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研究

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研究

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也成为了电子政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的研究。

一、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的意义在传统的政务运行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纸质文件和人力资源。

这使得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处理申请和答复公众的问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容易出现繁琐的流程和拖延时间。

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电子政务出现了,并改变了政务运作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已经成为了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

采用电子政务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可以提高政府运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缩短处理时间。

二、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的实现方式在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主要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

数据交换平台是连接政府机构之间数据交流的桥梁,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数据交换平台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可靠性、安全性和通用性。

其中可靠性指的是平台能够正常运行,不会因为某个环节出现错误而导致传输失败;安全性指的是平台采用足够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或者被攻击;通用性指平台可以与不同机构的系统接通,而不需要进行过多的配置。

三、电子政务中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数据共享是电子政务中另外一个关键的研究点。

在传统政务中,数据是由不同的部门记录和管理的,这使得政府机构之间的数据资源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地区。

而在电子政务中,数据共享可以将这些散落的数据集成在一起,使得政府机构可以在相互之间共享数据。

数据共享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同一数据标准、统一标识和统一查询接口。

同一数据标准指数据共享需要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便不同机构的系统可以解读数据。

例如,数据标准可以采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作为数据交换格式,这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支持跨平台交换数据。

统一标识指数据共享需要统一的数据名称和标识,以便不同机构可以直观地理解数据。

面向电子政务的异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面向电子政务的异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TAN G a Sh n—f n .W A eg N G u— i Sh y ng
( . co l f nomao c n e&T cn lg , o tw s J oogU iesy h n d 10 1 C ia 1S h o o fr t nS i c I i e eh oo y S u et i tn nvri ,C eg u6 0 3 , hn ; h a t 2 C D E g er gC n r S u w sJ oo gU vri C eg u6 0 3 , hn ) . A n i e n et , ot et i t n esy, h n d 10 1 C i n i e h a n i t a
析 , 出了基于 X 及 We e i s 现异构 数据 交换 的解决 方 案及 其关 键 技术 实 现 。数据 交 换 问题 的解决 , 提 ML bS r c 实 ve 能为 数 据
集成 提供 有力 的支持 , 保证 各信 息 系统数 据一致 性 , 实现 政 府各 机 构信 息 共 享 , 提高 信 息 系统 利 用 率 , 避免 信 息 系统 建设
唐 山峰 王淑 营 .
(. 1 西南 交通 大学 信 息 科 学与技 术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 3 ; 10 l 2 西 南 交通 大 学 C D 工程 , . A 四川 成都 6 0 3 ) 1 0 1
摘 要 : 析 了我 国政府 信息 系统 之间异 构数 据共 享和数 据 交换 所 面 临 的问 题 , 国 内外 的 数据 交 换 解决 方 案进 行 了分 分 对
中 图分类 号 :P1 . T 3 1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3 6 9 (0 1 0— 03 0 17 —2 X 2 1 )4 0 1— 4

XML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XML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享和互通。
【 关键词 】电子政 务;数据交换 ;可扩展标记语言 【 中图分类号】T 39 P 1 【 文献标识码 】A
Re e r h a d De i n o h Go e n n t c a g l to m s d o s a c n sg n t e E- v r me t Da a Ex h n e P a f r Ba e n XM L
数据交 换 、台总体上包括 4部分 : 应用集成 系统 、
应用适配器 、 资源服务器和 We b服务器 。应用 集成 系 统 是集成不同应用 系统的基础 过应用集成 系统 , 通 不 同应用系统之问形成松耦合连接 ,实现信息转换 和信
【 摘 要 】介 绍 了可扩展标记语 言( ML 的特 点以及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 平 台的体 系结构, 出了基 于 X X ) 提 ML的数据
交 换体 系 结 构 典 型 设 计 , 用 效 果 表 明 , 设 计 消 除 了信 息 孤 岛 , 应 该 实现 了 系 统 与各 部 门或 园 区各 企 业 之 间 的 信 息 共
电 政务建设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的
它指描述 X L文档的文档 。在进行数据交换时 , M 需要
清楚数据 的格式 , ML数据 的格式 用 X L Sh m 来 X M ce a
表示。
背景下 , 提 高政府 办公效率 , 改善决策和投 资环 境为 目标 ,将政府 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各类业 务工作 电子 化和网络化 的过程 。 但是 , 在电子政务 的实施 过程 巾会 遇到诸 多问题 ,特别 突出的是各级政府机 关之前 已经
品。 这些 系统之间 由于体系结构 、 操作 系统平台和数据 库平 台之间存 在差别 ,造成系统间难 下甚至 无法进行 信息交互 , 而形成 了一 个个信息孤 岛。这种情 况下 , 从

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文档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目录第1章建设目标、范围、任务 (1)1.1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1.1 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 (1)1.1.2 电子政务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1)1.1.3 投融资模式创新不足 (2)1.1.4 部分云平台建设完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 (2)1.2 建设目标 (2)1.3 建设范围 (3)1.4 建设任务 (4)第2章总体架构 (5)2.1 设计依据及原则 (5)2.1.1 设计依据 (5)2.1.2 设计原则 (6)2.2 总体架构设计 (7)2.2.1 云平台总体架构 (7)2.2.2 本期建设总体部署架构 (9)2.2.3 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10)2.2.4 广域网架构设计 (11)2.2.5 城域网架构设计 (12)2.2.6 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13)2.2.7 两地三中心架构设计 (14)第1章建设目标、范围、任务1.1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云计算给电子政务破局带来希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刚刚兴起的云计算在发现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包括云服务模式、安全问题、标准问题以及在云应用方面的深入探索等。

1.1.1 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电子政务方面,项目建设经费来源多样,有发改委的工程项目、财政部的行政经费、科技部的专项资金等等,各条线有各条线的管理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从各部委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布局来看,由于各部委信息化建设是在一种分散体制下展开的,一个部委一个“金”字工程,一个办、厅、局一批信息系统,最终造成了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纵强横弱等问题。

各部委的信息化投入越多,形成的信息化壁垒就越高,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投资效率和产出成果。

未来政务云平台设计和建设,需要从技术上,基于平台实现各委办局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建设和应用上的统筹及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投资。

同时,逐步整合政府大数据资源,加大资源利用效率。

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

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

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政务外⽹)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政务外⽹)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总则为贯彻落实《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办法》(国发〔2016〕51号)、《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案》(国办发〔2017〕39号)等⽂件精神,进⼀步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资源共享,构建全国政务信息共享交换体系,研究制定《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政务外⽹)总体框架框架》(以下简称框架)。

本框架主要对基于国家电⼦政务外⽹(以下简称:政务外⽹)的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构成和功能定位进⾏描述,⽤于规范各政务部门共享交换节点和地⽅政府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指导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特别是指导国务院部门垂直信息系统和地⽅政务服务平台的有效联通、共享信息、业务协同。

(⼀)适⽤范围本框架设计的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政务外⽹)总体框架适⽤于全国各级政务部门基于政务外⽹的⾮涉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作。

各省(区、市)要按照本⽂件要求,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区特⾊,开展共享开放相关体制机制和应⽤服务创新。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依照本框架相关要求,做好本部门共享交换节点的建设和接⼊⼯作,推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

(⼆)编制依据本框架主要编制依据包括:《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办法》(国发〔2016〕51号);《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案》(国办发〔2017〕39号);《政务信息资源⽬录编制指南(试⾏)》(发改⾼技〔2017〕1272号);《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 21062;《政务信息资源⽬录体系》GB/T 21063。

⼆、体系结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依托政务外⽹建设,是开展⾮涉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枢纽。

共享平台体系由国家共享平台、省级共享平台、地市级共享平台等多级平台组成,地⽅共享平台可根据本省市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建设及应⽤模式,原则上县级及以下不再单独建设共享平台。

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

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就迫切 需要一个平 台来实现信息共 享的互联互通。 本文将建立一种基 于 we b S e r v i c e 服务 架构的平 台来实现异构数据的 交换 , 促 使不同的数据 得 以传输 、 共享和异构数据的整合 , 给政府 办公带来极大的方便 。
【 关键词 】 We b S e r v i c e ; 电子政务 ; 交换平 台; S O A P
2 0 1 3 年 第0 8 期
科技 一向导
◇高 教论述◇
基于 We b S e r v i c e 技术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
( 同济大学
【 摘
颜 永 飞 中国 上海
2 0 0 0 9 2 )
要】 伴随着信息技 术的快速发展 , 人们越来越重视 对电子政务的研究 , 但是新 构建 系统与原有 系统之 间存在 着不 同格式的数据 交换 ,
随着计算机技术 、 互联 网技术 的飞速发 展 , 以网络经济 为主要 特 征的新经济形势 日 益壮大 .但是信息化时代 的经济能否健康 的发展 , 这需要电子化与信 息化 的政府对其进行监督、 管理和服务。所以电子 政务将成为当代信息化社会 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 。 需要采用先进的 电 子信息技术来构建一种电子政府 .运用 电子信息化来实现电子政务 , 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但是各个职能部门都采用不 同的技术 搭建符合 自 身需求的信息系统 . 这将使平 台数据共享和访 问带来 了困 难 。在实 际的生活 中. 一项工作 还必须依靠各个相关部 门所提供 的业 务数 据协 同处理才能得 以完成 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 , 本文将介绍一 种 基 于 We b S e r v i c e 技术来实现电子政务数据 的交换 。 1 . We b Se r v i c e简介 We b S e r v i c e是一 种分布式计算 模型 . 是一系列标准 的总 和. 它包 括X ML、 U D D I 、 WS F L 、 WS D L和 S O A P等等 。在 We b S e r v i c e分布式模 型 中. 开发者可将服务封装成单个独立 的 we b 服务 . 使每个服务来提 供相应 的一类服务 . 然后用 户就可通 过绑 定到 H 1 - I . P的 S HA P来 进行 访问 政府的各个职能部 门采用不同的平台来搭建 自身的信息系统 , 而每一种平台都将有它 的数据表示方法及类型系统 。 所 以要实现各个 平 台之间的互操作性就需要在 We b S e vi r c e平台上来提供一套标准的 类型系统使得各 个不同类 型系统 、 不 同的平台和不同的编程语言能够 进行沟通 。而 We b 服务 不仅是提供信息 , 还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 只 要任意 的两个应用程序 能够运 用 X M L 来进行读 写. 那 么通过 We b 就 能够实现互相通信 We b S e vi r c e 具有基 于开放 的标准协议 的特点 .能够 实现异构平 台间的互 通这最 大的优点 .在 We b服务 中有一种概念认为任何东西 都是一种服务 . 这一服务只需发布一个 A P I 就可供 网络 中的其他服务 进 行使 用 ,并 能够 实现 细节进 行封装 。在 电子政 务 系统选用 We b s e r v i c e 技术 . 可充分利用 We b 服务 的特性来建立数据交换平 台. 可以 把 系统数据的展示和需求看 作是一种服务 .这种 服务只需发布一个 A P I 就可 以实现各个不 同系统之 间的数据交换 和共享 功能 . 也就 实现 了电子政 务数据信息 的整合 过交换中心的各个部 门来对数据进行协同处 理 .从 而能够提高效率 . 最后待数据处理完成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分 发 , 使其 到达指定 的位 置。 数据都到达 了指定位 置后 . 就可定义路 由信 息 . 来实现交换平 台的多 层连接 . 致使达到信息数据 的共享。 2 - 3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原则 ( 1 ) 数 据交 换平台必须具有 良好 的扩展性 , 充分考 虑未来信息量 与业务量增长 的需要. 且 必须要 与未来发展方向相适应 ( 2 ) 数据交换平台必须能够 预留与安全支撑平台的接口。 ( 3 ) 在 软件 的设计上应考虑到未来 的发展 , 系统功能要模块化 . 使 用的程序语 言应尽量减少将来维护及开发 的困难 ( 4 ) 数 据交 换 平 台必 须 是 一 个 能够 支持 大 量 并 发 用 户 的 系统 体 系 结构 。 并且适应性高 . 用户界面友好易用 。 ( 5 ) 必须为各单位现有的业务系统提供开发接 口和标准 。 ( 6 ) 数据交换平 台提供的信息交换标准必 须与国家交换标 准的规 范化格式相适应 ( 7 ) 数据交换 平台必须能方便 、 快捷地接人新 的业务系统 , 而无须 作大的变更。 ( 8 ) 容易实现业务 系统 的独立升级与扩容。各业 务模 块可以独立 升级 、 修改流程时不影 响其他模块。

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架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政府各项服务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让公民、企业和政府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办事、查询信息、交互沟通等活动。

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将会直接关系到政府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治理效率的提升。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模块划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以期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 需求分析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旨在整合政府各项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入通道,方便公民、企业和政府进行办事和信息交换。

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详尽的需求分析。

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用户需求、政府部门服务内容、系统性能要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 用户需求:公民和企业作为电子政务的最终服务对象,其需求将直接决定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功能和性能。

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用户的办事习惯、常见需求、对接口易用性的期望等方面。

- 政府部门服务内容:不同的政府部门往往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服务的类型和复杂程度将严重影响到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支持能力。

需要对政府部门的服务内容进行详细的调研和统计,找出各个部门的主要服务项目和数据交换需求。

- 系统性能要求: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系统性能,包括稳定性、响应速度、并发能力等。

需要根据用户数量和使用频率,确定系统的性能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和优化。

-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需要处理各类敏感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和企业商业数据等。

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用户数据不泄露和不被滥用。

2. 系统模块划分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时,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划分系统的模块和功能,以便进行系统实施和管理。

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用户信息维护等工作,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安全。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平台前置层是跨地区、跨部门、跨 层级共享交换的政务信息数据前置 区域,承担着整个平台对外服务, 包括数据库、FTP、消息队列、在 线/离线上传、Rest Api、Web浏 览等交换方式
由资源目录平台和交换平台构成。 为信息定向交换传输和形成基础信 息资源库提供支撑
提供消息中间件、ESB、ETL、调度 等工具,实现接口封装、数据抽取 、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关联 、数据比对等功能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建设背景 平台架构 平台功能 应用场景 实施步骤 典型案例
建设背景
政策背景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的相关政策
政策指引
管理制度
行动纲领 指导规范 任务安排
政务信息共享开放
示范应用
提高行政效率
放管服
功能介绍-核心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子平台 2
建设内容
(1)异构数据接入需求 能够实现对各部门异构数据源进行适配,完成各类型数据采集。 能够针对常见的数据库、文件等进行适配转换,支持结构化数据和非 结构化数据交换,可进行多种对接,实现系统接入、数据采集。
(2)灵活的数据交换需求 满足各部门的数据资源交换需求,提供自主、可控的数据交换服务; 供需关系匹配模式: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数据交 换匹配模式; 交换方向:提供支持单向、双向的数据交换方式; 数据内容:支持全量交换和增量数据交换; 运行模式:支持自动运行和手工控制运行方式; 交互模式:支持主动交换和被动交换; 交换时效性:支持实时交换、定时交换、周期性交换等模式。
等技术,为两个或更多异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交换提
数据库
供运行框架和功能实现,是实现系统互连互通、数据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④ 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各类应用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是一 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电子政务的核心部分。政府电子政务数 据库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以及 统一的应用系统,为政府电子政务提供后台服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3) 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单位信 息资源体系、重点业务系统信息资源体系等。要发挥信息资源 的效益,关键在于各信息资源的互联和交换。因此,必须对信 息资源进行整合,一般包括对上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全面信息 资源整合等。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5) 以标准化建设作保证
– 电子政务系统不仅需要内部互联,而且需要与其他网络相联。因此,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实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② 政府办公业务网 (外网) 。是本单位办公业务网与其他政府部门以及 上级部门和下级单位进行互联的广域网。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与各管理 部门已经建立的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互联,具有授权机制下的信 息共享,以保证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中从该网上获取业务信息。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③ 政府公众信息网 (因特网) 。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信息渠道,政府通 过它向社会发布信息,公众与政府网站进行双向沟通。这一网络与前 两种网络不进行任何物理联接,独立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 是实现政府信息浏览、电子邮件服务,同时,通过建设本单位主网站 或主页,在网络上开展面向公众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1) 政府信息网络平台亦称统一的网络中心。要设计合理的网络 平台,搞好网络中心机房建设和适应管理需要设立各网络工作 站的建设,做好相应的系统软件配置和域名规划。

第二讲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功能

第二讲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功能

电子政务的几种工作模式 (用图形表示)
政 府 部 门 内 部
部门协同网上办公 行政管理网络化
在线事务处理
网上信息双向互动
政 府 与 用 户 G to C
G to G
办公自动化
公文电子化
网上信息单向流动
网上信息发布
2.2 电子政务的功能结构
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应用
• • • • • • 电子政策法规管理 电子公文的传输和管理 电子司法档案管理 电子培训 电子财政管理 电子绩效评估
典 型 的 省 市 级 电 子 政 务 体 系 结 构
( )
2.1.3 地方电子政务网络格局
一、统一的办公业务内网
要实现电子政务的办公业务的顺畅流通,必须利用统一 网络平台。对于各部门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应当按 照统一规划和标准,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 系统与统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 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
政府公务员(E)
政府公务员(E)
2.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实施
• 2.3.1 系统规划 • 2.3.2 系统开发
2.3.1 系统规划
目标: 功能:
实现策略: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绝大部分委托IT企业进行开发 即外包。组建项目内部团队 ,不同外包方式的选择 : 早期外包 、晚期外包 、部分外包 组织和实施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应成立由管理人 员、技术专家在内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并组成由技 术雄厚、人员稳定的开发队伍和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 员相结合的工作小组。
2.1.3 地方电子政务网络格局
二、统一的数据库建设
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内 容。 各分系统除实现本系统内部的业务活动外,还作为提供 和获取共享信息的交换节点,通过中心数据库交换平台,实 现各分系统间跨部门的共享功能。 做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充分协调、有效使用建立统 一的共享机制。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

市工商局






区县政府
区县工商局

省劳动厅 市劳动局
区县劳动局
21
关注点2-MPLS VPN
集中式互访
内部服务器10.0.1.1
工商 10.0.1.0/24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前置机160.0.1.1/24
MCE
公共前置VPN子接 口
前置机160.0.2.1/24
共享资源网站入口 160.0.3.1/24
Internet
CE
PE
PE
政务外网
Internet vpn子接口
PE CE
门户网站 160.0.3.1
Internet vpn子接口
10.0.1.0/24
税务
对外发布门户网站
Internet vpn子接口
PE 注释: • 所有对公众提供访问的WEB服务器 放到一个Internet VPN,政务外 网出口防火墙作为CE设备 • 此方式适合门户网站采用ISP分配 的地址 • 优势:实现简单,一个大的VPN DNS规划简单 • 劣势:政府部门访问政务外网门 户网站产生迂回路由,增加 24 防火墙负担
政务网
PE
PE
前置机 160.0.2.1/24
CE 10.0.1.0/24
内部服务器 10.0.1.1
税务
CE 10.0.1.0/24 财政
注释: • 职能部门前置机分别为独立的
VPN • 优势:采集的信息数据在政务外
网上以VPN的方式传递,保障了 数据的安全性,通过RT的灵活控 制,实现不同职能部门前置机的 受控互访 • 集中式和分布式不是对立的,而 是互补的关系

地方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建设

地方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建设

储 、 备份 与 安 全 等 问题 ,不注 意解 决 数据 标 准 化建 设 、信 息 资 源 整 合 与支 持应 用 集成 问题 : ◆ 没 有 发 挥 业 主 方 的主 导 作 用 ,将 数 据 中 心建 设项 目承 包 给 系统 集 成商 或软 件开 发 商 ,政 府 部 门既 不积 极 参 与需 求 分
大 ,但如 期 效 果并 没 达到 。 信 息工 程 方 法论 ( E )已经 彻底 地 从理 论论 证和 实践 检 IM 验 上 澄清 了这 一认 识 误 区 ,指 出靠 做 数据 接 口不 能实 现 多个 孤 立应 用 系统 的 集成 ;只有 建 立 统 一 的数 据标 准 ,面 向业 务主 题 建 立 共享 的数据 库 ,实施 数据 环 境 的 重构 ( E D R),才 能解 决 信 息 资源 整 合 与应 用 系统 的集成 问题 。地 方 电子政 务 数据 中 心
我 国地 方 电 子政 务 建设 的 基本 问题
我 国 “ 五 ”和 “ 一 五 ” 期 间 ,省 市 电子 政 务 建 设 的 十 十 基 本 内容 ,是 政 府 门 户 网站 建设 和 一 些业 务 应用 系 统 的 分散 开 发 。 由于 缺 乏统 一 的 规划 和统 一 的 数据 标 准 ,各种 应 用 系统 所 形 成 的 “ 息 孤 岛 ”和 “ 息烟 囱 ” 比 比 皆是 ,政 府 部 门 各 信 信 自为战 、 独立 建 设 、重 复 投 资等 问题 时 有 发 生。 这 些 问题 不 解 决 , “ 二五 ” 期 间 ,要 求政 府创 新 与 电子政 务 互相 促 进 ,实 十 现 跨部 门 业务 协 同 ,全面 提 升 公 共服 务 水 平 ,是办 不 到 的 。 “ 息孤 岛 ” 产 生 的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但 就 认 识 根 源 来 信 说 ,是 长 期 以来 的一 个 普 遍性 的认 识 误 区 在作 怪一 一 总 以为 可 以通 过做 数 据 接 口来 实 现应 用 系统 的集成 ;或者 以种 种 数据 接 1 3的变种 ,如 数据 库 中间件 、 企业 服 务 总 线和 数据 交换 平 台等 技术 ,来 实现 多 个 “ 信息 孤 岛 ” 的整 合 。 例如 ,许 多地 方在 经 济 管理 信 息 服务 网建 设 方面 ,为 了实 现 工商 、 国税 、地 税和 质 监 等 政府 部 门 的协 同监管 和 服 务所 建 立 交换 平 台 ,虽 然 投入 巨

电子政务中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平台研究

电子政务中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平台研究
安 全 支 撑 体 系 应 用 层 门户 系 统 管 应 用集 成 系 统 理 资源 服 务器 控 数 据 交 换平 台层 制 we 服 务 器 b 体 系 应 用 适 配 器
资 源 层 各 种 数 据 源
数 据 的可重 用性 和 结 构 化程 度 差 , 乏 表 达数 据语 缺 义 的能力等 缺 陷和 不 足 , 得应 用 系统 之 间能 够 跨 使 平 台地 进行 高效 的 、 捷 的 、 便 可扩 展 的 、 歧 义 的 数 无
20 0 7年 l 2月
De .2 7 c 00
[ 章 编 号 ]10 -4 8 《 0 70 —0 40 文 0 3 64 2 0 )60 3—3
电子政 务 中基 于 XML 的数 据 交 换 平 台研 究
张 微 ,谭 保 华 ,刘 幺和
( 1湖 北 工业 大 学机 械 工程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0 6 ;2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理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6X ML与 其他 标记 语 言文档 相 比有 如 下优 点 : 扩 展 性 、 式与 内容 分离 、 形 自描 述性 、 台无关 性 、 平 健壮
性.
这 些 特 点使 它 成 为数 据 交 换格 式 的最 佳选 择 . 可 扩展 性保 证 了 XML语 言 对 于各 种 不 同应 用 系统 的适用 性 ; 健壮性 使 得 应 用 程 序在 处 理 交 换 文 档 时 避 免 了垃圾 数据 的干 扰 , 而提 高 了交换 的效率 ; 从 平
现 的 , 至 端 口还 有 可能是 动态 变化 的 , 甚 因而这 种方 式 不便 于通 过 有 防火 墙 的 网络 环 境 , 用 XML技 采 术结合 HT TP传输 能有 效地 解决 这个 问题 . X ML之所 以适 合 于数 据交 换 , 因 为 X 还 MI 的 树形 结构 与 面 向对 象 的数 据 的结 构 很 相 似 , 且 很 而 容 易地反 映 出关系 型数 据库 多个数 据表 之 间的 复杂

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功能架构研究

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功能架构研究

1 获取根元 素r ) 的信息并存.xl et 中,获取根元 素r A em n , e  ̄ 的 l属性信 息并存 ̄xti t ar u 表中。2 遍历根为r tb e ) 的每一个子树T , 1 , …, T【 1 2 l ( 按从左而右的顺序 )。在调用该算法之前 ,必须 获取x L M 文档 的文件 名以及生成一4 d 并把它们存人表x ou et " , q ! cm n中,该算法是一个递归算 d
l 5 4
应 用科学
2 4锺 科 ̄ 2 0年 霾 t 1第 期 L 技 0
政 务数据交换平 台功能架构研究
陈建勤
(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 院,江西南 昌 3 0 0 3 0 0)
摘 要 政 务数据交换 平台是政府 电子政务支撑 平台 ,通过 平台整合政府 信息资源 ,提升政府 的服务能力和监管 水平 。基 于s A O 架构的数据 交换 平台性 能高效 、信息 安全及平 台稳定 可靠 。 关键 词 数 据交换 ;S A O ;计算机管理
中圈 分类 号 T 文 献标 识码 A M XI M ̄ 17 —6 1( 1)2 14O - 639 7 一 001205- 1 - 2 - .
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任务就是要建设政府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 台,实现可靠性高 、安全 l 、扩展性强、快速 、大容量 的数据交换技 生 强 术支撑 , 适应多部 门、多业务及多数据结构 的信息资源交换 、转换及共
鹱 注 I 户殪l 务 磊 最l艉 聱
l浦 队 繁 I 惠 输 删 惠 列璩 l 镑挫 l 消


莓 l
蜃 舍
消 总 息线




支 撑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

构。同时在标准中定义的还有数据来源位置等信息。 数据交换流程定义管理 :数据交换基于数据交换流程 来 实现 ,不 同的数 据需 要 设定 和管 理 不 同的数 据流 程 。该 模块 的 作用 是 提供 图形 化 界面 ,供 给 数据 交换 平 台的 管理
人 员 实现 数据 交 换流程 的定义 。 交换标准与 内部数据结构的映射关系管理:业务系统 内具体数据 的相关信息并不为数据交换标准所知,因此需 要为 交换 标 准 与其在 系 统数 据 结构 内的对 应项 定义 映射 关

( 2)数据 交 换管 理 记录 。 数 据交 换器 以数 据流 引擎 为 核心 , 实现数 据流 设 计、 来 5 结束 语 运行 、 管理 过程 。 要 内容 包括 数据 交换 标准 定 义管 理 、 和 主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 台使数据共享及交换以集成化的 数据 交 换流程 定 义管 理 。 J 形式 出现 , 解决 了跨平台共享数据 时的数据格式差异问题, 数据 交 换标 准 定义 管理 :根据 对辅 助 决策 、各 部 门政 使 得 电子 政 务系 统 的实用 性 大大 增 强 。在 电子政 务系 统 的
电子政 务 数据 交 换平 台技 术 后 ,可 以发现 ,该系 统拥 有较 系,从而确定数据项之间的对应和组合对应 、位置描述及 强的可扩展性,对未来电_ 了商务的扩展也可 以支持,是我 类 型 转换 匹配 关 系等 。 国 电子政 务发 展 的有 力推动 因素 。 ( )数据 交换 适配 器 3 参考 文 献 : 数据 交 换适 配器 的主要 功 能是 为数 据库 及跨 平 台应 用 [ 王 长胜. 国 电子政 务发展 报 告 No 口 北京: 会 1 】 中 .3 . 社 系统提供桥梁,实现多种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协同 科 学 文献 出版 社,06 20

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中设计与实现

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中设计与实现

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中设计与实现薛辉;邓军;叶柏龙;文雄军【摘要】In order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e current e-govemment system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e-govemment construction in depth development, a distributed network environment data exchange platfor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unified messaging service the platform can control the data exchange process in complex contro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resolve the data exchange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uniform technical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Based on the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design pattern, XML and message middlewar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for database exchange products, a distributed data exchange platform is built fully embodying the cross-platform application advantages; The practicability and universality are achiev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security, convenient management data integration application.%为了解决当前电子政务系统中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电子政务建设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交换平台.平台利用统一的消息服务来控制数据交换过程中复杂的控制信息交互,利用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来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各种数据的传输;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模式、XML技术和消息中间件通讯原理,对多数据库交换产品及实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搭建了一个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充分体现了在跨平台应用中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实现了一个个高度自治、安全、便于管理的数据集成应用.【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6【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数据交换;分布式网络;电子政务;XML技术;消息服务【作者】薛辉;邓军;叶柏龙;文雄军【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国长沙410205;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中国长沙410004;中南大学,中国长沙410083;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沙410205;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国长沙41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8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推动我国数字化政务办公起了重要的作用[1-3],但是随着各单位业务系统的增加,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大部分是各自为政, 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产生严重冲突, 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存在许多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特别是许多公有信息.因此,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分布式网络下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是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提出的数据交换平台(data exchange platform,DEP)[4-8]采用分布式网络下数据交换体系架构(PowerDX)进行构思设计.平台利用统一的消息服务来控制数据交换过程中复杂的控制信息交互,利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来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各种数据的传输;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设计模式[9-10]、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11-12]和消息中间件技术对不同数据库产品实现数据交换,搭建一个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可实现多种异构数据交换.1 PowerDX平台总体设计1.1 PowerDX平台总体架构图1 数据交换体系总体架构该平台总体设计主要是从电子政务系统层次上来考虑,包括:交换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组成.其中交换体系由服务模式、PowerDX交换平台、数据信息资源、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组成,后两者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管理保障.如图1所示.根据当前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将服务模式设计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基础数据信息可设计为决策数据、基础数据和交换数据等,详见图中标示;数据交换服务处于两者之间,为了满足不同服务模式的应用,通过调用交换平台提供的交换服务来实现对数据信息资源的访问和操作.1.2 PowerDX服务模式设计由图1可知,平台的应用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服务,所以设计在总体架构的顶层,为用户提供四方面的服务.而服务是指一个交换组件的集合,它们向外界提供某个接口,能够完成某种数据交换功能.本文采用基于SOA设计模式,利用XML技术和构件技术搭建一个数据服务平台,如图2所示.图2 基于SOA服务管理模式设计根据系统设计需要,将服务分为注册服务、请求服务和服务源3类,在实现时根据用户实际需要,服务可部署在平台的任何地方,在系统发布时只需要根据各自的服务ID号就可以调用或使用该服务,每个服务的实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和不同的数据库,只要能满足用户的业务需要即可,这样设计可以减少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从而提高系统的通用性.该模式中的3类服务角色的主要功能是:注册服务角色是负责存储和发现服务,同时也为请求服务和服务源提供服务查找;请求服务角色负责通过注册服务发现一些满足自身需要的可选服务,并为该服务的提供者建立绑定关系,这样就可以调用这个服务了,编码时可以组件的方式实现;服务源角色是负责向注册者发布一个服务和为宿主机提供访问控制.三者之间是彼此双向关联、相互影响的.2 PowerDX平台的实现经过上文的分析发现,数据交换服务是该平台的核心部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重点分析数据交换服务平台的实现.平台采用交换中心为支撑,交换适配器采用灵活接入的方式,以适用各种环境下的相关政务业务系统和异构数据库等情况下的数据交换.具体实现分述如下:2.1 数据交换服务逻辑实现数据交换平台从逻辑层次上可设计成交换中心、适配器等两大部分组成.功能上负责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管理平台等.如图3所示.图3 数据交换服务实现逻辑结构图中适配器主要实现PowerDX与其它平台的数据、应用或流程的访问.通过适配器将需要访问的数据进行适配,通过相应的协议或标准接口将传输的数据以一定的格式传输到整个交换分布体系,它是交换数据接收、发送的入口,也是交换引擎之一.采用多个适配器主要是为了满足多种异构数据源的数据转换,比如针对SOAP、HTTP、SQL、FILE、FTP、MSMQ等可匹配不同的适配器.交换中心负责消息服务、数据处理、工作流和日常平台管理.交换中心和适配器分开部署,采用适配器接入方式,还可以非常灵活地解决在不同交换应用场景下的交换实现.图4 数据交换处理示意图2.2 数据交换核心处理数据适配器跟数据源进行数据交换是以元数据为单位,可将元数据以XML消息的形式进行交互,适配器以消息传入或传出给交换中心;采用构件技术可以进行设计和开发,可实现扩展性非常强的交换处理模型基础功能.基础功能包括数据抽取/加载、数据发送/接收、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监控等功能.如图4所示.2.3 平台部署实现数据交换平台的部署结构分:交换中心服务器、基础数据库服务器、交换前置机、独立虚拟终端几大部分.如图5所示.在数据交换平台部署结构中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交换中心服务器是数据交换的中心枢纽,负责将用户的业务数据跟基础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许多的业务系统都必须先将数据提交给交换中心,然后由交换中心转存到基础数据库中,同理业务子系统的服务也是通过交换中心共享平台的基础数据.交换前置机是各业务部门或子系统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独立虚拟终端是针对没有业务接入的部门子系统而设计的,集中设置一个虚拟工作终端,这样就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和查询服务等.图5 平台部署结构图3 结束语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面对的是跨多种平台的复杂应用环境,要涉及多种技术和理论,本文利用基于分布式网络环境下SOA、XML、DotNET和构件技术,实现了数据交换的多种模型,不但充分利用了XML在数据交换中的作用,最主要是采用了SOA的设计模型,充分体现了在跨平台应用中的优势,实现了一个高度自治、安全、便于管理的数据集成应用.虽然本平台提供的服务类型丰富,但是交互越多将可能导致潜在的隐患越多,使系统运行受到影响,这是我们课题组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参考文献:[1] 吴焱,高栋,吴志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11(1):19-22.[2] 赵国俊.电子政务[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10.[3] 姚云鸿.中外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10(1):139-141.[4] DAVE S, SHREEKANTH M. Simulation data exchange(SDX) implementation and use[C]//Washington, DC, USA: Proceedings of the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1:1473-1477. [5] YAIR WISEMAN, KARSTEN SCHWAN, PATRICK WIDENER. Efficient end to end data exchange using configurable compression [C]//Hachioji,Tokyo, Japan: 2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228-235.[6] RICARDO J R. Interoperating standards in multiagent agile manufacturing scheduling systems[J]. Int J Comput Appl Technol, 2003,18(1/2/3/4):146-159.[7] KEZUNOVIC M. Ownership of data and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C]//Belgrade, Yugoslavia: Balkan Power Conference, 2002. [8] 朱夏,王茜.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6(2):226-231.[9] 陈志峰,孙静,周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标准化动态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6,12(1):39-43.[10] 于振梅.基于SOA模式的企业架构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6(8):98-100.[11] 李冠德,陈梦东.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微机发展,2005,15(12):12-14.[12] 杨甲森,王浩.用于数据交换的XML文档和关系数据库转换[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27(5):857-859.。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基于Infor)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基于Infor)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基于Infor)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是指为政务部门提供数据交换、传输、存储等服务的平台。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在政务信息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基于Infor公司的相关产品,提出一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一、Infor公司及其产品介绍Infor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成立于2002年。

Infor公司致力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类企业应用软件,涵盖了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多个领域。

Infor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等各个领域。

在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解决方案中,Infor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1. Infor OSInfor OS是Infor公司的操作系统,是一个云原生、开放、可扩展的操作系统平台。

Infor OS提供了集成式云服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分析、安全性、开放式架构等众多功能,为组织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全局视图和扁平化响应。

Infor OS可以作为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平台,提供数据集成和流程自动化等核心功能。

2. Infor IONInfor ION是一套集成框架,为企业应用软件集成提供开放接口。

Infor ION提供了自动数据交换、事件管理、基于业务的自动交换、异步处理等一系列集成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中,Infor ION可以帮助政务部门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

3. Infor CloverleafInfor Cloverleaf是一套基于标准协议的互操作性引擎,可以完成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转换。

Infor Cloverleaf提供了多种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转换功能,如HL7、XML、JSON等。

在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中,Infor Cloverleaf可以起到数据传输和格式转换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摘要:由于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政府部门之间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传输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统一标准基础上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中,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建立一个通用架构,以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架构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31 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随着电子邮件、电子公文传输、政务信息报送、突发紧急情况报送、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应用的日益蓬勃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以及党政机关处理涉密办公业务的涉密专网,如图1所示。

电子政务系统日益成为全国党政系统办公业务重要的支撑平台。

然而,国内电子政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存在着各个业务部门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

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应用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只有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各类电子政务系统整合起来,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 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问题文献[1]对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国的电子政务仍基本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业务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划,而且由于部门垄断和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后果,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 数据库间的交换问题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由于所采用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系统不同,使现有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没有统一的公共原则,而点对点的交换方式,效率低下,缺乏良好的秩序,维护起来较为困难。

2.2 数据转换格式问题异构数据进行转换时,由于系统平台兼容性问题,主要是各类数据库环境支持的数据类型不匹配以及各类数据库结构不匹配,导致转换的数据格式出现错误。

2.3 数据传输协议问题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传送、转换、管理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数据报文,这些报文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格式与标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不同的计算环境、体系、结构以及不同的网络协议都存在差异。

那么就要求数据在进行交换、处理、传输时有一个共同的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基础标准,如:ftp、mq service、smtp/pop3等,以实现多种协议下不同格式及标准的数据传输。

2.4 工作流管理问题wfmc给工作流下的定义为:“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假设部门的系统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开发数据交换系统以适应系统的改变,为了节约开发成本,需要一个具备分布性、异构性的适合多个部门的数据交换工作流。

3 数据交换平台的相关技术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产业不断发展,近年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web services技术相关的规范、标准逐渐成熟,基于soa和web services 技术来构建应用系统已成为当今企业解决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3.1 soa技术soa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模型的方法[3]。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这使得构建在各类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一种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从而集成现有的各种应用程序。

3.2 web serviceweb service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的模块化组件,是构建应用程序的普遍模型,能与其他兼容的组件进行互操作,可以在任何支持网络通信的操作系统中运行。

它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逻辑性数据与服务。

各类应用程序通过协议和一些标准数据格式(http,xml,soap)来访问web service。

基于soa和web service的应用集成[4]是业务集成技术上的一次重要的变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应用集成技术。

soa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来实现,例如web service、corba和java远程调用技术等。

同样也可以采用xml接口技术,建立基于web service的soa信息共享模型[5]。

用于实现soa构架的web service技术建立在标准性与开放性的基础之上,与以前封闭式的实现方法不同,web service技术已成为异构系统集成技术的关注重点。

通过web service技术,使用不同语言开发、运行在不同平台上的客户可以无缝的获取所需应用,达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构筑web service 技术的主要成员有xml schema、soap、wsdl和uddi,它们都是基于xml实现的[6]。

4 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需要将信息采编、信息报送、会议通知、公文传输等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考虑到这些信息系统是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建立起来的,所采取的技术标准,技术平台,乃至技术路线都不尽相同。

并且由于系统在设计时不可能预见将来的技术发展,所以只有通过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建设,突破系统之间纵横限制,解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4.1 平台的总体结构数据交换平台处于核心位置[7],通过配置在其中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提供的标准化的适配器接口与每个数据交换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政务部门)相连,该结构是一个松散耦合的星形网络,有利于层次化的结构扩展,构建出多级的数据交换中心结构。

每个数据交换节点不需要相互直接连接访问,只需通过xml与数据交换中心进行交互,就可获得所需数据。

数据交换中心将系统的协作、安全管理平台所提供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应用层与数据存储层的隔离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大量的异构数据的共享和相互访问,进而实现电子政务建设浑然一体。

如图2所示:4.2 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包括了数据交换器及其与数据交换管理的交互,以及提供交换接口的数据交换适配器和负责整个数据交换系统的监控、管理及维护的监控中心。

(1)数据交换器数据交换器是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它是基于web service技术和soap协议来构建数据交换的接口标准与服务标准,具备强大的分布式信息流引擎和xml数据的处理能力。

数据交换器的核心是数据流引擎,它负责业务流程的任务调度。

构建信息流引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内网上各个应用的协同工作。

其核心功能如图4所示。

数据转换模块:数据交换器提供了强大的xml数据处理能力,针对异构子系统间不同数据进行配置,建立映射关系模型,定义数据交换标准,从而实现各子系统间的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路由模块:对xml数据进行描述校验,选择正确的地址连接子系统与交换平台,读取子系统数据。

同时通过图形化流程设计器,让管理者及时定义数据交换过程,用最快的速度设计或修改业务流程,以适应不同数据流转程序的需要。

数据传送模块:集成了现阶段多种通信协议(soap、http、smtp 等)与接口,对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分别处理,通过路由传送出去,最终解决由于通信协议不统一而产生的数据传输不畅,实现了多渠道信息的自由沟通。

(2)数据交换管理数据交换器以数据流引擎为核心,来实现数据流设计、运行、和管理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数据交换标准定义管理、数据交换流程定义管理[8]。

数据交换标准定义管理:根据对辅助决策、各部门政务合作、公共服务等综合性应用内容的需求分析,定义出一系列的数据交换标准,从而反映各个应用所需数据的结构。

同时在标准中定义的还有数据来源位置等信息。

数据交换流程定义管理:数据交换基于数据交换流程来实现,不同的数据需要设定和管理不同的数据流程。

该模块的作用是提供图形化界面,供给数据交换平台的管理人员实现数据交换流程的定义。

交换标准与内部数据结构的映射关系管理:业务系统内具体数据的相关信息并不为数据交换标准所知,因此需要为交换标准与其在系统数据结构内的对应项定义映射关系,从而确定数据项之间的对应和组合对应、位置描述及类型转换匹配关系等。

(3)数据交换适配器数据交换适配器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库及跨平台应用系统提供桥梁,实现多种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协同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库接口、应用系统接口及文件接口。

数据库接口实现了现在很多主流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应用系统接口改变了传统的点对点模式,通过配置具有数据交换能力的web service或直接构建数据soap 服务器,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信息;而文件接口主要是可以提供不同的数据文件格式,例如pdf格式、html格式。

(4)数据监管中心监控中心作为数据交换平台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完善数据交换起着重要的监控作用,监控中心主要由数据监控、安全支撑、错误处理、日志管理四个部分组成[9]。

数据监控:负责对数据交换工作流、数据交换状态的控制,对控制数据的维护、对数据交换任务的执行监督。

安全支撑:负责保障数据交换与数据传输安全,并且在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前提下,控制用户的数据请求与访问权限。

其管理权限及身份验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协议进行,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错误处理:负责保证数据在交换、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事务化交换流程,使交换平台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也能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可靠、高效。

日志管理:负责数据交换备份、系统、网络异常信息记录。

5 结束语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使数据共享及交换以集成化的形式出现,解决了跨平台共享数据时的数据格式差异问题,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中,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经常要对某些数据进行共享和交换,那么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随时对自己权限范围内需要的数据进行获取,再也不需要将信息先存入本部门系统内,再进行数据转换,然后才能查询的麻烦,数据交换平台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数据的实效性、安全性及准确性,对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是很好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