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浮力教案
《10.1浮力》优秀教案

以博致雅:“八有效”文化课堂讲学案年级科目主备人审核人总课时数讲学日期八年级物理22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型展示课教具海绵砝码小桌课时 1 教法讲授法目标有效1、多种知识: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2、多种技能: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3、高雅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讲学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讲学难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讲学流程导学有效问题与点拨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展评有效课堂分组学习——口头展示——教师点评——学生纠错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1)探究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2)探究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演示实验:同一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同一物体浸没不同液体中,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4)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演示实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同种液体中,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归纳总结:浮力的大小只跟和有关。
小敏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小敏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和,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2)比较图(b)和图(c)可得到的结论是;(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应选用图来研究;(4)在图(d)与图(e)中,保持了不变,研究与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这种方法叫做。
总结有效师生同台浮力的大小只跟和有关测试有效中考链接(结合本节知识点)1.有一个木块,把它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会从杯中溢出____g酒精(酒精密度是08×103kg/m3,木块的密度是05×103 kg/m3).2.小明在大海里学潜水,看到海里鱼儿口中吐出的小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发生如图13-32所示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气泡受到的重力,受到海水的压强,受到海水的浮力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10.1 浮力》教案【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地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地大小等于什么;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地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地广泛存在;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地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地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地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地关系。
三、教学方法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地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教学过程】一、设情导入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地物体?生:(举例)二、探究新知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地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地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地土豆受不受浮力呢?生:(思考回答)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地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地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地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地方向:竖直向上;浮力地大小:弹簧秤两次地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地方法)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地物体,浮力地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
(投影)想想做做: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地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地变化;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地浮力地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大小与浸没地体积有关、与液体地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地发现,浮力地大小与排开液体地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地密度有关)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地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地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地体积越大,受到地浮力越大,液体地密度越大,受到地浮力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方向。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液体比重计、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浮力,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理解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浮力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重、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再得到浮力。
2. 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答案:根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10.1浮力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10.1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第10章第1节,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即 F浮 = G排。
3.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定义及计算。
2.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板书。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演示器的使用,让学生观察浮力现象。
2. 浮力的定义: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即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公式为 F浮 = G排。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7. 浮力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现象,验证浮力计算公式。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3.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解答:根据浮力计算公式 F浮 = G排,先求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重力 G排,然后得出浮力 F浮的大小。
2. 题目:分析生活中一个利用浮力的实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解答:以船舶为例,船舶利用浮力原理漂浮在水面,其工作原理是船舶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受到的浮力大于船舶自身的重力。
人教版八下物理 第10章 第1节《浮力》教案

10.1 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认识浮力及其方向;3、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的大小,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三、教学过程(一)浮力的产生【导入】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鸭子,游船在水中却没有沉下去,漂浮在水面上,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漂起来的【教学】1、概念: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用“F浮”表示。
2、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气体)3、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4、浮力产生的原因:推理: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等,则长方体P左=P右,P前=P后,因为S左=S右,S前=S后,所以F左=F右,F前=F后,又因为同一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所以P上<P下,因为S上=S下,所以F上<F下,F合=F下—F上。
浸入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存在压力差,F浮=F下—F上(竖直向上)。
5、浸入分为部分浸入和完全浸入6、浮力的测量:F 浮=F 拉—G 6、说明:(1)浮力的存在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2)浸在液体中物体无论是部分浸没还是全部浸没,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无论是漂浮还是悬浮,都会受到浮力作用。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导入】了解浮力的产生后,那么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经验想想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实验: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步骤:提问-猜想-设计-实施记录-分析结论-交流评估2、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猜想:①木头在水中漂浮,铁块在水中下沉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密度ρ有关②大木块在水中漂浮但没浸入体积多,小木块在水中漂浮浸入体积小有关V物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密度ρ物③人在水中越往深处走,觉得所受浮力越大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④人在水中会下沉,在海中漂浮有关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ρ液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4、实验过程5、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1浮力 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课(第一课时)教学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性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自主猜想,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思路,让各种观点交流碰撞,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形成初步的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渗透科学探究方法,突出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单位。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懂得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合作精神2. 通过探究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的精神3.通过研讨与实验提高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浮力,实验室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2.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四、教学资源弹簧测力计、大、小烧杯、水、乒乓球、铁块、多媒体资源等五、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尽管对物理现象有很高的好奇心,但对现象的认识很多是感性认识,而且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有许多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前概念,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又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三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归纳获得新知识,对初二学生是较难的。
本节课侧重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1节浮力是学生继初中阶段初步认识重力、压力、二力平衡等基本概念后,首次系统接触浮力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学习浮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受力情况,为后续学习密度、流体压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浮力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对重力、压力等概念的理解。
但浮力作为一种抽象的物理现象,对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浮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2.讲授法: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实验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阐述阿基米德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浮力大小。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1 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ρ液gV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的应用。
难点:浮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泡沫块、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等)、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上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在水中上浮?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5. 浮力计算:介绍浮力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讲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6. 浮力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力公式。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1. 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产生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10.1 浮力 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材,第10章第1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4.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能浮起来?浮力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浮力的定义,通过PPT课件展示浮力的产生原因。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3)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浮力的概念。
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 判断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1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方向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浮力计算练习题,实验器材(如石块、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的浮力原理,游泳时人受到的浮力等。
2. 讲解浮力的定义,通过浮力演示器进行实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4. 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5.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测量和计算过程。
6. 课堂练习:布置浮力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浮力的定义。
2. 请写出一个计算浮力的例子,并给出答案。
3. 请解释一下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浮力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和计算浮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浮力。
(2).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且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知道应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懂得如何应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验证科学原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研讨与实验提高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课前准备】体积大小相同的铁块、铝块,适量水和盐水,弹簧测力计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相传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
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
那么为什么士兵会漂在死海上?此时都受哪些方向的力呢?2.孔明灯是依靠什么力升上天空的呢?3.上万吨的货轮又是怎样实现在海上航行的呢?结论:物体能浮在水面或空中,是受到了浮力作用二、新课教学(一)浮力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答:气球腾空而起、鸭子在水面游动、水面上漂浮的步行球……师:我们一起体验一下浮力的存在,将瓶盖旋紧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有什么感觉?师:同学们想一想,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浸没在水中要下沉的铝块,是否也受到浮力呢?如何进行验证?接下来我们做实验来一起探究一下铝块浸没水中所受浮力大小:G=3N F拉=2N即: 这种方法为称重法测浮力:浮F = G -拉F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2.符号: 浮F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4.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5.称重法测浮力:浮F =G -拉F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如图所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左和向右的力大小相等,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力大小不等,且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即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产生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 浮力教案教案

10.1浮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浮力及其方向;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乒乓球、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小木块、水、酒精、食盐水、砂石适量、饮料瓶、水桶。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师提出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物体漂在水面上如:鸭子、轮船……同学们想过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便不会淹死了,你们想过吗?今天我们一块儿来研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学生活动一: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其方向各组同学分别把实验桌上的不同物品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乒乓球、木块为什么浮在了水上。
根据我们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请同学们自由回答,找学生代表上讲台画出受力分析。
教师总结:对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指正。
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石块、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浮力吗?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器材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各组同学分别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对不知如何的学生给予点播。
实验做完后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
得到一个求浮力的公式F浮=G-F液[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 F',其中F浮为浮力,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在流体中的实际受力。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产生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流体(如水、空气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流体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工作原理,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流体中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6.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7. 作业设计:布置浮力计算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的重力和浮力。
(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7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和浮力。
2. 答案:(1)物体的重力为10N,浮力为8N。
(2)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为5N,浮力为7N。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培养学生对浮力应用实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3. 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讲解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浮力的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1. 概念:浮力是什么2. 计算公式:F浮 = G排 G物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2) 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3)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4.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V排g5.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1) 一块质量为2kg的石头放入水中,石头的体积为0.5立方分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10.1浮力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通过实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让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物体浮沉的条件?
3.在实际生活中,浮力有哪些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包括:
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根据浮力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3.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解释其原理。
(一)教学重点
1.浮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的理解。
2.掌握测量浮力的方法,如称重法、二力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
3.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推导,能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特别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实践应用题:出一道关于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例题:轮船的载重量是如何确定的?请运用浮力知识进行分析。
3.探究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道拓展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浮力的相关知识。
例题:浮力与物体形状有关吗?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随后,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力学知识,如力的作用、压力等,为学生理解浮力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进入新课的学习。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
1浮力》教学设计江油市明镜中学校邓银章【教材分析】教材通过生活中的鸭子能漂浮在水面,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在游泳也可以浮在水面上,使学生认识到浮力是真实存在的。
本节教材内容由“浮力”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组成。
其中浮力是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是难点。
【学情分析】浮力是力学中难点,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压力、重力、密度、压强以及平衡力等方面知识,更难的是受力分析和数学计算。
因而学生容易产生错误。
【设计理念】1.本节课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浮力;在此基础上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用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2.通过浮力的学习,让学生对浮力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方向。
知道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会用称重法、和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木块、铁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请一位同学用手将木块按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松手后木块就上浮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学习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用手将木块按入水中,放手后木块就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问:请学生作出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的受力分析图。
可见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铁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铁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提问:下沉的铁块受浮力作用吗?同学们分组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铁块要用细线挂牢。
读取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铁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10.1浮力教案

课题浮力课时 1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分析学生对实验探究已有过学习,所以本节课实难度不大,但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引、研、结、用”教学法学习环节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学习准备创设情境引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回想新知教学一、1、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引研结研引研引研结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2)演示实验:把铝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铝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铝块受浮力作用吗?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看示数的变化。
结论: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力,这是浮力。
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2)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分析漂在水面上的物体的受力情况,说一说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样的?2、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观察课本图,完成下列问题。
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通过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来分析。
有一小木块漂在水面上,有一大石头沉入水中,你知道小木块和大石头谁受到的浮力大吗?为什么?思考并描述什么是浮力浮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怎样求?思考、讨论并回答,总结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思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除了受到重力和浮力外,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1.什么是浮力。
2.决定浮力的大小因素。
(二)教材地位:浮力是前面学过力和压强等知识的延伸,之后又是作为物体沉浮条件和应用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是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力和压强等知识,通过理论分析获取浮力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掌握实验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
四、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探究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浮力的决定因素。
难点:实验探究浮力的决定因素。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压强和二力平衡的知识。
2.小实验:把系有乒乓球的细线固定在
烧杯的底部,往烧杯中加水然后剪断绳子,
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提问:剪断绳子后的乒乓球
为什么会向上移动。
图1
复习旧知识
观察实验
思考问题
回答:因为乒
乓球受到了
向上的力。
为新课的
学习奠定
基础
创设物理
情景,让
学生感受
浮力。
(二)新课讲授1.浮力
(1)在图1 的实验上通过二力平衡的分
析,认识浮力及方向。
引出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
到向上的力。
引导学生举例。
(2)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
先测出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把铝
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读出
示数F。
分析论证;弹簧测力计受到的示数变小了,
说明铝块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浮力与弹簧
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即F
浮
=G—F。
图2 图3
(3)浮力产生的原因
结合上一章的液体内部深度越大,
压强越大的结论,引导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
用二力平衡
分析出浮力
举例:浮在水
面上的轮船,
游泳的人。
回答:示数逐
渐变小
做笔记
观看实验
认真听课
丰富学生
对概念的
认知
养
成实事求
是,尊重
自然规律
的科学态
度和团队
合作精
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