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能训练八下物理答案
八下物理知能答案人教版2022
八下物理知能答案人教版20221、57.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组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单选题] *A.红、橙、绿B.红、绿、蓝(正确答案)C.蓝、靛、紫D.红、黄、蓝2、3.空间站以恒定的速率绕地球转动:因为空间站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加速度为零.[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84.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小B.体积为6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8g(正确答案)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甲和乙两种液体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小于1g/cm34、1.天津开往德州的K213次列车于13点35分从天津发车,13点35分指时间间隔.[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40.寒冷冬天的早晨,思雨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后,发现头发上有白花花的霜;进入教室后,过一会儿头发变湿了。
这里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单选题] *A.凝固、汽化B.凝华、熔化(正确答案)C.凝华、升华D.凝固、液化6、4.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也是8 m/s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5.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它与那几个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错答案解析:应要先刹后轮,但不能抱死,否则会失控。
如果先刹前刹,自行车整个(包括人)的重心会急剧前移,使向前翻车的可能性增大。
【判断题】电路闭合时,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压降之和。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灯泡中灯丝断了,将灯丝搭接起来再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9、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导体有力的作用[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10、4.列车员说火车8点42分到站,8点42分指的是时间间隔.[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28.下列物理量中能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单选题] *A.密度(正确答案)B.质量C.体积D.压强12、48.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小B.体积为6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8g(正确答案)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甲和乙两种液体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小于1g/cm313、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转动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4、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液体压强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5、39.甲物体的密度是2×103kg/m3,乙物体的密度是3×103kg/m3,若从甲乙中各取30g混合在一起制成丙物体,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丙物体的密度是()[单选题] *A.5×103kg/m3B.5×103kg/m3C.6×103kg/m3D.4×103kg/m3(正确答案)16、60.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在地球两极,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就会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B.石头砸鸡蛋时,石头没有受到鸡蛋的作用力C.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两个物体要接触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答案:AA.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A正确;B.石头砸鸡蛋时,石头对鸡蛋施加力的同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石头也受到了鸡蛋施加的反作用力,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要接触,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D.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把两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力就是钩码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水平或竖直方向的力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得两个钩码的总重力为1ND.测量钩码重力前,需把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调零,还要来回拉动挂钩几次答案:CA.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即弹簧秤向上的拉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因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为相互作用力,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才是准确的,所以,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而不是钩码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B.弹簧测力计的可以测量竖直方向上的力,也可以测水平方向上的力,测其他方向的力时,需使弹簧的轴线和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C.由图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1N,故C正确;D.测量物体重力前,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测量前应用手来回轻轻拉动几下挂钩,检查指针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是否有摩擦,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小明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使之发生弹性形变、长度伸长。
此时,“弹簧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产生的力”是()①手对弹簧施加的力②弹簧对手施加的力③墙对弹簧施加的力④弹簧对墙施加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手和墙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是对手和墙的拉力,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同步训练(带解析共20套)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同步训练(带解析共20套)第1节力一、知能演练提升 1.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C.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将我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送上了月球。
软着陆的过程就是利用着陆器下方的发动机产生向上的推力,降低着陆器的下降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力改变了物体的。
3.下列四个选项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4.墙壁上的壁虎(如图所示)缓慢向上爬行,将壁虎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使壁虎向上爬行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壁虎B.墙壁C.地球D.空气 5.如图甲、乙所示,“跳橡皮筋”和“打陀螺”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其中图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图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均选填“甲”或“乙”) 6.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同时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
7.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的作用是的。
8.(2016•浙江绍兴中考) 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9.在O点用向右上方与水平面成30°角的1 000 N的力拉一个小车,请在图中作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
10.(2017•四川内江中考) 如图所示,某人用12 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11.如图所示,把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利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产生如图甲、乙、丙、丁中所示的形变,其中F1=F3=F4>F2。
2022年初中物理《八下 第八章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选择题)基础知识模拟题带答案和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八下第八章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选择题)基础知识模拟题带答案和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A.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答案A2、(2015•宜宾)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C.立刻停在空中 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答案B解:子弹在竖直向上飞行,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B正确,ACD 错误.故选B.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答案B4、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答案B5、如图所示,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变大D.不变答案D6、匀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下端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石头,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石头的运动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A. 将立即加速下降B. 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C. 由于惯性,将继续匀速上升D. 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答案B7、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答案C8、下列现象与惯性有关的是A.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 B.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答案B9、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中,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商场过道标有“小心碰头”D.交通规则中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答案C/p>10、“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B.将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移动C.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D.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移动答案C/p>1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可能上升,可能下降答案D/p>12、一个物体只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物体将()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考点:运动和力1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表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它表明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C.它表明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D.由于现实世界不存在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用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如果物体不受力,静止的就永远静止,运动的就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功率(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第2节功率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 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 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A.W1>W2B.W1<W2C.P1>P2D.P1<P22.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约为100 m。
在0.1 s内有18 kg的水流过瀑布顶端,经过4.5 s落到瀑布底端。
质量为18 kg的这些水从顶端落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约为()A.4×102 WB.4×103 WC.1.8×104 WD.1.8×105 W3.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甲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4.妈妈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他们选择的起点、路径和终点都相同,全程设为匀速运动,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3倍,若妈妈克服重力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W1∶W2=1∶1B.W1∶W2=2∶3C.P1∶P2=1∶1D.P1∶P2=2∶3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O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开始向右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个点,且A、B之间和B、C之间的距离相等。
F在AB段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有W1W2,P1P2。
(均选填“>”“=”或“<”)6.“绿色环保,低碳出行。
”一辆纯电动公交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功率为200 kW,速度为72 km/h。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专练8.1牛顿第一定律 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专练8.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结构导图二、知识点巩固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5、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是说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情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二是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为零.(3)“总”指的是总这样,没有例外.(4)“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三、知识点精炼1.(2020•海淀区一模)如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是()A.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B.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D.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答案】:A【解析】:A、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其运行的轨道不是直线,即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其运动状态改变,故A符合题意;B、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其运动状态不变,故B不合题意;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处于静止状态,其运动状态不变,故C不合题意;D、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其运动状态不变,故D不合题意。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专项训练4 浮力的计算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专项训练4浮力的计算含答案专项训练4浮力的计算1.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相互平衡,对物体水平方向的受力没有影响。
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如果F1=8 N,F2=12 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2.一个边长为l的实心正方体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浸没在水中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此时铁块上表面距离液面的深度为h,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铁块所受的浮力为G-FB.该铁块所受浮力为ρ水gl3C.该铁块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为G-FD.随着浸没深度h的增加,铁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差增大3.图甲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②和③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3.2 N和3.0 N,实验④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g取10 N/kg)()A.物体A的体积是2×10-4 m3B.物体A的密度为2.6×103 kg/m3C.物体A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 ND.实验④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是0.8 N4.把一个木块(ρ木=0.6×103 kg/m3)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 kg/m3)的溢水杯中,溢出30 g的酒精;若将此木块从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质量()A.等于30 gB.小于30 gC.大于30 gD.无法确定5.(2020·四川甘孜州中考)如图甲所示,小聪课余时间用弹簧测力计做浮力实验。
他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容器壁接触,然后将其缓慢拉出水面,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上升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则圆柱体的重力为 N,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
第六章《知能训练答案》
提高练习 9.左 增加 78.4g
10.(1)没有按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
码放置 (2)用手接触了砝码 (3)52.4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自主导学
1.不变
第2节 密度
2.质量 体积 密度
千克/米3
基础练习
kg/m3
3.克/厘米3
g/cm3
1.103 4.C
7.B
2 .B 5.1000 8kg
8.0.45 kg
3.正 0.8 0.95×103 0.8×103kg/m3
6.2.5 kg/m3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
提高练习
9 .A 10.< 水 11.C 12.解: (1)V=m/ρ=9kg/(0.9×103kg/m3)=0.0 1m3
(2)冰熔化后,质量不变,故有
m水=m冰=ρ冰V冰=0.9g/cm3×30cm3=27g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自主导学 1.称量(或量程) 镊子 用手 2.水平 平衡螺母 3.千克 基础练习 1 .A 2.52.2 3 .B 4.210 左 取出最小砝码并移动游码 5.不变 6.不变 7.平衡螺母(调零螺丝) 2.2kg 8.增大 不变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12章 第1节 杠杆 第1课时含答案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1课时杠杆与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F的力臂是()A.OAB.OCC.ODD.FD2.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右端挂有重为G的物体,杠杆在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1<F2B.F1>F2C.F2<GD.F1=G3.如图所示,爸爸和亮亮一起在儿童乐园玩跷跷板,当亮亮移动到某一个位置时,竟然将爸爸跷起来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亮亮和爸爸对跷跷板的作用力相等B.亮亮对跷跷板施加的作用力大些C.亮亮到跷跷板支点的距离短D.亮亮对跷跷板的作用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一些4.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5.一根原木放在水平地面上,粗略估计它的质量时,我们视其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
现抬起一端使它稍离地面,需要500 N的力,g取10 N/kg,则原木的质量大约为()A.50 kgB.100 kgC.250 kgD.500 kg6.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点处挂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l OB∶l AB=2∶1。
则F= N。
7.在图中,l1是动力臂,作出动力F1。
二、探究创新★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 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八年级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上册完整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P1自主导学1.km m dm cm mmμm nm m2.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在哪里3.(1)零刻度紧靠(2)正对(或“平视”)(3)(测量)单位4.18.50cm左右5.(1)m(2)cm(3)dm(4)cm(5)dm(6)mm 基础练习1.(1)1.251250 1.25×109(2)250 2.5×108(3)3003×107(4)808×1062.15.31cm18.22cm3.6cm1cm 3.41mm 2.60cm4.C5.B6.D提高练习7.C8.B9.B10.C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P2自主导学1.秒s h min6036002.误差误差减小误差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基础练习1.(1)s(2)min0.752700(3)754500(4)150 2.5 2.99.83.B4.D5.A6.B7.B提高练习8.D9.A第2节运动的描述P4自主导学1.位置2.参照物参照物相对基础练习1.运动运动静止运动2.B3.B4.D提高练习5.A6.C7.C8.A9.C10.B第3节运动的快慢(1)P5自主导学1.运动快慢路程时间2.m/s km/h1m/s=3.6km/h3.直线速度4.平均速度基础练习1.(1)5(2)722.303.C4.D5.C6.C7.C提高练习8.A9.C10.D11.A12.A13.100km/h第3节运动的快慢(2)P7基础练习1.<2.加速直线匀速直线3.C4.B提高练习5.甲丙乙6.1593.37.C8.B9.A10.D11.C12.D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9自主导学1.刻度尺停表基础练习1.0.09m/s2.(1)v=s/t(2)变速(3)v3>v1>v2提高练习3.D4.B5.20.0 1.06.1.07.(1)质量(2)在光滑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第一章测试题P11一、选择题1.B2.B3.D4.D5.D6.11选择题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作业帮手二、填空题16.0.1cm 3.80cm 17.(1)15(2)1818.东边地平线西边的山19.物体位置的改变变速三、实验题20.(1)v =s /t (2)小减小(3)大(4)0.2v AB <v AC <v BC四、综合应用题21.8m/s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800s,根据题意得:2800x+42000=64400,解得:x=8m/s.答:公交车的平均速度是8m/s22.利用汽车上的速率计和计时设备测量速度和时间来计算长度,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读取长度等第二章声现象P14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200015自主导学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声波真空2.快快340基础练习1.选择题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作业帮手11.C提高练习12.(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13.34014.C15.B16.13.98s第2节声音的特性P16自主导学1.高低振动的快慢高2.强弱振幅3.音调响度音色4.2000020基础练习1.选择题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作业帮手2.6.C7.B8.D9.D10.C11.A 提高练习12.D第3节声的利用P18自主导学1.回声定位声呐2.能量基础练习1.C2.A3.D4.D5.D6.D7.D8.B9.B10.B提高练习11.(1)高于20000Hz(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3000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P20自主导学1.分贝dB损害健康人耳刚好能听见2.(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基础练习1.A2.A3.D4.C5.C6.C7.D8.C提高练习9.B10.A第二章测试题P22一、选择题1.选择题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作业帮手二、非选择题21.响度音调频率22.振动响度音调4Hz不能23.(1)能(2)逐渐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不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4)空气真空24.低225.空气锣面停止了振动26.固体快27.超声波能量次声波28.4s660m29.牛蚊子30.(1)“烟”是以光速传播的,计时员看到“烟”所用的时间极短;而“枪声”是以声速传播的,计时员听到“枪声”所用时间较长。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强知能演练提升(答案)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强知能演练提升(答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强知能演练提升(答案)一、压强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2.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
如图所示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
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是( )(·浙江义乌中考)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如图所示)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时,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所承受的力减小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员被勒伤如图所示,三个材料相同,但粗细、长短都不相同的均匀实心铁制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A.甲铁柱B.乙铁柱C.丙铁柱D.无法确定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10 N,把重为5 N的长方体木块紧压在竖直墙上,木块与墙的接触面积为50 cm2,则木块对竖直墙的压强大小为 Pa。
6.一头质量为6×103 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 cm2,它的重力为 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取10 N/kg)7.据报道:“一男子陷在泥沼里,他挣扎着力图把一只脚拔出来,结果却是下陷得更快更深。
抢救队员在泥沼上铺上木板,从木板上靠近该男子,把绳索递给他。
大家合力把他拉出后,让他平躺在泥沼上以蛙泳姿势移离泥沼。
”(1)报道中描述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增大。
(2)报道中描述和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减小,你判断的依据是。
8.普氏野马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我国动物保护组织成员曾发现普氏野马饮水时(四蹄着地)在沙地上留下的一些足迹,深度达1.2 cm。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电子书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电子书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电子书是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核心章节之一。
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掌握的物理规律和基本理论。
重点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以及常见问题和陷阱。
八年级下册与初一下册有很多不同之处是初一下册更注重理解和记忆,所以初二下册与初一下册更加注重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性。
一、八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第一章:力学:基本力学与运动的规律、动量的平衡和守恒关系。
第二章:电磁学:基本电磁学的概念、基本概念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章:惯性力:基本重力、惯性的概念和作用。
第四章:光学:光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与方法,折射率与光速,反射光与折射率,折射光波以及在各种仪器中的使用。
1、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的规律: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地球自转速度的单位(m/s)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称为自转角。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绕日公转时的小时数。
2、知道大气在地球上运动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
知道地球上运动的原因是大气运动。
知道空气的密度是其运动的主要因素。
知道地球是不动的,但大气在太空中的运动却是不变的。
了解地球的表面是由水构成的(地球表面上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小动物)。
懂得地球上的水不能作为地球表层水来利用。
知道地球处于低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地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大气。
3、学习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过程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在对物体运动基本规律有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初步认识过程。
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过程,包括物体在空间中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时间与空间位置、在时间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性质和原因;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时间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受力后所发生移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距离和运动方向的关系;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时间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前所受的外力以及在时间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力量与重力作用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受力后所发生的移动;正确认识物体在空间中不受外力不完全作用时发生的变化和物体运动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022年初中物理《八下 第八章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选择题)基础知识模拟题带答案与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八下 第八章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选择题)基础知识模拟题带答案与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对于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B .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 .瓶子正放与倒放时,对桌面的压力是不同的D .如果瓶子受到的所有力同时消失,它将仍留在原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答案D【详解】A .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 错;B .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 错;C .瓶子正放与倒放时,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重力,故C错;D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瓶子受到的所有力同时消失,它将仍留在原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D 正确.2、下列哪位学者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A .伽利略B .亚里士多德C .阿基米德D .帕斯卡答案A【解析】科学家伽利略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也就是“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故A 正确。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B .伽利略C .牛顿D .托里拆利答案C【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详解】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故选C.4、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将向左倾倒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详解】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木块下部由于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会向右倾倒,故A错误;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二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2013新课标高中物理总复习课时知能训练8-2
课时知能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图8-2-231.(2011·潍坊模拟)如图8-2-23所示,电子束沿垂直于荧光屏的方向做直线运动,为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方的位置P,则能使电子发生上述偏转的场是()A.匀强电场B.负点电荷的电场C.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D.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8-2-242.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沿光滑绝缘的桌面向右运动,速度方向垂直于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如图8-2-24所示,小球飞离桌面后落到地板上,设飞行时间为t1,水平射程为s1,着地速度为v1.撤去磁场,其余的条件不变,小球飞行时间为t2,水平射程为s2,着地速度为v2,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s1>s2B.t1>t2C.v1和v2大小相等D.v1和v2方向相同图8-2-253.如图8-2-25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电荷量为q 的正离子,自a 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当它运动到b 点时,突然吸收了附近若干电子,接着沿另一半圆轨道运动到c 点,已知a 、b 、c 在同一直线上,且ac =12ab ,电子电荷量为e ,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则该离子吸收的电子个数为( )A.3q 2eB.q eC.2q 3eD.q 3e4.(2011·广东四校联考)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忽略重力)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形成空间环形电流.已知粒子的运行速率为v 、半径为R 、周期为T ,环形电流的强度为I .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带电粒子的比荷为q m =BR vB .在时间t 内,粒子转过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θ=qBt mC .当速率v 增大时,环形电流的强度I 保持不变D .当速率v 增大时,运动周期T 变小5.(2012·抚顺模拟)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其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8-2-26所示.规定B >0时,磁场的方向穿出纸面.一电荷量q =5π×10-7 C 、质量m =5×10-10 kg 的带电粒子,位于某点O 处,在t =0时刻以初速度v 0=π m/s 沿某方向开始运动.不计重力的作用,不计磁场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一切其他影响.则在磁场变化N 个(N 为整数)周期的时间内带电粒子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 )图8-2-26A .π m/s B.π2 m/sC .2 2 m/s D. 2 m/s图8-2-276.(2012·苏州模拟)如图8-2-27所示,在屏MN的上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P为屏上的一个小孔.PC与MN垂直.一群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相同的速率v从P处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粒子入射方向在与磁场B垂直的平面内,且散开在与PC夹角为θ的范围内.则在屏MN上被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为()A.2m vqB B.2m v cos θqBC.2m v(1-sin θ)qB D.2m v(1-cos θ)qB图8-2-287.(2011·泉州模拟)如图8-2-28所示是某粒子速度选择器的示意图,在一半径为R=10 cm的圆柱形桶内有B=10-4 T的匀强磁场,方向平行于轴线,在圆柱形桶某一直径的两端开有小孔,作为入射孔和出射孔.粒子束以不同角度入射,最后有不同速度的粒子束射出.现有一粒子源发射比荷为qm=2×1011C/kg的阳离子,粒子束中速度连续分布,不计重力.当角θ=45°时,出射粒子速度v 的大小是()A.2×106 m/s B.22×106 m/sC.22×108 m/s D.42×106 m/s图8-2-298.(2012·武汉模拟)如图8-2-29所示,在正三角形区域内存在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AB 边的中点O 以速度v 进入磁场,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AB 边的夹角为60°.若粒子能从AB 边穿出磁场,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过程中,到AB 边的最大距离为( )A.m v 2BqB.3m v 2BqC.3m v BqD.2m v Bq图8-2-309.(2012·漳州模拟)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0从a 点沿垂直于y 轴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如图8-2-30所示.运动中经过b 点,Oa =Ob ,若撤去磁场加一个与y 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仍以v 0从a 点进入电场,粒子仍能通过b 点,那么电场强度E 与磁感应强度B 之比为( )A .v 0B .1C .2v 0 D.v 02图8-2-3110.如图8-2-31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上,有两个电荷量绝对值相同、质量相同的正、负粒子(不计重力),从O 点以相同的速度先后射入磁场中,入射方向与边界成θ角,则正、负粒子在磁场中( )A .运动时间相同B .运动轨迹的半径相同C .重新回到边界时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D .重新回到边界时与O 点的距离相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4分)钍核23090Th发生衰变生成镭核22688Ra并放出一个粒子.设该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它进入电势差为U的带窄缝的平行平板电极S1和S2间电场时,其速度为v0,经电场加速后,沿Ox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Ox垂直平板电极S2,当粒子从P点离开磁场时,其速度方向与Ox方向的夹角θ=60°,如图8-2-32所示,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图8-2-32(1)求粒子在磁场中沿圆弧运动的轨道半径R;(2)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的时间t.图8-2-3312.(16分)半径为R的绝缘圆筒中有沿轴线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如图8-2-33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正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从筒壁的A孔沿半径方向进入筒内,设粒子和筒壁的碰撞无电荷量和能量的损失,那么要使粒子与筒壁连续碰撞,绕筒壁一周后恰好又从A孔射出,问:(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2)粒子在筒中运动的时间为多少?答案及解析1.【解析】只要使电子受到的电场力或洛伦兹力竖直向上或斜向上,均可使电子打在P点,选项C中磁场垂直纸面向里时,电子所受洛伦兹力向下,电子则打不到P点,故C错误.【答案】ABD2.【解析】当桌面右边存在磁场时,由左手定则,带电小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斜向右上方的洛伦兹力作用,此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向右,竖直方向上分量向上,因此小球水平方向存在加速度,竖直方向上加速度a<g,所以t1>t2,s1>s2,A、B对;又因为洛伦兹力不做功,C对;两次小球着地时速度方向不同,D错.【答案】ABC3.【解析】该题考查带电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离子在磁场中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m vBq,离子碰上电子后半径变化,r′=3r2=m vBq′,所以q′=2q3,Δq=13q,正确选项是D.【答案】 D4.【解析】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m v2R=q v B,所以qm=vBR,A错误;运动周期T=2πmBq,与速率无关,D错误;在时间t内,粒子转过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θ=tT2π=qBtm,B正确;I=qT=Bq22πm,与速率v无关,C正确.【答案】BC5.【解析】由T=2πmBq可得:T=2×10-2s,则磁场变化的周期T′=T2,粒子运动的半径r=m v0Bq=10-2m,带电粒子在磁场变化的N个周期时间内前进的位移x=22r·N,平均速度v=xNT′=22rNNT′=2 2 m/s,故C正确.【答案】 C6.【解析】屏MN上被粒子击中的区域离P点最远的距离x1=2r=2m v qB,屏M 上被粒子击中的区域离P 点最近的距离x 2=2r cos θ=2m v cos θqB ,故在屏M上被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为x 1-x 2=2m v (1-cos θ)qB,D 正确. 【答案】 D7.【解析】 设此粒子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有r sin θ=R ,r = 2 10m.又由r =m v Bq 可得:v =Bqr m =22×106 m/s ,故B 正确.【答案】 B8.【解析】 粒子圆周运动的半径r =m v Bq ,粒子能从AB 边射出磁场时,离AB 边的最大距离d =r +r cos 60°=32r =3m v 2Bq,故B 正确. 【答案】 B9.【解析】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知,其圆心在O 点,则由r =m v 0qB 得B =m v 0qr ,若加电场则有r =12at 2=12qE m t 2,又由r =v 0t ,则E =2m v 20qr ,故E B =2v 0.故C 正确.【答案】 C10.【解析】 两偏转轨迹的圆心都在射入速度方向的垂线上,可假设它们的半径为某一长度,从而画出两偏转轨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它们的运动时间分别为:t 1=(2π-2θ)m Bq ,t 2=2θm Bq ,轨迹半径R =m v Bq相等,射出速度方向都与边界成θ角,且速度大小也相等;射出点与O 点距离相等为d =2R ·sin θ.故B 、C 、D 正确.【答案】 BCD11.【解析】 (1)设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为v ,对加速过程有qU =12m v 2-12m v 20①粒子在磁场中有q v B =m v 2R ②由①②得R =m qB 2qU m +v 20.(2)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回旋周期T =2πR v =2πm qB ③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16T ④由③④得t =πm 3qB. 【答案】 (1)m qB 2qU m +v 20 (2)πm3qB12.【解析】 (1)粒子射入圆筒后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偏转,设第一次与B 点碰撞,碰后速度方向又指向O 点,假设粒子与筒壁碰撞n -1次,运动轨迹是n 段相等的圆弧,再从A 孔射出.设第一段圆弧的圆心为O ′,半径为r (如图所示),则θ=2π/2n =π/n ,由几何关系有:r =R tan πn ,又由r =m v qB ,联立两式可以解得B =m vRq tan πn (n =3,4,5…).(2)每段圆弧的圆心角为φ=2·(π2-θ)=2·(π2-πn )=n -2n π.粒子由A 到B 所用时间t ′=φ2πT =12π·n -2n π·2πR v ·tan πn=(n -2)πR n v ·tan πn (n =3,4,5…). 故粒子运动的总时间t=nt′=(n-2)πRv tanπn(n=3,4,5…).【答案】见解析。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自主导学1. 作用, F , 牛顿, 牛, N2. 形状, 运动状态3.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基础练习 1. 球拍, 球 2. A3. (1)受到力的作用, 向前, (2)麦秆对刀刃4. A5.D6.B7.B8.B9. 提高练习10.B 11.第2节 弹力 自主导学 1. 塑性, 弹性 2. 弹力=20 N基础练习1. 2.6 2.ABCD 3.A 4.D 5.C 6.A7. 力, 拉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或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8. 弹性, 塑性9. (1)刻度尺, 4 (2)图略 (3)正确 提高练习10.(1)正比, 大 (2)B , A第3节 重力自主导学1. 重力, G2. 竖直向下3. 几何中心 基础练习1.B2.D3.地球, 9.8(或10), 竖直向下, 物体的重心4.A5.B6.B7.(1)G =mg = 0.5 kg ×10 N/kg = 5 N (2) 提高练习8.(1)2 (2)图略 (3)正比 (4)不能 9.C第七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C2.C3.D4.D5.D6.B7.A8.A9.D 10.CG =5二、填空题11.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球对脚有力的作用12.方向,作用点,三要素1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者力总有施力物与受力物相伴之类意思)14.作用点15.(1)(a),(b)(2)(a),(c)(3)(a),(d)16.降低显微镜的重心,使显微镜不容易翻倒17.重,地球18.形不成雨,因为雨失去重力,降不下来(例子合理就行)19. 2.4,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或伸长量越大,弹簧的弹力越大)20.重心,几何中心,救生圈(回力镖等)21.(a)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b)形变与力的方向有关;(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三、实验题22.(1)天平,弹簧秤(2)9.8 N/kg (3)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23.(1)正比关系(2)40 N (3)图略(提示:先标出最大值,再按比例标)(4)1.6 N四、画图题F支24. 25.G26.F支G五、计算题27.(1)474 N (2)47.4 kg六、综合探究题28.(1)弹簧秤(2)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伸长越长(3)B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自主导学1.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运动状态不变,惯性基础练习1.B2.C3.D4.C5.A6.C7.A8.向后仰,向前倾,向左倾,乘客身体具有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9.到达目标上方前 10.相互的, 惯性11.前, 后, 液体和气泡12.(1)初速度 (2)小, 慢 (3)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惯性, 运动状态 提高练习 14.D第2节 二力平衡自主导学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2.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基础练习1.D2.A3.B4.B5.D6.O , 相等, 相反7. 800, 竖直向上8. 1000, 1000, 竖直向上, 10009.(1) (2)10.(1)匀速直线运动 (2)相反, 钩码的数量(3)不能,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4)把小纸片剪成两半 提高练习 11. A第3节 摩擦力(一)自主导学1.相互接触, 阻碍相对运动2.压力, 压力, 粗糙程度, 粗糙 基础练习 1.D 2.A3. 3.6, 3.64.滑动摩擦,从右到左5. 0, 30, 水平向左6.(1)匀速直线,滑动摩擦力 (2)F 3 (3)接触面越粗糙 (4)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7.N GF 拉Gf提高练习8.D 9.B第3节摩擦力(二)自主导学1.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基础练习1.B2.B3.C4.B5.ACE BD6.滚动,滑动,滚动,滑动,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等(合理即可)7.增大,减小8.小,远,给汽车轮胎加防滑链(合理即可)9.压力,摩擦力提高练习10.静止, 2, 0第八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D2.C3.B4.C5.C6.D7.B8.A9.C 10.D11.A 12.B 13.C 14.B 15.C二、填空题16.10,小于17.减小摩擦18.加速,突然启动,减速,急刹车,右19.有, 10, 6020.玻璃,玻璃,摩擦力,匀速直线21.惯性,摩擦力22.粗糙,摩擦力,压力,摩擦力23.200, 0三、实验探究题24.(1)重,支持(2)同一高度,初速度(3)小,慢(4)匀速直线,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5.(1)摩擦力(2)砝码个数(3)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26.(1)接触面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匀速, C(3)1, 2,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四、画图题27. 28.五、计算题29.解:因为伞和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所以阻力f 与伞和运动员的总重力G 总二力平衡,f 等于G 总G 伞 = mg = 20 kg ×9.8 N/kg = 19.6 N G 总 = G 伞+ G 人= 19.6 N +800 N = 819.6 N F = G 总 = 819.6 N答: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819.6 N.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自主导学1.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 压力, 受力面积, F/S2.牛每平方米, 帕斯卡, 帕, Pa 基础练习1.B2.C3.A4.C5.C6.D7.C8.B9.D 10.B 11.2×105 , 5×104提高练习12.睡在“席梦思”床上的压强P 软=2×103Pa ,从而可知,P 硬=6×103Pa >P 软=2×103Pa ,睡在“席梦思”软床减小了对人体的压强,所以睡在“席梦思”软床上更舒服。
物理八下知能答案人教版2022
物理八下知能答案人教版20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把一根导线平行的拉到静止小磁针的上方,如图所示,当通有如图所示电流时,小磁针N极垂直纸面向里偏转,若电流方向改变时,小磁针的N极将( )A.向里偏转B.静止不动C.向外偏转D.不能确定2.(2011·杭州中考)小刚学习了磁的知识后,标出了下列四种情况下磁体的磁极(小磁针的黑端为N极),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中小磁针N极(黑色端)指向错误的是( )4.(2011·威海中考)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的附近,闭合开关S后,通电螺线管磁感线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源的右端为正极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C.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D.小磁针N极向右转动5.如图所示,电磁铁左侧的C为条形磁铁,右侧的D为软铁棒,A、B是电源的两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A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吸引B.若B为电源正极,则C被吸引,D被排斥C.若B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排斥D.若A为电源正极,则C被排斥,D被吸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6分)6.(2011·芜湖中考)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螺线管的A端是_______极,电源的D端是________极.7.小芳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电与磁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1·安徽中考)在原子内部,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会形成一种环形电流,该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使物质微粒(原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若图中箭头表示的是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方向,则环形电流的左侧应为_______(选填“N”或“S”)极.9.如图所示,光滑地面上有一小车,其上放一条形磁体,左侧地面固定一螺线管,当开关闭合时,小车将向______运动.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10.(5分)(2011·福州中考)请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11.(5分)(2010·十堰中考)受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的作用,小磁针静止时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请画出螺线管导线的绕向.四、实验探究题(9分)12.(2011·淮安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1)实验探究的是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________.(2)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是.A.类比法B.转换法C.控制变量法D.等效替代法答案解析1.【解析】选C.通电导线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电流方向改变时,通电导线的磁场方向也改变,磁场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随之改变,故选C.2.【解析】选C.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为磁场方向,所以A、B、D均错,C对.3.【解析】选C.用安培定则判断出该通电螺线管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所以该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左端的N极出发,回到右端的S极.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应与该点磁感线方向一致,由此可判断A、B、D中小磁针的N极指向正确,C中小磁针N极指向错误,其N极应指向右.故选C.4.【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由左到右,说明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小磁针受到电流磁场的作用会按顺时针方向偏转,即N极向左偏转,S极向右偏转.再根据安培定则即可判断通电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右端为电源的正极,左端为负极.5.【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若A为电源正极,由安培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则与C相互排斥,因D为软铁棒,无论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S极还是N极均会被吸引,A 错,D正确;若B为电源正极,则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此时螺线管与C相互吸引,D被吸引,B、C均错.6.【解析】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通电螺线管的B端是N极,则A端是S极;由安培定则来判定电流的方向,电源的C端是正极,D端是负极.答案:S 负【解析】比较甲、乙两图,当导线中有电流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导线中没有电流时,小磁针静止不动,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比较甲、丙两图,当导线中电流方向改变时,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改变,即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方向改变,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7.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答案: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8.【解析】可以将环形电流看成一通电线圈,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环形电流的右侧为N极,左侧为S极.答案:S9.【解析】当开关闭合后,根据安培定则可判定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与小车相互排斥,小车受到向右的斥力而向右运动.答案:右10.【解析】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S极指向及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可判定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再利用安培定则可判定通电螺线管正面电流方向向上.答案:11.【解析】安培定则不仅可以用来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在已知电流流向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时,还可以用来确定导线在螺线管上的绕法.小磁针的N极指向右侧,所以螺线管的左侧是N极,右侧是S极,由安培定则可以确定出电流是从前面流入线圈的.答案:12.【解析】本实验考查的是电流的磁效应.小磁针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方向改变时,小磁针偏转方向也改变,说明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利用小磁针的偏转判断通电导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采用的是转换法.答案:(1)磁场(2)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判断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4)B。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6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能演练提升(答案)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6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能演练提升(答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6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能演练提升(答案)六、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物体浮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时,浮力大于它的重力B.当物体悬浮时,浮力小于它的重力C.当物体上浮时,浮力大于它的重力D.当物体下沉时,浮力等于它的重力2.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
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3.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比较轮船在长江与东海里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轮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C.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D.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4.(·山西中考)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
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的密度比李子的密度大B.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C.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D.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不变5.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B.F甲乙丙ρ甲ρ乙ρ丙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湖南衡阳中考)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7.把重5 N、体积为0.6 dm3的物体投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