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礼:16-19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
中缅边界主权纠纷的历史与经验探讨
中缅边界主权纠纷的历史与经验探讨
朱昭华
【期刊名称】《东南亚之窗》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中国的历史疆域自秦汉统一中国以来,至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其间2000年的伸缩变化一直是由历史上中国内部的因素主导的。
中国内部统一、内部强盛时,疆域范围就大些,治理力度也强些,反之则疆域有收缩,治理也相对松弛。
随着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到来,中国传统的藩属封贡体系开始分化,不仅清帝国的周边属国相继沦为列强殖民地,而且清朝边疆也遭受蚕食,
【总页数】5页(P28-32)
【作者】朱昭华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3
【相关文献】
1.历史主权与现实争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界对南海主权的历史研究 [J], 范子谦
2.有理有据,捍卫钓鱼岛——知历史、明主权看《钓鱼岛:历史与主权》 [J],
3.论物业纠纷中业主权利的立法保护——从畅通业主权利救济的路径谈起 [J], 徐
梅
4.高情商医疗纠纷调解中自主权的力量——患方要的是自主权而不是被操纵 [J],
晏英
5.高情商医疗纠纷调解中自主权的力量
——患方要的是自主权而不是被操纵 [J], 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高宗与清缅关系的变化
清高宗与清缅关系的变化因、后果与影响。
公元1752年,雍籍牙王朝建立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增强了缅甸的国力,进而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掠夺性战争,其中就包括从乾隆三十年开始(1765年)历时五年的清缅之战。
战后,两国关系处于停滞时期。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孟云成为缅甸国王之后,积极改善和清朝的关系,两国恢复了朝贡关系,之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逐渐密切。
关于清缅战争研究的学术成果很多。
杨煜达的《花马礼:1仁19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一文认为“花马礼”问题是中缅战争的关键因素。
由于缅甸对附属于清朝的边境土司,征收花马礼,导致中缅冲突日益加剧。
余定邦的《中缅关系史》一书则认为对于边境土司的争夺是清缅冲突的根本原因。
而山东大学任燕翔的硕士论文《乾隆时期清朝对缅政策述论》则认为云南边吏在对缅政策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边吏提供的信息中所包含的态度和倾向,影响了统治者的决策,因而边吏的态度和倾向决定了清缅战争的走向。
上述这些看法都真实地反映了清缅战争的原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为将事件的时间距离拉长,延续到整个清高宗一朝来看,这些原因只能是局部的短期的原因。
因此本文的写作思路在于:以清缅两国战争与和平变化的原因作为文章的关键点,分别从清朝和缅甸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些原因,进而分析这些原因中哪些因素才是对战和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
因此,从乾隆三十年开始到乾隆三十四年结束的清缅之战的前因后果,是本文写作的重点内容。
二、研究概况关于清朝时期中缅两国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有很多丰富的研究成果。
开边衅为首要原则。
清缅战争的爆发首先是由于缅甸的持续的军事骚扰,事实上,缅甸能够对外扩张的时期都是它统一强盛的时期。
缅甸和明代中国一再发生冲突,恰恰是缅甸国内的封建王朝东吁王朝最强大的时候,而东吁王朝开始没落之后,中缅边境就一直相安无事。
随后,雍籍牙王朝统一全缅,随之而来的是中缅边境进入了多事之秋,所以清高宗时期,中缅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雍籍牙王朝的崛起。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十八世纪中缅战争纪实
这种状况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即缅甸贡榜王朝建立以及清朝平定新疆后,发生了剧烈变化。尚武扩张的贡榜王朝建立后,很快就以兵威压服中缅之间的诸多土司,而缅兵乃至缅属土司甚至多次到中国内属土司处征收贡赋。好大喜功的乾隆在平定新疆后,也开始逐渐改变原来云南边疆偏向绥靖的政策,不再容十日,缅军绕道戛鸠的北路兵二千余人,由万仞关、巨石关间攻入守备薄弱的腾越境内,仅仅十天时间,先后攻占盏达、铜壁关,清军死伤数百,游击班第战死,战火蔓延至户撒、腊撒地带,严重威胁铁壁关后路。知道缅军由万仞关攻入后,清军开始手忙脚乱。提督李时升命游击马成龙带兵900名由户撒攻击前进,又令驻南甸的临沅镇总兵刘德成率所部2100兵自后夹击。但刘德成到达木崖后,迁延不前。马成龙率部徒涉渡江时,水深没腰,火药皆湿。缅军伏兵突起冲杀,马成龙阵亡,除未及渡江的70余人,八百余兵死伤殆尽。十二月,北路缅军渡江进入户撒地带,李时升先后调2800兵至户撒抵御,双方交战不多,缅军看清军越来越多,干脆脱离接触,退往铜壁关。绿营又以大捷上报。
清军对此丝毫不知,云南提督李时升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铁壁关,第二日,命朱仑率4000余兵出关攻击。十七日,朱仑抵达楞木,在高处扎营。十八日,缅军主动发动攻势,清军虽然居高临下,但装备的基本是火绳枪,射速既慢,向下射击时,弹药又往往未发就先掉下。而缅军装备的多是燧发枪(来自英、法等国,途径很多,或送、或买、或抢),射速、火力、对环境的适应都远胜清军。结果双方交战四日,大家都互有死伤。但清军伤亡较大,首先感觉支持不住,急忙求援。提督李时升拨宛顶兵700名赴援。但清军战况依然不利,缅军树立营栅,逐渐逼近清军大营。二十三日起,清军坚壁不出。双方暂时休战。楞木缅军全数也不到六千,朱仑却以杀敌六千,取得楞木大捷上报。
缅军主力虽然深陷暹罗,但留守部队加各地土兵依然不少。在清军发动攻势后,留守阿瓦的缅王孟驳并未惊慌失措,一面严令征暹缅军继续围攻大城,一面派遣将领莽聂渺遮率缅军数千(清方记载为三万,但据各方资料,大约只有六、七千),自阿瓦溯伊洛瓦底江而上与清军对抗,并令落卓土司攻击木邦。九月初,木邦土司无法抵挡,退往清军驻扎的遮放。新街为中缅边境重镇,扼水陆之要冲,水路顺流而下,四五日就可到达缅都阿瓦,为双方必争之地。这时边境已经警报四起,但杨应琚依然只派永顺镇都司刘天佑、腾越镇都司马拱垣率400余兵支援赵宏榜,援兵九月七日到达新街,清军总数依然不足千人。九月二十四日,数千缅军乘船抵达新街,迅即对清军发动攻击。双方兵力悬殊,清军坚持两日一夜,宣告不支,刘天佑战死,赵宏榜率残军由小道突围,退入铁壁关。蛮暮土司也率众退入云南。
中缅三块争议地点
1960年10月,中缅双方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基本确定了双方的边界线。
中缅的边境争议主要有三块:一、缅北地区就是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以北未定界,包括胡康河谷、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贡山与恩梅开江之间的土地。
以高黎贡山为界,中国收回片马地区(约153平方公里,1911年初,英军占领片马地区),放弃对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声索权;不仅让出了麦克马洪线以西的胡岗谷地,连麦克马洪线以东的江心坡都划给了缅甸。
克钦山区(野人山或枯门岭):原属中国云南省,主要以门巴族为主,因其尚未脱离文明,所以称为野人山。
江心坡: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尖高山,通常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份地区,约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
1852年至1885年之间,英国发动三次侵缅战争,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遂通过缅甸为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边陲,1913年武力占据片马,断绝江心坡与中国内地之信道,并于1927年吞并江心坡。
1929年民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片马交涉尚未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亲善之旨。
准函前由,相应照会贵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速将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以清谬误,至纫睦谊。
”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中。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仍霸占江心坡地区不放,建国后我国为了与缅甸交好向缅甸方表示愿意放弃大片国土。
1957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奴会谈时表示承认当年有英国政府所划定但原不被中国承认的中缅国界线,即英人所划的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
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边界条约,仅收回片马,江心坡地区并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并慷慨送给了缅甸。
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纵贯孟养西部,与迈立开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脉即著名的野人山。
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再探——以清末中英边界交涉为中心1
第23卷第1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23N o .12006年2月Journal of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of Suzhou (Social Science )Feb .2006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再探Ξ——以清末中英边界交涉为中心朱昭华(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苏州215009)摘 要:19世纪末中英两国关于滇缅界务的交涉,是当时晚清政府面临的诸多边界争端之一,其中以北段未定界,即尖高山以北一段边界的争议尤为突出,成为中缅边界谈判长期毫无结果的主要原因,中英双方都有支持其界线主张的理由,至清朝灭亡,中英始终未能划定中缅北段未定界。
产生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清政府内部对英国殖民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强权政治的不满,中国传统的治边思想、边疆政策与近代意义上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冲突等。
此外,滇缅北段未定界地区的战略位置使得中英双方划界时,都给予了此段边界更多的重视,从而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困难。
关键词:清末;中缅边界;中英;片马事件中图分类号:K 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95(2006)01-0114-06晚清出现的滇缅边界问题,是近代中英两国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与取得独立的缅甸政府签订边界条约,这一迁延半个多世纪的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
中缅边界的划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在分歧较大的北段未定界作出了较大让步,放弃了对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上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使缅甸取得了一条同它一直想争取得到的非常接近的边界,即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以外,以太平江、瑞丽江、怒江、独龙江为一方、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界,向北直至中缅边界终点。
①有西方学者评论说,这个结果“与当时边界上两国国力不平衡的状态相比,应当说是比较宽宏大量的。
”但中国政府的这一让步不是无依据的,如同周恩来总理所指出的,这个划界办法并不是割地求和,不是屈从帝国主义的安排,而是深受中缅北段未定界地区历史发展状况制约的。
清高宗与清缅关系的变化
清高宗与清缅关系的变化因、后果与影响。
公元1752年,雍籍牙王朝建立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增强了缅甸的国力,进而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掠夺性战争,其中就包括从乾隆三十年开始(1765年)历时五年的清缅之战。
战后,两国关系处于停滞时期。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孟云成为缅甸国王之后,积极改善和清朝的关系,两国恢复了朝贡关系,之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逐渐密切。
关于清缅战争研究的学术成果很多。
杨煜达的《花马礼:1仁19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一文认为“花马礼”问题是中缅战争的关键因素。
由于缅甸对附属于清朝的边境土司,征收花马礼,导致中缅冲突日益加剧。
余定邦的《中缅关系史》一书则认为对于边境土司的争夺是清缅冲突的根本原因。
而山东大学任燕翔的硕士论文《乾隆时期清朝对缅政策述论》则认为云南边吏在对缅政策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边吏提供的信息中所包含的态度和倾向,影响了统治者的决策,因而边吏的态度和倾向决定了清缅战争的走向。
上述这些看法都真实地反映了清缅战争的原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为将事件的时间距离拉长,延续到整个清高宗一朝来看,这些原因只能是局部的短期的原因。
因此本文的写作思路在于:以清缅两国战争与和平变化的原因作为文章的关键点,分别从清朝和缅甸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些原因,进而分析这些原因中哪些因素才是对战和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
因此,从乾隆三十年开始到乾隆三十四年结束的清缅之战的前因后果,是本文写作的重点内容。
二、研究概况关于清朝时期中缅两国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有很多丰富的研究成果。
开边衅为首要原则。
清缅战争的爆发首先是由于缅甸的持续的军事骚扰,事实上,缅甸能够对外扩张的时期都是它统一强盛的时期。
缅甸和明代中国一再发生冲突,恰恰是缅甸国内的封建王朝东吁王朝最强大的时候,而东吁王朝开始没落之后,中缅边境就一直相安无事。
随后,雍籍牙王朝统一全缅,随之而来的是中缅边境进入了多事之秋,所以清高宗时期,中缅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雍籍牙王朝的崛起。
20世纪中缅边界划分,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得到了什么?中印片马麦克马洪线江心坡
20世纪中缅边界划分,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得到了什么?中印片马麦克马洪线江心坡20世纪初,经过清政府艰苦的谈判之后,基本确定了中缅边界的走向;但部分地区仍需要双方勘查后再做决议。
双方在最后签约时,由于签约双方所使用的地图存在差异,各执己见,为一系列问题埋下了伏笔。
英国依旧我行我素于1910年11月下旬出兵片马地区,实行派兵占领,清政府随即外交抗议和严正交涉,但未派军到片马前线。
1912年,在片马入侵事件还未结束之时,清王朝便骤然倒下了。
0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缅边界纷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北洋政府是民国时期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唯一合法政府。
对于英军对片马地区的侵占,民国政府随后成立的云南军都督府就派遣第二师师长李根源。
李师长在之后的抗英战争中不幸阵亡,英军随即控制了片马、坎底(葡萄)等广大地区。
使得中国内陆与江心坡被完全隔断,成为飞地。
图1 麦克马洪线英国试图以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为界,以达到侵占全部未定界地区。
但在1898年曾向清政府提出'于思买卡河(即恩梅开江)与萨尔温江(即怒江)中间之分水岭西境,不得有干预地方治理之举'的条款没有实现。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前,由于英国早在1898年曾要求中国'于思买卡河(即恩梅开江)与萨尔温江(即怒江)中间之分水岭西境,不得有干预地方治理之举',试图以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为界,以达到侵占全部未定界地区的目的没有实现。
于是抛出了在1913年10月13日由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着中华民国政府所达成的秘密交易——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狭义的“麦克马洪线”(蓝线?) :指现在的中印两国东段边界实际控制线;中义的“麦克马洪线”( 绿+黄线) :西起不丹,东到伊素底希山口(待考) , 包含现在的中印东段和中缅北;广义的麦克马洪线(绿+黄+红+蓝线) :从中国不丹边界开始,经过过现在的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直抵帕米尔高原。
19世纪中叶的边疆危机
19世纪中叶的边疆危机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日期:2007-6-1 点击:68919世纪中叶的边疆危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日本和德国的崛起,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队伍。
日本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德国于1870—1871年的对法战争获胜,国内也实现了统一。
日、德两国很快就扮演着与英、法、俄、美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强国的角色。
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扩大市场、倾销商品和争夺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夺取殖民地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愈演愈烈,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
远东地区是资本主义列强角逐的焦点。
中国及其邻国是西方列强攫取的主要对象。
西方列强在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周边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它们在把中国周围的邻国逐个攫取为殖民地或保护国之后,便明目张胆地向中国边疆地区大举进犯。
日、美出兵侵略台湾,俄、英争夺新疆,英国窥视云南、西藏,造成了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使中国的边疆烽火连天,危机四伏。
这次边疆危机,首先燃起报警烽火的是东南海疆,来犯者则是东邻日本。
随着日本向外侵略扩张野心的表面化,中国东南海疆的危机也日渐逼近,首当其冲的是我国的宝岛台湾。
而要实现侵占台湾,又必须吞并琉球。
1872年9月,日本便迫使早与中国有“宗藩”关系的琉球国王接受“藩王”的封号。
自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英、美等国的侵略分子都曾妄图侵占台湾。
1847年和1849年,美国海军曾两次派舰艇驶往台湾,勘察矿藏。
1867年,美国政府借口它的失事船只“罗佛”号的7名水手在台湾遇害,公然派出海军上将培尔率领的军舰两艘、陆战队181人,在台湾岛南部琅硚(今恒春)登陆,向当地的高山族人民进攻;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又以与高山族领袖谈判为名,亲赴台湾进行刺探情报,他先后对台湾岛的海岸、港口以及岛内政治、经济情况等搜集了大量资料。
清代中前期的中缅宗藩关系述论
19 ) 与 《 家 宫 里 雁 和 中 缅 战 争 》 美 国 学 70》 桂 、
者Ri adL K. u g c r . J n :Th inB r s 、 a .7 6 h eSo - u mee v r1 6 —
1 7 : W a n e c n e h iu a y S se 、 70 ra d P a eu d rt eTr t r y t m b
第 3 3卷 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 3 NO 1 1 . 3 F b.2 1 e 02
J OURNAL 0F DALI AN UNI VERS TY I
清代 中前期的 中缅 宗藩关系述论
赵 玉敏
( 中国人 民武装警察部 队学院 部 队管理 系,河北 廊坊 050 ) 600
随 后 ,中缅 经 济、 文 化 交流 一 直不 断,至 唐 代 , 中缅 双 方 在 经济 、 文 化 方 面 ,实 际 上 已经 形 成 了休 戚相 关 的紧 密 关系 。缅 甸 学者 貌 丁 昂即 言 :“ 人 的 骠
之 战看 清政 府对 东 南亚 的外 交政 策 》 、杨 煜达 《 清朝
上影响着双方 的对外政策和宗藩关 系。
关键词 :政策 ;入贡;流产
中图分类号:D89 2 2. 1
收稿 日期 :2 1 -00 0 11—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0—352 1)1 0 5 5 082 9(020— 2— 0 0
基金课题 :河北省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项 目(Z 0 10 )“ S 2 1 6 6 晚清 中缅 宗藩关 系对 西 南边 防建设 研究 的启 示”
宁超 《 桂家 、敏 家 及其 与 乾隆年 间的 中缅之 战 》 、黄 祖文 《 代 乾 隆年 间 的中缅 之役 》 朱 亚非 《 中缅 清 、 从
缅泰战争
缅泰战争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泰国与缅甸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而进行的长期战争。
泰缅战争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548~1592)1486年,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后,泰缅之间开始出现小规模边境冲突。
1548年底,缅王莽瑞体乘泰国王室内讧、国内局势动荡之机,率军大举入侵。
次年包围泰国首都阿瑜陀耶城,因久攻不克而退。
1563年,缅王莽应龙再度入侵,次年攻占阿瑜陀耶,将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员和居民掳至缅甸,另立傀儡王。
1568年,因泰国力图摆脱缅甸的控制,导致莽应龙又一次大举进攻。
1568年11月~1569年8月,阿瑜陀耶城抗击缅军围困达10个月之久,终因内部叛变而陷落。
莽应龙处死前傀儡王以后,立亲缅的彭世洛太守为傀儡王。
1584年6月,泰国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宣)宣布独立,并率军攻入缅甸。
1584~1592年,缅军五次大举入侵泰国,并一度包围阿瑜陀耶城,但均遭失败。
1592年底,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结果缅军大败,其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
第二阶段(1593~1664)1593~1605年,泰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
1593年,泰军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并缅甸南部大片领土。
1595~1599年,泰王纳黎宣大帝两次率军大举入侵,包围缅甸首都。
1605年,纳黎宣再次率军攻入缅甸,不久于阵中病亡,泰军遂撤回。
1613年起,缅甸军队开始反攻,收复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领土及东北部的掸邦一带领土。
1615~1663年,双方激战于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
1664~1665年,泰国乘缅甸忙于应付清缅战争和王室内讧之机,大举进攻,在蒲甘附近与缅军决战,遭到失败,被逐出缅境。
第三阶段(1665~1759)这一时期,双方处于休战状态,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复了睦邻友好。
第四阶段(1759~1810)1752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兴起,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导致双方的尖锐对立。
中缅划界始末
中缅划界始末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边界。
中国收回约342平方公里土地,失去220平方公里,总体上来说,相对于国民政府时期增加了约122平方公里左右国土面积。
要了解此次划界的来龙去脉,还要上溯到晚晴时期。
14世纪中国明朝建立后,曾在云南边境地区设立六个宣慰使,其中的两个宣慰使就设在当前缅甸的孟养和木邦,管控这两个土司,管辖区域包括现今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克钦邦(今云南边界以西)和萨尔温江中上游的掸邦(今云南边界西南)。
比现在的边境线向外延伸一百到几百公里。
明朝后期国势衰弱,缅甸东吁王朝趁机举兵北犯,先后攻占了掸邦高原的八莫、孟养等地,收服了孟养王和木邦王,云南边界大幅内缩。
清朝统一后曾收复部分失地,册封贡榜王朝孟云王为缅甸王,这也是缅甸国名的来历,缅甸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但随着19世纪西方殖民者的东来,缅甸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吞并缅甸以后,英国于1886 年同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缅甸条款》,迫使其承认它对缅甸的占领。
自此,中缅之间的宗藩关系不复存在,英国后来又通过1894 年《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和1897 年《续议缅甸条约附款》,侵占了中国部分领土并划定了中缅之间的部分边界,此后,它又通过各种方式继续蚕食中国领土。
中缅边界问题开始凸现。
逐渐形成了三段“未定边界”。
其中中印缅三国交界点至尖高山为边界北段边界,即“缅北争议区”;中段南碗河与瑞丽江汇合处的“永租”地——猛卯三角地;南定河至南卡江为南段,又称“一九四一年线”,都边界未定。
所谓的“缅北争议区”在历史上的明朝前期曾经隶属过我国。
这一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高黎贡山、恩梅开江、迈立开江、枯门岭(克钦山)、钦敦江、和巴特开山,其中枯门岭与巴特开山又统称为野人山。
而江心坡是位于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地带,只是“缅北争议区”的一小部分,明初归孟养军民宣慰使司统治,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缅甸东吁王朝占据了孟养土司府。
马嘉理事件
当时,威妥玛就马嘉理事件向清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声言将派兵入滇。
,二、交涉议“淇案”为英国提供了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的借口和机会。
“滇案”发生后,英国公使威妥玛先后以出兵淇缅交界,法传与俄国分兵从西南和西北两面夹击中国,下旗绝交,增派海军舰队来华等相威胁,逐步向清政府提出了内容广泛的便略要求。
⑩清政府面对英国的多方威逼要抉,张性失措,先后命淇省着抚刘岳昭、岑毓英,郑着李瀚章、侍郎薛焕,直督李鸿章等查办“滇案”,办理与英使交涉事宜。
⑩查办“淇案”与对英支涉赞密相关,办案是为了客涉。
在这办案与交涉的全过程中,清朝统治阶级的愚顽昏庸表现得淋漓尽致。
具体负责办案与交涉的大员们,或受传统思怒支配,或圈于官场积习,因循耽延,视法律如玩物,拿民命做儿戏,处处被动,为英国提供了提出日益增多的侵,杏要求的机会和借口。
结果是英国的贪欲得到了满足,天朝的体面丧失殆尽,中国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而肇事儿个人得以保全,充分幕寡了清王朝的腐朽昏庸、衰败无能。
在由“滇案”引起的中英交涉之初,英使威妥玛就向清政府明确指出这次事件是滇省有关地方官一手制造的,要求由中英双方共同派员至滇调查审理,暗示如不答应其要求.即行绝交动武,引起清廷震惊。
朝廷上下于紧急布笠边防的同时,认为此案柞同一般命案,兄者系英国官员,且持有总理街门护照,急令预备入京陛见的淇督刘岳昭“速回任内”,会同澳抚岑毓英“物底确查,秉公办理”,要池们以日本侵台事件为训.不得推谈“野人”化外.致蹈覆辙。
⑩清廷这种布笠不可谓不予重视。
滇抚岑毓英奉命后,一面上奏朝廷说已派镇、道大员肥往出事地点查勘,一面则力请劝阻英印政府派员由缅入淇调查,并请令英使所派观察员到淇后在省静候,不要前往边界查访,理由是淇省“大乱初平,伏莽未靖”,且有“野人一种不通声教,出没抢虏”,深恐再生枝节。
在调查审理过程中,自始即极言都司李珍国有功于云南,曾“与戏(按:指回民起义军)血战十数年”,深明大体,绝不今妄生事端,英使暗指李珍国为“滇案”主谋,实恐是“野人冒名嫁揭”所致。
最新导游历史知识:保疆斗争
导游历史知识:保疆斗争19世纪初,英帝国侵入缅甸后,企图从云南开辟一条自印度、缅甸到中国长江流域的通道。
1831年,英国陆军大尉斯普莱由印度经缅甸到云南考察回国后,给英国政府写报告,建议修筑从缅甸仰光到云南的铁路。
他的建议受到英国大资本家的重视,他们积极推动入侵云南,开辟市场的活动。
不久英国取得了在缅甸伊洛瓦底江自由贸易的权利。
1874年,英国派遣伯朗率领二百余人的武装探测队由缅甸进入云南。
同时,英国驻华公使派翻译官马嘉理从上海到云南,前往中缅边境迎接伯朗。
马嘉理沿途收集情报,在腾冲绘测地图,激起了腾冲人民的反对。
腾冲地方官员将他护送出境。
他到了缅甸和伯朗会合后,于1875年率领武装队伍侵入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边疆各族人民义愤填膺,自动组织起来保卫祖国门户,并得到云贵总督岑毓英的支持。
当马嘉理率头部队到达盈江芒允、雪列时,景颇族、傣族、汉族群众200多人将他们包围住,勒令他们退出中国边境,马嘉理竟悍然开枪大、打死边民。
愤怒的民众将马嘉理及其随从消灭在雪列户宋河边。
此后,参加战斗的群众增加到了6千多人,乘势将伯朗率领的英军包围起来。
伯朗纵火烧山,乘烟雾弥漫逃脱,退出了中国边境。
苗族人民的抗法斗争1883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驻云南清军是抗击法军的主力,在西线大捷中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
1884年法国军队入侵麻傈坡、马关两县,当地猛峒苗族首领项崇周带领苗族、瑶族、壮族、汉族等民众数百人,用大刀、毒弩、火铳经过大小数十次激战激退一千多以洋枪洋炮武装的法国侵略军,收复失地约七千平方公里。
1855年,法国侵略者在猛峒一带横行霸道,项崇周率领苗族人民,在蒙通、船头、扣林等地袭击歼灭法国军士200多人,击退从黄树皮、清永河前来救助的数百名援兵,迫使法军退出中国边境,不敢再踏入中国领土一步。
法国军队曾多次派遣使者以重利厚礼诱惑项崇周,但他毫不为动,大义凛然,庄严宣告苗族是中国人,誓死保卫自己居住的中国领土,决不服从法寇。
中缅三块争议地点
1960年10月,中缅双方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基本确定了双方的边界线。
中缅的边境争议主要有三块:一、缅北地区就是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以北未定界,包括胡康河谷、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贡山与恩梅开江之间的土地。
以高黎贡山为界,中国收回片马地区(约153平方公里,1911年初,英军占领片马地区),放弃对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声索权;不仅让出了麦克马洪线以西的胡岗谷地,连麦克马洪线以东的江心坡都划给了缅甸。
克钦山区(野人山或枯门岭):原属中国云南省,主要以门巴族为主,因其尚未脱离文明,所以称为野人山。
江心坡: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尖高山,通常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份地区,约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
1852年至1885年之间,英国发动三次侵缅战争,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遂通过缅甸为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边陲,1913年武力占据片马,断绝江心坡与中国内地之信道,并于1927年吞并江心坡。
1929年民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片马交涉尚未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亲善之旨。
准函前由,相应照会贵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速将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以清谬误,至纫睦谊。
”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中。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仍霸占江心坡地区不放,建国后我国为了与缅甸交好向缅甸方表示愿意放弃大片国土。
1957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奴会谈时表示承认当年有英国政府所划定但原不被中国承认的中缅国界线,即英人所划的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
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边界条约,仅收回片马,江心坡地区并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并慷慨送给了缅甸。
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纵贯孟养西部,与迈立开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脉即著名的野人山。
中缅边界的变迁
【历史地图】中缅缅边界变迁“”缅”字表示遥远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所以“缅甸”的意思是“遥远之郊外”,这就是古代中国西南人对这片土地的称谓。
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
相传公元前200年,骠人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
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流域并建立统治政权。
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并于1044年建立蒲甘王朝,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
元缅中行省 1283年,元军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王朝,蒲甘城破,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向元朝投降,元朝在缅甸设缅中行省。
实际为军事行中书省,与元朝其它的行中书省不同的是,其所在地缅国(蒲甘王朝)并未因该行省的设立而消失,因此保持很强的独立性。
行省丞相由缅国(蒲甘王朝)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
国王、世子受元朝册封,因此,缅国(蒲甘王朝)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辖,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并不同,相当于当代的特别行政区。
缅中行省撤销之后的蒲甘国仍是元朝傀儡。
(缅中行省又称征缅行省,代缅国(蒲甘王朝)而置,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并不同,相当于当代的特别行政区。
于元世祖时期短暂设置,后蒲甘复国,但仍归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明三宣六慰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出击云南击败忠于元朝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势力后,沐英被封作黔国公世镇云南,明军将云南纳入版图。
同时明廷在云南“外围”设有六个松散的土司宣慰司,即孟养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宣慰司(即缅甸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宣慰司(即兰纳王国,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宣慰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
中缅边界问题的缘起——八莫之交涉
2021年第2期南洋问题研究No.22021(总第186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2186中缅边界问题的缘起八莫之交涉刘佳(中山大学历史学系ꎬ广东广州510275)㊀㊀㊀收稿日期:2020-11-23㊀㊀㊀作者简介:刘佳ꎬ女ꎬ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ꎮ①时人亦称八幕㊁八募㊁巴谟或巴磨等ꎬ本文除引文外均称八莫ꎮ②时人亦称厄勒瓦谛江㊁伊勒瓦底江ꎬ本文除引文外均称伊洛瓦底江ꎮ摘㊀要:经过19世纪3次英缅战争后缅甸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ꎮ为应对英国对缅殖民统治以及防止英国势力侵入滇藏地区ꎬ清政府驻英公使曾纪泽率先提出应力争缅甸边镇八莫为清之商埠ꎬ一则使云南商道经八莫直通伊洛瓦底江和印度洋ꎬ二则勿使英近我界ꎮ但清政府高层以力保缅甸朝贡作为谈判第一要义ꎬ对八莫问题未予高度重视ꎬ再加之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绕开曾纪泽直接与英国外交部私下交涉ꎬ由此形成清政府对英外交明暗两条线格局ꎮ尽管曾纪泽有清政府驻英使馆洋员马格里的支持和协助ꎬ但由于清政府高层的迟疑㊁赫德另拟交涉方案㊁李鸿章提出无法遥制八莫等现实问题ꎬ英方从考虑将八莫让与中国到允许中国在八莫设关取税再到断然拒绝中国有关八莫的提议ꎬ终使曾纪泽解决缅甸问题的方案落空ꎮ1886年中英签订«缅甸条约»ꎬ清政府承认英国对缅殖民统治地位ꎬ此后晚清西南边疆危机不断深化ꎮ关键词:八莫ꎻ曾纪泽ꎻ赫德ꎻ李鸿章ꎻ«缅甸条约»ꎻ中英关系中图分类号:D829.1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 ̄9856(2021)02 ̄0091 ̄12八莫(Bhamo)①地处缅甸北部ꎬ位于伊洛瓦底江②上游和太平江交汇口ꎬ距离今天中缅边境的云南陇川县82公里ꎬ[1]是近代中缅贸易重镇ꎮ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后缅甸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ꎬ为应对英国的殖民扩张以及防止英国势力进一步侵入滇藏ꎬ1885年12月2日ꎬ清政府驻英公使曾纪泽率先提出: 请英以八幕为我之商埠ꎮ彼灭缅ꎬ我占八幕ꎮ彼保护缅ꎬ我保八幕ꎮ [2]可见ꎬ曾纪泽从一开始就对英国意图灭缅和对英谈判有心理准备和谈判思路ꎮ在英国侵缅伊始通过谈判来争取缅镇八莫ꎬ一则可使云南商道经八莫直通伊洛瓦底江和印度洋ꎬ二则可使英国势力停留在缅甸境内ꎬ避免直接侵入中国ꎮ八莫问题由此成为中英滇缅边界交涉之重点ꎮ近年来学术界对八莫也有所注意ꎬ如朱昭华认为曾纪泽所奏 请英以八募(莫)为我之商埠 ꎬ但清政府坚持将缅甸对华朝贡视为谈判第一要义ꎬ而八莫问题被逐步忽略ꎻ[3]吕一燃也注意到云南巡抚唐炯㊁驻英公使曾纪泽提出防范英人吞并八莫ꎻ[4]王巨新在«清代中缅关系»中提到ꎬ八莫问题因光绪帝强调缅祀和朝贡的重要性㊁英国外交部拒绝让出八莫以及曾纪泽奉调回国等原因而作罢ꎮ[5]学界已有观点多限于此ꎬ而对八莫问题在中英19交涉中的具体过程及存失意义并未展开专题研究ꎮ伊洛瓦底江东畔的八莫是中缅两国水陆交通的枢纽ꎬ如果清政府当时能够通过对英谈判争取到八莫ꎬ那么则意味着伊洛瓦底江将成为两国界河ꎮ根据国际法中国家间划分边界的原则ꎬ若两国以可以航行的河流为界ꎬ则两国边界应定在主航道的中心线上ꎬ这就意味着中国西南边界将有可能延伸至伊洛瓦底江并进而与印度洋连通ꎮ①正因为八莫如此重要ꎬ在曾纪泽的推动下ꎬ清政府驻英使馆㊁总理衙门㊁清政府海关与英国外交部等相继展开交涉ꎬ而该交涉也成为近代中缅边界问题缘起之重大事件ꎮ考察这一事件不仅对于理解中缅边界问题的缘起㊁后续走向至关重要ꎬ而且在中国传统宗藩关系及理念遭到巨大挑战背景下ꎬ对深入认识晚清政府外交运转的困境以及中华民族百年复兴这一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都有助益ꎮ本文根据清政府外交档案㊁海关档案㊁时人信函和报刊等中英文史料ꎬ对19世纪晚期八莫之交涉进行考察ꎮ一、八莫问题的提出两次鸦片战争后ꎬ尽管英国用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ꎬ但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竞相对华输出ꎬ英国遭到法㊁俄㊁美等国的激烈竞争与挑战ꎬ在此背景下如何控制中国腹地市场ꎬ就成为英国能否在中国攫取更大利权的关键ꎮ云南作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和南亚相连的边疆门户ꎬ早已引起英人注意ꎮ如能打通滇缅贸易通道ꎬ英国商品就可不经广州和上海ꎬ直接由缅入滇并占据中国内陆市场ꎬ甚至还可借机入藏ꎬ此举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显著ꎮ为此ꎬ英国计划勘察从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之八莫朝东北往中国云南腾越ꎬ再向东经大理到达昆明路线的可行性ꎬ从而打通印度阿萨姆到中国西藏的贸易线ꎮ[6]英属印度政府于1868年派遣斯赖登(E.B.Sladen)上校率领的一支远征部队取道八莫ꎬ勘探从仰光到云南思茅的路线ꎬ后又于1874年派遣由柏郎(Browneꎬ亦作布罗)上校率领的第二支远征队前往ꎮ在此行程中ꎬ英军翻译官马嘉里(AugustusRaymondMargary)在云南蛮允一带遭边民击毙ꎬ是为 马嘉里事件 ꎬ即 滇案 ꎮ其实早在该案发生之初ꎬ主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 就曾上奏要提防英人野心ꎮ[7]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ꎬ法方占领越南ꎮ1884年法缅又缔结密约ꎬ法替缅王禁锢其王兄ꎬ而缅王则将缅甸境内湄公河以东之领土割让给法国ꎬ此举对云南边情影响甚巨ꎮ1885年法缅密约被公开ꎬ英国遂采取报复措施攻取上缅甸(UpperBurma)ꎮ[8]1885年1月28日ꎬ已经注意到滇缅边患苗头的驻英公使曾纪泽向总理衙门报告ꎬ称有华人占据缅甸八莫城ꎬ建议如果八莫华人是由滇边地方官员派遣ꎬ则应将此事与英方商谈ꎬ避免不必要的误会ꎻ如果八莫华人是乱民ꎬ则似乎可以通过招降而得到八莫ꎬ将云南边界拓展到伊洛瓦底江ꎬ借此打通云南出海通道ꎬ并化解边疆危机ꎮ[9]然而ꎬ曾纪泽的提议并未得到光绪帝的认可ꎬ 朝廷不勤远略ꎬ岂有派兵拓界之事? [10]但是ꎬ朝廷对八莫的消极态度并没有让曾纪泽放弃ꎮ10月25日ꎬ曾纪泽又向总理衙门力陈争取八莫作为清政府商埠之意义: 泽意宜自腾越西出数十里取八幕ꎬ据怒江②上游以通商ꎬ勿使英近我界ꎮ [11]在曾纪泽看来ꎬ趁英人尚未完全占领缅甸ꎬ清政府如能争取到八莫作为商埠自用ꎬ不仅可助滇省通商ꎬ也可将英人势力阻挡在缅甸境内ꎮ然而ꎬ清政府高层对于与英交涉缅甸之事极为慎重ꎬ加之对云南边界地理情况不甚了解ꎬ因此态度趋于保守ꎮ光绪对于八莫一事回复曾纪泽说: 交张凯嵩(云南巡抚)查复ꎮ旋据奏报ꎬ新街③据匪歼除ꎬ并无另有华人占据八幕之事ꎮ自腾越城南三百五29 ①②③近现代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通常采取3种方法ꎬ即几何学划界法㊁天文学划界法和自然划界法ꎮ其中自然划界法包括以山脉为界㊁以河流为界和以湖泊为界ꎮ参见周忠海主编:«国际法»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ꎬ2013年ꎬ第173页ꎮ此处 怒江 应为伊洛瓦底江ꎬ其相互关系将在后文讨论ꎮ新街的位置约等于八莫ꎬ其与八莫的关系将在后文讨论ꎮ里至蛮允为滇界ꎬ至缅之新街计二百八十五里ꎬ其间一百六十五里为野人界ꎬ向无管辖ꎮ所奏拓界一节ꎬ窒碍难行等语ꎮ ①[12]那么ꎬ总理衙门和光绪帝均不甚了解更无心支持之八莫ꎬ何以会成为曾纪泽力争之要地?伊洛瓦底江全长2090千米ꎬ发源于中国西藏境内ꎬ其上游恩梅开江在缅甸密支那与迈立开江汇合后称伊洛瓦底江ꎬ于缅甸南部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ꎬ流域面积达409ꎬ000平方公里ꎮ[13]八莫位于伊洛瓦底江和太平江交汇处ꎬ而太平江往东连接着中国现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ꎬ是缅甸往来云南的贸易重镇ꎮ如此要地ꎬ云南地方官员和部分清政府高层对其多少均有所耳闻ꎮ早在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前10年ꎬ即1875年5月 滇案 发生后ꎬ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就曾致信总理衙门: 马嘉理被害时ꎬ有同行之参将伯郎(即柏郎)过缅甸之巴谟地方ꎮ [14]当年7月ꎬ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ThomasFrancisWade)照会总理衙门ꎬ告其柏郎等人将从滇回缅ꎬ请派人护送ꎬ并称 缅甸巴谟地方ꎬ距滇省边界为路不远ꎮ [15]云贵总督岑毓英也在奏请暂缓柏郎等人入滇时提到: 彼国再由缅甸巴谟地方ꎬ派队前来接护到缅ꎮ [16]8月ꎬ威妥玛又致信李鸿章ꎬ其中提到: 查巴谟离满云不过数英里ꎮ [17]李鸿章据此致信总理衙门: 巴谟在缅㊁滇交界ꎬ系属缅境ꎬ滇省奏报所称新街是也ꎮ [18]可见在1875年 滇案 发生之时ꎬ李鸿章和岑毓英等人对八莫均有所知晓ꎮ但时至1885年ꎬ可能是由于时间久远抑或地名翻译所用汉字多变ꎬ以及人事变动ꎬ总理衙门竟已淡忘ꎬ光绪帝更问ꎬ 究竟八幕坐落何地ꎬ与新街是一是二ꎬ其中有无野人间隔? [19]清政府对滇缅重镇八莫竟遗忘至此ꎬ实际反映出其对边疆危机反应的迟钝和地理知识储备的匮乏ꎮ对于总理衙门和光绪有关八莫的质问ꎬ1885年10月29日曾纪泽致电总理衙门: 泽之缅图无汉字ꎬ八募是否蛮暮之新街ꎬ中隔野人是否卡瓦ꎬ均不敢妄定ꎮ [20]可见ꎬ虽然曾纪泽一开始就提出要争取八莫ꎬ但他本人对八莫的情况亦不甚了解ꎮ云南巡抚张凯嵩直到1886年1月16日ꎬ才上奏 八幕地方ꎬ现据腾越同知禀复ꎬ即属新街土名ꎬ新街在缅八幕城 ꎮ[21]身为云南地方要员ꎬ张凯嵩此言前后矛盾ꎬ究竟八莫就是新街ꎬ还是新街在八莫城里?而作为10年前 滇案 签约负责人的李鸿章ꎬ则在1886年2月6日才向总理衙门解释八莫即巴磨ꎬ又名新街ꎮ[22]因此可以认为ꎬ在曾纪泽提出八莫要求伊始ꎬ曾纪泽㊁总理衙门㊁李鸿章和光绪帝等清政府高层要员之间并没有就八莫问题交换过意见ꎬ他们甚至连八莫的具体位置都不清楚ꎬ更谈不上能够在短期内达成共识ꎮ争取八莫是身处伦敦的曾纪泽从当时清王朝的国家利益出发主动向英国提出的诉求ꎮ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ꎬ同期英国人对八莫却并不陌生ꎮ1871年斯赖登发表在伦敦皇家地理学39 ①②通过分析光绪帝此封旨令ꎬ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在清政府高层和云南地方官员的认知里ꎬ滇界南至蛮允为止ꎬ蛮允与新街距离二百八十五里ꎬ而且其间有一百六十五里的野人界无人管辖ꎬ因此很难将滇界拓展到新街ꎮ但后据地理学家姚文栋实地考察可知ꎬ 野人山实系中国现属各土司之分地ꎬ皆在云南境内ꎬ非瓯脱比也 夫云南之得失ꎬ关乎天下ꎻ而野人山之得失ꎬ关乎云南ꎮ能保野人山则云南安ꎻ能保云南安则天下皆安ꎮ («禀总署堂宪»ꎬ姚文栋:«云南勘界筹边记»卷下ꎬ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ꎬ2012年ꎬ第53页ꎮ)若清政府当时能够将野人山地作为自有领土进行考量ꎬ将滇界拓展到新街理论上是可行的ꎮ对于上文官方文件中所出现的 八莫 新街 蛮暮(莫) 是否为同一地点ꎬ笔者没有能够找到确凿的材料加以证明ꎮ根据«辞海»ꎬ 八莫ꎬ旧称新街 [«辞海地理分册(修订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ꎬ1977年ꎬ第50页]ꎮ根据«东南亚历史辞典»ꎬ 新街ꎬ即八莫 («东南亚历史辞典»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ꎬ1995年ꎬ第434页)ꎮ李鸿章致光绪帝的奏折中也一直认为八莫与新街是同一地点ꎮ吕一燃的观点是ꎬ新街 即八莫ꎬ或作八募ꎬ原蛮莫土司所属之地 [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下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3年ꎬ第839页]ꎮ吕思勉认为 八莫ꎬ即蛮暮之新街ꎮ蛮暮本亦土司ꎬ后为缅所并ꎮ新街向为通商巨镇ꎮ 据以上种种说法ꎬ八莫即新街ꎬ属于蛮暮(吕思勉:«中国近代史»ꎬ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ꎬ2018年ꎬ第86页)ꎮ而«腾冲华侨华人»提到ꎬ 据«民国腾冲县志稿»载ꎬ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ꎬ缅甸入侵滇西边境ꎬ云贵总督杨应琚遣腾越协副将赵宏榜率永顺㊁腾越兵三百余出铁壁关ꎬ屯蛮莫(八莫)㊁新街迎战 («腾冲华侨华人»ꎬ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ꎬ2016年ꎬ第37页)ꎬ据此文ꎬ蛮莫即八莫ꎬ但与新街不为同一地方ꎮ可见对于八莫㊁新街㊁蛮莫的具体位置ꎬ各家说法不一ꎬ甚至互相矛盾ꎮ会杂志上的文章«从缅甸到中国西南的探险:通过伊洛瓦底到八莫»(ExpeditionfromBurmaꎬviatheIrrawaddytoBhamoꎬtoSouth-WesternChina)就提到自己于1868年率领远征队乘轮船从曼德勒出发ꎬ沿伊洛瓦底江到达缅甸边境八莫ꎬ再往东北走就是中国云南省边境ꎬ而八莫是缅甸和中国西南贸易的商业中心ꎮ[23]在文章中ꎬ他还附有一张绘制相对详尽的滇缅边境地形图ꎬ名为«从八莫到腾越»(FromBhamotoMomein①)ꎮ1883年3月中旬ꎬ英国人为继续考察掸邦和云南情况以及贸易前景ꎬ还组织探查从广东西江②到八莫的可能性ꎮ[24]同年4月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议上ꎬ英女王秘书科尔伯恩 贝克(ColborneBaker)更是从水路㊁铁路㊁公路3方面强调了八莫路线的重要性ꎬ称八莫所处的伊洛瓦底江是缅甸境内的天然交通干道ꎬ缅甸境内的铁路最终将延伸到八莫ꎬ而建设从八莫到中国边镇腾越的公路看上去也并无太大困难ꎬ因此八莫是开辟深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商业前哨ꎮ[25]在大英图书馆报纸数据库(BritishLibraryNewspapers)中搜索Bhamo(八莫)ꎬ仅1860年1月1日至1886年1月1日期间的搜索结果就有1338条ꎮ可以说在19世纪末ꎬ英国人对于八莫不仅毫不陌生ꎬ而且深知其战略价值:通过八莫不仅可以掌控滇缅贸易ꎬ更重要的是可以打通从印度经缅甸到云南的战略路线ꎮ既然清政府高层均不熟悉八莫ꎬ也没有提前就八莫问题达成共识ꎬ那么当时身处伦敦的曾纪泽又如何能够想到在英缅战争伊始争取八莫?首先ꎬ虽然清政府高层不熟悉边务ꎬ但清政府内部对于西方势力企图进一步强占中国领土和市场有着清醒的认知ꎮ四川总督丁宝桢㊁云贵总督岑毓英㊁两广总督张之洞㊁直隶总督李鸿章㊁云南巡抚唐炯和张凯嵩等名臣都曾上奏提醒要提防西南边患ꎬ曾纪泽作为驻英公使ꎬ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浓厚的爱国情怀ꎬ更具备较强的外交敏感性ꎮ其次ꎬ出使伦敦的经历ꎬ使得曾纪泽能够跟普通英国民众一样即时接收到英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一手信息ꎮ事实上ꎬ清政府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在出使伦敦时就已经注意到英国准备修造由印度阿萨姆通往云南的铁路ꎬ[26]而从水路来看ꎬ 澜沧江㊁湄南江两处水源并较盛ꎬ皆可达云南腹地ꎬ一通商则四路皆通矣ꎮ [27]可见英国扩张势不可挡ꎬ尤其是1885年6月9日中法签订«中法新约»ꎬ中国进一步丧失大量主权ꎬ这不能不使曾纪泽提高警惕ꎬ预筹中英滇缅谈判ꎬ为中国争取主动权ꎮ最后ꎬ清政府驻英使馆英国顾问马格里(SamuelHallidayMacartney)直接影响了曾纪泽对八莫的政策研判ꎮ马格里是晚清著名洋员ꎬ1863年加入淮军并为李鸿章所器重ꎬ1876年被李推荐作为翻译官陪同郭嵩焘出使英国ꎬ并协助建立清政府驻英使馆ꎮ[28]驻英期间ꎬ马格里多次作为中方顾问参与对外交涉ꎬ并能站在中方角度争取权益ꎬ由此为中方所器重ꎮ曾纪泽继任后与马格里密切合作ꎬ«曾纪泽日记»里反复出现的 清臣 就是马格里的中文字号ꎮ清政府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JamesDun ̄canCampbell)在与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Hart)来往的函电里多次怀疑ꎬ力争八莫是马格里向曾纪泽提出的建议ꎮ例如ꎬ1886年3月金登干告诉赫德: 3月10日的圣詹姆士报说中国之所以要求(英国)让给八莫ꎬ并非北京的意思ꎬ而是中国驻欧外交代表所制造的ꎬ特别是那些身在欧洲而为中国效劳的欧洲人所制造出来的ꎮ [29]这说明不止是金登干ꎬ当时在英国国内也有媒体猜测中国声索八莫是由马格里向曾纪泽提出来的建议ꎮ目前ꎬ虽然尚未有史料直接证明这种猜测ꎬ但可以肯定的是ꎬ在缅甸问题上向英国要求将八莫作为清之商埠的条件并不是由清政府内部首先提出来的ꎬ更不是清朝统治者给驻英公使曾纪泽下达的旨令ꎮ所以ꎬ手握无汉字的缅甸地图㊁不甚了解八莫位置㊁不清楚八莫是否为新街的曾纪泽ꎬ能够从一开始就在中英缅甸交涉中采取主动ꎬ提议将八莫争取作为清自有商埠ꎬ除了与其本身较强的政治和专业素养有关外ꎬ马格里的影响可能性很高ꎮ49 ①②Momeinꎬ亦作Momienꎬ译作莫棉或莫米恩ꎬ是缅甸人对腾越的叫法ꎮ西江是珠江的主流ꎬ全长2214kmꎬ发源于云南曲靖市境内的马雄山ꎬ其上源南盘江ꎬ流经云南东部和黔西南㊁桂西北接壤地带ꎮ二、曾纪泽与赫德对八莫问题的态度和策略差异与曾纪泽的积极主动相比ꎬ总理衙门对力争八莫却坚持谨慎而保守的态度ꎮ尽管如此ꎬ曾纪泽亦未放弃ꎬ因为力争八莫能够将英国势力限于缅甸境内ꎬ避免就滇省开埠问题交涉ꎬ这对于暂时缓和中国西南边疆危机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ꎮ而在曾纪泽与英国外交部交涉同时ꎬ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也悄然参与其中ꎮ1885年10月31日ꎬ接替奕 主持总理衙门的奕劻请赫德私下向英国了解英缅矛盾详情及英国诉求ꎬ这实际上给赫德插手中英缅甸谈判提供了机会ꎬ而且赫德从一开始就绕过清政府驻英使馆ꎬ与英国外交部直接谈判ꎮ11月15日ꎬ赫德向英国外交部常务副大臣庞斯福德(JulianPauncefote)提出缅甸问题解决办法ꎬ包括英国答应缅甸按惯例每10年向中国进贡ꎬ中国尊重英缅所订立的一切条约ꎬ中国答应在中缅边境(云南省境内)选择一地开放对英贸易ꎮ[30]赫德的方案不仅完全没有提到八莫ꎬ他甚至对庞斯福德解释说: 英报(指«泰晤士报»)主张将中国边境扩展至八莫一节ꎬ可能是一陷阱ꎬ应竭力避免ꎬ这意味着瓜分属邦的土地ꎬ此间当然是非常不欢迎的ꎻ并且这种办法ꎬ将因插入一个似是而非的中国地带ꎬ使英国与真正的中国永远疏隔ꎬ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往来和发展都是不利的ꎬ对此绝不可予以鼓励ꎮ [31]11月16日ꎬ赫德提出的方案被提交到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RobertCecilꎬ3rdMar ̄quessofSalisbury)和印度事务部ꎬ赫德致电金登干说: 协定草稿内容虽未向总理衙门详细说明ꎬ但我相信英如同意ꎬ总理衙门必可接受ꎮ我极力主张英国全部接受ꎬ同时务必注意勿使消息外泄ꎮ中国大概可以欣然接受第一款(即朝贡条款)ꎬ对第二款(即于云南边境选择一处开放对外贸易)可能迟疑ꎬ但我想也可设法使他们能够听从ꎮ [32]可见ꎬ总理衙门此前并不知晓赫德方案ꎬ这是赫德私人㊁单方面向英国外交部提出的方案ꎬ且完全推翻了曾纪泽力图使英国势力止步于缅甸境内的战略意图ꎮ但庞斯福德在对待曾纪泽的问题上非常谨慎ꎮ11月23日ꎬ金登干告诉赫德ꎬ庞斯福德认为整个事情非常混乱ꎬ使得他们对待曾纪泽左右为难ꎬ只能尽量安抚ꎬ并且在此次谈话中ꎬ 庞第一次提到八莫ꎬ他说道: 他们(清政府)也许肯以别的东西交换朝贡ꎬ比如把他们的疆界推展到八莫等等 ꎮ我说中国大概并不想扩充疆界ꎮ [33]这一次ꎬ尽管庞斯福德在八莫的态度上有所松动ꎬ但又立刻被金登干否定ꎮ由于印度事务部的迟疑ꎬ赫德的方案没有通过ꎬ因此曾纪泽和马格里也并不知道赫德竟参与其中ꎮ1886年1月23日ꎬ马格里和英国外交部官员克蕾(P.Currie)就缅甸问题进行正式会谈ꎮ马格里主张由中方得到八莫自行通商设埠ꎬ而克蕾却主张中方在八莫设关取税ꎬ同意中国商船在伊洛瓦底江自由航行来解决通商问题ꎮ在领土方面ꎬ克蕾以割让萨尔温江东岸的掸人居住地来要求清政府在朝贡细节上作出让步ꎮ[34]通过当时金登干从伦敦传递给赫德有关谈判进展的信息ꎬ可以看出此时中英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ꎮ金登干表示索尔兹伯里答应了曾纪泽的几乎全部条件ꎮ1月30日ꎬ曾纪泽也告知总理衙门: 近商缅事ꎬ颇顺ꎮ英择缅教王①ꎬ候中朝俞允ꎬ并照前进献ꎬ潞江②东地咸归中国ꎬ均将定议ꎮ所争者ꎬ册封㊁入贡字样及八幕耳! [35]然而恰在此时ꎬ英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化ꎬ索尔兹伯里内阁突然垮台ꎬ谈判风向随即发生改变ꎮ2月27日ꎬ马格里告诉金登干八莫恐怕难以争到ꎬ因为中方提出了3个要求:一是在八莫通商设埠ꎻ二是除了英国原来准备让给中国的萨尔温江以东地带外ꎬ中国提出再将边界拓展到瑞丽江ꎻ三是59 ①②索尔兹伯里曾提议或许可以在缅甸另立一管教不管政的国王照旧贡献中国ꎬ但此提议并未得以通过ꎮ曾纪泽所争 潞江以东 即为前文所提到的萨尔温江东岸的掸人居住地ꎬ这与«马格里爵士传»里曾纪泽写给罗斯伯里的信件中提到的要求是一致的ꎮ参见DemetriusCharlesBoulgerꎬTheLifeofSirHallidayMacartneyꎬK.C.M.G.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2010ꎬp.423.允许中国商船在伊洛瓦底江上得享航运权利ꎮ而至于朝贡ꎬ如果印度事务部认为立教王的办法行不通ꎬ可以另筹别法ꎮ[36]为了尽快推进谈判ꎬ3月7日ꎬ曾纪泽电告总理衙门ꎬ其拟定了刚柔两策ꎬ刚策是拒绝英国陆路通商之请ꎬ以此作为谈判筹码ꎬ柔策是允许缅督和滇督互送礼ꎬ潞江以东归中国ꎬ而且曾侯做了进一步的让步ꎬ同意仅在八莫设关取税ꎮ[37]在曾纪泽发回总理衙门的所有函电里ꎬ这是他第一次放弃了将八莫作为清廷自有商埠的想法ꎮ然而ꎬ总理衙门对以上方案并不认可ꎮ总理衙门认为ꎬ中缅应坚守固有之界ꎬ而不是以洋图为据ꎻ«烟台条约»中已经约定了通商ꎬ不可能不通ꎬ不讲诚信也有失国体ꎻ彼此送礼没有贡献之名ꎬ毫无意义ꎮ[38]这让曾纪泽陷入两难ꎬ总理衙门认为中缅应坚守固有之界ꎬ不以洋图为据ꎬ但是现实问题是曾纪泽手中只有洋图ꎬ其之所以一开始就提出力争八莫作为清自有商埠ꎬ就是要抢在英国人之前提出商埠要求ꎻ总理衙门认为«烟台条约»中已经约定了通商ꎬ若英国执意执行ꎬ中国也只能按约办事ꎬ但曾纪泽认为通商可以作为谈判的资本和筹码ꎬ因为英国人最在意的就是通商ꎮ曾纪泽虽然把八莫看得极重ꎬ但是缅祀和朝贡关乎国体ꎬ他认为与英国人谈判滇缅界务㊁商务就是默认了英国已经灭亡缅甸的事实ꎬ若现在不谈判缅甸进贡之事ꎬ以后更难提起ꎮ[39]1886年3月16日ꎬ曾纪泽再次致电表明看法ꎬ在没有争得缅祀和朝贡的情况下ꎬ似乎不宜遽定商务和界务ꎬ这会显示中方已经放弃ꎮ[40]此时克蕾也强硬地表示ꎬ英国占据缅甸本不需要与清政府商议ꎬ如果清政府不允许缅督呈仪ꎬ一切皆可停议ꎮ[41]英国方面ꎬ新内阁上台后ꎬ曾纪泽于3月向新任外交大臣罗斯伯里(A.P.Rosebery)重申之前谈判已经达成的共识ꎮ[42]然而ꎬ据金登干所说ꎬ罗斯伯里反对他的前任索尔兹伯里曾经答应清政府的种种条件ꎬ双方越谈越远ꎮ[43]4月21日ꎬ曾纪泽致电总理衙门报告了这几个月的谈判进展ꎬ表示英国同意将缅境潞江以东的管理之权让给中国ꎬ至于潞江以西和八莫的归属ꎬ英国外交部和印度事务部商议之后认为可以让清政府在伊江(即伊洛瓦底江)上设立船埠ꎬ作为中方通海之埠ꎮ[44]与此同时ꎬ曾纪泽的驻英公使任期已到ꎬ总理衙门电召曾纪泽回国ꎬ新任驻英公使刘瑞芬也已抵达伦敦ꎮ总理衙门的本意是让曾纪泽处理完缅事再返国ꎬ但由于光绪帝认为缅甸商务和界务细节关系重大ꎬ 俟曾纪泽到京后ꎬ面加垂询ꎬ再行定议ꎮ [45]5月14日ꎬ李鸿章在给曾纪泽的电报中也说: 上意缅事缓议ꎮ [46]因此ꎬ曾纪泽奉命卸任回国ꎬ此后不再参与对缅谈判ꎮ对于英国来说ꎬ曾纪泽尚未处理完缅甸事务就被召回国ꎬ不免让英国外交部不解ꎬ①而英国国内舆论也表达了对现有谈判结果的不满ꎮ在这个问题上ꎬ中英双方决策者的逻辑思维再次表现出巨大差异ꎬ清帝没有从现代的外交和政治角度考虑驻英公使的去留ꎬ中方没有在与英国谈判达成共识的时候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文件ꎬ为后来英国在缅甸问题上翻脸埋下伏笔ꎮ值得一提的是ꎬ总理衙门一方面通过驻英使馆与英方交涉缅甸问题ꎬ另一方面又让洋员赫德私下里向英国打探消息ꎬ使得赫德有机会插手缅甸事务ꎬ并将驻英使馆蒙在鼓里ꎬ如此明暗两条线的外交让英方觉得混乱和不解ꎬ在某种程度上也打乱了曾纪泽交涉缅甸问题的节奏ꎬ妨碍了其想要主动且迅速解决缅甸问题的决心ꎮ三㊁曾纪泽放弃八莫的原因及«缅甸条约»的签订1886年3月7日ꎬ曾纪泽在征询总理衙门关于谈判的刚柔两策意见之时ꎬ第一次放弃了将八莫作为清自有商埠的想法ꎬ拟通过在八莫问题上的让步换取其他诉求ꎮ那么ꎬ曾纪泽为何突然放弃八莫?一方面ꎬ当时的谈判压力可能让曾纪泽觉得争取八莫无望ꎮ索尔兹伯里内阁下台后ꎬ无论是新任的罗斯伯里㊁与马格里直接谈判的克蕾ꎬ还是印度总督达茀林ꎬ都在缅甸问题上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ꎬ直69 ①事实上ꎬ在1884年与法国谈判越南问题时ꎬ中方就临时将谈判代表曾纪泽换成了李凤苞ꎬ同样引起了法国人的疑惑ꎮ。
《马嘉理行纪》与云南
《马嘉理行纪》与云南龙成鹏【期刊名称】《今日民族》【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44-45)【作者】龙成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条约,叫《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这个条约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滇案条约》。
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因为这个条约跟云南发生的一个事件有关。
1875年,一个叫马嘉理的英国人在云南的边境被杀。
马嘉理的死,引发了中英之间长达一年多的外交争端,最后的结果,是中国又增添了一个不平等条约。
《马嘉理行纪》是马嘉理所写的一本游记,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嘉理去世前在云南的旅行经历。
马嘉理(1846-1875)算是一个蹩脚的外交官,出生在印度,父亲是印度的殖民地官员。
长大后,没好好上大学,被送到中国来当见习翻译,学了点汉语,在英国驻华领事馆工作。
对于马嘉理的工作,我们了解不多,只知道后来曾被派去台湾,在台湾因救过几个落水的英国人,获得英国政府的表彰。
马嘉理跟云南扯上关系,是1874年的事情。
他被英国领事馆派往云南,给一个要从缅甸到云南,并穿越云南到上海的商贸考察团做翻译兼向导。
马嘉理这份差事背后名堂很多。
这个商贸考察团,真实的目的是想打通从缅甸进入云南,进而进入长江流域的商贸通道。
这条通道,也是大有来头,在古代文献里叫“蜀身毒道”,也就是后来说的西南丝绸之路。
英国人在18世纪对这条通道就早有耳闻,称之为“金银之路”。
多次想打通这条通道,但都因为缅甸、云南边民和清政府的多方阻拦,未能如愿。
1868年,英国一个出身军旅的探险家带着考察团就曾做过一次尝试,但进入到腾冲时,就被拦截下来,未能深入云南。
6年后,英国印度殖民地政府重启这个项目,于是多方准备之后,马嘉理受命参与了这次商贸考察团。
因为考察团的其他成员都在缅甸,所以马嘉理要先抵达缅甸。
马嘉理当时在上海工作,1874年8月22日,马嘉理从上海出发,计划横穿中国,抵达云南之后再去缅甸与考察团会合。
中缅文化冲突案例
中缅文化冲突案例嘉靖十年(1531)开始,莽瑞体、莽应龙及莽应里在西方殖民势力的支持下,利用手中的武器,统一了整个缅甸。
在这一过程之中,莽氏对今云南西部傣族地区进兵,并征服了该地区,对这里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明代的西南边疆危机。
尽管万历十一年及以后明王朝用兵于此半个世纪,甚至修关筑堡开屯驻兵,但内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而这一冲突,直至阿那毖隆时才告一段落。
但是冲突的结果却是三宣外土司渐疏远于中央,最终在清末八关半入缅甸,中国边界大大的内缩。
中国边疆也遭受到了巨大影响。
本文认为这一边疆危机,在相当程度上是明王朝统治思想或者说统治政策长期以来的结果。
东吁王朝不过是个外在催化剂。
明初,朱元璋对西南土司确立了“守在四夷”、“以静治之”的统治思想。
具体来讲,就是不断地将大土司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土司。
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动用大规模武装力量的前提下较为容易的控制这里。
明初的“析麓川地”、成化年间的猛密安抚司的设置、万历间蛮莫安抚司的设置,都是这一政策或者说是思想贯彻于明朝整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但统治者不能有效控制并整合该地区的势力,以至于原本以为容易控制的“小土司”,却为明中期以后的明代边疆带来了无穷的隐患。
他们各自为政,都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土地并逐渐产生了矛盾,并由矛盾进而引发更进一步的冲突和争斗,而加深矛盾,如此往复循环交叉;同时诸土司间相互利用、相互联合,争取共同的利益或打击共同的敌人,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边疆土司间不断地纷乱。
而明王朝还对这繁复的纷争推波助澜。
它经常利用某一或某些的土司对付另外的土司,已达到其“以夷制夷”目的,并认为这样子是“以静治之”的好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小土司”对明王朝逐渐产生了不满情绪。
此外,明王朝不但掠取这一地区的资源,而且不能公正处理土司间的纷争。
经常收受贿赂从而偏袒一方,使得明前中期建立起来的正直公正强大的王朝形象被摧毁了;而诸土司的利益也没有得到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孟班、 沙伽、 鲁肃、 洋箔、 蛮莫、 戛里与曼尼坡等…. . . 1 5 6 2年, 更循太平( T a p i n 《 ② 普洱府志》 卷3 《 历代纪事》 。 ③ 李拂一译: 《 沏史》 , 《 云南史料丛刊》 第5 卷, 第5 8 0 页。按: 《 锄史》 又名《 车里宣慰司世系》 。 ④ 参见刀永明: 《 车里宣慰司世系集解》 , 云南民 族出版社 1 9 8 9 年版, 第1 0 7 -1 1 0 页。
⑦ 〔 英」 哈威著、 姚梓良 译: 《 缅甸史》 , 第3 0 3 页。
一 7 3 一
万方数据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 0 0 4 年第 2 期
之称, 以大车里应缅, 而以小车里应中国。 ” ① 道光《 普洱府志》 记载略同。 ② 按, 嘉靖十一年为 1 5 3 2 年, 其时缅甸东吁王朝才刚刚开始对下缅甸的征服, 还没有对北部的掸邦展开攻势, 自 然 更不可能远到车里。李拂一先生所译傣族史书《 锄史》 则记载: “ 小历八九二年( 明嘉靖九年, 1 5 3 0 ) , 室利裕版死, 有子一人, 名曰刀糯猛, 天朝委为宣慰使, 至斯时止, 景永( 即车里, 应缅后 之称) 迄未臣缅。至九三O年( 隆庆二年戊辰, 1 5 6 8 ) , 缅甸大光王, 命将摩诃昙帅兵攻下景永, 刀糯猛始臣属于缅王殿下。 ” ③《 拗史》 由于是历代传抄, 抄本较多, 并无定本, 各本之间颇有歧 异, 据刀永明根据各家译本相互参校, 认为缅甸人侵车里是在 1 5 6 3 年, 即明嘉靖四十二年。 ④ 这和诸家缅甸史的记载较为吻合, 此说可从。如此, 则车里一带对缅的花马礼应始于此时。另 据《 明实录》 记载, “ 万历十二年( 1 5 8 4 ) 三月己丑……兵部覆: ‘ 刘世曾言: 耿马贼罕虔附缅有年, 弄兵无忌。 ” ’ ⑤“ 万历十四年三月癸卯……兵部题: ‘ 云南抚镇官刘世曾等题称: 莽酋偕号摆 古, 并吞诸夷, 顷占天威, 一旦恢复。惟是老挝、 八百、 孟良、 孟琏犹怀观望。内 孟琏长官司原系
① ( 清史稿》 卷5 2 8 ( 缅甸传》 。 ② 赵翼: 《 平定缅甸述略》 , 见( 永昌府文征・ 纪载》 卷1 8 0
③ 昭 桂: 《 啸亭杂录》 第5 卷( 缅甸归诚始末》 , 中 华书局1 9 8 0 年版, 第1 2 0 页。 ④ 魏源: 《 圣武记》 ,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2 6 3 页。 ⑤ 可参见李拂一译( 沏史》 的有关记载, 《 云南史料丛刊》 第5 卷, 云南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慰司( 今泰国清迈一带) 、 老挝宣慰司( 今老挝一带) 等土司, ③ 建立了 对今缅甸大部分地区、 泰
国和老挝北部地区的松散的羁糜统治。当时的缅甸正处在一个分裂的时期, 无论是当时的阿 瓦王国( 即缅甸宣慰司) 还是东吁王国( 即底兀拉宣慰司) 都处在其北部的掸人诸土司的压迫之
下, ④自 然不可能远到车里等地征收贡礼。 从1 6 世纪中叶开始, 缅甸的东吁王朝兴起, 统一了缅甸中部和南部, 并开始向北部臣属于
( S h w e l i ) 亦译瑞丽) 两江, 袭云南境内之九掸卑( K o s h a n p y e 即 九掸国少 i 。 s " O《 明史・ 云南土司
传三》 : “ 嘉靖十一年, 缅酋莽应里据摆古, 蚕食诸蛮。车里宣慰刀糯猛折而人缅, 有大、 小车里
① 可参见黄祖文《 乾隆年间中 缅边境之役》 ( 《 四川大学学报》 1 9 8 8 年第 2 期) 、 余定邦《 中缅关系史》 ( 光 明日 报出版社 2 0 0 0 年版) 、 庄吉发《 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 ( 中华书局 1 9 8 7 年版) 、 铃木中正《 清缅关系( 1 7 6 6 - 1 7 9 0 ) ) ( 《 中外关系史译丛》 第1 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 8 4 年版) 等相关论著。 ② 参见陶云遴: 06 世纪车里宣慰司与缅王室之礼聘往还》 , 《 边政公论》 第3 卷第 2 期; 刀永明: 《 浅说 明史“ 大车里应缅” 之误》 , 《 民族研究》 1 9 8 9 年第4 期。 ③ 参见《 明史・ 地理志七》 ; 方国瑜: 《 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 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第9 8 9 -1 0 2 8 页。 ④ 参见仁 英〕 哈威著、 姚梓良 译: 《 缅甸史》 , 商务印书馆1 9 7 3 年版, 第3 章。
的主权争端。 关键词 中缅关系 花马礼 国家观念 作者杨煌达,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 中心博士研究生; 杨慧芳,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地 址: 上海市, 邮编 2 0 0 4 3 3 ; 云南省昆明市, 邮编 6 5 0 0 9 1 0
在清代有关文献中, 屡屡见到车里等云南边境地区的傣族土司给缅甸王朝致送礼物的记
⑤ 参见贺圣达: 《 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的中缅战争及其影响》 ,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 0 0 2 年第 2 期。
⑥ 参见林超民: 《 明代云南边疆问题述论》 , 《 中国 边疆研究通报》 第2 集, 新疆人民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第
1 3 4 -1 4 3 页。
玛拉扎” ( 巴 利语, 最高爵位之一) , ⑨ 后来缅甸国王委给车里土司的官爵一般被称为“ 缅方宣
慰使” 。孟连土司也有类似的情况, 如孟连应袭土司刀派功称“ 缘孟连始祖罕把法系缅甸国王
第十子, 每遇故替, 必将缅国所赐象只及金银镶刀盒等物交还, 复赐新物” 。 ⑩ 但在《 孟连宣抚
使》 中则找不到孟连土司是缅王之后的说法, 大概这是孟连土司对接受缅王封号的一种托词。 在东吁王朝覆灭后, 给缅甸王室的花马礼曾一度废止。具体时间, 从现在的材料来看, 乾 隆十三年( 1 7 4 8 ) 缅王还以整欠和猛勇夷人互斗, 行文给车里土司刀绍文, “ 令赴猛勇和解” , 而 总督张允随的态度是 : “ 该土司察臣请示。臣以车里系内地土司, 未便令其前往缅甸。为息事
Vo l . 1 4 No . 2
花马礼: 1 6 -1 9 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
杨煌达 杨慧芳
本文系统研究了明代后期和清代困扰中缅关系的中国部分边境土司给缅甸王朝送“ 花马礼” 的 问题, 认为花马礼起源于 1 6 世纪后期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 到清代, 送花马礼的土司主要是车里和 孟连; 花马礼之度, 则在缅甸雍籍牙王朝灭亡时。从清王朝和土司的态度来说, 花马礼主要是中央王 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不严和缅甸王朝对中国边疆土司事务的干涉而沿袭下来的, 但花马礼的存在, 并不意味着边境部分土司的“ 两属” , 而是反映了清代 国家观念和周边国家传统观念的不一致所产生
⑤ 《 神宗实录》 卷1 4 7 0 ⑥ 《 神宗实录》 卷1 7 2 0
参见《 ⑦ 明史》 卷3 1 3 《 云南土司传一》 。 ⑧ 刀派汉讲述, 刀永明等译注: 《 孟连宣抚使》 , 云南人民族出版社 1 9 8 6 年版, 第2 2 页。 ⑨ 参见刀述仁译: 《 四十四代召片领世系》 , 《 车里宣慰使世系集解》 , 第2 4 4 页。 ⑩ 《 木匪节略》 , 军机处录副奏折 7 6 4 3 -3 2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载, 如《 清史稿・ 缅甸传》 就说: “ 土司亦稍致馈遗, 谓之‘ 花马礼’ , 由 来久矣。 ” ① 赵翼说: “ 耿马 土司虽我土司, 而与缅亦有岁币。 ” ② 昭链《 啸亭杂录》 亦谓缅甸“ 寄缅文于车里宣慰司, 索其贡 献” 。 ③ 魏源说得更直接: “ 初, 我诸土司之近缅者, 皆与缅私有岁币。 ” ④ 实际上, 缅甸对中国 边境部分土司, 不仅征收礼品, 甚至还加官委爵。 ⑤ 在缅甸雍籍牙王朝给清政府官员的照会 中, “ 又称孟连九龙江一带十三版纳地方都是天朝缅国钱粮赤子” , ⑥ 指这些土司地区为两属,
2 0 0 4 年6 月 第1 4 卷 第2 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 h i n a ' s B o r d e r l a n d H i s t o r y a n d G e o g r a p h y S t u d i e s
J u n . 2 0 0 4
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清政府的驳斥。 英国殖民者在侵占缅甸以后, 也以此为口实, 企图逼使清政 府在边界谈判中做出让步。因此, 这一问题不仅成为中缅关系史上巫待澄清的重要问题, 也是 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去研究中缅关系的学者, 如黄祖文、 余定邦、 庄吉发和日 本学者铃木中正等人, 已经注意 到了“ 花马礼” 这个问题, 认为“ 花马礼” 的存在, 是导致乾隆朝时期中缅双方发生大规模军事冲
⑥ 《 照会缅甸国王文稿》 , 军机处录副奏折 7 6 5 4 -9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一 7 2 一
万方数据
花马礼 : 1 6 -1 9 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
突的重要原因。 ① 陶云透和刀永明, 则注意到了明代后期车里土司和缅甸王朝的关系。 ②但 这些学者都未对“ 花马礼” 进行详细的考辨。笔者根据实录、 档案、 笔记和地方史志、 少数民族
属夷 , 颁有印信, 岁输差发, 后因莽酋猖撅 , 遂尔外附。今护印土舍刀派真悔过归顺 , 进象乞降
称贡。 ” ’ ⑥ 孟定土司也有类似的情况。 ⑦ 可见, 缅甸当时的北侵, 引起了明王朝控制不力的中
缅边境南段的车里和中段的孟连、 耿马等地土司的动摇。虽然明王朝和后来的清王朝又恢复 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但花马礼应即此时在某些土司地区遗留了下来。 花马礼的内容, 所谓花即是花银, 马即是马匹, 也就是每年给缅甸王朝送一定数量的以银 和马匹为代表的礼物。这既见于傣文史料, 也见于零星的中文史料。( a史》 中有明末车里各 土司给缅甸王朝致送种类繁多礼物的记载, 这大概不是常例。孟连给缅甸的贡礼, 则是“ 每户 ‘ 哈曼” ’ , ⑧“ 哈曼” 即是五缅钱银子, 合白银二两。除了送礼外, 缅甸王朝还给这些土司加委官 爵, 如车里土司承袭后, 都会派使至缅京向缅王汇报, 缅王一般也会委给一定的官爵, 《 拗史》 有 的版本称缅王封车里土司召应励( 约1 5 6 9 -1 5 7 8 年在位) 为“ 左底纳戛拉玛哈宰雅巴瓦腊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