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 (新版)济南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②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③渗透爱心教育,建立生物学观点。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内容的教学,老师注重耳的结构模型的演示;适当讲解,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懂得的问题精讲。

学法上体现讨论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分析法: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法:注意观察耳的结构,抓住结构的特点;课前准备: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耳的结构模型3、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聋哑人的相关资料等。

组成爱心小组,献爱心。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5分钟):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学生看书回顾,思考问题,举手回答:1、角膜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2、视觉的形成过程:温故上节课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加深对视觉知识的复习,同时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

2.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教师归纳:角膜:透光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折射光线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合作探究层层推进(20分)哑谜游戏:首先请同学们做个“猜哑谜”的游戏:老师在一个纸条上写一句话,让一位同学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大家猜信息的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4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4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重、难点)能力目标: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了解其矫正方法。

情感目标:认同视觉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沿着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形成→近视这样的思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分析、形象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人的眼球结构及听觉的形成。

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点,在此过程中,老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突出重点;通过演示实验突破难点;最后学生独立完成达标,及时纠正。

课前准备:教师:⑴多媒体课件⑵眼球模型,凸透镜、白纸板、蜡烛,凹透镜。

学生:⑴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⑵调查本班同学的近视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万亩榴园设问:“五月榴花红似火”当我们置身于万亩榴园中,欣赏着美景,嗅着花香,听着鸟儿歌唱,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人体是靠什么来获取这些信息的?(学生思考回答)设计意图:利用当地的景点创设情景,结合自身体会,自然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讲述: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来获取的。

有些感受器还带有一些附属结构,共同构成专门接受某种刺激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

知识点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1、过渡: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约有90%来自于视觉。

视觉让你发现远处疾驰而来的汽车,及早避让;视觉让你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色彩;视觉让你能够读书、看报、看电视。

眼是人的视觉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课件展示:眼;板书:视觉——眼)2、自主学习:看书P91—92的1、2两小节,完成填空。

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1)看课本,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2)总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外层:眼球壁:中层::眼球内层:房水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3)光线通过哪些结构才能到达视网膜?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便于教师讲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1)(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

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1)(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1)1、知识目标①观察并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②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③说出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和预防的方法。

2、能力目标:①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原理”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近视成因及矫正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利用生物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②通过关注角膜移植,使学生关注社会公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对有关人体如何从外界获取感知的方式、器官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具体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并不清晰。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模型展示法探究实验法和分析讨论法相结合和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眼球的结构、功能。

然后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原理”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形成和矫正方法,并形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和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本节的重点难点。

针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公益,增强社会责任感,设计社会的热点——歌手姚贝娜的角膜捐赠和角膜移植。

并成功的使两人重获光明。

针对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分基础题、易错题和应用题分别练习,促进了对重难点的巩固。

在学习方法上,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关爱他人和乐于奉献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眼球的结构模型;“模拟眼球成像”实验装置,需要凸度大小不同的两个凸透镜、一个白板和一个凹透镜、打火机和蜡烛学生准备:预习,收集有关爱护眼睛的资料。

班长调查本班近视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昨天,我们楼下的X明同学说起他讲和爷爷都配了眼镜。

他远处的东西看不清楚,他爷爷近处的东西看不清,他两人的配的眼镜一样吗?展示:大家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很快就有了答案讨论后回答:她近视眼,戴近视镜;她爷爷眼花了,戴老花镜通过身边同学和家长配眼镜,一个看不清近处,一个看不某某处,引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和后面设计近视眼的形成,预防和矫正前后呼应近视是怎么回事?眼睛的构造是怎样的?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探究世界——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学目标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养成良好的用眼、用耳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3.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探究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景,展示秀丽的山水风光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新课,眼睛对于 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 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 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镜子。

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 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 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

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 分。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师:展示眼球模型。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观察这个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

同学 们在观察的时候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按照书中实验的方法一步一步来完成。

生:通过观察拆卸和组装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并分析、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哪一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各个组的同学纷纷踊跃登场,按照模型的顺序介绍眼睛的结构。

眼球分眼球壁和内容物两 部分。

眼球壁又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

外膜包括前面的角膜和后面的巩膜。

中膜包括前 部的虹膜、稍后部的睫状体、后部的脉络膜。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7.课后作业:布置与感官感知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活动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人体感官器官的了解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方面尚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感官感知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人类简史》中关于感官发展的部分。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总结阅读心得。
5.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请家长参与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6.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感官感知的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感官体验。要求学生收集、整理调查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感官器官在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生物学基本技能。
(二)教学难点
1.感官器官的微观结构和功能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2.学生在分析、归纳感官器官的作用时,容易受到已有认知的影响,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
3.如何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器官的构成、功能及感知外界环境的原理。
2.重点讲解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原理,通过模型、图示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眼球和耳朵的微观结构。
3.结合实际生活,讲解感官器官在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方面的作用,如:夜行动物的眼睛对光线的敏感度、猫头鹰的夜间捕猎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2)(

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2)(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耳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 ②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③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耳的结构”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②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竞赛抢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介绍“千手观音”的表演者邰丽华的经历,感受聋哑人对生活的追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育学生去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复习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预习本节知识;收集导致失聪原因及保护耳的资料。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 5分钟1、依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2345678910眼球的结构学生回忆上节所学、看书巩固主要内容,1.抢答各部分的名称:1.睫状体2.虹膜3.角膜4.瞳孔5.晶状体6.玻璃体7.巩膜8.脉络膜9.视网膜10.视神经 同位互相指图说出主要结构的功能:角膜:巩固上节所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 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2、我们是如何看见屏幕上的图像的?3、形成视觉的感受器在哪?教师总结: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透光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折射光线2.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doc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doc
%CD%BC&in=30044&cl=2&lm=-1&st=-1&pn=0&rn=1&di=43963991355&ln=1992&fr=&fm=result&fmq=1332
158708937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4396399
(1)探究实验:双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图片】:100/shczy/ShowInfo.asp?InfoID=164825
总结:双凸透镜成像特=%D1%DB%C7%F2%B5%C4 %B3%C9%CF%F1%CC%D8%B5%E3%CD%BC%C6%AC&in=31426&cl=2&lm=-1&st=&pn=24&rn=1&di=101067666225& ln=1999&fr=ala0&fm=ala0&fmq=133216766245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pn24&-1&di101067666225&objURLhttp%3A%2F%%2FPhoto%2FUploadPhotos%2F200 812%2F2008122911455678.gif&fromURLhttp%3A%2F%%2Fphoto%2Fshownew.asp%3 Fpage%3D98&W800&H534&T10884&S138&TPgif

生物: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下)

生物: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下)

第五章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并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解释人的视觉形成的过程。

3.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了解其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认同视觉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视觉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

学习内容及方法:1、感受器是人体内 的结构。

2、感受器官是指带有 感受器,专门感受 。

3、眼是人的 器官。

其主要结构是 ,此外还有 、 、 、 、 等附属结构。

(上述内容的学习注意结合图示中的功能予以分析,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5、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 和 ,并经过 的折射,在 上形成一个 的物像。

上的 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 ,然后通过 传到大脑的 ,从而形成视觉。

6、近视眼的成因是 过度变凸,或者眼球的 过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 的 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方法是配戴 镜。

4、眼球的结构7、检查视力的方法:被检者位于对数视力表前米处,眼与视力表第行视标同高。

能看清第行()即为正常视力。

学习疑问:视野拓展:1.先天性近视是怎么回事?它与后天性近视有何区别?2. 最新调查显示,学生中视力不良率7岁时为7.92%,18岁时增高至53.28%,可见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之高。

你认为要预防近视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达标检测:1.视觉形成过程中,视神经的作用是()A. 形成清晰的物像B.传导倒立缩小的物像C. 传导神经冲动D.形成视觉2.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瞳孔位于什么中央()A.巩膜B.角膜C.虹膜D.视网膜3.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别是指()A.虹膜和角膜B. 虹膜和巩膜C. 脉络膜和角膜D.巩膜和视网膜4.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⑤瞳孔⑥视网膜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⑤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5.能够使眼球内部成为一个“暗室”的是()A. 脉络膜B. 虹膜C. 角膜D. 视网膜6.在“模拟眼球成像原理”实验中,白纸板和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A.视网膜、角膜B. 视网膜、虹膜C. 视网膜、晶状体D. 视网膜、玻璃体7.守门员在密切注视足球从远处飞向身前过程中,其眼球内晶状体的变化应是()A. B. C. D. 8.读书写字一段时间后远处眺望,可以预防近视,原理是使( )的肌肉得以休息。

济南版生物七下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下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视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保护教学设计教材原文: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教材分析】《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济南版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在安排了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和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的基础上,安排了本节的知识。

这一节知识概述的是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是与前面的神经系统的知识紧密联系的,即视觉、听觉分别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形成的。

济南版教材在本节内容的编写过程中,利用了图片、实验承载了直观的教学信息,注意将较为抽象的视觉和听觉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说这样的编写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交流问题的能力,并且他们在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神经系统的组成,为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

由于模拟眼球成像原理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感觉器官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模拟眼球的成像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调查青少年近视情况,培养学生参与调查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视觉有障碍人群。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教学难点:模拟眼球成像原理【教学手段】1.课前准备:复习上面两节课的知识,学生调查家人和周围人群常患的眼疾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

2.辅助教学手段: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归纳、交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抢答】猜一猜谜语中说的是人体的哪一种器官?两间小屋左右分要到睡觉才关门小小世界都容纳难放一粒小灰尘【体会感受】1.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约90%来自视觉,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大自然,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景色,如果失去了视觉,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2.邀请一位座位靠前的学生和一位座位稍靠后的学生到讲台前面来,准备两条经过加热消毒的丝巾,蒙上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走回自己的座位,现场采访他们“失去”视觉的感受,体会眼睛的重要性,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5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优质教案(5)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5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优质教案(5)
人体对周围世界地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耳地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地功能。 (重 点) (2)描述听觉形成地过程。 (重点、难点) (3)了解人类地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 “ 耳地结构 ”地模型,培养学生地 观察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 “听觉地形成 ”,培养学生地语 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 3)培养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与耳有关地生理现象地能
人因为用硬物“掏耳
学习。思 这部
朵”而致“鼓膜”穿孔 考、交流并 分知
失聪地现象。那么“鼓 回答问题 识在
膜”是怎样一种结构
学生回答: 课本
组织 呢?
鼓膜振动 地基
交流 2.从耳地模型看,三块 时,听小骨 础上
点拨 听小骨有什么作用?
和耳蜗也 有所
建构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把 会振动。 延伸、
24 分 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钟 让学生做这样一个试 验:吞咽时,若用手指
炎。
与 其 功 能 归纳
请同学总结中耳地功 是 相 适 应 与表
组织 能。
地。
达能
交流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内 学生回答: 力。
钟 提问: 你们看到地、摸 和部分外 进 一
到地是不是完整地耳 耳道。
步激
地结构?为什么看不
小组合作 发 学
到其他地结构?
习兴 学习、讨
各小组分发耳地模型。
趣和
论 ,积极响
请同学们结合 94 页课
好奇
应、纷纷举
本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
心。
手回答问
1. 耳分为哪三个部 题。
分? 2. 每个部分有哪些
学生回答)
结构;脉络 识地
2.说出眼球地主要组成 膜:营养眼 识记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教学设计
9.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10.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器官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图片、模型、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感官器官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感官器官的共性和特性,从而加深理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官器官的工作原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盲人走直线、蒙眼尝味道等游戏,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感官器官的重要性。
4.教师提供一些与感官器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5.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批改后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与感官感知相关的问题,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探究感官器官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2.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感官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讨论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感官器官的必要性。
4.整合跨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等,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感官器官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视觉形成过程中,结合光学原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5.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效果。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2-(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2-(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2-(新版)济南版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通过眼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③、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引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自学动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前准备:1、熟练的理解教材,深挖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和知识点及社会实际的结合点;备好课;准备眼球的教学器材;制作精美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凸透镜、白纸板、蜡烛;眼球模型图3、要求学生分好学习小组;搜集有关爱护眼睛的有关资料;调查活动:调查本班同学的近视率。

环节二:指导学法自主学习(7分)导语:生活中,感觉器官就像“人体的侦察兵”,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

那么什么叫做感觉器官呢?我们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呢?小结: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只有靠我们的感觉器官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过渡: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

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阅读教材,了解概念➢感觉器官:感受器带有一些附属结构,共同构成专门接受某种刺激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

讨论交流,说出人体的感觉器官:➢生活中,我们用眼睛看到外界的食物;用耳听到各种声音;用鼻子嗅到很多气味;用皮肤感受冷、热、触、痛、压等刺激……观察思考:观察眼球的解剖模概念的理解很重要,首先让学生理解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感觉器官的功能。

约90%来自视觉。

设疑:眼是人的视觉器官。

人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呢?要想解决这些疑问,首先要了解眼睛的主要结构眼球。

教师学法指导:同学们独立阅读教材92页的内容,并仔细观察眼球结构示意图,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用特殊的标记在课本上标记重点的内容,如果有疑问的部分,请用红色笔记录下来。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世界的感知名师精编学案济南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世界的感知名师精编学案济南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观察并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解释人的视觉形成的过程。

3.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了解其矫正方法。

二、学习重点:眼球的结构及视觉形成。

学习难点:视觉的形成三、温故知新: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请写出反射弧的完整结构。

能画出来吗?(试试)四、诱思导学:问题一:感受器1、感受器是人体内的结构。

2、感受器官是指带有的,专门感受的器官。

3、眼是人的器官。

其主要结构是,此外还有、、、、等附属结构。

问题二眼球1、观察眼球的解剖模型,对照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角膜:(形态)外膜::白色不透明,作用:眼球壁—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内膜:——光的感受器,与视神经直接相连。

眼球内容物2、我们的眼球其实是一架非常精密的照相机,试说出它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根据P95思考与练习完成)问题三:视觉的形成1、我们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2、用自己的话描述近视的形成。

五、课堂小结六、课堂自测1.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 )。

A.听觉B.视觉C.触觉 D.味觉2.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 )。

A.角膜B.房水C.晶状体 D.玻璃体3.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 )。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B.视网膜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D.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4.人们把眼睛比喻为自动相机。

下列具有胶卷功能的结构是( )。

A.脉络膜B.视网膜C.虹膜 D.角膜5.从暗室走到阳光烂灿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 )。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大小不会发生变化D.无法确定6.就人体而言,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触觉的敏感程度不同。

下列部位中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

A.手臂B.手掌C.前臂 D.指尖7.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8.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5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优质教案(2)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5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优质教案(2)

人体对周围世界地感知(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耳地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地功能。

(重点)②描述听觉地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③了解人类地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耳地结构”地图片,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地能力。

②通过课件演示“听觉地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耳地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地教育,养成良好地用耳习惯。

②通过对聋哑人地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地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竞赛抢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介绍“千手观音”地表演者邰丽华地经历,感受聋哑人对生活地追求,让学生地情感得以升华,教育学生去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地人群,同时要养成良好地用耳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复习眼地结构及视觉地形成;预习本节知识;收集导致失聪原因及保护耳地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5分1、依据眼球地结构示意图说出各部分地名称和功能。

学生回忆上节所学、看书巩固巩固上节所学56经冲动。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音乐欣赏“感恩地心”(放到一半关掉声音)讲述:当同学们沉浸在这熟悉地音乐声中地时候,声音突然消失,这时你有什么感受?过渡:人从外界接受观看视频,谈感受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地?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疑问,音乐欣赏5耳蜗庭和半规管。

强调:鼓室下面有咽鼓管,它和咽相通。

知识点二:耳地各结构地功能过渡:我们知道了耳地结构了。

那么,耳各部分地功能是怎样地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教材94 页图,思考耳地各部分地作用。

活动:请同学们用手在耳郭后边听声音。

回答:声音变得更大了,说明耳郭有收集声波地作用。

用手指堵住外耳道半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眼、耳的结构。

2、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

3、掌握用眼、耳卫生。

4、预防近视的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眼、耳的结构。

2、近视的形成。

难点:
1、视觉、听觉的形成。

2、用眼、耳卫生。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云,人有旦夕祸福。

”自然界中的万物生灵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他们都有适应瞬息万变环境的本领,就以“要下雨”为例,想一想你所熟悉的生物会做出哪些反应?
猜猜看:让某一学生再闭眼的前提下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说出名称。

教师:在箱子中放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用布蒙好。

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哪种器官认识事物更准确?
学生:视觉。

(一)视觉
教师活动:演示透镜成像原理,演示照相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
播放投影片《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结构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质疑,描述相机结构及原理,讨论发现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关系。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
教师:播放眼的结构动画
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的视频,自学识记教材91页图3.5-14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我是xxx”说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利用挂图归纳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并板书。

教师活动: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

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播放课件《视觉的形成》并板书视觉的大致过程。

学生活动: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通过搜集资料、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明确视觉的形成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进一步探究:播放投影片《猫瞳孔的大小的调节》,质疑:人的瞳孔大小也会改变吗?引导学生设计观察人的瞳孔大小改变的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观察结果,并进行猜想,设计探究实验,用手电筒,或其他方法进行试验。

知识链接:什么是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眼?
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近视及其成因以及预防,通过调查班级内学生的近视率,引起学生注意爱眼、护眼、科学用眼。

引出情感话题:“假如我是一个盲人,我会怎样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将在生活中如何帮助盲人等残疾人。

讨论:海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二)听觉
导入:我们知道耳是听觉器官,那么,耳又怎样的结构?听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正课:
耳的结构及功能:
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2、中耳:鼓膜----将声波信号转变成机械震荡
听小骨----传导震荡
鼓室----容纳听小骨的地方
咽鼓管----调节鼓室内外气体的平衡,保护鼓膜
3、内耳:半规管----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变化的刺激
耳蜗----内部分布听觉感受器,将震荡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换能装置)听觉的形成: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传给中耳的鼓膜
鼓膜--(将声波信号转变成机械震荡)--听小骨(传导震荡)--传给内耳的前庭耳蜗--(内部分布听觉感受器,将震荡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在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用耳卫生:
1、不制造噪声,不要在噪声大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2、不用尖利的器具挖耳,以免伤害外耳道和鼓膜。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

4、遇巨大响声时,应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

5、生病时,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耳聋。

(三)其他感觉
导入:除了视觉和听觉,人体还有其他感觉,每种感觉都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阅读P95最后一段,并读图3.5—19,思考下面的问题:
1、除了视觉和听觉外,人体还有哪些感觉?
2、人体各种感觉的存在对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