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二章 五脏之象
概说
藏 象
最宝贵的器物
广义 泛指内脏
藏
zà ng
喻指人体 的内脏 深藏于内
狭义
五脏
藏象
cá
精
ng
贮藏
神
形象 解剖形态之象
生理之象 象 表象
病理之象
狭义的脏
以 象 测 藏
应象 内 脏 与 自 然 界 相 通 应的事物和现象
张景岳:“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 藏象。”
血是奉养精神与形体最为重要的物质
《灵枢·营卫生会》:“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 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 生身,莫贵于此。”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灵枢·本脏》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2.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辅佐、辅助。
治节:治理调节。
(4)“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是产生、耐受、解除疲劳的根本,为藏魂之所。 •肝藏血,血养筋,筋连属关节而主司运动。肝血 充盈,筋膜濡润,运动灵活,能够耐受疲劳;肝 血不足,筋失濡养,可产生疲劳,所以说肝为罢 极之本。 •肝为藏魂之处,魂是在神的支配下的无意识的精 神活动或动作,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 则魂有所舍,夜寐安和。
膀胱位居下焦,是三焦水液所归之地,故称之为 州都之官。
气化 此指以肾气(阳)为主的各脏腑之气对膀 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 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两方面。
总之,十一藏的功能离不开胆,即十一藏的功能 正常与否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
但并非指胆是十一藏的主宰而凌驾于心君之上, 只是强调了胆的功能而已。
《内经》中类此而强调某一脏腑功能的提法并不 罕见,如“肺者,藏之长”,“胃者,五藏之本”等。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译文】展开全文【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已听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麽道理?岐伯答到: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
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
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
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
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
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
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
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
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阴阳有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
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三气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九野,在人体分为九脏,形脏四,神脏五,合成九脏,以应天气。
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的道理,先生说气的盈余积累成为闰月,我想听您讲一下是什麽气?请您来启发我的蒙昧,解释我的疑惑!岐伯说:这是上帝秘而不宣的理论,先师传授给我的。
黄帝说:就请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五日称为候,三候称为气,六气称为时,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
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的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从头开始循环。
六节藏象论民间中医网注释版
六节藏象论民间中医网注释版我们讲《黄帝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各以气命其脏,告诉大家什么意思呢?它是以气命其脏,出现气字,这五脏是由于五种气所化,根据气的性质命名的五脏心肝脾肺脏肾。
大家在这儿不用深研究到底是哪五种气化,咱们原先都讲了,只是再次提醒大家,各以其气命其脏。
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是气淫不分,不是形淫不分,《黄帝内经》充满了对气的描述。
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什么叫气迫呀,就是一股邪气过来逼迫你,你也可以用盛气,就是一股气压迫了另一股气叫气迫。
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是气至之时,不是别的。
见机而动,不啻终日,见那个机是什么机啊?气机来,比如脉气,邪气在经脉当中不断的鼓荡前行,它走到了某一个分间,拿手一摸,他这个邪气来也紧,很紧张地一下子过去了,好像鱼在水中一样,水微微一波动,你知道鱼来了,同样邪气来也是这样,正气来是宽以徐,非常舒畅的来,邪气来是非常硬紧的。
非常怪的气都是邪气,正大光明的舒缓和畅的气是正气。
这个不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是实际作为一个医生能够感觉到的。
下面我们讲针灸的时候都会谈到,感而通之就是我们要通过自身的感受,屋子温度高了低了是我们感受来的,不是说有一个指标在那儿放着。
像现在空调车一样,空调车很害人,夏天外边很热,一进空调车很凉快,再一出去又很热,这一冷一热就容易使人致病。
空调车的目的是让人寒,让人觉得舒服,现在不是了,是让人不舒服,不管是火车还是汽车,怎么可能把这个温度很准确的调到合适呢,不是大了就是小了,一般一调就是调大了,冷气放得太多,空调产生的冷气是硬冷气,很硬、很伤人、不和缓,就像勾兑的酒一样,很硬、伤人,酿造的酒和缓。
今天下午,我给自己勾兑了一个养阴茶,很简单,就是醋加白糖,酸甘化阴,喝起来很舒服。
但是这个醋不是买的醋,是黄酒来做的,花雕酒开盖儿之后,放时间长了,变酸了变成的那种醋。
素问·六节脏象论第九
《素问·六节脏象论第九》(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主血,中焦受气取汁,化赤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为生身之本。
心存神,而应变万事,故曰“神之变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心主血脉,故其华在面也;在体为脉,故其充在血脉。
其类火,而位居尊高,故为阳中之太阳,而通于夏气,夏主火也。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主气而存魄,故为气之本也。
肺主皮毛,古华在毛,充在皮也。
脏真居高而属阴,故为阳中之太阴,而通于秋气,秋主金也。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冬令之时,阳气封闭,蛰虫深藏。
肾主冬藏,故为蛰、封藏之本。
盖蛰乃生阳之物,以比生阳之气,至春一阳初生,而蛰虫复振矣。
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液而存之,故为精之处也。
发乃血之余,血乃精之化,故其华在发。
肾主骨,故其充在骨也。
肾为阴藏,而有坎中之阳,故为阴中之少阴,而通于冬气,冬主水也。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动作劳甚谓之罢。
肝主筋,人之运动,皆出乎筋力,故为罢极之本。
肝存魂,故为魂之居。
爪者,筋之余,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以生血气。
酸者,木之味;苍者,木之色;木旺于春,阳气始生,故为阳中之少阳,以通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
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
其华在唇四白,其味甘,其色黄,以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足太阴独受水谷之浊,为转输之官。
肠胃主受传水谷,三焦主决渎水道,膀胱为水精之府,故皆为仓廪之本。
脾寸荣,故为荣之居。
器者,生化之宇,具升降出入之气。
脾能运化糟粕,转味而入养五脏,输出腐秽于二阴,故名之曰器也。
四白,唇之四际白肉也,四白穴;口为脾窍而至肌,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九)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四)本篇学习的是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的第四部分。
【原文】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译文】大体来说,阴精是人体的根本。
所以冬季善于保养阴精的人,春季不会患上温热之病;夏季炎热之时,体内郁结热量却不出汗的人,秋季就会患上风疟病。
这是普通人诊断脉的方法。
【详解】夫是指成年男子的统称,农夫、渔夫、丈夫,夫子是旧时对教师的尊称。
夫是发语词,左传中就有,夫战勇气也,是说打仗这件事是勇气的表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文言助词,孔子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是指流失的光阴就像这条河水一样,不停的流失。
阴精的事儿,是人身体的根本,因此根本不虚,就不会生病,生病也是表面的问题,能够把阴精藏于体内,肾水就足,不仅冬天不会得到伤寒,到了春天的时候也不可能让温病感染机体。
这就是说,肾气有阳的一面,肾水足,阴阳平衡,就能自动抵御寒气侵扰,冬天不会被寒气侵扰,春天也不会被温邪侵扰。
在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应该疏泄,让汗从体内排出,但是如果说夏天不出汗的话,比如怕热用空调,或者经络不通,毛孔堵塞无法排汗,排不出去暑邪就会存在体内,到了秋天的时候寒热交战,就会患上风疟的疾病。
这是平常人、普通人诊断四时之病的脉法。
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诊断病症。
此段第一讲述了阴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说冬天的时候能够收藏好阴精是关键,春天不会被温邪侵扰,夏天很好的出汗,就不会在秋天得风疟的疾病。
冷的时候要保暖,热的时候要出汗,只有遵循体内的自然规律才对身体最好,贴近四时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把人体和自然界天人合一,息息相关,息息相通。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二六节藏象大论第九篇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二六节藏象大论第九篇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二六节藏象大论第九篇大论二字,旧本误传四气调神下,今各改正。
六节者,天以六为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六十日而甲子周,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天有六六之节,地则以九九制会也。
藏象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
神藏五,开窍于耳目鼻口,形藏四,开窍于前后二阴,窍虽有九,其位惟六,又神藏形藏,合于三阳三阴之六气,犹之以六为节,以九制会,故曰藏象。
此篇为《六微旨大论》提纲,故曰《六节藏象大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不知其所谓也?阴阳之理,一奇二偶,合而为三。
三而两之,为六。
三而三之,为九。
故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而人则以九九制会,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人身之天地久矣。
帝举以问,意欲详明天人相应之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也。
气数,二十四气之常数也。
六六之节,九九制会,所以正天之度,正气之数也。
故申明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而有迟速也。
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而有生杀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奇,音箕。
日月阴阳之行于天地也,行有分野之纪,日月阴阳之周于天地也,周有南北道之理,日行迟,月行疾,故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日一岁周天,月一月周天,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今止三百六十日,复有小月,是以积气之余,而有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上古树八尺之臬,度日影以正东西,是立端于始也,参日中之影,与极星以正南北,是表正于中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推日之行度,气盈五日有余,朔虚五日有余,以终一岁之数,是推余于始也,始中终,合气数以推之,而天度毕矣。
《黄帝内经》素问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导读:【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译文】黄帝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已听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么道理?岐伯答到: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
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
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
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
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
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
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原文】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译文】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
黄帝内经_六节藏象论原文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原文六节藏象论原文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认为天地,久矣。
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因此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因此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因此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
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天,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天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整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
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循环往复,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够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甚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甚不及何如?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甚,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
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可以禁。
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机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可以禁也。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白话:如果肾藏精,心神不受外界干扰,疾病又从何而来呢?释义: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白话:男子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先天之精衰竭不能在生育了。
释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白话:单独站立静守心神,整个身体犹如太极状态。
释义:天明则日月不明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白话:如果天之清净之气下降,则日月阴阳之气升降失调。
释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白话:圣人在春夏之季调养生发机体功能(阳气),在秋冬之季收藏养护机体阴精。
释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圣人不是注重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注重调理机体在疾病发生之前。
释义: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出处:《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原文十注解十译文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原文十注解十译文摘要:1.引言2.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原文3.六节脏象论篇第九注解4.六节脏象论篇第九译文5.总结正文:【1.引言】《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的重要理论。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人体的六节脏象理论。
本文将对六节脏象论篇第九的原文、注解和译文进行详细的解读。
【2.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原文】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原文如下:“黄帝问曰:余闻六节脏象,愿闻其详。
岐伯答曰:悉乎哉问也!此先王之所秘,吾弗敢泄。
黄帝曰:愿闻其要。
岐伯答曰:六节者,谓六脏也。
脏者,藏也,藏精气而不泻,故曰脏。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者,谏议之官,知化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黄帝曰:六节脏象何如?岐伯答曰:心者,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肝者,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者,阴中之至阴,通于土气;肾者,阴中之少阴,通于水气;膀胱者,阴中之太阳,通于冬气。
黄帝曰:善哉!余得闻六节脏象之详如此。
岐伯曰:此先王之所以为良医也,虽不治病,病自愈矣。
”【3.六节脏象论篇第九注解】1.六节:指人体的六个主要脏器,即心、肺、肝、脾、肾和膀胱。
2.脏:指脏器,具有藏精气、不泻的特点。
3.心者,君主之官:心是人体的主宰,负责统领其他脏器。
4.肺者,相傅之官:肺协助心治理人体,如同相傅辅佐君主。
5.肝者,将军之官:肝具有谋略和决断作用,如同将军。
6.脾者,谏议之官:脾负责协助心、肺、肝等脏器,提出建议和意见。
7.肾者,作强之官:肾具有生殖、生长发育等功能,使人体强壮。
8.膀胱者,州都之官:膀胱是水液的藏器,通过气化作用调节水液代谢。
【4.六节脏象论篇第九译文】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人体有六节脏象,请详细解释一下。
岐伯回答:六节脏象是人体的六个主要脏器,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节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节选)[篇名解释]“节”,次也,度也,指一定的度数。
古人以甲子纪年、月、日、时辰等天度,甲代表十天干,子代表十二地支。
一个甲子之数六十日为一节,一年三百六十日为六节,故称“六节”。
“藏”,指居藏体内的脏腑、脏器;“象”,主要指脏腑、脏器表现于外的形态和现象,亦即内脏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所以叫“藏象”。
由于本篇首先讨论六节之天度,其次又讨论藏象,因此篇名叫“六节藏象论”。
正如马莳注云:“篇内首问六六之节,后又问藏象何如,故名篇。
”[篇章大意]本篇讨论气象历法问题,文中阐述自然界天体运动的规律和气、候、时、岁的建立,属于运气学说的内容。
文中重点讨论了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其与四时气候的关系,把人体和自然界做了广泛的联系,以此说明“天人相应”——“自然人体观”的道理。
[篇章结构]第一节人与自然相通(普教七版未选)藏象第二节[释译图析]第一节人与自然相通(普教七版未选)一、万物由天地合气而生二、万物嗜欲不同,各有所通一、万物由天地合气而生原文]帝曰:善。
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⑴[可得闻乎?[注解释义]⑴帝曰:善。
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⑴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气,指阴阳二气。
合,即相合。
形,指有形之万物。
变,变化,指阴阳多少之变化。
正名,即正定其名称。
有形之物皆由天地阴阳二气合化而成,各因其阴阳多少而确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定为不同的名称。
黄帝问道:好。
我听说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二气合化而成。
由于天地阴阳之气变化多端,因此万物形态各异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有五气、五色、五味、五脏六腑、五志、五体等类。
?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赋予万物,孰少孰多,可以给我讲讲吗]图表分析[万物由天地合气而产生自因其阴阳多少天:天之阳气下降阴阳然→万物→五气、五色、五味、五脏六腑、五志、五体等界地:地之阴气上承而有不同名称作用[小结]原文曰:“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是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说明有形之万物均由天地阴阳二气合化而成,气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共同原始物质。
朱燕中黄帝内经讲解之形藏四,神藏五
朱燕中黄帝内经讲解之形藏四,神藏五《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一、名家注释王冰注:“形脏四者,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
形分为脏,故以名焉。
”张志聪注:“形脏者,脏有形之物也。
神脏者,藏五脏之神也。
藏有形之物者,胃与大肠小肠膀胱也。
藏五脏之神者,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
盖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津液藏于膀胱,以养五脏之神气,故以形藏、神藏,而合为九藏,以配地之九野、九州也。
按脏腑各六,止五脏藏神,肠、胃、膀胱,受盛水谷;胆乃奇恒之腑,不藏有形;三焦虽主决渎,乃无形之气,而亦不藏有形者也。
故以就藏在内,以应九野,九窍在外,以应九州。
”二、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经曰:“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这段经文可以这样理解,假设天上有10个太阳,每个太阳当班6天为一个循环,60天这10个太阳的大循环就又回到了甲日,在经过6个周甲就是一年。
这是在讲时间的循环,太阳的运转就是时间的变化,《黄帝内经》提到有六经,即所谓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经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一天的太阳的变化,是由太阳的开阖枢形成的。
因此,天以六六为节的意思,就是表示太阳做着开阖枢的运动,而且经过这样两个层次的重复就是一年。
所谓九九制会,实际上是讲形,与六六为节的时间概念相对九九制会所讲的则是空间概念。
“六”与“九”的关系以前讲过了,是《易经》四象中的太阳少阴,太阴少阳。
六为太阴,九为太阳,六九是阴阳关系。
经文中首先提到“其生五,其气三”,这个生五是指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五行相生是有时间顺序的,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生。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译文《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
每日经典第九周|《素问.六节藏象论》
每日经典第九周|《素问.六节藏象论》【内容大要】本篇名为“六节藏象论”,先谈以六六之节的天度,接着谈因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数,人与天地相通应,故最后谈藏象。
什么是天度呢?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还卖了个关子,说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黄帝说,请给我说一说吧。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什么意思呢?5天是一个候,15天是一个气,90天是一个时,360天是一岁(一年),所以一年有4季,24气,72候,后是比较小的气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是更大一点的气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就是很明显的气的变化了,随着气的变化,天地万物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时立气布”的意思。
这个太重要了,人生天地之间,为了更好的生存,趋吉避凶,顺应自然规律,就不得不去尽可能研究和掌握天地的规律(天纪地纪),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你必须踩准那个点,跟上这个气运,就会有好的收成,尤其在古代的农业社会,掌握这个可以很好的指导农事活动,就像现在的天气预报。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这只是个大的规律,是理想的平气。
就像你和“气”有个约定一样,她可能来得早,也可能来得迟。
这就出现太过不及的非正常状态,那会怎么样呢?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pò (迫)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
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pò 之也,命曰气迫。
比如春天到了,很多花苞孕育,却突然来了一个倒春寒,大幅度降温下雪,这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不光花木果树遭到摧折,人也容易生病。
或者现在本来是春天,但温度上升的很快,都到夏天的感觉了,这就有些太过了,很多东西就会长得很快,但容易华而不实,人容易出现一些热性病。
所以说“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原文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原文六节藏象论原文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
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
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
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
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节气.五行之气--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2)
节气.五行之气--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2)第二节节气、五行之气那第 67 页呢,六节脏象篇,他说,黄帝说他知道六六九九的意思了,那这个夫子云,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这个岐伯就说这个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这个怎么秘密呢,第 68 页诸位看,岐伯说五天呢为之一候,三候为之一气,五,三的话就是十五,十五天,十五天,所以呢这个十五天呢为一个气。
所以我们黄历上面的把一年365 天我们分成24 个节气,一个节气就两周,两周是一个节气,这就是十五天的一个气,有节气。
节气就是有属性的,就是有气,对这个,那我们比如说我们的春分,这个小满呢,芒种呢,这种都是属于节气的名称,六气谓之时,一个气是这个,两周嘛,等于十五天,那六乘十五是九十天,是一个季,所以说六个气呢为一个季节。
十,这里是时讲的是季节,就是三个月,四个季节呢就成为一岁,一年,那这个四个节气各从其主,肝、心、脾、肺、肾,那由于这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到了一年节气最后一天又开始循环了,又开始循环。
那这个就是,这个循环无端,人之一直这样循环下来,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节气的盛衰,四季的盛衰的话,虚实的所起,你不可以当医生的,不可以当医生的,所以我们常常在治病的时候随时要注意节气的改变,现在是春天了,夏天了,秋天了,我们摸到脉整个都要跟着变更的,都要变更的。
不能一年不管什么节气你就是以一个季节的脉为主,这个不对的,那黄帝问呢,五运,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个运,如环无端,如果太过或不及怎么办,那岐伯说这五行之气本身是,它是并存的了,五气更立,本身各有所胜,各司其职。
那如果虚盛,有时候常常有一些过或不及的现象,这是,这个一定会有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所以我们常常台北有台风呀什么的,就是过了,这个现象,那黄帝就问了,平气,什么叫做正常呀?那岐伯说的很简单,没有过就是正常,这个不用我讲。
那黄帝就问了,那太过与不及怎么处理?岐伯说,我说过了,不讲了,在经也有了,这个常常是这种效果,我常常说讲过了,不回答了,那这个经在哪边呢?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第 19 篇,在玉机真藏论里面就有讲,节气太过的话怎么回事,那黄帝说那好吧,那什么叫所胜,五行所胜是什么意思?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就是所谓五行之胜,各有气命其脏这听起来好像这个没什么嘛,看我解释给你听。
《黄帝内经素论》第九篇:六节脏象论(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九篇:六节脏象论(一)篇名释:1、前部主论六六之节、九九制会、岁、时、气、候、闰等概念,以明天度、气数之要,因开篇以六六之节而论,是为六节之论;2、后部主论五脏之五本、五神、五华、五充、五位、五通等相关现象,以及六腑器基本功能,是为脏象之论。
故此名篇《六节脏象论》。
SW09—D0101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
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数以六气、六步节制,以形成一年;人以九窍、九野制约络之交会,共计人也有三百六十五穴,以形成天和地。
我知道很久了,却不解其中意思。
Q0101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
请【遂】言之。
歧伯回答:太高明了!圣帝之问。
请容为臣详尽讲述。
Q0102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这六六之节、九九制会,是用来校正天度、气数数据的。
天度,是用来度量太阳、月亮之运行的;气数,是用来记载变化、生长之功用的。
Q0103天为阳,地为阴。
日为阳,月为阴。
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天为阳,地为阴。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
运行有方位记载,循环有轨道可循。
Q0104【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
积气余而盈,【闰】矣。
地球绕太阳日行一度,月亮绕地球日行十三度多一点啊。
所以大月和小月,三百六十五天而形成一年。
积气之盈余满100刻,闰月产生了。
Q0105【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竖立端木于冬至,圭表校正于日中之影,据此推演余日直到年终,那么天数度量完成了。
D0201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黄帝说:我已知天数之度量了,想听听气数,如何合于天数?Q0201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也论人迎寸口诊法
也论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见于《黄帝内经》,在后世诸多著作中,皆有讨论,但一直没有真正用于临床。
笔者反复研读《黄帝内经》,若有所悟,将所悟与临床结合,反复验证,对人迎寸口诊法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现介绍如下。
人迎寸口诊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20记载:“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这是《黄帝内经》首次提到人迎寸口诊法,根据以上论述可知:人迎候阳,寸口候阴。
然后根据脉“盛”之程度不同区分所在三阳三阴。
但三阴三阳,有手足之分,这段论述中并未提及。
《黄帝内经》中第二次提及人迎寸口脉是在《灵枢·终始篇第九》27中:“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
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
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
脉口三盛,病在足1/ 6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
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从此段论述可以看出,病位在手还是在足是根据脉“躁”与否来区分的:不躁在足,躁则在手。
至此已经将人迎寸口法阐述清楚。
以人迎候阳,寸口候阴;脉躁在手,不躁在足,根据盛的程度区分三阴三阳。
根据这个诊法,通过人迎寸口的脉诊可以判断出病位具体在何经脉。
但此诊法历经数千年却无法真正用于临床。
笔者认为,其原因与对文中“盛”与“躁”的理解有关系。
1关于盛的解释历代医家一般从《灵枢·经脉篇第十》、《灵枢·禁服篇第四十八》中关于人迎寸口脉的描述来理解。
《灵枢·经脉篇第十》31-37记载:“肺手太阴之脉……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 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 而客之,则为肺咳。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 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 肾先受之。
2、心咳 主症:咳则心痛,喉中如有物梗塞,甚则咽 喉肿痛。 病机:心气横逆,相干于肺 治法:清心火,降肺气 方药:桔梗汤之类
3、肝咳
主症: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 转动则胁满。 病机:肝火上冲,气逆犯肺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小柴胡汤或丹栀逍遥散合泻白 散加减。
4、脾咳
主症:咳则右胁下痛,痛隐隐引肩背, 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病机:脾湿上犯,痰湿阻肺 治法:健脾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六君子汤,酌加枳壳、杏仁、前 胡之类。
5、肾咳 主症: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病机:肾虚水犯,水寒射肺 治法:温阳化饮,降浊宣肺 方药:苓桂五味姜辛汤、真武汤合生姜、细 辛、半夏、五味子之类。
六腑咳 1.胃咳:脾咳不已,胃受之,咳而呕,甚则 吐蛔。 和胃降逆,宣肺化痰——平胃散、二陈汤、葶 苈大枣泻肺汤、乌梅丸等合方加减。 2.胆咳:肝咳不已,胆受之,咳呕胆汁。 清胆益气,肃肺止咳——温胆汤(实证)或十 味温胆汤(虚证)加减。 3.大肠咳:肺咳不已,大肠受之,咳而遗矢 (屎)
(一)咳嗽的病因、病机
1 咳嗽的病变部位: 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
《素问· 宣明五气》: “肺为咳”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肺“在变动为咳”。 《素问· 厥论》:“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
2 咳嗽的病因:
外被风寒等邪气 所伤 “皮毛先受邪气”
内外合邪
寒饮停聚 “寒饮食入胃”, 其 寒 邪“ 从肺脉 上至于肺”
五脏六腑
意义
咳嗽的论治不只是治肺,而且必须同时 考虑五脏六腑的影响而调理五脏六腑的 病变。 论治时要辨明咳嗽的病因病机及其标本 关系,或治本,或治标,或标本兼治。 如 脾虚生痰,上渍于肺(痰湿阻肺) 肝火上冲,气逆犯肺 肾虚水泛,水寒射肺 胃寒停饮,饮邪迫肺
(二)咳嗽的证治
五脏咳 1、肺咳 主症: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病机:寒邪闭阻,肺失宣降而为咳为喘,肺 络损伤,见唾血。 治法:治宜宣肺理气、化痰止咳 方药:青龙汤之类
“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
五脏咳久不愈,病情进一步发展 才形成六腑咳。因此,六腑咳标志着 病位扩散,病势发展,病情加重,疾 病从单纯转为复杂,绝不能从病证由 阴转阳,由里出表来理解。
“聚于胃,关于肺”
反映了《内经》辨治咳嗽的纲领,在治疗咳 嗽时对肺胃的高度重视, 张介宾注:“诸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者,以 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如上 文所云 皮毛先受邪气及寒饮食入胃者, 皆肺胃之侯也,阳明之脉起于鼻,会于面, 出于口,故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肺为脏 腑之盖而主气,故令人咳而气逆”。
意义
肺胃所致之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咳嗽。 对于各种咳嗽的治疗,除了注意治肺外,还应 注重治胃(脾)。 在防治上 理肺强卫来预防-外邪从皮毛及鼻咽而直接入肺 。 健脾强胃来增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濡养。
治肺胃之咳的例证
如《金匮要略》治饮方剂中,诸如小半夏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大黄汤、泽泻汤、葶 苈大枣泻肺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等,虽有寒热加减,但总不放弃姜、辛、五 味、夏。 生姜温胃散寒,生胃气布津液,开肺止咳; 细辛温肺散寒; 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 五味子酸收而敛肺气。
4.小肠咳:心咳不已,小肠受之,咳而矢气, 气与咳俱失。 大、小肠咳:调理肺气,益气升提固摄——治 咳方药加参、芪、升麻、乌梅、五味子等加 减。 5.膀胱咳:肾咳不已,膀胱受之,咳而遗溺。 止咳益肺,补肾固摄——治咳方药加菟丝子、 缩泉丸、六味地黄丸之类加减。 6.三焦咳: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咳而腹满, 不欲饮食。
咳嗽与胃的关系
其一,胃(脾)为五脏六腑之海—抗病力 其二,胃属土,为万物所归,肺之经脉“起 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经络
其三,脾为生痰之源—痰
该句成为后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 痰之器”理论的渊源,为临床辨治咳病 提供重要参考。 本句针对咳而多痰涎、水饮犯肺(或伴 有浮肿)的咳证、痰饮的治疗颇有启发。 咳嗽其治可在肺,也可在胃,培土可以 生金。
“形寒寒饮则伤肺”
《灵柩· 邪气脏腑病形》
3.咳与四时气候的关系
“五藏各以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病”
“乘秋则肺先受邪, 乘春则肝先受之……”
五脏在各自所主节气感受相应的时令之邪 肺 咳病
五脏对相应季节时邪的易感性, 也反映出《内经》四时五脏发病观。
4.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六腑先受邪气
肺脏先病
肺咳 五脏六腑咳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外合邪”的致咳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理整体观及 其 临床意义。 3、理解咳“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病理学意义 及其临床意义。 4、了解五脏六腑咳的分证要点。 5、了解咳症的治疗原则。
题
解
咳,即咳嗽。 本篇主要讨论了咳嗽的病因、 病机、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 原则,故名篇。
素问· 咳论
题
解
咳,即咳嗽。 本篇主要讨论了咳嗽的病因、 病机、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 原则,故名篇。
内容提要
本篇是《内经》讨论咳嗽的专篇, 文中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咳嗽的成因、 机理、辨证分型、证候表现、传变规 律,以及针刺治疗原则,提出了“肺 之令人咳”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等著名论断。
再如吴达《医学求是· 咳嗽详求论》中说:“有 脾阳素亏,久咳而成痰者,形体日削,面色 鲜明,重则背寒,是证当治饮,不当治咳” ,方选苓桂术甘汤: 白术燥脾湿; 土燥则阳旺,脾土得运, 茯苓淡渗脾湿;为胃行其津液; 桂枝通经疏达,肝脾气升而胃气必顺降; 炙甘草和胃生津; 胃降则肺气亦降,不治咳而咳自愈。
咳嗽的传变规律 1.由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咳。 2.六腑咳是由五脏咳病久不愈发展而成 ,病情由单纯变复杂,病势较重。既 有气机紊乱(如胆胃之气上逆犯肺) ,也有气虚不摄及气虚下陷(如肾气 下陷)。 3.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三焦总司一身气化,久咳者,气机紊 乱,无论虚实都会影响到三焦功能。
咳嗽久而不愈的传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