾病持续时间、用药史等。
2.骨髓穿刺活检信息:记录骨髓穿刺过程的详细信息,包括穿刺部位、穿刺方式、穿刺前后的痛苦程度等。
3.骨髓涂片观察:对骨髓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包括髓母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等。
4.骨髓细胞分类:对骨髓细胞进行分类鉴定,包括髓系细胞和淋系细胞的比例、细胞数量等。
5. 骨髓细胞染色: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主要有Wright染色和Giemsa染色。
通过染色观察细胞的核仁、细胞质、胞浆等结构。
6.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异: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变异进行描述,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核仁大小、胞浆质地等。
7.骨髓细胞分类诊断:对骨髓细胞进行分类诊断,鉴定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恶性细胞或其他病变细胞。
8.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如果需要进行遗传学检查,将在报告单中提供相关检查结果。
例如,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测等。
9.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如果需要进行免疫学检查,将在报告单中提供相关检查结果。
例如,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术等。
10.骨髓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查:如果需要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查,将在报告单中提供相关检查结果。
例如,PCR扩增、基因突变检测等。
11.诊断和建议: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并提供相关的治疗建议和观察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病情和临床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骨髓报告单样本中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
以上只是一个常见的样本内容,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范本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2cac905dd88d0d233d46ab6.png)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XXX 年龄XX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性别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XXX-XX-XX 病案号591965 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检查报告诊断意见:检验医师签名:报告日期: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XXX 年龄XX 性别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XXX-XX-XX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检查报告临床诊断-- --------细胞名称血片髓片% 平均值土标准%原始血细胞0.08 0.0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0.64 0.33早幼粒细胞 1.57 0.6中性粒细胞中幼 1 6.49 2.04 6. 5晚幼 5 7.90 1.97 3. 5杆状核10 23.72 3.5 13分叶核20 9.44 1.92 9嗜酸粒细胞中幼0.38 0.23晚幼0.49 0.32杆状核 1.25 0.61分叶核0.86 0.61嗜碱粒细胞中幼0.02 0.05晚幼0.06 0.07杆状核0.10 0.09分叶核0.03 0.05红细胞系统原始红细胞0.57 0.07早幼红细胞0.92 0.41中幼红细胞 3 7.41 1.91 5 晚幼红细胞 5 10.75 2.36 11 早巨红细胞中巨红细胞晚巨红细胞淋巴细胞系统原始淋巴细胞0.05 0.09幼稚淋巴细胞0.47 0.84淋巴细胞46 22.78 7.04 15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0.01 0.04幼稚单核细胞0.14 0.19单核细胞 2 3 0.88 1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0.004 0.02幼稚浆细胞0.104 0.16 1 浆细胞8 0.71 0.42 35其他细胞网状细胞0.16 0.21 内皮细胞0.05 0.09 巨核细胞0.03 0.06 吞噬细胞0.05 0.09 组织嗜碱细胞0.03 0.09 组织嗜酸细胞0.004 0.03 脂肪细胞0.003 0.02分类不明细胞0.005 0.04分裂细胞个退化细胞个粒细胞系统:有核红细胞 2.76 0.87 2 血片共数白细胞100 个骨髓片共数有核细胞200 个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立方毫米特征:(一)骨髓片1、取材满意、涂片、染色正常。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eed4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8.png)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JXYPH骨髓报告
报告人:X医生
报告日期:20XX年X月X日
一、受检者信息
姓名:XX 性别:女年龄:X岁
住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
电话:XXX-XXXX-XXXX
二、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
患者感觉乏力、头晕、心悸,体检时发现皮肤苍白、巨幼贫血症状明显。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Hb 46g/L,RBC 1.50×10^12/L,MCV 83.5 fl,MCH 27.1 pg,MCHC 32.4 g/dL,RDW-CV 21%。
(2)骨髓形态学:骨髓涂片显示幼红细胞占90%,骨髓造血系列
细胞减少。
(3)骨髓免疫表型:光镜下,骨髓成熟红细胞表面CD59、CD55、CD58缺失。
(4)遗传学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为PNH(缺乏表面CD59、CD55基因)。
三、诊断意见:
患者表现为巨幼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显示缺
乏表面CD59、CD55基因,符合PNH的诊断标准。
四、治疗建议:
1.针对巨幼贫血的症状,建议输注红细胞悬液以提高血红蛋白
水平。
2.针对PNH基因缺陷,建议使用克唑替尼或依达拉奉(又称厄
洛替尼)等CD55、CD59的通道抑制剂,以减少溶血现象。
五、备注:
1.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
2.若患者出现严重溶血现象,应及时输注血浆或血小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鉴于患者病情严重,请根据医生建议尽快安排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9b06581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7.png)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血液检查一、血液一样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躯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躯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害、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IDA骨髓检查报告
![IDA骨髓检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1376eb172ded630b1cb6d0.png)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 XXX 年龄 XX 性别 X 科别 血液科 采取日期 XXX-XX-XX 报告日期 2010-11-13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 髂骨、胸骨 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检查报告细 胞 名 称 血片 髓 片 % 平均值 ±标准差 %原始血细胞 0.08 0.01 0粒细胞系统 原始粒细胞 0.64 0.33早幼粒细胞 1.57 0.6 0中 性粒细胞 中幼 6.49 2.04 7晚幼 7.90 1.97 10杆状核 8 23.72 3.5 17分叶核 64 9.44 1.92 3 嗜 酸粒细胞 中幼 0.38 0.23 晚幼 0.49 0.32 杆状核 1.25 0.61 1分叶核 2 0.86 0.61嗜 碱 粒细胞 中幼 0.02 0.05晚幼 0.06 0.07杆状核 0.10 0.09分叶核 0.03 0.05红细胞系统原始红细胞 0.57 0.07 0早幼红细胞 0.92 0.41 0.5 中幼红细胞 7.41 1.91 9.5晚幼红细胞 10.75 2.36 33早巨红细胞 中巨红细胞晚巨红细胞淋巴细胞系统 原始淋巴细胞 0.05 0.09幼稚淋巴细胞0.47 0.84 淋巴细胞 24 22.78 7.04 15.5 单核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细胞 0.01 0.04幼稚单核细胞0.14 0.19 单核细胞 2 3 0.88 3.5 浆细胞系统 原始浆细胞 0.004 0.02幼稚浆细胞0.104 0.16 浆细胞 0.71 0.42 其他细胞 网状细胞 0.16 0.21内皮细胞 0.05 0.09巨核细胞0.03 0.06 吞噬细胞 0.05 0.09 组织嗜碱细胞 0.03 0.09组织嗜酸细胞 0.004 0.03脂肪细胞 0.003 0.02分类不明细胞 0.005 0.04分裂细胞 个退化细胞 个粒细胞系统:有核红细胞 2.76 0.87血片共数白细胞 100 个骨髓片共数有核细胞 200 个骨髓有核细胞总数 /立方毫米 特征: (一)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G=37%,E=43%,G/E=0.86:1 3、粒细胞系统减低,以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为主,杆状核,分叶核比例偏低,其他各阶段细胞比例形态无明显异常,中毒颗粒常见 4、红细胞系统增高,以晚幼红细胞为主,晚幼红细胞比例偏高,胞质偏蓝,部分有裙边样改变。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学生用骨髓报告单-172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学生用骨髓报告单-172](https://img.taocdn.com/s3/m/77773dac0740be1e640e9a21.png)
细胞名称
血片
骨髓片
%
X
±SD
%
粒 细 胞 系 统
原始粒细胞
0.42
0.42
早幼粒细胞
1.27
0.81
中性
粒
细胞
中 幼
7.23
2.77
晚 幼
11.36
2.93
杆状核
20.01
4.47
分叶核
12.85
4.38
嗜酸粒细胞
中 幼
0.50Biblioteka 0.49晚 幼0.20
内皮细胞
0.01
0.04
组织嗜碱细胞
0.02
0.03
吞噬细胞
0.18
0.19
分类不明细胞
0.02
0.04
异形淋巴细胞
共数有核细胞数
1.骨髓片:
1)骨髓小粒,涂片制备,
涂片染色。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
粒红比值为。
检验日期检验者
0.80
0.64
杆状核
1.06
0.95
分叶核
1.90
1.48
嗜碱粒细胞
中 幼
0.01
0.03
晚 幼
0.02
0.03
杆状核
0.03
0.07
分叶核
0.16
0.24
红 细 胞 系 统
原幼红细胞
0.37
0.36
早幼红细胞
1.34
0.88
中幼红细胞
9.45
3.33
晚幼红细胞
9.64
3.50
原巨红细胞
早巨红细胞
骨髓报告单
![骨髓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5e579506b52acfc789ebc992.png)
原始淋巴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成熟淋巴细胞 异性淋巴细胞 淋巴肉瘤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单 核 幼稚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巨核细胞 浆 细 胞 其 他 原始浆细胞 幼稚浆细胞 成熟浆细胞 组织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 分类不明细胞 有核细胞总数 ACP 化 学 染 色 NAP积分值 POX 铁粒幼细胞 NSE
系:红
系
3.000 0.050 0.470 22.780
±1.00 ±0.09 ±0.84 ±7.04
髓片 1、取材、染片、染色可。 2、增生度Ⅳ/Ⅶ,G=0.405, E=0.420,G:E=0.96:1 3、粒系增生偏低,原粒未见,中幼粒比 值偏高,杆状核比值减低,形态未见明 显异常。 4、红系增生活跃,原红未见,中、晚红 比值增高,形态大致正常 5、巨核全片见到23个,血小板分布不少。 6、浆细胞比值增高,占有核细胞的6%, 可见幼浆、双核及三核浆细胞 血片 有核细胞分布尚可,血小板分布不少。
聊城市光明医院骨髓分析报告单
姓 科 名: 别: 性 床 别: 号: 血片 细胞名称 (%) 原始血细胞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 中 性 粒 细 胞 系 嗜 统 酸 晚 幼 幼 平均值 标准差 ±0.01 0.080 0.640 1.570 6.490 7.900 23.720 9.440 0.380 0.490 1.250 0.860 0.020 0.060 0.060 0.030 0.570 0.920 7.410 10.750 ±0.33 ±0.60 ±2.04 ±1.97 ±3.50 ±2.92 ±0.23 ±0.23 ±0.61 ±0.61 ±0.05 (%) 年 龄: 住 院 号: 报告日期: 取材部位: 髓片
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
![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ee5f96bceb19e8b8f6ba4c.png)
表4-2-8 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
姓名__________ 性别______ 年龄______ 病室_____ __ 病历号________
临床诊断_______ ___ 送检医师______ ___ 标本编号___________
___月___日染色方法_Wright染色_
骨髓象特征:
(1)取材满意,骨髓小粒丰富,涂片及染色良好
(2)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两系细胞增生均活跃,粒红比例1.2:1
(3)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占36.6%,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中幼红增生尤为明显。
中幼红细胞大多胞体较小,胞质量少,有的胞质边缘呈水滴状,裙边状突起,胞质着色偏嗜碱性,部分晚幼红细胞核已固缩呈致密紫黑色的小核,而胞质仍呈嗜多色性,显示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
成熟红细胞呈大小不均,着色浅,中央苍白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
(4)粒细胞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5)其他系细胞未见异常
(6)巨核细胞全片可见32个,颗粒型及产血小板型占76%,涂片中散在成堆血小板易见,形态未见异常
(7)未见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8)骨髓铁染色:细胞
(9)外铁(-),铁粒幼细胞2%
血片:
(1)涂片及染色良好
(2)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白细胞形态未见异常
(3)红细胞大小不均,淡染,中央苍白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
(4)散在血小板易见,形态无异常
(5)未见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意见:根据骨髓象及血象所见,结合临床资料,符合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检验者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 年_ 月_ 日。
实验11 骨髓报告单书写
![实验11 骨髓报告单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a6fddad649649b6648d7477b.png)
2、报告血涂片的检查结果
1)观察白细胞总数 2)做白细胞分类,描述各系细胞形态 3)注意观察红细胞形态及有无有核红细胞 4)血小板数量、形态 5)有无寄生虫
3、报告组织化学染色情况
Fe 、NAP、POX 、PAS 等
4、填写诊断意见
1)肯定性诊断 2)符合性诊断 3)疑似性诊断 4)阴性(或排除性)诊断 5)描述骨髓象特征
1二骨髓象报告单的填写二骨髓象报告单的填写1骨髓特征1对取材涂片染色的评价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和粒红比值3分别描述各系情况4巨核和血小板的描述5特殊的病理细胞和寄生虫22报告血涂片的检查结果报告血涂片的检查结果1观察白细胞总数2做白细胞分类描述各系细胞形态3注意观察红细胞形态及有无有核红细胞4血小板数量形态5有无寄生虫33报告组织化学染色情况报告组织化学染色情况fenappoxpas44填写诊断意见填写诊断意见1肯定性诊断2符合性诊断3疑似性诊断4阴性或排除性诊断5描述骨髓象特征55骨髓细胞图像骨髓细胞图像骨髓标本的保存和存档骨髓标本的保存和存档骨髓标本和血涂片必须完整登记并长期保存
常见病例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1 :1 10 :1 20 :1 50 :1 200 :1
> 100 50~ 100 20~ 50 5 ~ 10 <5
各种白血病 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生重度减低
增生减低
增生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极度活跃
3、注意巨核细胞数量 参考值:7—35个/片
4、观察骨髓片边远和尾部 有无特殊细胞
油镜观察
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较满意的片膜 段,换用油镜观察。一般选择涂片中段 或者体尾 交界处。主要观察各细胞系增生情 况、各阶段细 胞的组成和形态结构,并作细 胞分类。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1b919f4028915f804dc27b.png)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一、缺铁性贫血(ID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网织红计数:正常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网织红计数:减少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0.8%,红系占13.2%,粒红比值为4.61: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大,以原粒增生为主,原粒38.9%,NFC86.8%,白细胞大小均匀,可见大原粒或小原粒,核有畸形,胞浆少,可出现空泡及奥氏小体,核仁显着,核分裂易见。
骨髓报告单
![骨髓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aa1f711d964bcf84b9d57b5d.png)
16-28.5
晚幼
6-10
异淋
4.5-10
杆状核
20-26
单核系
原单
0.01-0.05
分叶核
7-11
幼单
0.14-0.33
嗜
酸性
中幼
0-3
单核细胞
2-4
晚幼
0.17-0.81
浆
系
原浆细胞
0.004-0.05
杆状核
0.5-2
幼浆细胞
0.104-0.264
分叶核
0.13-1.75
浆细胞
0.29-1.13
嗜碱性
中幼
0.02-0.05
其
他
细
胞
网状细胞
0.16-0.37
晚幼
0.05-0.12
内皮细胞
0.05-0.14
杆状核
0.01-0.19
巨核细胞
0.03-0.1
分叶核
0.25-0.35
吞噬细胞
0.05-0.14
红细胞系统20
%
原红
0-1
脂肪细胞
0.003-0.023
早幼红
0.5-1.33
组织嗜碱细胞
0.03-0.12
乐平市人民医院骨髓和血细胞学检验报告单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门诊)号
标本采取日期年月日临床诊断细胞学编号
细胞名称
血片
骨髓片(%)
细胞名称
血片
骨髓片(%)
参考范围
计数
参考范围
计数
粒细胞系统
︵40︱
60
︶
%
原始粒细胞
0-2
淋巴系统
原淋
0.03-0.1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范本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c5d5112453610661ed9f4b9.png)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 XXX 年龄 XX 性别 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 XXX-XX-XX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诊断意见:检验医师签名:报告日期: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 XXX 年龄 XX 性别 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 XXX-XX-XX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精品文档特征: (一)骨髓片 1、取材满意、涂片、染色正常。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系占全部有核细胞比例为32%,红细胞系为16%,其粒红比值为2:1。
3、粒系增生受抑制,以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为主。
4、红系增生受抑制,成熟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呈缗钱状排列。
5、骨髓瘤细胞明显增生,原、幼浆细胞明显增多。
6、淋巴细胞(15%)和单核细胞(1%),多以成熟细胞为主,比例和形态均大致正常。
7、巨系增生明显抑制,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
8、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它异常细胞。
(二)血片 1、取材,涂片,染色正常,全片白细胞总数大致正常。
2、成熟粒细胞减少,可见幼稚中性粒细胞。
3、成熟红细胞形态形态大致正常,成缗钱状排列。
4、淋巴细胞(46%)比例相对增多;单核细胞(2%)比例和形态大致正常;可见部分异常浆细胞(8%)。
5、血小板少见。
6、无寄生虫及其它异常细胞。
诊断意见:多发性骨髓瘤(MM )骨髓象 检验医师签名: 报告日期 2010-10-13。
骨髓报告模板
![骨髓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84c56f94028915f804dc2b7.png)
正常:髓像1. 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 骨髓增生活跃,其中粒系占%,红系占%,粒:红= 。
3. 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可见,形态大致正常。
4. 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形态未见异常。
5. 淋巴细胞占%,形态正常。
6. 环片一周见到巨核细胞个,其中见到产板巨核细胞个,血小板可见。
血像白细胞,分数见左表。
血小板可见,无核红细胞形态正常。
M1: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髓像1. 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其中粒系占%,红系占%,粒:红= .3. 粒系异常增生,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占%,其形态为胞体规则,多呈圆形,类圆形,胞浆量少,均匀天蓝色,边缘色较深,无或含少许颗粒;胞核类圆形,偏位,核质呈微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核仁小而圆2-5个,核仁周界明显。
4. 红巨两系明显受抑。
血像白细胞,分数见左表。
血小板少见。
M2a: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型)髓像1. 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其中粒系占%,红系占%,粒:红=。
3. 粒系异常增生,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占%,其形态特点为胞体大小不等,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明显核浆发育紊乱,胞浆量中等,呈天蓝色,边缘色较深,多含少许嗜天青颗粒,可见Auer小体;胞核多不规则,可见凹陷,折迭,肾形等,核质呈微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核仁2-5个,核仁周界明显。
4. 红巨两系明显受抑。
血像白细胞,分数见左表。
血小板少见。
M2b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型)髓像1. 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其中粒系占%,红系占%,粒:红=.3. 粒系异常增生,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病态中幼粒细胞为主,占%,其形态特点为胞体呈不规则形,明显核浆发育不平衡,易见内外浆,内浆呈粉红色,含中性特异性颗粒,外浆深蓝色;胞核呈多形性,核质疏松,多可见核仁2-4个。
4. 淋巴细胞占%,形态正常。
5. 红巨两系明显受抑。
骨髓报告模板
![骨髓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961355ce45c3b3567ec8b20.png)
邹平县中医院骨髓报告单病人姓名:陈国华 性别:男 年龄:60 送检科室:两腺科 病历号:髓片:标本稀释、涂片、染色良好。
1.骨髓增生活跃。
2. 粒系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较粗大、深染、空泡易见。
3. 红系增生活跃,形态比值未见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
4. 全片共查见巨核细胞26个,血小板多见。
5. 未查见特殊病理细胞及寄生虫。
血片:1。
白细胞无明显增减,成熟红细胞及血小板同上描述。
意见: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检验医师:报告日期2013-6-01(备注:血片共计白细胞数100个,髓片共计有核细胞200个)细胞名称血片髓片原始细胞平均值 标准差+- % 分叶原始粒细胞 0.64 0.33 早幼粒细胞 1.57 0.60 2.0 中性粒 中幼 6.49 2.04 8.5晚幼7.90 1.97 9.5 杆状21 23.72 3.50 36.5 分叶 50 9.44 2.92 11.5 嗜酸粒 中幼 0.38 0.23晚幼 0.49 0.30杆状1.25 0.61 分叶 0.86 0.61 嗜碱粒 中幼 0.02 0.05晚幼 0.060.07 杆状0.10 0.09分叶0.03 0.05原始红细胞0.57 0.30 早幼红细胞 0.920.41 1.0中幼红细胞 7.41 1.91 4.0 晚幼红细胞10.75 2.36 7.0早巨红细胞 中巨红细胞 晚巨红细胞淋巴系原始淋巴 0.05 0.09 幼稚淋巴 0.47 0.84成熟淋巴2022.78 7.04 17.0单核系原始单核 0.01 0.04 幼稚单核0.14 0.19 成熟单核93.0 0.88 2.0浆细胞系 原始浆细胞0.0040.02幼稚浆细胞0.104 0.16浆细胞0.71 0.42 1.0 其他细胞组织细胞 0.16 0.021巨核细胞 0.03 0.06 组织细胞0.160.21。
骨髓检查报告单
![骨髓检查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45aaf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0.png)
骨髓检查报告单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它用于评估患者血液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这份报告单提供了关于骨髓中各种细胞类型和数量的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骨髓疾病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中,有一些常见的指标需要关注。
首先是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到达人体各个部位的细胞,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可以反映患者血液供氧能力。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者贫血。
贫血可以有多种原因,包括缺铁、营养不良或骨髓疾病等。
通过进一步分析其他相关指标,医生可以确定贫血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红细胞计数,中还包含了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感染和其他外界入侵。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的强弱。
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可能表明患者正在经历感染或炎症反应。
而白细胞计数异常降低,则可能暗示着某种免疫缺陷或骨髓功能异常。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分析白细胞的亚型,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此外,在中,还有血小板计数这一指标。
血小板负责止血和血液凝结过程,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高血小板计数则可能与血栓形成相关。
通过对血小板计数的评估,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分析时,医生还需要注意不同细胞类型的相对比例。
比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反映着免疫系统的活性和稳定性。
当淋巴细胞比例过高时,可能表明患者正在经历病毒感染。
相反,如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暗示着患者正在经历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
除了以上常见的指标之外,还可能包含其他更为详细的信息,如骨髓形态学评估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等。
骨髓形态学评估通过显微镜下对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异型细胞或骨髓增生异常。
细胞遗传学分析则主要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这些异常可能与骨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综上所述,是一份重要的医学文件,它提供了关于患者血液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详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一、缺铁性贫血(IDA)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
网织红计数:正常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
网织红计数:减少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0.8%,红系占13.2%,粒红比值为4.61: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大,以原粒增生为主,原粒38.9%,NFC86.8%,白
细胞大小均匀,可见大原粒或小原粒,核有畸形,胞浆少,可出现空泡及奥氏小体,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原粒比值升高,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显著,粒系占65.2%,红系占10.5%,粒红比值为6.21:1。
3、粒系增生显著,以早幼粒增生为主,NFC50%,异常早幼粒细胞大小和核大小不一,胞浆内出现大量粗大、密集或融合的嗜天青颗粒,细胞和核可有畸形,可见奥氏小体。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以早幼粒为主,中性分叶核减低,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40.1%,红系占12.8%,粒红比值为3.13:1。
3、粒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稚粒细胞分布减少,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高,以原淋、幼淋增生为主,原幼淋形态异常,核仁少,胞浆少,呈高核浆比。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原淋幼淋增多,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六、多发性骨髓瘤(MM)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15.5%,红系占19%,粒红比值为1.23:1。
3、粒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正常。
6、单核细胞正常。
7、浆细胞增生明显,形态异常,大小不一,核畸形,双核或多核,胞浆量多,内可见Russll小体,可见火焰细胞、葡萄细胞和Mott细胞。
8、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亦可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少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
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2.8%,红系占20.5%,粒红比值为3.06: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显著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细胞增多为主,原粒+早幼粒可达13%,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粒细胞大小不一,核浆发育不平衡,核分裂象易见。
4、红系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相对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可见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
5、淋巴系统比值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分布增多。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显著增多。
2、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3、血小板分布增多。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NAP积分降低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