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好朋友》参考教案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案标题: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友谊的定义和特征。
2. 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技巧。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4. 沟通和表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
3. 学生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故事等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和好朋友的特点。
主体:1. 介绍友谊的定义和特征,例如信任、支持、分享等。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并列出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技巧。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3. 汇报结果并进行讨论,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技巧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
4.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介绍团队合作的技巧,如倾听他人意见、平等分工、互相支持等。
5.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团队合作任务,例如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小项目。
6. 学生展示他们的团队合作成果,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指导他们发现团队合作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巩固:1. 引导学生了解沟通和表达的重要性,介绍沟通和表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倾听、表达清晰等。
2.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沟通场景,并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沟通和表达。
3. 学生观摩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进行讨论和反馈,指导他们发现有效沟通和表达的关键因素。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友谊、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技巧,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合作,开展友谊交流活动,例如合作举办文化展览或体育比赛等。
2.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通过帮助他人体验友谊和团队合作的乐趣。
《手拉手,好朋友》参考教案

《手拉手,好朋友》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连续纹样。
学习正确折叠纸张,运用简便方法设计纹样,以及运用正确的制作方法。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使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
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折叠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纸人连在一起。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组长。
(教师)课件(事先录制小朋友一起手拉手游戏、舞蹈的场面)、范例、彩色纸、剪刀、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1.欣赏引入,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播放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手拉手快乐舞蹈的录像。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对录像的感受。
引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2)出示课件: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纹样的形式美和节奏美,感受拉手纸人的趣味性以及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问题研究,小组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纸人?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2)学生小组研究、讨论问题,尝试剪纸。
教师巡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激发创意。
(1)请学生代表示范连续纹样的剪制方法。
(2)教师适当补充示范、讲解。
(3)欣赏作品,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如何解决拉手的问题?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品,互评作业。
(2)小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作业情况,全班评,教师小结。
6.课后延伸,启发创新。
(1)教师出示6个大小、造型相同的单个形象,提问: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好朋友手拉手?(2)在学生讨论后,出示利用插接组合连续的范例让学生欣赏。
(3)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尝试做用其他方法组合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引导学生学会用友善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2. 友善的交流方式3. 小组活动与集体凝聚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友善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学道具:如手偶、卡片等。
3. 活动材料:如彩纸、绳子等。
4.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室。
1. 导入:通过手偶表演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的重要性,分享相关案例。
3.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friendship 的要素,强调互助和关爱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试着用友善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2. 绘制一幅关于友谊的画作,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友谊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是否能运用友善的方式与他人交流?3. 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九、课后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互动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十、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友谊主题的活动,如友谊运动会、友谊晚会等。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手拉手好朋友的含义,理解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支持和关心。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利用图片、故事等素材,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手拉手好朋友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故事素材、讨论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手拉手好朋友”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手拉手好朋友的含义,示范如何做到关爱他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
4. 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方式,运用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总结手拉手好朋友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指导下,为身边的人提供帮助,记录下来并分享。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爱他人,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清晰地表达手拉手好朋友的含义,理解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支持和关心。
2. 学生在小组活动、讨论和分享中表现出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将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关爱身边的人。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手拉手好朋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友谊的力量。
2. 开展手拉手好朋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访问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同学等。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2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是能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通过寻找秘密的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能力。根据二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在这里借助PPT,用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探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更清晰地掌握教学难点。)
3、游戏“寻找秘密”:
(1)、寻找秘密。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四个小纸人,问学生“谁能帮助老师把他们变成手拉手的好朋友”(出示“妙妙”工具箱,选择其中的工具,教师示范粘贴好。)
(2)、寻找秘密二。问学生“老师的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谁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示范剪出纸人。教师故意出错,剪出来的纸人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直接连接起来的,问学生“哪种方法简单,想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吗?”
(2)、学生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或者是什么,如何添画,如何解决拉手问题?”
欣赏观察法、
内容
教法
教
学
过
程
学生创作
1、鼓励学生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创设情境,请小朋友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重
点
、
难
点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好朋友。
能用正确的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事物是连在一起的。
课的
结构
内容
教法
教
学
过
程
1、课件出示儿歌《找朋友》。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总览本教案旨在培养幼儿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通过手拉手的活动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通过游戏、歌曲和手工制作等活动,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幼儿分享和互助的习惯教学内容1. 游戏:联合行动通过游戏,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实施步骤: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名幼儿。
2.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任务卡片,上面写有一个简单的任务,比如:“将纸箱移动到指定地点”。
3.鼓励小组成员合作,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4.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小组进行评价和奖励。
2. 歌曲:《手拉手,心连心》通过唱歌的方式,教导幼儿关于友谊和互助的重要性。
歌词:手拉手,心连心,携手共同前进,伸出你的小手,帮助身边的朋友。
3. 手工制作:友谊手链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制作友谊手链的乐趣,并让他们了解手链作为友谊的象征。
实施步骤:1.准备彩色小珠子和麻绳。
2.分发材料给幼儿,并给出一个简单的示范。
3.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将彩色小珠子串成手链,并在完成后互相交换手链。
4.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手链的过程和感受。
4. 讲故事:两只好朋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友谊的故事,并引导他们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两只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一只狐狸和一只小鸟。
它们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成为了好朋友。
它们互相帮助,一起度过了许多有趣的时光。
故事通过这对好朋友的互动,告诉幼儿友谊是多么重要。
教学方法•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歌曲:通过唱歌的方式教导幼儿友谊和互助的重要性。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讲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分享和互助的习惯。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年级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一年级手拉手好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友谊。
2. 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朋友的意义:认识朋友,理解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性。
2. 与人交往:学习主动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交朋友。
3. 团结友爱: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互相鼓励。
4. 合作分享:学习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分享快乐与困难。
5. 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团队游戏,感受团队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2. 游戏互动:设计各种与人交往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成为好朋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场景,提高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素材:收集有关友谊的故事。
2. 游戏道具:准备适合团队游戏的道具。
3. 小组讨论题:提前准备与人交往相关的话题。
4. 角色扮演场景:设定不同的角色扮演场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主动与人交往,表现出团结友爱的态度。
3. 学生能够理解朋友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
4. 学生能够通过反思,提高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朋友的重要性。
2. 学习交往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主动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交朋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成为好朋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角色扮演: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场景,提高交往能力。
5. 游戏互动: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个关于与人交往的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
2. 完成一份关于朋友重要性的手工作业。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团队合作。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朋友故事。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讲述朋友的重要性。
一年级美术上册《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将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绘画创作。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线条的流畅和表现力;2.图形的准确和创意;3.色彩的搭配和情感表达。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及时解答他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并分享创作心得。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最后,强调绘画创作中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2.分步指导,突破难点:针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实际情况,将绘画技巧分解为线条、图形、色彩等部分,逐一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绘画方法。
3.实践探究,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尝试,将所学技巧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绘画技能。
2.创作心得要求真实、有感悟,字数不限。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创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4.作业提交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请同学们按时完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层次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层次性评价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美术《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分工,培养他们沟通协作的能力,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好朋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朋友手拉手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手拉手动作在美术创作中的奥秘。
其次,色彩搭配方面,学生们虽然能够运用基本的色彩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学还是显得有些拘谨。我觉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色彩搭配案例,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在交流想法、分享观点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沟通和表达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今后可以继续加强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手拉手好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表达,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2.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线条描绘人物动态,使画面具有生动感;
(2)掌握色彩搭配技巧,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1. 幼儿能积极参与手拉手好朋友游戏,体验合作乐趣。
2. 幼儿能够主动关心同伴,学会分享。
教学难点:1.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遵守规则,协调动作。
2. 幼儿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活动准备:1. 手拉手好朋友游戏材料。
2. 音乐CD《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 游戏时间:幼儿进行手拉手好朋友游戏,体验合作乐趣。
3. 音乐活动:播放音乐CD《手拉手好朋友》,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4. 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倾听幼儿在分享交流中的表达,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四、教学延伸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意义,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游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场景,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进行游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的方向。
六、教学准备1. 手拉手好朋友游戏材料:手拉环、小道具等。
2. 教学PPT:包含游戏规则、玩法示例等。
3. 音乐CD《手拉手好朋友》或在线音乐。
4. 贴纸或小奖品: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
5. 教学环境布置:创建一个友好、舒适的游戏环境,可使用彩色气球、彩带等装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介绍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引起幼儿兴趣。
2. 游戏示范: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游戏示范,展示游戏玩法。
二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二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手拉手好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形态和动作,感受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2.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手拉手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绘画表现手拉手的好朋友,突出人物的形态和情感。
2.难点:人物的比例和动态的把握,以及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好朋友的图片、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图画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播放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如《找朋友》,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你们和好朋友在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
2.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一些有关好朋友的图片,如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一起玩耍、互相帮助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和服装等,讨论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教师提问:“图片中的小朋友们手拉手,他们看起来怎么样?你能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受到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3.技法示范教师用绘画工具示范画手拉手的好朋友,可以先画一个简单的人物轮廓,然后再添加细节,如头发、眼睛、嘴巴、衣服等。
示范如何表现人物的动态和比例,如头身比例、四肢的动作等。
强调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协调性等。
4.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回忆,用绘画工具画出手拉手的好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洁和构图的合理性。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通过投影仪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好朋友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画这幅画等。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珍惜友情;
技能目标:能画出自己和朋友玩耍的样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画出自己和朋友玩耍的样子;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友谊吗?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友谊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手拉手好朋友》;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3页几幅美术作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感受是什么?。
2024年中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好朋友

2024年中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好朋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数字1-5的含义,能正确点数并说出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手拉手好朋友之间的关爱和友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数字1-5的认识和点数。
2.手拉手好朋友的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1-5的点数方法,理解手拉手好朋友的概念。
2.难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手拉手好朋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好朋友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激发幼儿对好朋友的情感。
2.数字1-5的认识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1-5。
教师通过点数实物,让幼儿理解数字1-5的含义。
邀请幼儿上台示范点数,巩固数字1-5的认识。
3.手拉手好朋友游戏教师介绍手拉手好朋友游戏规则:两名幼儿一组,用数字卡片摆出1-5的顺序,然后手拉手围成圈。
教师示范游戏,引导幼儿参与。
邀请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手拉手好朋友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4.创意手拉手好朋友教师出示各种手拉手好朋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创意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手拉手好朋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创意手拉手好朋友。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手拉手好朋友,让其他幼儿欣赏。
五、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创意手拉手好朋友的作品。
2.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手拉手好朋友游戏,巩固数字1-5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是否让幼儿掌握了数字1-5的认识和点数方法?2.是否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3.是否让幼儿感受到了手拉手好朋友之间的关爱和友好?1.部分幼儿对数字1-5的认识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巩固。
2.部分幼儿在合作游戏中表现出不友好行为,需要进一步引导。
改进措施:1.对数字1-5的认识进行更多次的复习和练习。
2.对不友好行为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和友好。
七、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数字1-5的掌握情况。
手拉手好朋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手拉手,好朋友》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首先请大家来听一首儿歌“好朋友”,注意听一听儿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呀?看一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有你的好朋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手拉手,好朋友。
板书:手拉手,好朋友。
二、1、我们来看看这首儿歌“手拉手,一起走,同游戏,好朋友。
”看,他们的手拉在一起了吗?2、和你的同桌试一试,还有哪些手拉手的样子?找几位同学上来手拉手,大家注意观察一下他们手拉手的样子。
还有哪些手拉手的样子呢?我们看一看她们手拉手在干什么?四小天鹅手拉手在跳芭蕾舞。
3、你们都玩过什么手拉手的游戏啊?去看看他们在玩什么?小泡泡、歪泡泡、小小战斗机、老鹰捉小鸡、打豆腐、编花篮、瞎子摸象、抬花轿、切西瓜、火车钻山洞、伦敦桥、冲天神、网鱼。
你们会玩吹泡泡的游戏吗?找几位同学,我们一起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好不好?其他同学注意看一看手拉手的动态。
吹泡泡,吹泡泡,吹了一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抵了,泡泡爆炸了,啪!我们玩的好不好?谁还想再来玩一玩?三、画法探究:玩耍时常常要用手,你怎样画手呢?有很多种画手的方法,你喜欢哪一个?那我们怎样画两只手拉在一起呢?看这两只手有没有拉在一起?没有,这两只手拉在一起了吗?前面的手挡住后面的手,表示手拉在一起了,这种画法比较复杂,在拉手的时候手会发生弯曲,可以把手形概括成一个圆形,我们还可以画成这种简笔的画法。
四、画前赏析1、欣赏画家作品让我们欣赏一下画家的作品,看一看画家是怎样表现手拉手的?唐纳德·卓兰的《朋友》,他们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高不高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注意画出开心的表情。
《祖孙轮滑》,奶奶和孙子在玩什么游戏?你和爷爷奶奶玩过游戏吗?中国民间剪纸《拉手娃娃》,壁画《世界各族人民大团结》。
2、欣赏学生作品仔细观察小朋友的画,他们是好朋友吗?他们在玩什么游戏?他们开心吗?你准备画什么?找位同学来说说你想画什么?五、画法探究我们怎样把玩游戏的情景画到我们的画中呢?怎样画人物间的呼应呢?一起来看看这幅画是怎样画的?分析:a、主体人物先画,要画得大一点。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手拉手好朋友》的主要内容,理解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行为。
3.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朋友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手拉手好朋友的感觉。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举例引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对朋友之间互助和关爱的思考。
2.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模拟课文中的情景,体验手拉手好朋友的感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举例引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手拉手好朋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手拉手好朋友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听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价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手拉手好朋友精神的思考。
3. 关注学生在举例引导中的反应,评价他们对于关爱他人、乐于助人重要性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手拉手好朋友》的相关材料,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情景。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
小班社会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小班社会手拉手好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小班学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朋友,掌握与朋友相处的方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社交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朋友,掌握与朋友相处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社交技能。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和器材,如故事书、图片、玩具等,并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
同时,安排教学时间和场地,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导入课程:通过引用相关例子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介绍教学内容。
例如,讲述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 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与朋友相处的方法。
首先,要相互尊重,尊重朋友的意愿和感受;其次,要懂得分享,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再次,要懂得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后,要懂得合作,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 小组互动:组织小组互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自身优缺点,并掌握更好的沟通技巧。
例如,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完成任务。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与教学相关的练习题,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例如,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互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指导。
6. 总结反馈: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故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本教案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与朋友相处的方法后,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与朋友的相处经历,或者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互动练习。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观察法、口头反馈、作品评价等方式进行。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潜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手拉手好朋友体育教案

手拉手好朋友体育教案教案标题:手拉手好朋友体育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合作和团队精神。
2. 提供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发展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机会。
3. 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发他们对友谊的思考。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例如:“你认为友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者“你有没有在体育活动中与朋友合作过?”2. 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参加一项友谊体育活动,通过与朋友合作和互助,我们将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
”主体活动: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将成为“手拉手好朋友”。
4. 活动一:友谊接力赛。
每个小组的两名学生手拉手,进行接力赛。
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学生跑完一段距离后,将接力棒交给第二名学生,两名学生继续手拉手完成接力赛。
鼓励学生互相鼓励和支持。
5. 活动二:友谊跳绳。
每个小组的两名学生手拉手,一起跳绳。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协调完成跳绳动作。
可以设置一些跳绳的挑战,例如双人跳、交叉跳等。
6. 活动三:友谊拔河比赛。
每个小组的两名学生手拉手,参加拔河比赛。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团队精神,努力拉动对方,争取胜利。
总结活动:7. 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提醒他们友谊和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这种精神。
8.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在未来的体育活动中继续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评估:9.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程度、团队精神和技能发展。
10.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友谊和合作的理解,并提供一些建议,如何在未来的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这些能力。
教案扩展: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友谊和合作精神,例如在课堂、操场或其他团队活动中。
12. 可以组织其他友谊体育活动,如友谊足球赛、友谊篮球赛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拉手好朋友》参考教案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挑战每一位授课的老师,没有生动的教学是无法把他们吸引过来,没有有效的调控是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孩子们对整堂课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热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
而孩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是无穷的,但需教师的正确启发和引导。
同时也应看到一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认知:感知人物的特征,能大胆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能力: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通过画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培养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教学难点:
抓住同学的头形、五官、发式、表情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师生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
学生课后活动:
1、以“我们的故事”为题画画与好朋友之间的事情。
2、你自己的家人画下来介绍你的新朋友。
教学评价:
1、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2、是否大胆的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3、是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游戏活动。
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5、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教学。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有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课堂。
二、体验性实践
1、教师导言:同学们,大家都是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好多好多的本领,大家高兴吗? 今天,我是同学们的老师。
现在互相认识一下,请同学们起立,下面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要看看在自我介绍以后,你有什么表现,会有什么反应?我姓王,我是王老师,也是大家的大朋友。
(看到小朋友的礼貌表现及时表扬。
)
2、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人物的脸部特征。
(1)找特点:男女、脸型、发式、五官特征、神态、动作等不同。
(2)在解决怎样整体观察这个难点上时,采用“对号入座”的游戏:当老师指着某一种脸型时,这种脸型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同学可以评议是谁站错了,他应该与哪一种脸型对应。
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3、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头像。
4、学生绘画
(1)分别在准备好的不同脸型的纸中选择合适的头形,然后画其五官。
最后贴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KT板上,组成班级集体照。
(2)“画得不像本人可以吗?一定要画得像才好吗?”引导学生只要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5、小结: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那我们班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
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找出好朋友的头部特征,包括脸型、发式、五官,并表现出来;体会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通过对比观察,能否找出好朋友的特征;通过与别人的作品比较能否发现自己的画的优缺点;是否对大师有所了解,并大胆发言、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好朋友;是否激起与好朋友间的友谊之情。
☆教学意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是学习的好伙伴,游戏的好朋友。
比较
观察人物头像间的不同点,为创作提供了素材,为后一层次的作业作好准备。
这是教学第一层次,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只要求画人物的头像,使学生不感到创作的难度。
三、自主性实践
1、设立“找朋友”为主题的活动,请学生再一次画你的好朋友。
(1)拓展朋友的范围:与山区的小朋友交朋友,与上海、北京的小朋友交朋友,与外国的小朋友交朋友。
(2)比较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
如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黑色人种、白色人种的五官特征。
2、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线描。
4、画下你好想结交朋友(要求全身像),将画好的作品剪下贴在KT板上。
5、小结:要是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成为朋友,那我们就能了解更多知识,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平、团结。
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二句话:“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找出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并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他人作品的意见;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肯定自我的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想结交的好朋友;是否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感受。
☆教学意图:学生也是社会的人,对学生来说才是人生的起步,从小就进行交朋友、建友谊的熏陶,看着自己画的外国小朋友是那么兴奋。
教学层层深入,拓宽了创作的范围,拓展了内容的空间。
第二层次的创作要求完成全身像,难度略微提高,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学生同样能轻松完成,避免了创作的畏惧心理。
四、拓展性结课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地向宇宙进军,我们还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
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三句话:“宇宙是个大家庭”。
那我们小朋友得学好更多的知识,课外可以把外星球的朋友画下来。
2、认识这么多新朋友,你高兴吗?
3、进行课堂评价。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体会宇宙是个大家庭;将学到的知识在课后授用,继
续研究。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在活动活动结束时自己整理材料;能否学以致用:能否真正的延伸,将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教学,同时向课外延伸,使美术课中建立的兴趣得到延续,可见好朋友是再学习的无穷动力。
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