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卷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商品B 资本C 人员D 技术2、假定闭关自守的状态下,X 商品的价格,在 A 国是 10 美元,在 B 国是 8 美元,C 国是 6 美元,并且 A 国是小国,不能通过贸易影响 B 国和 C 国的价格。

如果 A 国对从 B 国和 C 国进口的 X 商品最初征收非歧视性的 100%的从价税,那么,A 国是()A 贸易创造国B 贸易转移国C 贸易受损国D 无法确定3、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 技术水平的差异C 产品品质的差异D 价格的差异4、以下哪种贸易政策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A 出口补贴B 进口关税C 进口配额D 自愿出口限制5、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A 规模报酬递减B 规模报酬递增C 规模报酬不变D 以上都不对6、幼稚产业保护论的提出者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汉密尔顿D 李斯特7、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A 前者大于后者B 后者大于前者C 两者相等D 不确定8、一国货币贬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何种影响()A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C 出口增加,进口增加D 出口减少,进口减少9、在浮动汇率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该国货币汇率会()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10、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A 经常项目B 资本项目C 错误与遗漏项目D 国内生产总值项目1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A 一价定律B 利率平价C 相对购买力平价D 绝对购买力平价12、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的假设前提不包括()A 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B 汇率由货币当局决定C 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D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13、下列属于直接标价法的是()A 1 美元=68 人民币B 1 人民币=015 美元C 1 英镑=12 欧元D 1 欧元=085 英镑1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主要分析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政策的有效性。

国际金融期中测试

国际金融期中测试

国际金融期中测试一、判断(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后面的表格中)1、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来表示本国货币的汇率。

错2.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

因而汇率的变化与市场外汇供求无关。

错3、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是由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的。

对4、即使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国家货币当局也要负责维持一定的法定汇率。

对5、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对比,因而汇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

错6、一国的货币升值将有利于进口。

对7、名义汇率是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能说明各种货币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购买力。

错8、如果一国汇率贬值,则该国出口商的利润增加。

对9、如果一国汇率贬值,则该国偿还国际贷款的负担减少。

错10、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对11、名义汇率的升值或贬值并不必然意味着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更强或更弱。

对12、所谓中间汇率是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平均数.错13、信汇汇率是外汇市场的基准汇率。

错14、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来表示本国货币的汇率.错15.在直接标价法下,如果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成的本国货币数额增加,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外汇汇率上扬.对16、如果一国的货币对外的汇率下降,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则国内物价上涨。

对17、假若外国公司以机器设备形式在我国进行投资,如果人民币贬值,该投资商将会增加投资。

对18、假若外国公司以证券形式在我国进行投资,如果人民币贬值,该投资商将会增加投资。

错19、如果一国的货币汇率贬值,将有利于该国利用国际贷款。

错20、通常,离岸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完全分开,可以自由筹措资金,进行外汇交易,实行自由利率,无需缴纳1存款准备金,但是仍然要受所在国金融政策的约束。

对21、欧洲货币存贷业务,既游离于货币发行机构的管辖权限之外,也丝毫不受经营机构所在国金融市场的规则约束,带有极强烈的“自由主义"倾向.错22、1973年主要石油输出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积累了大量石油盈余资金,故称石油美元。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A.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B. 国际资本流动- C. 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 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答案:C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国家进行贸易的原因? - A. 资源分配的不均- B. 技术差异- C. 消费偏好的多样性- D. 生产效率的差异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 A. 经常账户- B. 资本和金融账户- C. 政府预算账户- D. 错误和遗漏账户答案:C#### 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更有效率,即生产成本更低,那么这个国家在该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国际贸易的互利。

2. 什么是保护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保护主义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可能会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增加消费者成本,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可能引发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 三、计算题1. 假设一个国家生产小麦和玉米,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4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2小时劳动。

另一个国家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6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3小时劳动。

请计算两国的比较优势,并说明它们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 第一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玉米(4小时/2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小麦(2小时/4小时)。

- 第二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玉米(6小时/3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小麦(3小时/6小时)。

第一个国家在生产小麦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它的机会成本较低(0.5 vs 2)。

国际经济学习题

国际经济学习题

《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试题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1.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B )。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2.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D )。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减弱;B.解释了政府不愿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原因;C.反映了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国际贸易将不会导致(ABD )。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B.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C.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D.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4.一个国家发生贫困化增长的条件是(AC )。

A. 该国经济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 该国的消费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C. 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小5. 经济一体化潜在的动态效应包括( ACD )。

A. 规模经济导致生产成本下降B. 从效率更高的贸易伙伴国进口引起的贸易创造C. 成员国企业间竞争加剧带来的高校和创新D. 更高水平的投资与更快的经济增长6.一国征收关税的静态效应包括( ABC )。

A.本国生产者获益B.政府财政收入增加C.消费者利益受损D.经济效率提高7.国际移民会导致( BCD )。

A.移出国的GDP上升B. 移入国的GDP上升C. 移出国的GNP上升D. 移入国的GNP上升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F )1.贸易收益表明各国只能通过消费比贸易前更少的可出口商品换来消费更多的进口商品。

国际经济学测试试卷

国际经济学测试试卷

第 页 (共1 页)1 《国际经济学》期中试卷(2018.5)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认定倾销条件的是( )。

A.国内价格大于国外价格B.进口国价格大于出口国价格C.生产厂商成本加利润大于出口价格D.出口到I 国的价格大于出口到J 国的价格 2.实施关税保护的贸易效应是指( )。

A.消费的减少B.生产的增加C.进口的减少D.税收的增加 3.若一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递减,则该国成产可能性曲线形状是( )。

A.线性的B.凸向原点C.凹向原点D.不确定4.已知A 国生产1单位的X 和Y 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 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则B 国生产1单位的X 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 )。

A.1,6B.1.5,2.5C.3,4D.4,7 5.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6.主张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是( )。

A.俄林B.李嘉图C.李斯特D.魁奈 7.从征收进口关税中受损的利益集团是( )。

A.进口国的生产者B.进口国的消费者C.进口国的政府D.出口国的消费者8.雷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 增加会导致 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判断 9.关于H-O 定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10.下列选项中能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的是( )。

A.可变成本递减B.机会成本递增C.规模经济D.贸易条件改善 11.允许成员国之间进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1’×10=10’)1.D2.C3.B4.A5.C6.C7.B8.D9.D 10.A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1. ABCD2. ABCDE3.ABD4.ABCDE5.ABDE6.ABD7.BCE8.ABE9.ABCD 10.ABD三、判断分析(分析不正确本题不得分。

2’×10=20’)1. 正确2. 错误。

跟大国比较接近。

3. 错误。

小国可以完全分工。

4. 正确5. 错误。

前者增加,后者下降。

6. 错误。

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7. 错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8. 正确9. 错误。

动态效应更大更重要10. 正确四、名词解释(3’×4=12’)1.特定要素:只能被用来生产某些特定产品、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2.最优货币区:是指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保持长期固定不变,而对非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多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

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本国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总需求来校正国际收支失衡,它是以吸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所以又称支出变化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比较分析题(要求借助图形,每题9’,共18’)1. 比较小国利用关税和利用进口替代补贴进行贸易保护的不同效果。

征收关税之后,该国的总福利水平下降了: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c+d),其中a被生产者所得,c为政府财政收入所得,但尚有b和d的损失,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是由于关税使本国的生产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部门,即一国的生产资源向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竞争部门集中,因此造成了国民福利净损失。

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卷

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卷

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卷《国际经济学》课程期中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罗伯津斯基定理2.最佳关税3.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4.进口替代战略5.多哈回合谈判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A. 企业B. 居民C. 家庭D. 国家2.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 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 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C. 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 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3.H—O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C.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D.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4.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A.D、A B.C、BC.A、D D.B、C5.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A.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B.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C.本国出口A 产品、B 产品D.本国进口A 产品、B 产品6.重叠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A.林德 B.波斯纳C.弗农 D.克拉维斯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试图从什么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特征?()A.技术差距 B.技术变化C.需求结构 D.收入水平8.不能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9.以下属于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的是()A. 假设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B. 假设市场中只有两个厂商C. 假设厂商行为模式是合作型的D. 假设厂商行为模式是勾结型的10.以下关于有效保护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大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则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大于其名义税率B.如果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等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则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等于其名义税率C.在最终产品进口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中间投入品关税不断提高,有效保护率不断下降D.要提高对某项行业的保护程度,可以通过提高中间投入品进口税率的方法来实现11.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A.生产者剩余减少 B.生产者剩余不变C.生产者剩余增加 D.生产者的产品价格将下降12.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以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国内经济政策B. 国际贸易与投资C. 国际货币体系D. 国际政治关系答案:B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什么?A. 其资源最丰富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C. 其技术最先进的商品D. 其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商品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B. 配额C. 出口补贴D. 进口许可证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效率最低的商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流动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官方储备账户记录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变动。

三、论述题1. 论述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导致进口增加。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抑制进口。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成本和收益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化。

2.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挑战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压力,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2’*15)1.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 ) A.1,6 B.2,4 C.3,4 D.4,7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3.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 C )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力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5.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B )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6.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B )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7.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8.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 B )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9.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A)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10.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11.要素禀赋理论的假定前提条件是( ABC )。

(多选)A.2×2 (两种商品,两个国家)B.规模报酬不变C.资本和劳动在生产中可以完全互相替代D.要素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12.若德国和英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10码毛呢,15码麻布和10码毛呢,20码麻布,那么,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的分工格局为( BC )。

国际经济学期中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中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A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参加贸易的大国和小国,在分工过程中会( )。

A.都不完全分工B.都完全分工C.大国完全分工,小国不完全分工D.大国不完全分工,小国完全分工2.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 规模经济理论C.要素比例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3.假设一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如果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发生了中性技术进步,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保持不变,则该国发生了()。

A.出口扩张型经济增长 B. 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C. 中性经济增长D. 无经济增长4.一国对某产成品的进口税率为10%,对生产该产品所用原料的税率为50%,则该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同名义保护率相比, ( )。

A.有效保护率高B. 一样高C. 名义保护率高D.无法判断5.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B. 要素禀赋论C.国防论D. 夕阳工业理论6.战略性贸易政策不适宜在哪一种市场条件下运用()。

A.完全竞争B.自然垄断C.垄断竞争D.寡头垄断7. 一国对进口实施配额以后,则 ( )。

A.消费者福利增加B.生产者不受影响C.政府财政收入随之增加D.国家的净福利受到影响8. 对于大国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费者可能从中获益 B. 生产者会有净损失C. 政府会损失关税收入D. 国家的净福利可能为正9.对关税同盟的参加国来说,贸易创造效应 ( )A.可以减少福利B.可以提高国内价格C.可以提高福利D.可以提高关税水平10.能够从贸易创造效应中获得福利增加的是 ( )A.政府B.生产者C.出口商D.消费者11.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而没有内部化和区位优势,则该企业可以运用的方式是 ( )A.产品出口B.直接投资C.国内生产D.许可证安排12.资本进行国际流动之后,资本流出国的资本报酬将 ( )A.不变B.下降C.上升D.无法判断13. 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后,贸易转移效应一定会带来国民福利的净损失,这种说法 ( )A.正确B.不正确C.无法判断14.跨国公司利用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某种垄断优势地位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

国际经济考试题

国际经济考试题

国际经济考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一种国际贸易协议,旨在减少或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A. 货币政策B. 贸易壁垒C. 自由贸易区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 国际经济学中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来看,两国货币的汇率将会调整到一个水平,使得:A. 两国商品的价格相等B. 两国居民的购买力相等C. 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相等D. 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等3.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避免支付高额关税B. 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C. 接近当地市场和资源D. 所有以上选项4.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别提款权”(SDR)是由哪个组织创建的?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联合国5.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 技术进步B. 政策自由化C. 消费者偏好D. 跨国公司的扩张6. 国际金融市场上,短期资本流动通常是为了:A. 投资于长期项目B. 利用汇率波动获利C. 促进国际贸易D. 支持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项目7. 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是:A. 文化差异B. 政治体制差异C.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 所有以上选项8.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工具?A. 货币政策协调B. 财政政策协调C. 贸易政策协调D. 环境政策协调9.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A. 缺乏足够的自然资源B. 缺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机会C. 缺乏高效的法律体系D. 缺乏先进的科技10. 国际经济制裁的目的通常是为了:A. 惩罚违反国际法的行为B. 保护环境C. 促进人权D. 以上所有选项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2. 描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并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

3. 讨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国际经济学期中复习

国际经济学期中复习

I. 选择题(每题2分共 40分)
1. 根据李嘉图贸易理论,国家 间贸易的基础在于(B) A. 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同; B. 生产者技术水平的不同; C. 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D. 要素禀赋差异。
5
2. 根据H-O贸易理论,国家间贸易 的基础在于(D) A. 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同; B. 生产者技术水平的不同; C. 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D. 要素禀赋差异。
3. 如果国际市场上木材对小麦的相对价格是1吨木材可交 换1.8吨小麦,根据下表(D) 单位产出所需工作日 国家 木材 小麦 墨西哥 5 3 加拿大 2 3 美国 2 1 A. 美国和墨西哥应该出口木材,加拿大应该出口小麦; B. 墨西哥应该出口木材,加拿大和美国出口小麦; C. 美国应该出口木材,加拿大和墨西哥应该出口小麦; D. 墨西哥和加拿大应该出口木材,美国应该出口小麦。
Qb
C0
Pa/Pb
C1
Q1
Q0
E1
Qa
2. (20分)美国和欧元区是农产品出口的大国, 中国是纺织品出口的大国。根据要求画图分 析欧元区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政策对中国贸 易条件的影响。 (1) (10分)基于相对总供给与相对总需求的 分析框架,分析这一政策的短期效应; (2) (10分)基于提供曲线的分析框架,分析 短期内这一政策可能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题讲解
张照侠
2013-05-12
1
Food
Clothຫໍສະໝຸດ Land 0l1200 0l1000 0l800 Labor
OF
OC
Kernel density estimate
.01 0
20
.02
.03
.04
40

国际经济学(英文) 期中考试

国际经济学(英文) 期中考试

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题
一、假定世界有两国,本国有1000单位的劳动,外国有600单位劳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布和酒。

其中,本国布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5,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外国布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再知道世界相对需求为:对布的需求/对酒的需求=酒的世界价格/布的世界价格。

问:
(1)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10分)
(2)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并求解布的均衡相对价格(10分)
(3)试叙述此时的贸易模式,并指出本国和外国是否从贸易中获利,为什么?(20分)
二、改革开放30年来,中美贸易量不断扩大,这源于中美两国要素禀赋的互补性关系,即中国多劳动力而美国多技术与资本。

中国利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获得出口竞争优势,大量向美国输出商品,形成了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状态,这对中国是有利的而对美国是不利的。

美国一些人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最终会导致美国与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会趋同,从而使美国工人实际收入下降,所以要对来源于中国的产品实施贸易限制。

试根据你所学内容对以上三句话进行辨析。

(30分)
三、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城市就业人口增加了约2.2亿人,年均增加幅度近8%。

与此同时,中国从1993年到2010年间,中国教育业投入年均增加幅度不足3%;中国GDP年均增长幅度约10%。

(1)试运用罗勃津斯基效应解释以上现象;(10分)
(2)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源于技术主导型的增长还是劳动主导型的增长,为什么?(5分)
(3)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你认为市场与政府应该怎样做?(15分)。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

国际经济学Part I. DEFINE THE FOLLOWING CONCEPTS1.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2.Terms of Trade:3. Leontief paradox4. Rybczynski theorem5.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6.Offer Curve:Part II. Multinomial Choice(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YOUR EACH BEST CHOICES):1. Proponents of free trade claim all of the following as advantages except().A. relatively high wage levels for all domestic workers.B. a wider selection of products for consumersC.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world producers.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ost efficient production processes.2. If we take 1980 as the base year (N=100), and we find that by the end of 2000 theprice index of the nation’s exports is 90, the price index of the nation’s imports is 120, so the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in 2000 is ( )A. 75B. 90C. 120D. 1333. The offer curve of a nation shows ()a. the supply of a nation's importsb. the demand for a nation's exportsc. the trade partner's demand for imports and supply of exportsd. the nation's demand for imports and supply of exports4. Export prices must rise for a nation to increase its exports because the nation ():A. incurs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n export productionB. faces de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n producing import substitutesC. faces decreas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n consumptionD. all of the above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regarding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s false?( )A. It relies on traditional demand and supply curvesB. it isolates for study one marketC. i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but not theequilibrium quantity with tradeD. none of the above6.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simplifying assumptions,which include(). (more than one answer for this question.)A. two nations, two commodities, and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B. both nations use the same technology;C. 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D.no transportation costs, tariffs, or other obstructions to the free flow ofinternational trade.7.Technical progress that increases the productivity of L proportionately more thanthe productivity of K is called ( ):A. capital savingB. labor savingC. neutralD. any of the above8. With increasing costs,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is( )A. completeB. incompleteC. complete in small country, incomplete in large countryD. complete in large country, incomplete in small country9.The Leontief paradox could be explained by ( ). (more than one answer for thisquestion.)A. the fact that U.S. tariffs gave more protection to L-intensive industriesB. the exclusion of human capital from the calculationsC. the use of a two-factor modelD.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10. If 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bowed out (concave to the origin), thenproduction occurs under conditions of ()A. 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s.B.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C. de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D. infinite opportunity costs.Part ⅢTRUE(T)/FALSE(F)(MARK “T”OR “F” IN THE BLANKS WITH YOUR BEST JUDGEMENT ON THE ANSWER SHEET)。

2012年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A卷及参考答案

2012年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A卷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那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C)A .d、a B. c、b C. a、d D. b、c E.a、c2. 下面表达正确的有( ABCD )A. 只有当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在贸易前存在差异时,两个国家之间才可能产生贸易往来。

B. 贸易后的世界相对价格将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之间。

C. 国家总能从专业化分工中受益,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益。

D.贸易所得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取决于贸易后国际价格与各国贸易前相对价格的差距。

E. 东亚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大幅增加,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3. 下面哪个表述正确(CD)A收入转移会引起RD曲线移动B收入转移会改变贸易条件C经济增长会引起RS曲线移动D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E 以上均错误4.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E.以上答案均不对5.出口偏向型增长的本国会(D)A.提高本国的贸易条件B.积极推行自由贸易C.降低本国的经济福利D.提高外国的贸易条件E.对两国均有益6.假定某国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10%,为90;进口价格指数上升20%,为120,那么这个国家2000年的贸易条件从1990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D)。

A 133B 95C 100D 75E 807.当前国际贸易的特点有(AC)A 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是制成品B 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和农产品C 跨国服务外包属于服务贸易D 现在的国际贸易相对世界经济的规模不如1914年之前E 美国大部分的就业岗位属于可贸易部分8. 贸易利得可以理解为(BC )A 改善了贸易条件B 相当于间接生产了更多的产品C扩大了各国消费选择的范围 D 使各种要素的所有者均获益E 增加了国家的出口额9. 丢失贸易的情况引用了(C )A.哈迪男孩的神秘故事丛书的第九卷。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1-英文.doc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1-英文.doc

Mid-term Examin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LMultiple choices: 30%1.Mercantilists believedA.That trade can only benefit a country at the expense of all other countries・B.That maintaining a balance of trade surplus was best.ernment should have no control over trade.D.Amassing large quantities of gold and silver were damaging to the health of a country.2.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is ______ with _______ ・A.Incomplete; constant costsB.Incomplete; increasing costsC.Variable; constant costsplete; increasing costs3.China is relatively labor-abundant and Australia is relatively land-abundant. Textiles are relatively more labor-intensive than the production of wool According to Hcckschcr-Ohlin (H-O) theory, Australia will have:A.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extiles. B・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extiles.C.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ool.D.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wool.4.Considering a world economy with two goods, two countries・ Suppose country 1 specializes in and exports commodity x in exchange of commodity 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possible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ccording the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A.The unit labor requirment in x production is less in Country 2 than that in Country 1 ・B.The relative price of x in Country 1 exceeds the relative price of x in country 1C・ Country 1 can produce a unit of x with less labor than country 2D.All of the above.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assumption generally used in the study of classical intcrnational trade theory?A.perfect competitionB.difference in factor endowmentplete specializationD.pefect intemaional moility of factors6.Gains from trade can be demonstrated in the neoclassical model by noting thatA.trade leads to specializationB.trade brings out diversity in consumptionC.trade results in more consumption above the production possbility frontierD.trade allows a country to learn new technology7.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long-run results of free trade:modity prices equalize between countries.B.Countries specialize more・C.One country gains while the other loses・D.Factor prices equalize between countries・8.In a labor-abundant country:A.Wage rates will fall with the opening of free trade・B.Wage rates will rise with the opening of fi-ee trade.C・ Wage rates will stay the same with the opening of free trade.D・ The change of wage rates is ambiguous・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winners when trade breaks out in a land abundant country:ndownersB. workersC. capital owners D・ all of them10.If the U.S.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corn (land-intensive, and has a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textiles (labor-intensive., in the short-mn, landowners in which sectors would gain?A. cornB. textilesC. bothD. neither11 ・Before trade, Australia is relatively abundant in capital and China is relatively abundant in labor. We would expect that the incomes of ________ in China and of _________ in Australia would increase・12.Heckscher-Ohlin theory can also be called:A.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B・ Factor-endowment theory.C・ 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D.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13.Gains from trade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two components:A.From exchange;from spccializationB.From specialization; from progress in producitivityC.From the technology change;from specializationD・ From factor transition; from exchange1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of the assumptions of the H-O Model?A.Nations use diffcrcncc tech no logy in productionB.Both commodities are produced under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C.Tastes are equal in both nationsD・ There is imperfect factor mobility within each nation and no international factor mobility15.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 detennined byA.Mutual demand and supply in the world marketB.Trade neogi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C.The international unit labor requirments of the commodityD.The management by both governments16.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lead to international tradeA.diffcrcnccs in taste B・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C・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D. all of the above17.The Leontief Paradox found fault with:A.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B.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C.Heckschcr・Ohlin (H-O) theory.D. 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18.IfY production uses 80 workers and 200 units of capital, while X production uses 20 workers and 20 units of capital, thenA.Y production is Capital intensiveB.X production is Capital intensiveC.If country 1 is labor aboundant, she should specialize in and export X.D.All of the above are false.19.In a specific factors model, the increase of price of manufocturcs will not leads tobor shifts from the food sector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B.output of manufactures rises while that of food falls.C.Workers are definitely better offD.The wage rate rises in both sectors.20.Only doubling labor with trade in a large labor-abundant country _____ ・A. deteriorate the country's terms of trade B・ can increase or reduces the volume of tradeC.reduces the country's social welfareD.all of the above・2 l.The Rybczynski theorem postulates that doubling labor at constant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_____ ・A.doubles the output of the labor-intensive commodityB.reduces the output of the capital-intensive commodityC.keeps the output of the capital-intensive commodity unchanged23. A monopoly firm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ill _____ . A. equate average to local costsB. equate marginal costs with foreign marginal revenuesC. equate marginal costs with the highest price the market will bearD. equate marginal costs with marginal revenues in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24.If some industries exhibit internal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in each country, wc should NOT expect to see ______ ・A. intra-industiy trade between countriesB.perfect competition in these industriesC.interindustry trade between countriesD.high levels of specialization in both countries25.In the domestic monopolistically competitive market, as the number of varieties increases, the price ________ and the unit cost26.A product is produced in a monopolistical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ith scale economies ・ If this industry exists in two countries, and these two countries engage in trade one with the other, we would expectA.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 is lower will export the product.B. thc country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factor of production in which production ofC. the product is intensive will export this product.D. each of the countries will export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he product to the other.27.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internal scale economies in both countries is likely to be carried out by a ______ ・A.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price competing firmsB. relative small number of price competing firmsC. relative small number of competing oligopolistsD. monopoly firms in each country/industry.2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rrect about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ntraindustry trade:A The basis for trade in interindustiy trade i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at in intraindustry trade is not comparative advantageB The pattern of inteeindustry trade itself is unpredictable, and the pattern of interindustry can be predicted through the pretrade relative price of commodites.C If Home and Foreign are similar, there will be more interindustry trade ・D Intraindustry trade can make all factors better off.2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would NOT be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a worsening of the terms of trad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A. Heavy reliance on primary production exports ・B. The differing pric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C. Developing countries' attempts to diversify their exports and include more manufactured goods in their export commoditiesD. Differences in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orts and imports.30. Assume a country that produces cloth and coal. Assume that cloth production require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labor and capital, but relatively little land. Assume that coal production requires relatively little labor and capital, but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coal-rich land. Given increases in the country's endowments of capital and labor, we can expect thatA. both cloth and coal production will in crease ・A.increases; increasesB. increases; decreasesC. decreases; increasesD.decreases; decreases D.any of the above.B.cloth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 but coal production will remain constant.C.coal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 but cloth production will remain constant.D.cloth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 but coal production will decline・II.True or False:10%31.To increase one country's wealth, the country must sell more to strangers than consume of theirs in value yearly.32.If one nation is less efficient than the other country in the production of both commodities, there is not a basis for mutuallybeneficial trade・33.The Ricardian model explains why abosulute advantage is not nessecarily for international trade.34.Countrics A and B have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 capital and labor, with which they produce two goods, X and Y.Technology is the same in the two countries・ Good X is capital intensive; Country A is capital abundant. An increase in A's labor induces an increase in B、s terms of trade・35.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arise when resources are perfect substitutes for each other or used in fixed proportion in theproduction.36.Small Country have no effects on the relative price on the world market37.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with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 labor and capital, shows that free trade between the US andMexico would lower US wages to the level of Mexican wages that prevails prior to the opening to trade・3& In a specific factors model, where labor is the mobile factor, trade is beneficial for the workers of the export secto匚39.Foreign competition is unfair and hurts other countries when it is based on low wages・40.Free trade is beneficial only for strong economics・III.Essay questions: 20%41.Consider an economy where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labor (mobile) and capital (sector-specific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and mobile in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Contrast the welfare effect of trade on the capital owners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Hcckschcr-Ohlin models.42.What is the Leontief Paradox? Give two explanations to it.43.Many theoretical trade models assume that all goods are perfect substitutes and that all goods are traded・ There are also many models that specify the existence of non-lraded goods or that traded goods are imperfect substitute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H・O model with non-traded goods and/or goods that are imperfect substitutes?IV.Graphic problems or quantitative problems: 40%44.Specific model. Suppos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produces only food and manufactures. Land is a specific factor input in food production and capital is a specific factor input in manufactures while labor is freely allocated across both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ll of a sudden, agricultural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 induces an increase in the world food supply and reduces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of food.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the reduction in the price of food on the US labor demand curves for food and manufactures. What is the impact on labor allocation in the US and what is the impact on the wage rate? 45. Ricardian model. Suppose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s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commodity) for country I and 2 are the following:Country 1 Country 2corn 2 20banana 6 48tomato 5 20apples 7 20wheat 12 645.1Suppose that all residents in both countries merely consume tomato and wheat. Then which goods will country Aproduce and export? Which goods will country B produce and export?45.2This problem is based on 29」・Suppose that every country has 120 hours of labors・ Prove that each country canbenefit from trade under such assumptions・45.3If the wage rate in A is five times that of B, which goods will country A export? which goods will country B export?46. A free-trade equilibrium exists in a two-region, two-product world.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with the Rest-of^the-World,exporting manufacturing and importing energy. Suppose that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has reduced the demand for energy in the US.46.1.At given international price, what is the effect in the US of this change in demand on the desired levels of imports andof exports?46.2.Illustrate this result on a graph showing the inipact of this decline in the demand for energy on the US offer curve ・46.3Assum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large enough to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prices, show on the previous graph how thisreduction in the demand for energy in the US affects the equilibrium international price ratio and volume of trade.46.4Show on a PPF graph and explain the eftect of this change in the terms of trade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on Rest of theWorld's welfare・4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magine an industry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firms producingdifferentiated products. The particular equation for the demand and the for the cost facing a firm are:Q = S X [1/n-b X (P — P*)]AC = F/Q + cwhere:Q is the firm's sales, S is the total sales of the industry, n is the number of firms in the industry, b is a constant term representing the responsiveness of a firm's sales to its price, P is the price charged by the firm itself, and P* is the average price charged by other competitors・Assume the following: b = 1/30000, F = $750,000,000, c = $5000 .And assume there are two countries (Home and Foreign) that have the same costs of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nual sales of automobiles are 1600 million at Home and 4900 million at Foreign.47.1Show the equilibrium price and numbers of firms of Home and Foreign in the absence of trade.47.2Show the equilibrium price and numbers of firms of Home and Foreign in open economies・一.单项选择:BBCCDCCBABBDACADCACABBDBCDDCCD二.判断对错xxppx xpxxx三.简答1.7分要点:1)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资本属于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后,资本柑对丰裕的国家出口特定被特定使用的产品,并从中获益;反Z,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资本受损。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卷(A)
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A.|dx+dm|>1 B.|dx+sx|>1
C.|dm+sm|>1 D.|sx+sm|>1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A.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B.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4、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
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 B.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C.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 D.使贸易规模缩减
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
A.本国国民收入 B.外国国民收入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供给
6、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重叠需求理论 B.规模经济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倾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课程期中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罗伯津斯基定理
2.最佳关税
3.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4.进口替代战略
5.多哈回合谈判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
A. 企业
B. 居民
C. 家庭
D. 国家
2.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 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 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C. 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 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3.H—O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C.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D.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4.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D、A B.C、B
C.A、D D.B、C
5.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
A.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
B.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
C.本国出口A 产品、B 产品
D.本国进口A 产品、B 产品
6.重叠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 B.波斯纳
C.弗农 D.克拉维斯
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试图从什么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特征?()
A.技术差距 B.技术变化
C.需求结构 D.收入水平
8.不能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9.以下属于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的是()
A. 假设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
B. 假设市场中只有两个厂商
C. 假设厂商行为模式是合作型的
D. 假设厂商行为模式是勾结型的
10.以下关于有效保护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大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则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大于其名义税率
B.如果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等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则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等于其名义税率
C.在最终产品进口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中间投入品关税不断提高,有效保护率不断下降
D.要提高对某项行业的保护程度,可以通过提高中间投入品进口税率的方法来实现
11.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
A.生产者剩余减少 B.生产者剩余不变
C.生产者剩余增加 D.生产者的产品价格将下降
12.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以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

这种倾销行为属于()A.偶发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
C.掠夺性倾销 D.季节性倾销
13.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 )
A.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大于额外收益
B.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小于额外收益
C.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等于额外收益
D.进口国所征收的关税使本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小
14.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禁止性关税
C.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D.禁止性关税以上
15.下列不属于贸易保护学说的理论是()
A.最佳关税论 B.国防论
C.幼稚工业理论 D.资源禀赋论
16.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形式是( )
A.关税同盟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自由贸易区
17.以下属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南方共共同市场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盟
18.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是( )
A.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B.中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C.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D.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19.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是( ) A.博熬亚洲论坛 B.上海合作组织
C.北京合作组织 D.深圳合作组织
20.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字以来,在其组织下进行几轮多边贸易谈判?其最后一轮谈判是( )
A.9轮,多哈回合 B.9轮,乌拉圭回合
C.8轮,乌拉圭回合 D.8轮,多哈回合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答题纸的表格中。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20分)
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C.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
D.用相互需求解释自由贸易条件下均衡国际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
E.提出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为限
2.以下对重叠需求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国之间的贸易流向与规模由两国需求偏好与收入水平相似的程度决定
B.该理论主要适用于解释工业产品或制成品的贸易
C.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悬殊,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小,两国间贸易空间也就越小
D.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小,两国间贸易空间也就越小
E.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悬殊,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间贸易空间也就越大
3.以下关于要素禀赋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异同的描述正确的有()
A.要素禀赋理论主张自由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主张贸易保护
B.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
C.重叠需求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
D.要素禀赋理论主要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E.重叠需求理论主要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4.以下例子中,哪些主要显示出的是外部规模经济?()
A.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欧洲惟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西伦组装
C.金融业在纽约的聚集 D.高科技产业在硅谷的聚集
E. 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5.产业内贸易水平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以下关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
B.产业内贸易指数为1时,表示一国在相关产品上只有出口或只有进口,其贸易为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C.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时,表示一国在相关产品上既出口又有进口,且进口量等于出口量,其贸易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D.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
E.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0,产业间贸易的比重越大
6.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那么()
A.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承担
B.关税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
C.征收关税后的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征收关税前世界价格加上关税
D.征收关税后的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征收关税后世界价格加上关税
E.征收关税后的世界价格低于征收关税前的世界价格
7.形成持续性倾销的条件包括()
A.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B.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C.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
D.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的需求弹性相同
E.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
8.下列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有( )
A.最佳关税理论 B.幼稚产业理论
C.战略性贸易政策 D.重叠需求理论
E.资源禀赋理论
9.假设有A、B、C三个国家,以A国为讨论对象,以下关于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明显
B.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
C.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大
D.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E.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大
10.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的特点有()
A.丰富的国内资源 B.国内资源贫乏
C.较大的国内市场 D.国内市场狭小
E.劳动力价格低廉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假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1公斤毛线价格20元,羊毛投入15元.
(1)什么是名义保护率?什么是有效保护率?
(2)假设毛线的进口关税为10%,当羊毛的名义税率分别为0%、5%、10%、15%、20%,毛线的有效保护率分别是多少?
2.什么是出口补贴?以大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3.贸易创造的含义是什么?贸易转移的含义是什么?以小国为例,试画图分析关税同盟(由低效率国家组成)对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福利状况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