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理解与概括
言语理解必考知识点总结

言语理解必考知识点总结1. 主旨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是言语理解的重点之一。
主旨大意通常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核心概念。
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需要读懂文章的标题、首段和尾段,并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通过理解这些部分,你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2. 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非常重要。
文章结构包括开头、过渡、中间段落和结尾。
有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有的则采用因果推理的结构,还有的采用对比论证的结构。
了解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观点。
3. 词汇理解:理解文章所用的词汇是言语理解的基本功。
有的词汇是常见词汇,有的是生僻词汇,有的词汇还可能是多义词。
要理解文章,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意思。
此外,对语法、逻辑关系和语义的理解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词汇。
4. 推理理解:推理理解是言语理解的高级技能之一。
推理理解是指通过文本中的线索推断出隐含的信息和推理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在做推理理解题时,需要注意文章中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和逻辑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来进行推理。
5. 观点态度识别: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态度对于把握文章内容非常关键。
有时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能并不是直接表述的,而是藏在文本的细节中。
通过分析作者的用词、语气和情感色彩,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辨别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技巧。
例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甚至发现文章的深层含义。
7. 引用理解:有时候,文章中会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或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理解引文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论点和作者的观点。
8. 语言表达:了解不同文体和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对于言语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科普文章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
在真实的考试中,言语理解通常包括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两个部分。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一、关联词法关联词语是连接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载体,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句子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只需要找出能提示重点作用的关联词语,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中心和主旨,从而快速有效的答题,平时做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关联词语的标注,从关联词切入。
比较重要的关联词有:递进关联词,(“而且”、“并且”、“也”、“还”);转折关联词(“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因果关联词(“因此”、“所以”、“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除非”、“必须”、“应该”、“应当”、“需要”、“怎样”、“务必”、“如何”、“为了”等。
)主旨句经常出现在这些词语后边,抓住这些关联词,也就抓住文段的主旨。
【例1】据悉,一只成熟的母鼠大约20天左右即繁殖一次,一胎少的可生六七只,多则十来只小老鼠。
而一只小老鼠出生 1.5-2.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
当一个地区老鼠的总量较多时,老鼠会减缓其繁殖频率,而在老鼠较少或人们大举灭鼠后,它们会加快繁殖力度,使老鼠快速地成倍增长。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老鼠的寿命短,因此生育周期也短B.老鼠中存在着生育数量自我调节现象C.老鼠的繁殖能力惊人,危害性很大D.老鼠的繁殖能力取决于外界环境因素【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说是老鼠的生育功能比较强大,接着看到很明显的递进关联词“有趣的是”,递进之后是重点,那么重点叙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后文在对计划生育进行解释说明。
自我调节和计划生育是同义替换,所以选择B。
【例2】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知识点考查.doc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知识
点考查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知识点考查
凡论问题,皆要弄清文体的要素。
人们习惯上把议论文分为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而任何议论首先要明确论辩的对象。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叶先生讲作文深入浅出,没有花架子,遵循作文构思,写作规律,是务本的做法,不同于后来者的舍本逐末,把雕虫小技说成作文的规律,把百花齐放的议论文弄成了千篇一律。
议论文既然要说服他人,那么写作者首先就要明确这个他人是谁,这一点,便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前奏。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
A.叶圣陶先生对议论文写作的正本清源
B.论点、论据、论证并非议论文最重要的要素
C.写议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论辩对象,即对谁说
D.说明文和议论文成功的关键分别是说明白了说服他人
【答案】C
【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主旨概括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开篇介绍人们习惯上把议论文分为三个要素,通过转折词而引出主旨句任何议论首先要明确论辩的对象,强调议论文中论辩对象的重要性。
后面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叶圣陶先生说的内容来论证议论文明确论辩对象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
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为举例论证部分,偏离重点。
B项:并非即不是,重点强调是,偏离重点。
D项:强调说明文和议论文成功的关键偏离核心话题议论文的论辩对象。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本原理

D.国际奥委会有权选择和决定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解析】 这段话有明显的时间线索,据此给题干补充关联词语为: 近代体育的兴起,促使希腊人产生了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念 头和行动。(首先)1859~1889年希腊人举行过4届奥运会。(于是) 这时,德国一批学者对古代奥林匹克的遗址进行了发掘,对古代奥运会 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激起了人们恢复奥运会的愿望。(最后) 1894 年,由法国顾拜旦发起,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按照国际 法,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 通过补充关联词语我们能够很容易看出,题干具有典型的承接关 系。通过承接关系,题干讲述了国际奥委会成立的整个过程。 分析4个备选项,A、C、D项都仅仅涉及成立以后的国际奥委会,而 不能涵盖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只有B项与题干相符。所以,正确选项 是B。 (四)根据答题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题干虽然千差万别,但答题要求和提问方式却只有几种。同样的答 题要求,相似的提问方式,预示着题目的某种一致性和解题方法的相似 性。 比较往年的试题题型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第一,“言语理解”部分 的20道题主要集中在“概括主旨”类,而“推断结论”类则逐渐减少, 主要是因为推断结论题与“逻辑判断”中的演绎推理题有些重复;第 二,“言语表达”部分新增的20个选词填空题,包括实词、关联词以及 成语的辨析和使用,重点考查遣词造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考生的书 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这个命题趋势,请读者特别注意。 推荐方法:加强专项训练,总结解题技巧。 1.概括主旨 从“概括主旨”的题目要求上来看,最明显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 是”, 其他如“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作者支持的观点
推荐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把关键词用下划线标注出来。 【例题】 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 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 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 支持。如果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 合,或是公司内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进 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B.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C.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D.行销部门只有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解析】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并加上下划线标注。 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 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 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 支持。 划线的部分是略读时要重点关注的,没划线的部分可以暂时跳过不 看。这样一来,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是经验显示成功的行销运作需要好多 条件,这个印象恰恰反映了问题的实质,是解题所需要的。 第二步,整理关键词为:经验显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还 需要……,更少不了……。 从关键词可以看出,题干资料旨在强调“成功的行销运作更少不 了……”,由此,我们能很容易地确定正确选项是D:行销部门只有与相 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分隔句子层次
2019国考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主旨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主旨概括一、主旨概括题知识树二、关联词找重点——转折关系关联词:虽然……,但是……可与“虽然”替换的词是:虽说、固然、诚然、尽管可与“但是”替换的词是:可是、然而、却、而、不过等。
其中,可将其按照语气强弱分为两类:强转折:但是、可是、然而、却;弱转折:不过、其实、只是、实际上、事实上。
例句: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后会无期》)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应用:1. 转折之后是重点;2. 转折前后内容和感情倾向相反或相对;注意:选项可能出现包含转折前后的陈述,但无论如何,转折之后的内容必须出现,转例题精讲【例1】(2016-广东-19.)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少,行业、社会、监管等也在逐渐调整和适应。
但是不能因此采取一种压制态度,而应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地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A. 要以包容的态度,营造分享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B. 相关法规的调整和监管手段都跟不上分享经济的步伐C. 分享经济是新生事物,本身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D. 不能压制新生事物的发展,否则就无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题号】2016-广东-19.【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
第一句指出“分享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少”,第二句话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文段重点,即“不能采取压制的态度,要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地发展”。
第二步,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A项“营造分享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应文中的“不能压制,创造更好的环境”。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相关的调整和监管跟不上分享经济的步伐”是文章第一句问题的描述,非重点内容。
C项“分享经济本身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为问题本身,文段已经给出了解决的对策,即“创造更好的环境”。
D项前半句符合作者的观点,但是后半句的结果“无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在文段中没有直接的表述,且D项没有体现对策“应创造更好的环境”。
【山东华图】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总分结构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四做题原则:②—①—③即:先看设问,再读题干,最后看选项。
辨别标志:概括、主要、核心、主旨等提问方式:这段话主要讲述(说明、强调、谈论、介绍等)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关键词、中心、议题等)是?对这段文字概括(归纳、复述、总结)最准确的是?做题原则:找文段的主旨句,概括归纳正确选项。
解题技巧:有主旨句——同义替换或者精简压缩无主旨句——全面概括或者并列相加主旨寻找:微观——关联词法宏观——行文脉络法主旨概括题行文脉络法之总分结构总-分结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举例论证知识点解读:总分结构,观点是重点!精选例题:【例题一】溃疡病是可以由不同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患者可以因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原因致病。
中国92.6%的溃疡病患者由幽门螺干菌感染。
而另一些研究表明,约30%----65%的溃疡病是由精神压力引起的。
另外,过去药物引起溃疡病很少,但是随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越来越多,药物引起的溃疡病也呈逐渐上升趋势。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现在中国溃疡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B.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溃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C.长期服用某药物可能会导致溃疡病发生D.造成溃疡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题二】行为科学研究显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通常不那么复杂,也宽松些。
可能是由于这种人际关系更有规律,更易于预料,因此也更容易协调。
因为人们知道他们每天都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定的工作。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A.普通的人际关系缺乏规律B.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C.共同的目标使工作人员很团结D.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靠共同努力【例题三】日常饮食不要片面追求动物性蛋白,而应当以大豆蛋白替代部分动物性蛋白,因为大豆蛋白不仅能满足人体成长需要,而且没有高动物性蛋白膳食的副作用,能帮助我们疏通心血管,保护心脏健康。
与低脂肪饮食配合,每天摄入二十五克大豆蛋白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高动物性蛋白膳食有副作用B.必须疏通心血管,保护心脏健康C.日常饮食结构中应多摄入大豆蛋白D.大豆蛋白没有副作用【例题四】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手稿在拍卖会上露面时,考虑到手稿并不完整,只是其中一个章节,拍卖行保守给出60万至90万美元的估价,最终成交价却高达150万美元。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在各类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考验我们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汇总一些实用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
一、片段阅读(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找出文段的核心思想。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先快速浏览文段,找到文段的主题词。
主题词往往会在文段中多次出现,是理解文段主旨的关键。
然后,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常见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
如果文段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进行论证,那么结尾往往会再次总结观点;如果文段开头进行铺垫,中间列举事例,那么结尾可能会得出结论。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医疗服务、家庭生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机器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就业岗位的减少、数据安全的隐患等。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在说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好处和问题。
(二)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需要我们仔细对比选项和原文,注意一些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错误。
在阅读选项时,可以先标记出关键词,然后有针对性地在原文中寻找对应内容。
比如:原文说“这种新型材料的硬度比传统材料高30%”,选项说“这种新型材料的硬度是传统材料的 13 倍”,这就是正确的表述;但如果选项说“这种新型材料的硬度是传统材料的 3 倍”,那就是错误的。
(三)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要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意图。
如果文段只是提出问题,那么选项中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往往是正确答案;如果文段已经有了对策,那么我们只需对对策进行概括和总结。
举个例子:“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作者的意图可能就是希望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比如优化交通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等。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做题技巧:引出论题+阐述论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型分析及秒杀技巧在各类考试中,主旨概括题在言语模块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学生对于主旨题,只是凭单纯的语感去做题,孰不知掌握住方法更重要。
接下来京佳教育崔老师把这类题型的特点及做题技巧给大家做一论述。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材料来源以主流媒体的时评性文章为主,截取的段落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脱离了文章的语境依然可以表达完整的含义。
其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截取其中一个小标题下的一段文字,或是删去起提示作用的首句或末句的一段文字。
所以,建议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可联系选材上的这一特点,对文段所处的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以帮助确定答案。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提问方式灵活,常见的有“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旨在阐明”、“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
无论以何种方式提问,此类题型的核心考点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力。
话题阐述法所谓话题阐述法,是指当文段前文出现某一话题或论述对象,后文以转折词、结语词等关键词阐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处理方式,即是话题阐述法。
话题阐述论类文段的入手点是识别“引出论题”的句子。
若一句话引出一个论述话题,(所谓论述对象,是指作者围绕文段所展开的中心话题。
也就是文段说的中心话题。
)则认为该语句作用为引出论题。
也就可以把此句话看作是中心句。
【例1】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主旨材料第一句话引出论述话题,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是指通过理解和分析一段语言材料的内容,将其中的主要思想、中心思想或主旨归纳出来。
这一技巧在各类测试和考试中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和回答与所给材料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言语理解主旨概括。
第一,读完全文再概括主旨。
在初步读懂一段语言材料之后,我们应该继续阅读,了解完整的内容,再进行主旨概括。
因为有时候初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些线索,但只有在整个文章都理解清楚后,才能真正准确地概括出主旨。
第二,抓住关键词。
在阅读一段语言材料时,我们应该注意并标记一些关键词或关键句。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概括主要思想。
关键词通常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密切相关,因此抓住这些词汇或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主旨。
第四,注意文体和结构。
不同的文体和结构通常会有不同的主旨。
比如,一篇新闻报道可能会突出事件的发生和细节,而一篇评论文章可能会关注对该事件的评价和影响。
因此,我们在概括主旨时应该注意文章的文体和结构,以更好地抓住主旨。
第五,通过问题和答案来概括主旨。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解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来概括出主旨。
例如,如果问题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来概括主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概括主旨。
最后,进行多次练习。
概括主旨是一项技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概括的练习,以增强我们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在各类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掌握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加准确、快速地答题。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实用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
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1、关联词法关注文段中的关联词,比如“但是”“然而”“所以”“因此”等。
这些关联词往往能够提示文段的重点所在。
例如,“虽然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这里的“但是”就表明重点在后半句。
2、行文脉络法分析文段的行文结构,常见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文段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升华,那么重点一般在开头和结尾;如果开头引出话题,然后详细阐述,重点通常在结尾的总结部分。
3、主体排除法明确文段论述的主体对象,选项中如果主体与文段不一致,直接排除。
二、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需要我们推断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1、把握重点先找到文段的重点内容,再根据重点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2、结合社会背景对于一些与社会现实相关的文段,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普遍情况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3、优选对策如果文段提出了问题,那么优先选择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选项。
三、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细节内容的把握。
1、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逐一进行比对,注意表述上的细微差异。
2、排除干扰对于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强加因果等常见的错误类型要能够准确识别,从而排除错误选项。
3、关注程度词和范围词如“全部”“都”“一定”“仅仅”等,这些词容易成为出题点。
四、语句填空题语句填空题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入空缺处。
1、话题一致填入的语句要与上下文的话题保持一致,不能突兀。
2、逻辑连贯在逻辑上要与前后文衔接自然,符合行文的逻辑关系。
3、句式一致可以参考前后文的句式特点,使填入的句子在形式上也保持协调。
五、逻辑填空题逻辑填空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属于每年考试的必考题型,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会考到,且考查的题量一般情况下会占到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量的一半,有时候甚至会占到三分之二。
这类题往往文字信息量较大,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往往把题目颠来复去读好多遍,但是很难找到答案。
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来的授课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秒杀技巧,供各位考生借鉴。
秒杀技巧(一)之转折词根据转折词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句话之中一旦出现了转折词,那么所强调的重点一定在转折词之后,这一点各位考生必须明确。
例如:1. 全球变暖是老天爷对人类开出的罚单,便宜且容易利用的矿石燃料,是推动近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科学证明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
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排放埋单。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此事就相对简单,不管成本多大,最终都由这个国家承担。
但问题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情历史大不相同,这张巨罚单究竟在各国间如何分配,就成了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
所有的国家,他们做出的所有的减排承诺,最后都会有一张价格标签,承诺越多,价码越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B. 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C. 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D. 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真题--50题1. D 本题是主旨概括题。
文段的前半部分强调全球变暖的这个问题,文段后半部分通过转折词“但问题是”进行转折,引出重点,即如何分配巨额经济成本是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最终的核心问题还是利益。
只有D项符合此意,当选。
B、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不是重点。
文段并未提及如何分配减排份额,排除A项。
故本题答案为D。
(此题,如果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转折词的用法,在做类似的题的时候就很简单,可以直接去找转折词之后强调的内容,那么做题便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完整word)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归纳,推荐文档

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把握中心主旨。
纵观近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发现主旨概括题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因此值得考生重点复习。
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的题目可以看做主旨概括题。
【提问方式】:“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等。
对于主旨概括题的正确选项要求是:一方面要能表达出文中的核心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其他语句的表述内容,并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主旨概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解题思路,即:一通过行文结构寻找主旨句;二通过文段内容寻找关键词。
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一、通过行文结构寻找主旨句能够承载文段主要内容并表明重点的核心语句,我们称之为主旨句。
对于主旨概括题,有些我们可以从文段中寻找到主旨句,然后再从备选项中选出一项与主旨句意思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就能得到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
文段的主旨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主要有:(一)转折式主旨句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如“但是”、“可是”、“只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讲求策略的,通过转折这一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恰好符合这种语用策略。
因此考生只要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迅速寻找到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进而找到主旨句即可准确作答。
(二)总分式总分式通常有以下三种:总领式、总结式和总分总式。
第一种总领式,一般是主旨句出现在段落前面部分,起到总领本段内容的作用。
第二种总结式,一般是出现在段尾部分,在一段话结束后都要用结论性的语句总结概括,从而达到重申重点的目的。
通常用表示结论关系的关联词表达出来,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见”、“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第三种总分总式:这种结构是总领和总结的复合形式,即段首部分总起,中间部分进行分点论述,段尾再进行总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四大技巧教你30秒解决言语理解主旨概括类题目

四大技巧教你30秒解决言语理解主旨概括类题目“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是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测查的重点内容。
主旨概括类题能够较为全面考察考生的语义、语境理解能力与提练概况能力。
从07、08、09三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来看,关于主旨概括类题均超过8道题,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
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仍会将这类题作为重点考查,在题量上基本保持8-10题,可能会在难度上略有提高。
一、主旨概括类题型特点与考点主旨概括类题,就是指出作者写这篇文段的主要目的以及作者要向我们说明、反映什么思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同时也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的主旨只能有一个。
主旨概括类试题的标志性语言表述形式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的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的主题是”、“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等。
主旨概括类试题对报考者要求的特点是:要求体现对文段整体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与抽取能力。
主旨概括类试题题型的特点是:一般文段,尤其是说明和议论文体的文段,通常有直接的或间接的主题句子。
二、主旨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技巧一:抓住主旨句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即寻找题干中包含主旨的句子。
主旨概括题测查的是报考者对文段整体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来说,答案选项中的三个干扰项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偏概全,就事论事。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主旨句在文段中通常有主旨句表明主题或中心。
分析总结历年真题,文章段类试题中的主旨句通常有四种表现方式:第一、位于段首。
一般用演绎推理法论述主题的文段,常常要到段首去找主旨句,因为这类思维方式下的写作从规律上说,就是先点明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具体论述。
【例题】2009 年国考真题尽管黄金的地位已今不如昔,但魔力依然不减。
纸币在通货膨胀面前无能为力,而黄金天生具备保值功能,在通货膨胀时代尤为耀眼。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章晓铭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章晓铭第一章导学第一节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作用所谓言语理解与表达,指作为公务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许多种途径,其中言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
言语活动是人类运用语言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符号系统,必须具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
言语的理解实质上也就是在言语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
言语的理解有不同的水平。
词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是借助于词来表达的。
言语的理解必须以正确理解词的意义为基础。
因此,对单词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
若不理解就谈不上言语的理解。
但是,对各个单词的理解并不意味着就能理解由个别单词所构成的短语和句子。
短语或句子不是个别单词的简单堆砌,它在言语交际中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而被使用着。
句子的情况更为复杂。
它不仅有一定的语法关系,语法关系不同,语义也不同;而且,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较高水平。
言语理解的第三级水平是对一段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目的或意图的理解。
与前两级水平相比,听出言外之意,难度要大得多。
绝大多数时候,这种理解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言语能力,还反映了他的思维水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甚至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言语的表达是由思想到说话或写作的过程。
不论是口头言语的表达,还是书面文字的组织,都反映了一个人运用某种语言形式来达到其预定的目的和意图的过程。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应试者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侧重于考查应试者在言语理解的正确性、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应试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公务员素质的要求。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主旨概括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中出题频率最高的题型,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公务员考试资料网总结整理了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从两个方面:关键句和关联词来对主旨概括题进行解题技巧的解决,大家对这类题型多多加强练习,在这类题上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误了。
1、关键句原则: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比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
理解它们的含义,仍然离不开具体语境条件。
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
一般在段首和段末。
方法:第一步:随手划一些关键性词和重要语句。
文章的首句、过渡句、画龙点睛句、感情句、令人警醒句,每段中心句,答题思路句。
第二步:抓住中心信息,中心话题。
第三步:单句提取主干,复句简化主谓宾。
补充知识点:观点出现的位臵(符合文意的、作者观点是、表述正确的是)一、例子前后:举一堆例子没有用处,可以不细看,要注意的是例子前后的句子。
二、文章段落的首尾句可能三个段落首句结构相同,那么是并列,如果是别的,也可能是递进、因果等关系。
总分总:总—总是重点;总分:重点在总,例子是分析说明的;分总:例子后面的句子是重点。
(问题1——问题2:类似并列复句,说完一个事情再说另一个,无重点,应全盘把握。
例: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
每一次申办承办,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关。
对于新生显贵而言,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登堂入室的绝好台阶。
国际奥委会员们在每一张选票上,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划叉,他们亦在谱绘世界风云榜上城际间的升跌走势图。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决定承办奥运会的城市B.公关工作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成功的关键所在C.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实力的体现D.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的绝好契机2、关联词原则:因果句:代表句式:因为……所以……关联词:由于……所以……,……因而……,以致,致使做题技巧:结论后面是重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总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总结●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的言语理解的总体知识脉络思维导图,可以结合自己笔记按需整理,24公考一起加油●主旨概括类●主旨概括题●判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核心意思/概括最全面的……●解题步骤●主旨句特征●观点句●对策句●找主旨句●有主旨句,则对主旨句进行同意替换或精简压缩●无主旨句,需要对文段进行归纳概括●对比选项●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偏离主旨●解题技巧●微观技巧●关联词●转折关联词●关联词语●但是、可是、不过、却、然而、则、事实上、实际上、其实……●解题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多重转折,需要PK,看谁更重要●因果关联词●关联词●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可见、总之……●导致、造成、致使、使得……●解题要点●结果永远是重点●原因有时会缩略●并列关联词●关联词●正向并列●同样、同时、此外、另外、与此同时、加上、也、一方面……另一方面、分号、排比句●反向并列●不是……,而是……;是……,而不是……●隐性并列●解题要点●并列关系不分主次,主旨成分全面概括不偏颇●必要条件关联词●关联词语●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亟须、务必……/(对策),才能……●解题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结果可省略●必要条件用来引导对策,为文段重点●辅证法●背景铺垫法●常用句式:随着、近年来、以往、日前、当下、自从、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运用●可快速浏览●围绕背景的不能选●举例论证法●特征词●常规:比如、例如、××就是一个例证,以××为例……●变型: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运用●例子本身不重要,可以快速浏览●例子前通常是重点●围绕例子的选项不能选●观点援引法●特征词●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观点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认为……●运用●可快速浏览●所援引观点的后面常为作者观点●围绕引用内容的选项不能选●原因推断法●特征词●因为、由于、原因,因此前……●运用●原因之前或之后表示结论的句子常为重点●原因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只提原因不提结果的选项不能选●反面论证法●结构●正+反●正面观点+“如果不/没有……、如果……”+不良后果●正面观点+“否则、不然”等引导词●只有反:“如果不/没有……、如果……”+不良后果●运用●“正”是重点,反面论证可快速浏览●通过“反”推出“正”,将“正”作为重点●围绕反面论证的选项一般不选●主体排除法●怎么找●文段高频名词●主旨句中强调的词,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运用:排除与文段陈述主体不一致的选项●何时用●某一个名词频繁出现时●文段脉络比较复杂难辨时●表达倾向法●分类●消极的倾向词: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的、遗憾的是……●积极的倾向词:创新、机遇、超越……●反问句式:是不是非得……呢?/难道一定……吗?●运用●正确选项的表达倾向性要与原文一致,否则排除●阅读时注意带有倾向性的具体措辞,不能将含义理解反●行文脉络●总分:提出观点/对策/问题——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分总:背景铺垫/原因分析——得出结论●总分总:提出观点/对策——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反面论证——重申观点/对策●分总分:背景铺垫——提出观点/对策——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反面论证●分分●观点1;观点2;观点3……●事例1;事例2;事例3……●主旨概括题变形●意图判断题●判别标志: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阐明/强调:●解题步骤(同主旨概括)●找主旨句●对比选项●特殊文段类型●摆问题——出对策●列现象——究本质●标题选择题●判别标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解题步骤●通读全文,分析文段,找出主旨句(与主旨概括题完全相同)●匹配选项,择优选择●解题技巧●文体不同,重点不同●议论文:提炼观点句、对策句●说明文:说明主体+特征●新闻类:看文段首句导语,提炼关键信息●散文:把握感情倾向●寓言故事:把握寓意、道理或启示●标题优先保证概括性,再寻求趣味性●态度观点题●判别标志:作者的原意/态度/观点/看法是:●解题步骤●根据提问明确什么人对什么事的态度●带着目的阅读题干●观点引导词:(我/作者)认为、(我)希望、依(我)看、在(我)看来,之后是重点●××是最佳人选,××是不对的,××会导致经济的衰退(明确观点)●匹配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方法切入类●细节理解题●判别标志:以下说法正确/错误/相符/不相符的是:●解题步骤●通读文段,圈点勾画●阅读选项,定位文段,选出答案●解题技巧●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偷换时态●偷换主体●偷换数量/程度/范围●偷换逻辑●●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解题步骤●定位原文●就近原则,只看前文●匹配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技巧●人称代词:找前一句主语●指示代词:找前一句宾语或前文一整句话●词语解释●解题步骤●定位原文●结合上下文小语境概括词语含义●匹配选项●解题技巧●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等特殊符号之后的语句●关联词:通过转折、递进、因果、并列等关联词,确定小语境的范围●语句排序题●原则: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步骤●先判断首句●适合做首句:下定义、背景铺垫、援引观点等●不是和做首句:反面论证/补充说明/后置类关联词/代词指代●再找捆绑:关联词/时空顺序词/重复词语,即保持话题一致●后验证答案●下文推断题●解题步骤●通读文段●重点关注尾句,与尾句保持话题一致●分析选项●不选重复信息●不选跳跃信息●不选无关信息●语句填空题●分类●居首类:空在首句,统领后文●居中类:空在中间,承上启下●居末类:空在句尾,总结上文●步骤●通读文段●先看形式,后看内容●若横线与前后文是并列,要考虑句式不能乱●内容要求:话题一致;关联词搭配得当●答案择优选取●逻辑填空●语境分析●关联词暗示●转折●标志词:但是、却、然而、事实上、实际上、其实……●运用:转折关联词前后语义相反或相对●并列●标志词:和、且、与、同样、也……/不是……而是、并非……而是●应用:正向并列通常语义相近,反向并列语义相反●递进●标志词:甚至、更、进一步、不仅……而且、竟……●应用:递进词之前程度轻,递进词之后程度重●提示性语句●应用:提示词语可前可后,可近可远,大多数是在横线附近的位置●标点符号暗示●常考标点符号:破折号、冒号;顿号、分号;双引号●应用●顿号、分号表示并列,通常前后语义相近●双引号起比喻、拟人的作用●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后面内容解释前面内容,且常在冒号、破折号前没空●选项辨析●语义轻重:词义相近但程度深浅和性质轻重不同●语义侧重:词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贬义;积极、中性、消极●词语搭配:常用的固定搭配。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

标题: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导言:1.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考点,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主体:2. 言语理解是指根据语言材料的描述、叙述或记叙来领会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
对于言语理解,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概括的能力培养。
主旨概括是指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关联词是文章中用来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例如“因为”、“所以”、“然而”等等。
学生在进行主旨概括题时,需要关注文章中的关联词,通过关联词来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并列关系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理解题中,经常会出现并列关系题,要求学生把握文章中并列关系的词语,理解并列关系的逻辑关系,从而正确回答问题。
5. 学生在进行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逻辑结构;要注意文章中的关联词,通过关联词来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要理解文章中的并列关系,正确分析并列关系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回答问题。
结尾:6.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的学习,需要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练习,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言语理解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学生能够用心学习,掌握好这一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习语文知识,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关联词并列关系题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言语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旨概括,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从时间或者空间的角度去理解和概况文章,能够加快对字段内容的理解。
1.大学生就业难,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因素,但与此同时,高校培养方式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也难辞其咎。
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
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盲目追求大而全、综合学科设置。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B.高校培养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C.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
D.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启蒙:
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字段落的理解一定要从结构入手,如果不能把握其中的结构,很难做好这样的题目。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为主旨句,指出大学生就业难,高校培养方式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也难辞其咎。
后文都是对此的具体阐释。
B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文段主旨,为正确答案。
2.“仁”学是孔子儒学的精华所在,是儒学中最具长久普遍性的内核,也是当今时代实现儒学转型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回溯中国思想史,历代不乏对仁学作创新性解释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先秦之后不断出现的新儒家学派里,多数学者并不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建立在仁学的根基上,总是对仁学这条主脉有所偏离,而另立核心,使孔子仁学不能以浩大气势直贯而下,却常常隐没在众多新理念之中,如宋明理学以“理”为核心概念,把仁学边缘化,导致近代儒学变成偏礼之学,有礼无仁,有理无情,成为束缚人性的礼教,被世人诟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仁学在孔子儒学中的重要地位
B.新儒家学派对仁学的偏离
C.近代儒学为何成为束缚人性的礼教
D.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变迁
在这里,我们同样也要关注文章的主体结构,从结构入手,注意文章中的转折。
【答案】B。
解析:文段围绕“仁学”展开,可首先排除与此无关的D项。
文段重点论述的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后的内容,即先秦之后的新儒家学派对“仁学”的偏离,B项与文意相符,当选。
A、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能概括全文。
3.如果我们有智慧,我们就知道,“有”不过是当人类懂得很少的时候的一种能力。
对于经历简单、所见所闻很少的先人来说,他们根本上是从一无所知中开始建立自己的意识,开始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当人类看到的历史越多,当人类懂的东西越多,当人类经历的东西越多,人类就越会明白,一切以“有”为念的东西都是短暂的,一切的拥有都是短暂的,没有人可以在“有”之念下永恒拥有任何东西,永恒拥有的只有“无”。
从这段话可以推知,错误的一项是:
A.“无”才是一种永恒的“有”
B.“有”的观念根源于人的无知
C.作者推崇无中生有的观点
D.作者反对“有”的人生追求
【答案】C。
解析: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是推崇“无”,而非“有”,故“无中生有”并非作者推崇的观点。
C项错误,当选;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依靠外向型的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虽然现在正努力转型,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走生产大国的道路,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于贸易出口。
目前中国的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出口路径主要依赖于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
海上运输的缺陷在于耗时过长,空中运输的缺陷在于运载量过小。
而向西向南两个方向出境的高铁网络,直接陆路联通中亚、南亚、西亚一直到人口密集的欧洲,甚至北非,将极大激活中国内陆的贸易潜力。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中国经济已到必须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头
B.高铁网络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C.陆上运输将成为贸易出口的主流路径
D.出口路径的改变将刺激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国依然依靠外向型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而外向型经济主要依靠海上和空中运输进行贸易,但海上和空中运输各有缺陷,意味着影响出口的发展。
然后由“而”一转,指出向西向南两个出境方向的高铁网络将极大激活中国内陆的贸易潜力。
文段重点论述的是高铁网络对经贸发展的作用,只有B项提到“高铁网络”,故当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