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曾经最年轻的司局级干部,却毅然下海成了“中国期货业教父”

合集下载

一个退役军人操盘手的三次期货滑铁卢和成功历程

一个退役军人操盘手的三次期货滑铁卢和成功历程

收盘的铃声响了,行情软件上的数字停止了跳动。

又一个交易日结束了,持续几个小时的战场,一如既往的让一些人战果丰硕让一些人伤痕累累。

习惯性的泡了壶茶,以此解除一天的疲劳。

思绪不经意的回到了2000年以前,回到了三次刻骨铭心的自己的期货滑铁卢之役。

1992年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一切从新开始,来不及回味部队的精彩与辉煌,解决就业的问题迫在眉睫。

经过了两个月的漫长等待单位分配,还是没有着落。

从报上看到了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招聘的士司机的广告。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了。

因为自己的军人出身和有驾照,于是很顺利的成了90年代北京城里最流行的“黄虫”。

在当时这也算令人羡慕的工作了。

穿梭于北京的大小街道,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那时有几个投资大户经常坐我的车到证券公司,时间长了就成了朋友,听他们谈股票,谈经济,谈基本面,谈价格,谈成交量,耳濡目染对金融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开了户,懵懵懂懂的进入了金融市场,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征程。

去证券公司的次数多了,一开始在朋友的指导下,还轻松的赚了一些钱。

于是乎,就觉得这是天底下最轻松的工作,每天只要拿出2个小时炒股,肯定比开的士强多了。

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灾难也就由此降临了。

93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出租车行驶在西三环管头桥下时,此时满脑子里在想明天买什么股票会涨。

在并入快车线时,被后面的一辆高速行使的轿车追尾了。

在对方紧急刹车线挫出16米的情况下又推着我的车前行。

使我的车子突然撞到了前面一辆拉楼板的货车上。

我的车子受到前后的撞击立刻就瘪了,整个人一下就被卡在了驾驶室里,头当时就晕了。

自己回过神来以后知道自己还活着,活动了一下手脚。

虽然小腿钻心的疼痛但是还能动。

只是受了点轻伤,还好别在车门上一把大号的螺丝刀就散落在我的身边。

我拿过来用力撬了撬卡在我身上的铁皮,空间大了一点。

我爬了出来。

过路司机帮我把后坐上的三个伤员送进了医院的急救室。

接下来的几天,其中一个湖北籍年龄稍大的伤员一直昏迷不醒。

财富名人面对面(王海东)

财富名人面对面(王海东)

刘永好潘石屹张跃财富名人面对面王海东:欢迎各位收看深圳卫视《对话改革》,我是主持人王海东。

现在我们是在海南的博鳌小镇,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的三位嘉宾他们有许多的共同点,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叫做“中国民营企业家”,他们都是福布斯中文富豪榜上的常客,三个人的身家如今累计起来达到了550亿元,他们所涉及的行业都是事关国计民生重大领域的行业,在各自的行业里面,他们都是响当当的领军人物。

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对于财富、对于人生呢,他们都有着许多充满个性,但是却又不乏争议的见解,那么这三位如今碰到了一起,他们会有怎样的火花出现呢?短片——他,出生于贫困家庭,20岁之前没有穿过鞋;从80年代开始,他立足三农主业,创立了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新希望集团,多年雄踞福布斯、胡润富豪榜前十名。

(字幕:刘永好,中国“赤脚首富”)他,大学毕业在石油部任一名小职员,却不甘寂寞下海经商,和妻子联手创办SOHO中国房地产公司;他善于玩概念,精于反策划,被誉为是一名基本娱乐化了的地产商人。

(字幕:潘石屹,娱乐化的地产商人)他,曾是一名美术教师,却投身高端技术领域,创办全球最大直燃式空调公司远大集团。

他热衷于个人享受,拥有多架私人飞机,被称为最奢侈的企业家。

(字幕:张跃,最奢侈的企业家?)他们都是富豪,号称彼此是好朋友,他们聚到了一起,能聊些什么呢?王海东:首先特别欢迎三位今天来到我们这样一个特别简单的演播厅。

这个地方叫做博鳌,咱们成语里面经常会说“独占鳌头”,可以说,三位都是在各自行业里面独占鳌头的人物,今天能够来到这里,我们感到特别的荣幸。

我知道三位之间的关系都是比较熟了。

在这里呢,我想一开始,我想请三位来各自简单地点评一下对方,我们从刘总开始,在您眼里,潘总和张总都是什么样的人?刘永好:潘总是个“大侠”,他房地产做得很好,又上市了,而且上市圈了不少的钱。

有人说他有100多亿,放在那儿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他又是一个公众人物,他的博客可了得!大学里面的男男女女对他的博客特别喜欢,据说有一千多万的读者;同时也出了好多书,也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一个好朋友。

期货界奇才

期货界奇才

期货界奇才——程晓峰林日葵程晓峰先生是中国期货界的一个奇才,他创造了传奇式的故事。

1992年底我刚到浙江新华国际商品期货公司任职时,许多年青人都看到了这个新行业的前景,把自己的眼光转向期货市场,有的人还辞去了自己很好的工作,投靠到“新华期货公司“来,成为这个行业中的第一批员工或经纪人。

从浙江省绍兴来的程晓峰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当时只有二十出头,既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也没有多少社会关系,外表就像个“书生”。

但他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从这里开始步入他的期货生涯和财富人生。

据说,他当经纪人第一个月的时候,就拿到了5000多元的工资,当时社会上“万元户”让很多人羡慕,一个小青年一个月就赚到了大钱,可见他的本事。

他回到家把消息告诉爸爸妈妈。

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没想到他爸爸听完之后,却用怀疑的眼光质问他,这钱是“合法”的吗?他说,是合法的工资收入,并把工作收入和提成告诉爸爸,这样爸爸才放心。

当时在机关工作的每月工资只有二三百元左右,好的企业也只有几百元。

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的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可以见出,他父母对儿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说起来,程晓峰对期货市场的敏感、和客户的沟通、对同事的协助,还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系。

他爷爷在旧社会的时候也经营过金融业务,他爸爸也创办过自己的公司,他外公也是那时的“资本家”。

他从期货经纪人开始,到主管、经理助理、经理、分公司负责人、职业经理人,一直到总经理、董事长。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情:一是购买了一家期货公司的股权,成为真正的“老板”。

2005年,当时“中天期货”公司因资本金近乎耗尽,股东破产而被拍卖。

他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通过拍卖收购了这家期货公司,然后进行重组,并更名为盛达期货有限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我想,像他这样的经历,从期货经纪人到期货职业经理人,再到自己个人购买一家期货公司,在整个中国期货界也是极少见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二是对期货理论的研究,出版了《期货生态学》一书。

期货大作手刘强之死:教训至少值1000万人民币!

期货大作手刘强之死:教训至少值1000万人民币!

期货大作手刘强之死:教训至少值1000万人民币!从昨天开始,一本名为《期货大作手风云录》的电子书开始在中国的资本圈子内迅速流传,不只是因为这本书写的多么棒,而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传说中的期货大作手逍遥刘强(网名)在本轮中国股灾之后,在北京中心酒店顶楼平台坠亡了。

据传是因为本轮股灾中在高位满仓做多期指和配资买股票,最终导致巨大损失。

《期货大作手风云录》是逍遥刘强的半自传回忆录体小说,在回忆录的开头,作者是这么写的:肖遥还活着,但他的好兄弟们却是死的死,伤的伤……老大李尔群躺在八宝山公墓,老二索建国被关在北京第一监狱,老三罗向东亡命天涯逃往美国,只有老四肖遥目前还算安全。

这一切都源于期货,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金融工具。

1994年9月1日,北京经济大学,期货系94213宿舍,四个年轻人相遇了。

老大李尔群,山东青岛人,典型的山东大汉,性格豪爽,嫉恶如仇。

老二索建国,陕西西安人,性格外向,为人厚道。

老三罗向东,浙江杭州人,机智过人,爱算计。

老四肖遥,北京人,心思缜密,好交朋友。

谁也不会想到,这四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20年以后,竟然成为了叱咤中国金融界的大佬,这是后话。

一个宿舍四个人,20年后有三个人折了,第四个人暗存庆幸,但两年后也坠楼身亡,这不是鬼片,而是期货大作手回忆录里的半真实世界。

文中的北京经济大学,指的就是北京物资学院,今天的首都经贸大学,这所学校并不太出名,但却设立了中国唯一一个期货专业,号称中国期货黄埔军校,从中涌现出大批著名期货操盘手,除了逍遥刘强,最著名的还有“浓汤野人”林广茂,在2010年的一波棉花行情中一战成名,600万资金多棉持仓3万手,26个月赚220倍到13亿,后有做空,做到了22亿。

逍遥刘强所提到的一个宿舍全军覆灭,这种宿命性的结局,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两个统计数据:中国第一代操盘手下场。

以及:“327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周正毅、魏东、刘汉他们都曾权势滔天或身家百亿。

而最后的注脚,则是两句人间真谛: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元明资本田源:长寿时代的创新投资

?元明资本田源:长寿时代的创新投资

元明资本田源:长寿时代的创新投资导读“神药”三大特点,治不好病;吃不死人;销量很大。

现在“神药”正退出市场,生物医药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创新。

研发新药是高科技行业,在中国、全球推进临床非常重要,要能持续的融资就能活下去,突破了这个拐点,后面就一片光明。

作者 | 融中财经2020年1月8-10日,由融资中国、融中财经主办的“融资中国2020(第九届)资本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举办。

本届年会,融资中国携手重磅嘉宾对行业生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观点挖掘和问题探讨,一起奏响崭新时代的号角!会上,元明资本创始人、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田源发表了名为《长寿时代的创新投资》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长寿时代”已到来,在过去的三到四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经历了一场巨大变革,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鼓励创新。

田源表示,元明作为一家投资公司,一直跟随市场做不断的调整,目前在投资标的上,主要把握头部企业和高速成长的新兴企业。

在投资方法上坚持“投新、投早、投重、投管”。

此外,元明建设了一个生态系统,围绕公司周边和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合作,以此更精准的发现并投进好标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整理:健康行业现在正成为一个大的风口,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抗周期能力比较强,同时在经济下行时期有很强的韧性。

从1929年到现在,美国居民用于医药卫生的支出增长了九百倍,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平均4个百分点。

美国500强中,最会赚钱的行业前三名,制药行业排在第二位。

2019年,中国500强中最会赚钱的行业,前三名分别是商业银行、房地产、石油类,制药产业未进入前十名。

中国生物医药品牌和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按照综合得分,美国为4分,中国小于1分,中国制药产业的比重非常低,而纺织、服装类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40%。

2010-2019年间,全球一百多家生物技术初创公司的价值超过了十亿美元,远超同期的软件/IT公司,新兴的健康行业正在出现。

中国期货界十大传奇风云人物

中国期货界十大传奇风云人物

中国期货界十大传奇风云人物1、大鳄鼻祖:管金生管金生生于国旗下,后远赴重洋,拥有比利时的双硕士学位,被誉为“期货教父”,是叱咤上海滩多年的传奇人物。

2、浓汤野人:林广袤林广袤江湖称号“浓汤野人,是棉花界的传奇。

从2010年的做多棉花到2011年反空棉花,从600万做到20亿的数字让人称奇。

3、资本大鳄:黄伟黄伟,自91年从股市赚到第一桶金后转战期货,在国债期货事件中赚了2亿元,令人大为震惊。

现仍然在期货市场中发展得如鱼得水。

4、期货元老:田源田源是目前中国最大期货公司的创始人,开辟了期货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

5、“葛老大”:葛卫东葛卫东被华尔街称为“东条英机”,在经历两次爆仓后,于2004年迅速崛起,成为期货行业中的一代枭雄。

6、东方犹太人:徐王冠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徐王冠, 20年前放弃教师行业下海从商,凭期货起家,拥有了9家控股子公司,涉及房地产、能源、实业投资等多个领域。

7、期货天才:王春禄王春禄,拥有“期货天才”的称号。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期货,从此进入期货市场。

两年多的时间从2000块赚到2000万,瞬间从土鸡变成凤凰。

8、专注做铜:冯成毅期货生涯始于1993年,20年只专注做铜,内盘外盘均有涉足。

一直专注资金规模的管理,不追求短期暴利,用“积小胜为大胜”的理念参与市场。

9、“农民哲学家”:傅海棠傅海棠农民出身,养过猪,种过棉花。

2000年开始做期货,是国内期货界的传奇人物,不看任何技术图表、不做任何技术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场,拥有最纯粹最朴素的投资思想。

10、“中国的索罗斯”:叶庆均在期货5年内身价已过50亿,创造了几万倍的投资收益,树立起期货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创造了顺其者未必能赢、逆其者必亏的神话。

企业家的创业经历

企业家的创业经历

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企业家的创业经历篇一身为女人,有女人特有的性格,温和、体贴,生活中遇到坎坷也常常叹气,落泪,然而一投入企业却举止果断,雷厉风行,她就是九江海神摩托艇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应晶晶女士,一位励志将摩托艇事业做成行业领先者,创国际知名品牌的浙江女企业家。

气如虹,人如玉,刚强与温和两种性格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1963年夏,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小时候父母在文化革命中的遭遇,给她练就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高等教育给了她一定的知识,经贸局工作经历,给她办企业的基础。

她常说:“认准一件事就要当作自己的事,把它做到极致,只要坚忍不拔,奋发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2004年,不甘现状的她,毅然放弃稳定的经贸局干部职位,投身于激励竞争,沉浮自责的商海,2006年招商投资到江西九江市,成立了九江海神摩托艇制造有限公司,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常常有人问,她为什么会选择制造摩托艇这个行业?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摩托艇,让摩托艇只是有钱人的玩物成为过去,让普通老百姓也玩得起摩托艇成为现实。

简单而不无大致,简单中存在无限商机,说明一个浙商捕捉商机特有的敏锐。

企业之初,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懂,回忆往事,不仅有些心酸,一个企业,要开发一个产品是很难的,而一个刚刚在九江落户的新企业,又要开发一个中国首家制造的产品,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缺资金,找资金,缺技术,找技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好不容易开发出了海神第一代四冲程摩托艇,可以投放市场,有所回报了,却又碰到不法商家挖墙角,技术人员,偷走技术,另立门户,仿造产品,低价抛售,等不正当竞争。

她又表现出了一个真正企业家的大度,她说,要感谢这些人,使自己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成果,鞭策自己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短短六年间,企业现有三大系列十几种产品,拥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产品出口量和销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名。

郭晓利:至情至性的期货人生

郭晓利:至情至性的期货人生
对于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期货经纪人,郭晓利心得颇多,比如风险控制要到位,时机把握要准确等。但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像做成功的经纪人,就必须拥有大客户,运作大资金,捕捉大行情,并获得胜利"。
国内最"老"的期货操盘手
郭晓利出国的这几年,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最快的时期。在邓小平"白猫黑猫"论的务实政策指导下,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实验田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终于出现在国内。据田源介绍,最早的"中国期货市场工作小组"的几个核心成员分别是田源(任组长)、常清(任副组长)和朱玉辰(核心成员)等。他们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考察研究国外期货市场建设的状况,向时任总理的李鹏等领导介绍设立期市的必要,向相关各方推介期货这个既能让现货商套期保值、又能发现价格、又能规避风险的"投机"品种。后来,中国第一个期货市场试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李鹏总理的批示下得以成立。而直到今日,当时的骨干田源、常清和朱玉辰仍然在期货市场一线工作着。而且,朱玉辰目前正担任着大商所总裁,是郭晓利的直接领导。而在1990年,当时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朱玉辰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设立奔走呼号之时,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远在樱花之国,一个有志青年正在顽强地在日本期货交易一线冲杀。但显然,当时通货膨胀等带来的物价问题是他们都意识到了搞期货的必要性。只不过,朱玉辰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到了期货市场的价值,而郭晓利却是出于报效祖国、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这一动机。
1993年初,国家开始清理整顿期货市场,重新登记、注册期货经纪公司,没能设立中信期货公司的中信失去了郭晓利。郭应田园之邀,来到了中期。先后组建中期交易二部、三部,并出任总经理,内外盘业务几乎全部一把抓。但此时的郭晓利,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操盘手了。
在此期间,郭晓利把中期的业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中期公司的日本期货代理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日本期货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期货第一人

中国期货第一人

中国期货第一人中国期货第一人---田源:帮客户半年赚七亿田源,1954年生于河南开封,16岁时下乡插队,20岁时参军入伍,21岁入读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9岁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1988年起,田源主持了中国期货市场的试点准备工作。

1992年,田源组建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现任中期公司董事长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

有人说,田源对于中国期货行业而言,他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是中国目前最大期货公司的创始人。

更重要的是,田源开辟了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创建了这个年交易额高达十四万亿的资本市场。

叶:欢迎您,田源先生做客我们节目。

田:好,谢谢。

叶:说起您所从事的这个期货行业啊,我想很多人都觉得耳熟,当你真让他们说点道道出来还一下说不清楚,能不能先请教您这个专家先从概念上给出我们一个对期货的认识。

田:就是一个合同。

叶:合同?田:对,就是说我们俩第一个合同决定了就是三个月以后我卖给你一个东西,今天我们就把价格定下来,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期货。

叶:那么所谓的炒期货和炒股是不是一回事?很像?田:炒期货和炒股在操作上来说其实特别像,拿一个手机呀,拿一个电话啦,下了单,买五手铜,买五股深发展一样的。

叶:但是也有人说过,如果说买股票是以一博一的话呢,这期货就是以一博十,你同意这样一个说法吗?田:以一博二十。

叶:那在您的这个中国国际期货投资有限公司它最大的一单生意赚了多少,你能透露一下吗?田:那么我们为客户服务呢?今年是大有收获的一年,今年我们有一家公司吧,为客户赚了7个亿。

叶:7个亿?田:对。

叶:这期限有多长时间?田:大概半年吧。

叶:半年赚了7个亿?田:对。

叶:那它投入的成本是多少?田:投入成本那就是很多客户综合起来了,我们整个客户的资金大约,我们下边这家公司它客户的资金大概就是七,八个亿吧,大概百分之百的回报。

叶:百分之百的回报?田:对。

但是这个不能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说永远是这样。

叶:今年的年景比较好?田:对,最主要是客户做的好。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王永庆生于台湾日本殖民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

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故事一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不久,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想,我要是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我卖的米。

他这样做了,结果这一做法深受顾客欢迎。

在当时,其他的米店都不提供上门服务,王永庆卖的米多则是因为送米上门。

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当时各米店老板不愿意或是不屑于去做的,但王永庆做了,并取得了成功。

同样是卖米,结果会如此不同,关键在于王永庆拿出了一种改变服务观念的勇气,并且将之付诸实施!事情似乎很小,做起来好像也轻而易举,但却只有成功者才做得出来!故事二王永庆15岁卖米开始创业、如今苦心经营的“台塑集团”已成为台湾最大的企业,并进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50强”之列。

数十年来,王永庆下功夫培养子女和部下,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并培养他们“点点滴滴、追根究底、止于至善”的工作作风。

他把他的经营理念,变成了他的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成为台塑成功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创造了台塑企业令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中国期货市场十大风云人物

中国期货市场十大风云人物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历来是人才荟萃之所在。

这里,有“开国”元勋,“治世”良材,阵前猛将,也有“乱世”枭雄,一方霸主以及过眼云烟似的“各路诸侯”。

中国期货市场创立时日虽然不长,但十余年来,伴随着期货市场的风风雨雨,期市中的各类人物也大都纷纷出场,在各自的领域中掀起了我国期货史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波澜。

结果,促进获功者有之,褒贬不一者有之,被人唾骂者亦有之。

候选人物名单、简介以及参选理由: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1,田源:期货元老,开市功勋,首任会长。

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到期货业协会,从中期到诚通,田源的身影从来没有离开过期货事业,他最早提出要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认识期货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我国期货市场最有影响力的倡导者和开拓者。

对期货业而言,田源已经成为一个符号。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2,常清:开市功勋,期货理论家、实践家。

常清在期货界是面对媒体最多的人,但这并不妨碍它做两件事:一是著书立说,培养学生;二是在金鹏期货公司统帅他的团队。

金鹏之所以成为期货市场上最活跃、最具号召力的经纪公司之一,与身为董事长的常清之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在期货业内,常清总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3,姜洋:证监会嫡系干部,上期所总裁。

姜洋是从证监会机构部的岗位上到上期所任职的。

之前,期货交易的老大属于大商所,大豆、豆粕的香味一直笼罩着铜、铝和天胶。

但姜洋一来,便把上期所“死品种”搞活了,其中的天胶更是火爆异常,屡屡“报警”。

但上期所每每都能化险为夷,令人叹服。

如今,上期所不仅成为新的交易老大,而且还申请到了燃料油期货这个香饽饽。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4,朱玉辰:期货市场开市功臣之一,大商所总裁。

期货业走出清理整顿后,最早激活期货,让社会看到期货魅力的,是大商所的大豆。

对此,朱玉辰功不可没。

而面对市场接二连三的“逼仓”“准逼仓”事件,大商所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评价。

朱玉辰属于那种走到哪儿都讲期货魅力的学者型总裁,其人格魅力令人赞赏。

咏春的期货故事(自述)

咏春的期货故事(自述)

咏春的期货故事(自述)咏春——职业证券期货投资人。

从业经历二十年,交易风格一向以犀利流畅风格为主导,一贯信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飞”的人生和操作理念,在过去的投资岁月里见识和体会了市场无数的悲喜剧,在07年到10年四年时间里,完成了一万到过亿的交易成绩,近两年又在证券和期指市场开始有新的斩获。

【正文】我正式入驻期货市场,其实,是2001年。

在此之前,95年开始,一直在证券行当厮混,从沈阳,到上海,在从上海,回到沈阳,来往的折腾。

只是因为我们的老总和经理是期货出身,而我对我们的老总一直心怀敬意,所以业余时间,也对期货,产生了兴趣。

只是如今,他还在大牢里。

01年8月,彻底解散资金,离开了证券市场,全身心投入到期货市场中来。

感谢当时我在沈阳中期的经纪人,一个杨姓兄弟,是他帮我开的户,又告诉我他经常去易发。

后来听说他去了北京,一个很好的兄弟,不知道此时他是否在这里,如果在,请联系我。

我是技术热爱者。

初到易发,感觉甚是亲切。

哦,忘了,很多人不知道那时的易发是什么模样,那么我来告诉你,炒客的现在,就和当年的易发,一模一样。

在证券行当时,我们的经理就给我定了位。

他说,你怎么这么激进,怎么总是喜欢做别人不敢看的走势。

我说,我喜欢。

人生就应这样,我还年轻,等我老了,我就不这样了。

经理说,你永远长不大,上楼梯都是几步跑上去的,你都多大了。

我说,我喜欢。

经理不再说话。

我喜欢主升趋势,否则,我宁愿睡觉,因此,我就研究主升趋势的技术。

我心里嘟囔。

02年初,大豆一直在2000左右晃荡,漫长的窄幅震荡中,不知觉满了仓,因为技术面基本面当时都是一个必涨的格局。

突然连续三天的下挫,我损失了70%,不砍不行,因为超仓了。

于是又解散了当时特地为做期货而组成的团队,感谢当时一个在易发认识的期货公司的女孩子,通过她,我决定去南方学艺。

易发的师长哥们们,真的好。

这里,按照顺序,感谢某期货行的老总。

感谢九天。

感谢胡子老哥。

感谢其他的,我在杭州的哥们姐妹们。

企业家成功的故事励志

企业家成功的故事励志

企业家成功的故事励志1990年,丁仕源出生在广东梅州,3岁时他跟随下海经商的父亲搬到深圳居住。

上了小学,丁仕源学习成绩平平,酷爱装扮的他总是穿着时尚的窄脚裤,踏着经典款的NIKE 鞋,招摇地行走在学生中间,俨然在表演一出出别致的时装秀。

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合180万美元的财富。

同学们视他为潮男,老师却把他当成脆弱的鸡蛋:“做人要做内外兼修的玉石,而不是不堪一击的鸡蛋,像你这样不学无术,外表看起来挺光鲜,里面装的都是水,迟早要被社会淘汰。

”丁仕源对老师近乎贬损的批评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他说:“我在学习方面的确不如他人,可我有自己的兴趣所在,有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经常把家庭作业放在一边,沉迷于研究妆饰。

创业就要相信自己勉强考上初中后,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丁仕源却过得格外自在充实。

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服装和模特上面,一有空闲就掏出各种流行服饰书籍钻研,还总把零用钱积攒下来,购买各种心仪的服饰,然后穿着在学校里摆POSE。

尽管周围充斥着批判的声音,但丁仕源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的努力方向没有错。

初二时,机会终于来了。

丁仕源看到有家服饰类报纸招聘记者,他意识到这是自己进入服饰行业的难得机遇,于是瞒着老师和父母,虚报年龄报了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把心思全部花在学习专业服饰知识上,利用周末逛商场,调研了深圳所有的服装市场。

创业就要不辞疲惫不久,深圳举办服装企业博览会,丁仕源决定提前体验一下当服饰记者的感觉。

他特意穿上西装,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记者,然后尾随会场上的采访记者走到展台前,在旁边偷听他们交谈。

采访记者离开后,他又向展台负责人索要服装企业和老板的联系方式。

他不知疲倦地努力,仅用一天时间就攒齐了300多家企业和老板的联系方式。

报社招聘进入面试环节,丁仕源穿着一套深色西装,信心满满地走到面试官前。

面试官提的所有问题,他都做了出色的回答,但他却在对方宣布结果前主动做了坦白:“原谅我填写了虚假资料,其实我刚满14岁,可我特别渴望得到这个岗位,所以……如果贵公司愿意录用我,我定会全力为你们效劳,并把自己课余做的调研成果,包括数百家服装企业的联系方式全部免费提供。

百岁杜润生:门生都是大人物

百岁杜润生:门生都是大人物

百岁杜润⽣:门⽣都是⼤⼈物2019-09-02101岁的杜润⽣如今住在北京医院的病房⾥,⼏乎没有了听⼒和视⼒,外⼈的探视和来访已经基本上⽆法打扰⽼⼈宁静的世界。

上世纪80年代,杜润⽣先后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主任,被公认为中共党内最资深的“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专家、农村改⾰最重要的决策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之⽗”。

从1982年到l986年连续5年主持起草了著名的关于农村改⾰的5个“中央⼀号⽂件”,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和完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杜润⽣的另⼀个过⼈之处是没有⼭头却门⽣众多,他的思想、⽅法、⼈格魅⼒和⼯作指向,在当时吸引和聚合了许多有抱负的年轻⼈。

曾长期在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作过的、陈锡⽂、杜鹰、林毅夫、周其仁、翁永曦、王⼩强、张⽊⽣、温铁军等,⾃不必说。

l982年,去河北省正定当县委副书记、刘源到河南新乡当副县长,都⾯临着农业、农村、农民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也都得到过杜润⽣热情耐⼼的指点和帮助。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刘鹤,当年到美国留学,也是杜润⽣写的推荐信。

:主动解决“⼭药⼲事件”1982年,去河北省正定当县委副书记时,就得到了杜润⽣的热情指点。

正定是历史⽂化名城,三关雄镇、神京锁钥、⼋⽅交汇,曾说过,“正定是个好地⽅,那⾥出了个赵⼦龙。

”但是,履职前的正定是个穷地⽅,是⼀个有名的“⾼产穷县”,⼈均年收⼊仅148元,每天只有4⾓钱,“农民⾟苦⼲⼀年连买油盐酱醋的钱都不够”。

说⼀千道⼀万,⽼百姓填不饱肚⼦,就会动嘴⽪⼦,即便嘴上不骂,也会腹诽。

谁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谁就是英雄。

年仅28岁的刚到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是疑问与不屑,⽐如,有些⼈不以为然,说什么⾼⼲⼦弟,⽆⾮是下来镀镀⾦、做做样⼦,⽤不了半年,吃不下这份苦就会卷铺盖⾛⼈。

为追求梦想 清华MBA辞职养猪——记通化市大学生创业基地通化市田语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晨光

为追求梦想  清华MBA辞职养猪——记通化市大学生创业基地通化市田语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晨光
过最 后 考 试 和 麻省 理 工 的一 个 学 分 评 估 ,能 够 分 别 获得 清 华 与 麻 长春 市 。
省理工的学位。 清华大学的 MB A课 程以实战 、 案例 为主 , 教学模式开放 . 孙晨
为 实现 理 想 而 辞 职
然而几个月之后 , 事情再次 出现 了变化 。“ 那段时间我老公并 不 开心 , 天 总是 若 有 所 思 的 样 子 。 ” 晨 光 的 妻子 说 。 每 孙 光感觉 自己变得很 有思想 ,好像每时每刻都会进发出更多的新鲜 灵感。 “ 每天早上 8点 3 0分到单位 , 打开 电脑收发一些邮件 , 看看 网 然 下 “ 个 例 子 讲 。 们 MB 的 班 主 任 。 常 是 正 在 攻 读 E A 上有 关 的行 业 新 闻 。 后 就 是 中 午 吃饭 。 午 的 时候 再 处 理 点 日常 举 我 A 通 MB 很快就到 了 5点下班 , 而复始 , 周 毫无新意。 孙晨光说 , ” 最 ( 高层管理人 员工商管理硕 士 ) 的学长 , 他们要不就 是大型公司 的 的事务 , 高 管 , 不 就是 企 业 的老 板 。 在 他 们 的 帮 助 下 , A 的 学 员 , 常 让 自己郁 闷的是 。 要 MB 经 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很难推行 。 他觉得在这样
~ 封面故事 一
力 求 想清 MA 追 梦 华 B
— —
记 化 大 生 业 地 化 田食 销 有公 副 经 j 光 通 市 学 创 基 通 市 语 品 售 限 司 总 理j j l 晨
■文 / 李雁程
这 是 孙 晨 光 一直 以来 就 想 深 入 的领 域 。
“ 白了, 说 就是你作 为一个核心产 品商 , 要参与供 货商、 销售商 的 管 理 , 输 出理 念 的 同 时 , 要 保 证 上 下 游 合 作 者 的 一 定 利 润 , 在 还 为的是他们有能力来完成产品开发 、 升级 , 进而保证核心产品的品 质 。 孙晨光说 , ” 这一理念在外企经营管理 中已很成熟 . 但许多国有 大型企业依然停 留在传统的采购 、销售理念上 。只会 一味压缩成 本, 常导致 整个链条 品质 的下降。 再 次选 择 半年 的留学生活结束后 ,0 9年 ,孙展光带着满分学分 回到 20

田源 中国期货业拓荒者

田源 中国期货业拓荒者

田源中国期货业拓荒者作者:白姜江来源:《中华儿女》2018年第12期他是一位拓荒者,在一块荒地上种下了期货这颗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他也是一个标签,透过这个标签,我们可以看清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历史。

他就是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中国第一位期货博士,亚布力论坛创始人、中国最早研究和推动期货市场发展的田源。

“期货就是一个合同。

就是说我们俩定一个合同。

决定三个月以后卖给你一个东西,把价格定下来。

这个就是期货。

”田源曾通俗地介绍期货的定义。

田源插过队,当过兵,喂过猪,留过洋,从过政,经过商。

1954年生于河南的田源,16岁时下乡插队,20岁参军入伍,21岁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部队推荐进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

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田源以优异的成绩胜出。

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成了武汉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

田源随后曾多次表示,虽然他最大的愿望是到大学教书,但当年他并不太愿意教书,他更喜欢研究学习“新”的东西。

1983年,田源29岁,那年他的人生开始了巨大的转折。

在一次经济研讨会后,当时在武汉大学教书的田源被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的领导看中,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在国务院工作期间,田源参加了很多办公会和研讨会,还到各地进行调研,对商品以及价格信息流通不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深有体会。

“那几年对我以后的生活理念、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田源说。

经过数年积累,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部主任的田源开始积极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提出了建立期货市场的设想。

1986年,田源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察团成员访问美国,深入考察了美国期货市场。

在纽约期货交易所。

他第一次看到了以幻灯片打出的石油期货行情。

了解了什么是期货。

从美国考察回来后,田源就将期货市场研究列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并上报国务院领导。

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体改委联合组建了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田源担任组长。

田源:点燃期货行业的火种

田源:点燃期货行业的火种

田源:点燃期货行业的火种
田源
【期刊名称】《商务周刊》
【年(卷),期】2005(000)023
【摘要】作为中国期货协会会长注定是个“拓荒者”,田源认为一辈子只做了几件事,但这几件事都是开辟了几个不同的行业或领域。

从价格改革到创建国内期货市场,从国外留学归来到亲自做企业实验,他被尊为期货业的“教父”。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田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5
【相关文献】
1.革命火种点燃乌蒙大地 [J], 孙蕙
2.内蒙古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
——内蒙古党史专题讲座系列党课之一 [J], 法爱美
3.让语文课成为点燃美好的火种——以《散步》一课为例 [J], 陆美岩
4.广州农讲所:点燃农运燎原火种 [J], 麦婉华
5.点燃儿童心中艺术的火种——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J], 陈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源:曾经最年轻的司局级干部,却毅然下海成了“中国期货
业教父”
多年以后,有许多朋友还问我是否后悔当时没有继续从政,说心里话,我不是那块材料,有自知之明。

——亚布力论坛创始人、主席田源我16岁初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高中。

那时候,由于“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上千万中学生没有继续升学的机会,也没有在城市工作的机会。

在我的学校,全体同学全部作为“知识青年”被送进“广阔天地”。

我们来到黄河边上,创建了自己的青年农场。

从盖房子、打井开始,到开荒种地、养猪种菜,再到进工厂打工、搞副业——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我经历了人生苦难的第一课,在严寒酷暑的劳动中体验了作为农民的艰辛。

我至今仍记得在下乡的第一个晚上,我和三位同学住在农民兄弟提供的四面透风的羊圈里,床单下铺着麦秸,上面盖着纸一样薄的棉被,熏人发昏的羊粪味道和刺骨的寒风替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
拉开了走向社会的序幕。

四年间,我从一名不懂世事的初中学生,成长为主管生产的副连长。

由于表现突出,作为“右派子女”的我在1974年被破格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身份
录取入伍,1975年被选送进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

在大学的三年,时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政治动荡使学生很难
安心读书,所幸我所在的武汉大学经济系当时被临时迁到湖北襄阳隆中,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隐居和出山的地方。

我们这群年轻的大学生们有机会经常在隆中怀古,诸葛亮高屋建瓴的天下大势分析给我们极大的启发,我常常站在碑刻的“隆中对”前体会古人的智慧,这篇中国古代版的“政治经济学”冥冥之中在我的思维框架中烙上了某种宏观思维的印记,这种启迪在后来我从政和经商的生涯中起到了某种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人杰地灵的环境下,我读了很多书,从老师们的教导中获益极大,并且在文化革命结束之后的毕业之年,在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的情况下,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1978级研究生。

“武大帮”,左起:陈东升,田源,毛振华那一年也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的年份。

在农村,从1978年到1983年进行的包产到户替代了人民公社制度,解决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全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1983年开始了城市改革,这是一场极其复杂的改革,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循。

在当时的中国,计划价格体系如同一张巨大、坚硬的钢丝网,禁锢着国民经济的活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改革方案,专门成立了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从各地抽调专家学者到北京工作,当时全国各省市参加价格改革方案测算的各级工作人员,估计达万人以上。

而正在武汉大学经济系做教师的我有幸被选中参加了这项重要的工作。

在北京的日子里,我从许多老专家身上学到很多知识,由于工作接近国家经济改革决策中心,我先后在一些内部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些对于价格改革的看法。

1984年7月,我被邀请在中南海向国务院领导作关于价格改革思路和建议的
汇报。

与我同时被邀请作汇报的还有正在清华大学读博士的周小川。

我们两人的建议在会上得到肯定和高度的重视,由此启动了“两代人对话”的价格改革问题研究,即有经验的、从事计划经济多年的共和国部长们与刚刚从学校毕业甚至
还没有毕业的年轻一代共事、共谋改革大计。

这样,一大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经济工作者进入经济改革和宏观决策的
核心层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务院直属部门之外,也有一批青年才俊研究价格改革问题,张维迎曾经就价格改革及放调价格写过重要的文章并在高层机构内部印发,这篇文章思想大胆、尖锐,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

就在我作价格改革汇报后不久,著名的“莫干山会议”召开。

张维迎、华生等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发言,分析了中国价格改革在经济改革中的中心地位,介绍了当时国务院领导在价格改革方面的忧虑与思考等高层内部信息,以及解决价格改革问题的几种不同的思路与战略选择。

由于我当时的地位接近决策层,我的发言成了“莫干山会议”中重要的信息来源与讨论背景。

在夏日的晚上,讨论热火朝天,极其有创见。

在我们几方激烈争论过程中,以华生为代表的
一批年轻人,综合了各方意见,明确地、系统地发表了实行“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此报告经过一位国务院领导送达最高领导,对于坚持和扩大双轨制作为实现价格改革的重要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莫干山会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会议内容本身,而是会议结束后我听到的一段话。

当时,所有参会代表聚集一起准备照相留念,一位后来担任高层领导的同志,乐呵呵地说:“这些人都是人才,但是过多少年,也许与‘五四运动’后差不多,有的做了大官,有的经商去当企业家,有的到了海外。

”我当时听后深以为然。

实际上这位领导的话,恰恰预言了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历史命运。

二十年之后,我目睹一代优秀青年才俊在改革大潮中走上了各自选择的不同道路。

我个人历来没有从政的雄心大志,内心比较自由,追求自由的思考,追求机会去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确定的目标,而不是去过按部就班的生活,尽管我曾经是圈内最年轻的司局级官员。

自从我1986年参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察团在华尔街与期货市场结缘,并最终辞官下海去推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为止,除了政府工作,我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时间大约有十六年了。

在这期间,我不止经历了将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打造成行业第一名的全部创业过程,我还做过一家有三万员工、两百多亿资产的国有企业集团董事长,并在五年内将其扭亏为盈。

我做过金融和实业,国有与民营,大企业与小企业。

由于这种经历,我了解中国各种企业的里里外外,过去和现在,我与这个阶层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多年以后,有许多朋友还问我是否后悔当时没有继续从政,说心里话,我不是那块材料,有自知之明。

我去做企业可以脚踏实地,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挑选、培养和雇用大量人才,服务成千上万的客户,在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里创造出金融行业品牌,这种难得的经历和成就感使我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田源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

节选自中国企业家论坛编,《让企业有思想》,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联系电话:8610-66426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