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它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不仅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时机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开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依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倍的概念、除法的含义〕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比较快的,多数学生思维生动,特长提问。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6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而“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而例4除法的含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我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苹果开始,通过分东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接着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帮小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课上通过请学生演示帮小熊分竹笋的过程从而引出除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再让让学生认识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整节课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让学生分东西,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评课搞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评课搞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评课稿今天听了XXX老师的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课,我深感收获颇丰。

这节课教师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评价: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XXX老师在课前就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算式,能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重点突出,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十分合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归纳等环节,使学生逐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实际操作XXX老师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操作、小组讨论、观察思考等,这些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融洽本节课中,XXX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十分良好。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

五、教学评价及时,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XXX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进步之处。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XXX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深厚的教学功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我相信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

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

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

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

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

“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算式。

难点:将具体操作与除法算式联系起来,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三、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模型或小棒等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平均分配的操作,激发学生对除法学习的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用小棒或实物模型进行平均分配的操作,同时观察和思考除法算式的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3.巩固练习:出示一系列与除法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算式填写,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算式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4.小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算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物操作和讲解实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同时,我也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除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学反思在本次《表内除法》的教学中,我认真反思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实例,将除法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探究除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3.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除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时存在困难。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2.在教学中,我有时过于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操作活动是重要的,但也需要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改进措施: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引导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一概念。

2.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我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帮助他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3.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应更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通用7篇)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通用7篇)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通用7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1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既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

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如,“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

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

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表内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

《表内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

本次教学反思的课程是关于《表内除法》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除法的概念和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并且也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准备方面在准备《表内除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同时还做了多次备课。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备课内容并没有完全贴近教材内容。

在的备课过程中,我要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和课程要求,更好地备课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

二、教材解析方面在这节课中,我在上课前做了很多的教材解析工作,我通过查看有关电子教材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了本节教学内容,并撰写了相应的教材解析。

在课堂上,我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解释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点,在课堂时间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更有效的解释方法和策略。

三、课堂管理与互动方面在我的上课中,我感到我的课堂管理有待提高。

当我讲授知识点时,我有时会发现一些学生没有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课,而是用课本上笔画画或者看其他东西,这会影响到我的教学进度和效果。

在今后,我需要更全面考虑课堂管理与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创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四、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发现学生们对《表内除法》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

在测试环节中,许多学生有很多错误的观念,我需要更好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去实践和应用知识点。

这节课上,我发现了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将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一起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和成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另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

在教材中先讲第一种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比较容易理解。

本节课就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所以除法的认识我就从“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层次的“分”是在新授的一开始;提出分的要求:要全部分完,你们小组想怎么分就怎么分?结果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相同(如每4个一份,有3份;每2个一份,有6份等等;)还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都不相同。

在这里我就肯定他们的每种分发都是正确的。

再让他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三种分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们立刻发现其中两种分发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每份的朵数相等。

此刻我就顺势往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分发。

第二层次的“分”是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个数可以按照几个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的基础进行的。

我设计的花朵个数是12个,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去分一分,最后得出共有六种分法。

整节课我感到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们动一动,但由于时间、学具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有个别学生其实一直在一边观望,不知所以然。

今后在教学中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2《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均分》又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

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 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 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2 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3)除法 (3)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3、整理和复习 (1)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 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课时左右课时左右课时左右课时左右1〜4 小题3、引导学生感受" 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 个糖果分给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分法三:2 2 2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 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 份每2 个是一份(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2:把18 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分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 个再每盘放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 个地分即每盘放3 个1 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3 )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2、找一找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3、分一分把8 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4、完成教材第9 页下的"做一做"把10 盒酸奶平均分成2 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完成教材第9 页练习二第1 小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完成教材第9 页完成练习二第2 小题把9 个笑脸平均贴在3 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3、完成教材第9 页练习二第3 小题把12 个风车平均分成3 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完成教材第9 页练习二第4 小题有24 根香蕉平均分给3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给8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你发现了什么?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五、板书设计平均分例1 :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6 个糖果分给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分法三:2 2 2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例 2 :把18 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分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 个再每盘放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 个地分即每盘放3 个1 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3 )个六、教学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0 页例3 及"做一做" 的第1、2 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 小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 平均分"的概念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3、初步感受" 平均分" 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o oo ooo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1、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例3: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 个果冻有8 个果冻能分成几份?)2、合作探索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1)2个2个地分分了4 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4 份3、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1、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1小题摆一摆填一填(1)把12 根小棒每2 根一份能分成()份(2)把12 根小棒每6 根一份能分成()份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2、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2小题圈一圈、填一填每2 个装一盒可以装()盒1 6 个杯子每4 个装一盒可以装()盒每8 个装一盒可以装()盒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3、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5、6 小题第5 小题16罐蜂蜜每4 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第6 小题14个玉米每2 个装一袋可以装()袋18个玉米可以装()袋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五、板书设计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例3: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1)2个2个地分分了4 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4 )份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六、课后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综合练习课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二、分层练习:1、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7 小题(1)有15 个木块每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1)有15 个木块每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5 )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3 )个木块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8 小题上面一共有()张风筝画片如果每6 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个(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6 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 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 一共有()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24 张风筝画片每6 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3、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9 小题把18 个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课后反思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1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

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目的要求: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小学生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出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从帮猴妈妈分苹果入手,利用帮猴妈妈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分物体,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识平均分”教学“认反思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 (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科书P38例1,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P40“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师:我们已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探究新知识1.观察教科书P37主题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这个班的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庆祝欢乐的节日。

我们小朋友也有欢乐的节日呢!(“六一”儿童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为我们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做好准备。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学情预设】学生会逐句读出图中学生说的话,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带着数据去了解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汇报,提出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以上的三条信息可能会分别提出如下三个问题:(1)一共做了多少面彩旗?怎样挂这些彩旗?(2)平均每组分几颗纸扇花?(3)心形气球可以摆几行?二年级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尚弱,教师可视其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若学生没有提出问题(3),可忽略。

2.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1,回顾乘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已经挂好了彩旗,大家一起来看看,你能看出什么吗?【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每行有7面彩旗,总共有8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第2课时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第2课时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三、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 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通 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堂握用7—9 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四、存在的不足∶首先,部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我制定了了以下的措施∶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算术本(口算专用),每天晚 上回家让家长出20道口算(其中,加减乘除各5道),同时继续每天早上的口算训练,希望能在一段时间后见到成效。其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探究、 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整 节课的流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 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练习的目 的。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对称、平移、旋转的物 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 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反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联系以前的数学知识,借助以前的数学知识解决表内除法的新知识。

在上课之前,我先检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程度,让学生回忆乘法口诀。

通过这种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很熟练地背下来,为学习表内除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新课进行就显得十分顺利,让学生通过想口诀的形式进行除法的学习,整个教学显得水到渠成,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知识掌握不错。

其实,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和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可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好的形成统一,新的知识也就很容易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摘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我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

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

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对部分的学困生关注还不够,中等生还应尽量挖掘他们的潜力,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