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诗源于绝望的爱:《叶芝诗选》读后感
当你老了 叶芝读后感
![当你老了 叶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38fe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d.png)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当你老了,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东西却会变得更加珍贵。
这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在他的诗作《当你老了》中所表达的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作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年老之时所面临的种种境遇和情感,引起了读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在读完这首诗作之后,我深深地被它所表达的情感所触动,也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首先,这首诗作让我意识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在诗中,叶芝用“当你老了”这样的开头,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和想象之中。
他描述了年老之时身体的衰老和精神的凋零,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乐。
其次,这首诗作让我感受到了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在诗中,叶芝用“你的头发也白了”“你的步履也慢了”等诸多描写,表达了对年老之人的关怀和尊重。
他告诉我们,当你老了,你会发现,亲情和友情才是最重要的。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他们的陪伴和爱护,努力去维系和珍惜这些珍贵的情感。
最后,这首诗作让我对生活的态度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在诗中,叶芝用“你会变得更加珍贵”“你会更加需要真诚的微笑”等诸多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告诉我们,当你老了,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东西却会变得更加珍贵。
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生活中的珍贵和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叶芝的这首诗作《当你老了》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年老之时所面临的种种境遇和情感,引起了读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在读完这首诗作之后,我深深地被它所表达的情感所触动,也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我相信,只有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乐,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爱你时光中凋零的颜——读叶芝《当你老了》有感
![爱你时光中凋零的颜——读叶芝《当你老了》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d3cf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e.png)
爱你时光中凋零的颜——读叶芝《当你老了》有感初读叶芝,以为他是一位女子。
我不能想象一个大男人会有此细腻的情怀和轻柔的笔触: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这首诗,初读惊艳,细品悲伤,回味悠长。
我第一次见到有人可以把爱情的浅薄,甜蜜,欺瞒,悔恨,平静同时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这首诗仿佛是表面平静的大海,深处却在火山沸腾。
它只是诉说在时光里幽静的爱情,我却看到了爱不能求不得的贪嗔痴。
他的生叶芝和Maud Gonne第一次相遇时,他23,她22。
都是彼此最美的年华。
倘若二人同时坠入了爱河,这世上只会多一对才子佳人。
可现实是,叶芝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个毅然放弃高贵的上流社会生活而投身于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的女子;这个女子身上坚韧不屈勇于抗争的光晕,挑动了叶芝懵懂的情思;他疯狂地爱上了这个“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的女人,可是Maud却看不上这个彼时仍然心灵幼稚,生活贫困的穷书生。
他默默地痴恋着她心中的女神,却不敢透露任何蛛丝马迹。
高高在上的她,怎么会垂青于他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呢?1891年,他以为Maud对他做出了爱情的暗示,于是兴冲冲地跑去求婚,自然被拒绝。
这是改变他一生爱情命运的一件事。
当火山喷涌而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它的蔓延了。
他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无法做一个安静的暗恋者。
随后几年,他又对Maud进行了求婚,可是仍然被拒。
Maud始终拒绝着这个深爱她的男人。
即使在她与后来的丈夫离婚后,她也一直不肯接受这个已经将心捧在了她的脚下的男人。
我们不知道原因,不能明白爱情的火花为什么不能发生在他们两个之间,只能遗憾和惋惜。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b8cb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3.png)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叶芝当你老了》是一首由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创作的诗歌,被誉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老龄化的描绘,表达出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以及对年迈时的人生态度的探索。
它承载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和对时光的深沉思考。
诗歌开篇便以“当你老了”作为引子,直接向读者提出问题:当你变老时,你将如何面对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日益衰老?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衰老和面对自己有限的生命。
诗歌接着描述了身体的衰退和容颜的消逝,充满了对衰老过程的真实而无法回避的描写。
它勾勒出了一副年迈人群的形象,那些曾经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人在岁月的冲刷下变得虚弱和无能。
这样的描写,令我深感自己和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命运,而对此,并没有任何避免的办法。
然而,诗歌并没有停留在对衰老的描绘上,而是通过强调内在的美丽和智慧,向读者传递着一种深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智慧和经验是岁月所积累的财富,它们与年轻时的外貌相比显得更加珍贵。
作者传达给读者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年老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美丽和价值的展示。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谈到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命中重要人物的思念。
他表达了对曾经与他生命有关的人,无论是心灵的伴侣还是过去的恋人,永远承载在他的记忆中。
这样的描写极具感染力,让我想起了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珍爱。
无论岁月如何变化,无论我们如何衰老,爱情和回忆都将永远存留在我们的心中。
最后,诗中以“活在梦中”作为结尾,强调了生活中的幻觉和梦想。
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让时间和岁月消磨掉自己的热情和活力。
这种鼓励和警示,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对生活和梦想的态度。
《叶芝当你老了》一诗,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时光的沉思。
通过对衰老过程的描绘,它勾勒了一幅真实又深刻的人生画卷。
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岁月无情地蹉跎流逝之时,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通过智慧和经历,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美丽。
对叶芝爱情观的看法作文
![对叶芝爱情观的看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aa54b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c.png)
对叶芝爱情观的看法作文说起叶芝的爱情观啊,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矛盾的神秘花园。
叶芝的爱情,那是一种带着点痴狂的执着。
他就像一个忠诚的信徒,一辈子都在追逐着自己心中的爱情女神。
你看他对茅德·冈的感情,那简直是一眼定终身,一爱就是一辈子。
这爱情观在咱们现在这个速食爱情的时代,就像是一个来自遥远星球的珍稀物种。
现在的人啊,可能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就对另一个心动了,而叶芝就像是一座古老而坚定的灯塔,永远只为那一个人闪耀。
这一点呢,既让人觉得特别浪漫,又有点傻得可爱。
就像一个小孩,在糖果店里只认准了那一颗最漂亮的糖果,哪怕店员告诉他还有很多其他美味的,他也坚决不换。
但是呢,他的爱情观也带着那么一丝丝的苦涩。
他爱得那么深,可人家茅德·冈似乎并没有同等地回应他的爱。
叶芝就像是在一个没有尽头的单行道上孤独地奔跑,跑得气喘吁吁,却还是不愿意停下来。
他把自己对茅德·冈的爱都写进了诗里,那些诗句就像是他爱情的眼泪和叹息。
这种求而不得的爱情,在他看来好像是一种磨炼,让他的爱情变得更加深沉和纯粹。
可从旁人的角度看,就像是一场美丽却又让人揪心的悲剧。
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种了一朵花,天天浇水施肥,可那花就是不开,你还在那执着地守着,不肯放弃。
不过呢,叶芝的爱情观也有它超级迷人的地方。
他的爱情不仅仅是关于两个人的卿卿我我,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他把茅德·冈当作是所有美好事物的化身,她在他眼里不仅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他的爱情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现实和他心中那个充满诗意和梦幻的世界。
他在爱情里寻找灵感,他的那些伟大的诗作,很多都是爱情的结晶。
所以说,他的爱情虽然在现实中可能有些坎坷,但在文学的世界里,却开出了最绚烂的花朵。
总的来说,叶芝的爱情观就像是一杯浓郁的咖啡,苦涩中带着香甜。
他的执着、他的痛苦、他的对爱情的理想化,都像是咖啡里不同的成分,混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味道。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94d9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f.png)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这是一首关于年老的诗。
当你老了,你会需要别人的照顾,你会需要别人的关心,你会需要别人的爱。
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尊重。
当你老了,你会需要别人的耐心,你会需要别人的陪伴,你会需要别人的理解。
这首诗让我们思考,当我们年老时,我们也会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关怀。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那些年老的人。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情感,一种对年老的人的敬重和关怀。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忽略了年老的人,忽略了他们的孤独和需要。
而这首诗提醒了我们,当你老了,你会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年老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当你老了,你会需要别人的呵护,你会需要别人的温暖,你会需要别人的慰藉。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年事已高,但依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怀。
每次回家,我都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和他们聊天,给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为我知道,当他们老了,他们会需要我的关心和爱。
当你老了,你会需要别人的陪伴,你会需要别人的支持,你会需要别人的鼓励。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关爱年老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那些年老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因为当我们年老时,我们也会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
当你老了,你会需要别人的理解,你会需要别人的包容,你会需要别人的关怀。
这首诗让我深深地思考,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那些年老的人。
因为他们曾经给予我们无尽的关爱和关怀,我们也应该用同样的心态,去对待他们。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爱那些年老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因为当我们年老时,我们也会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
当你老了,你会需要别人的关心,你会需要别人的爱,你会需要别人的陪伴。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关爱年老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那些年老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0bb33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5.png)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泰戈尔诗选》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泰戈尔诗选》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1泰戈尔一生共写有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8篇短篇小说,20个剧本。
虽然他的创作具有多方面的成就,但他是通过诗歌而扬名世界的,早期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清新优美,1913年,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东方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后期的政治诗密切配合现实斗争,为他赢得了“爱国诗人”的称号,他深深地植根于民族艺术的土壤,大胆吸收外国的诗歌营养,开辟了印度诗歌的新天地,人们尊称他为“诗圣”。
早期的故事诗大多来源于宗教传说和民间故事,宗教传说包括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的故事等,作者对这些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造。
中期的《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诗集,“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即献给神的诗,诗集的主题是敬仰神,渴求与神的结合。
颂神诗的形式在印度古已有之,但泰戈尔的这部诗集,它的内容与现实是紧密结合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晚期的政治抒情诗,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改良主义情调和神秘主义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生辰集》第10首被认为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纪念碑,泰戈尔在这首诗中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问题,他以此为标准总结评价了自己一生的创作。
泰戈尔的诗歌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的许多作家都曾经从中得到过启发。
郭沫若的《女神》明显受了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冰心的诗歌集《繁星》《春水》等受其影响也是不言自明的。
瑞典的厄普萨拉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应该赋予这位集艺术家和预言家一身的作家的。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这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2泰戈尔是印度人民最崇敬最爱戴的诗人,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师,他积极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者分割孟加拉国的民族运动,又是位不折不扣的爱国志士。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f59fa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f.png)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不再是年轻时的自由奔放,而是坐在椅子上,看着火焰的闪烁,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这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在他的诗作《当你老了》中描绘的一幅老年生活的画面。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深深触动了我。
诗中的“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一句,勾勒出了老年时光的无常和变迁。
时间不断流逝,岁月无情,我们都会老去,头发会渐渐变白,皱纹会悄悄爬上脸庞,但这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
老年时光是一种沉静的美,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
诗中的“睡意昏沉,不再是年轻时的自由奔放”一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年老的无奈和沉重。
年轻时,我们有着无限的激情和活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奔跑、嬉笑、追逐梦想,而到了老年,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再年轻,这种自由奔放的状态也随之消失。
但是,老年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结束,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内心体验。
我们可以在这种沉静中,回味过去的点点滴滴,感受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诗中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火焰的闪烁”一句,给我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老年时光不再是忙碌和焦虑,而是一种悠闲和宁静。
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看着火焰的闪烁,感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种宁静不是无所事事的懒散,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在这种宁静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
叶芝的这首诗作,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年时光的内在美和深刻意义。
老年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结束,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内心体验。
在老年时光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
让我们在老年时光中,坐在椅子上,看着火焰的闪烁,感受内心的宁静和平静,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享受生命的美好。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9e5b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1.png)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
当你老了,头发斑白,着一袭白袍,坐在火炉旁,倚着拐杖,
凝视着火光,回忆着往事。
这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当你老了》中
描绘的一幅老年生活的画面。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温暖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我。
首先,我被叶芝的文字所打动。
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
了对老年生活的温馨和慈爱。
他告诉我们,当你老了,不再年轻,
不再英俊,但你仍然可以坐在火炉旁,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这种对
老年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其次,叶芝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和对亲情的深情。
他告
诉我们,当你老了,不再年轻,不再英俊,但你仍然可以牵着你爱
的人的手,一起慢慢变老。
这种对爱情的珍惜和对亲情的深情,让
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幸福。
最后,叶芝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告
诉我们,当你老了,不再年轻,不再英俊,但你仍然可以坐在火炉旁,回忆着你的人生。
这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让我感
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生活的意义。
总之,《当你老了》是一首温暖而感人的诗歌,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它告诉我们,无论年轻还是老年,无论英俊还是斑白,我们都可以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爱去珍惜生命。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天,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滋味,用爱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愿我们都能在老年的时候,坐在火炉旁,倚着拐杖,凝视着火光,回忆着美好的往事。
当你老了 叶芝读后感
![当你老了 叶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97a38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b.png)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
这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在他的诗作《当你老了》中所描述的一种情景。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让人们在阅读后不禁深思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和生命的真谛。
叶芝在诗中以亲切的语气对老年人说,“当你老了,走不动了,坐在炉边,把回忆拿出来。
”这种温暖的呵护和关怀让人感受到了老年人的孤独和无助,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不忘对他们的关爱和呵护。
诗中还提到了老年人在回忆中寻找慰藉的场景,这让人们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叶芝在诗中还写道,“我要给你唱一首歌,一首真挚的歌,关于我所经历的一切。
”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也表达了对生命历程的珍视和回忆的珍贵。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值得传颂的美好。
叶芝的这首诗作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也让人们思考了自己的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命的真谛。
而叶芝的这首诗作正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要对亲人和朋友多一些关爱和呵护,要对自己的生命多一些思考和感悟。
当你老了,也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是请记得,你身边总有人在关心你,在乎你。
当你老了,也许会感到迷茫和彷徨,但是请记得,你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是宝贵的,值得传颂和珍视。
当你老了,也许会感到无助和无奈,但是请记得,生命的美好在于珍惜和感恩,而不在于遗憾和悲伤。
叶芝的这首诗作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也让人们在阅读后深受触动。
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恩生命的馈赠,对亲人和朋友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对自己的生命多一些思考和感悟。
生命的旅途是美好的,让我们珍惜每一刻,感恩每一份爱,让爱和温暖永远相伴。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6ca1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f.png)
当你老了叶芝读后感当你老了,头发斑白,睡意昏沉,不再有力气去追逐梦想,这时候,你是否还会记得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作《当你老了》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时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珍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在年轻时就放弃对生活的激情和追求。
叶芝在诗中以一种深沉的语调,表达了对老年时光的描绘。
他用“当你老了,头发斑白,睡意昏沉”这样的语言,将老年的无力和沉重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语言的运用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流逝,也让人更加珍惜年轻时光的宝贵。
在诗中,叶芝也提到了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
他用“年轻时的心灵依旧火热”来形容年轻时的激情和追求,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他希望人们在老年时能够回忆起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不要在年轻时就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要珍惜当下,不要在老年时后悔年轻时的放弃和迷失。
叶芝的这首诗作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功利所困扰,很容易就忘记了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
然而,当你老了,回首往事,是否会后悔年轻时的放弃和迷失?叶芝的诗作正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在年轻时就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要珍惜年轻时光,不要让岁月留下遗憾。
在读完叶芝的这首诗作之后,我深深地被感动和震撼。
诗中对老年时光的描绘让我更加珍惜年轻时光的宝贵,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珍惜当下,不要在年轻时就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老年时回忆起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不要让岁月留下遗憾和后悔。
这首诗作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不要在年轻时就放弃对生活的激情和追求。
总之,叶芝的《当你老了》是一首充满深刻思考和感慨的诗作。
通过对老年时光的描绘,他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珍惜,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在年轻时就放弃对生活的激情和追求。
这首诗作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让人更加珍惜年轻时光的宝贵。
叶芝诗选及评论
![叶芝诗选及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b9902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1.png)
叶芝诗选及评论诗人和诗的历史如此漫长,它不像绘画和音乐那样有一个统一的起点。
作为思想和情感之镜的诗歌总是从前人写出的伟大诗篇中生发出来的。
——苏珊·朗格叶芝被称为英国的拜伦和雪莱,在他短暂的三十八年的生命中,创作了二百多首诗歌,因而使得他成为英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叶芝出生于都柏林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其父亲威廉·弗莱厄斯是当地的地方长官,后来由于父亲去世,他的家道中落。
叶芝的童年就是在乡间度过的,其创作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自称为“神童”,但他却走上了歧路,加入了神职人员的行列,后来他辞去了神职,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以至于“狂热、破产、颓废,然而同时也是健康、明朗、欢快、高贵”。
叶芝是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后的一位诗人,他与雪莱、济慈并称为“三大抒情诗人”。
叶芝写下了无数赞美劳动者的歌词,这些诗句常常使我们想起许多欧洲大陆的游吟诗人。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致海伦》。
诗的第一节是:你应该注意你的脸庞,如果你的脸庞受到太阳的伤害,我将毁灭它,你将会沉没,如果你的脸庞受到月亮的伤害,我将毁灭它,你将会消失,如果你的脸庞受到风雨的伤害,我将毁灭它,你将会折断。
这首诗就是叶芝赠给英国民族女英雄海伦的,据说后来海伦就用这首诗回答叶芝的诘难:“你的诗篇真美,而我愿意毁灭我自己。
”在《致海伦》中叶芝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的哲理,那就是诗的力量:一个诗人只有拥有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灵,才能通过他的诗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永恒的图景。
因此,每当我读到这首诗,就想起了当年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那句话:“诗歌应该在不朽的烈士墓上开花!”叶芝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精神的崇敬。
诗人把勇气、智慧和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好品德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这正是叶芝成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的原因。
诗人的思想超越了具体的政治事件,由此而升华到更高的层面,进而探索到了人类的根本问题。
例如诗人从对“迷雾的散尽”的盼望到“光辉之日”的诞生,是诗人所谓“从海洋深处爬出”的思想过程。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793e6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5.png)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叶芝这诗啊,一开头就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他对自己所在的现实世界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那些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肉欲的东西,在他眼里就像一团乱麻,虽然热闹但没什么深度。
他说“那不是老年人的国度”,就好像在抱怨,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合他这样看透世情的老灵魂了。
然后呢,他要驶向拜占庭。
这拜占庭可不得了,在他心里就像个神圣又神秘的理想国。
我感觉他就像一个在现实生活里受够了吵闹和浮躁的人,打算跑到一个精神的避难所去。
他描写拜占庭的那些句子,什么“那里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消逝”,就好像那里是个能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存起来的大仓库。
而且拜占庭在他笔下像是一个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地方,不像他身处的那个乱糟糟的现实世界。
诗里提到的那些关于艺术的描写也特别酷。
像什么“歌唱那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情”,感觉在拜占庭,艺术是一种能超越时间的存在。
艺术家们就像一群掌握了魔法的人,能把不同时空的东西都捏在一起,然后唱出永恒的歌。
我就在想,叶芝是不是觉得现实世界里的艺术都被那些世俗的东西给玷污了,所以才向往拜占庭那种纯粹的艺术境界呢?不过啊,叶芝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有点小傲娇。
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寻找精神家园的智者,而且他对年轻和年老的看法也很独特。
在他看来,年轻是活力但也是浅薄的,年老虽然身体不行了,但灵魂却更加渴望那种深刻的、永恒的东西。
他想要在拜占庭这个地方,把自己的灵魂像艺术品一样雕琢,去掉那些世俗的、短暂的东西,变得像金鸟一样纯粹又永恒。
总的来说,读这首诗就像是和叶芝一起做了一场梦。
他带着我逃离了现实的喧嚣,去探索一个可能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精神世界。
虽然拜占庭可能只是他脑海中的一个幻影,但这个幻影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对永恒、艺术和精神升华的强烈渴望。
就像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幻想一个特别美好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摆脱所有烦恼,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纯粹的人。
这诗读起来有点像在听一个老伯伯讲他心中的桃花源,只不过这个桃花源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和哲学的思考。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5c7d2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d.png)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诗的开头就给人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叶芝说他要离开那“自然的丰饶”,就好像他对身边那种普普通通、充满生机但又有点过于世俗的世界有点厌烦了。
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年轻活力四射的世界里,就像个格格不入的老家伙。
这一点我特别能理解,有时候在那些满是年轻人疯狂玩闹的场合,我也会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
然后他就驶向拜占庭了,拜占庭这个地方啊,在诗里就像是个充满神秘力量的理想国。
在叶芝的想象里,那儿有永恒的艺术,有超脱于自然生死轮回的东西。
我就想啊,这得多酷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东西总是在不断变化、腐朽,可拜占庭就像个保鲜盒,把美好和智慧都存得好好的。
诗里那些关于艺术的描写特别带感。
他提到那些金质的马赛克镶嵌画,就好像那些画不仅仅是画,而是一个个能跟人对话的精灵。
它们蕴含着古老的智慧,还能给人心灵的慰藉。
我仿佛能看到叶芝像个虔诚的信徒一样,在拜占庭的艺术殿堂里穿梭,感受着那些艺术品散发出的神圣光芒。
再说说诗里对生命和灵魂的思考吧。
叶芝好像在说,我们的肉体就像那只“垂死的动物”,总是会走向衰败。
但灵魂不一样啊,灵魂可以在拜占庭这样的地方找到归宿,找到不朽。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平时总是在忙忙碌碌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健身、养生啥的,但有时候是不是忽略了灵魂的滋养呢?也许我们也需要像叶芝驶向拜占庭一样,去寻找能让灵魂升华的东西。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还觉得叶芝像个倔强的老头儿。
他不满足于眼前的世界,非要去追寻那个可能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理想之地。
这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就像是在说:“哼,这个世界不够好,我要去找个更好的。
”这种劲儿其实挺让人佩服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就妥协于平凡的生活,而忘记了内心深处还有个想要追求完美的小宇宙。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791a4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e.png)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
诗的开头,就感觉像是叶芝在他生活的那个纷繁复杂、充满肉欲和喧嚣的世界里待腻歪了。
他说“那不是老年人的国度”,在我们平常的生活里,老年人好像总是被边缘化,年轻人的活力、那些世俗的欲望就像潮水一样,把老人那种宁静致远的境界都快给淹没了。
叶芝就像在抱怨,这地方不适合我这个有深度的老家伙啦。
然后他就决定“驶向拜占庭”。
这拜占庭可就像个神秘的世外桃源一样。
我就想啊,他这就好比是在说,我要离开这乱糟糟的现代派对,去一个高大上、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地方。
在去的路上,他描绘的那些景象,就像是一幅幅古老而又神秘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到了拜占庭之后呢,感觉这里到处都是艺术的灵魂在飘荡。
那些金制的马赛克,就像是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叶芝把自己想象成一件艺术品,从那有生命的、会腐朽的肉体世界,进入到了一个永恒的艺术世界。
这一点特别酷,就好像他抛弃了那个会生病、会变老、会被世俗琐事纠缠的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不朽的存在。
我觉得这首诗就像是叶芝的一场精神越狱。
他从那种大家都在追求的物质、感官的世界里挣脱出来,一头扎进了精神和艺术的怀抱。
而且他写得还特别美,那些文字就像有魔力一样,让我这个在现代社会里忙忙碌碌、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瞎忙啥的人,突然就向往起他诗里的那种纯净的精神世界了。
这诗就像是给我这个在生活的泥沼里扑腾的人,吹来的一股清新的、带着艺术和智慧香气的风,让我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去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叶芝家书读后感
![叶芝家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27ae6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b.png)
叶芝家书读后感读完叶芝的家书,就像是偷偷钻进了这位大诗人的内心小窝,窥探到了他那些或温情、或纠结的小秘密。
先说说叶芝这家书里的温情部分吧。
你能感觉到他就像个邻家大哥哥(虽然他是个大诗人,但在家书里就是这么亲切),在跟家人唠家常。
他会提到家乡的一草一木,那些描写就像一幅幅画在你眼前展开。
比如说他写故乡的那片小山坡,春天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风一吹就像彩色的波浪在翻滚。
我就想啊,这得是多深的对家乡的爱,才能把这么个小山坡写得这么迷人呢。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老家的那个小院子,虽然没那么诗意,但也是满满的回忆。
叶芝在家书里跟家人分享这些,就像是把自己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捧出来给家人看,这种感觉特别暖,就像冬天里的烤红薯,热乎乎的。
不过呢,这家书里也有叶芝纠结的一面。
他在追求自己的诗歌梦想的时候,那叫一个矛盾。
一方面,他渴望在诗歌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地,像个勇往直前的勇士,要在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可另一方面呢,他又担心自己离家人太远,对家人有所亏欠。
他就像一个站在岔路口的人,不知道该往诗歌的远方大步流星,还是该回到家人身边享受那种平淡的幸福。
我读着都替他着急,心想,大哥,你这么有才华,肯定能鱼和熊掌兼得呀。
但其实呢,设身处地想想,我们自己在面对梦想和家庭的时候,不也常常是这样纠结得像一团乱麻吗?而且啊,从这些家书里,我还看到了叶芝的成长轨迹。
就像看一棵小树苗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他从最初那个有点青涩、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疑惑的年轻人,慢慢变成了一个思想深邃的诗人。
他的家书里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思考在不断地变化,对爱情、对政治、对人生的看法就像变色龙一样在改变。
这也让我明白,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哪怕是像叶芝这样的大诗人也不例外。
总的来说,叶芝的家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他。
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只能在诗集里瞻仰的大诗人,而是一个会想家、会纠结、会成长的普通人。
这就像发现了明星也会抠脚丫子一样,虽然有点破坏那种高大上的感觉,但却让我更喜欢他了。
叶芝家书读后感
![叶芝家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b04db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3.png)
叶芝家书读后感读完叶芝的家书,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和一位老友促膝长谈了一番,只不过这位老友是大名鼎鼎的叶芝。
叶芝在家书中展现出的那种细腻情感,就像涓涓细流,悄悄地流进心里。
你能感受到他对家人满满的爱,不只是那种直白地说“我爱你们”,而是从他讲述日常琐事、对家人健康的关切,还有对家族事务的操心这些点点滴滴里渗透出来。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我们有时候也会在一些看似平常的唠叨和叮嘱里,藏着最深沉的爱。
而且呀,从他的家书里能看到他在文学之外的一面。
我们平常提起叶芝,都是那些充满诗意、如梦如幻的诗句。
可在家书中,他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也会为了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发愁,也会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能不能支撑起家庭的某些需求。
这让叶芝这个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更加立体了,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只活在诗歌神坛上的诗人。
我还特别佩服他在家书中对自己理想的坚持。
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压力,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学、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他就像是一个执着的孩子,守着自己心爱的玩具,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不会放手。
这一点真的很激励我呢,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自己的梦想,可往往会被一些困难打得找不着北,然后就开始动摇。
叶芝就像是一个榜样,告诉我们只要内心坚定,那些外界的干扰都只是过眼云烟。
同时呢,叶芝家书里也有一种淡淡的乡愁。
他对家乡的思念,就像缠绕在心头的丝线,剪不断,理还乱。
他写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让我这个读者仿佛也跟着他的文字回到了那个地方。
这让我想到自己离开家乡的时候,哪怕只是短暂的离别,心中也会涌起那种对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声音的思念。
不过呢,有时候他的家书也有点难懂,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人写的嘛,有些用词和表述就像密码一样。
但这也像是一场小小的解谜游戏,当你慢慢读懂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像发现了宝藏的小探险家。
读完叶芝家书,就像是跟着他走了一段他的人生旅程,这个旅程里有欢笑、有泪水、有坚持、有迷茫,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叶芝,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对家人、对梦想有了更多的思考。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8bd698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5.png)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这诗一开头啊,就感觉像是一个对周围现代世界有点厌倦的灵魂在嘟囔。
他说年轻的人们,“相互拥抱”,沉溺在那些自然的、充满肉欲的欢乐里,什么感官的愉悦啊,就像“鲑鱼翔于瀑布,鲭鱼群集于海河”一样,充满生机却又有点让诗人觉得“肤浅”。
当然啦,这可不是真的肤浅,只是诗人心里有个更高远的追求。
然后呢,他说自己要“驶向拜占庭”。
拜占庭啊,那可是个充满了历史和神秘色彩的地方,就像是一个古老文化的大宝藏。
在诗人眼里,那里是艺术、智慧和永恒的象征。
他就像一个在现代世界里迷了路的小孩,突然发现了一个古老而神圣的游乐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那里寻找点什么。
诗里提到的那些拜占庭的景象,什么“金枝上歌唱的鸟儿”之类的,感觉就像是他幻想中的理想国里的奇妙生物。
这些东西可不是现实世界里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那是他精神世界里对美和永恒的一种具象化。
他把拜占庭描绘得那么神奇,就好像只要到了那儿,他就能摆脱这个充满了腐朽和短暂快乐的现实世界。
我感觉叶芝写这首诗,有点像我们有时候对现状不满意,就会想象一个桃花源一样的地方。
只不过他的这个地方是拜占庭,充满了艺术气息和古老智慧的光芒。
而且他在诗里也在探索关于生命和死亡、短暂和永恒的大问题。
他不想就这么随着时间的河流,被冲到生命的尽头,然后就无声无息地消失。
他想要在拜占庭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的灵魂不朽,就像那些伟大的艺术品一样,永远被人敬仰。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会想,我们每个人可能心里都有个“拜占庭”吧。
也许是一个梦想,也许是一种精神追求,当我们在这个乱糟糟的现实世界里觉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就会朝着那个地方起航。
不过呢,叶芝真的很厉害,他能用这么优美又神秘的诗句把这种感觉写出来,让我这个在现代社会里被各种信息和琐事搞得晕头转向的人,也能跟着他的思绪,做一次精神上的远航,去寻找那个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但却无比美好的“拜占庭”。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937146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2.png)
叶芝驶向拜占庭读后感诗一开头啊,就感觉这个世界乱糟糟的,到处都是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年轻人。
他们沉溺在肉欲和那种短暂的快乐里,就像现实中很多人只追求表面的东西,没有什么深度。
叶芝看着这一切,估计心里在想:“哼,这都啥呀,我得找个不一样的地儿。
”然后就说到要驶向拜占庭了。
拜占庭在诗里可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那简直就是个精神的乌托邦啊。
对于叶芝来说,那是个充满智慧、艺术和永恒的地方。
我就感觉叶芝像是个在世俗世界里玩腻了的小孩,要跑到一个神秘的、只有纯粹精神存在的城堡里去。
他在诗里描写那些拜占庭的艺术品,像金鸟啊之类的。
这些东西可不仅仅是装饰品,那是象征着永恒的美和智慧呢。
我想叶芝是希望自己能像这些艺术品一样,摆脱掉肉身的腐朽和时间的限制。
你看,咱们人啊,总是会变老,身体会衰败,就像一朵鲜花总会凋谢。
但是这些艺术品不会,它们一直闪耀着那种独特的光芒。
叶芝渴望成为那样的存在,真是个很伟大的想法。
还有啊,诗里他想让那些圣徒来教他歌唱。
这就很有趣了,感觉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虔诚的求学者,在拜占庭这个精神殿堂里,向那些神圣的、拥有无限智慧的存在去汲取力量。
他想要的歌唱可不是那种普通的唱歌,而是唱出灵魂深处的东西,唱出那些关于永恒、关于真理的旋律。
读完这首诗,我就觉得叶芝真是个有勇气的家伙。
他敢于直面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并且勇敢地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不像我们有时候,虽然也觉得生活有点空虚,但也就是发发牢骚,可没他这么大的决心去追寻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
而且这首诗也让我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给自己找个像拜占庭一样的精神角落呢?哪怕不能完全像叶芝说的那样超脱,但也能让自己的灵魂有个安放之处,不至于在世俗的洪流里迷失得太厉害。
当你老了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
![当你老了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84ec6c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a.png)
当你老了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当你老了》是尔兰诗人叶芝写下的著名诗篇。
诗人突破了个人的不幸遭遇 ,把心中的感伤化成了缱绻的诗魂 ,以柔美曲折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凄美的艺术世界 ,实现了对人生及命运的超越。
下面是给大家的当你老了读后感,仅供参考。
昨天闲逛不经意走到了一个网友的空间,看到那首,我曾经为之落泪的绝世佳作,叶芝的《当你老了》。
于是我有感而发把这首旷世佳作,放到空间让朋友们都欣赏一下这饱含激情的,优美的佳作。
因为这首诗是“叶芝”的灵魂之作,是感动了一个多世纪的爱情绝唱。
《当你老了》这首诗背后,隐藏着无尽沮丧的爱情悲剧。
叶芝见到“毛特?冈”那一刻就如同,清·王韬《鹃红女史》中描述那样“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看到伫立窗前的毛特?冈,仿佛看到她身上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她荣耀夺目。
他说,“我从来没想到在一个活着的女人身上看到这样超凡的美。
”但他和毛特?冈之间却可望不可及,所以他一直等待着,即使他的意中人早已经是别人的妻子,直到52岁,才结婚。
痛楚和喜悦交织,希望和失望相随。
但事实上,叶芝还是无法忘记毛特-冈。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给毛特?冈写信,约她出来喝茶,但还是被回绝。
而且,毛特-冈还坚决回绝参加他的葬礼。
世上对爱情终生执着,却又无法得到哪怕是一点点回报,只有叶芝一人了。
一切都随时间而来,真理也随生命的穷尽而来。
我的耳边仿佛听到那句“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这种爱情,让诗人感情上痛苦一生,但激活了诗人深处的激情,让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是啊,爱情本身是否存在,在叶芝看来,已经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感受一生了;真理似乎是否获得,也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尝尽了追求的酸甜苦辣。
对于生命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尽管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恋,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甚至,没有拥有过某一段爱情,但我依旧相信爱,相信总会有一个人,可以和我分享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诗源于绝望的爱:《叶芝诗选》读后感
当你老了,头发灰白,满是睡意,
在炉火旁打盹,取下这一册书本,
缓缓地读,梦到你的眼睛曾经
有的那种柔情,和它们的深深影子;
多少人爱你欢乐美好的时光,
爱你的美貌,或真或假的爱情,
但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也爱你那衰老了的脸上的哀伤;
在燃烧的火炉旁边俯下身,
凄然地喃喃说,爱怎样离去了,
在头上的山峦中间独步踽踽,
把他的脸埋藏在一群星星中。
——叶芝
1865年6月13日,爱尔兰著名诗人、戏剧家、散文家叶芝诞生在都柏林一个画师家庭。
57年后,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瑞典文学院第一次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诗人。
叶芝作为一位诗人,不仅伟大,而且令人着迷。
从照片上看,他显得俊逸而又深沉,没有一点刺目的地方。
尤其那双眼睛,既像孩
子又像老人,兼具学者的风采。
艾略特称叶芝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一点也没不过分。
他几乎没有失败的作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家族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深入人心,具备永久魅力。
而叶芝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一位他挚爱一生的女人,他曾对一位朋友说:“我所有的诗,都献给毛特〃岗”。
上面那首脍炙人口的《头发白了》,即是叶芝为毛特〃岗而作,然而这首诗并非他的最高成就,就好像李白的《静夜思》虽流传甚广,却并不能代表其最高成就一样。
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毛特〃冈。
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
毛特〃冈不仅美貌非凡,而且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去,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
叶芝对毛特〃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
叶芝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见到毛特〃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这次相见,是叶芝一生最奇妙的美梦和最可怕的噩梦。
毛特〃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
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写给他的一封信,以为她的信中有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毛特〃冈求婚。
此后毛特〃冈拒绝了叶芝无数次的追求。
1917年,叶芝最后一次向毛特〃岗求婚失败后,他的挚友格雷戈里夫人鼓励他继续下去时,叶芝回答道:“不,我已筋疲力尽了,我不想再做任何努力了。
”这个时候,离他在苹果花下对毛特〃岗的一见钟情已经过去了28年,叶芝本人已经是52岁了。
其后几个月,他做了一次
爱屋其乌的挣扎——向毛特〃冈的女儿,伊索德〃岗求婚,同样被拒绝。
就在同一年的年底,他娶了早年认识的、一直仰慕他的英国女人乔治〃海德里斯。
这位妻子后来为叶芝生养了一儿一女。
伟大的诗源于绝望的爱。
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毛特〃岗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都是叶芝为毛特〃岗写下的名篇。
叶芝和毛特〃岗,是世界文学史上文学伟人与其缪斯之间的无数个故事中最苦涩的一个。
由于叶芝悲惨的情感遭遇以及非凡的文学成就,使得这个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毛特〃冈,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女人居然不识抬举冥顽不化到这样一个地步。
然而,当我们站到毛特〃岗的角度考虑,就会明白,她其实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嫁给一个深爱她的人,哪怕那个人是伟大的诗人。
事实上,毛特〃岗不仅不爱他,相反地,她对他非常的蔑视,她曾经这样评价叶芝:他是个女人气十足的男子。
1939年,毛特〃岗最后一次拒绝了叶芝。
这一年的1月28日,叶芝在法国逝世,他临死前的愿望是毛特〃岗能够出现在他的葬礼上。
然而她并未前去。
她把她的拒绝坚持到了极点和终点。
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之一是,全世界的人都给了你青眼,而你最在乎的那个人给你的却恰恰是白眼。
上帝的安排是如此的残忍和不合理――也许,毛特〃岗就是上帝本人的化身:她的无情,使叶芝深
陷在爱情无望的痛苦与不幸中,书诸于笔下,就是一首又一首光芒四射的诗歌。
她的每一次拒绝,都给诗人带来一次升华,最终将诗人推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宝座,成为了诗国的诸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