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浅析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954614c5da50e2524d7fc8.png)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浅析董琳 104440705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当时美国的教育流行的是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杜威在教学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课程内容贫乏,萌生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要求并进而成为教育革新的倡导者。
他一生著作颇丰,1916年发表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
此外还有《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的学校》等。
他的教育思想迎合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深刻的影响了美国教育的发展至于更多国家教育思想的变革,综合看来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的本质上,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在教学论上,他提倡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注重教材与学者的关系、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从“做”中学;最后,他提出了著名的道德教育的理论。
杜威一生中特别重视道德教育,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
”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他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围绕道德价值标准、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四个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
首先,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用意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人格。
他强调学校道德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要同他以前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相联系,既要从社会生活、学习实践中培养道德,又要使所培养出的道德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适应社会生活。
杜威认为,从广义上说道德就是教育。
他的德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
上述看来,他主张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适应社会道德的需要。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fb600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9.png)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思想对全球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一、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杜威教育思想是一种注重教育与生活融合的综合性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观点1. 学以致用:杜威强调学习应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课堂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以学生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则是指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
3. 合作学习:杜威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认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4. 终身学习: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终身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他主张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不断追求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三、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1.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杜威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bbbe0c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8.png)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第一,确立了受教者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最根本过程就是儿童探究的过程。
凡有价值的地方就应该有探究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儿童通过批判性探究发现什么是正确的,从而帮助他们为追求合理的价值,利用他们固有的智慧和能力。
在杜威看来,因为儿童是价值探究的主要承担者,所以他们就能主动地接受并遵从它从而带来的道德问题。
杜威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极具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因为儿童在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当中本身就是主体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真正能够促进理解的是儿童求得结论表现出来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不是现成表达出来的答案和结论。
通过儿童自己积极思维得出来的结论,反而更容易为儿童付诸行动。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与理性教育相比,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情感的教育。
情感构成了思想品德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此,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动之以情,进而以含蕴的理念,诱导他们穿透事物的认识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二,肯定了活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杜威认为,活动是决定儿童心理和道德发展的重要原因。
杜威认为道德知识只有借助同别人的交往才能实现。
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合理地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
该观点自杜威提出以后,始终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实践。
教育改革者们一致认为,学生的活动,无论是有指导性的,还是有自发性的,都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让儿童参与共同的合作活动,是培养其品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地组织各种活动。
杜威认为儿童的合作活动能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这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杜威反对学校道德教育只传授一些关于道德的观念和灌输些道德格言的做法。
专靠道德观念及格言的道德教育万难收效,教师在教授儿童的时候,不应该脱离社会现实,不应该只起到灌输的作用,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受善和好善的精神力量,强调教师将儿童的善良的本能冲动好好引导,从而肯定了活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7d47d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7.png)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当前教育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论,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应由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经验来确定,而非简单地追求知识传授或技能掌握。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教育目的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教育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杜威强调教育与实践的,认为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使得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然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被淡化。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由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多样化的,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目的需要深入探讨。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忽视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我们可以基于杜威教育目的论的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
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优化评价机制,以综合能力评价为主线,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范畴,以便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然而,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以及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c219c7de87101f69e3195db.png)
有关杜威的教育思想一、杜威的儿童观1.重视儿童的本能杜威的教育观及其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其儿童观基础之上的,杜威认为儿童的本性在于他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和需要。
2.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儿童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
3.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活就是生长,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
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都是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上的,儿童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他的本能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儿童身上有四种潜在的本能,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儿童生物性本能和心理机能不断生长;教育就是改造或改组了的经验。
学校教育的价值与标准就是看它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的方法到什么程度。
2.“教育即生活”他说过“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但是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不能脱离生活。
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应该使儿童在学校中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到的经验,同时应使他们把学校里所学得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学校不能与生活隔离开来。
再者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使学生成为这个社会的成员,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他还认为,学校不应该仅仅被作为一个传授某些知识的场所,但也不是社会生活在学校中的重现。
教育应该是一个通过儿童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
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活动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验。
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三、杜威的教育原则1.“儿童中心论”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杜威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做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2723eb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f.png)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一篇: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摘要: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
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等教育主张,一直是整个20世纪教育革新的思想源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理论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正确认识杜威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一、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各个领域。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等。
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长达8 年的教育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它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
虽然这一教育思想曾经遭到其他学者的猛烈抨击, 但是, 杜威对教育的贡献是空前的。
正如美国学者罗思(R.J.Roth)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像,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
”① 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一个十分庞杂、影响广泛、又颇有争议的教育思想体系。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简介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等观点。
(一)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②、“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0d8e7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f.png)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为世人所重视和研究。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他认为,道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道德教育应当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杜威主张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民主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当是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种权威式的灌输。
在他看来,民主精神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学校中应当体验到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杜威的民主道德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即注重个体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教育模式。
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生应当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他们应当在实践中主动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他人的道德规范。
杜威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来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构建积极向上的道德个性。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融合。
他认为,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割裂开来。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大量的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主张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全面发展。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意义。
在今天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借鉴杜威的思想,让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注重学生的民主参与和实践经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道德的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积极向上的人才。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66670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6.png)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实用主义者。
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实际的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杜威对道德教育的关注体现在他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上。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成为具有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自主人。
而这种自主人必然是有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人。
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公民。
这种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导。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
在他看来,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当中,而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课程或者单独的教育活动。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判断是非、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
教育者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不断强调学生的道德责任和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升道德素质。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注重了实践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煽动上,而要落实到实际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当中。
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和实践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并内化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从实际行动中学习和体验道德。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了民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民主精神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自由地表达观点、参与决策,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育者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实际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和感悟道德。
通过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这要求教育者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6c4efb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e.png)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杜威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学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具体而言,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启示:1. 重视经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具有尽可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强调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3. 强调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协作。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注重社会性学习,即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个体,需要与他人协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4. 强调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开展自我改进的行动,推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启示,对于我国中学德育的实践,我们应该注重体验教育、个性发展、社会性学习、自我评价这些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促进德育的全面发展。
杜威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探析
![杜威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2f6d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a.png)
杜威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探析引言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很多富有启迪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杜威的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启示,可以指导辅导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本文将对杜威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进行探析,旨在为辅导员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一、杜威德育思想方法概述杜威的德育思想是基于“经验主义”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当围绕学生的体验展开。
杜威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基于实践和体验的,通过自主的探索和发现,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杜威主张教育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
在德育方面,杜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他认为德育应当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仅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进行。
二、杜威德育思想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1. 以学生为中心杜威的德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辅导员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当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
辅导员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的做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注重情感教育杜威认为,德育应当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其中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
辅导员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促进,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辅导员应当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使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增强心理韧性,健康成长。
3. 实践教育杜威的德育思想主张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德育工作,这对于辅导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辅导员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浅谈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c36d57ee2bd960591c6772b.png)
浅谈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作者:连亚恒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27期摘要: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针对美国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特别是其对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途径等的阐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道德教育;社会生活;途径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述的道德教育思想,在现代道德教育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很多独到而合理的见解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杜威道德教育的内容、进步性与局限性等内容出发,探究其现实意义。
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构成(一)知识杜威道德构成中的“知识”,强调的就是作为准则和规范,制约人们行为的道德知识,这是道德构成的基础。
正是道德知识,给我们构建了道德的基本框架,没有道德知识,道德就没有标准,就失去了它作为规范的意义。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不是现成的和符号化的、直接传授的知识,而是间接的道德观念的养成。
(二)感情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所持的态度及其体验,是在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杜威之“感情”反映的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要引导人们向善,培养人们向善、从善的美好情感和心理趋向,从而自觉地传承、维护道德规范的要求。
(三)能力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感情,只有知识和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践的能力,它要求人们必须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
这是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归宿。
杜威把道德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实践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提出要从做中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二、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性1.提出把道德教育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传统的道德教育认为向个体传授道德知识,训练个体的道德行为,从而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而认为个体的品格发展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动形成的,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知识能促进个体智力水平的提高,而智力、智慧是培养道德感受力、判断力与鉴别力的基础和前提。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a088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7.png)
第1篇一、引言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本文将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2.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培养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实践性的,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三、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重视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重视道德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的核心地位。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个体发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发展。
关注个体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方面的需求,使个体在道德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3. 强化实践性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性,让个体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
4. 关注道德情感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激发其道德情感,使其在道德教育中产生共鸣。
四、结语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挖掘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推动道德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7933eba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4.png)
入高职院校以来学习表现出厌学、逃课等现象;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②素质和能力表现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还发现当代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低,承受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在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
③个人修养不够。
在文明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高职大学生则表现出个人修养不高,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养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缺乏爱心、缺乏审美情趣,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高远的追求和远大的理想。
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的。
学校思想教育涵盖面较宽,按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学校精神文明教育、学风教育、行为教育、物质文化教育、制度建设等。
虽然思想教育源于知识水平和校园文化,但高职学校借鉴企业文化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学校文化建设,所营造思想教育环境,可以在发展中更多地考虑其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形成注重微观层面的发展,而不流于表面,一味倾重于学校物质层面的建设和学校社团活动及各种节庆,如艺术节、科技节、企业节等活动的角度来考虑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要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地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和师生思想品德素养,同时,通过内涵建设,党团活动等与专业更好的融合,在就业指导、顶岗实习等方面以企业实际需求角度打造思想过硬、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校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脱节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偏重于理论化的虚构性和固定化的指导模式,缺乏基于企业文化的实质教育和企业实践。
由于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与未来职业岗位联系紧密,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在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职业方向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而是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指导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且职业指导教师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导致职业指导与企业文化脱节,不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学生个人的企业发展规划之中,从而导致学生步入企业之后,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取向,突显学生与企业之间不协调的现象。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7ab831dddd36a32d72758101.png)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作者:陈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8期陈茜(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杜威的德育思想产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培养民主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为目的,以养成“有用的习惯”为主要内容,通过改变教材设计、教育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虽然杜威的德育思想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别表现在教育观中的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理想主义等方面。
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进步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62-03一、杜威的德育思想杜威的德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从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来说,其德育思想可分为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四大部分。
关于德育目的,杜威主张一个人不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且还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成员,所以学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的有用的合格公民。
杜威认为,儿童不仅是未来家庭的建造者,还是未来社会的一分子,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正如杜威所讲,对儿童来说,要在这些不尽相同的相关职责中占有适当的一席之地,就意味着在科学、艺术和实力方面的训练,意味着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和交流手段;意味着受过训练和健康的体魄、娴熟的手艺和敏锐的目力,意味着养成勤勉和锲而不舍的习惯,一言以蔽之,是有用的习惯。
杜威在此所讲的养成各种有用的习惯,就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杜威提出要通过活动的途径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选择有道德价值的学科教材,使知识具有道德意义,更要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经验中理解和掌握判断善恶的知识。
杜威主张应当把道德教育的目的看作是各科教学的首要和共同目的,教材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而不应该是与生活实际绝缘的纯知识性材料的简单罗列或堆积。
以历史科目为例,应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从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反思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并认识、尊重和奉行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2d365136edb6f1aff001fe7.png)
杜威是弟国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他是继皮尔士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践和运用,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教育家。
杜威的教育活动与他的政治主张相联系,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被美国统治阶级所尊崇。
杜威一生著述宏富,其著述大都直接或间接地论及道德或道德教育。
杜威最主要的伦理学和道德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l897)、《教育中的伦理原则》(1897)、《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我们怎样思维》(1933)、《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1913)、《明日之学校》(与伊夫林·杜威合著,19巧)、《民主主义与教有》(一916)等。
《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早期的一个纲领性教育著作。
该著作从美国“工业制度”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根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这种变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教育上的各种问题,尖锐抨击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应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转到儿童生括上来,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肴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也是社会改造的唯一的真正的方法等等‘在书中,杜威把教师称为“真正上帝的代言人,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学校与社会》是杜威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一本。
杜威首先从美国“工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来论述教育的一切问题。
提出学校在教材和教法上进行根本变革,主张把各种类型的作业、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历史等引进学校,使学校成为他所设想的“雏形的社会”,儿童在其中受到种种熏陶和感染。
杜威把新学校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上来的行为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哲学的“最完全而最详细的”阐明,既对以前进步教育实验进扮了总结和发展,也是对当时进步教育运动所作的最明确而详尽的阐述。
浅谈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最新教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46f58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a.png)
浅谈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最新教育资料浅谈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最有影响的人物,特别重视道德教育,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总结和发展了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
代表著作有《民主伦理学》、《教育中的伦理原则》、《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等。
在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中,他提倡“道德价值论”。
杜威指出:“道德适应环境而产生,某种道德于某种环境为善,对于他种环境又不然。
”在他看来,道德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也就没有绝对的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戒律,所以道德规范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都会改变。
杜威还从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人的行为的善恶是从“实用”评价出来的,能满足人的愿望、需要和兴趣,就是有道德价值的。
但是杜威指出,按照行为的结果是否有用作为道德准则,并不是“对我有用即是善”那种满足个人的享乐主义,而是对全社会人有用。
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对公众的结果,人们是在行为的社会背景和公众的效果中发现正确的道德行为。
在学校,应该教给学生那些能促进人类福利的价值观,学生应该学习如何作出难以作出的道德方面的决定,不是依靠严格规定的准则,而是通过决定哪一种明智的行为方针可能在人类限定的约章中产生最好的结果。
但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局限性,他口口声声说要维护人类社会的利益,而他主张维护的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
他的道德价值相对论,否定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显然是错误的。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目的,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
”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格训练,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以适应社会生活。
据此,学校生活就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直接传授道德知识,而主要靠间接通过学校生活来进行。
他所强调的是,间接的通过学校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也就是把道德教育同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原则联系起来,强调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学校的道德价值只能以社会的利益为标准。
杜威思想评价2
![杜威思想评价2](https://img.taocdn.com/s3/m/b0601e54a2161479171128a1.png)
杜威思想的评价(影响和不足)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1814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归于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下面我简要的阐述一下杜威思想在美国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其功绩是公认的。
汉德林在《杜威对于教育的挑战》中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转折时期,美国教育急需强烈激荡和震动的关头,杜威掀起的波澜是壮阔的,其意义是暴炸性的。
这个论断很有道理。
美国19世纪末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以杜威的理论为旗帜,其排山海海之势正表明杜威的思想切合时势之需。
当然,杜威在美国长期遇到对立面。
以贝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派和以赫尔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派,都注重文化遗产和永恒真理的教育价值,反对杜威的主张。
贝格莱于1938年组织要素教育学会,针对中小学改革提出了纲领;赫钦斯于同年著成《美国高等教育》,系改革高等院校的名作。
要素教育论者倡说文化遗产构成文明的人类社会,教育不能徒重一时性的生活之需,削弱吸取文化财富的努力,导致文明社会的崩溃。
永恒教育论者说真理是亘古不朽而不随时间、空间幻变的,教育昧于满足当前需求而忽略培养热爱永恒真理的美德,是因小失大,因为“由理智美德的培养所构成的教育是最有远大之用的教育”。
赫钦斯讲:“教育是从事人的智力发展的工作。
”“如果要通过使人们获得最重要的学科知识来发展他们的智慧力量,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命题开始,那就是和很多美国社会科学家的信念相反,实践和经验的资料对我们的用处是有限的,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给我们以知识,而且是重要的知识。
”两派一致尊重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指责实用主义为非理性主义。
杜威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探析
![杜威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4965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b.png)
杜威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启示探析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德育思想方法对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杜威提出的德育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了"经验主义教育"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
杜威强调经验主义教育。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和经验的方式来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于辅导员来说,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反思和成长。
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杜威提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探究式的,他们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
在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中,也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他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
辅导员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杜威的德育思想方法还强调了个性化和细节化的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在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成长。
杜威的德育思想方法强调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他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还包括价值观、品德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在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辅导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社会活动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帮助他们培养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杜威的德育思想方法对于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启示。
辅导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学习,个性化和细节化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整体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辅导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评价
![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2b97a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5.png)
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评价杜威教育理论,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于20世纪初提出,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威的教育理论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个人素质,强调通过真实的经验和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尽管杜威的教育理论在一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其贡献和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首先,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以致用”。
他认为学习应当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解决问题。
这种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注重帮助学生发展实际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结合。
其次,杜威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
他强调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特点进行教育。
他主张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潜能,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天赋。
这一理念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启发,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第三,杜威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他提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共同构建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杜威的教育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过于理想化地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然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杜威教育理论较为理论化,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能面临如何平衡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的问题。
再者,他强调实践学习,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教师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杜威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个体发展和学生主动性,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作者:陈茜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8期
摘要:杜威的德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培养民主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为目的,以养成“有用的习惯”为主要内容,通过改变教材设计、教育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虽然杜威的德育思想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别表现在教育观中的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理想主义等方面。
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进步性;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62-03
一、杜威的德育思想
杜威的德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来说,其德育思想可分为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四大部分。
关于德育目的,杜威主张一个人不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且还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成员,所以学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的有用的合格公民。
杜威认为,儿童不仅是未来家庭的建造者,还是未来社会的一分子,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正如杜威所讲,对儿童来说,要在这些不尽相同的相关职责中占有适当的一席之地,就意味着在科学、艺术和实力方面的训练,意味着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和交流手段;意味着受过训练和健康的体魄、娴熟的手艺和敏锐的目力,意味着养成勤勉和锲而不舍的习惯,一言以蔽之,是有用的习惯。
杜威在此所讲的养成各种有用的习惯,就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杜威提出要通过活动的途径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选择有道德价值的学科教材,使知识具有道德意义,更要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经验中理解和掌握判断善恶的知识。
杜威主张应当把道德教育的目的看作是各科教学的首要和共同目的,教材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而不应该是与生活实际绝缘的纯知识性材料的简单罗列或堆积。
以历史科目为例,应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从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反思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并认识、尊重和奉行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在对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杜威强调要抓住学生的感情反应,在适当的时机和情境下,努力培养学生向善和行善的精神力量。
“只有当个体亲自欣赏他为之而努力的目的,并满腔热情和饶有兴趣地为这些目的而工作时,个体才是在身体力行道德生活。
”儿童天生就有施舍、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倾向和冲动,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及时捕捉和利用儿童本身的这种性格冲动,因势利导,将其乐于行善的这种本能冲动及时转化为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不仅如此,杜威还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日常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积极倡导开展组织集体探究活动,设计需学习者亲自动手的学习环节,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道德能力。
二、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
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对传统德育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了通过活动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以及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的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
1.运用了科学的方法论。
杜威总是用综合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问题。
综合的观点是指,他不是把教育中可能形成对立的两个或几个因素分开或者对立起来。
例如,知与行、经验与知识等。
他总是辩证地将他们关联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的问题来看待,而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
所谓发展的眼光就是说,他不把社会和儿童看作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认为这些永远处于持续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之中。
例如,在教育过程中,将受教育者根据其心理和生理特征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发展阶段。
杜威的这种研究方法充满了浓重的辩证法味道,正是在这种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他提出的德育思想才具理论指导意义。
2.提出了通过活动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育,通常最易被采用的方式便是课堂讲授,道德教育更是如此。
如何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以实现道德目的?杜威指出,除了通过学科教学之外,还要通过作为某种训练的、有节制的行动而主动学习。
他反复强调,儿童天生就期望有所贡献、行动和服务,如果这种冲动不能被利用的话,必然使得受教育者产生反感和压抑情绪。
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在好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作为主体亲自探究道德问题,展开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会在学生内心形成颇为深刻的道德观念和认识,从而取得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3.提出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
传统德育脱离实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锻炼。
杜威指出,“最好的一种教学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如果教育者所信奉的道德规律和道德规范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务没有任何实际联系的话,那么他们便是虚无缥缈的道德。
我们必须明白,道德原理不是专断的,不是晦涩难懂的,“道德”这一术语并没有指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区域或部分。
我们必须用较为简单的措辞把道德表达成我们的社区生活的条件和力量,以及个体的冲动和习惯。
三、杜威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1.唯心主义的倾向。
唯心主义倾向在杜威的著作中多有表现:一方面,对宗教信仰和道德践行的关系认识上,杜威曾断言,“能信仰上帝自然能实行道德”,认为人人都有宗教感情,都应该信仰宗教。
信仰上帝真的就可以践行道德了吗?果真如此的话,全民信教的某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可见宗教信仰并不是践行道德的充分条件,毕竟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任何单一条件的满足就可以实现的。
另一方面,在谈到道德教育的心理学方面时,杜威也曾指出,“一切品行从根本上和实质上说都源自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
”而目前为止在心理学上对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到还存在争论,但比较肯定的是,这种忽视或者干脆否定外界、客观因素作用的观点是主观唯心的。
2.实用主义的泛滥。
由于受实用主义道德观指导,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充斥着实用主义的气息。
以教学论为例,他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以实用主义真理论为基础。
在道德论上,他否认普遍存在的、客观的善恶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而以个人实用、对社会的有效性为尺度,倡导“有用即真理”。
他指出“某种事物被称为有价值的,就是肯定它能满足某些情况的需要”,以及“凡是能使社会体制显得非常清楚的事实,凡是能促进社会资源的能力的培养,无不是道德的。
”显然,这样的道德和事实上的道德存在较大差异。
3.理想主义的空洞。
“学校即社会”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另一个著名论点。
但如何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而又不至于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却是一个十分困难和复杂的问题。
若隔离所有不利因素只留正面积极因素,则这样的社会就不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了,而杜威又未提出对社会因素选择和布置的标准和尺度,使得创设这样的学校仅仅是人们头脑中的理想,难以实现。
杜威的德育思想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局限性,在对其客观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0-29.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31.
[3]卢景昆.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借鉴意义[J].中国教育,2007,(7):18-22.
[4]于洁.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德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8,(7):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