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合集下载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四篇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四篇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四篇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1 怎样使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适度区间,或者说,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怎样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而防止经济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呢?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发展中两大差距所带来的两大空间。

在国内外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面对经济增速的这种下滑趋势,经济增速降到哪里为底?宏观调控究竟要不要出手 ?这些问题突出起来。

2013年6月中旬以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措施,7、8月份,经济运行的许多指标出现企稳向好势头,并初步稳定了市场预期。

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仍很大。

关注宏观调控中的三个重要命题针对经济运行的新形势、新问题,我国这次宏观调控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命题。

一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提出稳中有为的命题,即宏观调控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这回答了宏观调控要不要出手的问题。

二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政策规则,提出合理区间的命题,即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这回答了宏观调控什么时候出手和怎样出手的问题。

三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换挡定位,提出中高速增长的命题,即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宏观调控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回答了宏观调控出手的力度问题,要维持中高速增长,防止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

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含义现在,在国内外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下降的换挡期。

经济增速下降具有惯性,由此,经济增长由过去经常冲出上限转变为要守住下限,对下限的把握成为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

那么,在当前和未来5年左右的时段里,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究竟应把握在什么范围呢?从现实国情出发,为了容易形成共识和容易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把握,一种选择是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的预期目标为参照系。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范文范例参考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1.GDP增速持续回落从2023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23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23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

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

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

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23年5月29日把中国202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范文范例参考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2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2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学海》2000.4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732)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重大历史性变迁的过程之中。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二是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前一种转变,学术界称之为社会转型,后一种转变称之为体制转轨。

这两种转变交织在一起,又是在这样一个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里进行,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种种社会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国外的许多议论。

但是,无论是20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还是这20年来中国社会产生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都可以从中国正处在这两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得到说明,这是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视角。

第一,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之中,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

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978年的G DP为3624亿元,1999年为82054亿元,扣除物价因素,G DP平均中递增9.5%。

超过了原定翻两番的目标。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3.048亿吨,要靠进口粮食维持温饱,到1996年粮食总产超过5亿吨,从此解决了粮食问题。

各种农产品也是逐年增长的。

近几年,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农产品都自给有余,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但由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得更快,所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中的相对比重是下降的。

1978年,G DP一产占28.1%,二产占48.2%,三产占23.7%;到1998年,一产占18.4%,二产占48.7%,三产占32.9%。

20年来,中国的工业持续高速发展,1978年-1999年,工业增加值每年递增11.71%。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

202x年,xx提及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着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潜在风险和挑战。

要继续稳定经济发展,就需要正确的理解和应对新常态。

转变旧的发展模式和思路,从粗放型转为科技创新型,从主要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为重视供给测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此外,还需要政府端正角色,防止“越位”,弥补“缺位”,调整完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最后,经济调整与发展都要坚守风险、生态和民生底线,坚决不能越线。

关键词:新常态;产业升级;供给侧;发展底线202x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变缓。

从改革开放到202x 年的34年中,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均9.8%的增长速度。

202x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增速变缓,开始中高速增长。

202x年,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中国经济增速为 6.9%。

这种增速的放缓,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是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与以往高速增长不同的新的状态,也就是进入到了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2x年,xx在河南省进行工作考察时,首次提到了新常态。

xx 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1]那么,什么是新常态。

从字面意思来看,“新”是不同于旧质;“常态”是持续、经常发生的一种状态。

所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阶段。

这一新的阶段,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和新挑战。

(一)新常态的特点。

1.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一鸣说:“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从过去的十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

”事实上,很多国家在经历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回落的现象。

以日本为例,在经历二十多年平均9.7%的增速后,在1973开始出现回落。

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

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

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宏观调控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回答了宏观调控“出手”的力度问题,要维持中高速增长,防止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经济形势心得体会篇12月22日聆听了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副司长郭克莎教授专题讲座以后,使我受益匪浅,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需要智慧、勇气、信心和决心,我也深深懂得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我。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返乡,经调查,今年年初,共有返乡农民工15970人,其中女农民工6375人,如何帮助返乡女工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是摆在县各级妇联面前的一件大事。

各级妇联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激励广大返乡女工自主创业、就近就业,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返乡女农民工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县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中国妇女“十大”、江苏省妇女“十一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泗阳县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为工作中心,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找准妇联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握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履行好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以“争做时代新女性,推进和谐新发展,共建美好新泗阳”为主题,以“紧盯大项目,干好大项目”为目标,号召全县妇女大力开展“巾帼创业建功行动”、“万名妇女培训行动”、“爱心阳光援助行动”等三大行动,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协调优势,不断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为了加强对返乡妇女教育培训,尽快掌握实用技术,快速提升技能水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和低谷,作为县妇联主席就强化对返工农村妇女培训,提高她们的素质,拓宽她们的就业渠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妇联要把返乡女农民工工作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作为关系妇女民生的重大问题,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编者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机遇。

而把握机遇的前提就是要先认识到机遇。

那么,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我们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对此进行了详细回答。

“新常态”关键在“新”。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有两个重要变化。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开启“双引擎”。

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

二是要改造传统引擎。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4个方面的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调整阵痛;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

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

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

如今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群今后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从这个角度上说,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产业的竞争,更是城市群的竞争。

人民日报谈新常态:实质是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人民日报谈新常态:实质是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披露,人们对新常态也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和感受。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应怎样正确看待新常态?该如何适应新常态?本报推出“新常态平常心”一组三篇特别报道,以期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供广大读者和有关方面参考。

——编者“这次,恐怕是回不去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着电脑上的一幅经济增速曲线图说。

这条波动起伏的曲线显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GDP增速只有3次连续2—3年低于8%:第一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第三次是1998—1999年,这3次回落主要是受到外部短期因素的干扰,每次过后又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这次,也就是第四次正在出现:2012年、2013年,我国GDP均增长7.7%,2014年预期目标是7.5%,上半年为7.4%。

“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经济可能要告别过去的高速度了。

”潘建成说。

而中国经济的这一变化,与一个叫“新常态”的名词紧密相关。

新常态,新特征实质上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何谓“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多数专家认为,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

“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说。

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中特第二期问题

中特第二期问题

学习教学大纲(第2讲)和相关文献,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与这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相适应,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这也只是目前有效的做法,往往是阶段性的时间性的。

首先,以法治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

投资者特别是民营资本投资者缺少以法律为基础的稳定预期。

切实保护各类产权,营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将其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补上的一堂“基础课”。

第二,把国有资本改造成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有效工具。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定位”。

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国有资本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投向公共服务、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等领域。

应以“管资本”为主的思路,加快国有资本的股份化、证券化步伐,增强其流动性,借助“两类公司”,逐步把国有资本集中到上述相关领域。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政策工具的要求,构造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出资企业的治理结构。

第三,立足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随着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有些地方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在增大。

重要的是转换思路,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精心设计和建设,使之致力于促进劳动力的横向和纵向流动,增强劳动者的职业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社会保障支出成为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有效投入,形成中国特色发展型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形成有利于效率提升、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支撑体系。

需要政府相应转变发挥作用的思路和机制,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包容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体制与政策环境,而不是直接冲到第一线,抓投资、上项目、指定技术路线和产业发展规划。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后发追赶型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后发优势的内涵与强度、技术进步模式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追赶进程迈向更高阶段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

后发优势是追赶型国家可以长期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根本原因。

在追赶进程的不同阶段,后发优势的具体表现、蕴藏的增长潜力不同,从而带来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应变化。

根据追赶型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可以将追赶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起飞阶段。

在制度变革或外部环境触发下,后发国家经济摆脱低水平均衡,向持续高增长转换。

这一过程通常较快完成,但也有一些国家会持续较长时间。

二是高速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高投资、高增速,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出口结构迅速优化升级。

这个阶段市场需求空间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充分,通过购买设备和其他技术引进渠道,企业很容易组织并扩大生产;在增量扩能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剩余或闲置资源被有效利用,或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生产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快速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高增长就是处于这一阶段。

三是中高速增长阶段。

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出口等需求增速逐步下降。

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显著上涨,早期简单外延式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效率提高更多依靠模仿创新和行业内企业间优胜劣汰实现。

四是中低速增长阶段。

追赶的后期,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进一步接近,大部分后发优势已经释放。

传统市场空间饱和,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很难消化企业投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企业开始尝试前沿创新,通过创造全新商品和技术路线、构建新商业模式等获取高额利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导语: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的理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相关内容吧。

1、经济增长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注1】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注2】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

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制约发展的不良局面。

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①劳动的投入数量:劳动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②资本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受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③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GDP,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GDP来计算。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主讲老师郭宏宇第一节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总体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温和复苏之势。

总体经济温和复苏的表现:(1)GDP增速7.7%,比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2)但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预期;(3)分季度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率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1.国内需求稳定增长(1)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消费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根据商务部预测,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大众化消费增长较快,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升温,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同时信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增加。

促进消费政策力度加强,致力于扩大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消费。

(2)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投资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4年,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将体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的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2.出口增长逐渐回稳(1)逐渐回稳的出口增速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2 597.5亿美元,增长12.8%。

2014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

由于受成本高、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2013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2)2013年外贸运行的特点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年轻人成长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有新就有旧。

经济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

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那旧常态什么样呢?或者说,我国上个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状态是怎样的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这是我国经济过去的一种常态。

为什么会有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呢?主要在于我国具有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改革不断释放出制度红利,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劳动力快速增长释放出人口红利,高储蓄率使得资本积累快速增长。

概括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体现出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特征。

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发生了巨变。

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商品进出口总额4万多亿美元,不论进口还是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高达3.8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高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因此,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中国梦”有了雄厚基础。

我们在看到高速增长的旧常态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其另一面,看到我们付出的沉重代价。

比如粗放式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突出。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气、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及污染程度大都接近极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经济新常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经济新常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新常态【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修正。

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我国30年的改革进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30年后思考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的出发点。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中,将发生一系列全局性、长期性的新现象、新变化。

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

在经济新常态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取向就是要形成“公平一效率”的新常态关系,这是能否实现经济新常态特征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新常态简介1.1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创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

它突破了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传统对立思维,为人类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大地带来了显著变化。

通过改革,不仅扭转了改革开放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局面,而且在短短的30 多年时间里使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证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从总体上来讲,是成功的。

然而,成就不是改革所取得的唯一结果,与之相伴的还有许多我们曾经预见到的和不曾预见到的麻烦和问题。

1.2新情况下的经济新常态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在波折中持续下降。

从2009 年第四季度的增速高点下降至今已持续15个季度,降幅接近40%。

申论范文:持续推进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申论范文:持续推进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申论范文:持续推进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申论范文:持续推进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应当继续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首先,持续推进改革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只有通过持续推进改革,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机遇,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矛盾,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其次,改革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但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

只有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改革还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增加全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再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最好诠释。

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关键在于它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改革事业胜利前进。

最后,持续推进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不断进取、勇于改革。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共建共享共治,才能创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持续推进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需要把握时代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坚守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新常态”在当下已经成为讨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首次提及“新常态”这一概念,同年9月再次提及。

在不久前的APEC 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上,习总书记又一次专门展开地谈到了“新常态”。

对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梳理,不妨用三个关键词来阐释“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一、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词:“中高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合乎规律地需要阶段性地有所改变,原来的两位数10%以上的高速增长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无一不表明,这样的一种高速发展阶段势必要发生变化。

中国现在的实际生活当中,种种相关因素及指标分析,都指向这样一个阶段性变化已经到来的基本认识。

所以,“中高速”就是会以不同于两位数高速增长状态的新阶段来取代原来的旧阶段。

“新常态”的“新”字,首先表现运行形态上的这样一种变化和阶段性的转变。

“新”字后面跟的是“常”字,所以还得进一步考虑中高速在“新”之后,怎么样趋稳,怎么样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成为常态。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年的增长速度下行之后,并没有完成探底过程,所以现在进入“新常态”是要继续完成这样一个探底。

在完成探底的过程中,中央已明确地把当下局面表述为“三期叠加”,一个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一个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还有一个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我们可以认为,在三期叠加这个描述后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

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把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放在三期叠加之上,意在必须强调我们主观能动因素的发挥。

“中高速”这个概念所隐含的逻辑,是在我们完成探底之后,应该趋稳,趋稳以后要得到一定发展动能的积蓄,就是蓄势。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经济增速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正加快转变。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投资和就业形势较为稳定。

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1.2 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这种新阶段与过去高速增长的时期有所不同。

新常态的背景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双重作用。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升级。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常态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质量提升、结构调整优化、动力转换升级、发展方式创新等方面。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优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动力转换和持续增长。

新常态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和把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消费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投资和就业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新常态背景和内涵的解读,以及对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揭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的意义在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发展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将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同时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市场将逐渐扩大,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对经济增长 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科技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低碳生活
新常态下,低碳生活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 ,政府将鼓励居民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绿色出行等低 碳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前景展望
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新常态下,我国将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未来,我国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世界 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投资回报率低
02
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投资回报率不高,民间投资意愿减弱
,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增长。
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03
依赖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财政金融风险
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过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较重,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金融风险
房地产市场波动、不良贷款率上升、企业债务违 约等风险因素增加,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详细描述
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案例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 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等。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提高 农业质量和效益;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发展智能制 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 际竞争力;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质量。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演进、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大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思路,这将引导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一、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阶段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被弱化,同时经济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拐点转折期,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转型,可以确认,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高增长步入中速增长时期。

过去30年增长约10%,2012年7.8%,2013年预计7.5%,未来一个时期将会维持6-8%的中速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第一,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 达到6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此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和效益的改善,结构的升级,增速减缓势在必行。

在该阶段我们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问题,要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结构问题,必须放慢经济增速,释放经济社会的风险。

第二,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

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力度,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的低要素价格条件不复存在。

第三,市场需求不足问题凸现。

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中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目前出口需求萎缩,消费需求徘徊不前,最终需求不足,大量的工业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变成了库存,企业连续亏损,只好降低速度压缩生产,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怎样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2010—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或称增长阶段转换期。

在这个新阶段,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宏观调控方面来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也就是把握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把握好经济增长速度究竟换到哪一挡。

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问题,近两年多来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有观点认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一个大幅度的突变过程。

也有观点认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可以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先由“高速”降到“中高速”,然后再降到“中速”,分阶段地下降。

从近几年实际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从2010年第二季度算起,至2013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连续13个季度下滑。

这一下滑趋势给现实经济生活带来许多问题,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国际上,中国经济“恶化论”、“崩溃论”、“硬着陆论”、“复苏夭折论”等说法再次泛起。

在国内外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面对经济增速的这种下滑趋势,经济增速降到哪里为底?宏观调控究竟要不要“出手”?这些问题突出起来。

2013年6月中旬以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措施,7、8月份,经济运行的许多指标出现企稳向好势头,并初步稳定了市场预期。

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仍很大。

关注宏观调控中的三个重要命题针对经济运行的新形势、新问题,我国这次宏观调控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命题。

一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提出“稳中有为”的命题,即宏观调控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这回答了宏观调控要不要“出手”的问题。

二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政策规则,提出“合理区间”的命题,即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这回答了宏观调控什么时候“出手”和怎样“出手”的问题。

三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换挡定位,提出“中高速增长”的命题,即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宏观调控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回答了宏观调控“出手”的力度问题,要维持中高速增长,防止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

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含义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物力、财力、人力即综合国力所能支撑的潜在的经济增长幅度。

过去,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是经常冲出上限,因此对上限的把握成为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

那时,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是8%—10%。

但实际上,1979—2010年的32年间,经济增长率超出10%(含10%)的年份就有16个。

1979—2009年的经济增长呈一条以8%—12%为区间、约10%为中线的趋势增长率曲线。

现在,在国内外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下降的换挡期。

经济增速下降具有惯性,由此,经济增长由过去经常冲出上限转变为要守住下限,对下限的把握成为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

那么,在当前和未来5年左右的时段里,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究竟应把握在什么范围呢?从现实国情出发,为了容易形成共识和容易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把握,一种选择是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的预期目标为参照系。

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目标为7.5%,可作为适度区间的下限。

从实践看,今年第二季度GDP 增长率降到7.5%,有进一步下滑的危险,宏观调控就实施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托住了底。

关于适度区间的上限,可从物价上涨率把握,也可从经济增长率把握,而二者一般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过去30多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8.93%;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9.13%;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9.32%。

借鉴这一历史数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预期目标为3.5%,相对应的GDP增长率大体为9%。

因此,可以把GDP增长率9%作为适度区间的上限。

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把握在7.5%—9%,表明我国经济已从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其含义是:第一,从世界范围看,7.5%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较高的速度。

第二,从国内看,与过去30多年实际经济增长趋势曲线8%—12%区间相比,下限由8%下降到7.5%,下降0.5个百分点,上限由12%下降到9%,下降3个百分点。

7.5%—9%的区间可称为中高速增长区间。

这体现了我们主动将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转方式和调结构,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我国经济增长刚刚从过去30多年经常冲到10%以上的高速路走下来,社会各方面(政府、企业、居民个人等)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经济增长先从高速转入中高速,分阶段地逐步下降是有利的。

第四,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向纵深发展,国内市场和需求的回旋余地很大,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推动,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两大空间”怎样使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适度区间,或者说,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怎样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而防止经济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呢?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发展中“两大差距”所带来的“两大空间”。

由地区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

依据201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的统计数据,全国各地发展水平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有6个地区: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浙江。

第二梯队,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下、6000美元以上(也就是高于6091美元的全国平均水平),有8个地区: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吉林、重庆、湖北、陕西。

第三梯队,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4000美元以上,有13个地区。

第四梯队,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下,有4个地区。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2年不同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分组标准,12616美元及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4086—1261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1036—408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1035美元及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我国第一梯队的地区已达到或接近高收入水平,第二、三梯队的地区大体处于上中等收入水平,第四梯队的地区大体处于下中等收入水平。

从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差距看,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在地区间的梯度推移和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由城乡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目前看,我国的城镇化还是不完全、不成熟的城镇化。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这是按照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包括了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进城农民,但他们还没有完全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如果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目前的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

我国城镇化的质量还不高,城镇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还跟不上。

与一般制造业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并存的是,许多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供给还处于严重短缺状态。

当前,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城镇化率,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还要推进城乡发展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

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