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和活检术概述
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比较的临床应用
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比较的临床应用1.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的区别骨髓活检和骨髓穿刺在临床的应用 (见图2-4-1 )各有优势,骨髓穿刺比较常用,两种检查的优缺点见表2-2-1 。
2.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检查是相辅相成的,骨髓活检可有效提高骨髓异常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在于:(1)可较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骨髓增生程度,造血组织,脂肪细胞或纤维组织所占的容积比例;了解粒/ 红比值及骨髓内铁储存情况,对于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2)可以发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
当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极度低下,纤维组织增多及骨质增生而发生干抽或骨髓稀释时活检显得格外重要,如低增生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恶性肿瘤累及骨髓等。
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骨髓移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3)活检比涂片能较早地预测疾病的预后因活检比涂片能更早、更全面地发现早期的病理改变,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确诊和判定预后的意义,对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等诊断的阳性率比骨髓涂片高。
(4)可协助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骨髓活检在血液肿瘤诊断中起辅助作用,一般不居主导地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结果才具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免疫标记显得更为重要。
尤其是骨髓“干抽”患者。
干抽的材料处理特别重要,最好不经过脱钙,塑料包埋亦需低温。
骨髓小粒不脱钙的石蜡包埋,不但可以做多种免疫标记,还可以进行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
经抽提后还可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CG)基因重排和芯片技术等分子水平的诊断。
骨髓活检中的细胞形态和涂片不完全一样,原红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淋巴细胞,甚至原巨核细胞不容易被识别。
必要时需做免疫标记,下列是免疫标记常用的抗体(表2-4-2)。
骨髓穿刺及活检术
确定穿刺点
胸骨穿刺点
胸骨柄或胸骨体 相当于第一、二 肋间隙的位置
棘突穿刺点
第11、12胸椎棘 突突出处
1.髂前上棘穿刺术
(1)患者取仰卧位,取髂前上嵴向后约 1~2cm髂缘最宽处为穿刺点,用甲紫棉签 标记穿刺点,待干燥
(2)戴好帽子口罩,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10cm范围),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用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经皮内、皮 下,直达骨膜
抽吸: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接 干燥的20ml注射器(预留一定空隙),缓 慢抽吸骨髓液0.1~0.2ml(注意抽吸量、针 乳头方向、持针方式)
涂片
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涂片,迅速送检。
拔针
拔针后局部加压1~2min,对有出血倾向者, 加压止血时间适当延长,防止骨膜下血肿 形成或流血不止
高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10~20个属增生正常或增 生活跃。油镜下对200~500个连续的有核细胞进 行分类计数
临床意义
正常骨髓象: 原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中幼粒
细胞0.08,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占 0.03,分节核细胞占0.12; 有核红细胞占0.20~0.30,以中幼红细胞和 晚幼红细胞为主; 粒红比例成人为2~4:1(小儿2~8:1); 淋巴细胞占0.20。
(5)拔下注射器,迅速将骨髓液注至玻 片上,供推片制标本。 (6)将针芯重新装入穿刺针内,左右旋 转向外拔出穿刺针 (7)局部碘酊消毒,并盖纱布,压迫 1~2分钟,以胶布固定。
2.髂后上棘穿刺术
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向胸前,使腰 骶部向后突出,易于触到髂后上棘。
其余步骤同上。
3.胸骨柄穿刺术
骨髓穿刺及活检术课件
術前準備—醫務人員準備
環境準備:環境清潔、消毒、無塵,室溫 適宜,注意保護患者。
操作人員準備:洗手,帶口罩、帽子
操作方法
選擇穿刺點、消毒、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局麻、穿 刺、吸取骨髓液、退針、局部消毒按壓、蓋好無菌紗布用 膠布固定。
穿刺點可選髂前上棘、髂後上棘、胸骨柄、脊椎棘突和脛 骨前側,以前三者多用,根據不同的穿刺點讓患者準備不 同的體位。
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占0.40以 上,核染色質有不規則聚集,原始和幼稚淋巴細
胞<0.02。
臨床意義
(九)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e purpura, ITP)
抽吸:穿刺針進入骨髓腔後拔出針芯,接 乾燥的20ml注射器(預留一定空隙),緩 慢抽吸骨髓液0.1~0.2ml(注意抽吸量、針 乳頭方向、持針方式)
塗片
骨髓液滴於載玻片上,塗片,迅速送檢。
拔針
拔針後局部加壓1~2min,對有出血傾向者, 加壓止血時間適當延長,防止骨膜下血腫形成 或流血不止
高倍鏡下觀察有核細胞10~20個屬增生正常或增 生活躍。油鏡下對200~500個連續的有核細胞進 行分類計數
臨床意義
正常骨髓象: 原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中幼粒
細胞0.08,晚幼粒細胞和杆狀核粒細胞占 0.03,分節核細胞占0.12; 有核紅細胞占0.20~0.30,以中幼紅細胞和 晚幼紅細胞為主; 粒紅比例成人為2~4:1(小兒2~8:1); 淋巴細胞占0.20。
術前準備—患者準備
向患者介紹檢查的目的、必要性、過 程、可能的不適、術後注意事項等以 消除病人恐懼心理;必要時給予鎮靜 劑;簽署知情同意書;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的方法和意义。
一、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获取骨髓细胞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在骨骼中穿刺抽取骨髓液和组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2. 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将骨髓细胞涂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不同染色剂染色,如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可以分析出异常细胞的数量和性质。
3. 流式细胞术(FCM):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散射和荧光标记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准确地检测骨髓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及其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融合基因检测等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帮助医生对骨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 辅助疾病诊断: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对各种血液疾病进行诊断,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对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策略:根据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提高治疗效果。
4. 监测疾病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监测骨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5. 预测疾病预后:一些骨髓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预后不良的特点,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恶性肿瘤的疾病。
骨髓活检的名词解释
骨髓活检的名词解释骨髓活检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诊断和评估骨髓疾病以及其他与骨髓有关的病症。
骨髓是人体内负责产生血细胞的重要组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活检通过在骨髓中取样,进一步观察和研究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骨髓活检中,常见的取样方式包括穿刺活检和穿刺抽吸活检。
穿刺活检是通过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骨骼中,通常选择髂骨、胸骨或股骨进行操作。
穿刺抽吸活检则是在针刺入骨骼后,利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将骨髓组织吸取到内管中,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放射透视下进行,以确保准确的位置和安全操作。
骨髓活检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和检测异常细胞的存在。
通过观察骨髓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数量和功能,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造血障碍、贫血、恶性肿瘤等疾病。
骨髓活检还可以确定某些特定细胞的存在,例如骨髓间质细胞、骨髓中的有核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疾病类型、分级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骨髓活检在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性。
首先,骨髓活检可以提供更直接的信息,通过观察实际的骨髓细胞形态和功能,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
其次,骨髓活检还可以提供关于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动态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骨髓活检还可以为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样本。
然而,骨髓活检并非没有风险的。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疼痛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骨髓活检之前,医生会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相关风险,并决定是否采取这种检查方法。
对于特定患者,例如孕妇、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注意和特殊的操作。
综上所述,骨髓活检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研究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与骨髓相关的疾病。
尽管骨髓活检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它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骨髓活检——精选推荐
⾻髓活检⾻髓活检在⽩⾎病诊治中的意义⼀、什么是⾻髓活检?⾻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髓活检,就是⽤⼀个特制的穿刺针取⼀⼩块⼤约0.5~1厘⽶长的圆柱形⾻髓组织来作病理学检查。
操作⽅法与⾻髓穿刺术完全相同,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髓组织结构,能弥补⾻髓穿刺的不⾜。
⼆、为什么要做⾻髓活检?⾻髓穿刺检查在⼤部分患者中可以成功,但是如果遇到了“⼲抽”现象,即抽不出⾻髓液时,就⽆法诊断。
这种情况见于⾻髓硬化症、⾻髓纤维化症(原发性和继发性),尤其是恶性肿瘤(像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的⾻髓转移所致⾻髓纤维化以及某些⽩⾎病(例如⽑细胞⽩⾎病)、淋巴瘤患者的⾻髓穿刺术常不能成功。
采⽤⾻髓活检术就能够弥补⾻髓穿刺术的不⾜,⽽且活检取材⼤,不但能了解⾻髓内的细胞成分,⽽且能保持⾻髓结构,恶性细胞较易认识,便于病理诊断。
还有些疾病的诊断需要了解⾻髓组织结构,⽐如再⽣障碍性贫⾎,⾻髓增⽣异常综合征,恶性肿瘤⾻髓转移等就需要⾻髓病理学检查。
⾻髓活检术对再⽣障碍性贫⾎⾻髓造⾎组织多少的了解有⼀定意义;⾻髓活检组织切⽚的原始细胞分布异常(ALIP)现象对⾻髓增⽣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另外,活检对⾻髓坏死或脂肪髓的判断也有意义。
三、⾻髓活检可以取代⾻髓穿刺吗?⾻髓穿刺涂⽚和⾻髓活检反映⾻髓增⽣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髓活检⽐⾻髓涂⽚能更准确地反映⾻髓增⽣程度,以及发现⾻髓浸润,⽽⾻髓涂⽚能很好地反映细胞形态,⼆者联合检查可以提⾼诊断的准确性。
可见⾻髓涂⽚和⾻髓活检各具优缺点,互为补充,联合检查可以提⾼对多系造⾎细胞减少诊断的准确性。
四、⾻髓活检病理检查在诊断⽩⾎病的意义如何?⾻髓穿刺涂⽚仅仅是穿刺⼀个点,会受到穿刺技术和抽吸⼒量过⼤⽽可能混⾎,影响正确的判断。
⽽活检则是⼀块⼩组织,可以⽐较全⾯地了解⾻髓病态特点。
⾻髓病理检查⼀般都有可能使增⽣程度增加,⾻髓腔的红髓显著增加,⾻⼩梁变狭。
在⾻髓⽩⾎病细胞增⽣明显或极度活跃的病例,⾻髓呈灰红⾊或黄绿⾊的脓样⾊泽。
骨髓活检术
骨髓活检术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术骨髓活组织检查术:通过骨髓活检针获取骨髓活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操作。
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对比骨髓穿刺:用骨穿针穿入骨髓腔,抽吸细胞。
抽吸出的是骨髓液以及腔隙内的血液和不能确定的骨髓细胞结构的混合物。
骨髓活检:取骨/骨髓组织:用骨髓活检针取出实体的骨髓组织块。
骨髓活检比骨髓涂片能更准确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及发现骨髓浸润;骨髓涂片能很好地反映细胞形态。
二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骨髓活检样本要求适应症了解某些血液病的骨髓组织结构改变;骨髓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穿刺出现干抽或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者。
禁忌症出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有局部感染。
术前准备患者准备:1、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目的及过程。
2、填写检查同意书。
3、检查前不需禁食,请穿着宽松衣裤。
4、检查前先如厕。
使用器械准备:消毒盘、无菌手套、洞巾、治疗盘、无菌镊子、无菌纱布、载玻片、注射器、利多卡因、碘伏棉球。
选取适合型号骨髓活检针,成人:BM11/07 儿童:BM13/07骨髓活检针(BiomidII)特制针芯尖端:高性能医用不锈钢材质,特殊处理保证针尖锋利,微创穿刺减少患者痛苦外套管呈圆锥形,前端梅花状切割刀:外套管呈圆锥形,避免样本向下滑出;前端梅花状5面切割刀更省力,同时保证样品质量,提高诊断准确率配有样本推取针、推样引导器、手柄帽:便于取出样本,防止术野污染,保护医生操作安全骨髓穿刺部位髂后上棘(首选):任何年龄的首选部位,可骨髓抽吸或骨髓活检,髂骨是较大的骨髓库,可减少抽空的几率,附近也没有重要脏器,并且操作不在患者的视线内。
不建议选用胸骨:在该部位穿刺时可能会有胸骨骨折、纵隔气肿、气胸、甚至伤及大血管、心脏的可能性,并极易造成患者心理恐惧。
骨髓活检检查过程1、检查地点:住院患者在病房,门诊患者在血液门诊治疗室。
2、姿势准备: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者,最常采用的部位在髂后上棘,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骨髓穿刺及活体组织检查
骨髓穿刺及活体组织检查1.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方面。
(1)选择穿刺部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位于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腰椎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去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
铺无菌洞巾,用2%的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度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进入注射器内,骨髓吸取量以0.1-0.2为宜。
(6)将抽取得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备做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检查。
(7)如未能抽取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少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术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 比例减低,以红细胞增生 为主,中、晚幼红细胞居 多 幼红细胞胞体变小,胞质 少而色灰蓝,边缘常不整 齐,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 中央淡染区扩大 铁染色细胞外铁常为阴性, 铁粒幼红细胞明显减少。
巨幼细胞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二、各系列、各发育阶段细胞划 分主要标志
(一)粒细胞系列:
原始粒细胞有核仁、无颗粒 早幼粒细胞:有核仁、有非特异性颗粒 中幼粒细胞:无核仁、有特异性颗粒 晚幼粒细胞:细胞核出现凹陷,<1/2胞核直 径 杆状核细胞:凹陷更明显>1/2直径 分叶核细胞:胞核明显呈分叶状
(二)红细胞系列: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骨髓增生多为明显活跃和 极度活跃,以异常原始和 早期幼稚细胞增生为主, 一般原始细胞0.20即可诊 断。 正常的红系和巨核系明显 受到抑制。 根据骨髓象细胞类型和细 胞化学染色有助于各类急 性白血病的鉴别。
ALL-L2
慢性白血病 chronic leukemia
细胞学分类 各细胞系形态学观察
粒细胞系 红细胞系 巨核细胞系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非造血细胞 是否出现特殊的病理细胞 有无血液寄生虫
油镜检查
各类型细胞的百分比
M:E 比率:髓细胞的 百分比除以网织红细 胞的百分比
一、骨髓细胞生长发育演变规律
骨髓中主要为三大细胞系列:粒细胞
骨髓转移 Bone marrow metastasis
骨髓细胞背景上可见
核大、分叶、深染、 胞浆少、形态明显异 常肿瘤细胞。
骨髓穿刺和活检
骨髓穿刺和活检慎细服务、温和操作让患者在诊察床上轻躺慢下,遇严重贫血和病重患者以及极易发生骨折的浆细胞骨髓瘤患者应特别在意,还必须防范重症患者的跌倒或坠床风险。
遇紧张患者,应做好解释并体现关爱,必须让患者休息平静后做检查。
在骨髓穿刺和活检整个操作中,动作保持温和轻快。
病人体位明确左右髂后上棘穿刺部位。
取病人侧卧位(也可取俯卧位),双膝前屈(常比单腿前屈可获得更佳的局部部位)。
让病人配合体位时(尤其对不便语言交流的病人),多运用手语和肢体语言(图1)。
图1 指定患者体位时的手语和肢体语言a示意患者平卧位转向侧卧位,b示意双腿往腹部弯屈,肩部和臀部保持垂直位,身体呈虾形,臀部外突髂后上棘穿刺和活检点定位与标记取最佳的病人体位后,按病人胖瘦、皮肤紧松、骨盆大小和体型予以估计,并以触摸式定位和标记。
先用二指触摸髂后上棘的大体方位,用弯曲的食指和拇指触及如图中的A、B、C和D时者常会有凹痕感,犹如触摸肿大脾区时的触感,从而可获得明确的穿刺位点,同时在穿刺点上按上“+”指印(图1和2),或在位点及其邻近皮肤上的某些特点(如色素或痣等)作记号。
遇肥胖而触不到穿刺点者,可选用其他方法予以大体定位:其一为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多在一个水平线上,且常相当于骶骨之骶1~2与腰椎5位置的上下线内;其二是髂后上棘穿刺点常在旁开腰骶椎的3~5cm处。
根据这两个定位线进行定位加局部推注麻醉液的针感,可以得到准确的穿刺点。
骨髓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是穿刺点的明显移位。
图1 髂后上棘解剖结构和定位点示意图2 髂后上棘穿刺定位和局部消毒范围大小示意图a为大体触摸穿刺位;b为手指触的姿势和触及定位点A和B;c 为手指触的姿势和触及定位点C;d为局部消毒范围髂前上刺骨髓穿刺和活检部位定位髂前上棘用于昏迷和病重而不能或不便翻身者,以及需要多部位了解造血功能或局部病变时。
患者取仰卧位,髂前上棘后约1.5~2.5cm处为穿刺点(图3),按上指痕或标记后,常规消毒和局部推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1、骨髓穿刺术的目地骨髓穿刺术是通过抽取骨髓液作骨髓象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等;也可以通过了了解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应用抗癌药以免疫抑制药时的参考;还可以经骨髓穿刺做骨髓腔输液、输血、注药或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
正常骨髓象为:骨髓增生活跃;核红的主要系统比例适当,各阶段的形态染色基本正常粒红比值约为2-4:1;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可达40%;单核细胞、浆细胞一般约小于4%,主要为成熟阶段;巨核细胞系情况通常于1.5cm*3cm的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生产血小板型;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其百分比率很低;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无异常细胞和寄生虫;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与染色均大致正常。
2、心理指导病人往往因不了解骨髓穿刺术而产生不合作及恐惧的心态,从而影响了检查的顺序进行。
因此,病人应认识到骨髓穿刺术对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意义极大。
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对比
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对比来源:搜狐健康一、骨髓穿刺1、骨髓穿刺的临床意义骨髓穿刺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最常见用于骨髓象检查。
此外,取骨髓液进行细菌培养诊断伤寒或败血症、骨髓造血细胞培养和骨髓移植都需要经骨髓穿刺术吸取骨髓液。
2、骨髓穿刺适应症⑴外周血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者如原因不明的或(和)难以诊断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缺乏、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骨髓瘤、淋巴瘤、类白血病反应和类脂质代谢紊乱病等。
⑵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烧、骨质破坏、骨痛、胸腔粘液、蛋白尿及肾脏受损(年龄较大者)、心包粘液、女性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男性阴茎异常勃起等症状(应警惕白细胞细胞侵润)。
⑶需治疗观察或其它检查:白血病治疗观察、骨髓细胞免疫学分型、遗传学检查以及骨髓细胞培养等。
⑷恶性肿瘤呈骨髓转移、结缔组织病、寄生虫病等。
3、骨髓穿刺的方法⑴穿刺部位选择:① 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 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 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 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⑵体位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
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⑶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⑷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骨髓穿刺和活检
骨髓穿刺和活检适应证:用于诊断脾肿大、异常蛋白血症、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或增加。
也用来评价外周血出现的幼稚或不典型细胞。
骨髓穿刺和活检可以获得用于培养、检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感染的微生物、肿瘤、或肉芽肿性变化。
它可作为淋巴增殖性疾病分期的方法,和用于造血系统肿瘤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禁忌证:穿刺部位感染。
相对禁忌证包括严重的、未纠正的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
操作的位置首选髂后上棘。
然而,之前该部位有过射线照射则是是相对禁忌。
穿刺术和活检两者在诊断上相互补充,所以两种标本最好都应该取到。
但不宜在胸骨上进行骨髓活检穿刺术。
材料:目前有包括有所有必须材料的商品化试剂盒。
若无此类试剂盒,则需以下器械:骨髓活检针(Jamshidi, Westerman,或相同型号);无菌手套和医用孔巾;碘酒溶液和酒精;22和26口径的细针;至少两支10ml注射器;1%的利多卡因;11号解剖刀片,4*4纱布垫;和用于染色的显微镜玻片。
步骤:1.仔细给患者或委托人解释操作步骤,并取得知情同意。
2.通常只需局部麻醉,但对过度紧张的患者有必要用镇定剂或抗焦虑药如安定或劳拉西泮,或者使用止痛剂。
3.让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于髂后上棘(最安全和容易的位置)进行骨髓穿刺术和活检。
4.通过触诊确定髂后上棘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做一记号。
在多数病人中,找到米氏菱形窝外侧的皮肤凹痕处便可确定髂后上棘的位置。
5.接下来的步骤需戴无菌手套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6.对活检位置用碘酒溶液预处理,待皮肤干燥。
然后用无菌酒精插去多余的碘酒。
接着用医用孔巾盖住周围的部分。
7.使用26口径细针吸取1%的利多卡因溶液皮下注射成为皮丘(利多卡因可以用8.4%(1mEq/mL)的碳酸氢钠溶液稀释以减少注射时产生的烧灼感,即2mL碳酸氢钠+8mL 利多卡因)。
然后,使用22口径细针将利多卡因浸润深部组织直到骨膜。
这时,推进细针直至穿过骨膜,并将利多卡因渗透入骨膜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生极度减低
• N:E 1:200
油镜检查
❖细胞学分类 ❖各细胞系形态学观察
• 粒细胞系 • 红细胞系 • 巨核细胞系 •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 非造血细胞 • 是否出现特殊的病理细胞 • 有无血液寄生虫
油镜检查
• 各类型细胞的百分比
• M:E 比率:髓细胞的百 分比除以网织红细胞 的百分比
养瓶 • 装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消毒,覆盖无菌纱布
注意事项
• 注射器和穿刺针必须干燥 • 骨髓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针
头折断 • 骨髓液吸出后应立即推注于载玻片,并立即推片 • 避免骨髓液稀释 • 避免强行操作 • 干抽(dry tap):见于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等,应考虑行 骨髓活检
骨髓穿刺部位
• 髂棘穿刺点: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 胸骨穿刺点 • 脊椎棘突穿刺点 • 胫骨穿刺点
穿刺步骤
• 标记穿刺点、消毒 • 戴口罩及无菌手套,铺洞巾,利多卡因麻醉 • 检查骨髓穿刺针、注射器,固定骨髓穿刺针的深度 • 穿刺至穿刺针能固定于骨内 • 拔出针芯抽吸0.1-0.2ml骨髓液 • 将骨髓液注于清洁载玻片上,制作5-6张骨髓涂片 • 骨髓培养:再抽取2ml骨髓液,在无菌条件下注入培
例外:巨核细胞由小变大、早幼 粒细胞大于原始粒细胞
2、细胞浆(四个特点):
1)胞浆量:原始→幼稚→成熟胞浆量由少 到多(淋巴系列变化不大)
2)核浆比例:原始→幼稚→成熟核浆比例 由大到小(淋巴系列变化不大)
3)胞浆颜色:原始→幼稚→成熟胞浆颜色
深蓝→浅蓝(淋巴细胞、浆细胞系列)
深蓝→浅蓝→淡红色(粒细胞系列)
(二)红细胞系列:
• 原始红细胞:有核仁 • 早幼红细胞:无核仁 • 中幼红细胞:胞浆呈多染性 • 晚幼红细胞:胞浆呈均匀橘红色,核染
色质凝集成块 • 网织红细胞:煌焦油蓝染色,胞体内看
到红色网状结构 • 成熟红细胞:桔红色、中间浅染区直径
不超过直径1/3
(三)巨核细胞系列:胞体由小变大
• 原始巨核细胞:有核仁无颗粒 • 幼稚巨核细胞:有核仁有少量非特异性颗粒 • 颗粒型巨核细胞(过渡型) :胞浆充满非
深蓝→浅蓝→桔红色(红细胞)
4)颗粒:原始→幼稚→成熟颗粒从无到有 ,从A颗粒到S颗
3、细胞核(四个特点):
1)大小:原始→幼稚→成熟,细胞核 由大到小。
2)形态:原始→幼稚→成熟,细胞形 态由圆形→非圆形→不规则(分叶)
3)染色质结构:原始→幼稚→成熟, 染色质由细致、疏松→粗糙→紧密 甚至浓积成块
一、骨髓细胞生长发育演变规律
• 骨髓中主要为三大细胞系列:粒细胞 系列、红细胞系列、巨核细胞系列
• 单核细胞系列、淋巴细胞系列、浆细 胞系列及其他细胞(如组织嗜碱细胞、 组织细胞)。
• 各系列细胞在从原始到幼稚到成熟的 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规律
三个方面、九个特点:
1、细胞体(一个特点):
1)胞体 大小:原始→幼稚→成熟 胞体由大到小
骨髓穿刺和活检术概述
定义
• 骨髓穿刺术是通过骨 髓穿刺针吸取少量骨 髓液,作骨髓液涂片, 以了解各类血细胞的 数量、形态、有无寄 生虫等情况的一种检 查方法。
骨髓活检术
•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骨髓活检,是用 一个特制的穿刺针取一小块大约0.5~1厘米 长的圆柱形骨髓组织来作病理学检查。操 作方法同骨髓穿刺术。
特异性颗粒,但胞体周围无血小板生成
• 成熟型巨核细胞(产板型) :胞体周围有 多少不一的血小板形成
• 裸核型巨核细胞:胞浆全部脱落
• 变形型巨核细胞:胞体不完整,胞浆、胞核 有空泡,核溶解
(四)淋巴细胞系列、单核细胞系列 • 原淋、原单细胞:有核仁无颗粒 • 幼稚淋巴、幼稚单核细胞:
术后处理
• 术后24小时内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血肿等征象
• 术后3天内免洗浴
并发症及其处理
• 穿刺针折断:外科切开取出异物术 • 胸骨穿刺术损伤胸骨内侧骨板、心脏和大
血管 • 局部出血:压迫止血等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 检查的 步骤 • 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 • 再用油镜--分系统观察
低倍镜检查
4)核仁:原始→幼稚→成熟,核仁从 有到无。
二、各系列、各发育阶段细胞划 分主要标志
(一)粒细胞系列:
• 原始粒细胞有核仁、无颗粒 • 早幼粒细胞:有核仁、有非特异性颗粒 • 中幼粒细胞:无核仁、有特异性颗粒 • 晚幼粒细胞:细胞核出现凹陷,<1/2胞核直
径 • 杆状核细胞:凹陷更明显>1/2直径 • 分叶核细胞:胞核明显呈分叶状
1.观察涂片情况 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
增生程度数 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均数 /
常见病例
有核细胞 (高倍镜视野)
极度活跃
1:1
>100
各种白血病
明显活跃
10:1
50~100
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20:1
20~50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50:1
5~10
• 优点:骨髓组织结构保持完整。了解骨髓 细胞的成分及原始细胞分布状况;能观察 细胞形态,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 增生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骨髓坏死、 骨髓脂肪变具有诊断意义。
适应征
• 各种贫血 • 白血病 • 粒细胞缺乏和减少症 • 血小板减少 • 红、白细胞或血小板过多者 • 骨髓内异常细胞 • 某些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者 • 血液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 • 某些感染性疾病:伤寒、败血症
禁忌症
• 血友病或凝血因子重度缺陷者 •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 晚期妊娠的孕妇
术前准备
• 知情同意 • 出血倾向明显者应检测凝血功能
术前准备
• 无菌骨髓穿刺包(骨髓穿刺针,2ml和20ml 注射器各一副,7号注射针头,消毒洞巾和 纱布)
• 无菌手套 • 2%利多卡因 • 消毒盘 • 清洁玻片和推片 • 胶布
造血功能底下
增生极度减低 200:1
<5
再生障碍性贫血
3.注意巨核细胞的数量:正常人1.5cm×3cm的范围内可见 巨核细胞7-35个
4.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体积较大细胞或特殊的病理细 胞
增生活跃
• N:E 1:20
增生明显活跃
• N:E 1:10
增生极度活跃
• N:E 1:1
增生减低
• N:E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