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实验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报告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存储器和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存储器和总线的组成和工作方式;3.掌握存储器和总线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计算机实验箱;2.存储器芯片;3.总线驱动芯片;4.示波器;5.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及过程: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传输通道,用于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存储器和总线的原理与应用。
1.存储器实验:将存储器芯片插入计算机实验箱的指定插槽,并连接好电源和控制线。
打开计算机实验箱的电源,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2.总线实验:将总线驱动芯片插入计算机实验箱的指定插槽,并连接好电源和控制线。
打开计算机实验箱的电源,并连接外部硬件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通过控制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存储器实验中,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观察到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可以看到存储器的读取速度相对较快,写入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存储器的读取是通过直接寻址方式,直接获取指定地址上的数据,速度较快;而写入需要进行写入操作,写入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控制和验证步骤,速度较慢。
在总线实验中,通过控制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
例如,将计算机连接到打印机,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将计算机上的文件直接打印出来。
通过总线还可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实现设备的控制和数据输入输出。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存储器和总线的理解和认识。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传输通道,用于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存储器和总线的性能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使用和优化存储器和总线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关键。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存储器和总线的理解和认识。
总线控制实验报告

总线控制实验报告总线控制实验报告一、引言总线控制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连接各个部件,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总线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总线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总线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总线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3. 掌握总线控制的实验操作方法;4. 验证总线控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原理总线控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一组控制信号来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通信。
总线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总线的定义和分类: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连接各个部件的一种通信线路,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2. 总线的工作方式:总线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单总线、多总线和分布式总线;3. 总线控制的基本原理:总线控制通过控制信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其中包括地址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等;4. 总线控制的实际应用:总线控制在计算机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内存读写、外设读写、中断处理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2. 实验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好总线控制的参数和配置;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总线控制的实验操作;4.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5.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验证总线控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总线控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2. 总线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是相符的,验证了总线控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3.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说明总线控制的性能良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总线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掌握了总线控制的实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总线控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can总线实验报告

can总线实验报告
《CAN总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CAN总线的实验研究,掌握CAN总线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提高学生对CAN总线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CAN总线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2. CAN总线的工作方式和通信协议的研究
3. CAN总线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4. CAN总线通信协议的实验验证
三、实验步骤
1. 通过文献资料和教材学习CAN总线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使用CAN总线开发板进行实验,验证CAN总线的通信协议
3. 分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CAN总线的应用实例
4. 结合实际案例,对CAN总线通信协议进行实验验证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CAN总线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了CAN总线通信协议的实验验证方法,并对CAN总线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CAN总线作为一种高可靠性、高性能的通信协议,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CAN总线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提高了对CAN总线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CAN总线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CAN总线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应用CAN总线技术,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场总线实验1

实验一 EIP基本模块的认识及使用一、实验简介该实验是后面实验的基础,进行实验前,需要对系统进行配置,本实验则是学习如何配置系统参数。
二、实验目的1.了解EIP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及软件环境。
2.认识节点模块。
3.学习系统和设备间的通讯参数配置方法。
三、实验器材EIP实验箱、网络通讯双绞线电缆、PC机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熟悉EIP实验箱试验箱面板见下页。
元件名称1.AI1电位器:10KΩ,连接 LonPoint AI-10 模拟输入 AI1 端口,通过在电位器上增加 DC 5V 电源的方式,使 AI1 的量程为0-5V。
2.AI2 LED:显示 AI2 的电压值,量程为 0-5V。
3.AI2 拨动开关:经由拨动开关拨向左边时,连接了外部设备,测量温湿度传感器(0-100度对应0-1VDC),当拨动开关被拨向到右边的时候,连接 AO2 仿真电路,测量 0-0.3V,数值在 AI2的 LED 上被显示。
4.保留未用。
5.AI2 端子:连接外部温湿度传感器。
6.AO2 控制仿真电路:LonPoint AI-10 AI2 输入端可由拨动开关进行选择。
拨动开关拨向左边时,连接外接外部温湿度传感器,当拨动开关被拨向到右边的时候,连接 AO2 仿真电路,测量值 0-0.3V,在 LED 上被显示。
这是一个电阻-电容器(RC)模拟电路,在这电路中一个2200μF电容和一个150Ω电阻的并联。
AO2 输出 0-2mA 的电流,经过RC电路后变为0-10V的电压(因AI1 电位器输入电压为 0-5V,经过 PID 调节后,AI2 只显示到 5V ),输入到 AI2 中。
7.AO1 (LED):LonPoint AO-10 的 AO1 输出是 0-10VDC,连接到一个 LED 数字电压表。
默认 AO1是绑定到AO2上,为了区分两个LED数值,默认在AO-10节点中,AO1的输出值为0-10V。
8.AO2 端口:AO2端口输出0-2mA的电流,做为RC电路的控制量CV.9.AC 220V 电源插座:插座内带开关,连接到AC220V电源。
总线基本实验报告

实验三:总线基本实验报告组员:组号:21组时间:周二5、6节【实验目的】理解总线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总线传输和控制特性【实验设备】–TDN-CM+或TDN-CM++数学实验系统一台.–【实验原理】总线传输实验框图所示,它将几种不同的设备挂至总线上,有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寄存器。
这些设备都需要有三态输出控制,按照传输要求恰当有序地控制它们,就可实现总线信息传输。
总线基本实验要求如下:根据挂在总线上的几个基本部件,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寄存器、存储器和I/O部件挂接到总线⏹各部件由三态门信号控制⏹数据主要流程:输入→寄存器→存储器→输出LED指示【实验步骤】(一)完成书上要求的操作:将一个数存储到R0寄存器中,然后LED显示(1)连接实验线路(下页图1)(2)关闭所有三态门(SW-B=1,CS=1,R0-B=1,LED-B=1),关联的信号置为LDAR=0,LDR0=0,W/R=1。
(3)SW-B=0,INPUT置数,拨动LDR0控制信号做0 → 1→ 0动作,产生一个上升沿将数据打入到R0中;SW-B=0,INPUT置数,拨动LDAR控制信号做0 → 1→ 0动作,产生一个上升沿将数据打入到AR中;SW-B=1,R0-B=0,W/R(RAM)=0,CS=0,将R0中的数写入到存储器中;关闭R0寄存器输出,使存储器处于读状态CS=1,R0-B=1;W/R(RAM)=1,CS=0,LED-B=0,拨动LED的W/R控制信号做1→0→1动作产生一个上升沿将数据打入到LED中。
附:实验电路路线连接图1(二)存放三个数46、63、69到R0,R1,R2,分别存放在#11,#12,#13中在LED 显示,另外由于需要借线,连线R1-B---S2,R2-B---S1,LDR1---M,LDR2---Cn,连接线路如下图三所示。
(1)关闭所有三态门(SW-B=1,CS=1,R0-B=1,R1-B=1,R2-B=1,LED-B=1),关联的信号置为LDAR=0,LDR0=0,LDR1=0,LDR2=0,W/R=1。
lin总线的检测实验报告

lin总线的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LIN总线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LIN总线的检测方法和测试工具的使用;3.验证LIN总线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是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连接车身控制模块和外围设备。
LIN总线采用主从结构,由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组成。
主节点负责发送命令和控制信息,从节点接收命令并执行对应的操作。
实验中使用的LIN总线检测工具主要包括LIN总线分析仪和LIN总线诊断工具。
LIN总线分析仪用于捕获和分析总线上的通信数据,包括命令、数据和响应等信息。
LIN总线诊断工具用于检测总线的通信状态和性能,并可以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
三、实验步骤1.连接LIN总线分析仪和LIN总线诊断工具到LIN总线;2.启动LIN总线分析仪,并设置相关参数,如波特率、采样率等;3.启动LIN总线诊断工具,并选择相应的检测模式;4.发送测试命令到从节点,并观察总线上的通信数据;5.分析通信数据,检测总线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6.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捕获了总线上的通信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总线的通信质量良好,没有出现丢包和误码的情况。
同时,总线的通信速率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LIN总线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
掌握了LIN总线分析仪和LIN总线诊断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对总线通信质量的检测能力。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对LIN总线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调试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改进思路1.增加不同条件下的测试,如温度变化、干扰等;2.对通信数据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包括命令的响应时间、数据传输速率等;3.进一步研究LIN总线的故障诊断和修复方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线》实验报告

《总线》实验报告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5、实验数据6、数据分析7、实验结论8、误差分析9、改进措施11 实验目的本次《总线》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总线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总线的相关操作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观测,增强对计算机系统中总线概念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1 具体目标包括1、熟悉总线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控制机制。
3、观察总线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表现。
12 实验设备1、计算机系统若干台。
2、总线实验设备及相关配件。
3、测量仪器,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
13 实验原理131 总线的概念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路。
它按照传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32 数据传输方式包括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方式。
并行传输速度快,但线路复杂;串行传输线路简单,但速度相对较慢。
133 总线仲裁当多个设备同时请求使用总线时,需要通过总线仲裁机制来确定总线的使用权。
14 实验步骤141 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连接是否正确。
2、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相关软件的使用。
142 实验操作1、启动计算机系统和实验设备,进入实验环境。
2、进行总线的数据传输实验,设置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和参数。
3、观察总线的工作状态,记录相关数据和现象。
143 数据采集1、使用测量仪器采集总线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信号数据。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15 实验数据151 数据传输速率记录不同传输模式下的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152 总线占用率统计总线在不同时间段的占用情况。
153 信号波形绘制采集到的总线信号波形图。
16 数据分析161 传输速率分析对比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传输速率,分析影响传输速率的因素。
162 占用率分析研究总线占用率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163 信号波形分析通过对信号波形的分析,判断总线的工作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干扰和错误。
总线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总线控制实验实验报告总线控制实验实验报告引言总线控制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方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了解总线控制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总线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我们将学习如何设置总线控制器、编写控制程序,并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台计算机、一块开发板、一根数据线和一些其他必要的硬件设备。
确保所有设备都连接正确,并且软件环境已经配置完成。
2. 设置总线控制器首先,我们需要在开发板上设置总线控制器。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总线控制器类型和参数设置。
在设置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总线的带宽和传输速率,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
3. 编写控制程序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控制程序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功能。
通过控制程序,我们可以指定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以及数据的传输方式和目的地。
在编写控制程序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的格式和编码方式,以及错误处理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4. 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完成控制程序的编写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
通过向特定的地址写入数据,然后从相应的地址读取数据,我们可以验证总线控制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测试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通信功能的正常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关总线控制的重要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的结果来评估总线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数据传输速度较慢或者通信功能无法正常工作,可能是由于总线控制器设置不当或者控制程序编写错误导致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来了解总线控制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观察数据的传输和通信过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总线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的过程。
实验总结总线控制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计算机内部的各个组件之间起着关键的作用。
汽车总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总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 掌握汽车总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 通过实验,验证汽车总线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效率;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汽车总线是一种用于汽车内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的通信网络。
汽车总线系统由通信线路、控制单元、执行单元和传感器等组成。
汽车总线可以降低布线成本,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是实现汽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汽车总线有CAN(控制器局域网络)、LIN(局部互连网络)、FlexRay和MOST(媒体导向系统传输)等。
三、实验内容1. CAN总线实验(1)实验设备:CAN总线实验板、示波器、PC机等;(2)实验步骤:① 将实验板与PC机连接,运行CAN总线实验软件;② 配置CAN总线参数,如波特率、节点地址等;③ 发送和接收数据,观察示波器波形;④ 分析数据传输过程,验证CAN总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 LIN总线实验(1)实验设备:LIN总线实验板、示波器、PC机等;(2)实验步骤:① 将实验板与PC机连接,运行LIN总线实验软件;② 配置LIN总线参数,如波特率、节点地址等;③ 发送和接收数据,观察示波器波形;④ 分析数据传输过程,验证LIN总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3. FlexRay总线实验(1)实验设备:FlexRay总线实验板、示波器、PC机等;(2)实验步骤:① 将实验板与PC机连接,运行FlexRay总线实验软件;② 配置FlexRay总线参数,如波特率、节点地址等;③ 发送和接收数据,观察示波器波形;④ 分析数据传输过程,验证FlexRay总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4. MOST总线实验(1)实验设备:MOST总线实验板、示波器、PC机等;(2)实验步骤:① 将实验板与PC机连接,运行MOST总线实验软件;② 配置MOST总线参数,如波特率、节点地址等;③ 发送和接收数据,观察示波器波形;④ 分析数据传输过程,验证MOST总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现场总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现场总线的硬件连接和软件配置方法。
3. 学习使用现场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4. 分析现场总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现场总线(Field 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网络,主要用于连接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 串行通信:现场总线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多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2. 多点通信:现场总线支持多点通信,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3. 抗干扰能力强:现场总线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
本实验采用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作为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其基本原理如下:1. CAN总线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2. CAN总线采用多主从通信方式,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主动发送数据。
3. CAN总线采用帧结构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标识符、数据、校验和等字段。
三、实验内容1. 硬件连接(1)连接CAN总线模块和单片机开发板。
(2)连接电源线和地线。
(3)连接杜邦线,将CAN模块的TXD、RXD、GND等引脚与单片机开发板的相应引脚连接。
2. 软件配置(1)编写单片机程序,初始化CAN控制器,配置波特率、消息ID、接收滤波器等参数。
(2)编写数据发送和接收程序,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3. 实验步骤(1)启动单片机程序,初始化CAN控制器。
(2)发送数据:在主节点上编写发送程序,发送一个数据帧。
(3)接收数据:在从节点上编写接收程序,接收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帧。
(4)分析接收到的数据,验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传输成功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主从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发送的数据帧被从节点正确接收,验证了现场总线通信的正确性。
2. 波特率设置实验中,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了不同的波特率。
结果表明,在不同波特率下,数据传输仍然稳定可靠。
总线基本实验的实验心得

总线基本实验的实验心得
总线基本实验的实验心得
在进行总线基本实验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和数据传输的知识。
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了解总线的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块开发板和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来模拟计算机内部的总线系统。
首先,我们学习了总线的基本分类,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和外设的地址信息,数据总线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我们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比如向特定地址写入数据、从特定地址读取数据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总线的工作原理。
我发现,当我们向特定地址写入数据时,数据会通过数据总线被传输到指定的地址;而当我们从特定地址读取数据时,数据会通过数据总线被传输到我们指定的接收器。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我在写入数据时经常会出现错误,导致数据传输不成功。
后来我发现,在编程时需要设置正确的地址和数据,同时还要确保总线的连接没有问题。
另外,我还发现,总线的传输速率也会影响数据传输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写入或读
取数据时需要根据总线的特性来设置合适的传输速率。
总的来说,总线基本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总线的理解,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计组实验-总线控制实验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五:总线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总线的概念及特性;
2.掌握总线传输控制特性。
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
仿真软件Quartus Ⅱ9.0(32-bits)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
1)原理:总线是多个系统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公共通路,是构成
计算机系统的骨架。
借助总线连接,计算机在系统各部件之间实现传送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操作。
所谓总线就是指能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一组公用信息线。
2)步骤:
(1)利用相应器件画出电路图;
(2)设置输入信号;
(3)波形仿真,得出结果。
要求:
四、实验数据记录(或仿真及软件设计)
1.电路图
2.仿真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问题(或测试环境及测试结果)
数据输入开关将数据55H送入寄存器R0
数据输入开关将地址AAH送入地址寄存器AR
将寄存器R0中的数据55H写到存储器地址为AAH的单元中
将存储器地址为AAH的单元中的数据读出显示到数码管
实验结果正确。
过程中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在设计波形图的时候很麻烦,
最后发现可以直接修改一段的数值。
总线实验报告

总线实验报告总线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总线作为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总线实验,探讨总线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二、总线的概念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硬件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
它连接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实现了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总线的设计和使用对计算机的性能和扩展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总线的分类根据传输数据的方式和传输的类型,总线可以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并行总线一次传输多个数据位,传输速度快,但受到线缆长度和干扰的限制;串行总线一次只传输一个数据位,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通过协议提高传输效率。
四、总线的结构总线的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如读写信号、中断信号等;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地址或设备地址。
五、总线的应用总线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广泛。
首先,它在内存和CPU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实现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其次,总线还连接了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使得计算机可以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此外,总线还用于扩展计算机的功能,如插卡扩展、外部存储设备等。
六、总线实验本次总线实验主要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来探索总线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块主板,包括CPU、内存插槽、扩展槽等。
然后,将内存插入内存插槽,并连接各个硬件设备,如显示器、键盘等。
接下来,通过连接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将各个硬件设备与CPU连接起来。
最后,通过启动计算机,观察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验证总线的正常工作。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总线的正常工作对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如果总线出现故障或传输速度过慢,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响应能力。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计算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总线类型和规格,并保证总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线基本实验的实验心得

总线基本实验的实验心得
在实验总线基本实验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
算机网络的知识,还掌握了如何设计、实现和测试总线协议。
以下是
我的实验心得:
1. 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总线是计算机内部通信的介质,是计算
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之一。
在总线基本实验中,我了解了计算机系
统中各个部件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掌握总线协议:总线协议是总线通信的基础,包括数据报、时序、地址空间等方面的规范。
在总线基本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设计、实现和测试总线协议,如USB、I2C、SPI等。
3. 理解电路设计:在总线基本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进行电路设计。
通过设计电路,我理解了电路原理
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操作,这对我今后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有着重要的帮助。
4. 实践编写代码:在总线基本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C语言
编写代码,并实现了一些简单的功能,如读取文件、发送数据等。
通过实践编写代码,我更深入地理解了C语言编程的基本技巧和计算机系
统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测试工具:在总线基本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逻辑分
析仪、示波器等测试工具进行总线协议的测试。
通过测试工具,我能
够更准确地检查总线通信的正确性和性能,从而验证总线协议的正确
性和可靠性。
总线基本实验对我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
通过实验,我不仅掌握了计算机体系结构、总线协议和电路设计等基础知识,还能够编写和测试代码,提高编程能力和测试技能。
cna总线实验报告

cna总线实验报告
CNA总线实验报告
在现代汽车工程中,CNA总线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CNA总线是一种用于车辆网络通信的标准,它能够实现车辆内部各个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和
通信。
为了验证CNA总线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实验一:CNA总线通信速度测试
我们首先对CNA总线的通信速度进行了测试。
通过将多个控制单元连接到
CNA总线并发送大量数据,我们测量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CNA总线的通信速度非常快,且在高负荷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数据
传输。
实验二:CNA总线的抗干扰能力测试
为了验证CNA总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抗干扰实验。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各种电磁干扰环境,我们测试了CNA总线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CNA总线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稳定的通信。
实验三:CNA总线的可靠性测试
最后,我们对CNA总线的可靠性进行了测试。
通过长时间的运行实验,我们验证了CNA总线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CNA
总线能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数据传输,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CNA总线技术具有很高的通信速度、抗干
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现代汽车工程中对于数据通信的高要求。
我们相信,
CNA总线技术将在未来的汽车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实验三 数据通路(总线)实验

.实验三数据通路(总线)实验一、实验目的(1)将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和双端口存储器模块联机;(2)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数据通路;(3)掌握数字逻辑电路中故障的一般规律,以及排除故障的一般原则和方法;(4)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独立分析故障现象,并排除故障。
二、实验电路图8示出了数据通路实验电路图,它是将双端口存储器实验模块和一个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模块(RF)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双端口存储器的指令端口不参与本次实验。
通用寄存器堆连接运算器模块,本实验涉及其中的操作数寄存器DR2。
由于双端口存储器RAM是三态输出,因而可以将它直接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
此外,DBUS上还连接着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
这样,写入存储器的数据可由通用寄存器提供,而从存储器RAM读出的数据也可送到通用寄存器堆保存。
双端口存储器RAM已在存储器原理实验中做过介绍,DR2运算器实验中使用过。
通用寄存器堆RF(U32)由一个ISP1016实现,功能上与两个4位的MC14580并联构成的寄存器堆类似。
RF内含四个8位的通用寄存器R0、RI、R2、R3,带有一个写入端口和两个输出端口,从而可以同时写入一路数据,读出两路数据。
写入端口取名为WR端口,连接一个8位的暂存寄存器(U14)ER,这是一个74HC374。
输出端口取名为RS端口(B端口)、RD端口(A端口),连接运算器模块的两个操作数寄存器DR1、DR2。
RS端口(B端口)的数据输出还可通过一个8位的三态门RS0(U15)直接向DBUS输出。
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RS端口(B 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择从RD端口(A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
而WR1、WR0则用于选择从WR端口写入的通用寄存器。
WRD是写入控制信号,当WRD=1时,在T2上升沿的时刻,将暂存寄存器ER中的数据写入通用寄存器堆中由WR1、WR0选中的寄存器;当WRD=0时,ER中的数据不写入通用寄存器中。
现场总线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仪101实验内容利用实验平台上的USBCAN 及CANalyst分析仪构成两个CAN 节点,实现单节点自发自收,双方数据的收发。
实验数据1、CAN节点的连接图2、CAN节点初始化:(1)打开ZLGCANTest 软件,并在设备类型中选择USBCAN-Ⅱ接口卡如下图(2)打开ZLGCANTest 测试软件,设置定时器0:0x00,定时器1:0x1C,其余项为默认值。
此时USBCAN-Ⅱ接口卡的波特率即为500kbps,点击如下图(3)启动CAN 才可以进行CAN报文的收发测试,如下图为启动CAN 示意图。
点击“启动CAN”按钮即可以启动CAN通道。
3、单节点收发: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就可以对一个节点进行自发自收了。
按图2.4 点击发送,将看到如下图所示的自发自收示意图。
4、双节点收发:(1)在设置好USBCAN-Ⅱ接口卡接口卡和CANalyst-Ⅱ分析仪分析仪后(此步骤略),即可进行双方的对发实验。
请确保双方的波特率一致。
在CANalyst 分析仪的发送窗口中,选择设定的报文数据,并双击报文数据。
发送窗口如下(2)接受窗口如下如上图所示,可以观察到CANalyst 软件接收窗口中接收到了10 帧报文,报文ID 为0x00,报文数据为:00 01 02 03 04 05 06 07,如USBCAN-Ⅱ接口卡发送的数据是一致的。
实验总结本实验让我了解到ICAN教学实验开发平台的广泛性和优越性,通过对这个平台的了解使我了解现场总线技术,进一步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合,是我更深刻的了解所学知识。
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年月日实验报告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仪101实验步骤1、系统接线连接。
2、上电运行。
3、开关量输出控制。
4、开关量输入检测。
5、模拟输入、输出信号检测。
6、热电阻输入配置。
7、热电阻输入测试。
8、热电偶中iCAN通信协议测试9、实验总结。
总线基本实验报告

总线基本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理解总线的概念及其特性。
(2)掌握总线传输控制特性。
二.实验设备TDN-CM+或TDN_CM++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总线实验框图如图所示。
总线将各个设备(如存储器,寄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连接起来。
通过三态门控制,每一个设备可以将数据打入总线,也可以把总线上的数据下载到设备中。
按照传输要求控制这些设备的功能,就可以实现数据在设备之间的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时刻,不能有一个以上的设备向总线发出信息。
否则,会引起总线冲突。
在本实验中,输入设备由SW-B信号控制。
当SW-B=0时,数据从数据输入开关打入总线。
SW-B=1时,数据输入开关关闭。
地址寄存器AR由LDAR信号控制。
当LDAR信号产生一个脉冲时(0->1->0),数据从总线进入地址寄存器。
存储器RAM由CS和W/R信号控制。
CS=1时,存储器关闭。
CS=0,W/R=0时,存储器处于写状态,总线上的数据写入指定的地址单元(地址由地址寄存器提供)。
CS=0,W/R=1时,存储器处于读状态,地址单元中的数据打入总线(地址由地址寄存器提供)。
数码管显示LED由LED-B和W/R信号控制。
LED-B=1时,LED关闭。
LED-B=0时,W/R控制信号产生一个脉冲(1->0->1),数据打入到LED中。
寄存器R0由R0-B和LDRO信号控制。
R0-B=0时,数据从寄存器打入总线中。
R0-B=1时,LDRO控制信号产生一个脉冲(0->1->0),数据打入寄存器R0中。
根据总线与设备之间的联系,可以设计以下的流程:(1)输入设备将一个数打入R0寄存器。
(2)输入设备将另一个数打入地址寄存器AR。
(3)将R0寄存器中的数打入存储器RAM中(地址由地址寄存器指定)。
(4)将当前地址的存储器中的数用LED数码管显示。
四.实验步骤(1)按图连接实验电路,图中将用户需要连接的信号线用小圆圈标明。
总线实验

实验二计算机总线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总线的概念及特性;2、掌握总线传输控制特性。
二、实验要求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掌握8D锁存器74LS373的功能特性。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把自己想得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三、实验原理计算机中各种不同的设备,如存储器、输Array入设备、输出设备、寄存器等均通过总线连接在一起。
这些设备的输出都需要三态输出控制,如按照传输要求恰当有序的控制它们,便可以通过总线实现数据传输。
实验框图如图2.1所示,仿真电路见图2.2。
图2.1 计算机总线框图74LS373 是由八个D触发器构成的锁存器,其图2.2是其逻辑图,功能见表2.1。
从74LS373的功能表和逻辑可以看出,当使能端(LE)为高电位时,输出端(Q7-Q0)将随数据输入端(D7-D0)的变化而变化,当使能图2.2 74LS373的逻辑图端为低电位时,输出端将锁存在已建立的数据电平上。
表2.1 74LS373的功能表输入端输出控制使能数据输出端为输出控制端,当端为低电位时,锁存在芯片内部的数据才能够通过Q7-Q0端输出。
输出控制不影响锁存器的内部工作,即老数据可以保持,甚至当输出被关闭时,新的数据也可以置入。
74LS373的这些特性决定其可以直接与系统总线接口并驱动总线,而不需要外接口。
特别适用于缓冲寄存器,I/O通道,双向总线驱动器和工作寄存器。
本实验中使用了三片74LS373,其中U2作为数据输入锁存器,将来自拨码开关DSW2的数据锁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其送到数据总线上;U3作为地址锁存器,锁存的是访问SRAM的地址;U4是数据输出锁存器,将来自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锁存起来,并驱动LED 显示。
四、实验步骤本实验过程是,通过总线向6116的某个地址单元(A0H)写入一个字节的数据(8AH),再向另一个地址单元(A1H)写入一个字节的数据(93H),然后将这两个地址单元的数据分别读出验证,并显示在LED上,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仿真文件,将所有芯片的控制端均置为无效状态,时钟端置为低电位,具体操作是:将三个74LS373芯片(U2、U3、U4)的输出使能端、读出使能端均置高电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计算机系统基础
实验名称总线与寄存器实验
实验地点线上
实验时间 6.30 学生班级软件工程1808班
学生学号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实验要求
理解并掌握总线与寄存器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软件环境;
2、掌握总线以及数据通路的概念及传输特性。
3、理解锁存器、通用寄存器及移位寄存器的组成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已搭建好的8位数据通路,熟悉总线连接的方法,理解74LS244芯片的作用,理解各相关信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的作用;
2、通过拨码开关置数,将数据传送到各寄存器,将寄存器中数据显示出来,熟悉常用的寄存器。
三、实验器件
1、D触发器(74LS74、74LS175)、三态缓冲器(74LS244)。
2、寄存器(74LS27
3、74LS374 )和移位寄存器(74LS194)
四、实验原理
(见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观察总线上及芯片引脚上显示的数据的变化情况,理解数据传送的过程和寄存器存数,从寄存器读数的原理。
实验(1)拨码开关输入数据至总线
●====1;手动操作总线DIN上的拨码开关,在总线DIN上置位数据0x55,缓冲器244阻断。
比较总线DIN与BUS状态的异同。
●=0,比较总线DIN与BUS状态的异同,记录BUS总线的数据:
BUS_7BUS_6BUS_5BUS_4BUS_3BUS_2BUS_1BUS_0BUS总
线
01010101AA
实验(2)D触发器数据锁存实验
●=0,===1;通过拨码开关改变74LS74的D端(即BUS总线的BUS_0)的状态,按照下表置位74LS74的端、端,观察并记录CLK端上升沿、下降沿跳变时刻Q端、端的状态,填观测结果于表中。
CLK D Qn Qn+1n+1
01××010 110
10××001 101
11↑0001 101
11↑1010 110
110(1)×010 110
●74LS175的三态门244阻断(=1),拨码开关置位BUS总线数据,使
74LS175的D端分别接高,低电平,观察并记录当CLK上升沿、下降沿跳变时Q端、端的状态。
●观察74LS175的Q端、端和74LS74的Q端、端的异同,观察当74LS175的MR端置0后(=0),输出Q端、端的变化。
都是高电平:1,0,低电平:0,1。
当74LS175的MR端置0后(=0)高电平:1,0,变为0,1;低电平:0,1还是0,1.
实验(3)通用寄存器实验
●=0,===1;操作拨码开关输入数据0xAA 到总线,观测此时74LS374和74LS273输出6端QX的各自状态。
状态:
74LS374:1010101074LS273:00000000
●74LS374的CLK端R0_CLK上升沿跳变把总线上的0xAA数据存入R0寄存器(74LS374)。
●拨码开关的三态门244阻断(=1),观察此时总线BUS上的状态。
总线BUS被阻断无信号
●74LS374的输出选通(=0),观测总线BUS的状态。
数据从无变为oxAA
●74LS273的CLK端DR_CLK上升沿跳变把总线上的0xAA数据存入DR寄存器(74LS273)。
观察74LS374和74LS273输出端QX的各自状态。
74Ls374:10101010
74LS273:10101010
实验(4)移位寄存器实验
●=0,===1;通过拨码开关送入总线BUS任意八位二进制数,赋值74LS194的输入端D0D1D2D3。
分别设置74LS194的MR 端、S1端、S0 端、SL端、SR端,观察CLK端上升沿、下降沿跳变时刻输出端Q0Q1Q2Q3的状态,验证74LS194的功能。
功能表如下,其中“×”号表示输入任意值。
观察电路中两个74LS194联合构成8位移位器的方法,及移位效果。
74LS194功能表
•实验总结:
•DIN总线中连接着拨码开关,在bus总线中含有着三态门
总线上的数据由DIN总线上的拨码开关控制
在DIN总线上传输数据到bus总线,bus总线传输数据到显示屏上
同:DIN总线上的数据与bus上的数据都是相同的
异:一个作为输入,一个作为传输
2、触发器是时钟上升沿(↑)触发,瞬间保存数据;锁存器是时钟高电平期间输出跟随输入变化,下降沿(↓)保存数据。
二者就是触发方式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 CPU 复用总线的地址锁存就是用锁存器。
七:心得体会
总线是多个系统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骨架。
借助总线连接,计算机在系统各部件之间实现传送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操作。
因此,所谓总线就是指能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一组公用信息线。
总线示意图如图3-1所示: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寄存器、存储器及其地址寄存器等不同的设备挂在同一条总线上。
这些设备都需要有三态输出控制,保证任何时刻总线上只有唯一的数据存在。
74LS244为3态8位缓冲器,一般用作总线驱动器。
74LS244没有锁存的功能。
地址锁存器就是一个暂存器,它根据控制信号的状态,将总线上地址代码暂存起来。
8086/8088数据和地址总线采用分时复用操作方法,即用同一总线既传输数据又传输地址。
74Ls374的输出端O0~O7可直接与总线相连。
当三态允许控制端OE为低电平时,O0~O7为正常逻辑状态,可用来驱动负载或总线。
当OE为高电平时,O0~O7呈高阻态,即不驱动总线,也不为总线的负载,但锁存器内部的逻辑操作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