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讲解之两面对一面 1
病句两面对一面(1)

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该”等。
还有一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能否""是否""成败""好坏""高低""生死""优劣“是否”、“应该不应该”等。
当我们运用这些词语造句时,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的词语搭配,就会造成意思表达的混乱,就是我们常说的搭配不当(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2)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3)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4)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5)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6)你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不在于你分数的高低,而要看你较强的能力。
(7)教师决不能忽视学生活泼不活泼的长处。
(8)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是否真正了解。
(9)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11)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13)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15)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
主要看后半句的动宾搭配或看做为宾语的名词能否正反理解。
(16)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误)(17)环境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正)(14)体育成绩好坏,竟取决于某些裁判的判决。
(正)(12)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正)(10)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正)。
病句中的“一面与两面”问题

(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2) 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分析:例(1)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只涉及到 正面“保证生产安全”,因此前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为病句。例(2) 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虽然 没有两面词,但“心情”一词,可作正反两面理解,因 为心情有好有坏,因此能与前半句的两面词“好坏”搭 配,表述正确。
(3)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 事。 (2002年江苏淮安卷)
(4)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 标准之一。 (2002年浙江卷)
“能否”、“有没有”、“是否”、“敢不敢”、 “愿不愿”等兼指正反两方的情况,造句时应前后照 应,切忌一面和两面不搭配。(3)(4)两句谓语部分只讲 了正面情况,而忽略了主语部分“否”、“没有”所 指的反面情况,意思偏颇。(3)应删去“能否”,或将 “可”改为“可否”;(4)应删去“有”和“是否”, 或将“好文章”改为“文章好差”。这样句意前后就 相称了。
等于“天天都”。(4)反问本身已经表达了一重否定的 意味,本句是三重否定。(5)“不肯定”与“不否定” 的宾语应该相同。
标志:能不能 病症:去掉“我们能不能”。 总结:这种类型的病句,要抓住前后的呼应。如果不 注意,容易误选。
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 有重要作用。(97高考题) B、他能不能如期而来,的确还是个问题。
一个句子中,若出现两面词,如“能否”、“是否”、 “高低”、“快满”、“好坏”、“有没有”等,要 仔细分析,不要一律视为病句。有两种情形:前半句 (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只涉及到一面, 且不能作相反的理解,则为病句,如例 (1). 例(2)前半 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虽没有两面 词,但后半句(或前半句)的动宾搭配或作为宾语的名 词性短语可作正反理解,则不是病句。
病句之两面对一面

两面对一面病句两面词: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如“高”、“低”、“优”、“劣”、“是”、“否”等;有些词语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能否”、“是否”、“与否”、“成败”、“优劣”、“好坏”、“高下”、“高低”、“美丑”等。
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性的词语搭配,就会搭配不当。
1.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是否真正了解。
2. 内容的正确与否,是衡量一篇好文章的首要标准。
3.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4.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5.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隐性两面词还有些词语,似乎是“一面”的,实质上却是“两面”的,可称为“隐性两面词语”。
例: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影响”是个隐性“两面”词语,隐含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
]划出下面句子的隐性两面词1、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决定着亚太地区是否稳定。
2、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3、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4、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
5、我确实有能力提升一般人的英文程度,但能否做到却取决于学习者对我的支持度。
6、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经营效率将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
7、复试在一周后举行,录取与否将决定他的一生。
8、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9、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两面对一面

两面对一面,小心细分辨——浅析语病中的前后失应问题“两面对一面”是高考语病题当中经常考到的一种病句类型,在语法中属于搭配不当,语言学家历来都重视这个问题。
吕叔湘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说道:“造句的时候,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和两面的词语配搭,就会造成混乱。
”书中还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书中认为“做好”是一面性的,而“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所以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那么,何为一面性、何为两面性呢?一面性是指一些词语只有单方面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如“好”、“优”、“坏”、“劣”等;两面性是指一些词语兼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两方面的意思,如“是否”、“好坏”、“成败”、“高低”等。
因此,一个句子中如果前面是单方面的肯定或单方面的否定,后面却是既肯定又否定,那么句子表达就失去了相应的平衡,反之亦然,从而犯了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前后失应的语病。
: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分辨。
一、“一面对两面”类型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②他的病情能够稳定,关键在于他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与医生配合。
例析:①句中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是一方面意思,“是否深入群众”是两方面意思,②句中的“病情能够稳定”是一方面意思,“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是两方面意思,这两个句子搭配不当关系不对应,犯了“一面对两面”错误。
二、“两面对一面”类型③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④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⑤要保证生产安全,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⑥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例析:③句中“能否抓住机会”表达的是两方面意思,“加速培养”是一方面意思;④句中“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是两个方面的意思,“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一个方面的意思;⑤句中“保证生产安全”是一个方面的意思,“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两个方面的意思;⑥句中“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两个方面的意思,“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一个方面的意思。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

前面有一正一反而后面仅有正面的句子一向被认为是病句, 并把病因归为“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实际上,这种句子并非 全是病句。例如: 1、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正) 2、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误) 3、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正) 4、“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 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误) 例(1)句的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 正一反的词,但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即“工程质量”有好坏, 这样前后就可以搭配起来: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 差。例(2)句中的后半部只涉及到正面,且不能作相反的理解, 因此为病句,应修改为“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团结”。例(3)句 中的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因为“进程”有快有慢;解放思想, 进程就快;反之,则慢。因此,此句为正确的句子。例(4)句后 半句中的“高水平”为正面,不能作相反的理解,为病句。如改 正,则需在“在于”之后加上“能否”,并删去“要”这一表示 正面的词,使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这类容易正误相混的句子举
• 5、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 否深入。 6、体育成绩好坏,竟取决于某些裁判 的判决。 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 件。
5、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误) 6、体育成绩好坏,竟取决于某些裁判的判决。(正) 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误) 例(5)句中的“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 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 入群众”。“例(6)句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因为不公正取决于 裁判的好恶:他喜欢的或有贿赂的,成绩就好,反之,成绩就 差。因此,这类句子为正句。例(7)句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 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 “能否成为”。 从上面的例子可看出,要判断这些句子是否正确,关键是 看后一句子,如后面只涉及到正面的为病句,而后面可作正反 理解的则为正确的句子。那么,怎样判断后半句能作正反理解 呢?主要看后半句的动宾搭配或看做为宾语的名词能否正反理 解。例如:
两面对一面-病句

由于两面对一面病句的表达不够准确和清晰,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从而影响语言的交流和理解。
降低语言表达效率
使用两面对一面病句会降低语言表达的效率,使得读者需要花费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作者的意图,从而影响语言的传播和交流效果。
05
两面对一面病句修改策略
明确表达对象,消除歧义
确定主语和谓语
VS
表达不准确
有时候,人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或情感,从而导致两面对一面的病句 出现。例如,“我觉得这部电影既好看又 难看。”这句话中的“既好看又难看”存 在矛盾,无法准确表达作者对电影的感受 和评价。
04
两面对一面病句危害及影响
对读者造成困扰和误解
01 读者理解困难
两面对一面病句使读者在理解句子含义时产生困 惑,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揣摩作者的真正 意图。
简化句子
对于过于复杂的句子,可 以进行简化处理,以便读 者更好地理解。
增强语境意识,提高表达准确性
注意上下文语境
在修改病句时,要充分考 虑上下文语境,确保修改 后的句子与原文意思相符。
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术语、 概念等,需要了解相关背 景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修 改。
保持语言风格一致
在修改病句时,要注意保 持原文的语言风格,避免 因修改而产生风格上的不 协调。
表达方式不当
有时候,人们为了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可能会采用一些夸张或绝对的表达方式,这也容易导致两面对一面的病 句。例如,“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这句话中的“没有之一”表达过于绝对,忽略了可能存在 的其他聪明人,从而造成了两面对一面的情况。
语境理解与歧义产生
语境缺失
在缺乏上下文或背景信息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无法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产生歧义。例如,“他 昨天去了图书馆。”这句话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他”是谁,也无法确定“图书 馆”的具体含义和目的,因此可能导致两面对一面的理解。
病句二对一的特例解析

病句中“两面对一面”的特例高考语文有关病句修改的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六项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多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在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中,有一种类型是“两面对一面”,一般情况下,前面出现的像“能否”“是否”这样的两面词语,后面也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两面词语,但有一种特例就是,前面有两面词语,后面没有相对应的两面词语。
例1: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解释:句中的“能否”是一个两面词,后面应有与之搭配的两面词语,“力度”这个词语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即“力度大”“力度小”,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受教育力度大小的制约,这个句子是正确的。
例2: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细心是质量工程的保障。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解析:句中的“是否”应与后句的“质量”相照应,“是否”是两面词语,“质量”是一个词语,但“质量”内涵有两种情况,即“质量高”和“质量低”,这个句子也是正确的。
有这两种特例,我想到了在复习备考当中,不能“想当然”,有时“思维定势”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要小心谨慎,深思而慎为。
但有时情况较复杂,有的看似“一面”,却包含着“两面”,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产生套板反应。
如1997年高考卷第6题C项:储蓄所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解析:这本是一个正确选项,然而,许多考生因老师在教学中常强调“两面对一面”的错误,而犯了思维定势的毛病。
因为“储蓄额的高低”对银行来说,资金都在增长,只是一个增长快慢的问题。
这里的“增长”其实就含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再看下面的例子: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项: A、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而在于它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两面对一面病句例子小学

两面对一面病句例子小学在学习语文时,要注意把握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文字措辞,这对于对汉语表达有很深的影响。
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熟练地掌握汉字、词组和文字的写法,而且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式,比如病句。
病句是指一个句子的结构有缺损、表意不清晰的句子,一般有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两种原因。
下面为小学生提供几个关于病句的例子,帮助大家多多记忆、总结:1、“我是昨天放学后到家”,此句为两面对一面病句,原因是没有正确利用连词“回”,病句应该是“我是昨天放学后回家”。
2、“她今天早上去学校”,此句为两面对一面病句,原因是没有正确利用连词“到”,病句应该是“她今天早上到学校”。
3、“小明把笔落在地上”,此句为两面对一面病句,原因是没有正确使用动词“掉”,病句应该是“小明把笔掉在地上”。
4、“今天早上去学校学习”,此句为两面对一面病句,原因是没有正确利用副词“来”,病句应该是“今天早上来学校学习”。
病句的出现,说明语言掌握有哪些不足,不仅要学习掌握正确的语法,还要学习正确的语言结构和用词。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把学习和使用语言作为优先重点,重视正确的语言表达。
其实,把握正确的语言结构和用词,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需要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比如大家日常的学习中,可以多整理、多记忆一些平常的句子,多掌握一些方便正确表达的句型,多对比学习一些易混淆的词,日积月累,它能让不断增强语言掌握能力。
同时,要注意比较语言精彩的表达,既有重点突出的表达,又能提升文字把握能力,真正达到正确的表达效果。
把握两面对一面病句,也是语言修养的一面镜子。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把握语言正确表达,是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
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提高语法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词语,真正掌握、了解到句子的表达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两面对一面病句

两面对一面病句“两面对一面”的病句类型也叫“照应不周”。
在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中,有一种类型是“两面对一面”,一般情况下,前面出现的像“能否”“是否”这样的两面词语,后面也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两面词语,但有一种特例就是,前面有两面词语,后面没有相对应的两面词语。
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成败、优劣、好坏、能不能、兴衰、荣辱等等。
“两面对一面”病句例子:1、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前半部分用了两面词“能否”,后半部只涉及到正面,因此为病句,应修改为: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团结。
2、“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前半句用了两面词“能否”,后半句中的“高水平”为正面,为病句。
如改正,则需在“在于”之后加上“能否”,并删去“要”这一表示正面的词,使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
修改为:“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3、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前半句用了两面词“能否”,后半句中的“加速培养”为正面,为病句。
应修改为: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4、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重要条件。
前半句用了两面词“好坏”,后半句中的“保证生产安全”为正面,为病句。
应修改为:机器质量的好坏,是能否保证生产安全重要条件。
下面的句子虽然前面用了两面词,但是后半句可做正反理解,不是病句。
1、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正)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正一反的词,但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即“工程质量”有好坏,这样前后就可以搭配起来: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差。
3、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正)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因为“进程”有快有慢;解放思想,进程就快;反之,则慢。
两面对一面——精选推荐

两面对一面,小心细分辨——浅析语病中的前后失应问题“两面对一面”是高考语病题当中经常考到的一种病句类型,在语法中属于搭配不当,语言学家历来都重视这个问题。
吕叔湘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说道:“造句的时候,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和两面的词语配搭,就会造成混乱。
”书中还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书中认为“做好”是一面性的,而“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所以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那么,何为一面性、何为两面性呢?一面性是指一些词语只有单方面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如“好”、“优”、“坏”、“劣”等;两面性是指一些词语兼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两方面的意思,如“是否”、“好坏”、“成败”、“高低”等。
因此,一个句子中如果前面是单方面的肯定或单方面的否定,后面却是既肯定又否定,那么句子表达就失去了相应的平衡,反之亦然,从而犯了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前后失应的语病。
: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分辨。
一、“一面对两面”类型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②他的病情能够稳定,关键在于他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与医生配合。
例析:①句中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是一方面意思,“是否深入群众”是两方面意思,②句中的“病情能够稳定”是一方面意思,“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是两方面意思,这两个句子搭配不当关系不对应,犯了“一面对两面”错误。
二、“两面对一面”类型③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④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⑤要保证生产安全,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⑥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例析:③句中“能否抓住机会”表达的是两方面意思,“加速培养”是一方面意思;④句中“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是两个方面的意思,“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一个方面的意思;⑤句中“保证生产安全”是一个方面的意思,“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两个方面的意思;⑥句中“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两个方面的意思,“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一个方面的意思。
两面对一面辨析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前面有一正一反而后面仅有正面的句子一向被认为是病句,并把病因归为“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
实际上,这种句子并非全是病句。
例如:1、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正)2、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误)3、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正)4、“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误)例(1)句的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正一反的词,但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即“工程质量”有好坏,这样前后就可以搭配起来: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差。
例(2)句中的后半部只涉及到正面,且不能作相反的理解,因此为病句,应修改为“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团结”。
例(3)句中的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因为“进程”有快有慢;解放思想,进程就快;反之,则慢。
因此,此句为正确的句子。
例(4)句后半句中的“高水平”为正面,不能作相反的理解,为病句。
如改正,则需在“在于”之后加上“能否”,并删去“要”这一表示正面的词,使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
这类容易正误相混的句子举不胜举,例如:5、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误)6、体育成绩好坏,竟取决于某些裁判的判决。
(正)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
(误)例(5)句中的“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例(6)句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因为不公正取决于裁判的好恶:他喜欢的或有贿赂的,成绩就好,反之,成绩就差。
因此,这类句子为正句。
例(7)句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从上面的例子可看出,要判断这些句子是否正确,关键是看后一句子,如后面只涉及到正面的为病句,而后面可作正反理解的则为正确的句子。
那么,怎样判断后半句能作正反理解呢?主要看后半句的动宾搭配或看做为宾语的名词能否正反理解。
两面对一面的病句例子

两面对一面的病句例子
1. 这个问题有两面对一面的看法,一方面这个政策可以带来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2. 对于这个事件,人们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一方面认为这是一个重
要的突破,但另一方面也担心它可能引发更多的争议和冲突。
3. 在教育领域,存在着两派观点,一方面有人认为应该侧重于传统的
基础知识教育,而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
维方式。
4. 这个新产品的发布引发了两派观点的争议,一方面有人赞扬它的先
进技术和功能,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它可能对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
全造成潜在风险。
5.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有人对
其潜力和前景充满乐观,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它可能导致工作岗位
的流失和社会不稳定。
辨析并修改病句之“一面对两面”

辨析并修改病句之“一面对两面”高考说明要求考生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列举病句类型6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因其考查考生准确、规范地使用汉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成为必考题。
高考考查病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
在搭配不当的语病中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因为既考结构更考内容的特点,有时不太好辨别,其实,只要抓住这类病句的特点,抓住标记,从形式和内容上加以辨析,并适当做一些练习,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病句。
下面我们将对此类语病归类分析,以便考生简便快速地辨析此类语病。
一、高考引路,真题示范例1(2014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解析】其中B选项就犯了“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的错误。
“是否”是两面,“长远发展”“人民的福祉”,只是一面,一面对两面,照应不周。
例2(2014年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支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是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病句讲解之两面对一面

使前后搭配。
2016/12/24
28
通过对以上几个句子的辨析可以看出,一 面与两面是否搭配,不能仅以文字结构上 词语 是否对应为依据,更应从内容上着眼,分 析前后句子在内在联系上是否一致,这样 才能真正 掌握这一类病句的根源,做到治标治本。
2016/12/24 29
2016/12/24 7
分析:1 中,“做好”是一面的,而“能否深入”是两面的, 是病句。可以这么修改:“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 干部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 2 前面讲的是两面,后面是一面的,必须在“培养”前面加上 “能否”。可以这么修改:“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 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 识的人才。” 3 这本是正确的,然而,许多考生因老师在教学中常强调“两 面对一面”的错误,而犯了思维定势的毛病。因为“储蓄额的 高低”对银行来说,资金都在增长,只是一个增长快慢的问题。 这里的“增长”其实就含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2016/12/24
4
但是也有可以两面对一面的情况,我 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其中暗含两面。 (1)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 有着严重影响。(好也有影响,坏也 有影响。因此该句正确。)
2016/12/24
5
一般情况下,前面出现的像“能否”“是否”这样的两 面词语,后面也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两面词语,但有一 种特例就是,前面有两面词语,后面没有相对应的两面 词语。 例如: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 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解释:句中的“能否”是一个两面词,“力度”这个词 语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即“力度大”、“力度小”,个 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受教育力度大小的制约。这个句子 是正确的。
两面对一面病句

揭秘2014高考语文:病句选择题型两面对一面两面对一面的错误类型,比较简单,只需关注句子前后所描述的方面数是否一致即可。
1、在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购票方便,换乘畅通,服务到位,旅途安全等(2014凉山二诊)。
(两面对一面)2、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传统,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这种传统习俗,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2014宁波二模)。
(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前面是“优劣”两面,后面只有“担忧”一面。
)3、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2014德阳二诊)。
(两面对一面)4、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两面对一面)5、深圳唯冠的代表李肃表示,香港法院的禁令前提是苹果公司承认商标归深圳唯冠,是双方转让商标谈判纠纷是否存在的关键(2014广安二诊)。
(两面对一面)6、很多做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一个产品的创新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的发展,然而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整个大环境对于企业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尚且不够,另外还要同时提防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借鉴或者说是抄袭。
(两面对一面,将“发展”改为“进退”)7、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两面对一面)8、司法腐败导致对有权势的罪犯的庇护,而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当事人是否有职权。
(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可将“是否”去掉)9、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将前半句中的“是否”“能否”去掉。
)10、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2014资阳二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22
4
但是也有可以两面对一面的情况,我 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其中暗含两面。 (1)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 有着严重影响。(好也有影响,坏也 有影响。因此该句正确。)
2018/1/22
5
一般情况下,前面出现的像“能否”“是否”这样的两 面词语,后面也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两面词语,但有一 种特例就是,前面有两面词语,后面没有相对应的两面 词语。 例如: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 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解释:句中的“能否”是一个两面词,“力度”这个词 语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即“力度大”、“力度小”,个 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受教育力度大小的制约。这个句子 是正确的。
2018/1/22 12
通过对以上几个句子的辨析可以看出,一 面与两面是否搭配,不能仅以文字结构上 词语 是否对应为依据,更应从内容上着眼,分 析前后句子在内在联系上是否一致,这样 才能真正 掌握这一类病句的根源,做到治标治本。
2018/1/22 13
病句讲解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1/22
两面对一面
1
两面对一面 两面词如“能否、是否、成败、优劣、好坏, 能不能、荣辱、兴衰”等,它常常造成“一 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 意搭配不当。
2018/1/22
2
(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05年全国卷一) 简析: (1)句主语中“能否”这个两面词表明
2018/1/22 6
一试身手
1.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能否深入到群 众中去,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 2. 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 才。 3. 储蓄所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 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 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主语是两面意思,宾语“重大意义”是一面, 两面对一面,因此删去“能否”,改成一面对 一面。
2018/1/22
3
(2) 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 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 标志。(05年浙江卷) (2) 句“进步与否”是两面,“国家富强”是一面,两面 对一面,不妥,“是否”与“富强”不对称,因此去掉 “与否”,改成一面对一面,或者在“国家”与“富强” 之间加“是否”改成两面对两面。
2018/1/22
11
C.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 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 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C 项的“效果”也有好坏之分,含有两面性,对前面的 “是否”是妥当的。 D.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 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项“白眼”和“青睐”是相反的两面,“温暖”是一面 的,应将其改为“冷暖”。
2018/1/22 7
分析:1 中,“做好”是一面的,而“能否深入”是两面的, 是病句。可以这么修改:“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 干部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 2 前面讲的是两面,后面是一面的,必须在“培养”前面加上 “能否”。可以这么修改:“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 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 识的人才。”
3 这本是正确的,然而,许多考生因老师在教学中常强调“两 面对一面”的错误,而犯了思维定势的毛病。因为“储蓄额的 高低”对银行来说,资金都在增长,只是一个增长快慢的问题。 这里的“增长”其实就含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2018/1/22 8
4.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项: A. 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B. 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 而在于它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C. 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 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 产生的效果。 D.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 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2018/1/22
9
4. 答案是B、D。
2018/1/22
10
A.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A 项的“心情”有好坏之分,好的环境使人心情变好,坏 的环境使人心情变坏; 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 现象,而在于它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 貌。 B 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句中“不在于……而在于……” 是并列关系,它们讲的也是一面的,前面讲的是两面的, 应该在两个“它”后都加上“是否”,这样才能对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