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开课单位: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课程组负责人: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所有各专业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规定,即规定毕业生能纯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可连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行素质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运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1、专业知识(1)具有计算机应用初步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则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结识Office办公软件折基本特点和使用方法;(4)具有一定的系统安全基本知识。
2、专业技能(1)具有使用适当的汉字输入方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2)具有Windows文献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立、Windows运营环境设立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3)能安装Office软件,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档解决、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解决、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4)具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3、职业素质(1)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5)具有结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的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绪1.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以“立足基础、适当延伸,重在应用、强化能力,服务专业、适应社会”的思想,重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课程调整的依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15.《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060239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分 2.5理论学时32(线上)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16(线下)适用类别考核形式考查执笔人龚茜茹审核人杜恒二、课程性质《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计算机系统维护,Office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及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处理、系统维护、搜索资源、收发电子邮件等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方法;(2)掌握操作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认识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特点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基本操作和应用;(4)掌握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基本知识;(5)掌握网页浏览与搜索、使用电子邮件知识。
2.能力目标(1)培养使用某种汉字输入法,具备高速录入文字的能力;(2)培养Windows文件操作、压缩文件操作,Windows常用功能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3)培养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4)培养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搜索、视频交流、收发电子邮件等能力。
3.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2)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3)提升目标意识和时间观念。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内容序号项目/章节知识点能力要求学时1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搜索文件和文件夹;系统维护。
《计算机文化基础》大说课稿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沟通能力等非技术性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明确课程的学习要求、作业 要求、考试要求等,确保学
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教学内容与方法
01
02
03
教学内容
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 软件、计算机网络等方面 的内容。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演示、实验等 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
02
阐述计算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个人发展
的影响。
计算机文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03
探讨计算机文化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如何促进跨学科的创
新与发展。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
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课程要求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 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 展,信息安全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都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涉及到隐私保护、 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
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财产损失等严重 后果。
实验目的
掌握Word文档编辑与排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文档 处理能力。
实验步骤
启动Word应用程序,熟悉工作界面;学习文本的输入、 编辑和格式设置等操作;掌握段落排版、页面设置和打印 输出等技巧;了解表格和图形的插入与编辑方法。
案例分析: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经验分享
案例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58010602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训练,并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展开信息的以获取、处置、传达及应用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文化意识,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遵从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育的建议,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训练,并使学生具有以下的科学知识、能力和素养:1、知识目标(1)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初步科学知识,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共同组成和原理以及安全采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3)认知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掌控office办公软件的采用方法;(4)具备一定的多媒体、网络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1)具有使用适当的中、英输入技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2)具备windows文件(文件夹)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windows运行环境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3)具备微机系统的基本保护能力;(4)能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2021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5)具用采用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的基本知识,同时实现用浏览器搜寻有关信息和传送电子邮件的基本能力;(6)具备使用网络相关的常用软件完成信息下载、压缩的基本能力;(7)具有使用所安装的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较好的独立自主自学能力、交流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2)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顺从能力;(3)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4)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特征,是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21世纪大学生所就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之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着重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具备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2)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3)掌握汉字编码的概念,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5)掌握Office的主要软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
(6)具有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初步知识,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7)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范方法。
3.课程性质、内容和教学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从硬件上来看,已由最早的苹果机II,经286、386、486、Pentium到现在的双核机;主频从几MHz发展到几GHz,内存从K级发展到G级。
从操作系统上看,已由早期DOS操作系统,经Windows95发展到现在的WindowsXP/2000,由单机发展到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也由此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学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技术,了解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2、增强学生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求职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拓展学生视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不仅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不同领域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三、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4、助力职业发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作中,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许多职业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5、提高工作效率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利用办公软件、网络技术等方式可以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编程基础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2. 实践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上机实验1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1-4课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第5-8课时:操作系统第9-12课时:文字处理软件第13-16课时:电子表格软件第17-20课时:演示文稿软件第21-24课时:网络与信息安全第25-28课时:计算机编程基础第29-32课时:上机实验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70%。
3.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室,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上操作的机会。
4. 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5. 辅导资料:提供历年考试真题、模拟试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2012版)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Ⅰ. 课程性质《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全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素质课,既是文化基础、公共基础,又是技术基础,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它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
Ⅱ.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做课程的主人,要求达到计算机教学三个层次中的第一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第三个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
1.具备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个人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常识,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知识与计算机职业道理规范;2.熟练使用Windows XP操作平台,掌握汉字编码的概念,熟练掌握至少两种Windows XP 下的汉字输入方法;3. 掌握Office 2003的主要软件Word 2003 、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4. 掌握最新的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处理及应用技术、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熟练使用Internet Explorer和Outlook Express,可以在网上查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
Ⅲ. 课程设计思路为实现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目标而设计,我们认为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于单一地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着眼于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设计包括了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计算机科学思想、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四个方面。
从其作用来看,四个方面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将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化基础》课程标准总学时数:54学时(含实践课学时40时数)学分数:4学分适⽤专业:所有专业⼀、概述(⼀)课程性质《计算机⽂化基础》是⾯向全校各专业学⽣的计算机基础课,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40学时,⼀学期完成。
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定位《计算机⽂化基础》课程是新⽣⼊校的第⼀门计算机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
结合教育部《进⼀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要求,计算机知识和应⽤能⼒已成为当代⼤学⽣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本门课程定位为:培养学⽣计算机综合应⽤能⼒,提⾼学⽣的信息素养。
开设本门课程的重在拓展学⽣的视野,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计算机科学中的⼀些理念、技术和⽅法,期望他们能在⼀个较⾼的层次上利⽤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前导课程:⽆后继课程:各专业各异(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门课程特⾊,课程设计采⽤:⾼起点与⾼⽬标相结合;⼤量信息与⾼效果相结合;重点讲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讲授思路、⽅法与创新能⼒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主学习相结合;掌握已有知识与探索未知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标(⼀)知识⽬标: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掌握OFFICE软件和⽹络⼯具软件的应⽤;(⼆)职业技能⽬标:能熟练的进⾏办公室⾃动化操作(三)职业素质养成⽬标:具有计算机⾃学能⼒;具有计算机综合应⽤能⼒;具有信息素养和⾃觉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可以参加计算机等级⼀级认证考试。
三、课程内容和具体标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以及常⽤⽹络⼯具软件的应⽤。
具体标准如下:第⼀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数值间熟练转换。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信息1.课程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本课程内容讲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重点强调了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今后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计算机文化基础》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讨论,采用项目化教学,借用多媒体声像演示,对实例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理论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注意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掌握一种汉字录入方法;掌握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Internet和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3.1知识目标1)具有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应用。
3)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掌握一种汉字录入方法;4)掌握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5)了解Internet基础知识和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3.2能力目标:1)具有利用计算机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的能力;2)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3)具有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获取并整理信息的能力4)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沟通的能力3.3素质目标:1)通过针对性强、使用性强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会按不同的任务要求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中的各种功能进行处理和解决问题。
2)通过完成任务总结的讨论过程中,学会分析任务,以选择不同的应用软件,学会处理,提高处理过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4.课程内容和要求4.4实现课程目标必需条件1)实训室功能:满足《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需求。
2012级《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侧重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课程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学习其他与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
结合教育部《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要求,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本门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开设本门课程重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为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希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前导课程:无后继课程:各专业各异(三)课程设计思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计算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和侧重,课程内容按项目进行设计,突出能力本位,以“教学做一体”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OFFICE软件、Internet、多媒体和网络应用;(二)职业技能目标能熟练的进行办公室自动化操作(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具有计算机自学能力;具有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具有信息素养和自觉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目标参加计算机等级一级认证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和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及我国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本课程将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包括打字、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2、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排版、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
3、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知识,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等。
2、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设置。
3、办公软件: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技巧。
4、网络应用: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如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网络搜索等,并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知识。
5、信息安全: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技巧和方法,如密码设置、安全浏览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等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平时表现等。
其中,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的使用技巧和能力;平时表现则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职业素质领域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教会学生如何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办公工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会学生计算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文档管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信息的浏览与下载,为进一步学习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办公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开发遵循“理实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务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开发借鉴了其它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方法,首先根据现代化办公及现代生活中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需求情况,确定了“办公自动化”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
在此基础上对“办公自动化”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能力标准。
根据能力标准制订《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标准,然后进行主教材、辅教材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计算机的有关理论知识融合到学习情境中,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教学场所主要以计算机实训室为主,从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教学两个方面来进行组织和规划,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现代化办公操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二)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6、培养学生诚信、守信、坚韧不拨的性格;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说明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课,主要让学生尽快学会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中英文输入方法,Windows 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 电子表格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使用与操作技巧,以及Internet的实用知识和操作。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学时为54学时(3学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学时包括:IP课件15学时,上机实验24时,定期辅导18学时。
教学内容IP课件学时实验学时定期辅导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2 1
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2000) 2 2 2
Internet基础 2 4 2
Word2000操作应用 3 6 4
Excel2000操作应用 3 4 2
PowerPoint2000操作应用 2 4 2
附录 2 2 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专业学时:8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071101执笔人:李绍中审定人:贺平说明部分一、前言《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第一门接触计算机的课程,它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有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所以,对计算机类专业来说,开好该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地位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Windows下使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字表处理、数据处理和Internet应用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中文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掌握常用的DOS命令使用3.具有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4.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5.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图文处理的方法6.熟练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7.掌握中文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四、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宜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模式,教学尽可能安排在机房进行。
另外,本门课程以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为结业考试,所以老师应认真研究往届考题,教学中加强针对性。
文本部分一、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2.机中信息的编码及数的表示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4 .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多媒体文件类型;5.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病毒防治;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模块二中西文录入1、正确的打字姿势;2、常用汉字输入法。
模块三中文Windows 20001.Windows 2000的特点、工作环境以及启动和退出;2.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3.Windows 2000的文件管理;4.Windows 2000中控制面板的使用;5.Windows 2000常用附件程序的使用;6.Windows 2000中联机帮助的使用7.Windows 2000中的计算机管理8.Windows 2000中的程序管理模块四WORD 20001.WORD 2000简介;2.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3.文档编辑、排版和打印;4.表格制作与处理;5.图文混排;6.邮件合并的使用;7.模板和样式的使用8.大纲视图的使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总学分值:总学分:4学分总学时数:总学时:两学期共8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实践32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科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学生通识必修课。
该课程是使学生通过现代媒体及工具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培养通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也是学生就业要求所必修的技能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教学,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并会用Internet网检索信息、传输信息,培养信息的甄别、筛选的能力;培养应用信息技术改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观念及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重点:1.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2.能熟练使用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3.掌握excel 2010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4.掌握powerpoint 2010幻灯片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难点:excel 2010电子表格内数据的计算。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较合理的配置;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存储;了解计算机发展前沿。
内容1、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
2、掌握数字与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4、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5、掌握计算机性能指标与评价。
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由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难点:进制之间的转换内容: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
(一)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全校四年制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属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
开设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实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引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作好知识储备。
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教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储备。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组成原理,结合微机了解计算机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和输出设备的功能;计算机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指令和程序的概念,各类计算机语言的主要特点;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熟练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熟悉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熟练掌握Office 2010的使用;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⑴计算机的发展和分类⑵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⑷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⑸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制⑹信息编码和机内表示-数值的原码,反码,补码,移码,字符数据的编码和机内表示,汉字的编码和机内表示。
重点:计算机的信息编码和机内表示、微型计算机系统。
难点: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编码。
2. Window 7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述(功能和分类) (2) Windows 7操作系统概述 (3)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桌面,图标,任务栏,菜单,窗口,对话框 (4) Windows 7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5) Windows 7任务和程序管理 (6) Windows 7控制面板 (7) Windows 7的附件及其使用。
重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资源管理器”的功能与操作、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难点: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3. 文字处理Word 2010
⑴ Office 2010概述⑵中文Word 2010概述⑶文档及其基本操作⑷文档排版⑸表格的制作与编排⑹图文混排⑺使用样式⑻打印预览及打印⑼ Web页。
重点:Word 2010文档及其基本编辑操作、排版文档。
难点:Word 2010中的图文混排。
4. 电子表格Excel 2010
⑴ Excel 2010的功能和基本操作⑵工作簿的管理⑶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⑷公式和函数⑸图表的制作⑹数据管理与分析。
重点:Excel 2010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公式和函数、图表的制作。
难点:Excel 2010的公式和函数、图表的制作、数据管理与分析。
5. 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10
⑴ PowerPoint 2010概述⑵演示文稿的创建⑶幻灯片的制作⑷演示文稿外观的设置⑸演示文稿的放映⑹演示文稿的输出。
重点: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的创建、幻灯片的制作、演示文稿外观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
难点: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外观的设置。
6. Internet及其应用
⑴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⑵ Internet及其使用⑶网页制作概述。
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及其使用。
难点:网页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