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主旨题中的“理解概括”之题干太长读不懂怎么办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主旨题中的“理解概括”之题干太长读不懂怎么办如果出现了以上问题,首先大家要明确,出错的原因并不在于能力不行,而在于方法不对。
在国省考考试大纲中提到,言语理解“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其中片段阅读部分,考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从考纲中,大家不难发现,考察的核心不是所谓的做题技巧,而在于大家对文字材料的理解。
但是理解这个词很大也很抽象,我们到底要如何做好理解呢?首先大家要树立信心,自己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理解的过程中,并未做好概括归纳。
所以,从概括的层面来说说片段阅读主旨题。
例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不少成效,但治理模式仍存在碎片化的问题。
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归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管辖,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由不同职能部门管理,使得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呈现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纵向分级、横向分散”的碎片化特征。
碎片化治理不符合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影响治理成效。
而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之间有效、充分协同,必须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A.治理的模式存在碎片化的问题B.应形成法治化协同大治理体系C.应建立跨行政区生态补偿制度D.违背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中公点拨】第一句话,是说成效和问题(碎片化);第二句话,是具体阐述碎片化问题;第三句话,是说碎片化的危害;第四句话是说解决办法(讲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整个文段:问题+危害+解决,重点在解决。
故,文段主旨是:必须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对比选项选择B。
通过这个题目,大家可以看到,材料整体内容很长,要读短和读懂,必须要对题干进行概括。
概括不求精确,但求到位,可以尝试从事实、介绍、背景、举例、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角度进行概括,如例1,一段长材料最终变成“问题+危害+解决”六个字。
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主旨概括之转折关联词语技法

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主旨概括之转折关联词语技法主旨概括类试题的标志性语言表述形式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的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的主题是”、“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等。
主旨概括类试题对报考者要求的特点是:要求体现对文段整体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与抽取能力。
大家都知道考试时时间是非常紧张而宝贵的,那么我们在做题时如果能够快速定位文段的重点所在,那么就能迅速抓住文段的主旨句。
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
那今天就为考生介绍利用关联词语中转折关系判定文段重点的技巧方法。
表示转折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虽然……但是……”。
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而”、“却”等。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也表示转折关系,为弱转折。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
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快速阅读。
强转折和弱转折同时出现时,强转折通常是重点。
【例1】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但目前我们推行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B.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C.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D.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答案:D。
“虽然……但是……”是转折中的典型格式,转折之后往往是作者的主题句,是文段的重点所在,因此,但是之后的句子精简压缩就是D选项。
【例2】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
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言语理解诀窍

从提问来看,这里面可分为四类。
一、(广义主旨题)先看第一类,是抽出文意主旨。
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
这里面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
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1)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
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主旨所在。
2)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
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
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
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
(篇章阅读)3.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4.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1)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没有讲到,尽管文章其他部分竟到了,依旧属于无关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2)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虽然讲到了,但与整个原文意思不符,也不对。
3)有二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都讲到了,而且意思也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的,比较抽象的。
5.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
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
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
过分肯定或否定。
目的题解题方法:(我把作者目的题并入主旨了)1.判断目的的主体和对象。
2.找相应的得分句。
3.答案一定在得分句、辅助句中产生。
上面还有一些表述,是要注意的。
比如“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题略读技巧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强转折和弱转折同时出现时,强转折通常是重点。例如: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例2】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六、主句部分要看,方式状语可不看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遇到长难句时,我们要把握句子的主干,即句子的主谓宾。句子的枝叶,包括定语、状语、补语,是为修饰句子的主干服务的,可以省略不看。“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得”连接补语和中心语,这些助词是句子枝叶的标志。例如: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必要条件句引得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通常是文段中的重点。因此,必要条件要看,条件之外可不看。例如: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例4】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约束,这种“雪亮”有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一种没有方向的自负。而建立在“多数人”压过“少数人”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进片面和偏狭的陷井中,“上级”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个人”;“公众”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顶天”的压力和“立地”的责任互相补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个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三、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一个分句说出原因,另一分句表示结果,这两个分句是一种因果关系。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在各类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部分题目旨在考查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
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从一段文字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关注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很多时候主旨句会出现在这些位置。
其次,要注意文段中的关联词,比如“但是”“然而”“因此”等,这些词后面往往会跟着重要的观点。
此外,对文段进行层次划分,明确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我们找出主旨。
例如:文段先介绍了某种现象,接着列举了一些相关的例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那么这个结论很可能就是文段的主旨。
二、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需要我们揣摩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解题时,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要思考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如果文段只是提出了问题,那么选项中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往往是正确答案。
但要注意,对策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比如:文段提到环境污染严重,那么选项中关于加强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就可能是作者的意图。
三、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文段细节信息的把握。
做这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将选项与原文逐一进行对比。
要特别留意一些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等错误类型。
举个例子:原文说“部分地区”,选项说成“所有地区”,这就是以偏概全。
四、词句理解题对于词句理解题,我们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指定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先在文段中找到该词句,然后分析其前后的语境,从而准确把握其意思。
比如说,一个词语在文中是比喻义,我们就要从比喻的角度去理解。
五、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可以先从选项入手,根据首句的特点来排除一些选项。
比如,一些以总结性语句、背景介绍等开头的句子,通常更适合作为首句。
然后通过关键词、关联词、指代词等,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比如:出现“这”“那”等指代词的句子,前面一般会有对应的内容,所以不能作为首句。
六、语句填空题这类题目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填写合适的内容。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做题技巧:引出论题+阐述论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型分析及秒杀技巧在各类考试中,主旨概括题在言语模块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学生对于主旨题,只是凭单纯的语感去做题,孰不知掌握住方法更重要。
接下来京佳教育崔老师把这类题型的特点及做题技巧给大家做一论述。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材料来源以主流媒体的时评性文章为主,截取的段落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脱离了文章的语境依然可以表达完整的含义。
其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截取其中一个小标题下的一段文字,或是删去起提示作用的首句或末句的一段文字。
所以,建议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可联系选材上的这一特点,对文段所处的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以帮助确定答案。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提问方式灵活,常见的有“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旨在阐明”、“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
无论以何种方式提问,此类题型的核心考点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力。
话题阐述法所谓话题阐述法,是指当文段前文出现某一话题或论述对象,后文以转折词、结语词等关键词阐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处理方式,即是话题阐述法。
话题阐述论类文段的入手点是识别“引出论题”的句子。
若一句话引出一个论述话题,(所谓论述对象,是指作者围绕文段所展开的中心话题。
也就是文段说的中心话题。
)则认为该语句作用为引出论题。
也就可以把此句话看作是中心句。
【例1】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主旨材料第一句话引出论述话题,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水平。
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对于提高言语理解题目的答题准确率和效率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介绍行测言语理解的十大技巧:技巧一:关键词定位法在阅读题干时,迅速抓住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段的主旨。
关键词通常包括关联词(如“但是”“然而”“因此”等)、高频词以及能够体现文段重点的实词。
例如,“然而”之后的内容往往是重点所在;高频出现的词可能暗示着文段的主题。
技巧二:分析文段结构了解文段的结构有助于把握主旨。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是总分结构,重点通常在“总”的部分;分总结构则要重点关注“总”的表述。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可以快速明确文段的核心观点。
技巧三: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依靠其本身的含义,还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有时候,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会有特殊的含义或用法。
通过分析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
技巧四:排除干扰选项在做选择题时,要善于排除那些明显错误或与文段无关的选项。
有些选项可能表述过于绝对、片面,或者与文段的主题不符。
通过逐一分析选项,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正确答案的命中率。
技巧五:抓住主旨句主旨句往往能够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主旨句可能出现在开头、结尾,或者通过一些标志性的语句来体现。
找到主旨句,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段的核心思想。
技巧六:注意细节差异在一些细节理解题中,要特别注意选项与原文之间的细微差别。
可能只是一个字、一个词的不同,就会导致答案的错误。
所以在阅读选项时要仔细比对原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技巧七:运用逻辑推理根据文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例如,通过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推断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但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不能过度引申。
技巧八:归纳概括能力对于较长的文段,要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
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

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
1. 哎呀呀,做主旨概括题,首先得学会抓关键信息呀!就像在一堆杂物里找宝贝一样。
比如说文章里反复出现的词,那很可能就是重点哟!比如“梦想”这个词在文章里出现了好几次,那大概率跟梦想有关嘛!
2. 嘿,还有要注意文章的首尾段呀!很多时候主旨就藏在那里呢,就像宝藏的入口一样。
比如开头就说“我这辈子最难忘的就是那次冒险”,那主旨不就差不多清楚了嘛!
3. 哇塞,然后呢,有些题目会给出小标题或者图表啥的,那可是大大的提示呀!就如同黑夜里的明灯。
像图表里明显的数据对比,不就是关键信息嘛!
4. 别忘了,对于一些复杂的文章,要理清文章结构呀!就好像给迷宫找到出口。
比如总分总结构,那总的部分肯定很重要啦!
5. 呀,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也别放过呀!它们可能就是解开主旨谜团的钥匙。
比如问“主要说明什么”,那肯定要抓住主要的东西咯!
6. 哈哈,还要留意文中的情感倾向呀!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也能帮助理解主旨呢。
像说“多么美好呀”,那主旨肯定偏积极嘛!
7. 最后哦,多练多总结,你就会越来越厉害啦!就如同打怪升级一样。
每次做完题都想想,下次遇到类似的就轻松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主旨概括题就不再那么难啦,加油去练吧!。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是指通过理解和分析一段语言材料的内容,将其中的主要思想、中心思想或主旨归纳出来。
这一技巧在各类测试和考试中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和回答与所给材料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言语理解主旨概括。
第一,读完全文再概括主旨。
在初步读懂一段语言材料之后,我们应该继续阅读,了解完整的内容,再进行主旨概括。
因为有时候初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些线索,但只有在整个文章都理解清楚后,才能真正准确地概括出主旨。
第二,抓住关键词。
在阅读一段语言材料时,我们应该注意并标记一些关键词或关键句。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概括主要思想。
关键词通常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密切相关,因此抓住这些词汇或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主旨。
第四,注意文体和结构。
不同的文体和结构通常会有不同的主旨。
比如,一篇新闻报道可能会突出事件的发生和细节,而一篇评论文章可能会关注对该事件的评价和影响。
因此,我们在概括主旨时应该注意文章的文体和结构,以更好地抓住主旨。
第五,通过问题和答案来概括主旨。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解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来概括出主旨。
例如,如果问题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来概括主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概括主旨。
最后,进行多次练习。
概括主旨是一项技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概括的练习,以增强我们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在各类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掌握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加准确、快速地答题。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实用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
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1、关联词法关注文段中的关联词,比如“但是”“然而”“所以”“因此”等。
这些关联词往往能够提示文段的重点所在。
例如,“虽然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这里的“但是”就表明重点在后半句。
2、行文脉络法分析文段的行文结构,常见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文段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升华,那么重点一般在开头和结尾;如果开头引出话题,然后详细阐述,重点通常在结尾的总结部分。
3、主体排除法明确文段论述的主体对象,选项中如果主体与文段不一致,直接排除。
二、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需要我们推断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1、把握重点先找到文段的重点内容,再根据重点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2、结合社会背景对于一些与社会现实相关的文段,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普遍情况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3、优选对策如果文段提出了问题,那么优先选择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选项。
三、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细节内容的把握。
1、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逐一进行比对,注意表述上的细微差异。
2、排除干扰对于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强加因果等常见的错误类型要能够准确识别,从而排除错误选项。
3、关注程度词和范围词如“全部”“都”“一定”“仅仅”等,这些词容易成为出题点。
四、语句填空题语句填空题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入空缺处。
1、话题一致填入的语句要与上下文的话题保持一致,不能突兀。
2、逻辑连贯在逻辑上要与前后文衔接自然,符合行文的逻辑关系。
3、句式一致可以参考前后文的句式特点,使填入的句子在形式上也保持协调。
五、逻辑填空题逻辑填空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属于每年考试的必考题型,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会考到,且考查的题量一般情况下会占到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量的一半,有时候甚至会占到三分之二。
这类题往往文字信息量较大,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往往把题目颠来复去读好多遍,但是很难找到答案。
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来的授课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秒杀技巧,供各位考生借鉴。
秒杀技巧(一)之转折词根据转折词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句话之中一旦出现了转折词,那么所强调的重点一定在转折词之后,这一点各位考生必须明确。
例如:1. 全球变暖是老天爷对人类开出的罚单,便宜且容易利用的矿石燃料,是推动近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科学证明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
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排放埋单。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此事就相对简单,不管成本多大,最终都由这个国家承担。
但问题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情历史大不相同,这张巨罚单究竟在各国间如何分配,就成了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
所有的国家,他们做出的所有的减排承诺,最后都会有一张价格标签,承诺越多,价码越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B. 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C. 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D. 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真题--50题1. D 本题是主旨概括题。
文段的前半部分强调全球变暖的这个问题,文段后半部分通过转折词“但问题是”进行转折,引出重点,即如何分配巨额经济成本是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最终的核心问题还是利益。
只有D项符合此意,当选。
B、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不是重点。
文段并未提及如何分配减排份额,排除A项。
故本题答案为D。
(此题,如果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转折词的用法,在做类似的题的时候就很简单,可以直接去找转折词之后强调的内容,那么做题便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主旨概括题答题技巧梳理

主旨概括题答题技巧梳理片段阅读,是行测言语理解模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查方式,它和逻辑填空各占言语模块的半壁江山。
片段阅读常考的题型有以下五类:主旨概括题、细节理解题、下文推断题、语句衔接题、语句排序题。
由于此类题目题干长,阅读费时,很多同学在作答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解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拿些这类题目,接下来,小编将分五期一一讲解这些题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题型--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是片段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考查题量都很大。
比如,国考地市级试卷2019年有6道,2018有10道之多,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什么叫主旨概括题?是指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找到主旨所在。
提问方式主要有:1.文段意在说明/意在强调/意在表明的是......2.文段主要说明/主要谈论/核心观点是......3.对文段内容/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4.文段/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二、如何快速找到主旨句?方法有两种:学习完解题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做题来看检验一下学到的知识:【例1】(2019国考副省级37题)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
尽管全面挖据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做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A.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B.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C.判断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标准D.科学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解析】正确选项D。
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首句引入话题“科学文化对于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意义重大”。
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目解题的四大方法

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目解题的四大方法•相关推荐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目解题的四大方法主旨概括题是寻找文段重点的一种题型,也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一个基础题型,如果考生掌握好找重点的方法,对解答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言语理解主旨观点必备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找准内容主体内容主体指的是,题干中的材料围绕什么话题或人事物展开的。
因为题干较长,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多,提到的名词也比较多。
切忌不能反客为主,找错文章表述的重点,导致做题出错。
关于如何确定文章的内容主体,靠椅参考具有以下特点的词语、句子来判断。
1、多次出现的词语。
文章在阐述一个主体时,势必会反复提及,这样这个词语便会多次在文中出现。
由此我们可以反推,多次出现的词语多半是文章的内容主体。
2、句子的主语。
主语是句子的主体,出现次数多的主语一般是文章的内容主体。
3、表达意思的落脚点。
一般出现在文章后部分,前面的一系列表达阐释都是为了落到这个人/事/物上。
(二)理顺行文逻辑行文逻辑就是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在写作时的思路。
常见的行文逻辑有:总分、分总、并列等。
搞清楚行文的逻辑,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注意关联词,把握重点我们可以通过关联词语,判断文章所重点表达的对象。
在浏览时,可以根据关键词的特点,略读不重要的文字,直接把握文段的重点。
(1)转折关系,重点在后。
常见的有“但是”、“然而”“可是”“其实”“事实上”等。
(2)因果关系,强调结果。
常见的有“因此”、“所以”、“因而”等。
(3)条件关系,强调条件。
常见的有“只有”“只要”“除非”后面的内容。
(4)并列关系,同等重要。
特殊情况有“是…不是…”“不是…而是…”,分别强调的是“是”和“而是”后面的内容。
(5)假设关系,强调假设后的条件。
常见的有“如果”“倘若”后面的内容。
(6)递进关系,强调递进后的内容。
常见的有“更”“尤其”“而且”“甚至”后面的内容。
四大技巧教你30秒解决言语理解主旨概括类题目

四大技巧教你30秒解决言语理解主旨概括类题目“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是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测查的重点内容。
主旨概括类题能够较为全面考察考生的语义、语境理解能力与提练概况能力。
从07、08、09三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来看,关于主旨概括类题均超过8道题,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
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仍会将这类题作为重点考查,在题量上基本保持8-10题,可能会在难度上略有提高。
一、主旨概括类题型特点与考点主旨概括类题,就是指出作者写这篇文段的主要目的以及作者要向我们说明、反映什么思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同时也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的主旨只能有一个。
主旨概括类试题的标志性语言表述形式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的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的主题是”、“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等。
主旨概括类试题对报考者要求的特点是:要求体现对文段整体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与抽取能力。
主旨概括类试题题型的特点是:一般文段,尤其是说明和议论文体的文段,通常有直接的或间接的主题句子。
二、主旨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技巧一:抓住主旨句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即寻找题干中包含主旨的句子。
主旨概括题测查的是报考者对文段整体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来说,答案选项中的三个干扰项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偏概全,就事论事。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主旨句在文段中通常有主旨句表明主题或中心。
分析总结历年真题,文章段类试题中的主旨句通常有四种表现方式:第一、位于段首。
一般用演绎推理法论述主题的文段,常常要到段首去找主旨句,因为这类思维方式下的写作从规律上说,就是先点明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具体论述。
【例题】2009 年国考真题尽管黄金的地位已今不如昔,但魔力依然不减。
纸币在通货膨胀面前无能为力,而黄金天生具备保值功能,在通货膨胀时代尤为耀眼。
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找主旨句中的有主旨句 归纳概括题型

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找主旨句中的有主旨句
归纳概括题型
在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中,主旨概括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从给定的文段中找出主旨句,并对其进行归纳概括。
为了有效地完成这类题目,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找到文段中的主旨句: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文段中的主旨句。
主旨句通常出现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也可能出现在转折词之后。
在寻找主旨句的过程中,要注意文段中的关键词和重点信息。
2. 理解主旨句的含义:一旦找到主旨句,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其含义。
主旨句通常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我们需要准确地把握其表达的核心思想。
3. 归纳概括主旨句:在理解主旨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概括。
这一步需要根据文段的具体内容,对主旨句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概括,使其更加简洁明了。
4. 检查答案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我们需要检查归纳概括后的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如果答案准确、简洁、完整地表达了文段的核心思想,那么这个答案就是正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归纳概括时,要避免过于简化或过于复杂的情况。
过于简化的答案可能会忽略文段中的重要信息,而过于复杂的答案则可能会使读者难以理解。
因此,在归纳概括时,需要恰当地把握语言的使用和信息的传递。
以上是对于如何找主旨句和如何归纳概括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考查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语句表达和逻辑填空等题型。
掌握一定的技巧对于提高这部分的成绩至关重要。
一、阅读理解技巧1、快速浏览题干在阅读题干时,要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
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同时,注意材料的首尾句,往往会包含重要的观点或总结性的内容。
2、理解段落主旨每段文字都有其核心主旨,要学会概括和提炼。
可以通过分析段落中的关键词、关联词等,把握段落的主要意思。
对于较长的段落,可以进行分层理解,找出每层的关键句。
3、排除干扰选项在做选择题时,要仔细对比各个选项。
对于那些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无中生有的选项要果断排除。
同时,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最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
4、注重细节理解有些题目会考查对细节的把握,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细心一些。
关注数字、时间、人名、地名等具体信息,以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限定词和条件。
二、语句表达技巧1、语句排序题首先,观察选项的首句,判断哪些句子适合作为开头。
通常,总括性的句子、引出话题的句子更有可能是首句。
然后,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进行排序。
可以通过寻找关联词、指代词等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2、语句填空题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填写合适的句子。
先分析空缺处所在的位置,如果在段首,可能是引出下文的总起句;在段中,可能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段尾,可能是总结上文的总结句。
同时,注意与前后文的话题一致性和逻辑连贯性。
3、病句辨析题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在做题时,通过语感和语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句子中的语病并进行修改。
三、逻辑填空技巧1、词义辨析对于给出的词语,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轻重、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行测语言理解与表达高分技巧

行测语言理解与表达高分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语言理解与表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想要在这个部分取得高分,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注重积累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日常的积累。
首先,要增加词汇量。
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积累常见的词语和成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要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如“截止”和“截至”、“必须”和“必需”等,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
其次,要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现象。
很多行测题目会涉及到当前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话题,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背景,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掌握阅读技巧在做语言理解与表达题目时,快速准确地阅读材料是关键。
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比如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转折词(如“但是”“然而”)后面的内容等。
对于主旨概括题,要能够迅速找出文段的主题句。
主题句通常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也可能是通过对各个分句的归纳总结得出。
对于细节判断题,要仔细阅读选项和原文,注意选项中的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错误。
另外,学会快速浏览和跳读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修饰成分和举例部分,可以适当跳过,以提高阅读速度。
三、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结构对于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要学会区分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对于长难句,可以采用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将其分解为简单的部分,逐步理解。
同时,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它们往往能够揭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培养逻辑思维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中,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要学会分析推理,判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对于逻辑填空题,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比如,如果前后文是转折关系,那么所选的词语应该与前文形成对比。
对于语句排序题,要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等,来确定正确的排列顺序。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主旨概括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中出题频率最高的题型,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公务员考试资料网总结整理了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从两个方面:关键句和关联词来对主旨概括题进行解题技巧的解决,大家对这类题型多多加强练习,在这类题上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误了。
1、关键句原则: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比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
理解它们的含义,仍然离不开具体语境条件。
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
一般在段首和段末。
方法:第一步:随手划一些关键性词和重要语句。
文章的首句、过渡句、画龙点睛句、感情句、令人警醒句,每段中心句,答题思路句。
第二步:抓住中心信息,中心话题。
第三步:单句提取主干,复句简化主谓宾。
补充知识点:观点出现的位臵(符合文意的、作者观点是、表述正确的是)一、例子前后:举一堆例子没有用处,可以不细看,要注意的是例子前后的句子。
二、文章段落的首尾句可能三个段落首句结构相同,那么是并列,如果是别的,也可能是递进、因果等关系。
总分总:总—总是重点;总分:重点在总,例子是分析说明的;分总:例子后面的句子是重点。
(问题1——问题2:类似并列复句,说完一个事情再说另一个,无重点,应全盘把握。
例: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
每一次申办承办,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关。
对于新生显贵而言,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登堂入室的绝好台阶。
国际奥委会员们在每一张选票上,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划叉,他们亦在谱绘世界风云榜上城际间的升跌走势图。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决定承办奥运会的城市B.公关工作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成功的关键所在C.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实力的体现D.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的绝好契机2、关联词原则:因果句:代表句式:因为……所以……关联词:由于……所以……,……因而……,以致,致使做题技巧:结论后面是重点。
省考行测备考: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

2022省考行测备考: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_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共40道题,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和逻辑填空两个部分,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察的是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题型很多,片段阅读分为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理解、词句理解、标题填入、态度观点六大题型,共20道题。
题型虽多,但在考试时是有侧重点的,重点就是是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是做其他题型的基础。
那么应该如何掌握主旨概括题呢?第一、通过提问方式辨题型。
主旨概括题的方式通常有“这段话的主旨(关键词、核心、中心、中心议题等“概括(归纳、总结、复述)最准确的是”“主要讲述(说明、强调、谈论、介绍等)的是”“这段文字旨在/重在说明(强调、论述)的是”。
第二、把握做题的方法找到文段的主旨句。
在主旨概括题中可以通过关联词法和行文脉法两种方法找到文段主旨句。
首先我们从微观上关联词来把握文段的构成,找到文段的主旨句。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关联词主要涉及到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等。
片段阅读文段,无论多少,其组构的基础就是逻辑关系。
而这些逻辑关系主要通过关联词表现出来,每种逻辑关系中所强调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帮助我们来找到文段的主要内容,对于更好更快的把握主旨概括题非常重要。
【例】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
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A.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B.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C.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D.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正确答案C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先讲气候变暖给中纬度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却给高纬度地区带来有利影响,接着以关联词“但”作转折,指出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少数地区。
文段主旨句在“但”之后,主要讲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一、关联词法
关联词语是连接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载体,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句子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只需要找出能提示重点作用的关联词语,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中心和主旨,从而快速有效的答题,平时做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关联词语的标注,从关联词切入。
比较重要的关联词有:递进关联词,(“而且”、“并且”、“也”、“还”);转折关联词(“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因果关联词(“因此”、“所以”、“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除非”、“必须”、“应该”、“应当”、“需要”、“怎样”、“务必”、“如何”、“为了”等。
)主旨句经常出现在这些词语后边,抓住这些关联词,也就抓住文段的主旨。
【例1】据悉,一只成熟的母鼠大约20天左右即繁殖一次,一胎少的可生六七只,多则十来只小老鼠。
而一只小老鼠出生 1.5-2.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
当一个地区老鼠的总量较多时,老鼠会减缓其繁殖频率,而在老鼠较少或人们大举灭鼠后,它们会加快繁殖力度,使老鼠快速地成倍增长。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老鼠的寿命短,因此生育周期也短
B.老鼠中存在着生育数量自我调节现象
C.老鼠的繁殖能力惊人,危害性很大
D.老鼠的繁殖能力取决于外界环境因素
【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说是老鼠的生育功能比较强大,接着看到很明显的递进关联词“有趣的是”,递进之后是重点,那么重点叙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后文在对计划生育进行解释说明。
自我调节和计划生育是同义替换,所以选择B。
【例2】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
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
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比较典型,前文中用并列关联词“此外”连接,此外之前讲述的是豆浆在美国不受欢迎,此外之后讲述的是豆浆不容易保存,最后用因果关联词“导致”表示结论,在因果关联词中讲过,结论是重点,那么最后的结论是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因此选择B。
这道题当中许多同学会错选C,C选项只是对此外之前的这部分原因进行叙述,不够全面排除。
二、主体排除法
任何一个文段都有一个论述的对象,即主体,在做题中我们应该注意陈述主体与选项陈述主体的一致性。
运用陈述主体是否一致来衡量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答案选项中的论述主体一定是与文段论述主体一样的,如果选项中出现论述主体与文段不一致的往往是干扰选项,可排除。
主体一般通过高频词,即文段多次出现的名词来判断,或者找到主题句之后,主题句中的主语往往也是文段论述的主体。
有的时候选项论述的主体是对的,但是对于主体的特征、状态相关阐述是错的,也不能选,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应用。
【例3】每100克巧克力中含40-500毫克可可碱,可可碱能刺激平滑肌,还能加速神经传导。
但和咖啡因不同的是,可可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每100克巧克
1
力中含70毫克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在于提高警觉性,促使人超常发挥,提升观察力,抵抗疲劳,提高脑力活动的效率。
巧克力中还含有苯丙胺,也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刺激下丘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
B.巧克力和咖啡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C.可可碱比咖啡因对人体更加有益
D.咖啡因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此题为并列关系,看到题目中的标点符号(分号),都是在讲述巧克力中的各种成分,巧克力中含有可可碱,可可碱的作用;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巧克力中含有苯丙胺,苯丙胺的作用。
所以此题的主体为巧克力,答案中一定包含巧克力,选择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