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7《茶馆(节选)》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节选)》精品教案语文版
《茶馆(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3、细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4、重在欣赏,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话剧,去体验剧本中所反映的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本文选自《老舍文集》。
全剧共三幕,本文是第一幕。
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
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而写的。
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
他说:我写茶馆,“往事今事都可以写,百花齐放”嘛。
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4、戏剧基础知识:(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茶馆》教学案 语文版
17、茶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过程与方法1、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投影显示课题)二、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
其作品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生活,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诙谐幽默,风格独特。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等。
三、预习检测: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初中茶馆教案
初中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背景、情节、人物等。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悲剧等。
4.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茶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茶馆》PPT课件语文教案
茶馆(节选)
教学课件
情景导入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 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
学习目标
了解当代话剧特点,理清并归纳概括本剧剧情。 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特色。 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
物形象。 把握本剧主题、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
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
秦仲义
在常四爷看来,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
常四爷
有雄心但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冲突
二人在救国方向、 路线和目标上存在 分歧,思想矛盾
文本探究
任务一 把握戏剧冲突
3.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秦 表面看是庞太
监占上风,其 实并未真正击 败对手,对手 主动弃权不是
任务三 鉴赏戏剧语言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8.如何理解马五爷“我还有事,再见!”的含意?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
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
“我还有 事,再 见!”
划清界限
表面客气实 则趾高气扬, 充分显示出 假洋鬼子神 气十足的傲
心眼狠毒的表现
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 这帮愚昧麻木、自私 颓丧的群众,而大清 国的覆亡也是必然
文本探究
任务二 赏析人物形象(以王利发与常四爷为例)
5.试分析茶馆老板王利发这一人物形象。
裕泰茶馆的掌 柜,精明、干 练、自私、圆 滑、善于应酬
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 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 心思,他总是“多说好话, 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准加点字音: 趿拉 珍馐 文绉绉 绫罗绸缎
说媒拉纤 贵庚
沏茶 甭管
兵荒马乱
三、社会背景 北京茶馆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那时候,北京 四九城的街面上,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 茶馆,一天到晚,接待着三教九流的茶客。战争结束 以后,十来万人守在北京,无所事事,只能是游手好 闲,提笼架鸟,走狗斗鸡,浪荡度日。茶馆是这些人 一天也离不开的地方,比咱们上班都守时。茶馆是个 公共的社交场所,是各类社会信息聚集和传播的地方 茶客们在这儿评茶、论鸟、拉家常、讲时事;会朋友, 谈买卖,一坐就是半天,花钱不多,收获不少。有些 茶馆为了招徕生意,又搭起舞台,添上大鼓、评书, 添上京戏,茶馆又成了娱乐场所。北京城有名的广和、 天乐、同乐等大戏园子,早先都是茶园。有的茶馆专 作某一类人的生意所以与其说这类茶馆提供的是茶, 不如说是提供了一处廉价的社交环境。
四、1.茶馆的剧情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 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 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 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 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 可自拔的困境中。
《茶馆》 人 物 特点
• 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
人钻营偷生。
• 刘麻子、唐铁嘴等: 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
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 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神气十足。
• 马五爷:吃洋饭的恶霸,信洋教吃洋饭,威风凛凛,
四、3.节选部分主要事件:
四、2.《茶馆》 人 物 特点
初中茶馆阅读课教案
初中茶馆阅读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茶馆》,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3)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
(2)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茶馆》的背景和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引发学生对茶馆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茶馆在生活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茶馆》,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
(2)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究,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
(3)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重点讲解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节选)》课件
二
写一写字形
wùxū( 戊戌 ) yá( 衙 )门 贵gēng( 庚 ) 官xiǎng( 饷 ) 眼zhuō( 拙 ) 侦jī( 缉 ) tā( 趿 )拉
珍xiū( 馐 ) mǎnǎo( 玛瑙 ) cì( 伺 )候
三
记一记词义 1.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2.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3. 背景透视
7. 听读课文 11. 板书设计 14. 拓展延伸
4. 文体知识 8. 整体感知 12. 本课主旨 15. 教材习题讲解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 言。 (重点) 2. 分析王利发等人的形象特点。(难点)
3. 理解剧中所展示的特殊的矛盾冲突。
2. 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 思想性格。 【答案】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对清朝的 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临危不 惧,挺直腰板离开茶馆,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 现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 明办实业拯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他和庞太监的对话 交锋,实际上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行将就木的封建
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
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舍衷心拥护
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
《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 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 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 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茶馆课件语文版
第十三页,共40页。
新课讲解 (jiǎngji
ě)
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漠不 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 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 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 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 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 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gènjiā)嚣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 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 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 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 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 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 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第十四页,共40页。
新课讲解 (jiǎngjiě)
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 映了清朝末年(mònián)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 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 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 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 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 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 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 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 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 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 级(tǒngzhì jiējí)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
《茶馆》教案两篇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市民
茶馆老板王利发正像他自己说的也是苦命人,为了维持经营,处处赔小心,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连唐铁嘴那样讨人厌的下三烂,他也不愿得罪。房东来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经营,非常艰难。
常四爷所遭遇的是政治压迫。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没有丝毫言论自由。
还有那个做小买卖的老人,82岁了,没人管,所谓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荡然无存。
农民
这一幕康六卖女是重头戏,无独有偶,又有乡妇要卖十来岁的小妞。康六把女儿卖给老太监,自己也明白这是丧失了人性,但是无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东家逼债,举家断炊,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的命运悲惨到连亲情、人性也顾不上的地步。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总而言之,这幕戏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猖獗,预示着清王朝的崩溃。
第二课时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教案(新版)语文版
17 茶馆(节选)【教学目标】1.欣赏老舍丰富多彩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2.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结构及其特殊的戏剧冲突。
(重点)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戏剧的鉴赏能力。
(难点)【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及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今天,让我们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新课导入二: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
今天,我们又看到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其作品具有口语化、大众化、民族色彩浓厚的特点。
曾因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2)时代背景:《茶馆》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学习小说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2.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2)学生举例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经典作品《茶馆(节选)》。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7茶馆(节选)》word教案 (4)
7、二德子:打手,凶悍,野蛮,欺软怕硬,打架为业。
马五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请安)
二德子是地痞流氓,正在向常四爷寻衅,但吃洋教的马五爷端坐茶馆一角,“并未立起”,只说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就让二德子“威风”扫地,赶紧过来向马五爷请安。短短两句对白,就把马五爷的恶霸气焰表现出来了,从而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强调了出来。
1、分析人物形象
唐铁嘴:抽大烟,油腔滑调,相面为生。松二爷:胆小怕事、只 知喝茶请安。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康六:下层劳动人民,被骗卖女。
黄胖子:调停纠纷的黑社会人物。
宋恩子,吴祥子:特务,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瓜牙。
二、矛盾冲突
1、达官贵人家鸽之争----------------82岁孤老沦落街头
2、太监 买妻------------ ------------农家姑娘卖入火坑
3、马五爷施威风帝国主义势力强大----常四爷骂洋货仇恨帝国主义
4、秦忠义维新派--------------------庞太监顽固派
茶客对维新运动的冷漠指责,说明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三、艺术风格
悲喜结合,笑中带泪。是一曲含笑带泪的旧社会的哀歌,是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葬礼。
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谨慎圆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
2、秦忠义:裕泰大茶馆的房主。小财主。民族资本家代表,秦庞交锋,实际上是民族资本家与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他梦想办大工厂实业救国,胸怀大志,他的悲剧证明办实业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
3、庞太监:封建势力的代表,是个荒淫无耻之徒。强买婚姻,无恶不作。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茶馆(节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的梗概。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梗概。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导语: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2、课前检测:基础知识。
说媒拉纤的、化干戈为玉帛、趿拉、珍馐、咂摸、文绉绉、绫罗绸缎、兵荒马乱3、介绍戏剧的文体知识: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戏剧冲突对于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4、介绍作者老舍: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二、讲授新课:1、带领学生回忆课文,请同学复述课文。
2、戏剧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明确:两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走狗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第17课《茶馆》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5doc
茶馆(节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3.学习本剧对剧情巧妙的衔接与穿插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能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2.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
3.仔细揣摩潜台词的深刻含义,理解其言外之意。
4.通过剧本提供的多方面信息剖析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德育目标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学习剧本,应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舞台了解更广阔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认识全剧的冲突实际上是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进而认清那个时代的腐朽性。
●教学重点1.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茶馆》的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品味《茶馆》中人物对话的北京方言特点。
2.分析、讨论法。
对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达到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3.比较鉴赏法。
对《雷雨》和《茶馆》的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鉴赏,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茶馆》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家、作品。
2.理解剧本的剧情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老舍先生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他在文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小说好,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选自《骆驼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他的戏剧更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剧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茶馆》,再次走近老舍,领略老舍戏剧创作的特殊魅力。
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
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高二语文教案)茶馆(节选)-教学教案
茶馆(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领悟抗战成功后国民××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动乱、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定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 没有贯穿始终的冲突冲突,而是以人物(王利发)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呈现人物之间简单的冲突冲突。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共性化的语言。
2.难点: 本文的冲突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课外自读课文一课时词语补释*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局部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风光:①体统,身分;②荣耀,荣耀;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秀丽。
*埋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势。
*过瘾:①满足某种特殊深的癖好;②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寻思,反复争辩。
*津贴: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应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动乱担忧的景象。
*造孽:佛教用语,做坏事(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作孽。
*忏悔:生疏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犯难局面而找话说。
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中国作协副××等职。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头后,受到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宝??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名作家。
?茶馆?简介:1957年发表开头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成功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乱、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定走向灭亡。
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茶馆教案语文版
17.茶馆一、课文导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茶馆》所反映的时代及矛盾冲突。
2.理解本文思想内容,赏析个性化语言。
3.体会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4.了解剧本独特的结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5.了解课文幽默的语言特色。
6.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父亲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只靠母亲做杂工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于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赴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教书之余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在大学执教,同时继续写作。
著名的《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都写于这个时期,受到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抗战爆发后,他毅然离家,辗转于湖北、四川等地,主持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他的戏剧创作就开始于这个时期。
抗战八年中,他先后写下了《残雾》、《张自忠》、《大地龙蛇》等九个话剧剧本,弘扬爱国精神,歌颂爱国将领,同时抨击国民党的官僚统治,鞭挞发国难财的无耻之徒和汉奸的卖国行径。
这些剧作对抗战文艺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他以后进一步从事话剧创作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时代背景:《茶馆》是解放后老舍创作的一部风采独具的三幕话剧。
它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断面,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的生活和变迁,反映了前后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一幕写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这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人物都把这里当作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茶馆教学目标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3、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教学难点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舍先生的《茶馆》,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画面,诅咒了这三个黑暗年代,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戌变法失败,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社会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面貌;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
二、作者作品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
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
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
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2、《茶馆》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
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
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
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
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
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
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
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
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
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
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
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
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
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
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三、初读感知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从概括主要场景入手,了解本文“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的特点。
本文的主要场景为:①李三的困苦②难民的哀告③兵警的敲诈④唐铁嘴的生意⑤常、松二人的境遇⑥吴宋两特务的敲诈⑦康顺子的遭遇⑧刘麻子的生意⑨崔久峰的悲哀⑩刘麻子的悲剧3、通过上述场景的归类、弄清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可归为下面三类:①人民生活的苦难。
②黑暗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
③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和反抗意识;遗老遗少的哀叹。
4、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四、课堂小结《茶馆》的剧情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言行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
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表现人民生活,或揭露黑暗势力,或流露劳动者的反抗意识等,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五、布置作业1、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2、继续完成课堂练习,梳理情节。
第二课时一、美读吟诵1、温习并检查上节课对情节的梳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剧中的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角色由平时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担任。
二、主要人物分析1、该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些邪恶之处。
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2、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
精明、干练、自私、圆滑、善于应酬。
对不同人取不同态度: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像唐铁嘴那样的角色,喝茶不给钱,衣着又脏,王利发打心眼里厌恶他,可是他很克制,说话很客气,称他“唐先生”,说是“你外边遛遛吧”,还不惜送他茶喝。
秦仲义喝令唐铁嘴“躲开我去!”王利发的撵法还是挺客气,说是“先生,你喝够了茶,该外边活动活动去”!把唐铁嘴轻轻推开,他不愿得罪任何人。
就是乡妇进茶馆,卖小妞,孩子喊,大人哭,秦仲义叫王利发“轰出去”,王利发不是“轰”,而是劝:“出去吧,这里坐不住!”王利发生怕茶客在茶馆里出岔子,他知道宋恩子、吴祥子是侦缉,当常四爷声称:“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王利发就示意“说话请留点神”。
几个有“铁杆庄稼”的茶客议论谭嗣同问斩,王利发就去劝阻:“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王利发年纪轻轻,已经学会明哲保身,他唯恐引火烧身。
宋恩子、吴祥子抓住“大清国要完”的话把要抓常四爷,松二爷从旁说情,说“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利发也不出头,缄默无言。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
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对逃难的饥民:强硬、少怜悯(自私)对大兵警察特务:讨好、巧应付、怕得罪(圆滑、世故)对唐铁嘴之流:厌恶仍笑脸相迎(精于处世)这样一个多说好话、到处作揖的小商人,最终仍落个家业破落、悬梁自尽的下场。
3、常四爷——旗人。
对清王朝不满,对洋人痛恨。
坐过清朝的牢,出狱后参加义和团。
卖菜为生,敢作敢为,有正义感,最后仍穷困潦倒,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
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一副侠肠。
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
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历史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
4、松二爷——旗人。
胆小怕事,懒散无能。
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5、刘麻子——地痞无赖,拐卖人口。
6、唐铁嘴——麻衣相士,算命骗人。
三、课堂小结:老舍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茶馆》一剧的创作是一个创新。
人物多,头绪多,随着人物的进进出出,有如万花筒一般,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好戏,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