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第1部分 专题5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pdf
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课时1原子结构化学键知识点一原子结构【考必备·清单】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名师点拨]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3)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名师点拨]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大于元素的种类。
②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和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6C和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C和147N。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核素235 92U 14 6C 21H(D) 31H(T) 18 8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夯基础·小题】1.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受到来自空气威胁的情况下,“空气罐头”应运而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解析:选D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A错误;16O和18O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但两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则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错误;D正确;16O 和18O都是氧原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转化,C错误。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课程小结
本节重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横行)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 族(纵行)结构: 七主、七副、零和Ⅷ族。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无机化学
˝
元素周期表
案例导入
插入二维动画(待制作)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
目录
CONTENTS
01 元素周期表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01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定义: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 成横行;把不同行中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就可以得到一张 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 现形式。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1 周期(横行)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
1
2K 2
234
5
6
7
8
9
10
L K
8 2
3 11 12
M 18
13 14 15 16 17 18 L 8
k
2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族的分类 包含元素
表示 个数
主族
副族
长、短周期元素 ⅠA,ⅡA等
长周期元素 ⅠB,ⅡB等
7
7
零族
Ⅷ族
稀有气体元素 8、9、10纵行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
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明·课程标准MINGKECHENGBIAOZHUN对应学生用书学案P471.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能结合实验及事实进行说明。
2.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品·高考真题PINGAOKAOZHENTI对应学生用书学案P47真题细研1.(2022·全国甲卷)Q、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Q与X、Y、Z位于不同周期,X、Y相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非金属性:X>QB.单质的熔点:X>Y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Q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解析】Q、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Q与X、Y、Z不在同一周期,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Q应为第二周期元素,X、Y、Z位于第三周期,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为Si元素,X、Y相邻,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则X为Al元素,Q、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Q、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3-4=1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7,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F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P元素,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O元素,则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S元素,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N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Cl元素;综上所述,Q为N或O或F,X为Al,Y为Si,Z为Cl或S或P,据此分析解题。
X为Al,Q为N或O或F,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弱,故非金属性:Q>X,A错误;由分析可知,X为Al属于金属晶体,Y为Si属于原子晶体或共价晶体,故单质熔点Si>Al,即Y>X,B错误;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由分析可知Q为N或O或F,其简单氢化物为H2O或NH3或HF,Z为Cl或S 或P,其简单氢化物为HCl或H2S或PH3,由于前者物质中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后者物质中不存在,故沸点Q>Z,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P、S、Cl的非金属性均强于Si,因此最高价含氧酸酸性:Z>Y,D正确。
2020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A.③④
B.②⑥
C.①⑤
D.②④
解析:a、b、c、d 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d______
a 所以原子序数 d<a<c<b,离子半径 c>b>d>a。
cb
答案:B
3.A、B、C 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 在同一周期,A、C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A2-、C-,离子半径 A2-大于 C-,B2+和 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B)>r(A)>r(C) 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C-)>r(B2+)>r(A2-)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B>A>C
3.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非属金性属逐性渐逐渐减弱增强
[微练习] 1.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 A.Na、Mg、Al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P、S、Cl 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C、N、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解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C、N、O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而不是依次增大。 答案:C
解析:A 项,从上而下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 酸的不一定,如 HClO 为弱酸、HBrO4 为强酸,错误。B 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的粒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 Ar 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 S2-具有强还原性, 错误。C 项,Na、Al、S、Cl 位于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正确。D 项,3157Cl 与1377Cl 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得电子能力相同,错误。 答案:C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专题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命题分析】对原子结构、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各微粒数量间的关系,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化学键、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等方面上,试题难度不大,一般属于了解层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为工具考查“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该部分内容既能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单独考查,同时也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综合度较高,命题的空间大。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该部分内容是过去命题的热点,未来将是一个必考点。
题型依然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变化不大。
核心考点一微粒结构与化学键1.抓住描述对象判断“四同”(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原子结构中易混淆的4个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3.理清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备战高考】化学图表手册:五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五㊁物质结构㊀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A Z X)原子核质子㊀Z个中子㊀(A-Z)个{核外电子㊀Z个{1 比较三种粒子的电量㊁电性和质量粒子电㊀荷质㊀量(k g)相对质量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 6726ˑ10-271 007中子不带电1 6748ˑ10-271 008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9 1095ˑ10-31质子的1/1836㊀㊀2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电子云)2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3电子层序数1234567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着核外电子周期性的排布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原子序数123456789元素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元素符号H H e L i B e B C N O F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10-10m)0 371 221 520 890 820 770 750 740 71化合价+10+1+2+3+4-4+5-3-2-1续㊀表原子序数101112131415161718元素名称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符号N e N a M g A l S i P S C l A r 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10-10m)1.601.861.601.431.171.101.020.991.91化合价0+1+2+3+4-4+5-3+6-2+7-10(四)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7个横行,共分为7个周期.即周期短周期第1周期㊀2种元素第2周期㊀8种元素第3周期㊀8种元素{长周期第4周期㊀18种元素第5周期㊀18种元素第6周期㊀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ìîíïïïïïï(2)18个纵行,共分为16个族.7个主族(A)I A~ⅦA: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7个副族(B)I B~ⅦB:只包括长周期元素;Ⅷ族:包括铁系和铂系共9种元素;零族:包括6种元素.2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1)周期表中元素性质 金属和非金属的递变规律.周期族㊀ⅠA㊀ⅡA㊀ⅢA㊀ⅣA㊀ⅤA㊀ⅥA㊀ⅦA㊀㊀0㊀1234567非金属性逐渐增强ң㊀㊀金属性逐渐增强ˌB A lS i G eA s S bT eP o ㊀A t非㊀稀金㊀有属㊀气性㊀体逐㊀元渐㊀素增㊀㊀强㊀㊀ʏ金属性逐渐增强ѳ㊀㊀㊀㊀(2)从化学现象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H2反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㊀㊀3位㊁构㊁性的关系㊀(1)核电荷数㊁原子序数(2)核外电子电子层最外层电子{{物理性质元素性质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离子性质ìîíïïïïï㊀金属性非金属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ìîíïïïïïïïï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序数(五)化学键1 化学键:在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时候,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2 化学键的主要类型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金属键ìîíïïïïïï㊀㊀3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的元素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非金属形成过程得㊁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㊁阳离子原子实㊀质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作用实㊀例N a+[ʒC l ʒ]-HʒC l ʒ㊀㊀4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长:成键原子核与核之间的距离.键能:拆开1m o l共价键所消耗的能量.键越长,共价键越弱.键能越大,键越牢固.键角:多原子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5.非极性键和极性键(1)非极性键和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属极性键.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属非极性键. (2)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之间存在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其结合力大约只有几千焦/摩,比化学键能约小一二个数量级.气体分子能凝聚成液体和固体,主要就靠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因为范德华第一个提出这种相互作用,所以把分子间的作用力叫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㊁沸点,溶解度均有影响.一般范德华力越大,熔点㊁沸点越高,而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这个规律在由分子组成的各类非金属单质和气态氢化物,以及各类有机物中都表现十分明显.如:F2㊁C l2㊁B r2㊁I2的熔点㊁沸点都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
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 2。元素周期表 。 3。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
(1)同周期 从碱金属到卤素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同周期,从碱金属到卤素 同周期 从碱金属到卤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同主族 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或同价态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主族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或同价态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3)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 (4)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 (5)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随核电荷数增大 离子半径减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 离子半径减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
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 2。元素周期表 。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个周期( 个横行 个横行) ①周期:7个周期(7个横行) 周期: 个周期 (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一个不完全周期) 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一个不完全周期) 个族( 个纵行 个纵行) ②族:16个族(18个纵行) 个族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构成的族 个主族: 个主族 7个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个副族: 个副族 个纵行) 、 、 等 种元素 Ⅷ族:(3个纵行)Fe、Co、Ni等9种元素 :( 个纵行 零族: 零族:稀有气体族
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 2。元素周期表 。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金属性的判断: 金属性的判断: 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① 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② 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 非金属性的判断: 非金属性的判断: 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① 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强弱; ② 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2020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之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A Z X)中有质子(带正电):Z个,中子(不显电性):(A—Z)个,电子(带负电):Z个。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①A=N+Z(A:质量数,N:中子数,Z:质量数)②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③M Z ≈ M N≈1836 M eˉ(质量关系)3.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1)原子核几乎集中源自的全部质量,但其体积却占整个体积的千亿分之一。
其中质子、中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集合在一起,使原子核十分“坚固”,在化学反应时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原子核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即核能)。
(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量为1.6726×10-27kg,相对质量1.007。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中子不带电荷。
质量为1.6748×10-27kg,相对质量1.008。
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4)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很小,约为11836×1.6726×10-27kg。
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数数及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依次:K→L→M→N→O→P→Q顺序排列。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即K层2个,L层8个,M层18个,N层32个等。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注意】以上三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其中某条。
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其电子数最多为18个,当其是最外层时,其中的电子数最多为8个。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人们按电荷数由小到大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具体内容如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从1→8个的周期性变化。
化学专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相同 不同 得失 共用 (一)物质结构知识网络原子⎪⎪⎪⎩⎪⎪⎪⎨⎧⎪⎩⎪⎨⎧−−→−→→共价化合物共价键离子化合物离子键核外电子同位素中子元素质子原子核相同(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位置性减弱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从上属性增强右,金属性减弱,非金从左质性金属性、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得、失电子难易电子层数周期系数原子半径质子数原子系数最外层电子数→→===↓↓|(四)一些规律1.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2. 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1)分子:Ne 、HF 、O H 2、3NH 、4CH(2)阳离子:+2Mg、+Na 、+3Al 、+4NH 、+O H 3 (3)阴离子:-3N、-2O 、-F 、-OH 、-2NH 3. 粒子半径比较决定因素⎩⎨⎧越大核外电子数越高,半径小核电荷数越高,半径越(1)原子半径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零族除外)。
(2)离子半径的比较同主族:阴、阳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同周期主族元素: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阴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23Mg Na F N )(3)同种元素的各种粒子:核外电子多,粒子半径大,反之则小。
(如++>>32Fe Fe Fe )(4)非同周期、非同主族、电子层结构也不相同时,找出其他元素作参照对比判断如:+Na 与-2S 哪个大?可选-F 、-Cl 来对比,因为-+<F Na ,-->Cl S 2,-->F Cl ,所以+->Na S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周期:(共七个横行)周期表(7个周期)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7个: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点燃点燃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2R + 2 H2O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选修选择题)
C.PCl3电子式中P除了有3对共用电子对之外,还有1对孤电子对都要表示出来,C错误;
D.丙烯含碳碳双键,模型不能代表丙烯,丙烷的球棍模型为 ,D错误;
答案选A。
6【广东T4】“原子”原意是“不可再分”的意思。20世纪初,人们才认识到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从电子层模型分析,Ca原子核外N能层中运动的电子数为
C.N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满状态,因此其第一电离能最大,则第一电离能:N>O>C,C正确;
D.在石墨中,同层的C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每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其层间作用力微弱,层与层之间可以滑动,因此较为松软,D正确;
答案选A。
【思维建模】
【变式训练】
变式1.(2021·安徽黄山市·高三一模)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W为同族,Q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选D。
2【江苏T2】“中国芯”的主要原材料是高纯单晶硅,反应 可用于纯硅的制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极性分子B. 的电子式为
C.单晶硅为分子晶体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共价键对分子构型、性质的影响、常见原子晶体的结构
【详解】
A.SiCl4和CH4的空间构型一样,都是正四面体构型,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A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重庆T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S2Cl2结构式为Cl—S—S—ClB. S2-结构示意图为
C. PCl3电子式为: D.丙烯的球棍模型为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2、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2)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三、化学键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专题五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1 原子结构◎考纲要求◎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等基本量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关于原子的组成及各粒子间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数的比较;4.同位素的质量数和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求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粒子半径大小◎考点透视◎一、原子结构1.几个量的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外电子数2.同位素⑴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⑵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原子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⑵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
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⑶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5.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注意:①要熟练地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要正确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比较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6.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⑴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⑵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⑶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⑷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
⑸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专题五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9.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离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复习时,注意掌握常用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重视知识迁移、规范化学用语。
根据考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掌握。
1.明确微粒间“三个”数量关系中性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四同”的判断方法判断的关键是抓住描述的对象。
(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3.注意易混淆的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4.巧记10e -、18e - 微粒10电子体和18电子体是元素推断题的重要突破口。
以Ne 为中心记忆10电子体:←―――――――――――――――――CH 4、NH 3、H 2O 、HF OH -、O 2-、N 3-、F -、NH +4、H 3O +、NH -2Ne ―――――――→Na +、Mg 2+、Al 3+ 以Ar 为中心记忆18电子体:←――――――――――――SiH 4、PH 3、H 2S 、HCl HS -、Cl -、S 2-、P 3-、O 2-2Ar ――――→K +、Ca 2+ 此外,由10电子体中的CH 4、NH 3、H 2O 、HF 失去一个H 剩余部分的—CH 3、—NH 2、—OH 、—F 为9电子体,两两组合得到的物质如CH 3CH 3、CH 3OH 、H 2O 2、N 2H 4、F 2等也为18电子体。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pdf
②(2010·福建高考)Al3+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短周期的第ⅣA 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第ⅦA 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
学海无涯
有 7 个电子,故两者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 8 电子结构,如 CCl4、SiCl4、CF4、
数均为 22,中子数分别为 26 和 28,二者是不同的核素。 2.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8O 与 19F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6O 与 17O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5N 与 14N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12C 与 13C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解析:选 D 18O 质量数为 18,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10,19F 质量数为 19,质子数为 9,
··
SiF4,②正确;LiCl 的电子式为 Li+[
Cl ]-,其中 Li+没有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③错误; ··
F- 、S2-、Cl-的结构示意图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此①正确,④、⑤错误。
(2)NH+ 4 含有 10 个电子、11 个质子,因此 M 形成的离子为 Na+,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l3+的结构示意图为○ +132 8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⑤×
5.现有以下物质:
学海无涯
①NaCl ②Na2O ③Na2O2 ④NaOH ⑤AlCl3 ⑥H2O ⑦N2 ⑧(NH4)2CO3 ⑨CO2 ⑩H2O2 (1)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有________,只含共价键的物质有________。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__,其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含有非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有________。 答案:(1)①② ⑤⑥⑦⑨⑩ (2)①②③④⑧ ③ ⑩
第五部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 一般为定值
3、元素的原子量
元素的原子量由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 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例:氯元素原子量的计算 35Cl原子量34.969占75.77% 37 Cl原子量36.966占24.23% 解:氯元素原子量的计算: 34.969X75.77%+ 36.966X 24.23%=35.453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核
一、原子核
1、原子的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0)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X A
表示质子数为Z原子质量数分别为:
子量
原子百分组成,求 出平均值
M2Xb%+… 近似
近似原 由原子的质量数和 A=A1Xa%+
子量
原子确百分组成求 出平均值
A2Xb%+…
相等
近似原子量:
例:氯元素原子量的计算
35Cl原子量34.969占75.77%
37 Cl原子量36.966占24.23%
解:氯元素近似原子量的计算:
35X75.77%+ 37X 24.23%=35.5
练习:某元素一种同位素的原子的质量数为M
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Z:1
N:0
A:1
Z:1
N:1
A:2
Z:1
N:2
2020年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019/11/19
27
规律技巧提炼
(7)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三倍的原子是O。
2.某些元素或原子的特征性质(20号以内的元素)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K,非金属是F。 (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 (3)单质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形成化合物种类 最多且其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数最高的元素是C。 (4)同条件下气体密度最小,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 中子,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的元素 H。
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不电荷)
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两个关系式:
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即 A = Z + N]
2019/11/19
1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表示法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的应用
描述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需要知 道不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的数目和电子在原子 轨道上的填充顺序。(见下表)
电子层 原子轨道类型 原子轨道数目 可容纳电子数
1
1s
1
2
2
2s,2p
4(1+3)
8
3 3s,3p,3d 9(1+3+5)
18
4
n
2019/11/19
4s,4p,
16
32
4d,4f (1+3+5+7)
2019/11/19
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6.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8.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9.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0.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1.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12.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1.(2019·全国卷Ⅰ)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的水溶液呈碱性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可能同处于第二或第三周期,观察新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为四价,X可能为C或Si。
若X为C,则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C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即为3,对应B元素,不符合成键要求,不符合题意,故X为Si,W能形成+1价阳离子,可推出W为Na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Si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即为7,可推出Z为Cl 元素。
Y能与2个Si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说明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进一步推出Y为P元素,即W、X、Y、Z分别为Na、Si、P、Cl元素。
A项,WZ为NaCl,其水溶液呈中性,错误;B项,元素非金属性:Cl>P>Si,错误;D项,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2个Si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到1个电子,在该化合物中P元素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2.(2019·全国卷Ⅱ)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由题意,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可推出W、X、Y、Z分别为N、Al、Si、P。
A项,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可得原子半径:W<X,正确;B项,常温常压下,硅单质为固态,正确;C项,同一主族由下到上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热稳定性:NH3>PH3,正确;D项,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错误。
]3.(2018·全国卷Ⅰ)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B[可腐蚀玻璃的物质是HF。
根据题意可推知,W是氟、X是钠、Y是氯、Z是钙。
常温常压下Na是固态,A项错误;CaH2是离子化合物,B项正确;CaCl2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C项错误;氯有最高化合价为+7,氟无正价,D项错误。
]4.(2018·全国卷Ⅱ)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A[由题意可推知W、X、Y、Z分别为N、O、Na、Cl。
O能与N形成NO、NO2、N2O5等化合物,O与Na能形成Na2O和Na2O2,O与Cl能形成ClO2、Cl2O7等化合物,A项正确;Na与O形成的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项错误;N3-、O2-、Na+均含10个电子,而Cl-含18个电子,C项错误;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为强酸,而该选项中没有指明是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D项错误。
]5.(2017·全国卷Ⅲ)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W XY ZA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C.化合物熔点:Y2X3<YZ3D.简单离子的半径:Y<XD[根据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和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可知,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Al元素、Z为Cl元素。
A项,NH3分子间有氢键,其沸点比HCl高;B项,Al(OH)3显两性,N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HNO2均显酸性;C项,Al2O3是离子晶体,熔点高,而AlCl3是分子晶体,熔点低;D项,Al3+和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l3+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
]6.(1)(2015·全国卷Ⅰ)硼氢化钠(NaBH4)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________。
(2)(2016·全国卷Ⅲ)联氨(N2H4)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2017·全国卷Ⅰ)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
[解析](3)令Li2Ti5O15中过氧键的数目为x,则根据化合价代数为0可知2x+2×(15-2x)=1×2+4×5,解得:x=4。
[答案]-2(3)4上述真题涉及的题型主要为选择题,有少量填空题。
命题角度主要涉及:(1)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性质进行元素推断,进而考查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及化学键类型,②熔沸点、氢化物稳定性、半径大小、化合物的酸碱性比较等,如T1、T2、T3、T4、T5。
(2)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与判断,如T6。
(3)“位—构—性”的关系及应用,如T2、T3、T5。
预测2020年高考仍会在“位—构—性”的关系应用及原子结构、化合键问题、性质比较等方面进行命题。
个别题融合物质反应、物质转化、物质共价键结构的推断,更应注意加强练习。
原子结构、化学用语与化学键(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1.微粒中“各数”间的定量关系(1)原子或离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3)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数。
2.“四同”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含义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分子式相同结构相似“异”含义中子数不同性质、结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相差“CH2”研究对象核素、原子单质化合物有机物(2)四种符号⎩⎪⎨⎪⎧ ①元素符号:Al 、S ②离子符号:Al 3+、S 2-、SO2-4③同位素符号:126C 、136C ④化合价符号:Al +3、S -24.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同位素1.(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H 、D 、T 与16O 、17O 、18O 相互结合为水,可得水分子18种,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水分子种数为8种B .H 2、D 2、T 2互为同素异形体C .H 2、D 2、T 2在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之比为1∶2∶3D .氕、氘发生核聚变成为其他元素,属于化学变化C [H 、D 、T 组合为H 2、D 2、T 2、HD 、HT 、DT 共6种,16O 、17O 、18O 共3种,所以构成的水分子共有6×3=18种,相对分子质量介于18~24之间,共有7种,A 项错误;H 2、D 2、T 2均为氢气单质,属于同一种物质,B 项错误;H 2、D 2、T 2在相同条件下的密度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H 2、D 2、T 2的密度之比为2∶4∶6=1∶2∶3,C 项正确;氕、氘发生核聚变成为其他元素,此过程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D 项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6年IUPAC 公布了118号元素Og ,其中核素297118Og 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9B .18 g H 2O 与20 g D 2O 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10N AC .a g A Z X 2-中核外电子数为a A(Z +2)N A D .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C [A 项,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97-118-118)=61,错误;B 项,18 g H 2O 中中子数为8N A ,错误;D 项,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
]求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微粒数的答题模板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来自质量数)物质的量―――――――――――――――→×一个分子或离子中含某粒子个数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N A 粒子数化学用语与化学键3.填写下列化学用语。
(1)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符号:________,S2-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NaOH的电子式:________,Na2O2的电子式:________。
(3)NaH的电子式:____________,NH4Br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4)—OH的电子式:____________,N2H+5的电子式:________。
(5)CO2的电子式: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
(6)HClO的电子式: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
(7)COCl2的电子式: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
(8)N2的电子式:________,H2O2的结构式:________。
(9)MgCl2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1)Na2O2____________。
(2)AlCl3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