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2015.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题注】【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维护海域生态环境,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海港内的一切中国籍船舶、外国籍船舶及船舶所有人和其他个人。
第三条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环境的主管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章名】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海港内的一切船舶,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毒害物质。
第五条任何船舶不得向河口附近的港口淡水水域、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上自然保护区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毒害物质。
第六条船舶发生油类、油性混合物和其他有毒害物质造成污染海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并尽快向就近的港务监督提交书面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七条船舶发生海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港务监督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减少这种污染损害的措施,包括强制清除或强制拖航的措施。
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肇事船方承担。
第八条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自己发生或发现其他船舶污染海域情事或违章行为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九条船舶需要在港内进行洗舱作业,必须采取安全和防止污染海域措施,并事先向港务监督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为保证油轮的安全引航、靠泊和防止海域污染,所有进港的空载油轮留存的压舱水不得少于该油轮载重量的四分之一。
港务监督对于不按规定留足压舱水的油轮,要调查其压舱水的去向,并视情况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船舶在发生油污事故或违章排油后,不得擅自使用化学消油剂。
如必需使用时,应事先用电话或书面向港务监督申请,说明消油剂的牌号、计划用量和使用地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十二条发生污染事故,或违章排污的船舶,其被处以罚款或需负担清除、赔偿等经济责任的船舶所有人或肇事人,必须在开航前办妥有关款项的财务担保或缴纳手续。
上海港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环境管理办法(修订草案)

上海港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环境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上海港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污染的定义)本办法所称的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以及其他有关作业活动期间,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水域环境,产生危害人体健康、损害水生物资源和减损环境质量的现象。
第三条(适用范围)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上海港水域环境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上海港水域,是指包括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水域、黄浦江水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水域、长江口外的长江口锚地水域和绿华山水域在内的海港水域,以及包括上海境内上述水域以外的所有内河航道涉及的水域在内的内河水域。
第四条(管理原则)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主管与协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以下简称上海海事局)和上海市地方海事局主管各自辖区内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防治工作。
各级环保、水务、海洋、绿化市容、交通、公安、安监、民防、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防治工作。
第六条(污染监视监测)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需要,会同环保、水务、海洋等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监视、监测机制,加强对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预警、监视和监测。
第二章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一般规定第七条(防污染设备的运行管理)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经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认可,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外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经船旗国政府或者其授权的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认可,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污染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行)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污染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和处理活动,保护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管辖范围内进行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作业及相关单位、船舶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以下称“主管机关”)负责实施对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和处理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在主管机关管辖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规定。
对于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排放的船舶污染物,应当委托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第五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满足《船舶污染物接收和船舶清舱作业单位接收处理能力要求》的要求,其接收、处理和污染清除能力应经主管机关评估、备案并公布。
第六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并通过主管机关组织的评审。
从事含有有毒液体物质污水接收的单位还应当制定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从事船舶清舱作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制定安全作业制度,配备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器材。
第七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及其所属接收船舶应当编制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主管机关批准,每六个月举行一次应急演练,演习前应向所在辖区海事处报告,演习后应做好评估和记录,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第八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与防污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人员。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人员、污染物接收作业操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通过主管机关评估、备案,持有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组织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相应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
第六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反应机制,并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
第七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会同海洋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机制,加强对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
第八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和应急设备库,配备专用的设施、设备和器材。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应当立即就近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章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一般规定第十条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技术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要求。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02•【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施行日期】2015.06.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已经2015年3月30日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杨雄2015年4月2日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本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上海港环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和本市各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监督管理。
本市发展改革、交通、环保、水务、海洋、绿化市容、科技、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相关防治工作。
第二章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第四条(船舶防污设施配置和使用要求)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的规范、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并准确录入货物信息。
第五条(水域禁排要求)禁止船舶向黄浦江排放含油污水。
禁止船舶向水源保护区、准水源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以下简称特殊保护区域)排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压载水。
第六条(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舶应当将不符合排放要求的船舶污染物排入港口接收设施或者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
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在污染物接收作业完毕后,向船舶出具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并由船长签字确认。
海上施工船舶防污染管理规定

海上施工船舶防污染管理规定
第一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海事局颁发的有关船舶垃圾和防污染法律法规,船长(驾长)是船舶垃圾和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第二条严禁将船舶废弃物、固体油类污物和船舶垃圾随意扔入江(海)水域。
第三条船上应有船舶垃圾公告牌,并按要求执行。
第四条船舶设置生活垃圾储存装置,值班员定期将生活垃圾交给船舶基地或施工项目部所在地垃圾接收指定地点由其统一处理,并向其索取垃圾接收证明保存备查;安装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船舶应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按要求排放。
第五条做好船舶垃圾处理记录,《垃圾记录簿》记完每一页由船长签字。
第六条船舶油污水分离器,定期保养检测或勤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第四章 船舶有关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
第五章 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1)船舶污染事 故分为以下等级:
②重大船舶污染 事故:船舶溢油 500吨以上不足 1000吨,或者 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1亿元以上不 足2亿元 ③较大船舶污染 事故:船舶溢油 100吨以上不足 500吨,或者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0万元以上 不足1亿元
第七章 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
(1)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 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 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 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 任。
从事船舶水上 拆解作业,造 成海洋环境污 染损害。
船舶未取得并 随船携带防治 船舶污染海洋 环境的证书、 文书; 船舶、港口、 码头、装卸站 未配备防治污 (2)有下 染设备、器材;
①特别重大船舶 污染事故:船舶 溢油1000吨以 上,或者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2亿 元以上
④一般船舶污染 事故:船舶溢油 不足100吨,或 者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不足5000 万元
第五章 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2)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和 消除污染,并就近向有关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3)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船舶应按公约、法规要求与标准排放 污染物,否则应排入港口接收设施或者由 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 (2)应在相应的记录簿内如实记录(垃圾 记录簿留船保留2年,含油污水、含有毒有 害物质污水记录簿3年) (3)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船舶污染物时应 出具污染物接收单证,并由船长签字确认; 船舶凭接收单证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污染 物接收证明,并保存在相应的记录簿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 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九章78条
上海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办法

上海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单位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根据《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细则》(海船舶[2011]292号)(以下简称《细则》,见附件)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管辖范围内的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单位(以下简称码头单位)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及其他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码头单位除外。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各海事处依照职责负责辖区内码头单位专项验收申请的受理工作。
第二章验收程序第四条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或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符合《细则》要求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单位(以下简称评估单位)编制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向所在辖区海事处提交评审申请书和评估报告,申请主管机关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新建、改建或扩建码头单位的设计发生重大变更的,应按本条前款要求重新编制评估报告,并向所在辖区海事处申请主管机关重新组织评审。
本办法实施前已投入生产、营运的现有码头单位(以下简称现有码头单位)的经营人应当在申请专项验收前,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编制评估报告,并向所在辖区海事处申请主管机关组织评审。
第五条评估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结合上海港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现状,充分考虑码头单位自身条件,按照优化应急设备器材配备方案、促进应急能力建设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评估工作。
第六条主管机关自辖区海事处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按照《细则》第十四条要求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出具专家评审意见。
上海海事局关于发布《上海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

上海海事局关于发布《上海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沪海危防[2011]588号【发布部门】上海海事局【发布日期】2011.12.19【实施日期】2011.12.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上海海事局关于发布《上海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海危防〔2011〕588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执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规范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单位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提高上海港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防备与应急处置水平,现将《上海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办法》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知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上海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单位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根据《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见附件)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管辖范围内的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单位(以下统称码头单位)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及其他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码头单位除外。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各海事处依照职责负责辖区内码头单位专项验收申请的受理工作。
第二章验收程序第四条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或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符合《细则》要求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单位(以下简称评估单位)编制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向所在辖区海事处提交评审申请书和评估报告,申请主管机关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一、概述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是指船舶单位为预防和控制船舶污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制定并实施针对车船污染的一套规章制度,以保障船舶安全经营、维护海洋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维护船舶形象。
为了维护海洋环境和船舶安全经营,相关规法和压倒性的共识都恳求全球的船舶管理机构利用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减少船舶污染,保护人类家园。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国境内航行、进出口港口的各种船舶及其相关人员。
三、管理制度3.1 污染防治要求1.根据国家和本单位显名量规的顶层指导方针,重要技术参数应当符合规定,如酸值、视察、分散度等。
2.有计划地制定与本单位运营状态和因配置变动而变动的船舶排放的有关系的控制计划。
3.尽力预防全部船舶污染,防止其中一因排放不规范而导致的污染事故。
船舶参与的种种业务活动,都应竭力避免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3.2 保证船员知晓1.将本管理制度内容告知全体船员,并在新员工登船时进行一次特别的宣传。
2.在每艘船具备各种不同原因考量后,对船员进行应急处置演练。
3.定期组织船舶安全管控和环保、防污染、维修、清洗海洋油污的踩板演习。
3.3 环保卫生管理要求1.航行期间,各种残留物、废弃物坚决不得直接排放船外。
2.现行国家环保卫生标准,可视程度限制等如污染物质浓度是执行的基准。
3.各种垃圾的存放、分拣、破碎与移除,应严格遵循《国际海上集装箱卫生处理法则》的规范。
油污和垃圾等应分类存放,分类破碎,分级处置。
3.4 污染应急管理要求1.根据具体勘察,有计划地作出员工和船员应急处置性能评估,做好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并设立有关污染应急预案的不同实施形式。
2.污染应急预案仿效:包括应急措施和应急部位等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
3.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和协调机制,遇到事故应采取迅速、科学和环保友好的方式进行处置。
四、后果和处罚任何不遵循本管理制度,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环境安全事故等各种问题的行为都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例如罚款、吊销执照等等。
上海港口条例(2015修正)

上海港口条例(2015修正)【法规类别】港口港务【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5.07.23【实施日期】2015.08.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港口条例(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根据2015年7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等12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上海港口管理,维护港口的安全与经营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港口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港口的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上海港口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港口管理的部门(以下称区、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管理所辖区域内的港口工作,业务上受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
上海海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以及本市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四条上海港口管理应当遵循一港一政、科学规划、统一管理、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二章港口规划、建设和岸线使用第五条上海港口总体规划由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编制,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上海港口总体规划应当与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上海港口总体规划,编制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港口设施建设应当符合上海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及相关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行)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及相关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及相关活动,加强防治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及相关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管辖范围内进行的船舶修造、拆解、打捞作业及从事前述作业过程中进行的污染物接收、洗舱、清舱、燃料油临时储存、供油、围油栏布设等相关活动和有关单位、船舶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以下称“主管机关”)依法对防治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及相关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从事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的单位(以下简称作业单位)应根据有关安全与防治海洋污染管理的规定、规范和标准,建立并落实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六个月应对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评估,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五条从事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的单位应当按照《港口溢油应急计划编制指南》的要求,编制本单位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主管机关审核批准。
船舶修造、拆解和打捞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每六个月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演习前应向所在辖区海事处报告,演习后应做好评估和记录,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作业单位发现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向主管机关报告。
第六条从事船舶修造、拆解作业的单位应当按照《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JT/T 451-2009)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配备与其作业能力和污染风险相适应的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并具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污染物监视、接收和应急处置能力。
上海海事局船载危险货物运输及船舶防污染作业

上海海事局船载危险货物运输及船舶防污染作业信誉等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危防信誉管理体系建设,便利和规范上海港船载危险货物运输及船舶防污染作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海海事局辖区内从事船载危险货物运输及船舶防污染作业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包括船载危险货物申报单位、危险货物装箱(罐)单位、高风险危险货物运输单位、船舶防污染作业单位、船舶防污染作业申报单位、船载危险货物申报员、危险货物装箱检查人员。
高风险危险货物运输单位系指运输爆炸品、放射性物质、感染性物质等危险货物的相关单位。
船舶防污染作业单位系指从事船舶供受油、残油污水接收、垃圾接收、生活污水接收、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水接收、清舱、围油栏布设、污染物处理、船厂燃料油临时储存等作业的单位。
船舶防污染作业申报单位系指从事船舶洗舱、驱气、排放压载水、舷外拷铲及油漆作业、排放洗舱水、港内使用焚烧炉、船舶修造拆解等作业申报的单位。
第三条上海海事局(以下简称主管机关)是执行本办法的主管机关。
第四条上海海事局根据相关单位和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运输、作业的情况,对相关单位作出信誉等级评定,实施分级管理。
信誉等级管理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分级管理措施第五条从事船载危险货物运输及船舶防污染作业的相关单位的信誉等级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类别。
第六条主管机关对A级单位实施以下管理与便利措施:(一)危险货物申报单位1、实行EDI网上远程申报,主管机关网上批复,免除书面验证手续(相关资料需按规定妥善保存);2、除专项、专案检查外,免除对其所申报危险货物的现场检查;(二)危险货物装箱(罐)单位1、实行《集装箱装箱证明书》EDI网上报送;2、办理危险货物申报时免除递交其书面签发的《集装箱装箱证明书》(《充罐安全适运申明单》);3、除专项、专案检查外,免除其装箱(罐)现场检查、开箱查验或装船前查验;(三)高风险危险货物运输单位1、对其载运的高风险危险货物实行EDI网上远程申报,主管机关网上批复,免除书面验证手续;2、除专项、专案检查外,免除对其所载运高风险危险货物的现场检查。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污染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污染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和处理活动,保护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管辖范围内进行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作业及相关单位、船舶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以下称“主管机关”)负责实施对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和处理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在主管机关管辖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规定。
对于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排放的船舶污染物,应当委托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第五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满足《船舶污染物接收和船舶清舱作业单位接收处理能力要求》的要求,其接收、处理和污染清除能力应经主管机关评估、备案并公布。
第六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并通过主管机关组织的评审。
从事含有有毒液体物质污水接收的单位还应当制定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从事船舶清舱作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制定安全作业制度,配备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器材。
第七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及其所属接收船舶应当编制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主管机关批准,每六个月举行一次应急演练,演习前应向所在辖区海事处报告,演习后应做好评估和记录,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第八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与防污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人员。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人员、污染物接收作业操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通过主管机关评估、备案,持有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有关作业活动,是指船舶装卸、过驳、清舱、洗舱、油料供受、修造、打捞、拆解、污染危害性货物装箱、充罐、污染清除以及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全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船舶检验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并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五条船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取得并随船携带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文书。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证书、文书目录,并及时更新。
第六条中国籍船舶持有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文书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其认可的机构签发;外国籍船舶持有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文书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
第七条船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参加相应的培训、考试,持有有效的适任证书或者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从事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作业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设备使用、作业程序、安全防护和应急反应等专业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安全和防治污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供受油作业污染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

上海海事局关于防治船舶供受油作业污染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海洋环境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海港船舶供受油作业活动,保障船舶供受油作业安全与船舶航行安全,防止船舶供受油作业污染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与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与国上海海事局管辖范围内的船舶供受油作业及有关单位、船舶与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与国上海海事局(下列称“主管机关”)负责对船舶供受油作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供油单位安全与防污染管理的通常要求第四条供油单位应当具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船舶燃油供应资质,持有相应的证书或者文书,并经主管机关备案与公布。
第五条供油单位应当建立并落实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油品质量操纵制度与程序,定期对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及油品质量操纵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做好相应记录。
供油单位应将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委托经主管机关公布的评估机构组织评估,将评估报告报主管机关审核。
第六条供油单位应当配备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与油品质量操纵人员,并明确要紧负责人为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及油品质量操纵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与油品质量操纵人员、供油作业人员应当同意经主管机关公布的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并持有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第七条供油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作业能力,拥有与作业品种与作业水域范围相习惯的上海港籍自有供油船舶,并按规定为每艘供油船舶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
第八条供油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船上载运的油品不得超出船舶证书规定的适载范围。
船舶应安装船载AIS或者智能导航仪,并使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船上使用的橡胶输油软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与技术标准,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静液压检验合格证明,并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

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5.28•【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第28号•【施行日期】1996.09.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32件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6月24日实施日期:2004年7月1日)修改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1996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28号令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止船舶污染,保护和改善上海港水域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的船舶污染,是指船舶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水域环境,产生损坏水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损害水生物资源的现象。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上海港水域范围内的船舶及其所有人、经营人、船员和其他有关单位与个人。
第四条(管理原则)防止船舶污染水域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承担治理和赔偿责任的原则。
第五条(主管与协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港务监督(以下简称港务监督)是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的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交通、公安、环保、环卫、民防、港务、船检、卫生检疫、水利、海洋管理部门和渔政监督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监督管理第六条(防污染结构和设备的要求)船舶的防污染结构和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并持有相应有效的防污证书。
第七条(防污染设备的运行管理)船舶的防污染设备,应当有专人负责使用、保养和维修,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用。
第八条(操作和记录)船方从事油类作业、散装有毒液体作业、生活污水作业或者船舶垃圾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并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操作情况。
港口船舶污染实施方案

港口船舶污染实施方案港口船舶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港口作为货物集散地和船舶停靠地,污染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减少港口船舶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港口船舶污染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港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舶进出港的监管,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系统,对超标排放的船舶进行处罚,以此来保障港口水域的环境质量。
其次,应加强船舶尾气排放治理。
船舶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造成港口水域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需要对船舶的尾气排放进行严格控制。
采用先进的尾气处理技术,如燃烧优化、尾气脱硫、脱硝等方法,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另外,港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舶垃圾和油污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船舶垃圾处理设施,对船舶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港口水域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船舶油污的监测和清理工作,确保港口水域的清洁。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船舶使用清洁能源的推广。
鼓励船舶使用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船舶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船舶行业向清洁、低碳方向发展。
最后,需要加强港口船舶污染治理的国际合作。
港口船舶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制定和实施港口船舶污染治理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推动全球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总之,港口船舶污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港口水域环境,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才能有效减少港口船舶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港口水域的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2015年4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本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上海港环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和本市各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监督管理。
本市发展改革、交通、环保、水务、海洋、绿化市容、科技、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相关防治工作。
第二章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第四条(船舶防污设施配置和使用要求)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的规范、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并准确录入货物信息。
第五条(水域禁排要求)禁止船舶向黄浦江排放含油污水。
禁止船舶向水源保护区、准水源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以下简称特殊保护区域)排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压载水。
第六条(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舶应当将不符合排放要求的船舶污染物排入港口接收设施或者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
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在污染物接收作业完毕后,向船舶出具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并由船长签字确认。
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上应当注明作业单位名称、双方船名、时间、地点,以及污染物种类、数量等内容。
船舶应当携带相应的记录簿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并将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保存在相应的记录簿中,以备查验。
限于港内航行的船舶,可以在接收作业完毕后一个月内办理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
第七条(垃圾分类收集)船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
对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其他危险成份的垃圾,应当单独存放。
未单独存放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可以拒绝接收,或者将所有垃圾作为危险废物予以接收。
第八条(铅封)海事管理机构可以对下列船舶的排污设备采取铅封措施:(一)上海港内航行、停泊、作业30日以上的船舶;(二)在船坞内修理的船舶。
船舶如需启封排污设备,应当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说明原因;在危及船舶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必须启封排污设备的,船方应当在启封后尽快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启封情况应当在轮机日志中如实记载。
第九条(冲洗甲板要求)冲洗船舶甲板,应当事先进行清扫。
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冲洗甲板:(一)甲板上沾有污染物的;(二)在特殊保护区域内的。
第十条(船舶大气排放要求)船舶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向大气排放污染物。
国际航行船舶应当符合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条约的要求。
禁止船舶在上海港内使用焚烧炉。
第十一条(船舶燃油使用要求)在上海港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质量标准的燃油。
本市鼓励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清洁能源。
第十二条(岸电供应)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环保、科技、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推进上海港岸电设施发展,鼓励、扶持码头建设岸电设施。
船舶靠泊配备岸电设施的码头,符合改用岸电条件的,应当关停燃油发电机,使用岸电。
第十三条(声响装置使用要求)船舶在上海港水域内航行、停泊或者作业时,应当加强瞭望,在不危及自身以及他船航行安全的情况下,少用或者不使用声响装置。
第十四条(船舶噪声防治)船舶在毗邻噪声敏感建筑物的航段、码头航行、作业时,排放的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船舶噪声级规定。
禁止挂桨机船在黄浦江和本市所有内河通航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
第三章船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第十五条(作业报告)船舶在上海港水域内开展下列作业活动前,除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外,还应当通过甚高频、电话等即时通信方式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作业时间、作业量等信息:(一)进行洗舱、清舱、驱气、排放压载水、残油接收、含油污水接收、舷外拷铲及油漆等作业;(二)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三)从事船舶水上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可以通过现场检查、视频监控等方式对作业活动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船舶水上修造作业污染防治)在进行船舶水上修造作业前,船舶应当向船舶修造单位说明船上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和位置等情况。
作业过程中,船舶修造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船舶污染物进行处置,并予以详细记录。
第十七条(安全和防污染检查表)从事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过驳作业的,作业双方应当在作业前对相关安全和防污染措施进行确认,按照规定填写安全和防污染检查表,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要求。
安全和防污染检查表的示范格式,由海事管理机构制定。
第十八条(围油栏布设)船舶从事下列作业活动,应当布设围油栏:(一)300吨以上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装卸和过驳作业,但船舶燃油供应作业除外;(二)300吨以上散装比重小于1(相对于水)、溶解度小于0 1%的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装卸和过驳作业;(三)可能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其他作业。
因受自然条件或者其他原因限制,不适合布设围油栏的,船舶应当采用其他防污染措施,并在作业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十九条(相关作业单位污染防治要求)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的单位,应当配备与所在水域污染防治要求、装卸货物种类和吞吐能力或者修造、拆解船舶能力相适应的污染监视设施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备和器材。
位于同一港区、作业区的单位,可以通过建立联防机制,实现污染防治设备的统一调配使用。
第二十条(船舶供受油管理)船舶油料供受作业单位应当依法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对船舶油料供受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和污染防治要求的,应当予以制止。
供油单位供应的燃油,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向国际航行船舶供应燃油的,还应当遵守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记录要求)船舶从事油类、散装有毒液体物质作业活动的,应当在相应的记录簿内如实记录。
依法无需配备相关记录簿的,应当在航海(行)日志或者轮机日志中如实记载。
船舶应当将使用完毕的记录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船上存档,以备查验。
第二十二条(作业活动大气污染防治)船舶运输、装卸粉尘货物或者可能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货物,应当采取封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防止造成大气污染。
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时,船舶不得从事易产生扬尘的作业活动。
第四章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第二十三条(应急预案)海事管理机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应急反应机制,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应急预案。
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应急预案。
码头、装卸站以及船舶修造、拆解作业的经营人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应急预案,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做好相应记录。
第二十四条(船舶污染事故处置)船舶在上海港水域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在上海港水域外发生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上海港水域污染的,船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自行或委托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开展污染清除工作,并及时向就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船舶在码头靠泊期间发生污染事故的,码头经营人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开展污染清除工作,并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产生的相应费用,由事故责任者承担。
第二十五条(沉没船舶污染防治要求)船舶发生事故有沉没危险,船员离船前,应当尽可能关闭所有货舱(柜)、油舱(柜)管系的阀门,堵塞货舱(柜)、油舱(柜)通气孔。
船舶沉没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装载位置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
第二十六条(海事管理机构应急处置)海事管理机构接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事故船舶、船舶污染清除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七条(消油剂使用)在上海港水域使用消油剂处置船舶污染事故的,应当在使用前报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禁止在特殊保护区域内使用消油剂。
第二十八条(污染责任保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办理油污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的船舶,应当持有相应的证明文件。
本市推进船舶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鼓励上海港内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办理污染责任保险。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对未落实防污染措施的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违反第四条第二款规定,未将污染危害性货物信息录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二)违反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开启铅封未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的;(三)违反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开展作业活动前未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的;(四)违反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作业单位未按照要求填写安全和防污染检查表的。
第三十条(对船舶违反污染物排放规定的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一)违反第五条规定,向禁止排放水域排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或者压载水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违反第九条规定,冲洗甲板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三)违反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使用达不到国家和本市规定标准燃油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对违规使用消油剂的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特殊保护区域内使用消油剂处理污染事故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行政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一)未依法履行船舶污染防治监督检查职责,造成后果的;(二)接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后未采取应对措施,造成后果的;(三)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三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1996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发布的《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