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PK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从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各种先天性疾病,其中低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
可以短暂或持续性,轻度或重度先天性形式的高胰岛素低血糖。
这些条件是在出生时,最明显的婴儿早期。
在头一个小时里,严重可引起明显的问题,但可能无法检测到,直到成年年较温和的形式。
轻微的病例是可以治疗的频繁的喂食,更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控制药物,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影响,最严重的情况下,少数需要手术切除部分或大部分的胰腺保护大脑造成的损害经常低血糖。
[ 编辑 ]术语这种情况已经提到,在过去50年里通过各种名目的,Nesidioblastosis和胰岛细胞腺瘤被看好在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的β细胞功能失调综合征或dysmaturation的综合征,持续性高胰岛素低血糖婴儿期(PHHI)的在20世纪90年代。
[ 编辑 ]类型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暂时性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焦距高胰岛素血症•父亲SUR1无性系杂合性缺失的突变与11p15•父亲Kir6.2的无性系杂合性缺失的突变与11p15•弥漫性高胰岛素血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形式•SUR1基因突变•Kir6.2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糖基化紊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葡萄糖激酶增益功能突变•Hyperammonemic高胰岛素血症(谷氨酸脱氢酶增益功能突变)•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被认为是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但病理生理机制仍然不明朗:11p15突变或IGF2多余的)[ 编辑 ]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自然历史先天性高胰岛素低血糖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年龄和严重的低血糖。
在婴儿早期的低血糖可引起过敏,嗜睡,紫绀,反应迟钝,低温,或癫痫发作。
最严重的形式,可能会导致巨大胎儿在子宫内,为大胎龄出生体重,常伴有扩大的心脏和肝脏。
在婴儿期较为温和的低血糖会导致饥饿每隔几个小时,如果延迟喂养与烦躁或嗜睡。
什么是高胰岛素血症_治疗方法.doc
什么是高胰岛素血症_治疗方法高胰岛素血症的概述名词解释:黑棘皮症肇因于高胰岛素血症,过多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与角质细胞及成纤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接受器结合,而导致皮肤增生。
而高胰岛素血症则是因肥胖引起胰岛素阻抗,而形成的代偿性胰岛素增加。
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提出代谢综合征之后,高胰岛素血症被广泛重视。
高血压或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高血压患者中被削弱。
这时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他们的机体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的定义为空腹胰岛素85 pmol/L。
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练】: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改善饮食结构】: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
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
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该病若要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
边服药,边监测,以调节激素水平到健康指数范围内。
高胰岛素血症对心血管的危害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在肌肉中的效应减弱,并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
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增高。
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了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渗透到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阻塞血管。
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紊乱时,会提前发生心脏和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女性。
女性的雌激素可以保护心脏和血管,而糖尿病使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消失。
高胰岛素血症还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容易凝集。
胰岛素同样可以激活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痉挛,阻力增加,促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同时,心脏也会被殃及,造成心室结构异常,心脏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低血糖、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水平。
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管理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饥饿感、出汗、心悸、意识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需要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等指标。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低血糖,如胰岛素瘤、肾上腺功能减退症、肝病等。
其次,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指南和标准,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空腹血糖<3.9mmol/L(70mg/dL);2)胰岛素水平升高(>5μU/mL);3)C肽水平升高(>1.0ng/mL)。
如果患者同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等,那么可以进一步确诊为高胰岛素血症。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诊断,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胰岛素释放试验(FSIVGTT)来帮助诊断。
OGTT是指在空腹状态下给予75g葡萄糖溶液,然后在2小时内测定血糖水平,如果在2小时内血糖水平升高,而胰岛素水平也升高,则可以诊断为高胰岛素血症。
FSIVGTT是指在空腹状态下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然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通过分析胰岛素的释放情况来帮助诊断高胰岛素血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仅凭单一指标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低血糖的疾病,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以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
了解这些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胰岛素血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不可忽视的高胰岛素血症
不可忽视的高胰岛素血症关键词:高胰岛素很多人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不会得糖尿病,其实不然。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而且糖尿病不是唯一的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在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
有研究指出,从血糖升高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平均可长达7年,临床上有以下发展进程:第一步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异常即餐后2h血糖偏高但不超过7.8mmol/L,继续发展到第二步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但不超过7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若仍不引起重视,则发展到了第三步,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超过7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此期间若未做任何检查,且无症状,继续向前发展就到了第四步,即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不需医生诊断就知道是糖尿病,病人自己就知须用药物进行控制。
由此看来,把好第一步和第二步关口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进程中,可出现两个很重要的基本环节和特征,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处于这个阶段的患者,血胰岛素介导下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同时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为了克服这种情况,胰岛素分泌率代偿性增高,才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基础水平,久而久之即形成临床上所说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另一变化,正常人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所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呈双峰。
早期分泌高峰(第一相)出现在头10min,随后迅速下降,如继续维持静滴葡萄糖,在约90min后出现第二高峰,胰岛素分泌率持续增长,达平顶后维持一段时间。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者胰岛
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
这种病症在临床上表现为血糖水平过低,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乏力等。
因此,对高胰岛素血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病情至关重要。
首先,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
综合判断。
患者表现出血糖水平过低的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等,且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同时伴随着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这些都是高胰岛
素血症的重要诊断依据。
其次,为了进一步确认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胰岛素耐受试验。
这个试验是通过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葡萄糖,然后观察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来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如果患者在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而血糖水平却没有相应的上升,那么可以进一步确认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诊断高
胰岛素血症。
例如,胰岛素瘤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而胰岛素瘤的存在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认。
腹部CT或者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患者是否
存在胰岛素瘤,从而帮助进一步明确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
总之,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
方面的综合评估来进行。
只有准确诊断了高胰岛素血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管理,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的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为了确诊和监测糖尿病的发展情况,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化验指标检查。
这些化验指标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分泌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代谢指标的信息。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一些常见的糖尿病化验指标。
1. 空腹血糖(FPG):这是最常用的糖尿病筛查指标之一。
患者需要在至少8小时的禁食后进行血糖检测。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3.9-6.1 mmol/L之间。
超过7.0 mmol/L的结果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糖尿病。
2. 餐后2小时血糖(2hPG):这个指标可以评估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情况。
患者需要在进食2小时后进行血糖检测。
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3.9-7.8 mmol/L之间。
超过11.1 mmol/L的结果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是一个反映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
正常情况下,HbA1c应该低于6.5%。
超过6.5%的结果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糖尿病。
4. 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
通过检测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医生可以判断患者胰岛素分泌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在5-20 μU/mL之间。
5.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这个试验可以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情况。
患者需要在空腹状态下饮用含75g葡萄糖的溶液,然后在2小时后进行血糖检测。
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低于7.8 mmol/L。
超过11.1 mmol/L 的结果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糖尿病。
6. 尿微量白蛋白(MAU):这个指标可以评估患者肾脏功能是否受损。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应该低于30 mg/24h。
超过30 mg/24h的结果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肾脏损伤。
7. 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这两个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血脂情况。
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应该低于1.7 mmol/L,胆固醇应该低于5.2 mmol/L。
高血糖早期10个征兆及危害
高血糖早期10个征兆及危害只要一提到高血糖,相信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糖尿病,其实不然。
所有我们还是有必要清楚导致高血糖的原因,还有高血糖的症状。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高血糖的征兆吧。
高血糖早期10个征兆1.多尿。
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
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2.口渴。
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3.体重略减轻。
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
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4.虚弱和饥饿感。
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
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5.持续疲劳感。
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
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6.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
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7.视物模糊。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
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8.伤口愈合慢。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9.脚发麻。
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10.更容易发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
尿路和阴道糖水平升高将成为细菌和酵母感染的温床,要警惕反复感染。
高血糖的危害1、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
高胰岛素血症
正常生理
葡萄糖 转化 糖原
降低
血糖
胰岛素 抑 制
脂肪分解 酮体产生
异常比较: HIS所致的低血糖时, 常无酮体产生。 饥饿所致低血糖时, 酮体产生增多 。
因此,要注意尿酮的测定。
治疗
1、内科
治疗
饮食
药物
饮食
婴幼儿:多次配方奶或母乳喂养,添加糖水喂养,及时添 加辅食,合理喂养,少量多餐,糖尿病母亲生之婴儿应早 开奶。
(4) 长效肾上腺素 : 接抑制β细胞分泌 , 可用于严 重新生儿低血糖。
(5)二氮嗪: 第一线药物,治疗高胰岛素血症, 能抑制胰岛素分泌 , 刺激儿茶酸胺分泌 , 动员糖原 分解。用量 : 1 0~ 20m g / k g / 日 , 有人用至 2 5 m g / k g / 日 , 但副作用大:水钠潴留、 心 衰 、 共济失调 、 多毛 、 呼 吸急促 、 心 动 过 速 等
儿童:除控制总热能的摄入外,还要注意供能营养素之间的 摄入比例,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其次还要坚持运动,改变久坐不 动、吃夜宵、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方式。
药物:
(1)静脉输注葡萄糖:先给0.5g/kg静推,以后按 >15mg/kg/分静滴,每日需求量为12~20g/kg。
(2)胰高血糖素:急救时有用,但为暂时效果。 用法0.5mg,每12小时肌注1次
。根据报告, 新生儿期发病 者 22 % 有 效 , 2 ~ 12 个 月 龄发病者 8 7 % 有效 。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 术 后如再有低血 糖 , 再用本药有时则有效 。同时 用利尿剂如 双氢克尿塞效佳 。
二氮嗪
[别名] 降压嗪,氯甲苯噻嗪 作用与用途:1.能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使血压 急剧下降。在降压的同时,并不降低心输出量,故脑、肾、冠脉 的血流量不变。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2.抑制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用作升血糖药;用于幼儿特发性 低血糖症、由于 胰岛细胞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 [注意事项] 1.可引起水钠潴留,多次重复使用可能引起水肿、充血性心力 衰竭,过量可引起低血压症甚至导致休克,均应及时予以处理。 2.对糖尿病患者或多次注射本品的患者,为防止血糖上升,可 用 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以控制血糖。 3用药后可能出现一时性脑或心肌缺血、发热感、头痛、恶心、 失眠、便秘、腹部不适感、听觉异常、静脉灼痛感等。 4.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重型高血压患者及 乳妇忌用。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高胰岛素血症是指在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情况下,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胰岛素血症的准确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指标和标准,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首先,对于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明确的是胰岛素分泌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在餐后2小时的胰岛素水平超过100μU/ml,则可以初步怀疑患有高胰岛素血症。
此外,对于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水平也需要进行检测,如果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水平超过25μU/ml,也可以作为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诊断指标。
其次,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血糖水平的情况。
一般来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会持续升高,如果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则可以作为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重要诊断标准。
此外,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也需要进行检测,如果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超过7.0mmol/L,也可以作为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诊断指标。
另外,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如果HOMA-IR指数超过2.5,则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从而进一步确认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
最后,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在进行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胰岛素瘤等,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情况、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有所帮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高胰岛素血症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解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ຫໍສະໝຸດ 添加标题胰岛素测定
目的:检测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 方法:抽血,使用胰岛素测定试剂盒 正常值范围:空腹胰岛素水平在5-25μU/mL之间 异常值解读:胰岛素水平过高可能提示高胰岛素血症
C肽测定
C肽测定是诊断高胰岛素血症的 重要方法之一
C肽是胰岛素原转化过程中的中 间产物,其水平与胰岛素水平 密切相关
THANK YOU
汇报人:
心血管疾病
长期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动脉 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高血压、 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 管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增加血栓形成 风险,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 导致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 等。
通过测定C肽水平,可以了解胰 岛素分泌情况,辅助诊断高胰 岛素血症
C肽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性较高,适用于临床实践
其他相关检查
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 素分泌情况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 胰岛素敏感性
空腹血糖检测:了解血糖水 平
C肽释放试验:辅助判断胰 岛素分泌功能
血脂检测:评估血脂水平
肝功能检测:了解肝脏功能 状态
治疗建议:改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大 脑功能受损,影响注意力集中
症状表现:患者在思考问题时 容易分心,记忆力减退
治疗方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 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 血糖水平,从而改善注意力不集中
的症状
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定期进行血 糖监测和体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了解高胰岛素血症对身体的影响吗赶紧来了解一下
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 佳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 素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 惯,避免高糖、高 脂肪、高盐的食物
坚持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跑步、游 泳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和治疗高胰 岛素血症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高胰岛素 血症,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血 糖水平
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血管紧 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肾素-血 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 压升高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交感神 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PART THREE
高胰岛素血症对 代谢的影响
血脂异常:胰岛素 抵抗导致血脂代谢 异常,可能出现高 血脂
血压升高:胰岛素 抵抗可能导致血压 升高
肥胖:胰岛素抵抗 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尤其是腹部肥胖
晚期症状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导致血糖升高,引发
糖尿病
肥胖:胰岛素抵抗导 致脂肪堆积,引发肥
胖
心血管疾病:胰岛素 抵抗导致血脂异常,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肥胖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之一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疾病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胰岛素血症 的重要措施
2型糖尿病
添加 标题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添加 标题
糖代谢异常: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
添加 标题
脂肪代谢异常: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导致内皮功能障 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血脂异常,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病因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病因先天性的疾病比较多,治疗先天性疾病,要根据患者病因症状、表现进行,这样对改善患者疾病才会有很好帮助,常见就是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对身体影响很大,这类疾病不及时的改善,会引发身体多种问题,而且先天性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也是比较复杂的。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病因:多半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似乎都应归咎于胰脏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缺乏,目前普遍认为4种基因中任一个发生突变均能引起病变,谷氨酸脱氢酶便是其一。
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的主要是谷氨酸脱氢酶中的氨基酸错义突变,这种突变有损酶抑制作用的敏感性。
最终使得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不能关闭,进而导致胰岛素释放过量以及低血糖症。
研究发现不仅有GDH突变基因的胰岛对氨基酸敏感,胰岛上ATP依赖的钾离子通道的突变也对氨基酸敏感,尽管和GDH突变的机理不同,但也是这个类型HI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果R495Q突变的蛋白不能转运到细胞膜,没有了钾离子通道的胰岛持续大量分泌胰岛素,当孩子吃了蛋白质之后,血液中升高的氨基酸则能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就是孩子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从遗传学上预测,这个突变很可能造成的是局灶性的病变,就是说只有一部分胰岛受到影响,而其他大部分胰岛功能是完全正常的。
一般来讲,有弥漫性病变的孩子,只有采取胰腺大部分切除才能有限地控制低血糖,胰腺一般要切掉95%以上,但孩子长大后,只剩下不到5%的胰腺是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的,这样孩子就又患上了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才行。
但局灶性病变则不同,只要把病变的部位挖除,就能完全治愈这个病,病孩子就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的生活,又可以吃肉吃蛋了。
在对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病因认识后,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前,需要对自身病因进行了解,使得疾病治疗的时候,都是可以知道该如何做,患有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后,患者对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能选择,否则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
糖尿病的病理学名词解释
糖尿病的病理学名词解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学表现与多个病理学名词息息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病理学名词,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潜在的治疗方案。
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的是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即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降低。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相结合,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然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在细胞中难以被吸收,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2.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β细胞是胰岛中主要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
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应对血糖的升高。
这可能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自身免疫、胰岛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等。
3. 高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指的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作用将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从而使血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4. 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是指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机体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渐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反而加剧了糖尿病的发展。
5.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大血管病变则涉及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脚部血管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危及生命。
6.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种代谢性综合征,其特征是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
该综合征与肥胖、体脂分布异常、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可进一步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一、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正常空腹胰岛素水平应在3-20μU/ml之间。
如果空腹胰岛素水平超过20μU/ml,则可能表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胰岛素分泌过多OGTT是一种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情况的测试。
在OGTT期间,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会在30-60分钟达到高峰,并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水平。
如果胰岛素分泌过多,如在OGTT期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或超过2小时仍未恢复正常水平,则可能表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三、胰岛素释放试验中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胰岛素释放试验是一种通过口服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测试。
在试验中,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会在30-60分钟达到高峰。
如果高峰延迟,如在90分钟或120分钟才达到高峰,则可能表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四、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正常范围HOMA-IR是一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指标。
HOMA-IR 正常范围为1-2。
如果HOMA-IR高于2,则可能表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五、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等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等。
这些异常的血脂水平可能进一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六、血压升高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之间存在关联。
长期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七、体重指数(BMI)≥25kg/m^2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肥胖和超重有关。
BMI≥25kg/m^2通常被视为超重或肥胖。
超重和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如果您的BMI≥25kg/m^2,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了解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
通过控制饮食中热量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量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并降低血压。
此外,减轻体重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
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
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与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 静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静态胰岛素抵抗指数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来计算。
公式如下:HOMA-IR = 空腹胰岛素(μU/mL) ×空腹血糖(mmol/L) / 22.52.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敏感指数是一种通过胰岛素刺激试验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给予胰岛素刺激,然后测量血糖水平的变化来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公式如下:ISI = 10,000 /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平均血糖 ×平均胰岛素)3. 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抵抗指数是一种通过胰岛素刺激试验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给予胰岛素刺激,然后测量血糖水平的变化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公式如下:IRI = 1 /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4. 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通过给予口服葡萄糖负荷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在这个试验中,患者需要空腹后饮用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在一定时间内测量血糖水平的变化。
通过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AUC值越高,胰岛素抵抗越严重。
5. 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糖比(HOMA-β)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糖比是一种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指标。
它通过测量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水平来计算。
公式如下:HOMA-β = 空腹胰岛素(μU/mL) × 20 / (空腹血糖(mmol/L) - 3.5)总结:以上所介绍的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是指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且水平较高的病变状态,流行于糖尿病患者。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项:
首先,血清胰岛素的数值要超过正常值,常规检测或葡萄糖摄取实验所得均须超过正常上限50%以上;
其次,血清糖浓度值也要显著偏高,早晨空腹时测试得到的血清血糖,大夫普遍认为值应高出正常值3.3mmol/L(60mg/dl);
再次,血清胰岛素和血清糖浓度结果可以排除本应存在的葡萄糖耐受异常(GTT);
最后,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也需要提供临床症状,比如腹诊显示出糖尿病性营养不良的特征,比如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
总之,要诊断出高胰岛素血症,就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几项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糖耐受异常简易诊断方法是对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参考手段,该方法通过检测葡萄糖的尿酸氮异常而辅助诊断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人们需要及时正规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不致于发展到失禁、静息性休克或意外死亡等危险的地步。
胰岛素抵抗
45
整理课件
IRS1mRNA表达降低
在一些胰岛素抵抗的肥胖病人的脂肪细胞中也 发现IRS1mRNA表达显著降低。有可能是因为转录降低 所致,也可能是因为mRNA稳定性减弱。
醇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磷酸化并激活
转录因子 ,调节基因表达,促进细胞生长和繁殖
整理课件
磷脂
3位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20
整理课件
胰岛素信号细胞转导后的效应
调节代谢
葡萄糖转运 糖酵解 糖原合成 蛋白质合成
细胞内作用
– 基因表达 – 细胞生长 – 增殖及分化
21
整理课件
胰
26
整理课件
一、胰岛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不正常
( 一)胰岛素分子结构异常
至少已发现三种类型
(1) B24 TTC(Phe) (2) B25 TTC(Phe) (3) A3 GTG(Val)
TCC(Ser), 称洛杉矶胰岛素 TTG(Leu),称芝加哥胰岛素 TTG(Leu),称哥山胰岛素
27
整理课件
转录因子
可使葡萄糖转运子转位到细胞膜
调节基因表达
促进糖原合成酶活性
促进细胞生长和繁殖 途
径
整理课件
(一)胰岛素受体缺陷
每个细胞含有100-300000个受体
1. 遗传性缺陷,即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致使受体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 已发现60余个突变位点,按其对受体功能影响的 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
37
整理课件
14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旧人教版生物教材选修全一册在讲到血糖平衡的调节时,着重强调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见教材第9页插图1–6),据图分析可知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浙科版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9页中提到:“血糖浓度下降(低于80mg/100ml)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都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浓度上升和胰岛素分泌降低则使A细胞的分泌减少。
”两者的矛盾之处可见一斑。
而新人教版却没有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作用的内容论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要从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说起。
1.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1.1对血糖升高的调节B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非常敏感,血糖水平低于50 mg/100ml时胰岛素分泌极少或无分泌,血糖水平高于250 mg/100ml时胰岛素分泌达到最大限度。
摄食以后,血糖浓度会迅速升高,作为信号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者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且某些氨基酸或激素也能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如:精氨酸和赖氨酸,以及胃肠道分泌的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等。
在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三个阶段:血糖升高5min内,胰岛素的分泌可增加约10倍,主要来源于B细胞贮存的激素释放,因此持续时间不长,5~10min后胰岛素的分泌便下降50%;血糖升高15min后,出现胰岛素分泌的第二次增多,在2~3h达高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分泌速率也远大于第一相,这主要是激活了B细胞胰岛素合成酶系,促进了合成与释放;倘若高血糖持续一周左右,胰岛素的分泌可进一步增加,这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血糖刺激B细胞增生而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糖PK高胰岛素血症前言高血糖可怕吗?可怕。
血糖波动可怕吗?也可怕。
为什么?因为长期的高血糖和不受控制的血糖波动,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那么,只要血糖控制好了,血糖波动也小了,就不会导致并发症了吗?不是!为什么?因为高胰岛素血症更可怕,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样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1、健康人一天究竟需要多少胰岛素?这个问题,很少有医生能回答你,因为他们多数真的不知道,教科书里面也不会有答案。
对此问题有深入思考的医生,会这样回答你,那要看二个方面:1)看你吃多少碳水,吃的碳水越多,需要的胰岛素也就越多;2)看你胰岛素抵抗情况,抵抗越重,需要的胰岛素也就越多。
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如果按照《膳食指南》推荐的“常碳模式”,吃正常餐(5-2-3)的话,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胰岛素大约是48u,其中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各24u,基础胰岛素每小时1u,脉冲式均匀分泌,无峰;餐时胰岛素三餐各8u,集中分泌,有峰。
当然,这是健康人的数据。
这个说法是真的吗?如何验证呢?2、糖人一天究竟需要多少胰岛素?1)没有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有的1型糖人,尽管他们的C肽为0,胰岛功能枯竭,不再分泌内源性胰岛素,完全靠外源性胰岛素活着。
但因为没有胰岛素抵抗,如果常碳饮食,正常餐下,他们的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很低,基础胰岛素一天仅20u左右就够了,餐时胰岛素(餐时大剂量)三餐之和在20~30u左右。
这样全天加起来的总剂量就是40u~50u,与上面的说法完全吻合;如果低碳饮食,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不打餐时胰岛素,就仅靠基础胰岛素就能让血糖保持平稳。
为什么?因为他们几乎不吃碳水,餐后血糖升幅极小,常常在1mmol/L以内,几乎看不到糖峰,既然没有糖峰,又何需胰峰,当然不需要餐时胰岛素的胰峰来“削”餐后的糖峰。
好比是“既没瑜,何生亮”一样。
对完全没有胰岛素抵抗的健康人,其C肽水平一般在1.1~1.5ng/ml(罗氏发光免疫法)之间,与之对应的胰岛素分泌量大约在20u~30u左右。
2)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对于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的胖人,包括糖前期和刚确诊的2型胖糖,他们的空腹C肽是多少呢?一般都会高于健康人的1.1~1.5ng/ml,基本都会超过2ng/ml,甚至超过4.4ng/ml,也就是说,他们都是高胰岛素血症者,不管他们的血糖正常与否,都是如此,无一例外!胰岛素抵抗相当于胰岛素效力下降,为控制好血糖,势必要消耗更多的胰岛素。
如果实际消耗的胰岛素量高于正常水平,就判定其存在胰岛素抵抗。
也就是说,有胰岛素抵抗的人,其胰岛素需求量一定高于正常人,其胰岛素的实际用量一定也高于正常人,不管你实际用掉的胰岛素来自哪里,不管是你自身分泌的内源性胰岛素,还是你注射进去的外源性胰岛素,你实际用掉的胰岛素总量一定高于正常人,原因就是你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在你身上存在作用缺陷,导致胰岛素的工作效率抵消,你别无选择,只有多用胰岛素才能搞定你的血糖,甚至到了后期,即使多用胰岛素也不能搞定你的血糖。
其结果是,不管你的血糖搞没搞定,都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北京协和的李文慧教授说过:如果你用掉的胰岛素比正常人还多,但血糖却高于正常,说明你一定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现在,我们要说:如果你用掉的胰岛素比正常人还多,即使血糖达到正常,也说明你一定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也就是说,肥胖者,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前期和2型胖糖,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高胰岛素血症。
换句话说,胰岛素抵抗几乎等同于高胰岛素血症,也几乎等同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三者是等危症,这个说法现在已经形成共识。
3、胰岛素多点好还是少点好?先说内源性胰岛素和外源性胰岛素,哪个好?其实都一样,管你是内源性胰岛素还是外源性胰岛素,只要能完成工作任务,把血糖降下去,都好。
既然内源性胰岛素和外源性胰岛素都一样,那么其用量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当然是少点好,前提是能完成工作任务,把血糖降下去。
也就是说,在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胰岛素用量越少越好,用量越少说明你的工作效率越高,胰岛素抵抗越轻。
比如:我启动低碳前,空腹血糖5.8,空腹C肽0.47;低碳2个月后,空腹血糖5.6,空腹C肽0.27。
说明了什么?1)说明低碳下用更少的胰岛素把血糖管得更好;2)说明低碳下胰岛素的工作效率更高,胰岛素抵抗更轻;3)说明低碳饮食需要的胰岛素量少,正常饮食需要的胰岛素量多,高碳饮食需要的胰岛素量更多。
4、并发症是来自高血糖还是高胰岛素血症?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并发症主要是来自持续的高血糖和剧烈的血糖波动,于是大家特别关注降低高血糖和控制血糖波动,在降低高血糖的过程中,不惜用促泌和注射的方法大量使用胰岛素,包括内源性胰岛素和外源性胰岛素。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高胰岛素血症!只管降低血糖,全然不顾滥用胰岛素带来的高胰岛素血症及其危害!视乎只要血糖降下来,就万事大吉了,管你是咋降的。
这是猫论的翻版:不管白猫黑猫,管好血糖就是好猫。
那么,什么是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有哪些?什么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什么说高半胱氨酸血症是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关于高胰岛素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里不作进一步展开,但要记住以下结论:高血糖可怕,高胰岛素血症更可怕。
因为长期的高血糖和不受控制的血糖波动,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这一点早已形成共识;但是,即使血糖控制达标甚至波动也不大,只要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就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样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5、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问题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视乎没有争议,只能如此,别无选择。
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视乎存在问题。
上面说过,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效力下降,为平抑血糖,你那可怜的小姨子在你的逼迫下,已经为你提供了超量的内源性胰岛素,你的身体已经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此时如果血糖仍不理想,按照《指南》的推荐,就会继续额外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名曰(3+1),这样的治疗岂不是在加重高胰岛素血症吗?这样的治疗,即使把血糖打下去了,却加重了高胰岛素血症。
怪不得有人说,胰岛素治疗并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有人认为: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就是个错误,全世界都错了,全世界的指南都错了。
其实,任何一种治疗方案都有利有弊,胰岛素强化治疗也不例外。
好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只是一个短期过程,不是一个长期操作,而且主要这对那些血糖异常升高的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具有高糖危象,突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风险极高,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如果不及时解除他们的高糖危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因此,失去控制的高血糖所带来的高糖危象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的形成及其危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关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利弊,请延伸阅读以下文字:关于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1)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概念简单说,胰岛素强化治疗就是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快速解除高糖毒性(指长期的高糖刺激造成胰岛β细胞凋亡或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保护尚存的胰岛β细胞,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
2)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对象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3)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的快速解除高糖毒性,保护尚存的胰岛β细胞。
4)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条件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 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
但这并不是必须,而是一种建议或者只是可以考虑进行,如果具有其他危险因素比如年龄过大、身体状况不佳或本身意愿不强就没必要进行。
5)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周期临床上一般用2周-3月。
6)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标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 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可暂时不以HbA1c达标作为治疗目标。
7)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案在对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的同时,强化治疗方案包括:1)基础+餐时胰岛素,1-3次/d;或2)预混胰岛素,2-3次/d;或3)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8)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好处强化治疗可以使血糖一段时间内接近正常,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并发症风险。
有研究证实: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改善β细胞功能,将近53%的患者一年内,不用任何药物也能够控制好血糖,且能改善β细胞功能。
简单说,就是可以使短期达标,但这种短期达标并不是治愈,而是缓解,因此建议患者应继续使用一段时间药物,以期稳定血糖并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
9)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弊端第一,既然是短期强化,就不能长期使用胰岛素,否则就可能使胖糖更胖。
第二,仅适合血糖较高的人,如果血糖不太高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第三,强化治疗只能在医院进行。
6、结论如果你能确定自己自身分泌的内源性胰岛素,再加上额外施打的外源性胰岛素,二者加起来总量在20u到50u之间,就不成高胰岛素血症。
如果内源性胰岛素的量就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了,就不该再打胰岛素,反而应该想办法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才是。
当然,前提是血糖不能失控。
如何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如何节约胰岛素?如何少用胰岛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句话,就是要规避高胰岛素血症,就是要改善胰岛素抵抗!有人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低碳饮食!只有低碳饮食,才能规避高胰岛素血症;只有低碳饮食,才能绕开胰岛素抵抗。
低碳饮食真的就是唯一的办法吗?除此之外,难道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吗?其实,只要能把血糖控制住、控制好、控制稳,尽量少用胰岛素,啥办法都行。
比如:1)低GI饮食;2)低GL饮食;3)低II饮食;4)低能量密度饮食;5)高营养密度饮食。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总热量: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
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
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
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
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
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