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一半期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秋季,夜空精彩纷呈。

10月3日,智利、阿根廷等地可以观测到“日环食”;10月12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经过近地点,其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长达61751年;10月17日,“超级月亮”现身夜空,带来今年最大的一轮明月;10月21日,猎户座流星雨达到高峰。

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天文现象中,涉及到的天体有()①彗星②卫星③恒星④星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3.若天气晴好,下列地点中,肉眼观察猎户座流星雨最佳的是()A.成都市中心B.峨眉山山顶C.金沙江谷底D.青城山林间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观测本世纪第三次“水星凌日”罕见天象,该天象是指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可以观察到水星投影出的小黑斑缓慢穿过太阳。

下图为水星凌日照片和据此完成4~6题。

4.本次“水星凌日”天象发生时,水星所处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5.形成“水星凌日”天象的重要条件是()A.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B.地球体积小于水星C.日地距离远小于日水距离D.太阳自身不会发光6.根据“凌日”现象原理,在地球上观测,下列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木星B.金星C.火星D.天王星2024年10月15日,我国宣布将开启地外生命探寻的相关计划,重点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寻找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迹象存在。

据此完成7~8小题。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环境条件有()①太阳正值壮年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③地表温度适宜,液态水广泛存在④质量和体积适中,存在大气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与地球相比,月球()A.距离太阳更近B.昼夜温差更大C.液态水更丰富D.生物种类更多“夸父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答案在最后)2024年10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选择题(共50道,每道题1.5分,共75分)1.2024年10月17日出现了本年度最大“超级月亮”,也是年度最大满月。

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超级月亮”且级别最高的是()A.太阳系B.地月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答案】D【解析】【详解】“超级月亮”是指处于近地点位置附近的满月,太阳系“超级月亮”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同一级别)不包括“超级月亮”,包含“超级月亮”且级别最高的是银河系。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3年10月20日报道称,太阳在最近4天内发生了三次X级耀斑,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

专家表示此次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

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X级耀斑发生于光球层B.X级耀斑爆发期间,CME也格外强烈C.CME发生于太阳色球层D.CME发生区温度低于X级耀班发生区3.X级耀班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A.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极光绚烂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地球两极磁场突然消失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答案】2.B 3.B【解析】【分析】【2题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CME是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X级耀斑爆发生时,CME格外强烈,B对;X级耀斑发生于色球层,A错;CME发生于日冕层,C错;CME发生区温度约200万°C,远高于X级耀斑发生地,D错。

故选B。

【3题详解】X级耀斑太阳爆发的耀斑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使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对;我国北方不在极圈范围内,没有极光现象,A错;太阳活动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磁场不会突然消失,C错;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是黑子活动影响,D错。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上海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上海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18分)地球演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

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

1、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4分)A.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B.各类地层中均含有化石C.含有软骨鱼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古生代D.在新生代地层中容易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2、图1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层的形成按时间早晚排序正确的是()(单选)(2分)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3、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矿产资源,两次主要的成煤时期是,。

(4分)4、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的地质年代是()(单选)(2分)A.太古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5、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

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单选)(2分)A.海洋面积不断扩大B.大气成分发生变化C.大气温度逐渐升高D.陆地上形成了很多巨型盆地6、图2所示地质年代的海陆演化特征是,该地质年代结束的标志是。

(4分)【答案】1、CD2、D3、古生代后期中生代4、A5、B6、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恐龙灭绝【详解】1、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A错误;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的地层中才可能有化石,B错误;软骨鱼类的化石在古生代的地层中非常常见,因此可以推断含有软骨鱼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古生代,C正确;新生代地层因其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历史演化过程,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丰富的主要地质时期,D正确。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必修第一册第一、二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天体悬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

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及其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照片。

据此完成1~2题。

1.组成“夏季大三角”的天体属于()A.行星B.恒星C.流星D.彗星2.图示“夏季大三角”应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

据此完成3~5题。

3.小行星带位于图中()A.①②之间B.④⑤之间C.⑤⑥之间D.⑥⑦之间4.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恒星质量B.行星体积C.大气成分D.温度条件5.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一半,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会是()A.水星B.火星C.地球D.木星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

下图示意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

据此完成6~7题。

6.乌鲁木齐某居民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系统,一年中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下列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A.行驶中的燃油汽车B.风能发电站C.地热发电站D.炭火烧烤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4年9月17日13:22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拍摄的太阳影像。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试题一:自然地理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是什么?2. 请解释地球的四季变化原因。

3. 什么是地壳运动?列举一些地壳运动类型。

4. 请简要介绍地震及其影响。

5. 请解释火山地貌的形成原因。

试题二:人文地理1. 简要介绍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 请解释农业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3. 列举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气环境问题,并解释其影响。

4. 请说明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5. 解释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试题三:地理信息与技术1. 请解释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2. 解释卫星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理中的应用。

3. 什么是地理信息网络?列举一些地理信息网络的应用案例。

4. 请解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用途。

5. 简要介绍地图制作的步骤和要素。

答案:自然地理1.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地轴旋转,一自转完成为一天;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公转周期为一年。

2. 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倾斜造成的。

当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夏季;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冬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春秋两季。

3.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动和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地壳快速移动)和抬升运动(地壳隆起)等。

4. 地震是地壳发生的震动现象。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地面沉降、洪水等灾害。

5. 火山地貌形成是由地壳运动和岩浆喷发造成的。

岩浆从地表喷出,形成火山锥体和喷发物堆积。

人文地理1. 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自然灾害、战争等。

人口迁移会影响社会结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2. 农业多样性指的是不同地区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

农业多样性对农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大气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酸雨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健康问题等。

4.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

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等。

5. 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包括地理条件、资源分配不均等。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东向西B. 自南向北C. 自西向东D. 自北向南2、下列哪个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A. 地壳由若干个刚性板块组成B. 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之上漂移C. 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拉伸形成地质构造D. 地球表面的岩石是均匀且不变的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

B、长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水资源,被称为“水能宝库”。

C、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D、海南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4、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公转产生了五带划分。

D、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在两极处最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主要层次?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层6、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是?A. 海洋B. 河流C. 冰川D. 湖泊7、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西北地区B. 喀喇昆仑山脉横跨西北、西南和南方地区C. 黄土高原位于华北地区D. 珠江三角洲属于东北地区8、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全年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小,东西温差大B.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低温C. 我国西部地区夏季高温,冬季低温D. 我国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温暖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C.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D.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 10、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势D. 人类活动11、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A. 黄土高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西藏高原D. 华北平原12、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C.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D. 四季分明,夏季多雨1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D. 经济发展水平14、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昼夜更替B. 地方时差异C. 四季变化D. 彭福斯效应(地转偏向力)1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夏季南北普遍高温B. 我国东部地区全年雨量充沛,西部地区干旱少雨C.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D.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16、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B. 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D. 我国地形对气候有显著影响,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五带划分D、昼夜更替2、在地球上,以下哪个纬度带的气候特征是“阳光充足,降水适中”?A、热带B、温带C、寒带D、极地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南北温差小,四季分明B、东半部为季风气候,西半部为大陆性气候C、全年降水量分布均匀D、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小4、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B、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0%C、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小D、高原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10%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 我国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D.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6、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大,时间差异大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 我国河流众多,内流河和外流河并存D.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干旱少雨,四季分明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8、关于我国地形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B、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和高原面积较小C、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和丘陵面积较小D、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高原和山地面积较小9、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地理区域是:A. 黄土高原B. 青藏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四川盆地 10、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A. 地形复杂多样B. 气候复杂多样C. 水资源丰富D. 生物种类繁多11、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热带气候C. 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D. 我国河流分布呈南北向,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12、题干:关于我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主要原因是气候优越B.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C. 我国南部地区农业发达,主要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和热量资源D.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资源丰富13、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我国位于亚洲南部,太平洋北岸D. 我国位于亚洲北部,太平洋南岸14、关于我国地形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较少B.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山地较少C. 以丘陵和盆地为主,高原较少D. 以盆地和高原为主,山地较少1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一山脉走向相吻合?A. 秦岭-淮河B. 大兴安岭-太行山C. 长白山-武夷山D. 喜马拉雅山脉16、下列哪一地理现象主要发生在温带地区?A. 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冰原气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湘教版2019)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湘教版2019)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三章(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D.山东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1.A2.C【解析】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加上荒地多,因此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山东丘陵等三地位于季风区,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三地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少,而且人口较多,荒地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从资源条件上不是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排除B、C、D。

故选A。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其反光板产生的强光和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C符合题意;反光板铺设在地表,减少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则不会增加地表温度,排除A;飞机电子导航是用卫星导航,跟地表的光热电站也没有关系,排除B;反光板铺设在地表,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占用土地,遮蔽阳光,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不太可能提高作物产量,排除D。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练习用时6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练习卷上。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图1),回答1-2题。

图11.包含月球及嫦娥六号和地球的最低等级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月球上不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有()A.与太阳距离太远B.没有稳定的太阳光照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图2为我国新疆和田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景观,读图回答3-4题。

图23.该地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技术先进,能源需求量大B.资金雄厚,能源供应短缺C.太阳能丰富,土地储备充足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B.为生物生长、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和动力C.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信D.造成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2024年初科学家预测:2024年是太阳黑子“大年”,1月至10月之间可能出现太阳黑子活动极大期,即达到本周期的峰值,最大太阳黑子数为137至173之间。

据此回答5-6题。

5.太阳黑子出现的位置是()A.太阳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6.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A.太阳活动的周期变长B.太阳表面的温度会大幅度升高C.太阳耀斑的强度增强D.到达地球的光热资源瞬时增多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0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41.26°N,78.63°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2千米。

图3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 2024.11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 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

) 2024年9月17日中秋节的夜晚,月球公转至近地点附近,人们可以欣赏到又大又圆的“超级月亮”和“土星合月”现象。

图1为某网友中秋当天19:30拍摄的“土星合月”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超级月亮”“土星合月”所属于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 .太阳系 地月系B .银河系 河外星系C .地月系 太阳系D .地月系 河外星系2.月球上至今未发现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 .体积质量太小B .距离太阳较远C .公转速度过快D .陨石撞击较多有着“贵州屋脊”之称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素有“阳光城”的美誉,全县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日照1812小时,远高于全省太阳总辐射量平均值。

目前,威宁县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38个,装机总容量234万千瓦,为贵州新能源发电画上浓墨重彩一笔。

图2为贵州省等高线(单位:m )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①维持地表温度 ②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火山爆发提供能源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图1图24.威宁县太阳总辐射量高于贵阳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 ②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2024年10月10日晚间到11日晚间,受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爆发影响,地球出现强地磁暴。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育才学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育才学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3北京育才学校高一(上)期中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它是人们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条件来划定的。

2021年,科学家在恒星格利泽486的宜居带上发现了一颗岩石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26光年,被命名为格利泽486b。

图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1. 恒星格利泽486处于()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 科学家在划定格利泽486星系的宜居带时,主要是根据该星系中()A. 母恒星释放能量的强弱B. 母恒星运动速度的快慢C. 岩石行星总数量的多少D. 岩石行星距恒星的远近3. 行星格利泽486b所处的宜居带应为()A. 圆形B. 环形C. 扇形D. 方形4. 据探测,行星格利泽486b的表面温度约为430℃,则其()A. 不可能存在生命B. 不适宜人类居住C. 不利于岩石凝固D. 不具有漂浮大气中国国家天文台网站每日发布太阳活动的监测及预报。

表为2021年11月19日~21日太阳活动监测情况。

据此,完成问题。

5. 表中对太阳活动的各监测项目,属于直接针对太阳的有()①耀斑②地磁活动③日冕物质抛射④黑子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结合三日太阳活动监测情况可推测,此时太阳活动()A.处于平静期B. 处于活跃期C. 达到高峰值D. 开始减弱读“我国内蒙古西侧库布齐沙漠中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景观图”,完成问题。

7. 该地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技术先进,土地储备充足B. 资金雄厚,能源供应短缺C. 太阳能丰富,土地储备充足D. 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8.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 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B. 为生物生长、水体运动等提供动力C.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信D. 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彗星尘埃尾和离子尾的说法正确的是()A.尘埃尾因散射太阳光而成蓝色B.离子尾较为宽大、弯曲C.尘埃尾比较亮,离子尾比较暗淡透明D.离子尾沿着轨道方向而尘埃尾背向太阳2.根据最新的观测资料显示,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已经开始,新周期内的第一个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北半球。

而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逐渐加剧,太阳风暴将在未来数年逐年增加,届时全球的电力系统,军用、民用航空通信,卫星、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等都可能受到干扰。

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黑子活动增强,耀斑活动减弱C.地球上的旱涝灾害与此无关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3.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高级智慧生命,出现在()A.晚古生代B.早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4.2008年12月1日傍晚,天空出现了“双星伴月”天象奇观,金星、木星这对夜空最明亮的星星与一弯细细的峨嵋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

关于组成“笑脸”的天体,叙述正确的是()A.“双星伴月”涉及3级天体系统B.金星、木星同属类地行星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小5.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温度,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损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强度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选项中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极光现象B.磁暴现象C.地热资源D.水能资源7.在电影中,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是A.卫星B.恒星C.行星D.彗星8.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的短暂中断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④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8时11分,中国“天宫”空间站宇航员刘伯明和汤洪波2人进行首次出舱活动。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长郡中学2024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呈某种排列次序与太阳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据此完成1~2题。

★1.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A.AB.BC.CD.D★2.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是太阳的卫星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C.金星属于巨行星D.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2020年1月12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塔阿尔火山开始剧烈喷发。

大量火山灰从马尼拉上空飘过,迫使马尼拉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关闭,上百趟航班被取消。

火山灰的高度达到1000米,并被吹往西南方向。

由于岩浆上升,多个地区出现裂缝。

受塔阿尔火山喷发影响,40126人撤离到189个疏散中心。

读图,完成3~5题。

3.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4.火山喷发时,造成飞机航班取消,说明火山灰弥漫在A.岩石圈B.生物圈C.水圈D.大气圈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它背靠葱茏的青山,面对雅鲁藏布江。

季风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湿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

下图为丹娘沙丘周边地形及景观图。

读图,完成6~8题。

6.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貌为A.U形浅槽谷B.高原宽谷C.冲积平原D.河口三角洲★7.丹娘沙丘属于A.河流侵蚀地貌B.河流堆积地貌C.风力沉积地貌D.冰川堆积地貌★8.该沙丘的沙主要来源于A.印度洋海滩B.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C.附近沙洲和河漫滩D.雅鲁藏布江的河谷阶地2024年5月9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磁暴预警,受到高能带电粒子抛射(太阳风)的影响,5月10日、11日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5月11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持续到5月11日甚至5月12日。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人教版2019)02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人教版2019)02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3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3年6月13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距地面约370千米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

完成下面小题。

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温度相对较低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C.出现在太阳内部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B.天气变化显著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D.是极光多发区【答案】1.B2.A3.D【解析】1.木星不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不存在凌日现象,A错误;水星和金星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会产生凌日现象,B正确;火星和木星的公转轨道均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外,不存在凌日现象,C错误;火星不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不存在凌日现象,D错误。

故选B。

2.黑子其实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其他区域低,才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衬托下显得黑,A正确;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B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C错误;太阳活动平均以11年为周期,D错误。

湖北省鄂西北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鄂西北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时间:75分钟主命题学校: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由于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实现了通信联系。

此次登月成功采样月球背面的土壤,这也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图1为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11.图1中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月球③嫦娥六号④鹊桥卫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干扰地面与嫦娥六号通信联系的是()A.地月引力B.太阳辐射 C.流星现象D.日冕物质抛射2024年10月8日至10月10日,太阳先后发生五次明显爆发活动,其中太阳活动某区爆发的X2.1级耀斑,达到了大耀斑等级,图2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23.耀斑发生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②层和③层4.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黑子活动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稳定C.两次太阳活动峰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D.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无关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图3),充分利用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

据此完成5-6题。

图35.屋顶光伏发电与其他光伏发电相比的优势是()A.光照充足B.清洁无污染C.资金、技术力量雄厚D.节约土地6.对光伏扶贫项目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条件B.水文条件C.地质条件D.土壤条件2024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对我国华北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一类圆盘状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这类化石并非此前所认为的多细胞真核生物,而是微生物形成的群落,图4为地质年代划分示意图。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北京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北京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3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8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某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这一现象被称为“水星凌日”。

完成下面小题。

1.“水星凌日”时,下列能正确反映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A.A B.B C.C D.D2.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除水星外,还有()A.金星B.火星C.土星D.天王星【答案】1.B2.A【解析】1.水星轨道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水星凌日时,太阳、水星和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水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要发生凌日现象,则必须满足该行星位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之内,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因此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除水星外,还有金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球、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整个月球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时,月球表面会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月全食的三类天体()A.体积质量类似B.属于行星系统C.均是固态天体D.均持续运动中4.月全食一般发生在农历()A.初一、初二B.初七、初八C.十五、十六D.廿三、廿四【答案】3.D4.C【解析】3.形成月全食的天体为太阳、地球、月球,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三者质量、体积相差很大,A错误;太阳属于恒星系统级别,地球和月球属于行星系统级别,B错误;太阳是气态天体,以气态为主,C错误;按天体永恒运动规律,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永恒运动状态,D正确。

湖南省宜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宜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宜章县第一中学2024年期中考试质量监测高一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共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金星表面温度明显高于水星,根据下表有关数据判断,其主要形成因素是()A.与太阳的距离B.大气及成分C.自转周期D.公转周期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图”。

回答2—3题。

2.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层总是老的在上,新的在下B.不含化石的地层一定是最新的C.根据化石可以确定地层顺序和年代,却无从考证当时的地理环境D.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的依据是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

据此完成5—6小题。

5.根据图中6月7日的月相,推测当天可能为农历()A.廿八B.初三C.初八D.十五6.月球表面有厚厚的月壤,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昼夜温差过大D.温度变化无常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景观图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态是()A.槽形谷地B.谷地宽阔C.河床多卵石D.岸壁较平缓8.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风化剥蚀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9.河谷地貌一般发育在()A.山区B.河流弯曲处C.河流的下游D.河流入海口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

图1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地理(答案在最后)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进行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集月表岩石和土壤样品。

嫦娥六号运行至月球背面时,需要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球进行通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六号的探测对象()A.是人造天体B.属于小行星C.属于地月系D.绕太阳公转2.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需要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球进行通讯的原因是()A.日地距离过于遥远B.月球正面太阳辐射强烈C.太阳活动干扰磁场D.通讯信号无法穿过月球3.与地球土壤相比,月球土壤可能()A.缺少有机质和水B.质地更加黏重C.剖面构造更复杂D.淋溶作用更强【答案】1.C 2.D 3.A【解析】【1题详解】嫦娥六号的探测对象为月球,月球是自然天体,A错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因此属于地月系,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由于地球和月球存在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完全相同,人类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却看不到月球背面,地球上的通讯信号无法穿过月球与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取得联系,因此要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球进行通讯,D正确;与日地距离、太阳活动、太阳辐射无关,AB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月球地表非常干燥,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月球自然环境恶劣,月球上没有生物,因此土壤中缺少有机质和水,A正确;由于缺水,月壤质地疏松,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壤剖面构造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等,土壤剖面构造是在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时间等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土壤越发育,土壤剖面构造越复杂,由于月球自然环境恶劣,月壤发育程度低,月壤剖面构造简单,C错误;淋溶作用是指土壤物质在渗漏水的作用下由土壤上部向下部迁移,或发生侧向迁移的一种土壤发生过程,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由于月球地表缺水,因此淋溶作用弱,D错误。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68分)1.(4分)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平原地区B.热带平原地区C.高山高原地区D.寒带内陆地区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A.撒哈拉沙漠B.亚马孙平原C.南极半岛D.长江三角洲2.(4分)右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2010年),回答3-4问题。

3.甲地和乙海沿岸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土壤、交通B.地形、水源C.气候、地形D.水源、交通4.近几十年来,甲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出现不断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B.农业灌区扩展C.交通建设D.气候变暖3.(4分)“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见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A. 自然环境B. 民族分布C. 国家政策D. 宗教信仰6.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变,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受控于A. 地形分布B. 绿洲分布C. 沙漠分布D. 铁路分布4.(4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是我国某市2002-2018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是A. 外出务工人口增多B.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C. 老年人口比例下降D. 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8.人口数量的变化对该市产生的负面影响是A. 加大就业压力B. 制约经济发展C. 加剧环境问题D. 促进文化交流5.(4分)数据显示,2018年“五一”期间,外地到兰州的总人数为170万余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6.04%。

期中陕西到兰州的人数最多,达到26.74万人次,青海省为20.6万人次,宁夏为13.6万余人次。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2.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菲律宾海沟D. 秘鲁海沟答案:A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集团?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澳大利亚答案:D4.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5.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A. 40,000公里B. 30,000公里C. 20,000公里D. 10,000公里答案:A6. 以下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A. 加拿大B. 美国C. 俄罗斯D. 巴西答案:A7.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A. 热带雨林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极地气候D. 沙漠气候答案:A8.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48小时C. 72小时D. 96小时答案:A9.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A. 沙特阿拉伯B. 俄罗斯C. 伊朗D. 委内瑞拉答案:A10.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A. 南非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中国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平流层、对流层。

答案:电离层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

答案:太平洋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4.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亚马逊河5.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

答案:格陵兰岛6.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答案:一年7.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______。

答案:大堡礁8.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

答案:贝加尔湖9.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10.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
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2.甲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它
A.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A.生物能
B.煤炭
C.地下热水
D.石油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产生磁暴和极光B.维持地表温度
C.增强大气逆辐射D.减少旱涝灾害
5.下列四辐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6.在下列地理纬度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南北极点
B.南北纬60°
C.赤道
D.南北纬30°
7.地球自转产生了:
A.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极昼极夜现象
8.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南北半球中纬地区进行长距离水平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都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低纬度偏
B 甲乙两物体都自南向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西偏
C 甲乙两物体都自东向西运动,运动方向都向北偏
D 甲乙两物体都自北向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东偏
9.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A 20°N 30°E
B 25°N 25°E
C 23.5°S 60°W
D 40°S 120°W
10.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B.横波能穿过固态
C.纵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D.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11.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的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读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重熔再生
B.②——外力作用
C.③——冷却凝固
D.④——变质作用
13.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①作用形成的是
A.火山B.风蚀蘑菇
C.溶洞D.冲积平原
14.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B
C.C
D.D
15.下列地理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散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反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16.下图中表示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A.①
B.②
C.③
D.④
17.风形成的直接动力是:
A.太阳辐射
B.冷热不均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读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表示东北信风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9.①控制下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D.寒冷干燥
据中央气象台2012年11月9日预报,受南下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华北地区将有5-6级大风,气温下降10-12℃,并伴有降雪。

据此完成20-22题。

20.“未来三天”影响华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低气压B暖锋C冷锋D高气压
21.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暴雨摧毁房屋②低温造成冻害③降雪阻塞交通④大风净化空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
A气温降低、天气转晴B气温降低、伴有降雪
C气温升高、天气转晴D气温升高、伴有降雪
23.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B.加大城市土地硬化面积
C.在市中心大力植树种草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24.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下图为“全球气旋和反气旋图”联系课本知识回答25-27题。

2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6.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季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A甲B乙C丙D丁
27.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连续性降水
B.沙尘暴天气
C.狂风暴雨
D.晴朗天气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16时18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东京方面有强烈的震感,建筑物剧烈晃动。

回答28-29题。

28.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A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
C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29.地震发生时,东京时间(东九区)是:
A12月7日16时18分B.12月7日17时18分
C12月8日17时18分D12月7日16时19分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 b 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0-31题。

30.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31.与河流位置a 、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
读图,回答32-33
32.字母所示地球公转位置中,距太阳最近的是A.a B.b C.c D.d33.大庆白昼长于黑夜时,地球公转处于
A.a-b-c B.b-c-d
C.c-d-a D.d-a-b
读图,回答34-35题。

34.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可能含有化石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35.关于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地
B.乙处是岩浆作用形成的山岭
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
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岭
二、综合题(共30分)
36.右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此时日期是____月_____日,节气是_________,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

(4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2分)(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甲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乙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

(3分)(4)此时甲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1分)(5)乙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

(2分)
37.图为“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
(1)表示亚洲夏季的是(甲、乙)图,判断理由是:(4分) (2)读图完成下表(12分)
(3)东亚季风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5CDCAB
6-10CAAAB
11-15DBADC 16-20 BCBAC 21-25DADCA 26-30DACBD 31-35AABDD 36.(12分)
(1)6月22日 夏至 夏季(4分)
(3)23°26′N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昼短夜长 0 12(3分) (5)0°(1分)
(6) 150°E 12时(2分)37.(共18分)
(1)乙(2分);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或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2分) (2)(12分)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图名比较项目 甲 乙 气压中心名称 A 地风向
A 地降水(多、少)
图名比较项目 甲

气压中心名称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
压) A 地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A 地降水(多、少) 少
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