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限时集训十四

合集下载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课时作业14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课时作业14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4 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课时作业14 自主赏析阁夜一、根底知识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夷歌数.处起渔樵(数词,几,几个)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B.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几率)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C.岁暮阴.阳催短景(名词,指晚上)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D.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副词,暗中,暗地里)解析:B项,“那么胜负之数〞的“数〞为名词,命运。

2.以下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解析:A项,景:日光。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基调。

B.颔联上承“寒宵〞,写夜间所闻所见,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蕴含着诗人开阔豪迈的情怀。

C.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凄凉的景象。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D.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那么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将眼前的动乱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解析:B项,“开阔豪迈〞有误,应为“悲壮深沉〞。

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土,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2024年中考考前语文集训试卷14及参考答案(含答题卡)A4版

2024年中考考前语文集训试卷14及参考答案(含答题卡)A4版

﹍﹍﹍﹍﹍﹍﹍﹍﹍﹍﹍﹍密﹍﹍﹍﹍﹍﹍﹍﹍﹍﹍﹍﹍封﹍﹍﹍﹍﹍﹍﹍﹍﹍﹍﹍﹍线﹍﹍﹍﹍﹍﹍﹍﹍﹍﹍﹍﹍2024年中考考前集训卷14语文(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4分)《周易》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xún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回首往事,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牺牲的英雄战士,应当以崇敬之心去缅怀这些革命先辈。

如今的我们老气横秋,最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要把自强不息当作人生的箴言,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遵xún天道()箴.言()(2)语段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刚健有力B.持之以恒C.老气横秋D.自强不息2.下图被认为是年度最佳摄影作品——《开学》。

请你结合画面,谈谈这幅照片之所以被认为是年度最佳摄影作品的原因。

(不超过40字)(3分)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请阅读下列表格,完成经典诗歌默写。

(8分)先古代诗歌源头《诗经》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语文晚练十四含详细答案

语文晚练十四含详细答案

语文晚练十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那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古画会唱歌”则更进一步,古典雅致的歌词、的曲调将千年古画青山绿水的场景烘托、渲染得。

这种新形式让现代人不仅用眼睛来欣赏古画的“静美”,也用耳朵来聆听古画的旋律,更用心体会诗情画意的韵味,通过创新的艺术通感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千里江山图》可谓,这幅千古名画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让不少人。

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正因如此,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如今的“古画会唱歌”,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借助高大上的科技手段,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变得更“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B.与其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C.如果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D.与其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行云流水栩栩如生尽人皆知魂牵梦萦 B.珠圆玉润栩栩如生妇孺皆知魂牵梦萦C.行云流水惟妙惟肖妇孺皆知朝思暮想 D.珠圆玉润惟妙惟肖尽人皆知朝思暮想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B.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C.古画要变得拉近人们的距离、更有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D.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中考60天冲刺训练试卷14试题(共14页)

中考60天冲刺训练试卷14试题(共14页)

中考语文综合(zōnghé)训练试卷14本套试卷分三局部:第一局部积累与运用;第二局部阅读与鉴赏;第三局部写作与表达。

全卷一共7页,满分是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8题,3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2分〕A.茁.壮笨拙.相形见绌. B.点缀.啜.泣笔耕不辍.C. 衰败..病殁.含情脉.脉 D. 揣.摩湍.急惴.惴不安2.以下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侍才放旷味同爵蜡狂妄自大B.根深帝固无与伦比前赴后继C.断章取义文彩藻饰无可置疑D.油然而生一视同仁潜心贯注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我们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要大胆制止,决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开展。

B.白衣战士在“非典〞面前无所畏惧....,帮助病人战胜了病魔。

C.他上课经常不遵守纪律,教师斥责..了他的错误行为。

D.历史上几乎(jīhū)所有的战争都是在两条战线上交织进展的,一条是战场拼杀,一条是心理比赛..。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HY得出无须依靠大型HY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切战争。

B.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出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

C.在世界各国人民的热心帮助下,使巴基斯坦地震区受灾人民度过了困难的一关。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5.名著同学们读了不少,请你根据表格里的要求,向同学们推荐一本给你印象最深化或者对你教育最大的一本书。

〔6分〕6.根据语境(yǔ jìnɡ),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接的一段话。

〔4分〕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假如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7.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那么新闻标题。

〔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扬子晚报?6月1日消息,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

河南版中考语文专题集训答案

河南版中考语文专题集训答案

一、1.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十五”极言出征年纪之小,“八十”极言归乡年纪之大,突出出征时间跨度之久,进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

2.答案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把握与诗句的印证。

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答。

二、1.答案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在翻译的基础上,把握“百战”“十年”的夸张手法和互文手法的运用,再做解答。

2.答案“霍霍”,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

注意赏析角度的限定“遣词造句”,再按赏析题的一般思路加以赏析即可。

三、1.答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意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作答。

2.答案同意。

因为诗人借助登楼所见所感,以天地的苍茫广阔来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失意之情,所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沉郁悲壮”的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风格的辨识,实质上也离不开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作答即可。

四、1.答案环境描写,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气氛,衬托出老人卖炭的辛苦。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答。

2.答案(示例)卖炭的老人在烟熏火燎下,满头满面都是烧炭的尘,他两鬓已经斑白似雪,十个手指头都漆黑似炭。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注意使用描述性语言。

五、1.答案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将士们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奋力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

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情感,描述时要抓住“角声满天”“凝夜紫”来想象出两军激战的惨烈场面,渲染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考试题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考试题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4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__________________罚(chénɡ) __________________防(dī) __________________红(fēi) 首当其__________________(chōnɡ)B.__________________透(tī) __________________幸(jiǎo) 脑__________________(suǐ) 扣人心__________________(xuán)C.__________________意(qiè) 污__________________(huì) __________________职(xún) 随声附__________________(hè)D.__________________许(yǔn) 憎__________________(wù) __________________祷(qǐ) 一碧万__________________(qǐnɡ)【答案】A难度:容易 知识点:字音2.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修改现行药品定价办法,__________________药品价格监管范围,__________________药品价格核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政府定价程序,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A .调整 规范 改进 提高B .调整 改进 规范 提高C .规范 改进 提高 调整D.规范 调整 提高 改进【答案】B难度:中等 知识点:词语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他这种只顾自己高兴而不管他人感受的行为,让大家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拓展训练卷第十四课(含解析)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拓展训练卷第十四课(含解析)

114 山水画的意境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é 眉天下秀,夔.( )门天下险,剑gé 天下雄,青城天下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看颐.( )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huánɡ 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4)解释加点词。

富丽堂皇:答案 (1)kuí yí (2)峨 阁 幽 煌 (3):“ 。

”(4)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解析 (1)结合语境确定字音。

注意声调书写要规范。

(2)根据拼音,结合语境确定字形。

注意同音异形误写。

(3)注意语段中“说”字后面用冒号;“这话”前的句号应在引号内。

(4)根据“颐和园风景”及“金碧辉煌”推测词义即可。

2.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关于“人”一句也不写, ,通过写景, 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虽然但是却解析根据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确定关联词。

“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与后面的内容之间是转折关系。

据此填写后采用通读法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3.在课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答:答案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解析细读文章,根据题干的提示“在课文中找出作者原话”作答即可。

要注意,既然是问什么是“意境”,答案就应该是个判断句,即为“意境是……”的形式。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一、二两段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2代。

答:答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

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

细读第一、二两段,从中摘取表明山水画独特性的语句,对其进行加工后即可作为答案。

2.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课文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14关:说明文阅读(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14关:说明文阅读(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十四关:说明文阅读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000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

③那么,是什么让盐湖如此色彩斑斓呢?其实,我国98%的钾资源、超过80%的锂资源、50%的硼资源、50亿吨的镁资源都赋存在盐湖卤水中,还有巨量的石盐、芒硝、天然碱、硝酸盐等矿产资源,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

也正是由于不同盐湖中含有的离子组合不同,以及富含盐湖微生物,如绿藻等,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蓝色、绿色甚至棕红色的盐湖,十分美丽。

④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

陆相盐湖主要形成于大陆内部,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的盐湖;海相盐湖蒸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海湾、浅水台地等。

按形成时间,盐湖又可以分为现代盐湖和古代盐湖。

如柴达木盆地盐湖一般形成于几十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晚期,属于年轻的现代盐湖;而四川盆地深部的杂卤石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就属于比较老的古代盐湖(矿)。

⑤无论是海相还是陆相成因,盐湖的形成都需要三个必备条件:构造、物源和气候。

值得一提的是,盐湖不一定是有湖水的“湖”。

合适的构造、丰富的物源,加上持续干旱的气候,导致湖水大量蒸发浓缩,各类元素不断在盆地中富集,经过长时间演化,最终形成了高矿化度的盐湖。

如果补给水源消失或减少,盐湖将进一步浓缩,甚至可能形成地表水较少或没有地表水的干盐湖,或者最终埋藏在地下而形成古代盐湖。

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

干盐湖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

⑥由于盐湖多发育在干旱盐渍荒漠为主的封闭型内陆高原盆地,这里干旱少雨,淡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度低,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严重,物种稀少,盐湖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因此,必须统筹做好盐湖的保护利用工作。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3日,有删改)65.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14天练(有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14天练(有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14天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训练一: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④头裸体:不戴帽子1.请用(/)线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停顿一处)。

①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②显者拂然【解析】这种题型一般考察句间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这样几种方法:①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后面(如:夫、盖、且、而等)②特殊的古今异义词之间(如:于是、可以、中间等)③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④并列短语之间⑤“也”表停顿时的后面。

【答案】①尤喜 / 为贫不得志人作画②显者 / 拂然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周其乏()②虽千金不为搦笔也()③舟既发()④乃自先去()【解析】这种题型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

虽然考试内容出自课外阅读材料,但是离不开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基础和积累,超越了教材但是没有离开教材,所以平时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

答题时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答案】①周其乏.(贫困)②虽.千金不为搦笔也(即使)③舟既.发(已经)④乃自先去.(离开)3.下列句中的“之”与“诱之.入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何陋之.有?B.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久之.,目似瞑 D. 辍耕之.垄上【解析】这种题型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

对文言虚词的辨析,主要应依据全句的意思,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分析。

同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和意义,平时应注意归纳。

常考的虚词有:之、而、其、以、于、乃、且、夫、盖、则、然、者、焉、若。

中考语文考前30天集训第14讲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前30天集训第14讲文言文阅读

第14讲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常考篇目一、孔子语录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欲信.大义于天下B.饭疏食.饮水皆出酒食.C.切问而近.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D.传.不习乎传.一乡秀才观之(解析:A.真诚,诚实/通“伸”;B.食物;C.当前的/附近的;D.老师传授的知识/传给。

)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愤进取。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A项中的“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D.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解析:A.每天/天;B.志向;C.以……为乐/快乐;D.按时/当时。

【长版九年级上】语文: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长版九年级上】语文: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基础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 ú)B.既加冠(guān)硕师(shuò)叱咄(chìduō)C.俟其欣悦(sì)负箧曳屣(qiè xǐ)皲裂(jūn)D.媵人(yǐng)以衾拥覆(qīn)容臭(chòu)2.下面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负箧曳屣(书箱,鞋子)C.持汤沃灌(热水)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3.选出加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5.选出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在两边站着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去邀请人家。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略微有一点羡慕的意思。

C.侯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因此我即使天资愚钝,也最终获得了学识。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_____________(3)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_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写此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2023双桥中学初三语文晚练(十四)(解析版)

2022-2023双桥中学初三语文晚练(十四)(解析版)

初三语文晚练(十四)默写(1)与之论辨,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答案:(1)言和而色夷(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略无慕艳意(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②,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拭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答案:1.繁茂,生机盎然。

2.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解析:1.“无限绿阴青子”是说“绿阴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无限”是没有穷尽,没有限量的意思,自然写出了植物(桃李)生意盎然、长势良好、繁茂葱茏的特点。

2.“莫忘”是“不要忘记”的意思,不要忘的是以前的事。

“小桥流水”主要是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另一种幽静的环境。

由此,反衬出作者对当年汲汲于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灵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二、读下列两篇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必刷专练14-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回归课本必刷180题)

必刷专练14-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回归课本必刷180题)

第14天·必刷专练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崎岖.()酒肆.()锃.()亮盎.()然深恶.()痛疾诚惶.()诚恐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u()黑粗cāo()zhū()儒剑qiào()藏污纳gòu()hé()颜悦色3.古诗文默写。

(1)?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8)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9)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美丽画面。

(10)崔颢在《黄鹤楼》中,用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的句子是:,。

4.名著阅读。

(1)《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几个出来。

(2)为什么称法布尔是昆虫界的荷马?(3)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4)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以“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为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

字数200左右。

5.文学文化常识。

(1)孟子,名,字子舆,(年代)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并称。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文学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作品《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②陶渊明,晋代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世称“靖节先生"。

又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

代表作有《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限时集训(十四)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萌.发()风雪载.途()胚.胎()脊.椎()藩.篱()
归咎.()殷.红()绮.丽()销声nì()迹
繁yán()两qī()追sù() jié()难
五彩斑lán()无动于zhōng()
二、课文默写
(1)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2),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曹刿论战》)(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能够表现杜甫心系天下的爱国热情及广阔胸襟的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
(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
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1)延陵季子出游. (2)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
(二)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

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

”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

”须臾扇至。

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拖欠。

④某:我。

⑤姑:暂且。

⑥发市:开张。

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

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踰:走出。

⑨逋:拖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
...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2.翻译划线句子:
3.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
...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四、下面描述的电视画面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要求思想健康,文字简洁,有内涵有深度。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里,一对年轻夫妇正与一个小孩子嬉戏……突然,雨点沙沙地落下来了,夫妇俩都忙着为小孩子遮雨,小孩子会心地笑起来了……
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4略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三、(一)1、正值,正当;回头看
2、延陵季子/出游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3、季子开头看见薪者貌不出众,用轻蔑的口气要他捡地上的金子,当听到薪者一番铿锵话语之后,对他十分敬重,并道谢。

4、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5、人穷志不穷。

(有骨气,有尊严)
6、略。

【译文】
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

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以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

”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何以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谢,请问他的姓名。

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接着就走了。

(二)1、C
2、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3、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
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四、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