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摇篮曲》
音乐课教学反思——《摇篮曲》赏析

音乐课教学反思——《摇篮曲》赏析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在欣赏课《摇篮曲》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情感导入、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欣赏六首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体会这一体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绪,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最伟大无私的母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和分析,概括总结出《摇篮曲》的特点。
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
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纵观全课,反思如下:一、课堂特点:1.全课以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以情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2.将思想教育不着痕迹的融合于整堂课的教学。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性强。
二、教学不足: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演多了一点点。
2.时间安排稍欠合理:创作部分在课内没时间完成。
3.应使课堂更为开放,更结合生活实际。
三、自我评价与反思:1.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教学目标基本落实。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小班音乐优质音乐教案《欣赏摇篮曲》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优质音乐教案《欣赏摇篮曲》及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音乐优质音乐教案《欣赏摇篮曲》及教学反思「篇一」《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
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浓浓的、真挚的爱意。
现在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
在整节课中,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这一主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对歌词中关键词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乐活动的实践,来体验小朋友们爱妈妈的真挚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音乐优质音乐教案《欣赏摇篮曲》及教学反思「篇二」《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
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
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
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
首先我给大家欣赏轻柔、优美的《摇篮曲》,然后又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我们的。
然后又让孩子们联想小时候妈妈的关怀。
接着导入歌曲。
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我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展示妈妈因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
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
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多媒体再次展示:布满星星的夜空,我给妈妈披花袄情境,讲解歌曲中的结束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是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我们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对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经过画面的展示和老师的启发,学生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妈妈工作的辛劳和平时对我们的种种关爱。
音乐歌曲《摇篮曲》教案

音乐歌曲《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感受摇篮曲的柔和、宁静的氛围。
2. 学会演唱《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能力。
3. 通过学习《摇篮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教学难点:摇篮曲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协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合唱架、凳子。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安静、舒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经典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教师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4. 合唱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声。
5. 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摇篮曲》,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演唱和合唱能力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3.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摇篮曲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音乐欣赏: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摇篮曲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七、教学作业:1. 回家后,学生需要练习《摇篮曲》的演唱,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2. 学生需要了解和研究一首自己喜欢的摇篮曲,下次上课时分享给大家。
八、安全与纪律:1. 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演唱和合唱过程中保持安全,避免受伤。
2. 教师要维持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和讲解:20分钟2. 学唱和合唱练习:30分钟3. 展示和评价:15分钟4. 教学延伸和作业布置:10分钟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优秀5篇)-最新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1、装饰音的学习;3、感受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
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播放演奏曲《摇篮曲》。
浅析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摇篮曲》

浅析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摇篮曲》《摇篮曲》是一首古老的歌曲类型,通常用于哄婴儿入睡。
在古典音乐中,有两首特别著名的《摇篮曲》:一首是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创作的,另一首是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创作的。
这两首歌曲都成为了古典音乐的珍品,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我们将对这两首歌曲进行浅析,探讨它们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舒伯特的《摇篮曲》,这首曲子是在1816年由舒伯特创作的。
舒伯特的《摇篮曲》以其简单、优美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而闻名。
它以A-B-A的形式构成,A 部分是优美的旋律,B部分是轻快的变奏。
整首曲子的音乐性格活泼明快,让人感到欢快和振奋。
这首曲子流畅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正是舒伯特音乐的典型特点,他擅长创作具有优美旋律和流畅节奏的音乐作品。
舒伯特的《摇篮曲》在曲调中表现出了情感丰富和叙事性。
这首曲子给人以平静、放松的感觉,好像我们正处于一个宁静的夜晚,悠闲地漫步在星光璀璨的大地上。
整个曲子通过简单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展现了舒伯特天真烂漫、不受世俗拘束的艺术风格。
这首曲子听起来轻盈而美妙,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
改由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风格则大不相同。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创作于1868年,是一首深情浓郁的歌曲,表现出勃拉姆斯深邃而充满内涵的音乐风格。
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内涵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歌曲,表现了母亲对婴儿的深情关怀和无尽的爱意。
整个曲子充满了温暖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给人以温馨、安详的感觉。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结构简单而清晰,以A-B-A-Coda的形式构成。
A部分是柔和的旋律,B部分是稍微活泼的情感,Coda部分则是对主题的再次呈现。
整个曲子以其简洁而富有感情的旋律,展现了勃拉姆斯对母爱的赞美和敬意。
这首曲子在表现力上非常丰富,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虽然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都是以婴儿入睡为主题,但它们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却迥然不同。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9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9篇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1教案课题:《摇篮曲》教具:钢琴、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2、了解摇篮曲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教学难点: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2、掌握F大调课型:综合活动课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问好2、发声二、导课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 德国作曲家。
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
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
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
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
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
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2、节奏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4、范唱(多媒体)5、唱谱6、读词有感情的朗读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8、完整唱完全曲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2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
浅析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摇篮曲》

浅析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摇篮曲》1. 引言1.1 介绍《摇篮曲》《摇篮曲》是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类艺术歌曲,它们通常用来哄婴儿入睡或者作为睡前的安慰曲。
这类歌曲的特点是简单优美的旋律以及温暖舒缓的情感表达,常常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舒伯特和勃拉姆斯分别创作了自己的《摇篮曲》,展现了他们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舒伯特的《摇篮曲》以其柔和的旋律和温暖的情感而闻名,他通过简单而又深情的旋律,将母亲温柔的爱和呵护表现得淋漓尽致。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则更加注重音乐结构和复调的运用,给人以更加丰富而深邃的感受。
两位作曲家通过各自的风格和技巧创作了这些优秀的作品,成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会详细分析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特点,并且比较两位作曲家的风格和技巧。
通过探讨《摇篮曲》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经典作品所带来的音乐魅力。
愿这些优美的旋律能够陪伴我们,带来安宁与温暖。
1.2 谈论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重要性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都是19世纪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们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父”,他在歌曲领域的贡献不可估量。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旋律之美,深受当时的听众和后世音乐家的喜爱和赞赏。
勃拉姆斯则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不仅在交响曲、室内乐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有着突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音乐性,展现出他卓越的作曲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
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都是音乐史上的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在后世也持续被演绎和赞赏。
他们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乐语言,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2. 正文2.1 舒伯特的《摇篮曲》特点弗朗茨·舒伯特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他的《摇篮曲》是他创作的许多精美作品之一。
《摇篮曲》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精选12篇)

《摇篮曲》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精选12篇)《摇篮曲》教案篇一《摇篮曲》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
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
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
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
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
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中间穿插音乐的。
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习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情感铺垫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
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教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学生:有。
第六课欣赏勃拉姆斯《摇篮曲》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介绍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其魅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讲解音乐元素时,部分学生对旋律、节奏、和声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虽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不够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演奏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勃拉姆斯《摇篮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勃拉姆斯《摇篮曲》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创作背景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运用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六课欣赏勃拉姆斯《摇篮曲》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摇篮曲》教案

小学音乐《摇篮曲》教案小学音乐《摇篮曲》教案「篇一」活动名称: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小学音乐《摇篮曲》教案「篇二」教学目标: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爰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难点:1.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
2.3-5的跳进,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3.最后的哼名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
首先大家站起来,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身体。
律动(妈妈的摇篮曲)你的心情放松了吗?再听听这段音乐,闭上眼睛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呢?(师加入打击乐器)(老师哼唱)(画面很美,很温馨)生:很优美引出摇篮曲旋律很柔和甜美有摆动的节奏这种体裁就叫摇篮曲摇篮曲就是哄着孩子睡觉的儿歌也叫催眠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艺术《摇篮曲》优质课教案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Fra bibliotek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精选4篇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精选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4篇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摇篮曲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摇篮曲篇一《感受摇篮曲》教学设计黑龙江省鸡东县新建小学张丽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音乐欣赏课。
下面,就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展开说明。
一、对比欣赏,引入新课1、听音乐进课堂,师生相互问好学生随着《拉德茨基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精神饱满的走进教室。
师生相互拍手进行问好礼仪式。
这种形式可以使气愤活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共融于这种活跃的课前氛围中。
2、欣赏舒伯特《摇篮曲》在学生进入到座位后,我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并引导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
3、思考交流播放完《摇篮曲》后,我提出了问题: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学生进行讨论、发言,谈自己对两段音乐的感受。
4、小结、点题通过学生的踊跃发言,我对学生的感受与看法给予了肯定。
然后简要介绍《摇篮曲》的作者,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揭示课题,提出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
二、复听音乐、加深感受1、复听舒伯特《摇篮曲》,提出问题通过课件再播放一遍舒伯特的《摇篮曲》我采用“闭目法”,力图消除视觉干扰,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
并在欣赏后运用多媒体提出问题。
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谈自己所想,给学生信心,让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产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加深感受,情感升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扬,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母亲在安慰孩子入睡的画面,配乐进行小结。
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摇篮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感受,情感得到了升华。
勃拉姆斯《摇篮曲》课件

1897年逝世于维也纳
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
深受浪漫主义音乐影 响
强调和声与对位,展 现出丰富的音乐层次 感
作品情感深沉,旋律 优美
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
《摇篮曲》
这首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温馨的情 感深受喜爱,成为勃拉姆斯最著名的 作品之一。
《德意志安魂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 技巧成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勃拉姆斯《摇篮曲》课件
• 勃拉姆斯简介 • 《摇篮曲》的创作背景 • 《摇篮曲》的音乐分析 • 《摇篮曲》的艺术表现力 • 《摇篮曲》的演绎与欣赏 • 《摇篮曲》的实践应用
01
勃拉姆斯简介
勃拉姆斯的生平
01
02
03
04
1833年出生于德国汉堡
1850年前往维也纳学习音乐
19世纪下半叶成为著名作曲 家和钢琴家
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情绪安抚
摇篮曲特有的节奏和旋律 有助于安抚情绪,对于焦 虑、紧张等情绪问题有一 定的缓解作用。
促进睡眠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因 其舒缓的节奏和旋律,常 被用于睡前聆听,有助于 改善睡眠质量。
康复治疗
在康复医学领域,摇篮曲 被用于刺激患者的感知和 认知能力,促进康复进程。
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诗歌的意境
《摇篮曲》的歌词是一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温馨的 画面,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使听众感受到了诗歌所表 达的意境和情感。
音乐的文学性
勃拉姆斯在创作《摇篮曲》时,将音乐的文学性表现得淋 漓尽致,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变化,将诗歌的情感和 意境完美地呈现出来。
音乐与文学的互补
交响乐版
以交响乐形式演绎,丰富 乐曲的层次感和动态,适 合音乐会现场欣赏。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欣赏摇篮曲》(2篇)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欣赏摇篮曲》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
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
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二.欣赏感受音乐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
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三.动作表演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
这可怎么办呀?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
(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欣赏摇篮曲》(2)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摇篮曲,并学习欣赏摇篮曲;2.通过欣赏摇篮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3.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欣赏摇篮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能力;2.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摇篮曲《Wiegenlied》,演唱者:布拉姆斯;2.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摇篮曲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觉。
然后,学生们轮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摇篮曲(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摇篮曲是为婴儿安抚而创作的音乐,它是一种柔和、舒缓的曲风。
浅析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摇篮曲》

浅析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摇篮曲》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后来被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重新编曲。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世界流传久远的经典音乐作品。
勃拉姆斯在19世纪末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编曲,并将其发展成为一首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作品。
勃拉姆斯在保留了原曲的主旋律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和弦进行和音乐装饰,使得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勃拉姆斯的编曲为原本简单的摇篮曲增添了更多的音乐元素,使其更加有趣和富有变化。
《摇篮曲》是舒伯特和勃拉姆斯这两位大师的杰作之一,无论是原曲还是重新编曲,都以其深情而动人的旋律和歌词,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喜爱和崇敬。
这首歌曲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也是对母爱和家庭情感的真切描绘,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舒伯特的原唱版还是勃拉姆斯的重新编曲,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一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欣赏摇篮曲》人教版(1)

一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欣赏摇篮曲》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欣赏摇篮曲”。
摇篮曲是一种温馨、柔和、节奏缓慢的音乐形式,适合用来安抚婴儿入睡。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通过欣赏和学唱摇篮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3首摇篮曲,分别是《摇啊摇》、《小宝宝睡觉》和《睡吧,睡吧,小宝宝》。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易于学生接受。
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摇篮曲的特点,学会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并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学会演唱本单元的三首摇篮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摇篮曲的温馨、柔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摇篮曲的特点,学会演唱本单元的三首歌曲。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并在演唱过程中保持节奏的稳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直观展示歌曲旋律和节奏;同时,运用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首摇篮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学生聆听本单元的三首摇篮曲,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三首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保持节奏稳定。
4.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摇篮曲》教案设计

《摇篮曲》教案设计《摇篮曲》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和贺绿汀的《摇篮曲》都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八册第六课中的内容。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具有民歌风格,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贺绿汀的《摇篮曲》是一首由钢琴曲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曲,描绘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在摇篮边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入眠的情景。
教学目标:知识:知道两首《摇篮曲》的作者、演奏乐器,认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
能力:熟悉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曲调,学会哼唱旋律,感受摇篮曲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感受亲情之爱。
教学重点:熟悉勃拉姆斯《摇篮曲》曲调,学会哼唱旋律。
感受摇篮曲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
教学难点:在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亲情、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理念:"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摘自新《音乐课程标准》)应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活动材料准备:电脑多媒体、小提琴、钢琴教学反思:“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学生说来不算陌生。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
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尽快入境。
音乐活动摇篮曲及反思

活动名称:音乐欣赏《摇篮曲》活动目标: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的轻柔、缓慢的旋律。
2.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
教学要点: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柔和安静、缓慢的特征。
活动准备:1.一幅表现安静夜晚的图画。
2.娃娃和小花被若干。
活动过程:1.老师组织教学语言引出活动内容:“今天老师请来一个小客人,他要和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音乐。
”2.老师播放音乐(节奏稍快一些的)请幼儿和“小客人”一起跳舞,老师小结:刚才我发现小朋友和小客人听到这段音乐都高兴地跳起舞来了请小朋友说一说听了这首曲子你的感觉是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总结:欢快、活泼、想跳舞)3.老师继续语言引导:刚才我们和小客人都跳累了,现在我们再来新来欣赏另外一首曲子,在这首曲子中藏着一个优美的故事,请小朋友安静的听完这首曲子后说一说这首曲子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放第一遍乐曲完整的欣赏并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如:柔和、安静的、慢的。
4.老师出示夜晚的图片,为幼儿讲自编的小故事,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并告诉幼儿刚才欣赏的曲子叫做《摇篮曲》5.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音乐的内容——“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像妈妈一样哄小娃娃睡觉吧!”师生一起随着《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6.结束:老师语言引导:“现在小娃娃都睡着了,我们不要吵醒他们呀!”老师带幼儿安静的离开场地。
活动反思: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不仅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还要考虑到幼儿生活已有经验,这些对幼儿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
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
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能用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欣赏,体验安静、缓慢、温柔的情感。
2、能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小摇篮幼儿人手一个娃娃摇篮曲音乐和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与娃娃做游戏
1、这是谁?
2、你喜欢小娃娃吗?今天小娃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玩个捉迷藏的游戏。
(放音乐)一段结束后问娃娃躲在哪儿了。
3、娃娃玩的真开心,她有点累了,怎么办呢?原来她睡觉的时间到了,她想睡觉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娃娃安静地睡觉呢?(幼儿自由讲述模仿)
4、小朋友想出那么多好办法让娃娃安静的睡觉,我也想出一个办法,我给娃娃听首曲子,哄她睡觉,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二、欣赏乐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听了这首乐曲,娃娃睡了吗?(娃娃真的安静的睡着了)。
2、为什么她听了这首曲子会睡觉呢?你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优美,好听)你觉得这首曲子很热闹还是很安静?
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4、想不想也来当妈妈哄宝宝睡觉?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学妈妈哄娃娃睡觉吧!(欣赏第二遍)
5、刚才你的娃娃听了摇篮曲中的哪些话就睡着了呢?(幼儿自由发言)
6、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次我们边听边看妈妈是怎样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也可以跟着学一学,唱一唱。
三、听音乐用肢体语言表演
师:还有许多的娃娃没睡觉,我们一起哄娃娃睡觉,好吗?
结束活动:
让我们轻轻抱着娃娃送她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