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图文】记录美国太空探索50年历史的珍贵照片
探索世界之谜PPT
魔幻森林
在北纬30°附近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圣塔柯斯小镇西郊,有一块被森林包 围着的弹丸之地。在那里发生的奇异现象一度然人怀疑地心引力的存在,地球重力 场在该地的异样存在,带给科学家很多困惑。 人忽高忽低。在“魔幻森林”的入口处,有两块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的石板, 这两块石板相距40厘米左右。表面上这两块石板与普通石板并无差异,可人一旦站 上去,其中一块石板能使人显的更高大,另一块石板却使人显的又矮又胖。而用水 平仪测量的结果是两块石板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上。树向一边倒。“魔幻森林”中有 一条坡度极大的羊肠小道,奇怪的是小道周围的树木都像一个方向倾斜,游客行走 在小道上,身体倾斜度几乎与小道斜坡平行,行人低头看不见自己的双脚,却能稳 步向前行走。森林中有一间小木屋,人一旦进入小木屋,身体都会自动向右倾斜, 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将身体挺直。小木屋的一侧有一块向外伸展的木板,不论从 哪个角度看去,木板都是倾斜的。可是当游人把高尔夫球放在木板上时,球却不向 下滚,反而向上滚;如果用手将球推离木板,球不会垂直而落,而是沿着木板倾斜 的方向掉下来。人在壁上走。在小木屋里,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 安然地站在房子的板壁上,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板壁上自由自在的行走。如此的 飞檐技术,即使是训练有素,身怀绝技的杂技演员,也望尘莫及。
时光竟然真的能倒流?!
现在,针对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所做的研究仍在进行着。人们推测: 南极洲上空的那个不停旋转的空间,是一个可以通往其他时代的通道。
穿越时间的见面
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的控制塔上,人们突然发 现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而机场的雷达根本找不 到这架飞机。 机场人员说:“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是从何处而来?”飞行员听罢惊叫道: “天啊!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州的,怎么 会飞到你们这里,误差2000多公里?”接着他马上拿出飞行日记给机场人 员看:该机是1955年7月2日起飞的,时隔了35年。机场人员吃惊地说: “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 7月2日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里达,突然途中失踪,一直找不到,机上的 50多名乘客全部都赔偿了死亡保险金。这些人回到美国家里真令他们的家 人大吃一惊。孩子们和亲人都老了,而他们仍和当年一样年轻。美国警方和 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乘客的身份证和身体,认为这不是闹剧,而是事实。
图解深空探测史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苏美两国掀起了第一轮探月高潮。
在此期间,苏联的“月球16号”首次在月球表面采集样品并送回地球;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将1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了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另一个星球。
随着美国逐渐在探月竞赛中取得领先,美国民众对不断重复的人类登月也不再感到兴奋,美国宇航局的重心也转移到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建设,第一次探月高潮在70年代末逐渐偃旗息鼓。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新一轮的探月活动由此展开。
美国继续处于领先地位,苏联却已经解体,欧空局开始崛起,经济腾飞的日本科技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发展中国家领头羊的中国与印度也迈出了探索月球的第一步。
深空探测史文/ 叶楠图解飞天号1976年8月19日,苏联的“月球24号”带着170克月壤从危海升空返回地球。
从那以后直到1990年的14年里都没有人类探测器再次拜访月球。
这次率先行动的是日本。
1990年1月24日,“飞天号”从鹿儿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与之前所有月球探测器不一样的是,“飞天号”是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探测器,远地点达到47.6万公里,大于月地距离。
3月18日,当“飞天号”飞掠月球时,释放了携带的“羽衣号”小卫星,使其进入绕月轨道。
日本也由此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图中右侧是“飞天号”,左侧是“羽衣号”。
月球探测(下)克莱门汀号“克莱门汀号”(左图)是由美国原星球大战计划和美国宇航局共同执行的月球探测任务。
该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测试长时间暴露在太空环境下科学仪器的感应器和卫星组件的状态。
1994年1月25日,“克莱门汀号”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先是绕地公转两周,一个月后进入绕月轨道。
绕月轨道为椭圆形,近月点约400公里、远月点约8300公里。
“克莱门汀号”也很好地利用了它的轨道:在近月点附近进行月球表面测绘,在远月点附近进行数据传输。
右图:“克莱门汀号”利用光学雷达测绘的月面海拔高度图。
地球50年最美图片
NASA發佈:地球50年最美圖片南極冰冠。
1972年,從「阿波羅17」號太空船上探測到的南極冰冠,這可能是第一張南極太空圖片。
太空梭在太陽和地球的背景下相映成輝。
1996年,美國宇航局「奮進」號太空梭在太陽和地球的背景下相映成輝。
亞洲塵暴彌漫在太平洋海面上。
2001年,亞洲塵暴彌漫在太平洋海面上。
2002年,從太空拍攝美麗的巴哈馬群島。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美國宇航局為了紀念慶祝地球日,特意發佈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地球圖片,這是過去50年來從太空角度觀測地球最令人驚歎的圖片。
這些照片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正值人類揭開太空探索序幕的時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顯現地球氣候轉暖所帶來的災難效應的圖片。
這些圖片包括: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南極冰冠;使用美國宇航局Terra人造衛星拍攝南極洲海冰結構;中國西藏高原的珠穆朗瑪峰以及壯觀的長城;2006年美國宇局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在國際空間站拍攝到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亞洲塵暴瀰漫在太平洋海面上;以及GOES-12氣候衛星拍攝的毀滅性「卡特裏娜」颶風。
雄偉蜿蜒的中國萬里長城在晴朗無雲的天氣下,從太空拍攝到的珠穆朗瑪峰卡特裏娜颶風。
2005年,GOES-12氣候衛星拍攝到的最強程度的「卡特裏娜」颶風古巴上空的颶風圖片海星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海洋。
海星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海洋,海洋深藍色部分表明海洋中缺少營養物質,綠色和紅色部分顯示富含營養的海洋區域。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2006年美國宇局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在國際空間站拍攝到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納塞爾湖分支如同珊瑚枝。
2005年,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埃及納塞爾湖,從圖片上看,納塞爾湖分支如同珊瑚枝。
夜晚的地球人造衛星拍攝南極洲海冰形式的對比圖。
2008年12月(左圖)和2009年初(右圖),美國宇航局Terra人造衛星拍攝南極洲海冰形式的對比圖從月球上看地球美國亞利桑那義大利環形圈澳大利亞蜘蛛環形山肯亞的湖泊阿拉伯半島沙漠北冰洋上空的日全食1、宇宙中有超过1000亿个星系。
美国航空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的第一个50年(1)
美国航空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的第一个50年(1)作者:杰森来源:《航空世界》2016年第07期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可谓是鼎鼎大名,其前身是成立于1915年的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
1917年夏,NACA在弗吉尼亚州安普顿市开始建设兰利航空实验室,即后来的NASA兰利研究中心(Langlay Research Center)。
这是NACA的第一个航空研究实验室,也是美国的第一个航空研究实验室,现在,则是NASA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
2017年,兰利研究中心将迎来其建成100周年庆典。
本文通过兰利研究中心前50年的发展故事,帮助读者们了解,一个世纪前在弗吉尼亚安普顿的开工仪式上铲下的一锹土,对美国和世界航空科技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开篇:NACA与兰利航空实验室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的大规模参战,让其从一架有趣的飞行机器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战争利器。
但是,在战争刚刚爆发的1914,列强按装备的军用飞机数量排序,前4名分别为法国、德国、俄国和英国,美国只排在第5位。
飞机装备数量的劣势其实反映了当时美国在航空科研领域的落后局面。
当时各强国很早就认识到了航空研究实验机构、设施对航空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早在1866年,英国建立了大不列颠航空学会(1918年改名为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以鼓励航空研究实验工作,交流相关信息、成果。
4年后的1870年,该学会会员赫伯特·韦纳姆和霍雷肖·菲利普斯就发明了风洞。
法国的相关机构包括位于埃菲尔铁塔与奥特意的古斯塔夫·埃菲尔私人风洞、位于夏累-莫当的法国陆军航空实验室,以及圣·西尔航空技术研究院。
德国有哥廷根大学实验室、阿亨与柏林技术学院实验室、阿德勒霍夫国立实验室,工业界也建立了不少优良的研究设施。
意大利和俄国也较早就建立了航空实验室。
美国科学界的许多精英也认识到了美国在航空研究方面的落后局面,并着手推动航空事业的发展。
NASA太空简史:美国太空之旅的视觉故事_笔记
《NASA太空简史:美国太空之旅的视觉故事》阅读记录目录一、前言 (2)二、美国太空探索的起源 (3)1. 早期的太空探索设想 (4)2.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5)3. 水星计划与阿波罗计划 (6)三、NASA的成立与早期发展 (7)1. NASA的创建背景 (8)2. 早期的太空任务与技术突破 (9)3.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 (11)四、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12)1. 勇闯太空的探测器与火星车 (13)2. 太阳系外行星的探索 (15)3. 天文望远镜与宇宙射线的研究 (16)五、载人飞行与太空站运营 (17)1.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任务 (19)2. 国际空间站的日常运营 (19)3. 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与工作 (20)六、登月计划与火星探索 (21)1. 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回顾 (22)2. 前往火星的探测任务 (23)3.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 (25)七、未来展望与太空探索新技术 (26)1. 国际空间站的未来规划 (28)2. 新一代太空望远镜与探测器 (29)3. 太空旅游与私人企业的崛起 (30)八、结语 (31)一、前言当我们回顾人类的历史长河,太空探索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且充满挑战的篇章之一。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人类登上月球,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升空到火星车的着陆,这些壮丽的太空事件不仅彰显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NASA,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简称,自1958年成立以来,就肩负起了引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它不仅是美国太空探索旅程的摇篮,更是全球太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NASA太空简史:美国太空之旅的视觉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太空之旅的辉煌历程。
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详细介绍了NASA从成立之初到如今的种种重大太空任务,将我们带入了这个充满神秘与惊喜的太空世界。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美国的太空探索历程,更能感受到人类对于太空的无尽好奇和对于未知的勇敢追求。
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二十二)
随 着 舱 外 航 天 服 的 不 断 改 进 , 礼 炮 七 号 空 间站 航 天 员 穿 用 的舱 外 航 天 服 已经 是 半 硬 壳 式 ,并 且背 后 设置了便携式生命保障背包 ,但是 供 电与通信仍然使用空间站装置 . 需 要 管 线相 连 接 (图 中航 天 员腿 部 侧 面 )
现在的舱外航 天服 都采 用纯氧低压体制 ,这 是由于压 力越高内外压差越大 ,活动性能就 越差 , 生命保障 系统 的难 度也 相应 增加 ,安全 性和可靠 性会 随之 降低 。图为俄 罗斯 海鹰舱外航天服 .至 今 已 经 发展 了 D、DM、DMA、M、MK5个 型 号 , 服 装 内纯 氧压 力为 40千 帕 ,最 大流 量 为每 分 钟 3_2 升 (可 调 )。
戴 上 头 盔 、手 套 后 , 需 要 有 人 帮 助 将 太 空机动 装置 安装 到生 命保 障背包 上
(如 图所 示 ),就 完 成 了 穿舱 外 航 天 服 的 全 部 过 程 美 国 舱 外 航 天 服 装 自重 38 6 千克,包括生命保障系统 背包和太空机动 装 置在 内 ,全 部 舱 外 航 天 服重 117千 克 。
SPACE EXPL0RAT1oN I 73 太 Nhomakorabea空 探 索
现 在 舱 外 航 : ̄YJE r8航 天 员体 温 控 制 不 是 采 用通 风 方 式 ,而 是 采 用 更 为舒 适 有 效 的 穿 用 液冷 通 风 服 的 方 式 ,在 液 冷 通 风 服 上 用 于 散 热 的 液 体 流 动 细 管 道 总 长 有 80米 ,用 弹 力 纤 维 制 成 ,将 身体 多余 的热 量 带至生命保 障背包 内,l,Y,zk:蒸发方式散 发。画面显示俄 罗斯 (左 )和美国 (右 )舱外航 天服 的液冷服。
这50张关于宇宙的照片,帮你更好的了解太空
这50张关于宇宙的照⽚,帮你更好的了解太空1958年10⽉1⽇,美国宇航局(NASA)正式成⽴,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太空的过程中,NASA取得了世⼈瞩⽬的成就,留下了⼤量珍贵的照⽚,它是全⼈类的财富。
必须承认,在挑选下列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上个⼈喜好。
除此之外,某些照⽚的排名之所以较为靠前也参考了其它⼀些因素,包括试图让排⾏榜在体现⼈类太空飞⾏、卫星成像和⾏星探索发展史⽅⾯实现某种平衡。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照⽚没有⼊选,原因很简单:珍贵照⽚太多了,只能是精中选精。
1.View of Earth from Apollo 17从阿波罗 17 号上遥看地球。
2.EarthRise地球升起。
1968 年,《最后的全球概览》这样描述这幅画:“这幅著名的照⽚来⾃阿波罗 8 号,地球从⽉表升起,我们的星球显得如此的独特与美丽,⼈类的⾃我意识从这⼀刻发⽣了改变。
”3.Buzz Aldrin on the moon⽉球上的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
宇航服内的就是巴兹·奥尔德林(⾯罩上映出的另⼀个⾝影是尼尔·阿姆斯特朗)。
4.Pillars of Creation创⽣之柱,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负盛名的⼀张照⽚。
它是在1995年4⽉1⽇被拍摄的,照⽚内是天鹰座星云内的星尘⽓体与尘埃。
NASA 2007 年宣布,创⽣之柱将会被 6000 年前爆炸的超新星冲击波摧毁。
5.Gemini 4 Spacewalk双⼦座 4 号飞船太空⾏⾛,1965 年,美国宇航员Ed White进⾏了第⼀次太空⾏⾛,这⽐俄国⼈Alexei Leonov晚了三个⽉,这也是第⼀张由⼈类宇航员拍摄的另⼀个宇航员漂浮在太空中的照⽚。
6.Buzz Aldrin on the moon⽉球上的⾜印。
同样是由巴兹·奥尔德林1969年拍摄的照⽚,“⽉球漫步”是“阿波罗 11 号”需要完成的⼀项重要任务。
《太空漫步50年》精选图集
距离宇航员Edward H. White II搭乘双子星IV号飞船飞上太空、并于1965年6月3日进行太空漫步,已经过去了50年。
尽管这并非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漫步——俄罗斯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数月前的3月18号那天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但在这之后,NASA 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员登上太空。
截至目前,NASA宇航员已经完成了数百次太空行走,其中包括21次月面行走、184次环绕国际空间站、82次环绕航天飞机、以及登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166小时。
下面就是NASA精选出来的《太空漫步50年》历史图集1967年4月17日:陪伴NASA“测量员三号”(Surveyor 3)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宇航员Patrick G. Forrester,本次执行的是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材料实验任务。
为国际空间站进行维护的一名宇航员︒2014年10月7日:宇航员Reid Wiseman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了一次太空行走。
1971年2月5日:阿波罗14号登月任务的团队成员正在月面上行走。
2015年2月21日:在国际空间站外漫步的宇航员Barry Wilmore。
宇航员Terry Virts:其正在检查国际空间站与美国商业运输仓的对接情况。
你能发现这张图上的宇航员在哪里吗?2015年3月1日,宇航员Terry Virts在Twitter上发照并说到:“我还在想着昨日与#AstroButch的#awesome spacewalk”。
1992年5月13日:三名宇航员正将“国际通信卫星(四号)”(Intelsat VI)挪动到奋进号航天飞机的货仓上。
1984年2月7日:NASA宇航员Bruce McCandless正在试玩氮气驱动飞行背包(本次任务的首次太空漫步)。
2012年9月5日:NASA宇航员Sunita Williams在太空行走。
2008年1月30日:国际空间站首位女指挥官(Peggy Whitson)进行了7小时10分钟的太空行走。
50年后,美国要重返月球
42 | SPACE EXPLORATION无人探测器先行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广为人知,但了解美国宇航局无人探月计划的人就少多了。
美国宇航局还先后实施了徘徊者号、勘测者号和月球轨道器三个无人探月项目,加深了对月球的了解,为载人登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美国又要重返月球,而当年探测器的资料早就是古董了,自然仍要无人探测计划先行。
阿波罗计划后美国也发射过月球探测器,1994年发射的克莱门汀探文/张雪松50年后,美国要重返月球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开始执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然而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完成后,人类再也没有踏上月球。
转眼之间50年过去了,美国宇航局在高调纪念阿波罗登月50周年,但载人航天活动反而局限在近地轨道,美国更是随着航天飞机的退役失去了送人上天的能力,这实在比较难堪。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签署命令指示美国宇航局重返月球。
随着SLS 火箭和猎户座飞船的研制接近尾声,美国把重返月球的时间定在2024年。
测器强调快好省,性能指标不高,而1998年发射的月球探勘者撞击月球找水目标也太单一。
随着小布什时代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启动,美国宇航局研制并在2009年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为星座计划载人登月打前站,它携带了多种探测仪器,其中相机分辨率可达0.5米,拍摄了大量高清月面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拍摄了我国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后的照片。
LRO 探测器超期服役值得称赞,但没有着陆器做验证,载人重返月球还是不太稳妥。
美国宇航局也启动了月面▲SLS重型火箭SPACE EXPLORATION | 43▲布里登斯汀▲月球快车公司的MX-1着陆器探测的项目,这就是资源勘探者号月球车,它原计划使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着陆器部分由台湾研制,不过去年4月底这个项目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商业月球载荷服务(CLPS)计划。
新计划结合美国宇航局和商业航天公司的资源,力求多快好省地进行月球着陆探测。
飞出地球
1990
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1999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飞船飞行成功
2001
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2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
12 月 30 日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四号飞船
2003
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五号飞船
发射成功
2005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7 、火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 天局发布的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从 画面左上开始到左下) 的合成照片。
美国东部时间 2006 年 19 日 17 时 10 分(北京时
间 20 日 6 时 10 分),“发现”号航天飞机机组 7
加加林生平简历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 1934年3月9日生于苏联 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1951年,他以优 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1955年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开始在奥伦 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参加苏联军队,并成为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 飞行员。
1965 年 3 月 18 日,苏联“上升”号飞船的宇航员阿列克 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上图是画家绘制的列 昂诺夫在轨道运行期间走出飞船的情景。
右 1 图:历史性的一步 右 2 图:采集月球上的 标本
1986 年 1 月 28 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 10 次发射。 然而飞机升空 73 秒钟后,突然发生爆炸,机上 7 名宇航员 全部丧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中学女教师克里斯塔·麦 考利夫。她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盘点50年航天业5大重要变化:商业化航天兴起
盘点50年航天业5大重要变化:商业化航天兴起1961年4月12日,年轻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宇航员,开启载人航天时代新浪环球地理讯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仅仅在50多年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知道如果一个人被送到太空中究竟会是怎样。
直到1961年,这一切有了答案。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太空。
加加林乘坐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一圈,他向地面报告说自己“感觉棒极了”,他说他能看到“地面上的河流和其它地形”,还有形态各异的云。
对于这些前所未见的景色,他用了一个最简单的词来描述“很美”。
对于新奇的失重体验,加加林说,感觉“很有意思”。
而在今天,在加加林漫游太空数十载之后,当初诞生于政治对抗需要的航天技术早已演化为造福人类的重要工具。
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我们可以太空行走,我们建设了空间站,我们还在设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将人送上火星的前景。
接下来我们就回顾一下在加加林的时代之后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政治局势加加林的飞行标志着苏联在冷战高峰时期对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胜利。
正是在加加林飞行的激励之下,美国和苏联分别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天工业技术体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馆长,航天史学家罗杰·林尼斯(Roger Launius)表示:“太空竞赛会在很大程度上给竞争国家施加强大的压力,因为航天科技的发展本质上和军事能力紧密相关。
”林尼斯指出,根据后来公开的资料来看,当年加加林乘坐的飞船在返回地面时必须在数公里的高度上跳伞,因为圆形的“东方号”飞船本身没有设计着陆反冲减速发动机系统,因此如果加加林不能提前弹射出舱并打开降落伞着陆,那么他就会被活活摔死。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苏联的东方号飞船很难说是人类的第一次完全成功的载人航天行动。
苏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此列为机密。
十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太空照片
十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太空照片∙∙水·梦∙202位粉丝∙1楼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在多年的太空探索之旅中,随着太空成像技术的不断升级,科学家得以将一张张令人惊异的太空照片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认真的挑选和评比,《探索》杂志评出了太空成像技术十张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太空成像照片,月球、火星、土星以及木星卫星的照片等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具体榜单如下:∙2007-12-21 18:41 ∙回复∙∙水·梦∙202位粉丝∙2楼1. 前苏联月球照片,拍摄于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向地球传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有关月球远侧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人们最终得以见到月球奇特的多山地形的庐山真面目。
“月球3”号探测器携带的照相机由一个能够对反射的月球光线做出反应的光电管触发,同时使用了抗辐射胶卷——显影、定影和晾干全都在探测器上完成。
同一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
有意思的是,他拒绝造访著名的迪斯尼乐园,这位领导人当时开玩笑地说:“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里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你们的火箭发射架吗?”∙2007-12-21 18:42 ∙回复∙∙水·梦∙202位粉丝∙3楼2. 美国月球照片,拍摄于1992年这一年,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共同宣布冷战大门正式关闭。
在当时上演的木星之旅中,“伽利略”号飞船曾与月球有过“亲密接触”。
利用携带的一个重65磅的固态成像系统,“伽利略”号飞船得以对月球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光谱观察,进而拍摄了有关月球两极和远侧的更为清晰的照片。
这张月球北极的照片是通过将18张相关照片拼接后得到的。
∙2007-12-21 18:42 ∙回复∙∙水·梦∙202位粉丝∙4楼3.“水手4”号火星照片,拍摄于1965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光学存储技术——数据可随后制成CD——于196 5年问世,但数据传输速度实在是慢的可以,绝对给人一种不耐烦的感觉。
美国辉煌的深空探测 精品
美国辉煌的深空探测两艘旅行者号飞船的轨迹,旅行者2号是一次性探测星球最多的探测器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或许是除五角大楼外,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美国联邦政府部门。
这得益于其成立以后有着诸多光彩夺目的航天业绩——它赢得了载人登月竞赛的最终胜利,实施的航天飞机和哈勃天文望远镜在很长时间内都是美国高科技的象征,今天它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同样是航天技术和合作的成功典范。
在深空探测领域,美国航空航天局同样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尤其是对外太阳系的探测,将所有其它国家远远地抛在身后。
最近的一个里程碑是,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于今年8月底飞出太阳系,成为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航天器。
最早进军深空的先驱者们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早实施的深空探测项目是先驱者计划,先驱者计划在完成登月的前期探测任务后将重点转向太阳系的其它行星。
1965年到1968年先驱者号6到先驱者9号探测器先后发射成功,它们主要用于在行星际空间探测太阳风、磁场和宇宙射线。
虽然设计寿命仅有6个月,但长寿的先驱者6号一直到2000年还能联系上,以35岁的寿命创下了探测器里空前的记录,直到2012年才被旅行者2号超越,这充分体现了美国高超的工业技术水平。
先驱者10号和11号姊妹探测器携带的著名镀金板子,上面刻录了人类的问候信息,以备未来某一天探测器可能被外星文明发现。
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属于外太阳系探测器,1972年和1973年两颗探测器先后发射,首次对木星和土星进行抵近观测,先驱者10号近距离拍摄了首批木星照片,它除了发现由于磁场影响,木星附近的太阳风速度大减外,还意外的发现木卫一拥有浓密的云层。
先驱者11号获取了木星大红斑照片,并首次拍摄到木星极区照片,还测量了木卫四的质量。
先驱者11号借力木星飞向土星,近距离飞过土星光环,还探测到土星的一颗新卫星,并发现土星极光和电离层。
先驱者10号和11号此后飞向星际空间,虽然它们比旅行者号距离地球更近,但目前都已经失去联系和控制。
盘点史上真实拍摄到的UFO照片,第三张洛杉矶之战
盘点史上真实拍摄到的UFO照片,第三张洛杉矶之战
UFO一直是人类研究和探索的未解之谜,也深深吸引着广大普通民众的注意力,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同盘点历史上真实拍摄到的有关UFO的照片。
1、1957年9月,一名试飞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附近拍摄到这张照片。
照片显示,一个UFO在跟踪一架B-57喷气式轰炸机。
2、1950年3月20日,有人在美国纽约市上空拍摄到这个圆柱形UFO。
3、1942年2月25日,探照灯的灯光都集中在美国洛杉矶上空的一个不明飞行物上。
那个明亮物体周围的亮斑,是地面部队的防空炮弹爆炸产生的碎片。
此次事件后来被成为“洛杉矶之战”,它也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第一次敢于向不明飞行物主动发动攻击的事件。
4、1967年7月3日,乔·费瑞尔在美国罗得岛坎伯兰拍到这张照片。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个雪茄状的大物体,据费瑞尔估计,该物体大约有700英尺长。
在照片的右下方是一个较小的飞碟。
5、1952年,美国很多人在华盛顿看到一些UFO从美国国会大厦上空飞过。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的发展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9年1月2日,月球1号在苏联升空 1959年12月6日,美国也成功有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航天器。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火星1号探测器飞越火星,以尝试失败告终。
1965年11月28日,美国水手4号行星际探测器飞越火星。
1969年3月27日,美国水手7号探测器发回126张照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1年前苏联火星2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1971年5月28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发回照片。
1972年5月30日,美国水手9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发回7329张照片。
1973年7月25日,前苏联火星5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了数天。
1974年2月24日,前苏联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1975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于8月20日和9月9日在火星着陆,发回了5万多张照片和大量的数据。
197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9月5日和8月20日发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 1989前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于7月7日和7月20日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失踪。
1993美国火星观察者在预定即将到达火星轨道之前失踪。
1996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发射失败。
1996火星环球勘探者发射升空, 1997年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1998美国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
1999年9月23日,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9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2003年6-2欧洲宇航局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 2003年6-8美国太空总署发射“火星探测漫步者-A”探测器。
同年6-25发射了“火星探测漫步者-B”探测器。
航天飞机发展历程: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两天的飞行主要验证其安全发射和降落的能力,这开创了人类航天的一个新时代。
美国宇航局50年探索太空的50个珍贵历史镜头
美国宇航局50年探索太空的50个珍贵历史镜头1958年10月1日,美国宇航局(NASA)正式成立,到今天已经有整整50年历史。
在这50年探索太空的过程中,NASA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它是全人类的财富。
必须承认,在挑选下列照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上个人喜好。
除此之外,某些照片的排名之所以较为靠前也参考了其它一些因素,包括试图让排行榜在体现人类太空飞行、卫星成像和行星探索发展史方面实现某种平衡。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照片没有入选,原因很简单:珍贵照片太多了,只能是精中选精。
NO.1 太空中的地球这张展现完整地球的照片是“阿波罗”17号宇航员于1972年拍摄的。
一直以来,人们便将它誉为美国在太空探索过程中拍摄的最具影响力的照片。
NO.2 地出照片拍摄于1968年。
对于这张照片,《完整地球目录》曾给出这样的评价:“‘阿波罗8’号拍摄的这张展现在月球上看地出的著名照片,完美地诠释了我们这颗星球的美丽与罕见性(干燥的月球与荒芜的太空无法与之媲美),同时也开始改变人类的意识。
NO.3 站在月球上的巴兹·奥尔德林站在月球上的巴兹·奥尔德林NO.4 .“创造之柱”这张展现“创造之柱”的照片拍摄于1995年,可能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为著名的太空照片。
“创造之柱”是指天鹰座星云中形成恒星的区域。
NO.5 埃迪·怀特太空行走照片拍摄于1965年。
这一年,“双子座4”号飞船宇航员埃迪·怀特(Ed White)上演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NO.6 月球上的人类足迹足迹照片是奥尔德林于1969年在月球上拍摄的。
NO.7 火星全景照片照片拍摄于1997年。
NO.8 .“挑战者”号爆炸瞬间“挑战者”号爆炸瞬间NO.9 木星的大红斑照片拍摄于1979年。
这一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飞船均在飞越木星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照片。
所谓的大红斑是指木星大气中发生的风暴,规模相当于3个地球。
五十年来太阳系探测器发回的最壮观照片
五十年来太阳系探测器发回的最壮观照片展开全文有些人抱怨探险时代已经结束。
但过去五十年,我们已经把在太阳系进行更远、更广泛的探测作为我们的使命,把机器人探测器发送到我们能够发现的每个角落。
过去半世纪一直是一个黄金时代。
自从水手2在1962年成功地飞越金星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的航天机构已经把宇宙飞船发送到太阳系每个行星,甚至把几个宇宙飞船发送到小行星和彗星上。
为了纪念这50周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历史办公室在10月25日、26日举办一个专门的研讨会来回顾这一时代完成重要的里程碑。
在行星探索中,有一个明显的不均衡。
某些受欢迎的行星——*cough*金星和火星——*cough*,已经发射很多宇宙飞船到它们那里,不过,其他行星就没有那么多。
事实上,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仍然留有很多谜,而我们总是使用更健壮的机器人探索其他的世界。
虽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裁员已减少了天文学家对未来任务的期待,但在我们太阳系会仍然有有惊人的成就。
在这里,我们看一看过去五十年的行星探测的所拍的最好图像,期待在下一个五十年看到发生的事情。
上图:水星水星是探测最少的内行星,只有两个探测器被发送到太阳系最小的世界。
197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水手10到水星。
这使得近距离飞越水星,拍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难给水星一半的表面绘了地图。
该探测器在绕太阳摆动后,再次飞越水星,然后伯最后一次飞越。
总共拍了28,000张照片,给水星大约45%的表面会了地图。
信使号——水星表面、太空环境、地球化学和则绘飞船——在2011年到达这颗微小的行星,成为第一颗这样做的人造物体。
该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创建水星的完整地图,确定其磁场的性质,找出在水星两极看到明亮的沉积物是否是水冰。
图片:使用加强色的水星卡洛里斯盆地,显示水星表面的不同材料。
该图片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信使号”宇宙飞船拍摄。
金星金星是最靠近地球的行星,其一直是太空时代大部分时间的一个重要目标。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险 阿波罗号登月50周年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险阿波罗号登月50周年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19年第14期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32,搭载着三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与迈克尔·科林斯的阿波罗11号航天器搭载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踏上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赴月球的征途。
四天后(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月舱“鹰”号降落在月球上的静海。
在全世界数亿电视观众注视下,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讲出他那句经典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登月于整个人类史而言是飞跃性的“一大步”,其贡献远超过登月本身。
即使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阿波罗11号登月行动,仍然标志着载人航天飞行的顶峰。
在经历了38万公里的旅程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登上了另一个世界的表面。
为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本文将和读者一起简单回顾登月计划的始末。
阿波罗计划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迄今为止执行的最为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做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编著注:阿波罗11号至阿波罗17号是载人登月发射,其中阿波罗13号因故障未成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编者注:以金价计算相当于现在的9000多亿美元)。
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类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
在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之前,苏联曾经在太空探索的许多领域捷足先登:第一颗发射升天的卫星、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绕地球轨道航行、第一位探索太空的女性、第一次太空行走等等。
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一号在地面试验中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三名宇航员死亡之后,苏联将成为第一个登月国这一观点似乎已成为了当时人们的共识。
与此同时,苏联尝试发射N1登月运载火箭的四次试验,全部失败,不得不在1976年宣布彻底放弃载人登月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邮报】记录美国太空探索50年历史的珍贵照片
日前美国宇航局发布了一组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它们记录了过去50年中人类向太空进军的辉煌历史。
1924年,当罗伯特·戈达德博士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克拉克大学的黑板上演示将来如何把地球人送上月球时,他被嘲笑成是痴人说梦
这次美国宇航局发布了180幅照片,其中包括1924年罗伯特·戈达德在黑板上论证登月可行性,1961年肯尼迪总统宣布未来10年的登月雄心以及1969年阿波罗11号发射的照片。
这是2006年发现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机组成员发射升空,踏上了为期两天的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旅程
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国会向世人发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宣布美国将在未来10年中把人送上月
球
1969年7月,美国前总统林登·B·约翰逊(中间站立者)与副总统阿格(右)在观看阿波罗11号的发射
执行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的土星5号正在飞向自己运行的轨道,此照片由负责监测发射的飞机拍摄
1962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中间者)在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任务控制中心听取美国航天局介绍太空发展计划
1969年7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观看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本次前往月球的旅行携带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
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次旅行指挥长约翰·杨和罗伯特·克里平将绕地球轨道运行37次
这是2009年夜晚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的发现号宇航飞机在天空划出的美丽弧线
1962年约翰·格伦成为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
照片中的他正在进入友谊7号舱。
此后,他以77岁的高龄又随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
这是1964年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上空拍摄的发射台阵列,这些塔台曾用来发射早期的火箭和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