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课件
《放大镜》同步课件(共34张PPT+视频)
①
②
③
科学探索
(2)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自己的指纹、大小相同的文字或皮肤上毛孔等,找一找哪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科学探索
(3)先正面观察,再从侧面观察三种镜片有什么不同特点。
正面观察
侧面观察
科学探索
(4)将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放大镜的镜片
玻璃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
能否放大物体
特点
能
不能
不能
中央厚边缘薄
中央边缘一样薄
中央薄边缘厚
科学探索
(二)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围棋子、平面镜有什么不同特点?
放大镜 围棋子 平面镜
放大镜是透明的,围棋子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
科学探索
小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和功能
薄
薄
厚
透明
中央后边缘薄
放大物体图像
科学探索
(三)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10
20
30
科学探索
我的发现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
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
科学探索
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有关吗?
这是三个直径大小不同,但凸度相同的放大镜。快动手试试观察的效果吧。
科学探索
观察记录
我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无关。
科学探索
从下面的观察记录中,有什么新发现?
放大镜
教科版 六年级上
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工具吗?我们在科学课上使用它观察过什么?
放大镜
蚂蚁 蜗牛 植物
科学聚焦
放大镜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有哪些应用?
科学聚焦
放大镜起什么作用?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31页 0175页 0224页 0260页 0272页 0306页 0326页 0364页 0393页 0474页 0531页 0710页 0742页 0822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5、铁生锈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 4、日食和月食 6、在星空中(一) 8、探索宇宙 1、一天的垃圾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业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科版 17张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观察步骤
液
显微镜
1.擦拭载玻片与盖玻片
2.用胶头滴管吸取表层的草履虫营养液,滴于 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 4.用滤纸吸出多余水分
取镜与安放
对光
安放装片
调焦
先下降镜筒
调节粗准焦螺旋
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低倍镜转高倍镜
将物体移至视野中央
换物镜
学科学段:科学六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这是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显微镜的发明使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扩展到了微观世界。 我们观看几张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片
显微镜的由来
1665年,胡克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架由上 下两块透镜组成的复式显微镜,观察了栎 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 造,并为这些蜂巢状的小室起名为 “cellar”。细胞的英文“cell”即为他 所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他所观察到的只是纤维质的细胞壁, 并非完整的活细胞,但这一发现开创了显 微镜以后的发展方向。同年,他发表了 《微观画集》一书,展示了他在显微镜底 下看见的昆虫器官的精细图案。此外,他 还对显微观察进行了最早的论述,并详尽 无遗地说明了有效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向下移动装片
小心不要压破装片 重新对光
观察 整理
注意事项
1.吸取培养液表层的液体 2.尽量吸出多余水分 3.对光时根据光照强度选择反光镜 4.调焦时要慢要稳 5.转换物镜要小心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水滴放大镜》课件
问题与聚焦
同学们,你们用过放大 镜么?放大镜有哪些功 能?
分析与设计
是什么给人类 发明放大镜的 启发呢?
我们也来制作 一个放大镜吧!
细心观察,发现天然的放大镜
材料与工具
配套器材:
配套:滴管、橡皮泥、方格纸、 电线。 环绕橡皮泥,制成 放大镜框和手柄。
圆圈大小不同,圆圈( )的容易制作出水滴放大 镜。经过实验探究,直径为( ) 毫米的水滴放 大镜效果最好。
对一滴小水滴而言,水面像紧紧缚着一层水膜。 是的,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水的表面张力作 用下,小水滴形成了中间凸边缘薄的凸透镜。利用 光的折射,呈现放大的效果。凸起程度越大,放大 倍数越大。
② 用铅笔钻洞,在洞中滴水。 ③ 用滴管调节圆圈中的水量。 ④ 再做几个不同大小洞的水滴放大镜,试一试,对
比放大效果。 ⑤ 放大效果可以用网格纸观察。
展示与评价
放大效果探究
放大成像中,中间扭曲( )边缘扭曲( )。圆 圈大小相同,水越多,水滴表面弧度越( )放大 倍数越( )成像的扭曲程度越( )。
拓展延伸
1. 利用盐、洗洁精等材料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再观察水滴放大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 水滴放大镜能够聚光生教火科版么?(需家长陪 同,严禁个人实验)
3. 水滴显微镜:用一只激光笔照射水滴放大 镜,你发现了什么?
六年级科学下册_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科版ppt(19张)标准课件
合成刺吸式构
造,能插入蚜
3
虫体内,它吧
草
蚜虫的体液吸
蛉
感 后还会把蚜
的
虫的空壳粘在 自己背上做伪
幼
装,成了披着
虫
蚜壳的狮子
1 产 卵 的 草 蛉
顶部“开
4
始”面板 中可以对
草
字体、字
蛉
号、颜色、 行距等进
的
行修改。
幼
建议正文 8-14号字,
虫
1.3倍字间
蚜
距。
狮
02蚜虫的天敌蚜狮
2 草 蛉 的 卵
本课内容
01
奇特的身体构造
蝴蝶的翅、蝇的 眼、蟋蟀的耳昆虫的 触角等你都知道是什 么样子的吗?
这节我们来观察 学习。
02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 深入的观察,并进行记 录和描述。
小结: 昆虫的触角
蝴蝶的触角
雄蛾的触角 天牛的触角
蝗虫的触角
昆虫的触角:
蟋蟀蝗虫的触角成丝状,蝴蝶 的触角成棒状,雄蛾的翅膀成 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成鞭状。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01
奇特的身体构造
01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A 蟋蟀的耳朵
C 蝴蝶的鳞片
B 蝇的复眼
D 昆虫的触角
• 你们能发现这些细节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会使用放大镜,现在我们用放大 镜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A蟋蟀的耳朵
蟋蟀的耳朵不是长在头部,而是生在前肢的小 腿上,呈裂缝状,叫鼓膜器。里边有特殊的 “录音器” 一一感觉细胞,贯穿着神经。
蚜 虫 和 它 的 天 敌 草 我们学习了四种代表性的昆虫的触角,回忆下都有哪四种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说课稿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制作方法以及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能够独立完成。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放大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和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一个放大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放大镜的制作方法和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同时,教师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放大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放大工具的作用和原理。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3.制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学生独立制作一个放大镜。
4.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放大镜,并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放大镜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制作方法以及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清晰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
詹森把这个奇异的现象告诉了父亲,父子两人立即
动起手来。他们用薄铁片卷了两个不同口径的铁筒, 把两个凸透镜分别装在大小铁筒上,然后把两个铁简 套在一起,让小铁简在大铁筒里滑动,利用铁筒的滑 动来调整透镜的距离,使成像更加清晰。就这样,世 界上最早的显微镜问世了。
缺点:标本放在针形的载物台上实在 不稳定,因此观察时的实际操作很麻 烦。因此,后来的显微镜就没有采用 这种针形载物台。
微小世界和我们
生物结构 蝴蝶鳞片 蟋蟀耳朵
草履虫
细胞
用感官
用放大镜
用显微镜
生物形状
各种晶体 蝇的复眼
叶绿体
叶表皮气孔
医学 微电子 工业
食品
人类探索 微小世界 的成果
林业
农业 生物 其他
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 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 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
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 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 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
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
他赢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后来另外 两位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厄 恩斯特·钱恩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 并把这项技术奉献给人类,从此开 创了抗生素时代。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食品方面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是有益的, 利用 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 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 头、蜡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基本结构:灯塔形的镜身,顶端是一 个凸透镜。在镜身中部穿过一根长长 的可以水平滑动的横杆。在横杆前端 固定着一根顶端削尖,与横杆垂直的 长‘针”,这是奇特的载物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可能不够:因为液体干得比较慢。 (特别是糖溶液) 2、只是观察了学生自己制作的结晶体,学生并没 有感受到晶体的世界有什么神奇,很难引发他们 的惊叹和好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点建议:
在观察活动后播放一些晶体放大后的图 片,介绍一些人类对晶体开发利用的成果。 一则,可以使学生领略晶体世界的奇妙,二 则,学生在遗憾自己无法亲自观察到这么美 丽的晶体时,同时产生的是对更先进的观察 工具的渴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的目标定位:
拓展观察范围,激发观察兴趣, 在活动中体会到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 知道我们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里有 无穷的奥秘,惊叹人类的研究成果。 尝试借助显微镜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他们有较多的发现。
难点:
1、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指导和学 生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导致教学 时间的不足,问题出在教师的指导和 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2.如果学生制作占有了过多的时 间,P11的教学活动怎么处理?删掉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命世界 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 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 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研究成果的交流
交流汇报的方式是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合适 的形式。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 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 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 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 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 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 的记录、描述。正是希望我们的学生 也能做这样的描述和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练习PPT(带解析)
编号 观察工具 A
爷爷的老花镜
B
直径 5㎝
观察现象
2㎝
玻璃珠
C
6㎝
D
2020/6/8
装了水的玻璃直筒杯杯
7㎝
装了水的高脚杯
(1)小新选的以上这4种工具,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凸透镜 ,因此具有
放大 物体的能力。(选填“放大”或“缩小”)
(2)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B
,最小的
是A
解析:蟋蟀的耳朵是长在足的内侧的,这是它本身的一个奇特的构造。
2020/6/8
C 9.( )发明了可以增进视力的眼镜。
A.牛顿
B.格罗斯泰特
C.培根
解析: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
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
A 5.观察蚜虫的肢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
B.用显微镜观察
C.用肉眼观察
解析:10倍放大镜对于蚜虫的观察是刚刚好的,5倍的放大镜无法观察到细节,蚜虫对 于显微2020镜/6/8来说过大,无法用显微镜观察,肉眼识别能力有限,因此选A。
C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填写编号)(解析: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彩色点大小之分,最大的是B,
(3)同样是水杯,直筒杯C其与次是高D脚,再杯次D是相C,比最,小的凸是起A,程这度与更这几明种显物体的的凸度有关。)
是D
,放大倍数更高的是 D
。(填写编号)
(4)小新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放大倍数与 凸度(凸起程度) 有关,
与 直径(物体大小) 无关。
一、选择题(每题0.5分,共10分)
《放大镜》课件(教科版)
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放大镜的用途与历史
❖ 阳光下点燃纸是其 作用;可观察微小世
界是其
Hale Waihona Puke 作用。❖ 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小知识
❖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 体的影响,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 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 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 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B )。 A 、 B、 C 、
❖ 判断
❖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 图像大而清晰。(√ )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 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 大。(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
放大镜
放大镜的用途——
工业、农业、公安等
放大镜的作用
用放大镜修 理精密仪器
拆除危险 物品
光学仪器 的镜头
汇聚光线 取火
考古研究 文物
查看比例 尺较大的 地图
观察病虫 害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观察方法一
❖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 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 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
多的信息。( )
√
谢谢
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的。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放大镜的特点 课件含练习
2、过程与方法
A、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放大镜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 、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 ,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烧杯
玻璃杯
集气瓶
7
实验研究
8
知识拓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把透 明的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 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也称为凸 透镜。玻璃放大镜是直到十三世 纪才有的事。罗杰·培根用玻璃 片制作成放大镜,并推荐别人用 它们来阅读。
9
放大镜
本课要点: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 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本课要点:
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填空。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 成,这些其实是( 扁平的细毛 )。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 小眼 )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 )侧。不同的昆虫的 触角形状(不同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 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 (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 ×)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件
研讨
(2) 除了草蛉,蚜虫还有别的天敌吗?
除了草蛉,蚜虫的天敌还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
瓢虫
食蚜蝇
蚜茧蜂
拓展
观察蚜虫和它的天敌,写一篇观察报告。
练习
(1) 判断:蟋蟀的“耳朵”在头部。
()
(2)选择 蝇的眼是(
A.单眼
)。 B.复眼
C.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
练习
(1) 判断:蟋蟀的“耳朵”在头部。
(X)
(2)选择 蝇的眼是( B )。
A.单眼
B.复眼
C.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
课堂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知道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蟋蟀的“耳朵”在足部,蝇 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昆虫的触角形状各不相同; 还知道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能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的各个部位(眼、足、触角 等);了解蚜虫及蚜虫的天敌——草蛉。
科学态度 有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 认识到放大镜这一工具扩展了人们的观察视野,技术进
环境
步可以促使人们有更多的发现。
总体评价 本节课的学习,我总共获得了______个 。
自我评价
每只小眼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
探索
(4)蟋蟀的触角有什么特点?
探索
原来,蟋蟀的触角就相当于它的 “鼻子”,
探索
(5)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相同吗?otng1
棒状(蝴蝶) 羽毛状(蚕蛾) 丝状(蟋蟀、蝗虫) 鞭状(天牛)
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学概念 •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
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 看到更多的细节。 •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凸起)。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 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的作用——
• 放大物体的像---物体并未变大
• 聚光作用--聚太阳光点燃火柴或纸 张
人眼的构造是怎样的
• 人眼的构造与摄影机相似,整个眼球完全封闭又如摄影机的 暗箱。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眼球由外至内可分为三层构造。 最外层的后端是白色的巩膜,即眼白部分,眼球前端为透明 的角膜,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光线由此射入,另 外巩膜和角膜还起到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第二层称为色素膜,是不连续的,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 眼球最前端为环形的虹膜,有辐射状的纹理,不同种族的人 颜色不同。虹膜中间是瞳孔,瞳孔是光线进入的孔道,相当 于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入眼球的光通量,当处于光线较强 的环境,会自动缩小,避免眼睛被灼伤,当光线变暗时,会 自动扩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看清物体。脉络膜位于此层 的后端,在巩膜内侧和视网膜的外侧,其中的血管可供给视 网膜外层营养,色素起遮光暗房的作用。睫状体连接虹膜和 脉络膜,内侧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 晶状体属于眼的内 容物。它犹如摄影机的镜头一样,位于瞳孔后面,相当于一 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可以通过睫状肌来改变自身的形状来 调节焦点。物体发出的光线透过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的 聚光调节,影像就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这就是眼睛视物的 原理。眼球的最内层为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 的第一站。好像照相机的底片一样,具有接受和传送影像的 作用,视网膜上布满神经,将外面传入的光线传入大脑显现 成像。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 目不动,镜动或物 动。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一小块面积图片、屏幕、织物等)
•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将图像分割 成许多网点(逐色印刷不可能!)负 片拷贝
• 显示器屏幕――由色彩点(红绿蓝三 色)组成
用放大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 视机、计算机的屏幕
放大镜的用途——
•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 • 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 • 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 • 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 • 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 • 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 • 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 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计
算机的屏幕,观察的结果是不仅 图像放大了,而且还会 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 密,那就是图像是由色 彩点组成的。
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
• 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彩色画稿或 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 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 乎是不可能的。印刷时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 分成青、品红、黄、黑四色色版,再进行加 网。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分割 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构成网点负片, 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印刷时再进行色 的合成,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 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
2.放大倍数与镜片直径无关,与凸度值 (中央厚/边缘薄)有关。
3.放大镜凸度值越大放大倍数越大,透 镜视野(通过透镜看到的区域)越小。
4.阳光下点燃纸是其 聚光 作用;可 观察微小世界是其 放大 作用。
人眼最多可以看到多小的物体
• 一般来说,人眼能看到的最小物体约为0.1mm。人 眼视觉是个很复杂的物理、生理及心理过程,据专 家测定,当一个物体进入眼瞳形成的张角正好是以 其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长度的1/3600左右时,这个物 体就表现为一个与背景有别的像点而被人眼看到。 如果距离增大或物体缩小,这个物体的像点就融入 背景中而不能被眼睛识别。 曾有实验证明:一个人 站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前,刚好能看到400 米之外直径为20厘米的旗杆顶,站得更远些,旗杆 顶就分辨不出了;国外一位训练有素的侦察员在良 好的视况条件下可以识别出2公里之外的一辆坦克 上大小约32厘米的炮塔和瞭望孔。按照这两个不严 格实验结果换算出的眼睛分辨率——分别相当于圆 周的1/2000和1/6250,分别大于和小于生理光学专 家测定的一般人眼视力数据。但当一个物体极其明 亮,且与背景反差极大时,也是有可能达到激活视 细胞产生光觉、色觉和形觉的水平,如黑夜中可以 看到超远距离的明灯。
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
•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 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镜片具有“凸”、 “透”的特点。
其它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 放大物体呢?
•圆柱形及球形的装 满水的容器及水滴 都具有放大的作 用。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 也越大,由此推断 的透明物放大 倍数最大。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 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 倍数最大。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倍数与镜片直径 关,与凸度 (中央厚/边缘厚)值 关。
•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 (通过透镜看到的区域)越 。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1.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 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边缘薄。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为什么 看到的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 这是因为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摄入人或景物的 影像后,利用折光镜将光线分成3路,由3个 摄像管分别感受光线中红、绿、蓝三种原色 光,然后将感受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这些 电信号被彩色电视机收到后便控制彩色显像 管里的3个电子束(电子枪)。显像管管底的内 壁涂有一层光敏材料——荧光粉,构成荧光 屏。荧光屏在向外的一面含有40万组荧光点, 每组由三个荧光点组成,它们受到电子束激 发后就产生对应的红、绿、蓝色光。这些荧 光点很小,平时肉眼无法看见,而用放大镜 就能看见它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