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 巩固 知能 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时规范训练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2014·湖北联考)读下图,回答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解析:选C。
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解析:选A。
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俄罗斯B.欧洲C.新加坡D.日本解析:选A。
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2014·淮安调研)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
1 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正式投产;800千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已供电。
读图,完成4~5题。
4.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A.西电东送B.北煤南运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D.西气东输5.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B.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解析:特高压输电工程属电力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地理 12 五个地区课时规范训练 湘教版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地理 1-2 五个地区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2014·九江模拟)读世界某区域水系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乙阴影可能为( )A.山脉B.裂谷C.河流D.海洋解析:选A。
图中阴影区两侧河流分别向东、向西流,故阴影区为分水岭,故为山脉。
2.图中季节河的汛期最有可能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选D。
根据图中西临地中海,且多季节性河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地中海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汛期。
(2014·河北衡水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后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三处水域,其中①是( )A.地中海B.波斯湾C.黑海D.死海4.图中贯穿水域②③的阴影区域所表示地形的成因是( )A.河流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地壳断裂凹陷D.地壳挤压隆起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推断该地区为西亚巴勒斯坦及周边地区。
第3题,①为地中海。
第4题,考查的是东非裂谷带,该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以南,向北经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至西亚地区的死海以北地区。
所以阴影区域的地形是地壳断裂凹陷形成的。
答案:3.A 4.C读世界某区域水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引起A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有( )①人们过量引用河湖水②过度开垦③蒸发旺盛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解析:选D。
A湖泊位于非洲中北部,湖泊周围肥沃的土壤、广布的沼泽使沿湖一带成为重要的农业区。
由于人们过度开垦以及引用河湖水进行大规模灌溉,湖泊面积急剧减小。
另外A湖泊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蒸发旺盛,加剧了湖水面积的缩小。
6.在B湖泊北部修建大坝工程后,给河流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河流沿岸冲积平原面积增大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C.河口处生物种类减少D.大坝下游水患灾害减轻解析:选C。
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规X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2013·试题调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XXXX等内陆城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XXXX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2.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解析:第1题,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基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第2题,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一方面应当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答案:1.D 2.A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并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工业区是( )A.美国硅谷、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B.班加罗尔、XXXX、珠江三角洲C.日本九州岛、意大利的中部、德国鲁尔区D.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解析:选C。
图中①为高新技术产业,②为中小企业集聚的新兴工业,③为传统工业。
辽中南工业区为传统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并不是建立在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长江三角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区,既有XX的乡镇企业,也有XX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高三地理教材第三章《区域地理》的全部内容,重点学习第一节《区域的特征与划分》。
详细内容将包括区域的概念、特征、划分方法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划分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区域的概念、特征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新课:(1)讲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家乡所在地区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2. 答案:(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一定范围、相对独立、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的地理单元。
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范围、边界、内部结构和功能。
区域划分方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等综合指标进行划分。
(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植被覆盖率较高,农业以水稻为主,工业以轻工业和电子产业为主。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河流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自然地理 3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时规范训练 湘教版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自然地理 3-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2013·新课标文综Ⅰ)下图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完成下题。
1.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选C。
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2013·新课标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题。
2.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选B。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
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B项正确。
(2012·安徽文综)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3~4题。
( )3.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B.②C.③D.④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
读图分析可知,距地面6米以内,①的防风效果最明显,故选择A项。
第4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选择②最符合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3.A 4.B右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2024年高三年级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4年高三年级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1. 确认并掌握高考地理考点和重要知识点;2. 加深对地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3. 锻炼解答各类地理题目的能力;4. 提高总结和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1. 人口与城市:重点复习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与规划、人口问题等;2. 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复习区域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环境问题等;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重点复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遥感技术的应用、地理研究方法等;4. 地球与地图:重点复习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地球的形状与坐标系统、地理经纬度的测定等;5. 自然地理环境:重点复习大气环流、气候与气象、水循环与水资源、自然灾害、岩石圈与地球内部动力活动等。
三、复习步骤与计划第一阶段(1个月)1. 整体复习:先整体了解高考地理考纲和各单元知识框架,对照教材逐个复习,并做好相应的知识点笔记;2. 提高概念理解:针对不易理解的概念,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与同学一起分享理解和解答方法;3. 重点专题复习:按照考纲重点,挑选重点内容进行集中复习,同时做相关的习题,掌握解题技巧;4. 选择题专项训练:做大量选择题,熟悉题型和考点,培养对条件和选项的敏感度,提高答题准确率。
第二阶段(2个月)1. 深入理解:逐个单元扎实复习,重点关注较难的知识点,并结合实例分析与解答;2. 解答题训练:重点训练解答题,通过解析方法和答题技巧,提高解答题答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3. 考点串讲:分组进行考点串讲,彼此提问,提高对考点的把握和理解;4. 模拟考试:模拟高考真题,进行全面自测和总结,发现问题和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1个月)1. 异地考察:利用寒假期间进行地理考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知识串讲: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单元进行知识串讲,提高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3. 重点题目梳理:针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整理出重点题目并进行思考和解答,查漏补缺;4. 重点题目讨论:同学之间进行重点题目的讨论,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地理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地理 1-1 世界地理概况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2014·绍兴模拟)下表为某国家四个城市的有关资料。
据表回答1~2题。
城市地理坐标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月7月甲(12°24′S,130°54′E)21 1乙(23°48′S,133°54′E) 2 1丙(31°54′S,116°00′E) 3 18丁(42°54′S,147°18′E)11 13 1.A.甲、乙B.乙、丙C.甲、丁D.丙、丁解析:选C。
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是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而形成西北风,丁城市位于西风带,终年为西北风,因此选择C项。
2.影响丙地7月降水日数多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控制B.气流受地形抬升C.受海洋西风控制D.受海洋信风控制解析:选C。
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区;7月处于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降水日数多。
(2014·北京海淀第二学期期中)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
读图,回答3~4题。
3.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欧洲比亚洲多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平原比山区多解析:选D。
世界人口分布平原地区多于山区,低纬度多于高纬度,亚洲多于欧洲,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西半球主要是美洲)。
4.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解析:选C。
③位于欧洲西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利;①是亚洲东部,人口增长数量较多,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迁入人口比重较小;②是南亚,经济较落后而城市化水平较低;④为美国,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地。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训练 湘教版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新垦区(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解析:选C。
从图中看出,新垦区的边界与行政区的划分并不一致,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
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解析:选D。
行政中心与新垦区分别为城镇地域与乡村地域,结合图可以得出,空间分布分别为点状与面状。
(2013·试题调研)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四大茶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大茶区1月份均温都在0℃以上B.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C.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以长江为分界线D.自南向北,茶区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解析:选B。
江北茶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江南茶区延伸到长江以北;自北向南,茶区的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受气候影响,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大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
4.“南茶北引”过程中,茶叶在江北茶区易受到的自然灾害有( )A.低温、冻害B.台风、寒潮C.水土流失D.风暴潮、霜冻解析:选A。
江北茶区位置偏北,冬春季节易受寒潮、风雪、低温、冻害等影响。
(2014·山西朔州模拟)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5~6题。
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解析:该题考查读图能力。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湘教版一、选择题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正是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工程之一。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三个湖泊依次是( )A.太湖、巢湖、滇池B.巢湖、太湖、滇池C.滇池、太湖、巢湖D.滇池、巢湖、太湖2.图中三大湿地目前污染严重,其污染物主要来源是( )A.农村农药的大量使用B.石油污染最为严重C.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突出D.工业大量排放污水3.下列对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湿地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三个湿地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为了保持足够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及湖泊轮廓判断名称。
第2题,“三湖”地区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大量污水。
第3题,“三湖”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1.C 2.D 3.D昆明市于2008年启动的滇池数字化水下地形测绘工作已全面完成。
测绘表明,滇池底部为平缓地形,是典型的断层陷落湖,水体流动性较差,交换周期较长。
左下图为2010年8月9日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图,治理后仍有大量蓝藻发生,水体呈现绿色。
右下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滇池最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目前滇池正在实施洗“藻”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A.为鱼类增加饵料B.增加水生植物C.消除水中的蓝藻,解决湖水的富营养化问题D.控制泥沙淤积6.通过从外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措施之一。
这主要会影响水循环的( )A.蒸发环节B.降水环节C.水汽输送环节D.径流输送环节解析:第4题,从材料可知,滇池是断层陷落湖,最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的丁处,即断层错位处。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整理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整理一、自然地理1.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运动和时间(2)地图的类型和阅读2.陆地与海洋(1)地壳的变动和海陆的变迁(2)气候与海陆的关系3.天气与气候(1)天气的定义和要素(2)气候的类型和变化4.河流与湖泊(1)河流的形成和特点(2)湖泊的类型和分布5.土壤与植被(1)土壤的形成和分类(2)植被的类型和分布6.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利用(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农业与工业(1)农业的类型和布局(2)工业的类型和分布3.交通与通信(1)交通的类型和网络(2)通信的技术和设施4.商业与国际贸易(1)商业的类型和布局(2)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政策5.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三、区域地理1.我国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和面积(2)地形和气候2.北方地区(1)地理特征和产业(2)区域发展和问题3.南方地区(1)地理特征和产业(2)区域发展和问题4.西北地区(1)地理特征和产业(2)区域发展和问题5.青藏地区(1)地理特征和产业(2)区域发展和问题6.省级行政区地理(1)地理位置和范围(2)地理特征和问题四、地理信息技术1.遥感技术(1)遥感的原理和应用(2)遥感图像的解读和分析2.全球定位系统(1)GPS的原理和应用(2)GPS地图的阅读和利用3.地理信息系统(1)GIS的原理和应用(2)GIS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五、世界地理1.美洲(1)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特征(2)美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2.欧洲(1)欧洲的地理特征(2)欧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3.亚洲(1)亚洲的地理特征(2)亚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4.非洲(1)非洲的地理特征(2)非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5.大洋洲(1)大洋洲的地理特征(2)大洋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六、地理实验与观测1.地球仪的使用和制作(1)地球仪的构造和功能(2)地球仪的制作和观测2.气象观测和实验(1)气象仪器的使用和读数(2)气象现象的观测和实验3.水文观测和实验(1)水文测站的设置和测量(2)水文现象的观测和实验4.生物观测和实验(1)生物观测的方法和技巧(2)生物现象的观测和实验七、地理国情与可持续发展1.国情与资源(1)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利用2.环境保护与治理(1)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2)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措施和方法3.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4.区域合作与发展(1)区域合作的类型和机制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整理,可谓是包罗万象,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再到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无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区域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基本概念] 区域、区域类型、区域空间尺度、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因地制宜。
[基本原理] 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差异性、区域的关联性原理。
[体系架构]课时59 区域与区域发展1.多种多样的区域 (1)不同类型的区域①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②区域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区域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③区域的类型⎩⎪⎨⎪⎧按自然特征划分的: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按人文特征划分的: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按综合特征划分的:如中国主体功能区按行政管理目标划定的:如行政区(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①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②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③同一尺度的区域,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思考 “用区域的方式认识世界”是区域认知的重要表现,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其认识方式应有所不同。
你认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认知方式有什么区别?答案 一般来说,大尺度区域关注整体性,忽略细节,并注重一般规律及“普适性”;小尺度区域则关注具体,注重细节,尤其关注“普适性”基础上的“特殊性”。
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1)区域整体性①区域要素构成: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②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③整体性的形成: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①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 中图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材内案例——抓牢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解决问题(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3.水土流失(1)概念: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1.主要措施22(1)综合治理的意义:①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
②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
(2)综合治理的原则: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
[教材外案例——领悟好]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温馨提示]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人为因素)。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温馨提示]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2)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
(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自然地理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自然地理 1-3-1 自转运动特征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解析:选D。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图示信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结合经纬网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2.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解析:选C。
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昼夜交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据此回答3~4题。
3.在下列情况下,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地球上的人B.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地球上的人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为15°/h,如果人向西运动的速度也达到15°/h,则不会经历昼夜交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随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则为昏线。
答案:3.D 4.B(2014·北京朝阳检测)读“经纬线(全球范围)示意图”,非阴影与阴影部分分别为8日和7日,据此完成5~7题。
5.丙地的地方时是( )A.0∶00B.6∶00C.12∶00D.18∶006.乙点的经度是( )A.0°B.60°EC.120°E D.180°7.北京时间可能为( )A.7日4时B.8日5时C.7日11时D.8日8时解析:第5、6题,根据“新的一天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开始向东到180°经线”可知,丙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0∶00;乙所在的经线为180°经线。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人文地理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人文地理 3-3 工业区位因素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2013·青岛模拟)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2.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乙地( )A.最接近原料产地和能源地B.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C.交通便利、劳动力价格低廉D.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析:第1题,综合分析四地中,甲地成本最低。
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运费及能源费用并不是最低,可排除选项A;乙地工资费用最高,可排除选项C;根据图示不能判断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D不符合,只能选B。
答案:1.A 2.B(2014·泉州模拟)读某大型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 )A.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B.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C.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D.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解析:选A。
管理和研发部门工作人员较少,企业占地面积小,但是信息来源广,技术交流量大,应该布局在市中心位置。
核心生产部门是企业生产中的关键部门,应靠近管理和研发部门,而配套生产部门种类多,占地广,应布局在城郊。
4.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下列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 )A.甲——环境容量大B.乙——配套企业多C.丙——土地成本低D.甲——接近能源地解析:选C。
甲位于城区,土地成本高,环境容量小,也不接近能源地;乙位于市中心,为管理和研发部门,生产企业少,配套企业少;丙处在城郊,土地成本低。
(2014·顺德模拟)读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贸易量统计图,回答5~6题。
5.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钢铁工业 ( )A.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大B.属于出口加工型企业C.钢材一直需要大量进口D.钢材主要满足国外市场答案:A6.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逐渐趋向东部沿海地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A.靠近能源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C.便于出口钢材D.靠近丰富劳动力答案:B(2013·试题调研)“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自然地理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自然地理 2-2 内力作用与地貌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附近西海岸发生8.5级强震。
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发生在(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2.此次地震与下列哪种板块运动形式相关(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板块的分布即可判断出,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第2题,在亚欧板块(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大洋板块)交界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地震。
答案:1.B 2.D(2013·试题调研)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 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回答3~5题。
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 )A.G晚于B B.A早于DC.B晚于D D.C早于F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解析:第3题,由图中岩层发生过弯曲可知,该地发生过地壳运动;由图示地区有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知,该地发生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由C为沉积物可知,该地发生过外力作用。
第4题,岩层最老的是G;A为岩浆岩晚于B;E是因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变质岩,晚于A;D是侵入A中形成的岩浆岩,晚于A;G、B、F均为沉积岩。
第5题,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只有沉积岩中有化石;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根据沙丘特点可判断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巩固法讲解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巩固法讲解温故才干知新。
当同窗们掌握了少量天文知识后,为了防止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求,同窗们要掌握温习稳固的方法,以下是天文温习稳固法,请考生学习。
(1)阅读。
围绕温习的中心课题,仔细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
经过阅读,使同窗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到达过的水平。
阅读时应留意:一是采用回想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状况,回想要有条理、顺序。
在回想、阅读、思索的进程中,随时将思索效果记载上去,以便整理温习笔记时运用。
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停止温习稳固。
对天文概念的温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外延和外延,采用了解加记忆的方法。
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快乐味法、笼统记忆法、重复强化法、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称号,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
对天文原理的温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头绪,用了解、记忆加运用的方法。
对综合性天文效果,用片面剖析效果的方法。
对区域性天文效果,用剖析对比的方法。
对规律性效果,采用归结法。
对天文时空效果,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战略。
天文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停止串编学习。
学习时留意线(交通线、重要天文界限、人口活动路途等)串点(城市、自然维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
如沿长江支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支线,所在农业基地。
序列化战略,即演化进程按顺序陈列。
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天文意义等等。
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天文事物发作、开展、演化、转化的进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附属关系等天文事物演化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战略,并且运用演化规律剖析和处置天文效果,又能提高综合剖析才干。
(2)整理。
整理出系统的温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
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冗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拟图表让知识更明晰;简易地图笼统、醒目,易于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训练湘教版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新垦区(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解析:选C。
从图中看出,新垦区的边界与行政区的划分并不一致,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
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解析:选D。
行政中心与新垦区分别为城镇地域与乡村地域,结合图可以得出,空间分布分别为点状与面状。
(2013·试题调研)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四大茶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大茶区1月份均温都在0℃以上B.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C.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以长江为分界线D.自南向北,茶区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解析:选B。
江北茶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江南茶区延伸到长江以北;自北向南,茶区的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受气候影响,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大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
4.“南茶北引”过程中,茶叶在江北茶区易受到的自然灾害有( )A.低温、冻害B.台风、寒潮C.水土流失D.风暴潮、霜冻解析:选A。
江北茶区位置偏北,冬春季节易受寒潮、风雪、低温、冻害等影响。
(2014·山西朔州模拟)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5~6题。
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解析:该题考查读图能力。
由图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
说明该地区10多年来,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渐转型并得到优化。
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并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
反映出10多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
答案:5.D 6.D(2014·临沂质检)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回答7~8题。
7.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图中从Ⅰ到Ⅲ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8.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选D。
从Ⅲ到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及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2014·湖南联考)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
读下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解析:选B。
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看出,甲是西欧地区,乙是中亚地区。
西欧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光照和热量条件不足。
中亚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10.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C.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解析:选D。
甲地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冬季气温在0 ℃以上,地形较为平坦,河流流量稳定,没有凌汛现象。
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水位、流量受气温影响较大,季节变化明显。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
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B。
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了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
1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C。
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二、综合题13.(2014·北京海淀区期末测试)读图甲、图乙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全境及浙、粤、赣三省部分地区,其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目前台资企业占福建外资企业总数的21%,投资总额达86.05亿美元。
材料二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石雕等轻型加工业为主。
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
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有利的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读图乙,简述泉州市晋江径流量大、季节变化显著的自然原因。
(4)结合材料二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首先落实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再考虑茶树的种植要求,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应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最好是酸性的土壤等,然后再观察图中福建的这几个方面,便不难得出结论。
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第(3)题,影响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河流的水系特点等,结合该地的气候类型和图中晋江的水系特点,不难作答。
第(4)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这些信息的具体情况在材料中都能找到。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3)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东南沿海),年降水量大,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支流多,汇水量大。
(4)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14.(2012·浙江文综)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解析:第(1)题,本题属于地理事物分布类问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点及综合分析能力。
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分布的描述,应结合图1,图中显示了澳大利亚西部地区,铁矿石就在其中西部分布,要准确描述其铁矿石的分布及出口地的地理位置;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应从原料地特点、市场、及与出口港口之间的距离等方面去分析。
第(2)题,本题是对季风及地中海气候特征及成因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图2所给的①、③两地的气候资料,可看出①地是当地夏季多雨、③地是当地冬季多雨。
此问的回答学生易把南北半球季节相混淆而失分。
第二问气候特征成因的分析,①地夏季多雨的原因难度较大,学生只重视亚洲季风,而忽略澳大利亚西北部和南亚季风成因一样,风带随季节变化移动并且风向因南北半球位置不同而变化,从而对①地多雨原因分析错误。
第(3)题,本题是对澳大利亚水资源的考查。
应从水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等方面去分析。
学生获取信息不全面、概念理解不全易失分。
如:只看图3,分析出②、③两地地表水的总量及季节差异,而忽略图1中的图例“自流井盆地”这一信息,没意识到自流井盆地意味着有地下水,地下水也是水资源,从而导致漏答②③两地均有丰富的地下水这一相同点。
答案:(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
③地地表水较丰富,集中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