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反应器返混测定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返混特性; 2.分析观察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流动特征; 3.研究不同循环比下的返混程度,计算模型参数n 。
二、实验原理及要点在工业生产上,对某些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物的合适浓度,以便控制温度、转化率和收率,同时需要使物料在反应器内由足够的停留时间,并具有一定的线速度,而将反应物的一部分物料返回到反应器进口,使其与新鲜的物料混合再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对于这种反应器循环与返混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
在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若循环流量等于零,则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与平推流反应器相近,由于管内流体的速度分布和扩散,会造成较小的返混。
若有循环操作,则反应器出口的流体被强制返回反应器入口,也就是返混。
返混程度的大小与循环流量有关,通常定义循环比R 为:流量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循环物料的体积流量R其中,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就等于进料的体积流量循环比R 是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重要特征,可自零变至无穷大。
当R=0时,相当于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当R=∞时,相当于全混流反应器。
因此,对于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可以通过调节循环比R ,得到不同返混程度的反应系统。
一般情况下,循环比大于20时,系统的返混特性已经非常接近全混流反应器。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
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
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实验报告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实验报告篇一:《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实验报告》嗨,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做的一个超有趣的实验——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实验。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刚进实验室的时候,都特别兴奋。
哇,那些仪器看起来就像神秘的魔法道具一样。
我们的老师站在前面,就像一个魔法师要带领我们探索一个奇妙的世界。
这个实验的目的呢,就是要测定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情况。
啥是返混呢?就好比一群小动物在一条小路上走,本来应该是按照顺序规规矩矩地往前走的,可是突然有些小动物开始乱走,跑到别的小动物前面或者后面去了,这种混乱的情况就有点像返混。
那在这个反应器里,流体就像那些小动物,正常情况下是有一定的流动规律的,要是出现返混,就打乱这个规律了。
我们开始做实验啦。
首先看到的是那个连续流动反应器,它长长的,有点像一个大管道。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各种试剂加入进去,那感觉就像是在给这个大管道喂食一样。
旁边的同学小明特别紧张,他紧紧地握着试剂瓶,说:“我可千万不能加错了,这就像厨师做菜不能放错调料一样啊。
”我笑着对他说:“你就放心吧,咱们都准备这么久了。
”然后呢,我们要启动一些设备来让流体在反应器里流动起来。
这时候就听到机器嗡嗡嗡的声音,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唱歌。
流体在反应器里流动的时候,我们得想办法去测量返混的情况。
这可不容易呢。
我们就像侦探一样,要寻找各种线索。
我们用到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叫示踪法。
就好像是在一群白色的羊里面放进一只黑色的羊,然后观察这只黑色的羊是怎么在羊群里乱跑的。
我们往反应器里加入一种特殊的示踪物,然后在不同的地方检测它的浓度。
这时候我们就得很仔细啦,因为一点点小错误就可能让我们得到错误的结果。
我和小红负责在一个检测点检测浓度。
小红眼睛紧紧盯着检测仪器,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快给我个准确的数字呀。
”我在旁边给她加油打气:“别着急,它就像一个害羞的小朋友,等会儿就会告诉你答案了。
”当我们终于得到一个数值的时候,我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
实验名称:实验三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模块名称预习考查题目权重1、理想的连续循环反应器在循环比R=0和R=∞时,将成为哪两种理想的反应器?()A、R=0时为全混流反应器;R=∞时为平推流反应器B、R=0时为平推流反应器;R=∞时为全混流反应器C、R=0时为无梯流反应器;R=∞时为微分流反应器D、R=0时为平推流反应器;R=∞时为微分流反应器2、以下对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循环比的定义,正确的说法是?()A、循环体积流量与反应器入口体积流量之比B、反应器入口体积流量与循环体积流量之比C、循环体积流量与最终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之比D、最终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与循环体积流量之比3、描述返混程度的多釜串联模型参数n,与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循环比R的关系式?()A、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增大B、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出现极值C、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不变D、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减小4、在连续循环反应器中,限制返混的措施有?多选()A、填充固体填料B、增大循环比RC、增大管径D、提高高径比5、实验采用饱和KCL水溶液作为示踪剂的理由是?多选()A、无毒无害,价廉易得B、强电解质,电导率响应灵敏20C、易于溶解在测定体系中D、不与体系发生化学反应你的回答本模块得分[满分100]B|C|D|A,B,C,D|A,B,C,D 93 模块名称仪器选择题目权重选错一次扣5分10你的回答本模块得分[满分100]正确答案:记录仪、微机、循环泵、排液阀、填料塔 (红色圈所指示部分)、电导仪、进水阀、循环流量计、电极、注射器、流量计做错次数:0100模块名称操作步骤题目权重选错一次扣5分10你的回答本模块得分[满分100]正确答案:做错次数:0100模块名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题目权重请单击本次实验目的前的复选框作出选择,答案不止一项。
A、了解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返混特性。
B、掌握电导仪表的通讯原理。
C、研究不同循环比下的返混程度,计算模型参数n。
釜式反应器返混测定和管式反应器返混测定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验名称釜式反应器返混测定和管式反应器返混测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周次同组成员一.实验预习1、实验概述(阐明实验目的、原理、流程装置;写清步骤、所要采集的数据;列出化学品、器材清单;分析实验过程危险性)(10 分)实验目的:1 分原理阐述:2 分相平衡数据和图:2 分流程装置:2 分实验步骤:2 分分析实验过程危险性:1 分2、预习思考(5 分)错一题扣0.5 分完整度和认真度:1 分3、方案设计(5 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本实验为液相环境下对停留时间分布进行测定。
当系统相态发生变化后,应该如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请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二.实验过程1、原始记录(要求:记录操作条件、原始数据,注意有效数字、单位格式)(10 分)操作条件:4 分原始数据:6 分2、实验现象(5 分)对装置现象有描述(3 分)对计算机记录曲线的变化(或电导率的变化)有描述(2 分)三.实验数据处理1、数据处理方法(计算举例、计算结果列表)(10 分)2、数据处理结果(10 分)正确将计算机计算结果在报告上呈现:10 分共 5 份,单釜、多釜、单管 R=0、单管 R=3、单管 R=5。
少一份扣 2 分。
四.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分析、误差分析、实验结论)(20 分)实验现象分析:2 分误差分析:3 分实验结论:2 分讨论:13 分实验报告评分表: 实验预习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讨论20 自我评估5 格式规范5 总分 实验概述10预习思考5 方案设计5 课堂讨论5 操作规范10 原始数据10 实验现象5 数据处理方法10 数据处理结果10指导教师审阅意见:优秀 100—90 良好 89—76 合格 75—60 不合格 59—0教师签名: 日 期:。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反混测定实验指导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返混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三釜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本实验目的为(1)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2)掌握如何应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描述反应器中的逆向混合情况。
(3)了解模型参数n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
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须用概率分布方法来定量描述。
所用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f()t 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f()t的物理意义是:同时进入的N个流体粒子中,停留时间介于t到t+dt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率NdN为f()t dt。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物理意义是:流过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的分率。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
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Q dt t C V dt t f ⋅= (1) ()⎰∞=0dt t VC Q (2) 所以()()()()()dt t C t C dt t VC t VC t f ⎰⎰∞∞==00 (3)由此可见()t f 与示踪剂浓度()t C 成正比。
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连续流动的物料,以饱和KCl 作示踪剂,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溶液电导值。
在一定范围内,KCl 浓度与电导值成正比,则可用电导值来表达物料的停留时间变化关系,即()()t L t f ∝,这里()∞-=L L t L t ,t L 为t 时刻的电导值,∞L 为无示踪剂时电导值。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
为:
1 t2 n 2 2 t
(8)
三、装置与流程
图 1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实验工艺流程图 3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
XXXX
XXXXXXXXXX
本实验装置由管式反应器和循环系统组成, 连续流动物料为水, 示踪剂为食盐水。 实验时, 水从水箱用进料泵往上输送,经进料流量计测量流量后,进入管式反应器,在反应器顶部分为 两路, 一路到循环泵经循环流量记测量流量后进入反应器, 一路经电导仪测量电导后排入地沟。 待系统稳定后,食盐从盐水池通过电磁阀快速进入反应器。 组成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制成管式反应器Φ50mm×1200mm 反应器内装Φ5mm×5mm 不锈钢 Ø 环填料 电导率仪 转子流量计: 进料:2.5~25L/h 循环:16~160L/h 电磁阀(PN0.8MPa 220V) 磁力驱动泵 MP-20RZ 实验试剂: 主流体 示踪剂 自来水 0.0l7mol/L 食盐溶液 1个 1个 1个 2个 1个 1个
f t dt V C t dt Q
(2) (3)
Q VC t dt
0
f t
VC t
0
可得
VC t dt C t dt
0
C t
(4)
由于电导率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故可以直接对电导率进行复化辛普森积分,其公式 如下:
其中,
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1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
XXXX
XXXXXXXXXX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 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 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 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
测定流体返混程度的实验方法
测定流体返混程度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原理在流体力学中,流体的返混程度是指流体混合的程度。
返混程度越高,表示流体混合得越均匀,反之,则表示流体混合不均匀。
常用的测定流体返混程度的实验方法是通过测定流体的浓度分布来评估。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实验容器、搅拌器、测量工具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及试剂,并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无污染。
2. 实验设定设定实验条件,包括流体的初始浓度、搅拌器的转速、搅拌时间等。
根据实验要求和流体特性进行设定,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3. 流体混合将初始浓度的流体倒入实验容器中,启动搅拌器以一定的转速进行搅拌。
搅拌时间的长短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一般需要保证流体达到稳定状态。
4. 浓度测量在搅拌结束后,选取不同位置的样品进行浓度测量。
可以使用浓度计、色谱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浓度的定量分析。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取多个样品点进行测量,以获取更全面的浓度分布数据。
5. 数据处理将浓度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流体的浓度分布曲线。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处理,以评估流体的返混程度。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器材必须干净无污染,以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 流体的初始浓度和混合条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浓度测量时要注意测量点的选择,应选取代表性的样品点进行测量,以获取更准确的浓度分布数据。
4. 数据处理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得到的浓度分布曲线,可以通过各种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常用的评估流体返混程度的指标包括平均浓度、浓度差异系数、混合指数等。
根据实验需求,选取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评估流体的混合程度。
五、实验应用测定流体返混程度的实验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十四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
实验十四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引言连续流动反应器是一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设备。
在这种反应器中,反应物以恒定速度不断流入反应器,而产物也以相同的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
这种设计使得反应器可以连续运行,并且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反应条件。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连续流动反应器来深入研究如何通过返混来确定反应器中产物浓度的变化。
实验原理为了测定反应器中产物的浓度变化,我们可以使用返混的技术。
在返混中,反应物流入反应器时,我们将一部分流量分流到一个分流器中,并且在分流器中加入一个返混槽。
在返混槽中,我们将反应物与以前产生的产物混合在一起。
这种混合会使得反应物的浓度下降,并且增加产物的浓度。
图1展示了实验中使用的连续流动反应器的示意图。
反应物在流入反应器之前会先被送入一个混合罐中进行均匀混合。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反应物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具有均匀的浓度。
接着反应物会被推入反应器中,在反应器中发生化学反应。
在反应物在流出反应器之前,一部分反应物流量会被分流到一个分流器中,并且混合在一起进行返混。
混合物然后被送回反应器中,进一步提高产物的浓度。
流出反应器的产物将被分析仪进行测定,以确定产物浓度变化的程度。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来测定反应器中产物浓度的变化。
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实验确定反应恒定的速率常数,并且确定异丙醇酸酯化反应的反应级数。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反应动力学,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设备的运行方式。
实验装置本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及设备如下:1. 连续流动反应器2. 反应物混合罐3. 分流器4. 返混槽5. 产物分析仪6. 恒温水浴实验材料1. 异丙醇,分析纯2. 乙酸,分析纯3. 硫酸,分析纯4. 正己烷,色谱纯实验步骤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1. 记录实验中使用的反应物的浓度及混合比例。
2. 记录实验中测量的产物浓度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图表。
3. 计算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产物浓度以及产物浓度的变化率。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
【题目】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化学工程与工艺黄心权 1153643【实验背景】本实验借助对实际反应器单釜、多釜串联和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RTD)的测定。
并应用数学模型来揭示实际反应器返混程度大小。
【实验目的】(1)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脉冲示踪剂法);(2)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与多釜串联模型建立的关系;(3)了解模型参数N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4)掌握离散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反应器中的理想分为两种流动模型:平推流和全混流。
平推流反应器中不存在返混,物流质点在反应器中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而全回流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为无穷大,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具有停留时间分布。
对非理想流动的反应器,物料质点的流动则偏离此两种流动模型。
无论在管式或者在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中都存着着不同程度的返混和停留时间分布。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
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程度是借助测定反应器中的物料停留时间分布,运用概率论中的随机变量分布及其数值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
1.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描述:物料在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的描述方法有阶跃输入法和脉冲输入法等。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须用概率分布方法来定量描述。
所用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f(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f(t)的物理意义是:同时进入的N个流体粒子中,停留时间介于t到t+dt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率dN/N为f(t)dt。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物理意义是:流过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的分率。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
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的返混实验
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的返混实验4学时一、实验原理及要点1.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上,对某些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物的合适浓度,以便控制温度、转化率和收率,同时需要使物料在反应器内由足够的停留时间,并具有一定的线速度,而将反应物的一部分物料返回到反应器进口,使其与新鲜的物料混合再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对于这种反应器循环与返混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
在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若循环流量等于零,则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与平推流反应器相近,由于管内流体的速度分布和扩散,会造成较小的返混。
若有循环操作,则反应器出口的流体被强制返回反应器入口,也就是返混。
返混程度的大小与循环流量有关,通常定义循环比R 为:流量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循环物料的体积流量=R循环比R 是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重要特征,可自零变至无穷大。
当R=0时,相当于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当R=∞时,相当于全混流反应器。
因此,对于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可以通过调节循环比R ,得到不同返混程度的反应系统。
一般情况下,循环比大于20时,系统的返混特性已经非常接近全混流反应器。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
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
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 ()()dt t C V dt t f ⋅=()⎰∞=0dtt VC Q所以()()()()()dt t C t C dt t VC t VC t f ⎰⎰∞∞==由此可见()t f 与示踪剂浓度()t C 成正比。
实验一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指导书(20151016)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的测定装置
天津市天大北洋化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实验工艺流程图 本实验装置由管式反应器和循环系统组成,连续流动物料为水,示踪剂为食盐 水。实验时,水从水箱用进料泵往上输送,经进料流量计测量流量后,进入管式 反应器,在反应器顶部分为两路,一路到循环泵经循环流量记测量流量后进入反 应器,一路经电导仪测量电导后排入地沟。待系统稳定后,食盐从盐水池通过电 磁阀快速进入反应器。 实验试剂: 主流体
有水注喷出即放空成功,其次通过调节流量计阀门的开度,调节循环水的流量。 (2)进样操作 ① 将预先配置好的食盐溶液加入盐水池内,待系统稳定后,迅速注入示踪
剂(0.1~1.0 秒) ,即点击软件上“注入盐溶液”图标,自动进行数据采集,每次 采集时间约需 35~40 分钟。 ② 当电脑记录显示的曲线在 2min 内觉察不到变化时, 即认为终点已到, 点
t , 则:
tC t t t Lt t t C t t Lt
tC (t )dt C (t )dt
0 0
0 0
tL(t )dt L(t )dt
tL(t )dt
0
2 t
t C t dt t C t dt
E (t )
C (t )
0
C (t )dt
9 9 h (0.0139 tE 0 (t ) 4 tE k 1 (t ) 2 tE k (t ) tE10 (t ) =59.6/6[0+4× 6 k 0 k 0 2
t tE (t )dt
0
37+0.280282+0.627151+0.747935+0.682898+0.550757+0.449587+0.317447+0. 236924+0.166724)+2× (0.100138+0.468686+0.715416+0.706125+0.614246+0.4 76944+0.368548+0.305575+0.213696)+0.072264]=241.4354
实验2 全混流反应器返混性能测试
实验2 全混流反应器返混性能测试一.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3. 学会用理想反应器的串联模型来描述实验系统的流动特性。
二. 实验原理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中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进行的程度除了与反应系统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停留时间越长,则反应越完全。
停留时间通常是指从流体进入反应器时开始,到其离开反应器为止的这一段时间。
显然对流动反应器而言,停留时间不像间歇反应器那样是同一个值,而是存在着一个停留时间分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流体在反应器内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流体的扩散,以及反应器内的死区等。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不仅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分离过程,而且应用于涉及流动过程的其它领域。
它也是反应器设计和实际操作所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示踪响应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反应器入口以一定的方式加入示踪剂,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器出口处示踪剂浓度的变化,间接地描述反应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
常用的示踪剂加入方式有脉冲输入、阶跃输入和周期输入等。
本实验选用的是脉冲输入法。
脉冲输入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示踪剂从系统的入口处注入注流体,在不影响主流体原有流动特性的情况下随之进入反应器。
与此同时,在反应器出口检测示踪剂浓度c(t)随时间的变化。
整个过程可以用图1形象地描述。
由概率论知识可知,概率分布密度函数E(t)就是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因此,E (t )dt 就代表了流体粒子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介于t 到t+dt 之间的概率。
在反应器出口处测得的示踪剂浓度c(t)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叫响应曲线。
由响应曲线就可以计算出E (t )与时间t 的关系,并绘出E (t )~t 关系曲线。
计算方法是对反应器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即Qc(t)dt=mE(t)dt (1) 式中Q 表示主流体的流量,m 为示踪剂的加入量。
反应器返混性能综合实验
[参考资料]反应器返混性能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单釜、多釜及管式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将数据计算结果用多釜串联模型来定量返混程度,从而认识限制返混的措施。
1、了解和掌握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基本原理;2、掌握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及数据处理方法;2、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与模型参数的关系;3、了解和掌握模型参数n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是受温度、物料的浓度(即微观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和反应时间控制的,而这些条件又主要受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情况影响,因为物料的流动情况是决定反应器内传热和传质情况的首要因素。
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各种操作都很理想,反应情况一般都比较好。
当随着化学反应器尺寸的放大,化学反应进行的情况经常就和实验室结果相差很大。
其原因是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情况和未放大前不一样,引起化学反应的各种环境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其中突出的变化是物料的温度、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产生的不均匀问题。
物料的流动情况不仅对反应器中的化学反应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换热器的效果和分离设备的操作情况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对反应器、换热器和分离操作设备进行设计、放大和操作时,都需要了解物料在预期的设备内的流动特性。
以下,就以连续流动反应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情况很复杂,可以用返混的概念来描述物料的流动形式和采用流动模型的方法进行处理。
为了便于研究,一般都将流体看作是由许多独立存在的流体单元所组成的连续体,并称这些单元为“流体微元”。
流体微元可以是分子(微观流体),也可以是由很多分子集聚而成的分子团或分子束(宏观流体)。
流体微元从进入反应器到离开反应器的时间称为该物料微团的停留时间。
在连续流动反应器内,由于搅拌和扩散等原因,使具有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微元之间会发生混合,称这种混合为“返混”。
返混程度的大小,很难直接测定,一般只能直接测定物料的停留时间。
多釜串联反应器及管式反应器返混测定实验
多釜串联反应器及管式反应器返混测定实验多釜串联返混实验装置是测定带搅拌器的釜式液相反应器中物料返混情况的一种设备,它对加深了解釜式反应器的特性是最好的实验手段之一。
通常是在固定搅拌马达转数和液体流量的条件下,加入示踪剂,由各级反应釜流出口测定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再通过数据处理得以证明返混对釜式反应器的影响,并能通过计算机得到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及多釜串联流动模型的关系。
此外,也可通过其它种类反应器进行对比实验,进而更深刻的理解各种反应器的特性。
本实验通过管式反应器与三釜串联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将数据计算结果用多釜串联模型来定量返混程度,从而认识限制返混的措施。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2) 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与多釜串联模型的关系。
(3) 了解模型参数n 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须用概率分布方法来定量描述。
所用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f(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f(t)的物理意义是:同时进入的N 个流体粒子中,停留时间介于t 到t+dt 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率N dN 为f(t)dt 。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物理意义是:流过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 的物料的分率。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
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Q dt t C V dt t f ⋅= (1)()⎰∞=0dt t VC Q (2)所以 ()()()()()dt t C t C dt t VC t VC t f ⎰⎰∞∞==00 (3) 由此可见()t f 与示踪剂浓度()t C 成正比。
实验1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
实验一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在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中,激烈的搅拌使反应器内物料发生混合,反应器出口处的物料会返回流动与进口物料混合,这种空间上的反向流动就是返混,通常称为狭义上的返混。
限制返混的措施是分割,有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
当一个釜式反应器被分成多个反应器后,返混程度就会降低。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
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2.1 实验目的(1)了解全混釜和多釜串联反应器的返混特性。
(2)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3)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与多釜串联模型的关系。
(4)了解模型参数N 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2.2 实验原理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
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M d C Q d E /)()(ττττ⋅=(2.1) ⎰∞=0)(ττd QC M(2.2) 所以 ⎰⎰∞∞==)()()()()(ττττττd C C dtQC QC E(2.3)由此可见E (τ)与示踪剂浓度C (τ)成正比。
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连续流动的物料,以饱和KCl 作示踪剂,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溶液电导值。
在一定范围内,KCl 浓度与电导值成正比,则可用电导值来表达物料的停留时间变化关系,即E (τ)∝L (τ),这里L (τ)=L τ –L ∞,L τ为τ时刻的电导值,L ∞为无示踪剂时电导值。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τ)在概率论中有二个特征值,平均停留时间(数学期望)τM 和方差στ2。
管式反应器返混特性测定实验注意事项
管式反应器返混特性测定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佩戴好实验室所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2.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仔细阅读和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对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药品有充分的了解。
3.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细心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要注意它们的性质、储存条件和操作规程,并确保正确使用和储存。
6. 在进行反应器返混特性测定实验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物料流量等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和设备,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8.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不确定或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向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负责人咨询。
YUY-GY310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装置
YUYGY-310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装置
技术指标说明
装置功能1、了解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返混特性。
2、通过脉冲法测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
3、分析观察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流动特征。
4、研究不同循环比下的返混程度,计算模型参数n。
主要配置管式反应器、流量计、水箱、循环泵、数显电导率仪、阀门、管路、不锈钢台架及控制屏。
公用设施水:装置自带水箱,连接自来水。
实验时由水箱循环泵送入系统,循环使用。
电:电压AC220V,功率1.0KW,标准单相三线制。
每个实验室需配置1~2个接地点(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验数据
根据上述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写到下表: 实验日期: 流量: 序号 时间 实验人员: 电磁阀开启时间: 电导率 平均停留时间 方差 无因此方差 模型参数 学号: 温度:
六、实验报告
本实验采用微机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 可直接由电导率仪输出信号至计算机, 由计 算机自动计算平均停留时间、方差、无因次方差和模型参数。相应数据均可方便地保存,减 少了手工计算的工作量。具体操作如下:保存好实时数据后,打开“历史记录”界面,单击 “数据文件名”框,选择并读入要处理的数据文件,初始化各釜曲线的开始时间、终止时间、 基线的默认值(默认值设置开始时间为零时刻,终止时间为停止记录时刻,基线为曲线最小 值点) 。按“开始计算”按钮,程序自动计算出平均停留时间、方差、无因次方差及模拟参
三、关于数据文件的数据存储格式
数据文件中的数据以 ASCII 格式 (即纯文本方式) 存放, 因此数据文件可被微软 EXECL 软件读入并处理。其中前部是有关参数及说明, 随后是若干行数据。
11
1
导 值 成正 比 ,则 可用 电导 值 来表 达 物料 的停 留时 间 变化 关 系, 即 f t Lt , 这里
Lt Lt L , Lt 为 t 时刻的电导值, L∞ 为无示踪剂时电导值。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f t 在概率论中有二个特征值,平均停留时间(数学期望)t 和 方差 t 。
7
3) 实时采集, 输入操作员号, 操作开始新实验并记录数据、 停止记录、 保存数据。 单击“开始”开始记录数据后, "保存数据"无效。
当
开始采集后的界面:
8
4)历史记录,读入要处理的数据文件,开始计算、保存结果、打印数据以及曲线变换 等。
首先, 单击“数据文件名”框,选择并读入要处理的数据文件,初始化曲线的开始 时间、 终止时间、 基线的默认值 (默认值设置开始时间为零时刻, 终止时间为停止记录时刻,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步骤:
(1) 开车步骤 ① 通电:开启电源开关,将电导率仪预热,以备测量。开电脑,打开“管式反应器数
据采集”软件,准备开始。 ② 通水:首先要放空,开启进料泵,让水注满管道,缓慢打开放空阀,有水注喷出 即放空成功,其次使水注入反应管,并稳定流出,此时调节进水流量为 20 L h ,保持流量 稳定。 ③ 进料:首先要放空,根据管式反应器调节引流管的高度,引流管的高度不应高于 管式反应器的高度。 (2)进样操作 将预先配置好的饱和 KNO3 溶液加入示踪剂储罐内, 待系统稳定后, 打开 “实时采集” 界面,点击“开始采集”按钮,计算机开始记录电导率数据,然后打开“工艺流程”界面, 点击软件上“打开电磁阀”按钮,注入示踪剂,一段时间,点击“关闭电磁阀”按钮,停止 注入示踪剂,观察电导率变化趋势,当电脑记录显示的曲线在 2min 内觉察不到变化时,即
9
基线为曲线最小值点) 。按“开始计算”按钮,程序自动计算出平均停留时间、方差、无因 次方差及模拟参数。按“保存结果”按钮将结果保存在文件中,此文件的主文件名为对应数 据文件的主文件名,其扩展名为 var。
10
二、 关于数据文件名的命名规则
文件名由程序自动生成,主文件名由实验的日期时间(计算机系统的年月日时分)构成: 第 1,2 个字符是日期的“年” ,用 00 ~ 99 表示, 第 3 个字符是日期的“月” ,用 1 ~ 9,A,B,C 表示 12 个月,
5
认为终点已到,点击“实时采集”界面上的“停止”按钮,结束采集,然后切记要点击“保 存数据”按钮存储数据。整个数据采集过程约需 35 ~ 40 分钟。数据文件保存路径为: C:\Program Files\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监控软件\data。 保存好实时数据后,打开“历史记录”界面,单击“数据文件名”框,选择并读入要处理 的数据文件,初始化曲线的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基线的默认值(默认值设置开始时间为零 时刻,终止时间为停止记录时刻,基线为曲线最小值点) 。按“开始计算”按钮,程序自动 计算出平均停留时间、方差、无因次方差及模拟参数。 (3) 结束步骤 先关闭自来水阀门,再依次关闭流量计、水泵、电导率仪、总电源;关闭计算机, 将仪器复原。
0 0
(6)
也用离散形式表达,并取相同 t ,则:
t2
t 2 C t t 2 Lt 2 2 t t C t Lt
(7)
若用无因次对比时间 来表示,即 =t
t,
无因次方差 = t
2
2
t2 。
在测定了一个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后, 如何来评介其返混程度, 则需要用反应器模型来 描述,这里我们采用的是管式模型。 所谓管式模型是将一个实际反应器中的返混情况作为与若干个全混管串联时的返混程
2
t 的表达式为:
tCt dt t tf t dt C t dt
0 0 0
(4)
采用离散形式表达,并取相同时间间隔 t , 则:
t
tCt t t Lt C t t Lt
(5)
t2 的表达式为:
t2 t t 2 f t dt t 2 f t dt t 2
第 4,5 个字符是日期的“日” ,用 01 ~ 31 表示, 第 6,7 个字符是时间的“时” ,用 00 ~ 23 表示, 第 8 个字符是时间的“分/6” ,用 0~9 表示,
文件的扩展名使用,由一个字母和二位数字组成。其中字母表示班级,数字表示学号。 自动使用仪表界面中由用户输入的“操作员号”的左边三位半角 ASCII 字符。 例如:01525 时 36~42 分之间开始的实验。
6
数。列出数据处理结果表,讨论实验结果。
远程操作举例说明具体步骤
一、操作界面的使用与说明
此软件共有 4 个操作界面: 1)主画面,标题及版本信息。
2)工艺流程,实验设备工艺流程图、输入液体流量;控制电磁阀的开闭。电磁阀操作 方法:当按钮显示“打开电磁阀”时,点击此按钮,相应的电磁阀打开,液体从槽中流下, 按钮显示变为“关闭电磁阀” ,再次点击此按钮,相应的电磁阀关闭。
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当系统达到稳定后, 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 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 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
f t dt V C t dt Q
2
度等效。这里的若干个全混釜个数 n 是虚拟值,并不代表反应器个数,n 称为模型参数。管 式模型假定每个反应器为全混釜,反应器之间无返混,每个全混管体积相同,则可以推导得 到管式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关系,并得到无因次方差 与模型参数 n 存在关系为
2
n
1
2
(8)
当 n 1,
n - 模型参数; t - 时间; v - 液体体积流量;
-
t - 数学期望,或平均停留时间;
t2 , 2 - 方差;
- 无因次时间。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2.实验流程:
3
本实验装置由管式反应器和循环系统组成,连续流动物料为水,示踪剂为饱和 KNO3。 实验时,水从水箱用进料泵往上输送,经进料流量计测量流量后,进入管式反应器,在反应 器底部分为两路,一路随引流管先向上后排出,一路经电导仪测量电导后排入地沟。待系统 稳定后,将 KNO3 从示踪剂储罐通过电磁阀快速进入反应器。
1-计算机 2-水槽 3-水泵 4-流量计 5-清洗水储罐 6-电磁阀 7-示踪剂储罐 8-电磁阀 9-管式反应器 10-电导电极 图 1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实验工艺流程图
4
3.装置参数及试剂: 装置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1 名称 有机玻璃管式反应器 装置 电导率仪 电磁阀 转子流量计 实验试剂: 试剂如表 2 所示: 表2 作用 试剂 主流体 示踪剂 名称 自来水 饱和 KNO3 溶液 参数 1000mL DDS-302B 24V/80W 100L/h 数量 1 1 2 1
实验一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均相管式反应器的返混特性; 2.分析观察连续均相管式反应器的流动特征; 3.研究返混程度,计算模型参数 n。
二、基本原理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 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对于这种反应器循 环与返混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然 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 我们可以发现, 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 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
2 1 ,为全混管特征;
2 0 , 为平推流特征;
当 n ,
这里 n 是模型参数,是个虚拟釜数,并不限于整数。 主要符号说明
C t - t 时刻反应器内示踪剂浓度; f t -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F t -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Lt , L∞ , L(t ) - 液体的电导值;
Q VC t dt
0
所以
f t
VC t
0
VC t dt C t dt
0
C t
由此可见 f t 与示踪剂浓度 C t 成正比。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连续流动的物料, 以饱和 KNO3 作示踪剂,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溶液电导值。在一定范围内,KNO3 浓度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