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合集下载

《螳螂捕蝉》优秀3篇

《螳螂捕蝉》优秀3篇

《螳螂捕蝉》优秀3篇《螳螂捕蝉》1[课题]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0课螳螂捕蝉[教材简析]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bull;庄子bull;外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

文章前后照应,从开头的吴王有意攻打楚国,到结尾的恍然大悟,一脉相承,一线贯通,构成了有机整体。

[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以检查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课题,抓住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3、掌握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重点、难点]通过听、说、读、写、演等语文实践训练,激发进一步探究少年为什么能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的兴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一是要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学生质疑解疑为主线,穿插听、说、读、写、演等语文实践训练;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表演情节,形成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开放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三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由读到演,由演到说,由说到写,因势利导,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设计思路]激趣导入掌握生字整体感知了解起起因、结果引发探究回归整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你能看出图片是什么动物?(螳螂蝉)(1)请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螳螂蝉这三个字(都是课后生字)(2)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举例:蜻蜓。

《庄子》外篇·山木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山木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山木原文及译文作者:庄子及门徒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

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其生可乐,其死可葬。

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送君者皆自崖而反。

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

《庄子》名言精选11

《庄子》名言精选11

庄子名言精选【1】:浮生假设梦。

假设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庄子 ?如梦之梦?【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庄子·大宗师?【3】:人生天地之间,假设白驹过隙,突然而已 --庄子 ?知北游?【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秋水?【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6】:君子之交淡假设水,小人之交甘假设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咰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庄子·内篇·大宗师?【8】: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 ?庄子?【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 ?养生主?【1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 ?齐物论?【1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 ?庄子·天道?【12】: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庄周【1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14】: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庄周【1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 ?人间世?【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 ?逍遥游?【1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 ?知北游?【18】:谋无主那么困,事无备那么废。

--庄周【19】:以天下为之笼,那么雀无所逃。

--庄子 ?庚桑楚?【20】: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周 ?庄子?【21】:人生天地之间,假设白驹之过隙,突然而已。

--庄周 ?庄子·知北游?【22】: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庄子 ?庄子。

盗跖?【23】: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 ?逍遥游?【24】:肌肤假设冰雪,绰约假设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周 ?庄子?【2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语出《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原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乎!”解释: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物”;第二个“物”为名词,即为通常的“物”的意思。

“物物”的意思就是以物为物,这就是说物就是物,没有人为的东西施加于其上,物就是纯然本然的“物”。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

“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

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

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

全篇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取它。

庄子问他们这是什么缘故,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

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蘇輿云:“此亦莊徒所記,旨同於人間世,處濁世、避患害之術也。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問其故。

曰:“無所可用。

”莊子曰:“ 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釋文:“夫子,謂莊子。

”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

釋文:“烹,普彭反,煮也。

”王念孫云:“呂覽必己篇作‘令豎子為殺雁饗之'。

據此,烹當作亨,即饗也。

古書享作饗,烹亦作亨,故釋文誤讀為烹,今本遂改亨為烹。

因元文作亨,故陸音普彭反,若作烹,則無須音注矣。

”案:雁即鵝。

說文:“鵝,雁也。

”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 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宣云:“處世亦可謂近似,然而非也。

”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

心乎道德,則不必言材與不材矣。

無譽無訾,成云:“訾,毀。

”一龍一蛇,或龍見,或蛇蟄。

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成云:“何肯偏滯而專為一物!”一上一下,以和為量,俞云:“此本作‘一下一上',上與量為韻;今作‘一上一下',失其韻矣。

古書往往倒文協韻,後人不知而誤改者甚多。

此與秋水篇‘無東無西'同。

”浮游乎萬物之祖;宣云:“未始有物之先。

”物物而不物於物,視外物為世之一物,而我不為外物之所物。

則胡可得而累邪!此黃帝、神農〔一〕之法則也。

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人類之相傳。

則不然。

合則離,成則毀,有合、成,即有離、毀。

廉則挫,有廉隅則被挫傷。

釋文亦作“銼”,即嶢嶢易缺之義。

尊則議,俞云:“議讀為俄。

詩賓之初筵箋:‘ 俄,傾貌。

'謂崇高必傾側。

古書俄字,或以議為之,或以儀為之,或以義為之。

管子法禁篇‘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議亦俄也,謂法制不傾袤也。

《人民日报》中引用过的古诗词+中考模拟作文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常用作文素材积累

《人民日报》中引用过的古诗词+中考模拟作文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常用作文素材积累

须知少时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出自清·吴庆坻《题三十小象》。

要记住曾经年少时的凌云志向,想要做出人间最一流的成绩。

激励年轻人上进,追逐梦想。

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

希望你经历了很多的人和事之后,风雨兼程,仍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期盼,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出自清·张潮《幽梦影》。

保持自律,要求自己应当像萧瑟的秋风一样严肃,为人处世应当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温暖,让人如沐春风。

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

落日归山海,烟火向星辰。

表达对未来生活愿景的期许,想要的都能如愿以偿,心怀感恩,深耕当下,愿眼含热泪,又赤诚善良。

背后有阳光,心中亦有芬芳。

心之所向,步履皆往。

倘若南风知我意,莫将晚霞落黄昏。

如果南风明白了解我的心意,就不要让晚霞在黄昏的时候消失,曾经那么爱你,你却让我的心如黄昏落寞孤寂,无人向我提及你,无人明白我多想听闻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出自唐·温庭筠《瑶瑟怨》。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般平缓清澈,夜里云朵轻轻飘荡。

委婉表达了诗人清冷孤寂的情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用来比喻虽身处异地,却守望相助,患难与共,同心同向,共享发展。

绳短不能汲深井, 浅水难以负大舟。

吊桶的绳子如果太短了,就不能碰到深井里的水,河流里面的水如果太浅就承载不了大型的船只。

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承担艰巨的任务。

需要增长才干,苦练本领。

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

成百上千只船在河流里争相出发,在水面上疾驰,船的后面是波涛翻滚,扬帆起航,岸边就在前方。

朝着目标前进,比喻志向远大的人,不惧风雨,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

愿你乘风破浪,不负韶华时光。

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人生路上,有风有雨,选择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不负自己,不负青春时光,时光温柔从容。

[作文素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

[作文素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

[作文素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故事1: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故事2: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

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三年级10月联考作文“物物而不物于物”解析及范文

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三年级10月联考作文“物物而不物于物”解析及范文

高三年级10月联考作文“物物而不物于物”解析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哲学家庄子的主要观点之一,意思是人既要能得心应手地利用外物,又要保持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

庄子的这一思想也是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保持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指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引用庄子的观点提出人应该有的心境。

“物物而不物于物”。

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全句为:“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尽管题干已经给了我们解释“人既要能得心应手地利用外物,又要保持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但是这个解释很笼统,尤其是对前二字“物物”的理解可能会出现许多偏差,乃至给出不同的方法论。

“得心应手地利用外物”和“不为物役、不为物累”强调了外物的重要性,能被人受用,但也能让人受累,权衡两者的关系,保持平衡与和谐是庄子的主要观点,也是道家为人处世的哲学。

这个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宏观来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为人类所用,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才是最好的状态,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微观来看:对个人来说,“不为物役、不为物累”中的物的含义就比较宽泛了,可以延伸到金钱、权力、名望等各种精神世界的“物”,因为这些会牵绊住人心,人会因为这些而劳累。

古今中外为物所役的例子不胜枚举,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有多少人因沉迷于所溺爱的东西而误国误身。

古人也有许多跟庄子类似的思想,能写的素材应该有很多。

学生如果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就更好了。

【优秀范文】1以心役物不为物累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常常会停留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上,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一种处世哲学:在面对外界事物和自身情绪时,保持心态平和、不受干扰。

20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20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焱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命有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鶍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1)(2)题.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 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 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 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 草窃。(《南史•隐逸下》) 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1、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 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于是拿着和氏壁退后站在那里,靠在柱子上,
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 “多”“高”“大”等副词、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误译例句1: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不若与人。” 误译: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 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正确:(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 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 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 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意译 法
常见修辞的翻译:使用比喻、借代、婉 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 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 愁苦不堪。
一、比喻的翻译
(1)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冯婉真》)
“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1、语境意识,联系上下文 2、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3、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4、判断考点,检查语病
1、保留法。 2、对译法(解释法) 3、替换法。 4、删减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调序法) 7、意译法

《庄子·山木》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山木》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山木》原文、翻译及赏析本篇通过九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侧面来论述生逢乱世的避祸之道。

庄子认为,生逢乱世,祸患多端,动不动就会受到伤害,人们要淡泊名利,虚己顺物,心怀忍让、屈从之意,只有这样才能避开祸患。

本篇反映了庄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其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我们选取其中的四则故事加以介绍。

一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①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②竖子请③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④?”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⑤。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⑥无誉无訾(zǐ),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⑦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⑧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⑨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⑩则不然。

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注释】①夫子,指庄子。

②竖子:童仆。

雁:鹅。

烹:同“享”,款待。

古时,“享”“亨”“烹”三字相同,时常混用。

③请:问的意思。

④何处:如何自处。

⑤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

⑥若夫:至于。

乘道德:顺应自然。

乘,因循。

浮游:茫然无心地漫游。

⑦訾:诽谤。

专为:不主于一端。

⑧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

量:度量。

⑨物物:主宰万物。

前一个“物”用作动词。

不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⑩人伦之传:人世伦理之习俗。

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廉:刚正、有棱角。

志:记述。

【译文】庄子行走于山中,看到一棵很大的树,它的枝叶长得相当茂盛,而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砍伐。

问他为什么不砍伐,他说:“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

高考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庄子义理》之第二十篇《山木》(郭德茂)

《庄子义理》之第二十篇《山木》(郭德茂)

《庄⼦义理》之第⼆⼗篇《⼭⽊》(郭德茂)《庄⼦义理》之第⼆⼗篇《⼭⽊》(郭德茂)⼀、《⼭⽊》释名《⼭⽊》全篇由九个寓⾔故事构成。

其中以“⼭⽊”名题,盖因为庄⼦特别欣赏那⽆何有之乡的“⼤樗”、“散⽊”,它⼋百年为春,⼋百年为秋,⾃由旷达,阅尽⼈间。

以之喻⼈,象征着庄⼦的⼈格理想。

本篇可以和《⼈间世》对读,是庄⼦准备的思想资料,或者说是《⼈间世》思想的具体花果。

《⼭⽊》中的寓⾔故事光怪陆离,仪态万⽅,⾜见庄⼦思想的汪洋恣肆和想象的开阔浩荡。

庄⼦义理·⼭⽊·⼆: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郭德茂)庄⼦⾛在⼤⼭中,看到⼀棵⼤树,其⼤⽆⽐,枝叶茂盛。

可是伐⽊的⼈⾛到跟前,看看,转⾝就⾛,根本不⽤它,觉得不值得砍伐。

庄⼦感到奇怪,这么⼤的树,为什么不伐呢?问原因,匠⼈回答:“根本⽆⽤,不成材,⽤不成。

”庄⼦⾃⾔⾃语地感叹:“这棵⼤树呀,就是因为它不成材,⽆⽤,才得以躲过斧⽄,终享天年!”庄⼦出了⼭,当晚住在⼀个⽼朋友的家⾥。

朋友见庄⼦来了,很⾼兴,叫家⾥的童仆杀⼀只鹅款待庄⼦和他的学⽣。

那童仆问主⼈:“家⾥的鹅,⼀只能叫,⼀只不能叫,杀哪⼀只?”主⼈说:“杀那不能叫的。

”第⼆天,庄⼦的学⽣问⽼师:“昨天⼭中的树,因为没本事得以活到⽼,今天主⼈的鹅,却因为没本事被杀了,那么先⽣,您该怎么办,怎样选择呢?”庄⼦笑着说:“我庄周处于有才和⽆才之间!才与不才,似是⽽⾮,表⾯不⼀样,其实有相同点,所以都免不了拖累。

如果是掌握了⾃然的道德再来经历天下事,就不会这样,不会陷⼊死亡之地了。

拥有了⾃然的道德,就能把赞誉和诋毁看得⽆所谓,既可以做龙在天上飞,也可以做蛇在地上爬,与时俱化,随时⽽变,⽽不可能固执不变。

上也好,下也好,进也好,退也好,上时想到下,进时想到退,都以恰当适度为标准。

要能从此刻想到万物之初,想到虚⽆的时候,要把握事物驾驭事物,⽽不要相反,被事物所把握驾驭。

这就是‘物物⽽不物于物’呀!如果这样,怎么可能被事物所累呢?这也是神农⽒、黄帝成功的法则呀!再说了,万物的情况很复杂,⼈类形成的⽂化习俗也不⼀样。

君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

君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

君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
“君子物物而不物于物”出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中的一句话。

它的意思是:君子应该掌握万物而不被万物所驱使。

也就是说,君子应该成为万物的主人,而不是被万物所束缚和控制。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高尚的人格境界,即不应该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而应该掌握万物的规律,从而不被万物所束缚。

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够掌握外界的事物,并且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因此,这句话也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即不应该被个人的情感、欲望和物质所限制,而应该超越自我,追求更高
的境界。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达到这种高尚的境界。

2019精选庄子语录大全

2019精选庄子语录大全

2019精选庄子语录大全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一起来欣赏一下庄子经典语录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9精选庄子语录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精选庄子语录1、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庄周2、德无不容,仁也。

——庄子《缮性》3、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周《庄子》4、小人甘以艳。

——庄周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6、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

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庄子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周《庄子·知北游》8、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10、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11、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大宗师》12、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庄子《寓言》13、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庄子《天道》14、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15、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16、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庄子17、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18、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庄子·天道》19、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周《庄子》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21、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22、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23、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林回弃璧(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林回弃璧(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林回弃璧(附译文)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雽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

’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

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外篇•山木第二十)[参考译文]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

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

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

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

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四字成语

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四字成语

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 在《说苑·正谏》也有此:“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解释【原文】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问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后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少孺子:人名。

三旦:三天。

其:树上。

居:停留。

附:同“跗”脚背。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附,同“跗”,脚背骨。

傍:同“旁”,旁边。

延:伸长。

务:一定,必须。

顾:考虑。

患:灾祸。

伐:征讨,讨伐。

【翻译】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这是为什么那?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的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自己的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
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
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
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
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
、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
,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

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
须臾离居。

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
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
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然且不免于罔罗机
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
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
国。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
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其生可乐,其死
可葬。

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
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
为君车。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
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
足。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君者皆自崖而反。

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

故尧非
有人,非见有于人也。

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
之国。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囗(左‚忄‛右‚扁‛音
bian3)心之人不怒。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

一呼而不闻
,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
向也虚而今也实。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

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奢曰:‚一之间无敢设
也。

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

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

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从其强梁,随其曲
傅,因其自穷。

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涂者乎!‛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
?‛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
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囗囗(左‚羽‛右‚分
‛)囗囗(左‚羽‛右‚失‛),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
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是故其行列不斥
,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饰
知以惊愚,修身以明囗(左‚氵‛右‚于‛),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
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
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
责焉。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
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
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囗(上‚雨‛下‚乎‛音hu4)曰:‚吾再逐于鲁,
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
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hu4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
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
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
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hu4又曰:‚舜之将死,
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

’缘则不离,率则不
劳。

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

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囗(‚契‛字以‚糸‛代‚大‛音xie2
)系履而过魏王。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
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
遭时也。

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
,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
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今处
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焱氏
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

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
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

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
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
也。

夫今之歌者其谁乎!‛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仲尼曰:‚
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

为人臣者,不敢去之。

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

物之所
利,乃非己也,吾命有在外者也。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
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囗(左‚意‛右‚鸟‛音yi4)鸸,目之
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

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

社稷
存焉尔!‛‚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
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
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囗(左‚足‛右‚矍‛音jue2)步,执弹而留之。

睹一
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

异鹊从而利之
,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
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

蔺且从而问之,‚
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
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
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

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
庭也。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
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
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