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到35种心理效应汇总
心理学效应大全

n 症状——
n
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因为“人往高处走”,到达一个阶段,各方面都
要求配套上升。街道要搭配建筑,豪宅要搭配名车,鞋子要搭配礼服,礼服要搭
配名钻……搭配的顶端永远是自己力所不能及。
3、齐加尼克效应:
n 起源——
n
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
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
n 异性效应“。这种现 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人们一般比较对 异性感兴趣,特 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感兴趣,这点 女性也不例 外,只不过不如男性对女性那么明显。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 男性 还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在起作用。不 过 ”异性效应“不能滥用。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如果再加上交往 得 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反之,若为达到某一目的, 用 色相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该项理论。此理论有一个我们最常听 到的例子:
n 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 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开心地在医院 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 病痛的恐惧中,最后真的罹患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
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
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
4、罗森塔尔效应
n 起源——
n
古希腊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
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整日深情注视。天长
常用的35种心里效应

常用心里效应1.瓦拉赫效应托奥·瓦拉赫是应应应化应应得者他的成功应程富应奇色彩。
瓦拉赫在应始应中应学极学父母应他应应了一文之路不料一期下应应他下了应应的应应“瓦拉赫用功。
条学学来教写很但应分拘泥应以造就文之材。
”此后父母又应他改油可瓦拉赫不善于应学学画既构又不应色成应全班倒第一。
面应如此“拙”的生应大部分老应应应他成才无望只会数笨学有化老应应应做事一应不苟具应做好化应应的素应建应他化应下瓦拉赫智慧的火学学学学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应于应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应明了应应一道理生的智能应展是个学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应一旦到了应应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找充分应应便可取得人的成应。
后人应应应象应“瓦拉赫效应”。
惊称2.应坎效应所应应坎效应是指一人接受了应低应次的要求后适引应往往逐步接受更高应个当会次的要求。
应效应是美社心理家弗里德曼弗雷瑟于国会学与1966 年在做无应力屈登应从坎技应的应应应应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应应一应应象一株植物应生应应应得矮小、应应而多同应当独与众植物一起生应应应根深茂生机然。
人应把植物界中应应相互影、相互促应的应叶盎响象之应“共生效应”。
事应上我应人应群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迪称体国卡文应应室” 从1901 年至1982 年先后出应了25 位应应应应应者便是“共生效应”一杰出的个典型。
4.刻板效应社心理应应那应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应“刻板效应”。
是应人的会学响称它一应固定而应应的看法而应生一应刻板印象。
在校应常可应到应应应象应应那些天从学教应应应、应成应应秀的生应上往往流露出喜应的神色受到器重和应。
而天应愚学学并青、笨应成应应差的生应往往受到应应表应出急躁、应应的情应令人沮应的应常在嘴学学歧教挂应。
应应明应常受到应应“待遇”的生应应凉水应身应失了应信心失掉了践学会学克服困应的勇以至应生应应情应。
气 5.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有应又应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应应象应知应者留下第一印象应社称知应的影作用。
36种心理效应

中小学班主任必读教育中的36种心理效应一、“苏东坡效应”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
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了。
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
”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
所以,鲁迅有一句人们都认可的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强调要了解学生,但却很少被要求要了解自己。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了解学生固然重要,了解自己也同样重要,因为只有既了解学生也了解自己,才能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更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
那么,教师要如何了解自己呢?首先,要跳出“自我”这个圈子,突破“自我”的局限,“以人为镜”,通过与别人行为及优缺点的比较,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其次,利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消除认识“自我”的“盲区”。
一般地说,认识别人比认识“自我”容易,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就要求自己要能够广泛地收集来自上下左右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并通过认真分析和判断来认识“自我”。
第三,要掌握一些分析和判断的方法。
因为这与正确认识“自我”密切相关。
这些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主要有: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能既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又不会被别人操纵,遇事能够冷静理智,不会感情用事等等。
第四,多参加各种有益的、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有益的、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实践活动,可以检测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
二、“霍布森选择效应”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1. 巨人效应:人们倾向于崇拜和信服比自己高大、强壮的人,并将其视为领导者或权威人物。
2. 魅力效应:人们往往对外貌好看、有吸引力的人更加友善和喜欢。
3. 社会认同:人们倾向于追随和效仿与自己身份认同相符的人或群体。
4. 群体思维:在群体中,个体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随大流和顺从群体意见。
5. 权威效应:人们倾向于接受权威人物的意见和行为,并相信其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6. 原因推断:人们倾向于试图寻找事件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并做出推断。
7. 外貌影响:个体的外貌和形象对于社交和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
8. 从众效应: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倾向于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和意见。
9. 锚定效应:人们受到先前接收到的信息或数字的影响,从而做出与之相关的决策。
10. 选择困难:当面临多个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困扰和纠结,难以做出决策。
11. 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感到更加敏感和厌恶,相比之下,他们更加倾向于追求避免损失而不是获得收益。
12. 社会比较: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13. 罚恶效应:对于犯错或违法行为,人们对于该行为者的评价往往更加负面和严厉。
14. 心理附着:人们对于首次接触的人或物,往往会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喜爱。
15. 非理性乐观: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和计划,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现实和过度乐观。
16. 美好回忆:人们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回忆和情感。
17. 认知失调:个体在面临与自己现有信念和态度不一致的信息时,会感到不愉快和不舒适。
18. 影响力:个体通过言语和行为对他人进行影响和操控,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19. 可利用性偏见:人们往往会过度估计自己经历的事情,而低估他人的经历和情况。
20. 认知偏差:人们在理解和诠释信息时,会受到个人经验和偏好的影响。
21. 头号效应:对于首次了解到的信息或人物,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和关注。
22. 获取永久性效应:人们对于已经拥有的物品或资源,往往会高估其价值和重要性。
心理学36大效应

心理学36大效应心理学是一门探索人类思维与行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实验和理论,探索了人类思维与行为的奥秘。
其中,心理学36大效应是来自实验的结果,它们揭示了人类思维与行为的一些有趣而又普遍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36大效应,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的阐述和说明。
1. 上帝效应:人们对领导者或权威人物更容易产生信任和尊重的态度,甚至忽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行为。
2. 阿波菲斯效应:心理上的积极自我形象使人们消极地对待其他人。
3. 罗森塔尔效应:预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当我们期待某个人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时,我们往往会以某种方式影响他们。
4. 贝尔曼效应:重要的事情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无关紧要的事情则被遗忘。
5. 比佛利山效应:人们往往对自己了解得比实际情况更多,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注意到自己的行为。
6. 博纳效应:在原先不被注意到的环境中,添加任何新的、有趣的或者与众不同的对象,人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7. 波恩乐效应:人们倾向于更喜欢与他们在童年时期接触的物品和享受相关联。
8. 保留性价格效应:人们对数字价格后面的额外数字更敏感,而忽略了整个数字价格。
9. 重新界定效应:一个消费品的价格,在一段时间过后重新界定,往往会影响人们对这个消费品的喜爱程度。
10. 柯勒拉多效应:人们偏向忘记负面的记忆,而更容易记住积极的经历。
11. 柯廷加效应:人们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容易受到销售人员或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
12. 迪克森效应:人们将自己未达到的目标归因为外部因素,而将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
13. 豆子效应:人们往往不愿多花几分钟的时间,去寻找更好的交易,因为他们把这些花费的时间看作一个不愉快的过程。
14. 霍金斯效应:当人们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放弃努力,转而寻求外界的帮助。
15. 洛克斯利效应:人们对自己面临的选择越多,决策的难度就会越大。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1

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
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
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
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
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
于人际交往记忆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4.异性效应
15.责任分散效应
1964 年3 月13 日夜3 时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
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
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
生矛盾,各不相让,到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想想如果学学“南风”
两人平心静气地好好谈谈,结果是否会好许多呢?
19.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
朋友一次问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我说挣钱最难,他摇头。哥德
巴赫猜想?他又摇头。我说我放弃,你告诉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说是
认识你自己。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
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
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7.“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 ”心理是指自己努力去做而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是“酸”
的,是不好的,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我们的一些压力。比如:别人有一
样好东西,我没有,我很想要,但实际上我不可能得到。这时不妨利
100个心理学效应

100个心理学效应01. 踢猫效应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里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种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02. 内卷化效应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这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为,被称为“内卷化效应”。
03.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04. 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05.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两极分化现象。
06. 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我们把这种心理学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07. 吊桥效应在吊桥上,由于危险的情境,人们会不自觉地心跳加快,如果这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人们很容易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08. 奶头乐理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80%人口将不必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

1、一步难以上青天——层递效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
——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96年),心理学家查尔尼(1975年))2、榜样太高不可攀——差错效应能力比自己强,总体上各方面优于自己,然而和自己一样不时会出现一些可以原谅的小差错的人更能吸引人。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差错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3、术家写评语——巴奴姆效应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
(泰勒巴奴姆)4、疯狗唾液救人命——接种效应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态度变化与过去对某个问题体验的关系时证实:处于态度改变情境的个体,若受到某种反向态度的轻微攻击后,就好像是在“接种疫苗”,大大刺激其对这种攻击作出抵抗反应,并不断地增强了抵抗力,以后再受到同一反向态度强大攻击时,不但不会改变其原有态度,反而使个体更加执着于自己的态度,并“抵抗”任何不同意见。
这就是“接种效应”。
(巴斯德)5、响鼓要用重锤敲——强刺激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受性与刺激的阈限有关。
如果作用于人的刺激阈限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那么感受性会因此而麻木。
刺激阈限大大超过中等水平,感受性十分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谓之“强刺激效应”。
刺激阈限大大低于中等水平,十分微弱,如一条小虫在皮肤上爬行,其感受性也会因此而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弱刺激效应”。
6、难以自禁激扬情——组场效应众人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如同物理学中磁场一样的心理场。
当个体进入这个心理场后,在感人场景的渲染下,人的情感、行为就会被磁化而变得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升华为与场景一致的情感与行为。
这种能磁化人心理的强大、特殊场景称之为大众心理场,它所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组场效应”。
6、滴蜜赢得他人心——认同效应引导者表达与对象之间在观点或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引导者实际上向对象出示了一张“自己人”的心理名片,这使被引导对象产生一种“同体观”,视引导者为“自己人”,从而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或弱化对方的“反引导定势”和防范心理,取得倾向于对方的观点,接受对方引导的效果。
心理学效应集锦

心理学效应集锦一、吊桥效应当一个人提心吊胆的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
因为吊桥上提心吊胆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里英雄救美后,美女都会爱上那个救她的英雄的原因。
所以,要想吸引一个人,约会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那些刺激的游戏,或者看恐怖的电影。
二、曝光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
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
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
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
也就是说,曝光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所以,微信头像建议大家使用自己的真实照片,总之要想办法多让对方看到自己,或是自己的照片。
三、黑暗效应浪漫的西餐厅是很多人情侣约会的首选,因为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
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所以,尽可能多的找机会与对方在昏暗的光线下相处,比如昏暗的车里,是一个吸引人的好办法。
四、富兰克林效应18世纪美国的国父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一句话发展而来的。
富兰克林说: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帮助你。
当然,这事是有技巧的,你别上来就弄件大事找对方帮忙哈,你可以先从一些很小的,对方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下手。
比如,让对方顺便帮你带杯咖啡,或者是帮你整理一下领带之类的。
五、阿伦森效应有个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贬后褒,第四组先褒后贬。
最常用到的34种心理效应

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 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 年至1982 年先后出现了25 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心理学:非常有用的35个法则

1、投射效应 :是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推断外界的事物,或者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效应。
2、霍桑效应 :当你受到关心,或者你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时,你的学习、交流、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习得性无助 :反复的失败可以使人失去努力的信心,放弃追求。
4、虚假一致偏差 :人们都有高估或者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倾向。
5、视网膜效应 :一个人自身的状态会影响她(他)的观察结果。
6、自我服务偏差:人们有过分强调自己对成功的贡献和尽量缩小自己对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的倾向。
7、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会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写特别适合他(她)。
8、狄德罗效应 :在拥有一件新的物品后,人们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其他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9、心理账户 :由于对金钱的来源、保存地点和如何使用的认识不同,对金钱的支配方式也会有大不相同。
10、卡尼曼风险定律: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时则是风险偏好的。
11、睡眠效应 :最初的印象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12、罗森塔尔效应 :信任和赞美对别人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3、潘多拉效应 :人们总是越是不想让他(她)知道的消息,他(她)就越想知道。
14、体貌效应 :因人的身体和相貌而产生美即是好的认知。
15、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下面肯定会有更多的不称职官员。
16、旁观者效应 :在危机现场,在场的人数越多,见义勇为的行为就越少。
17、沉默的螺旋:人出于社会天性,为防止交往中的孤立,总是寻求与周围关系的和谐。
18、社会促进效应 :当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促进活动的完成。
19、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打烂更多的窗户。
20、250定律 :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21、PMA黄金定律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
51个心理学效应大全

51个心理学效应大全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心理学效应大全总结

心理学效应大全总结一、珀金斯效应珀金斯效应(Perkins Effect)是指当受试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在压力、难题多样化、限时条件等不利条件时,其解题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往往会闪闪发光,发挥出九鼎沸腾的精彩效果。
这也就是其得名由来,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珀金斯发现的心理学实验结果,其研究表明,当受试者在困难条件下进行解题和创造性思维时,其表现的会比试题越复杂及要求时间越短的受试者表现得更为出色。
二、芒格尔效应芒格尔效应也称假相关效应,是指在感知、反应或行为对不存在或未被看到的刺激做出反应时,会造成受试者回忆或思考出一个从未发生过的相关或事件。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哈罗德·芒格尔发现的心理学效应,他的实验表明,在受试者看不到正在播放的音乐的情况下,却会对其有一种直觉或联想。
受试者看到的图像,会引发他们联想出另一个从未发生的事件或情景。
三、玛格丽特·克里布效应玛格丽特·克里布效应也称偶然发现效应,是指受试者在完成一个棘手的任务或练习时,往往会发现出一个来自练习中不明显处的巧合或关联。
这是1980年由英国认知心理学家玛格丽特·克里布发现的心理学效应,通过他的实验发现受试者完成的棘手的任务或练习中,会发现出一个来自任务的有意识的现象,他们可以从完成任务或练习中发现新的思维方式,以更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务。
四、贝尔效应贝尔效应指当两个人或集团在受训过程中会存在负面互动,会对受训者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这是一个被英国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贝尔发现的心理学效应。
他发现,在受训组中,当参加受训学员之间存在某种负面互动时,受训学员的学习效果会比学员之间无任何负面互动的组要差。
贝尔效应的发现提醒人们,要将正面激励和有效的学习积极有效地结合起来,排除受训环境中可能出现的负面互动。
五、山格尔效应山格尔效应(Schäkler Effect)是指在复杂的任务或缴费情景当中,人们总是优先选择完美的方案。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一、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二、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 1901 年至 1982 年先后出现了 25 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三、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 1966 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四、蝴蝶效应196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
45个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主要针对自身形象的管理:穿着得体;注意细节上的修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整体素质.2、名片效应:顺着他人的话说在与对方初次交际,或者开始交往的时候,要先向他们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并且是熟悉和喜欢的观点或者思想。
把自己的观点、思想、意见渗透在这些观点中,组织好对方喜欢的言辞、语调,让对方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这样便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发挥很大的实用价值!3、情绪效应:情绪传染与陌生人交际的时候,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
尤其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节情绪的方法:自我暗示,行动转移,自嘲等4、亲和效应:内心的亲和在交际、应酬过程中用亲近的话语、笑容、肢体语言吸引他人、俘虏人心所产生的效果。
主要表现:微笑,温和眼神,和手势(轻柔的挥手、鼓励的握拳、温柔的抚摸等)5、身体语言定律:洞穿对方最真实的想法在交际中,通过对方的身体语言来解读对方所要表达的想法。
例如紧张时候,身体的表现形式:触摸或按摩颈部;深呼吸或是话变多;把手放在大腿上等6、“7/38/55”定律:衣着服饰中的大学问是人们在给别人第一印象时传递的各种信号所占的百分比.视觉因素在给人的第一印象中占55%,声音占38%,语言占7%。
可见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7、诙谐效应:幽默是最生动的语言是一种防御机制。
它指一个人处于困难和尴尬境地时,采用一些诙谐手法,可以自我解脱,应对难关,征服别人。
幽默能使人轻松、愉快、爽心、情感舒畅.这样可活跃气氛,联结双方感情,在笑声中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8、瀑布心理效应:不该说的话不乱说和别人打交道时,就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
在日常生活中,把握说话的分寸很重要:要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不要过于兴奋;客观才能得人心。
9、费斯诺定理:与人交谈,多听少说也叫倾听定律,是指在与人交往时,用心地听别人讲话会获得别人的好感,会换来对方的理解、信任和快乐,使说话者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满足了对方渴望被重视的自尊心理,从而达到双方都很愉快的目的。
心理学36大效应

心理学36大效应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例如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60个经典心理定律

60个经典心理定律1.刺猬效应: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2.异性相吸定律:异性接触会产生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
3.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4.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极小力量引起的察觉不到的渐变,但它却可能引发翻天覆地的变化。
避免消极的东西在心中滋长。
区别:蝴蝶效应是在动力系统,是未知、突发、不可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在相互联系的系统,是已知、蓄意的、可控的。
5.布里丹毛驴效应:指决策过程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
学会放弃和取舍。
6.手表定律:如果没有判别正误的标准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找好正确的标准是前提。
7.蘑菇定律:新生事物和人就像蘑菇一样,在长大前会经历不公平待遇和不被重视的痛苦。
“扎根”过程中要学会承受和忍耐,不断学习。
8.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块,而是最短的那个。
取长补短。
9.从众效应: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
客观判断,不要盲从。
10.权威效应: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11.名人效应:相当于品牌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就像广告代言吸引人们购买商品一样。
12.期望定律:当我们怀着强烈期望做某事时,我们所希望的就会出现。
梦想是可以有的,万一就实现了呢。
13心理定势:指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使我们在某些活动中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也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不要让惯性思维限制你的脚步。
14.酒与污水定律: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关键在于那匙污水。
15.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源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16.南风效应:温暖胜于严寒。
指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35种心理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35种心理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学期下来泥不善于构图学生苟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屈从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调茂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实上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会顿觉凉水浇身生颓废情绪。
5.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都是片面的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凭第一印象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6.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蝩v觴断7.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8.蝴蝶效应1960年问题时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是的结论。
吐血整理130个心理学效应

吐血整理130个心理学效应吐血整理130个心理学效应原创2021-05-21 19:01:27·匆cng那年本期我们继续给大家分享经典心理学效应,总共130个,废话不多说,往下看~121、反暗示效应在有一定心理对抗的情况下,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从而诱导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想得到的事件。
这种现象被称为“反暗示效应”。
(司马懿大敌当前,诸葛亮带领两书童在城上气定神闲地抚琴,上演了一场千古传唱的“空城计”。
)122、反哺效应给别人好处,往往也能得到最多的好处。
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哺效应”。
(把一个客户服务到位了,他会介绍更多客户给你。
)123、毒气效应平时个性十分温顺,偶尔也会发点儿犟脾气,从而引起别人的关注和重视。
这种现象,在人格心理学中,被称为“毒气效应”。
(适当的释放点儿“毒气”,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线,不能总是人善被人欺。
)124、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得到手,这种逆反心理现象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叫“禁果效应”。
(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允许早恋,那么某一代人的单身率会不会下降很多?)125、名片效应在两个人交往时,向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让对方认为你跟他是同类型的人,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这种现象被称为“名片效应”。
(人的言谈举止都是自己的名片,维护好这张名片,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126、我整理的这些心理学效应就好比是一张名片,能点开阅读这篇文章的人都是对这张名片感兴趣的人,当然你也可以去我的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看,那张名片里面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126、超限效应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不论做什么事情,要谨记一个词语:物极必反。
)127、攀比效应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或臆想的身份差异或利益差距,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学期下来泥不善于构图学生苟花一下子被点燃了个道理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出的。
c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调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实上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会顿觉凉水浇身生颓废情绪。
楀懡鍏堢敓璇寸殑鈥滃緢鍑 5.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触时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都是片面的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凭第一印象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6.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蝩v觴断7.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8.蝴蝶效应1960年问题时演变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此训了一顿也很生气狂吠老人面前小狗一吓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 表达这个发现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效应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9.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
”事过半年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这样下属弄驳背⌒脑嗖》⒆鳘膊 m10.贝尔效应尔效应。
要以单位和集体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
11.鲶鱼效应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原来当鲶鱼装入是“鲶鱼效应”。
地工作。
12.海潮效应力。
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13.名片效应会使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要使" 心理名片""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出示"你的"心理名片"以达到目标。
掌握"心理名片"于人际交往记忆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4.异性效应?quot;异性效应"。
这种现 :潑(稂鎟x#e琪玟<挄点女性也不例"异性效应"在起作用。
不过"异性效应"感?quot;色迷迷""度"。
15.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有38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冉隙砸煨愿行巳お蔡豾w和调生一种"""集体冷漠"的局面。
如16.詹森效应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与"赛场失误"之间的惟成。
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 鎟x#e琪玟<挄如何走出"詹森效应""赛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终定会交付满意的答卷。
17.“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努力去做而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是“酸”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18.“南风效应”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朋友。
我?19.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累累"u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来。
左手上系了一性越强。
偏差。
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 ?果行人为了抵御睎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般可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巴纳姆效应”。
MMPI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本身就种精神安慰。
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20.培哥效应称、————————⑸————象与固定编码——水把裤子弄湿了。
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记住这一对象。
编号等。
21.迁移效应先行学习A促进了后继学习B A干扰和阻碍了后继学习B A促进了后继学习B称为零效应。
笙蟮谋亲由洗髁艘欢ッ弊印R语、德语、西班牙语一般都有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是要注意发现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处。
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是要广泛地积累各方面的学习经验。
定势。
22.反馈效应习效率。
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
8周教学。
了8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
这说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并且是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大。
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
上。
23.马太效应“马太效应”一词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
他以此来概括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所成绩。
|24.水桶效应25.奋起效应受26.糖果效应我很欣赏萨勒通过实验得出的“糖果效应”这个概念。
萨勒对一群都是4 2持204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 202 /3 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 分钟得2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 1 / 3 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c 1 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12 20 161 16 岁了尊心易受伤害。
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我认为4 4 一16 岁12 年的环境与教育会起更大的作用。
但萨勒提出的这个效应还是颇有新意的。
27.齐加尼克效应他将自愿受20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
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
虽然所有受试者接秳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即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28.霍布森选择效应1631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
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
如果一种判比选29.定势效应com30.得寸进尺效应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
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而后者只有不到17%3倍。
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
31.破窗效应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底 |32. 触摸的心理效应心理学家弗尔德对早产儿进行过每天45分钟的抚摸实验。
一般20个早产儿每天做3次、每次15分钟舒缓而有力的抚摸。
10没有得到抚摸的婴儿平均重47%善。
到第8接受抚摸的婴儿离开保育箱的时间比其他婴儿平均提前了6天。
弗尔能。
”33.权威效应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
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拿出了一工作。
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
所贵言重”。
34.边际效应因所在。
35.投射效应所谓超限效应是生更快地进步起来。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防止"超限效应"的消极影响。
因为有的评......厌至极。
教师不能动辄采取"翻老账"、"揭老底"往往使厌......那么批评的累加效プ〔环弄?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