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09050210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考核方式:闭卷或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4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2.5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公共经济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主体、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分配、公共经济政策、公债、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

2、了解公共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其方法论。

3、明确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公共分配。

4、掌握公共选择的方原理和方法5、掌握公共经济政策。

6、掌握公共经济管理的方法。

7、掌握社会保障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研究的区别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研究方法第四节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第二章公共需求与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4学时)第一节公共需求第二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第三节市场效率第四节市场失灵第五节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6学时)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第二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第三节混合产品第四节非国家的公共产品第五节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及其纠正案例公共产品的供应方式第四章公共经济主体的形式(4学时)第一节公共经济主体的形式第二节政府第三节私人企业第四节社区第五节第三部门第六节国际组织第七节公共经济主体第八节多中心趋势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第五章公共支出(4学时)第一节导论第二节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三节购买性支出第三节转移性支出第四节公共投资准则与公共企业定价第五节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六章公共收入(4学时)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的界定第二节税收制度第三节税收负担与转嫁第四节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第五节税收效应第六节最适课税理论实验: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8学时)第七章公债(4学时)第一节导论第二节国内负债与国外负债第三节公债的经济效应第四节公债市场第五节公债政策第八章公共转移支付(4学时)案例(2学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验相结合。

公共经济学导论

公共经济学导论

2
国家对地震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特别资助政策
高中阶段学生的特别资助政策。
一是免除学费。在2008年秋季学期至2009年春季学期,对生源地为重灾区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中央财政对灾区省份高校和接收灾区学生较为集中的其他省份的高校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年生均4200元;其余高等院校免除学费的资金,由学校自行安排。
不排除某些同学,有本能、直觉的引导。
01
凭本能和直觉作出了最优决策,这只是知其然。
02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知其所以然,使大家活得更明白。
03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什么角度去想。
04
为什么要学习公共经济学?
05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问题二:公共经济学的课程是怎样安排的?
一、教师安排 主讲老师:徐丽艳 邮箱: 二、课时安排: 每周4课时,第4-11周 共32课时
2008年8月29日 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财政部、教育部下发通知,对地震重灾区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2008-2009学年实施特别资助政策。
特别资助政策的资助对象,是生源地为地震重灾区(四川、甘肃、陕西三省被确定为地震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市、区)的高中阶段(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下同)和高等教育阶段(含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下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03
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亿元,增长171%;
05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投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02
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同比增长17.6%;
04
全年结构性减税5500亿元 ;
06
①民生“清单”温暖全国 010年2月25日 来源:新华网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

教材
《公共经济学》
樊勇明、杜莉 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参考书目
《公共经济学》
[英]安东尼·B ·阿特金森 [美]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著 蔡江南 许斌 邹华明 译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9月第1版
《当代西方财政学》
刘宇飞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
(体制和政策)。
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角度:
①财政收支; ②财政收支对资源配置优化的影响; ③公共经济部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方法:
①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②实证研究: 发生了什么
(通过量化分析来验证命题和假设)
③规范研究: 应该怎么办
(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体现)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 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5个方 面组成。
经济发展的关键:
微观层次—价格机制 宏观层次—政府调节
政府三大经济职能:配置、稳定、分配
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在增加国家财富基础上增进社会福利,即 个人如何从全社会财富的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满 足。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 共同利益
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
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府经济行为之一: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
政府为满足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 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 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 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市场:
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国家发展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0名,陈平、宫玉振、龚强、海闻、胡大源、霍德明、雷晓燕、李立行、李玲、梁能、林毅夫、卢锋、马浩、平新乔、沈艳、宋国青、唐方方、汪丁丁、汪浩、巫和懋、鄢萍、姚洋、易纲、余淼杰、曾毅、曾志雄、张黎、赵耀辉、周其仁、朱家祥。

硕士研究生方向包括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以及国民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介绍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项目成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以及选拔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培养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各行业未来的领军人才。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1.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学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

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2.既然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密切,为什么仍将它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虽然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活动主体一致,活动方式一致,但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一致,研究方法一致。

(1)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决策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也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

(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3.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

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公共经济学导论

公共经济学导论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1980年开始分灶吃饭,实行地方财政包干。
在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解体。形成了以家庭生产责任承包为特征的农村市场经济格局。农民和农村经济基本上脱离了重要计划和国家财政的直接控制,自己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
一个原来浑然一体的公共经济逐步向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三元并立的格局迈进。
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是探索解决有限资源与无穷需求之间矛盾的科学。 经济学从它一诞生就与国家、政府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经济一词是“经邦济世”、“经世济民” 在西方,早期的知名经济学家无不把国家的经济行为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01
02
假设有两个人在讨论研究生扩招的问题。可以听到两种表述:
研究生扩招引起了文凭贬值及就业困难
政府应该控制研究生教育规模
第一种说法与第二种说法是不同的,前者象一个科学家:作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是实证的表述;后者象一个政策顾问,作出了想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是规范的表述。
公共(政府)经济学是财政学的延伸和发展
04
三块专业内容
收入理论与实践;(第7章) 以政府采购、转移性支付为主体的公共支
出理论与实践;(第6章) 以税制、社会保障体系为主体的收入再分
配理论与实践(第8章)
4.四大理论特征 ①宏观性 公共经济引导和协调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涉及;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与企业的发展均受公共政策取向支配 ②实用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③多样性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政治学 社会学 伦理学 ④可探讨性 法律制度是不是公共产品 ;民主有无缺陷及如何克服 ; 什么叫第三部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国家发展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0名,陈平、宫玉振、龚强、海闻、胡大源、霍德明、雷晓燕、李立行、李玲、梁能、林毅夫、卢锋、马浩、平新乔、沈艳、宋国青、唐方方、汪丁丁、汪浩、巫和懋、鄢萍、姚洋、易纲、余淼杰、曾毅、曾志雄、张黎、赵耀辉、周其仁、朱家祥。

硕士研究生方向包括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以及国民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介绍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项目成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以及选拔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培养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各行业未来的领军人才。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

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

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

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

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

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编辑]公共经济学的特征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

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

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北京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和广泛的跨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MPA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要求、实践环节以及就业前景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政策分析和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公共事务协调能力和创新领导能力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学生需具备本科学士学位,以及扎实的社会科学基础和英语语言能力。

培养周期为两年,学习期间需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论文写作。

二、核心课程设置MPA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涵盖公共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核心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公共管理基础课程:- 公共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 管理沟通与危机处理- 政策分析与决策- 公共管理伦理2. 政策管理课程:- 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评估与监测- 比较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沟通与落地3. 组织管理课程:- 组织设计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跨组织协调与合作- 变革管理与创新4. 社会公益管理课程:- 社会企业与公益创业- 公益组织管理与发展-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社会风险管理与公共安全5. 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参访实践与案例分析- 项目调研与管理实践- 实践教学与研讨会三、实践环节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和机会。

学生需参加实践课程、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增加对公共事务的了解和洞察力。

四、就业前景北京大学MPA培养方案培养的人才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公共部门咨询公司、非营利组织、高等院校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从事政策研究与制定、公共管理与实践、政府决策咨询等工作,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或教育工作。

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公共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的问题,还强调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等。

经济外部性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对非交易双方有影响的效应,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指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供给,例如国防和环境保护。

信息不对称则意味着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市场失灵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经济效率。

二、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社会选择理论研究了集体决策过程中的选择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阿罗-斯瓦奇定理。

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了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无法有效供给的问题。

外部性理论则探讨了市场交易中的外部效应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政府干预措施。

三、公共经济学的政策应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府在公共经济学中扮演着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市场监管和经济稳定等角色。

例如,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市场行为。

在收入再分配方面,政府通过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

此外,政府还通过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环境保护等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公民利益。

四、公共经济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公共经济学也在不断演进。

当前,公共经济学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成为公共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则给公共经济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议题,例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和数字经济。

公共经济学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经济学研究是一门关于社会资源配置、政府干预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国家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公共物品供给、税收与财政以及公共政策等领域的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关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及资源的公平分配。

与私人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的经济活动和利益最大化不同,公共经济学强调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福利。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公共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评估。

1. 理论分析: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主要通过建立模型和数学公式来分析各种经济问题。

例如,为了研究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反应,公共经济学家可以构建纳税人行为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结论。

2. 实证研究:公共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现实数据和统计方法,通过对实际政策和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公共经济学家可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来评估某项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3. 政策评估:公共经济学对政策的评估是其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政府制定的各种公共政策都需要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家通过分析政策的利弊,提出改进建议,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公共经济学的应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决策制定和政策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政府决策: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无论是制定税收政策、推行社会福利计划,还是处理市场失灵等问题,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

2. 公共项目评估: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帮助评估公共项目的成本效益。

例如,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社会福利增加和环境影响等都需要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估。

3. 社会公平与资源分配:公共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探讨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问题。

通过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社会可以更好地理解贫富差距、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等重要问题,从而制定更公正的政策。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七、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1、研究公共经济学,有助于繁荣我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了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

⏹2、研究公共经济学,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更多地介入微观经济。

⏹3、研究公共经济学,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4、研究公共经济学,有助于更好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再分配,维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5、研究公共经济学,有助于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为本国创建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二、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三、公共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1、效率的含义:帕累托的效率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例子来说明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2、效率的实现条件: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即MSB=MSC。

几个概念:社会总效益,社会边际效益,社会总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注意几个结论:(1)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2)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3) 社会边际效益即是社会总效益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上的斜率。

(4) 社会边际成本即是社会总成本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上的斜率。

(5)只要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有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便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最终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的一种条件,即第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二、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1、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完全竞争状态的必要条件: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私人占有;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与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购买者与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可充分流动并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北大研究生专业目录

北大研究生专业目录

北大研究生专业目录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全球著名的学术中心。

它在研究生领域被认为是世界一流院校之一,其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都拥有丰富的课程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就会介绍北大提供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供同学们参考。

一、学科范围北大的研究生专业包括哲学、社会学、法律、教育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人口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电气工程、信息与控制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学、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学、测绘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林学、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等。

二、具体专业哲学:自由主义哲学、逻辑学、东方哲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政治哲学等;社会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统计学、社会政策学、社会学研究语言、宪法学、城市研究、社会保障、媒体与传播学、西方社会学、国际关系等;法律:民法、商法、诉讼法、刑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宪法法学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人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远程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学校行政学、师范教育学、世界教育学等;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政治与外交、中国政治与政治经济学、行政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等;文学:文学理论、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历史学:世界史、中国史、中外古代史、历史学理论研究、历史地理学、古代史研究、近现代史研究以及考古研究等;艺术学:美学原理、艺术批评理论、亚洲艺术史、中国书法史、雕塑史、绘画史、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等;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经济史、计量经济学等;管理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等;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如政治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公共管理学:社会政策与管理,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工作,公共关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理论等;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变迁研究,国际发展与变革,产业发展及技术转移,城市发展与政策,发展贸易研究,贫困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等。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和政府如何在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学科。

这一学科的目标是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以支持政府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中的决策和行动。

一、公共部门的经济分析公共经济学的第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共部门的经济分析。

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政府机关和政府拥有的企业。

在这个领域中,学者们研究政府如何管理公共财政、提供公共服务和监管经济活动。

他们关注政府如何确定税收政策、预算分配和公共支出,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公共政策的经济评估公共经济学的第二个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的经济评估。

在这个领域中,学者们研究政府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他们使用经济模型和数据分析,评估各种政策的成本和效益,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建议。

例如,他们可以评估税收改革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以及环境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经济学的第三个重要领域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研究。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学者们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方式。

例如,当市场存在垄断或外部性时,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或税收政策来修复市场失灵,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四、收入与财富分配的研究公共经济学的第四个重要领域是收入与财富分配的研究。

学者们分析不同政策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并考虑如何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改善分配情况。

他们关注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综上所述,公共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研究政府在经济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涵盖公共部门经济分析、公共政策的经济评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收入与财富分配的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领域,政府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公共经济学》分享资料

《公共经济学》分享资料

图形:福利可能性边界
公式:TSR-TSC最大或MSR=MSC(经济效率实 现的条件)
帕累托最优指的是:在给定现有资源条件下,
不存在任何其他配置结果使某些人情况更好,而又
不使任何其他人处境更坏。
帕累托改进”,是指由一部分人利益的改善引
起的群体利益的改善,而且任何人的利益都没有受
损。
17
(2)公平原则 公平的含义(机会公平、结果公平) 公平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
经济人
古典经济学 强调国民财富的增 长
福利经济学 强调国民财富增长 的同时,更强调资源配置的 有效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10
(二)公共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两个连接点:
第一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最高限价、最
低限价)、消费与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
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6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与政府经济学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差别。 第二,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差别。 第三,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当然,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差别并不明 显,在许多原理、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是 相同和交叉的。
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八版) 2、曼昆:《经济学》(第五版)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8月 4、方福前著:《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0年12月 5、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 2
地方公共经济)
4
第一章 导论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1,P2公共经济学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

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公共经济学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公共经济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是:第一,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第二,尽可能的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第三,评价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

2,P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即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和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3,P3公共经济学中对公共部门,也即政府的含义分成四个层次加以理解:第一个层次是狭义政府。

这是涵盖最狭小的公共部门。

一国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各局厅,附属机构是公共部门的核心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广义政府。

这个层次的公共部门不仅包含中央政府,而且还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第三个层次被称为统一公共部门。

这个层次的公共部门在广义的政府之上,又加上了非金融的公共企业。

也就是说,除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外,第三层次的公共部门还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例如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及电讯等中央政府出资的称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赤字的企事业称为公营企事业。

第四个层次被称为一般公共部门。

这一层次的公共部门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各自兴办的企事业之外又加上了政策性金融机构。

4,P4帕累托最优状态定义,(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帕累托(Pareto)是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变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概述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之一,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拥有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与研究机会。

本文将对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专业课程体系,并为未来的学生作出正确的选课决策。

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1.宏观经济学: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的研究。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石,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

3.统计学: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统计学帮助学生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

4.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数理方法的应用,通过数学模型和计量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金融学:介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对金融领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6.国际经济学:探讨国际间货物和资本流动、汇率变动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关系。

专业选修课程1.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发展问题。

2.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市场分析和政策制定的能力。

3.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及工资和就业的决定因素。

4.公共经济学:探讨政府的作用和公共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涉及领域包括税收、福利、教育和环境等。

5.区域经济学:研究地理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经济地理、城市经济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6.实证经济学:强调对经济理论的实证检验,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验证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并进行政策评估。

学习建议1.充分利用选修课程:在满足必修课程要求的同时,选择感兴趣和适用的选修课程,培养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兴趣。

2.提前准备数学知识:经济学中经常会用到数学方法,建议学生在入学前提前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课程2013年春季学期上课时间:每周四7-9节(15:10-18:00)上课地点:理教314任课教师:李力行联系方式:lilixing@课程介绍: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课,要求选课同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背景。

本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个人和公司税收的经济效果、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制度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等题目。

考核方式:20%-出勤与课堂参与;25%-文献报告(1-2次);25%-审稿报告(1篇);30%-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后一个月以内提交)课程提纲:1. Taxation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1.3 Application to China2. Expenditure2.1 Social security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3.3 Interaction of fis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local governance阅读材料:1. Taxation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Macurdy, Thomas (1992). Work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es: A Re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pp. 243-49. Eissa, Nada (1995) “Taxation and Labor Supply of Married Women: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5023.Eissa, Nada (1996). Labor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In EmpiricalFoundations of Household Taxation, Chapter 1, M. Feldstein and J. Poterba, ed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nd Comment by James J. Heckman)Feldstein, Martin (1995). The Effect of Marginal Tax Rates on Taxable Income: A Panel Study of the 1986 Tax Reform Ac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 ol. 103, No. 3, June, pp. 551-72.Meyer, Bruce and D. Rosenbaum (2001), “Welfare, the 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and the Labor Supply of Sin gle Mother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 (3), 1063-1114. Salanie,Bernard. 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 MIT press, 2003. Chapter 2 “Distortions and Welfare losses”Feldstein, Martin (1999). Tax Avoidance and the Deadweight Loss of the Income Tax,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 ol. 81, No. 4, November, pp. 674-80.Goolsbee, Austan (2000). What Happens When You Tax the Rich? Evidence from Executive Compens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 ol. 108, No. 2, April, pp. 352-378.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 Chapter 1, "Tax Incidence."Auerbach, Alan J. and James R. Hines, Jr. (2002). "Taxa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3, Chapter 21, pp. 1349-61.La Porta, R. and A. Shleifer, 2008, “The Unofficial Econom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Marion, J. and E. Muehlegger, 2008, “Me asuring Illegal Activity and the Effects of Regulatory Innovation: Tax Evasion and the Dyeing of Untaxed Diese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6(4), 633-666.Desai, M., Dyck A. and Zingales, L., 2007, “Theft and Tax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4(3), 591–623.Fisman, Raymond and Shang-Jin Wei, 2008. “Tax Rates and Tax Evasion: Evidence from “Missing Imports” in Chin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Cai H. and Q. Liu, 2009,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 Economic Journal, 119, 764-795.马光荣、李力行,“政府规模、地方治理与企业逃税”, 《世界经济》2012年第6期1.3 Application to ChinaWong, Christine and Richard Bird, 2008. "China's Fiscal System: A Work in Progress." In Loren Brandt and Thomas Rawski,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hmad, Ehtisham, “Taxation Reforms and the Sequencing of Intergovernmental Reforms in China: Preconditions for a Xiaokang Society,” in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edited by Jiwei Lou and Shuilin Wang, World Bank, 2008Chong-en Bai and Binzhen Wu “Tax Reduc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ural Areas” (农业税)Binzhen Wu and Xin Wang “Consumer Response to the Raise of Personal Income Tax Deduction” (个人所得税)Chen, Yuyu, Zongyan He, and Lei Zhang.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Tax Incentives:Evidence from China's Value-Added Tax Reform” (增值税)Jing Cai, Ann Harrison “T he Value-Added Tax Reform Puzzle” NBER working paper 17532(增值税)聂辉华、方明月和李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管理世界》,2009第5期(增值税)Li, Zhigang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Profit Taxe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sing Differential Timing of a Chinese Tax Reform”(企业所得税)Estelle Dauchy “The Impact of Tax Incentives for High-Tech and R&D Activities in China: An Empirical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Reform” (企业所得税) 2. Expenditure2.1 Social securityDiamond, Peter, 1977. “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 275-298.Feldstein, Martin, “The Optimal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0 (May 1985), 300-320.Finkelstein, Amy and James Poterba, “Adverse Selecti on in Insurance Markets: Policyholder Evidence from the U.K. Annuity Marke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2 (2004), 183-208.Gruber, Jon and David Wise,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nd Retirement a round the World,”NBER Working Paper 6134.Krueger, Alan and Jorn-Steffen Pischke, “The Effect of Social Security on Labor Supply: A Cohort Analysis of the Notch Generation,”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0 (1992), 412-437.Feng, Jin, Lixin He and Hiroshi Sato, 2011 “Public Pension and Household Saving: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Zhigang Li “Estimating the Incidences of the Recent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Evidence from 100,000 Manufacturers”Feldstein, Martin. “Social Security Reform in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 6794. Also in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 (1999).Qian, Jiwei “Health Financing Reform an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edited by Jiwei Lou and Shuilin Wang, World Bank, 2008. Part VI.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Meyer, Bru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nd Unemployment Spells,” Econometrica, 58 (July 1990), 757-782.Chetty, Raj “Moral Hazard versus Liquidity and Optimal Unemployment Insur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6 (2008), 173-234.Bound, John. “The Health and Earnings of Rejected Disability Insurance Applican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9 (1989), 482-503.Gruber, Jon. “Disability Insurance Benefits and Labor Suppl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8 (2000), 1162-1183.Gruber, Jon and Jim Poterba, “Tax Incentives and the Decision to Purchase Health Insurance:Evidence from the Self-Employed,”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 (1994), 701-733.Manning, Will et al, “Health Insurance and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7 (1987), 251-277.Cutler, David and Jon Gruber, “Does Public Insurance Crowd Out Private Insuran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1 (1996), 391-430.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Samuelson, Paul.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Nov. 1954, 387-389.Andreoni, James.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Public Goods Crowding Out Hypothe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December 1993.Chay, Kenneth and Michael Greenston e, “Th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Infant Mortality: Evidence from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ollution Shocks Induced by a Recess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8 (2003), pp. 1121-1167.Angrist, Josh and Alan Krueger, “Does Compulsory School Attendanc e Affect Schooling and Earning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6 (1991), 979-1014.Card, David and Alan Krueger (1992) “Does School Quality Matter? 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Duflo, Esther. “Schooling and Labor Market Consequence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in Indonesia: Evidence from an Unusual Policy Experi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1 (2001), 795-813.Hoxby, Caroline. “How Teachers’ Unions Affect Education Produc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1 (1996), 671-718.Banerjee, Abhijit and Esther Duflo,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abal Poverty, Public Affairs, 2011.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Tiebout, Charles. “A Pure Theory of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 416-424.Oates, Wallace and Robert Schwab, “Economic 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Efficiency Enhancing or Distortion-Inducing?”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88), 333-354. Weingast, Barry, (1995). “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11, 1–31.Oates, Wallace, 2005. Toward A Second-Generation Theory of Fiscal Federalism,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2, 349–373Besley, Tim and Stephen Coate, “Centralized versus Decentralized Provision of Local Public Goods: A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7 (2003), pp.2611-2637.Libman, Alexander 2010, “Constitutions, Regulations, and Taxes: Contradictions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Decentraliz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8(4) 395-418.Sonin, Konstantin 2010, “Provincial Protectionsim.”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8.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Qian, Yingyi and Gerald. Roland. (1998). “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 1143–1162.Qian, Yingyi and B. R. Weingast. (1997). “Federalism as a Commitm 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1, 83–92.Enikolopov, Ruben and Ekaterina Zhuravskaya, 2007.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 olume 91, Issues 11-12Jin, Hehui; Yingyi Qian and Barry Weingast, 2005.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9-10), pp.1719-1742.Cai, Hongbin and Daniel Treisman, 2006. “Did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Cause China’s Economic Miracle.” World Politics, 58:505-535Cai, H., and D. Treisman. 2005. “Does competition for capital discipline governments?Decentr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 (3): 817-830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Part I and II. Gordon, Roger and Wei Li, 2012. “Provincial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Fisc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Behavior.”in Capitalizing China, edited by Joseph Fan, Randall Morck and Bernard Yeung (NBER Working Paper 16694).Gordon, Roger and Wei Li, 2005. "Tax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n Critical Issues in China'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dited by Yum Kwan and Eden Yu, pp. 22-40 Han, Li and James Kung (2010) “Urbanizing China: The Changing Fiscal Incentives of Local Governments.” Manuscript, HKUST.陶然、陆曦、苏福兵、汪晖,“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对改革30年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再考察和来自“土地财政”视角的证据”《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Part III.尹恒、朱虹,“县级财政生产性支出偏向研究”,2011.《中国社会科学》,1,88-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