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记叙文(散文、小说)考点分析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记叙文(散文、小说)考点分析考点一:概括内容情节1、直接概括: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起因、经过)+事件结果答案示例: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回家去问妈妈》2、参考事例概括:可以根据给定的短语形式(一般是动宾、主谓)进行填空。
答案示例:1表哥邀请我参加他大学宿友聚会《就算站在谷底,我也能和你并肩》3表哥们大谈各自风光考点二:分析人物例题1:结合全文分析,“我”和“管理员”各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答案示例:“我”,责任心强,关爱学生,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有些年轻气盛。
“管理员”,工作认真负责,但教育方法有些简单,不过也有通情达理的一面例题2:孔乙己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洗。
写出了孔乙己生活的贫困潦倒,被人欺负(人物的状态),暗示人物好吃懒做的性格,呼应上文,解答为什么孔乙己到店里大家都笑起来的原因,为下文孔乙己的悲剧埋下伏笔。
考点三:理解词、句、段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分析:答题思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情、思、理)例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答案示例:“溶化”原指固体物质在液体分子的作用下的溶解过程,文中喻指犯过的错误被忽视或遗忘。
例题2:结合全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例句: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
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这位同学的一颗一辈子不去犯错误的心灵。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参考答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我”不直接点名批评,希望用这种不伤害学生的方式来换得学生自省,并永远保持自律。
例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着我的心房,促使我身体力行。
《盲道上的爱》参考答案: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情交织在一起,使“我”的内心产生压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们多做一些实事。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复习16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六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知识点讲解考点一、内容梳理及概括1.常见题型(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发展、情感变化……)(2)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填空。
(3)文章的情节为什么将……安排成……(4)……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次概括。
2.答题思路(1)从文章的线索入手一篇文章的材料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
围绕文章线索,即可梳理出行文的思路。
寻找文章线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线索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事情发展顺序,连缀成文。
②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以某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某人为线索。
在这类文章中,某人往往是贯穿全文的人物,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如《孔乙已》中的“我”。
⑤以见闻为线索。
《故乡》就是一例。
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⑥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⑦以感情为线索。
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①梳理全文的思路,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②梳理文章局部的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在段落内划分层意。
(3)从标志词入手①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
②抓住地点转移的词语。
③抓住特殊词语。
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知识清单11 记叙文(小说、散文)中考考点
一、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的交流。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的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方式是叙述,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到点睛作用。
二、散文知识点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同小说相比,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它同戏剧相比,同样讲究语言的精练,但不受时空限制,而靠优美的语言取胜;它和诗歌相比,同样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不是诗,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
因此,散文是一种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美文”。
散文形散而神聚。
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做“形”,把作者的感悟叫做“神”。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
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散文的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2、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讽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一.基本知识: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记叙文知识点整理一: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叙事线索:(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⑥地点变换2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紧密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二:描写及其作用A描写的几种形式(1)描写角度: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3)描写方式: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B、几种描写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散文、小说)知识、考点一览表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种类: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
突出事物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变化和幽默感;可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突出人物形象,展现景物特征。
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与正面描写结合,可使被描写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显明突出。
抒情
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作品中心思想,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直接抒情
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抒发自己的感情。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丰富联想。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增强语言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高度概括,易于记忆;读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美感。
记叙文(散文、小说)知识、考点一览表
考点名称
知识名称
定义概念
特征或作用
一
一条线素贯始终
故事情节有特征
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和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俗话说:“彩线串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和故事。它可分为物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事线,或明线和暗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一、记叙文知识清单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二、散文、小说知识清单附属:一、学法指导(两遍读书法)第一遍:(辨类型,悟中心)1、了解是写人为主、写事为主还是以抒情为主。
2、初步把握中心,思路、形象、语言特色。
3、抓关键词和语句理清段落对中心的关系。
4、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遍:(细揣摩,做试题)1、浏览试题,体会设题意图,先易后难,2、对重点处、困惑处放慢速度,边读边思考。
3、再浏览,检查答案的正确、全面性。
答题步骤(1)先读问题,后读文章(确定文体)(2)再读全文,整体感知(3)仔细审题,抠出答案(4)忠实原文,运用文体(5)看分答题,组合表述(6)认真书写,宁多勿少(简述题和限字数题除外)第一步:阅读文本读问题——读标题——读文章——按问题有重点再读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
)第二步:感知内容1、感知要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
2、筛选信息筛选关键词、句,分析理解,弄清段意。
要注意抓住以下重要句子:①首句。
它往往有提示、铺垫、引起下文、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揭示文章主题。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
⑦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第三步:审清问题●几分●几个问题●问了什么●涉及哪个自然段●问题关键词是什么●有没有特别的要求和限制 (字数、角度、范围结合文章内容等等)●注意带有引号的词和语句●要去找原文。
文学作品试题,一部分能在文中的对应位置找到答案,一部分必须把握全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概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记叙文含义: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写论说情)狭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二、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1.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 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 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
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2)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发展成为必然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呼应前文或题目、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使文章结构前后严谨等作用。
在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等作用。
在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形象、性格、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作用。
句子的作用也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包括中心句或点睛句、情感句、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等。
这些句子可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直抒胸臆、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等作用。
总之,句子或语段在文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联系结构、表情达意等方面,为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提供支撑和补充。
关系。
2)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3)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等。
4)营造一种社会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九、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技巧,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这些手法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十、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通过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记叙文、小说、散文的共同特点考点汇总
记叙文、小说、散文的共同特点考点汇总
- 描述性语言:记叙文、小说和散文都使用描述性语言来描绘
场景、人物和事件。
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作者能够让读者身临
其境,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
- 叙事结构:这三种文体都有明确的叙事结构,包括开头、引子、和结尾。
通过恰当地构建叙事结构,作者能够将读者的注意力
引向关键情节,并创造出紧凑、连贯的故事线索。
- 人物塑造:记叙文、小说和散文都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展示
他们的特点、情感和经历。
作者可以运用对话、动作和思想等方式,使人物更加生动立体,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 主题探索:这三种文体都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探
索各种主题。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传达他们对于生活、人性、情感等主题的理解和探索。
- 符号象征:记叙文、小说和散文常常使用符号和象征手法来加深故事的意义和表达。
作者通过隐喻、比喻等手法,使故事更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和解读。
- 情感表达:这三种文体中,作者往往会用心灵的感知去表达内心情感。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和对事件背景的渲染,作者能够把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 文学技巧:记叙文、小说和散文都运用了各种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对仗等,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这些技巧能够提升作品的品质,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上是记叙文、小说和散文共同具有的特点考点的汇总。
这些特点帮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故事与感受。
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
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一、内容及中心的概括【答题方法】1、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中心句、总结句;2、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相关信息。
(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答题技巧】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面三刀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考点三】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常见考点】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句子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考点剖析】1、含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或段落的本义和特殊含义、言外之义、深层含义。
2、作用:(1)内容上:①开篇点题②设伏笔、作铺垫;③深化中心;④点明主旨;⑤表达感情;⑥表现人物的特点等作用。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文体知识梳理因素类型看法及作用示例记叙文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结果(有助于解析文章的构造,理清事六因素件发生、发展的脉络,既而正确掌握文章的要旨)往常描述人物的容颜、行动、心理、语言和人写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鲁迅《藤野先生》物的形象,反应作品的主题。
按写作内容分叙事写景以表达事件为主,侧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经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以描绘光景为主,经过描述光景,寄望感情,表现主题。
沈石溪《斑羚飞渡》《春》《济南的冬天》状物以写物为主,经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望作者的理想。
王鼎钧《那树》依据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次序来写,分为准时间次序叙事、按地址变换叙事、按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
叙事自始自终,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正叙鲁迅《藤野先生》记叙文倒叙把故事的热潮或结局提到前方,再按故事发生、发展次序来表达。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故事情节波涛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次序叙事时临时中止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朱自清《背影》,插叙关的另一件事。
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起衬托、增补的作用,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构造紧凑开篇点题以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又跌荡多姿。
单行的追想。
补叙叙事结束时,增补交代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
起增补交代的作用,使行文严实;令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对这一故事作了一个总结。
用“我”来记述。
表达和蔼自然,能自由地表第一人称达思想感情和浸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鲁迅《孔乙己》真切生动之感。
记叙文人称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表达。
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怀性和和蔼感,便于感情沟通。
魏巍《我的老师》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第三人称过告诉读者。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应形式魏巍《我的老师》比较灵巧自由。
中心人物以人物为线索,连缀故事环节。
鲁迅《孔乙己》记叙文线索中心事物以事物为引子,串连事件内容。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各大文体知识点总结归纳
各大文体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叙事文体叙事文体是一种着重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以一个或多个人物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为线索,通过描述情节的起承转合展现故事的发展,通过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从而揭示出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主题和意义。
叙事文体一般包括小说、散文、传记、历史、游记等形式,其中小说是最为广泛和常见的一种叙事文体。
在叙事文体中,语言的描述和情节的情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家需要通过精准的描述和生动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还需要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织来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叙事文体的写作中,作家常常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比如描写手法、对比手法、象征手法、比喻手法等等。
此外,作家还需要注意结构的安排和情节的展开,以及角色的刻画和对话的运用等方面,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活。
总之,叙事文体是一种通过叙述情节和人物来展示主题和意义的文学体裁,通过对情节、人物、语言和修辞的处理,作家可以创作出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叙事作品。
二、抒情文体抒情文体是一种着重表达情感和体验的文学体裁,它通常以诗歌形式呈现,通过语言的音韵和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达到抒发情感、抒发情怀、抒写心情的目的。
在抒情文体中,语言的表现力和意象的构建非常关键,作家需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和情感,从而使作品更加深情、动人。
抒情文体通常包括爱情诗、思乡诗、哀歌、颂诗、咏物诗等形式,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情感的表现和情绪的抒发来吸引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的效果。
在抒情文体的写作中,作家需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用词的精准和意象的构建,以及情感的真挚和深刻等方面,从而使作品更加抒情和感人。
总之,抒情文体是一种通过表达情感和体验来引发读者共鸣的文学体裁,通过对语言、意象、情感和节奏的处理,作家可以创作出充满韵味和情感的抒情作品。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按照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能够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柢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阐发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画出孩子的成长进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个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文体区别:在表达方式上——记叙文(事件)重记叙表达,混杂议论和抒情、描写;小说(人物、故事情节、环境)重记叙、描写,混杂议论、抒情;散文(写景、事、理、物)重描写、抒情、议论、记叙;现代文阅读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作用: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揭示文章主旨7、一语双关8、象征作用二、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重要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①总起全文,领起下文、②设置悬念、③开门见山、渲染气氛、④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中间段(过渡段):①承上启下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发展成为必然。
3、结尾段:①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②深化(升华)主题,③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④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⑤使文章结构前后严谨。
4、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5、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了……气氛。
③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形象、性格。
④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
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6、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三、句子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结合段落结构的作用)两方面考虑1、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2、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3、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总的来说:句子或语段的作用1、内容上(联系结构,表情达意方面):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2、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3、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①运用……修辞(写作手法、描写角度)描绘出了……的画面(或情景),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②若没有以上手法角度,就可抓住关键词语含义进行语句内容赏析。
五、感受人物,分析形象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尽可能从前往后全面概括)2、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①外貌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
④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六、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七、.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直接描写心理描写,便于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情感交流和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将文章内容娓娓道来。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使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分析事物。
八、记叙方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九、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写作手法及作用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十、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十一、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深化主题。
十二、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十三、.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十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A、正面描写 (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C、细节描写作用细致入微,以小处的动作、神态等深刻表现人物形象。
(5)自然环境描写(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情感(4)表现人物某性格(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渲染××环境气氛(3)衬托人物心情(4)推动情节发展(5)深化主题十五、.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十六、议论文字(段落)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十七、关键句的赏析——四抓四联系: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角度);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
十八、阅读步骤: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第四、“十六字”方针。
(倒过来也一样)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4、段不离篇。
十九、.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二十、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二十一、.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二十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二十三、.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二十四、.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二十五、关键词的赏析:⑴、该词的本义;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二十六、概括文章(段落)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二十七、感悟,解答开放问题。
一、谈感悟和启示时,应先针对提问,直接而简洁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主旨。
然后把自己独特的领悟与启示分条陈述出来,力求全面深刻,挖掘文章隐藏信息和潜在的东西。
二、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说时,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亮出观点,评价优劣,分析原因。
三、对作者观点评说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对作者的感悟、观点的评述,与作者保持一致较好,观点要有正面的指导意义,且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历年中考现代文考点:赏析语句;信息筛选题型;品析字的好处及在原文中的意思;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举例主观题;故事在文中的作用;赏析文段最后语句的划线句;文章引起你哪些触动,谈谈感受;问题最主要要看清背后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