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角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个角度会很美
•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 惟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唉呀, 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 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 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 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 案。 • 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做了一千 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 地说:“我已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 丝!”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智慧
• 真让人拍案叫绝。而这一切,不是源于爱迪生与众不 同的思考角度吗? • 换个角度,我们要有推翻陈见的勇气和别出心裁的 智慧。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 纵向剖开,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固执地把它横向切 开了,于是,她闪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苹果里的“星 星”!正是因为孩子们的“无知”才造就了他们独具 慧眼,才使他们有如此探索世界的勇气和热情。于是 儿童有时让人敬畏。世界这么大,睁大我们的眼睛, 用单纯而善感的心灵,用宁静平和的呼吸,去感受世 界的多姿多彩。用孩子般的热情与好奇打开观察世界 的多棱镜。多角度的斑斓定会让我们惊喜不已:原来, 恼人的雨冲洗下的绿叶会如此纯粹鲜灵;灰灰的云间
当然,我们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 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是要反对刻意为文; 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 的文章。
文章首先以台湾女作家与小女孩的话进行对比分 析,揭示原因,推出论点;然后联系当今青年学生文 风不正的现象,强调端正文风的必要性;再以李白、 袁枚、张爱玲的正反事例论证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文 章家的传统,强调端正文风的重要性;最后特别说明 “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 炼,而是要反对刻意为文”,是“诚心诚意希望青年 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的文章”,在辩证说理的 同时,照应了观点,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诗文家的传统。李白 曾经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 见他也是不赞同刻意为文的。不只李白,还有 清代的袁枚,他主张“性灵说”,也认为文章 贵在自然,不能有空泛的话。中国近代有“才 女”之称的张爱玲,她的小说《金锁记》就由 于过分讲究技巧而招致许多文学家的批评。著 名文学家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这样写 道:“技巧将是张女士的最大的敌人。”看来, 刻意雕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自然。
• 也会透过几缕分外金黄的阳光;无名无香 的野花小草也自有一份平凡的生机与美丽; 生命中刺痛的挫折也可以变成使人成长的 营养;失败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醒目的坐 标…… • 换个角度,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的话总是那么耐人寻味。
变式论述结构
引:引材料、亮观点 议:发议论 联:联现实 结:做结论
结尾时,要用不同的语言重申自己的看法,作好 分析议论后的小结,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照应。如 果能再选用两三句支持证明你看法的名言,或评价事 例的名言放入文中就更好了。
也叫启感式论证结构。这种写法由“引”、 “议”、“联”、“结”四步构成。
• • • • • • • • •
• • • •
观点: 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事物也会不同 学会转换角度解决难题 思维定式阻碍变换角度思考 各人有各自的角度 改变看事情的角度,就是改变做事情的方式。 换个角度会使成功变得容易 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转换角度,换位思考
不要用自己的角度衡量他人 乐观的角度 改变惯常的思维角度 角度不同,是非不同
自然才是美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 “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无 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最 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味道的。”小 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孩 的话却要生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孩 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 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 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反失却自然。 可见,自然才是美。
当今青年学子中,象那位台湾女作家那样 刻意为文的并不少,其作品矫揉造作有余,清 新自然不足。尤其在华丽文风盛行的风气下, 不少的人竞相追求一种飘浮、朦胧的意境。结 果,朦胧过度,反成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我 曾在《大学生》上看见过这样一首诗:“明月 高悬/孤星冷照/离开了你/我的世界/只剩 下/一根冷冷的弦”。这就是典型的“为赋新 词强说愁”。除了把读者弄得一头雾水之外, 还给读者心中平添一股怒气:这也叫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