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说文解字540部(59-65)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说文解字部首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说文解字部首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说文解字》部首1、yī(一)(指事。

“一”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最小的正整数。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弌,古文一。

《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

數始於一。

凡一之屬皆从一。

一之形。

於六書爲指事。

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

——《老子》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元” (会意。

从一,从兀。

甲骨文字形。

象人形。

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

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

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

九家易曰。

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shàng()《说文解字解字注•部》:“,此古文上。

”《说文解字注》高也。

此古文丄。

古文上作。

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

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

各本誤以丄爲古文。

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

而用上爲部首。

使下文从之字皆無所統。

示次於之恉亦晦矣。

今正丄爲,爲丄。

觀者勿疑怪可也。

凡說文一書。

以小篆爲質。

必先舉小篆。

後言古文作某。

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

變例也。

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

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

指事也。

凡指事之文絕少。

故顯白言之。

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

象形者實有其物。

日月是也。

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

丄丅是也。

天地爲形。

天在上,地在下。

地在上,天在下。

則皆爲事。

“上”:从该部的字: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

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shàng)(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

说文解字中汉字的形成

说文解字中汉字的形成

说文解字中汉字的形成
汉字是如何造的?最初,每个中国先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造字,但在使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造字方法。

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中,总结了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字就像一幅图画,它用直接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来表示事物,是最古老、最直接、最明白的造字方法。

指事字是表现事物的局部,或一些抽象事物的造字方法。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或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思的造字法。

形声字由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组成。

《说文解字》是许慎的毕生心血,也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全书有十五卷,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均按540个部首排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以其“六书”理论进行字形分析,使中华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

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

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

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

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

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

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

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

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

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

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

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

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宣公二年)(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后来写作辟(注: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同上)(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后来写作譬。

)再举两个字来看:《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於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许慎著作)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现已失传,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注释本。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目录《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

《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全文共分部首540个,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

正文部分重点在字形的分析,“说文”以“文”(独体为主);“解字”重点在字义的解释,以“字”(合体为主),小篆是全书的说解对象,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肯定字的性质和类型,说明文字义形音三种要素和三者的密切关系,说解次序就是对每个字先说解其意义,次说形体,后说读音,全书以“六书”为书例,统全书文字。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注明的重文字数是474个,主要指汉代所发现的孔子壁中书及《春秋左氏传》。

就许书所列古文形体来看,与魏石经古文、宋郭忠恕《汗简》所辑传抄古文字形皆近。

这种文字也称为“蝌蚪文”,是战国时代通行于齐、鲁、三晋之间的一种古文字书迹。

说文解字发展历史

说文解字发展历史

说文解字发展历史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1. 创作阶段:
- 《说文解字》由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约58年—约147年)编撰。

许慎历时二十余年,于公元100年前后完成了这部作品。

2. 成书与流传:
- 《说文解字》全书共十五卷,收录了当时通行的9353个汉字,并按照部首分类法进行排列,分为540个部首(后世整理为542部)。

- 许慎在书中不仅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形义分析,还提出了“六书”理论,即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学的重要贡献。

3. 传承与发展:
-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该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历代学者都对其进行注释和研究。

-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南唐徐铉校定本,宋代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这些注释和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说文解字》的内容,推动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

4. 现代研究:
- 近代以来,《说文解字》的研究更加深入,学者们通过对《说
文解字》的整理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汉字的起源、演变规律以及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 如今,《说文解字》不仅是汉字学研究的基础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說文解字》540部首小篆字形和難字注音表說文解字弟一1.虔一。

2.蚌丄(上)。

3.訐示。

4.凰三。

5.副王。

6.動玉。

7.敝玨( 珏),jue2。

8.敗(氣)[气]。

9.敘士。

10.斬丨,gun3。

11.晝屮,che4。

12.梯艸,cao3。

13.焚蓐,ru4。

14.煮茻( ),mang3。

說文解字弟二15.犀小。

16.猴八。

17.琨釆,bian4。

18.痞半。

19.發牛。

20.腕犛,li2。

21.腎告。

22.腆口。

23.幹凵,kan3。

24.廉吅,xuan1。

25.慈哭。

26.想 ( 走)。

27.溪止。

28.煆(撥)[ ](癶),bo1。

29.牒步( )。

30.獅此。

31.瑚正。

32.瑁是(昰)。

33.當辵(辶),chuo4。

34.跳彳,chi4。

35.鉅廴,yin3。

36.閘㢟,chan1。

37.隔行。

38.預齒。

39.嘟牙。

40.圖足。

41.氳疋,shu1。

42.滾品。

43.漩龠,yue4。

44.滯 (冊 册)。

說文解字弟三45.漣㗊,ji2。

46.滲舌。

47.熙干,gan1。

48.熄,jue2。

49.獄只,zhi3。

50.瑤㕯,ne4。

51.疑句,gou1。

52.瘉丩( ),jiu1。

53.監古。

54.睿十。

55.福 (卅),sa4。

56.種言。

57.敵誩,jing4。

58.暴音。

59.標䇂,qian1。

60.樊丵,zhuo2。

61.歐菐,pu2。

62.毆廾( ),gong3。

63.潟( ),pan1。

64.熨共。

65.獎異( ),yi4。

66.瑾舁( ),yu2。

67.瘦 ,ju1。

68.皚䢅(晨),chen2。

69.瞌爨,cuan4。

70.磅革。

71.蝌鬲,li4。

72.諉 (䰜),li4。

73.趣爪,zhao3。

74.踩 (丮),ji2。

75.輦鬥,dou4。

76.鄱又。

77.駙 ,zuo3。

78.髮史。

79.魅支。

80.魯 (帇),nie4。

81.齒聿,yu4。

82.儐畫(畵),hua4。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百科名片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现代有同名书籍和电视节目。

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概况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说文唐抄本(25张);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

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

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六书”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

定义象形是指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如“日、月、水、山”等。

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类别:根据形体构造方式,可分为两类:独体象形、合体象形。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

许慎-《 說文解字 》 原文及译文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召陵区)人,由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入为太尉南阁祭酒。

尝从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所著除《说文解字》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清人有辑本。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 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序原文及译文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 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 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 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說文解字》540部首小篆字形和難字注音表說文解字弟一1.虔一。

2.蚌丄(上)。

3.訐示。

4.凰三。

5.副王。

6.動玉。

7.敝玨( 珏),jue2。

8.敗(氣)[气]。

9.敘士。

10.斬丨,gun3。

11.晝屮,che4。

12.梯艸,cao3。

13.焚蓐,ru4。

14.煮茻( ),mang3。

說文解字弟二15.犀小。

16.猴八。

17.琨釆,bian4。

18.痞半。

19.發牛。

20.腕犛,li2。

21.腎告。

22.腆口。

23.幹凵,kan3。

24.廉吅,xuan1。

25.慈哭。

26.想 ( 走)。

27.溪止。

28.煆(撥)[ ](癶),bo1。

29.牒步( )。

30.獅此。

31.瑚正。

32.瑁是(昰)。

33.當辵(辶),chuo4。

34.跳彳,chi4。

35.鉅廴,yin3。

36.閘㢟,chan1。

37.隔行。

38.預齒。

39.嘟牙。

40.圖足。

41.氳疋,shu1。

42.滾品。

43.漩龠,yue4。

44.滯 (冊 册)。

說文解字弟三45.漣㗊,ji2。

46.滲舌。

47.熙干,gan1。

48.熄,jue2。

49.獄只,zhi3。

50.瑤㕯,ne4。

51.疑句,gou1。

52.瘉丩( ),jiu1。

53.監古。

54.睿十。

55.福 (卅),sa4。

56.種言。

57.敵誩,jing4。

58.暴音。

59.標䇂,qian1。

60.樊丵,zhuo2。

61.歐菐,pu2。

62.毆廾( ),gong3。

63.潟( ),pan1。

64.熨共。

65.獎異( ),yi4。

66.瑾舁( ),yu2。

67.瘦 ,ju1。

68.皚䢅(晨),chen2。

69.瞌爨,cuan4。

70.磅革。

71.蝌鬲,li4。

72.諉 (䰜),li4。

73.趣爪,zhao3。

74.踩 (丮),ji2。

75.輦鬥,dou4。

76.鄱又。

77.駙 ,zuo3。

78.髮史。

79.魅支。

80.魯 (帇),nie4。

81.齒聿,yu4。

82.儐畫(畵),hua4。

说文解字观后感(5篇)

说文解字观后感(5篇)

说文解字观后感(5篇)【篇一】说文解字观后感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

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

”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

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

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

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

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

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

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

说文解字—540部首 经韵楼藏版

说文解字—540部首  经韵楼藏版

————许慎著经韵楼藏版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

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又以八体试之。

郡移太史并课。

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说文解字》序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该书由东汉时期的学者许慎所编著,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100年到121年之间。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杨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书中首次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

同时,《说文解字》还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除了当时汉朝的篆体外,还有籀文、古文等异体写法。

这些字体大都为象形体。

此外,《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次序是按照形体相近或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音韵信息,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也有重要的价值。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汉字字典,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汉字字形和字源信息,还为我们揭示了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

同时,它也是研究古代汉语、文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目。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导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字书,对于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本质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此文将对说文解字540部首进行解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字。

认识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要素之一,它指导了汉字的书写和阅读。

说文解字中收录的540个部首,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汉字,通过对部首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一、人偏(亻)人偏是最常用的部首之一,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

例如:“侍”(服侍)、“俩”(两个人),这些字中都带有人偏,表明和人有关。

二、口偏(口)口偏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

例如:“言”(说话)、“叫”(发声)都带有口偏。

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木偏(木)木偏表示与木头或植物相关的事物。

例如:“材”(木材)、“朵”(花朵),这些字中都带有木偏。

四、火偏(火)火偏表示与火相关的事物。

例如:“灯”(灯火)、“炉”(火炉),这些字中都带有火偏。

水偏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

例如:“池”(水池)、“泉”(水泉),这些字中都带有水偏。

六、石偏(石)石偏表示与石头相关的事物。

例如:“碑”(石碑)、“研”(研磨),这些字中都带有石偏。

七、日偏(日)日偏表示与太阳或光相关的事物。

例如:“明”(明亮)、“晚”(晚上),这些字中都带有日偏。

八、心偏(心)心偏表示与心理活动、感情相关的事物。

例如:“忙”(繁忙)、“恋”(爱恋),这些字中都带有心偏。

部首解释部首是汉字的组成要素之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在说文解字中,每个部首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例子。

一、人偏(亻)人偏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

例如:“传”(传播)、“仁”(仁爱),这些字中都带有人偏。

人偏代表了人类的活动和思想。

二、口偏(口)口偏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

例如:“和”(和谐)、“叫”(发声),这些字中都带有口偏。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一、汉字数量汉字数量有多少呢?一般人认2500个就可以看书看报发短信了,好的高中生认3500字,能教古文的高中语文老师认5000字。

《新华字典》收11000字。

东汉《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字,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据清人《十三经集字》统计,先秦“十三经”所用不重复的单字只有6544字。

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

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

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参与编撰的《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而今天电脑内能搜集到的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字形在10万以上。

二、《说文解字》与基础汉字(字根)不管汉字总量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

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括与反映。

据研究者统计,540部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殺”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

【精品文献】说文解字百科

【精品文献】说文解字百科

0000说文解字_百度百科《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现代有同名书籍和电视节目。

目录概况定义作者简介详细介绍书名来源现代版本中华书局大徐本说文解字叙说文解字叙说文解字後叙说文解字教程概况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

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

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定义象形是指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如“日、月、水、山”等。

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类别:根据形体构造方式,可分为两类:独体象形、合体象形。

象形字的特征:一是简约性。

象形字“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创造书写符号,是写词,摹写客观实体时,只勾勒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

说文解字翻译

说文解字翻译

说文解字翻译《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字书之一,由东汉末年的许慎所著。

这本书总结了当时已经使用的5403个汉字,并对每个字的形状、意义和构造进行了详细解释。

以下是《说文解字》的一些精选翻译:1. 亻(人): 人字的最早形态是一个身体倾斜向前的人。

这个字表示人类,代表人的形象。

2. 水:水字的形状像流动的水。

这个字表示水,代表液体。

3. 火:火字的形状是燃烧的火焰。

这个字表示火,代表燃烧。

4. 木:木字的形状是一棵树,上面有树干和树枝。

这个字表示木头,代表植物的树木。

5. 石:石字的形状像坚硬的石头。

这个字表示石头,代表岩石和矿石。

6. 玉:玉字的形状是玉石的外观,上面有裂纹。

这个字表示玉,代表美玉和宝石。

7. 山:山字的形状像多座山峰。

这个字表示山,代表高地和山脉。

8. 日:日字的形状是太阳的形状。

这个字表示太阳,代表太阳和光明。

9. 月:月字的形状像圆圈,上面有弯曲的线条。

这个字表示月亮,代表月亮和阴暗。

10. 米:米字的形状像稻谷堆积在一起。

这个字表示米粒,代表粮食的一部分。

11. 日(曰):日字的变体曰是一个横线加一点,表示阳光。

12. 月(⺆):月字的变体⺆看起来像弯曲的线条,表示阴暗。

13. 天:天字是一个圆圈加上一个点,表示天空。

14. 土:土字是象征大地的形状。

15. 禾:禾字的形状是一把成熟的稻谷,代表农业和谷物。

以上只是《说文解字》中的一小部分翻译示例,这本书对每个字的解释都有详细的讨论和阐述。

它对于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意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研究古代汉字学和中国文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䇂qiān 去虔切,十四部
释:辠也①。

从干二②。

二,古文上字③。

凡之属皆从。

读若愆。

张林说。

④*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辠,犯法也。

②会意。

③干上是犯法也。

④《广韵》曰:“,古文愆。

*解释:注文解释
59)丵zhuó士角切,三部
释:丛生艸也。

象丵岳相竝出也①。

凡丵之属皆从丵。

读若浞。

*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谓此象形字也。

丵,岳叠韵字。

或作岳岳。

*解释:注文解释
60)菐pú蒲沃切,三部
释:渎菐也①。

从丵,从廾(
)②,廾亦声。

凡菐之属皆从菐。

注臣铉等曰:
渎,读为烦渎之渎。

一本注云:丵,众多也。

两手奉之,是烦渎也。

*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渎、菐叠韵字。

渎、烦渎也。

菐如《孟子》书之“仆仆”。

赵云:“烦猥皃。


②竦,手也,音邛。

*解释:注文解释
61)gǒng 居竦切,古音在三部
释:竦手也①。

从()、[从]又()②。

凡廾之属皆从廾。

,杨雄说:“
()从两手。

*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竦,敬也。

②按此字谓竦其两手,以有所奉也。

故下云:“奉,承也。

”手部曰:“承,奉也。

受也。


*解释:注文解释
62)()pān普班切,十四部
释:引也①。

从反廾()②。

凡之屬皆从。

,(),或从手、从樊③。

*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上林赋》:“仰橑而扪天。

”晋灼曰:“,古攀字。

”按,今字皆用攀,则为古字。

亦小篆也。

②象引物于外。

③樊声也,今作攀,《公羊传》作扳。

*解释:注文解释
63)共gòng渠用切,九部
释:同也。

从廿,廾①。

凡共之属皆从共。

(),古文共②。

*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廿,二十并也。

二十人皆竦手,是为同也。

《周礼》、《尚书》供给、供奉字、皆借共字为之,卫包尽改《尚书》之共为恭,非也。

《释诂》:“供、歭、共,具也。

”郭云:“皆谓备具。

”此古以共为供之理也。

《尚书》、《毛诗》、《史记》恭敬字皆作恭,不作共。

《汉石经》之存者《无逸》一篇中“徽柔懿共”、“惟正之共”皆作共。

“严恭寅畏”作恭,此可以知古之字例矣。

《毛诗》:“温温恭人”、“敬恭明祀”、“温恭朝夕”皆不作共。

“靖共尔位”笺云:“共、具也。

”则非恭字也。

“虔共尔位”笺云:“古之恭字或作共。

”云:“或”,则仅见之事也。

《史记》恭敬字亦无作共者。

②体从小徐本。

按,有顺从之象,有睽异之象,《古文四声韵》引《说文》误以癸为共。

*解释:注文解释
64)異yì羊吏切,一部
释:分也①。

从廾、从畀。

畀,予也②。

凡异之属皆从异。

徐锴曰:“将欲与物,先分异之也。

《礼》曰:‘赐君子小人不同日。

’”
*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分之则有彼此之异。

②竦手而予人则离异矣。

*解释:注文解释
65)舁yú以诸切,五部
释:共举也。

从臼,从廾①。

凡舁之属皆从舁。

读若余。

*译文:白话译文。

注:①谓有叉手者,有竦手者,皆共举之人也。

共举则或休息更畨,故有叉手者。

*解释:注文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