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通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第一篇第一章管理导论[学习目的与重点]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性质、职能、管理者的技能及管理学的特征等内容。

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1、管理的定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管理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但决不是独立存在的。

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而只能使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

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懂得管理的作用,掌握管理的本领,享受管理的好处,可以说由来已久。

人类社会自从开始群居群猎时起,就知道“合群”抵御危险、征服自然,这种“合群”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的作用。

“合群”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

可以说,有人类就有组织。

组织需要合作、协作或协调,这样管理就应运而生了。

人类对于管理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明显的。

3、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管理学通论上篇重点知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考研专业课)

管理学通论上篇重点知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考研专业课)

管理学通论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计算(决策树、盈亏平衡点、线性规划、网络图)4、论述5、案例分析第一章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现象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理解这一定义需把握:(1)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即对组织中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予以实现。

(2)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基础是组织(4)管理是一种动态创造性活动第二节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①自然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力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②社会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关系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①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②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所灵活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告诉我们,管理活动的开展首先要遵从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按一定的管理原则和标准的管理模式办事,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为管理的方法,直接具体的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1)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利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②范围性;③速效性(2)经济方法: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利益性;③关联性(3)法制方法: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依法管理,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管通复习

管通复习

1、管理是对一定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②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③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④管理要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⑤管理的手段、方法是多样化的⑥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管理的对象:管理者所拥有的对象,包括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2、管理二重性①自然属性----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②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①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管理原理和原则,按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办事②管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4、管理的职能A 基本职能①一般职能是指由协作劳动产生的,属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职能②特殊职能是由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属于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B 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的方法A 强制方法:行政方法、法制方法B 非强制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数量分析法6、管理者的含义及其特征A 含义:管理者是指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B 特征:①管理者拥有制度化的权力,特别是奖罚他人的权力②管理者必须执行一定的管理职能③管理者的人格一般情况下都是双重的7、管理者的技能结构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技能可分为三类: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或思维技能管理者的时间分布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8、管理环境的分类(一)按照对管理过程的影响程度划分A 一般环境。

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

B 具体环境。

主要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和社会集团。

环境的竞争性分析:①现有竞争对手分析②潜在竞争对手分析③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④顾客分析⑤供应商分析9、科学管理理论A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B 主要观点: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效率问题②用科学的方法代替传统经验方法③科学挑选工人,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④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⑤差别计件付酬制⑥例外原则10、一般管理理论A 代表人物:法约尔B 主要内容:①6种经营活动②5种管理职能③14条管理原则6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5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14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对等;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 12)人员稳定;13)主动性和创造性;14)团结合作11、科层组织理论A 组织理论创始人――韦伯B 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3条规则:①职责分配:按目标分解活动,活动即职责②权力授予:按职责授权,严格限制③人才聘用:符合条件,量才用人12、人际关系学说A 创始人――梅奥B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13、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14、决策的含义:决策是在内外环境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理学通论重点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特点、对象、重要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管理的方法
管理者的技能和时间分布(课本P13)
管理的环境(重点是具体环境)
第二章:
泰勒的科学管理观点
梅奥的一般管理理论内容
权变理论
未来管理要探索的问题
管理学的特征
第三章: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决策内容(重点:程序&非程序、战略&战术)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决策原则
定性的决策方法
决策树
风险性决策含义
非确定型决策的标准
第四章:
计划的特点、种类
影响计划的主要因素
目标管理(概念、特点)
滚动计划方法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网络计划图及计算
第五章:
组织的分类
组织设计的原则、影响因素
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的适用范围
管理幅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影响集权的因素
组织变革的概念、阻力以及如何克服
组织文化的概念构成
第六章:
领导的概念
领导者的影响力及类型、影响因素
领导理论(重点:管理方格理论、PM、权变理论中菲德勒模型、生命周期)
第七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间关系
激励的定义
X理论和Y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强化理论
激励的方法(三种大的分类)
沟通的七个环节
沟通类型
组织沟通的方式
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第八章:
控制的概念
有效控制的基础及影响因素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管理学通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通论复习资料

1)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2)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职权与非职权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沟通,控制,激励,创新3管理的跨度与理论层次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一个组织,其管理层次的多少,一般是根据组织的工作量大小和组织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的。

工作量较大且规模较大,其管理层次可多些,反之管理层次就比较少。

管理幅度x管理层次=组织规模。

管理幅度的大小与层次数目多寡成反比例关系4激励理论—-1);3);4); 5)--(在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中占重要作用) (P46):1)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3)未满足的需要起激励作用(高级)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社会需要--(低级)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需要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更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简单明了,得到普遍认可,但缺乏实证基础。

2)期望理论(弗鲁姆):激励效果= 期望值*关联值*效价3)公平理论:结论:1、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中,报酬过高带来的不公平看来对行为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

第一章小结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其核心是协调,即对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管理的基础是组织,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对象包括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

3.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4.为合理利用组织资源,必须采用恰当的管理方法,如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制方法和教育方法。

5.管理的所有职能都是通过管理者来实现的,管理者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之分,也有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之分。

管理者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一方面要合理扮演其角色,即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以不同的角色为重点;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管理的时间。

此外,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由此决定了管理学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

7.管理学经历了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两大阶段,其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观点,如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决策理论和组织文化理论等。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未来管理学必须研究管理全球化问题、知识管理问题、管理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8.学习管理学要灵活利用观察总结法、归纳比较法、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第二章小结1.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环境总处在不断地变动之中,组织要抓住环境提供的机会,规避环境带来的风险,就必须了解环境的类型,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环境。

2.企业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明确区域性的贸易联盟的分布和特色,理解全球贸易机制及其规则,并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参与国际经营,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组建跨国公司等直接对外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3.所有参与国际经营的企业必须进行跨文化研究,以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的差异,制定适宜的国际经营战略。

管理学通论知识整理

管理学通论知识整理

目录知识点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知识点2 什么是管理知识点3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知识点4 霍桑实验的内容(梅奥)知识点5 决策过程知识点6 战略环境分析(SWOT分析)知识点7 设定目标知识点8 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知识点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知识点10 公平理论(亚当斯)知识点11 管理环境知识点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知识点2 什么是管理管理——通过与其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的过程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做这些工作任务从而帮助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效率——关注的是方法,即有效地使用人员、资金和设备管理概念的代表性观点1、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泰罗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3、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

——毛泽东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彼得·德鲁克8、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9、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特点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中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资源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同合理的组织生产力,科学的组合生产要素相联系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社会属性:同一定的社会制度,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相联系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2.徐国华等人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3.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4.管理的特性:①管理是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6.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效率、效果7.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个方面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7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亚当斯密:①提出了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理学通论重点

泰勒——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 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就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注意几点:●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即对组织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基础是组织。

●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组织系统的运行过程,实质上是组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四流”的不断变动与整合过程。

三、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

物力资源包括一个组织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设备、厂房、原材料及其它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各种技术装备。

物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一是对各种物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是最充分利用各种物力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是其它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

市场经济中的货币运动支配着商品运动。

●信息资源。

信息是指组织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情报、资料和数据,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收集、管理、贮存和传递。

一、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力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来推动的,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生产力。

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管理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及科学技术并列称为现代生产力的四大构成要素,即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关系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任何生产关系都必须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来实现,这些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管理。

可见,管理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必须遵循这些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按标准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办事。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通论》word版

《管理学通论》word版

第一章 管理导论1、管理的定义: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特征: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基础是组织;是动态的创造性活动3、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1、管理的性质: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产生原因:它管理的生产过程自身就具有二重性。

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2、管理职能: ①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②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制方法、教育方法1、管理者的定义: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按管理领域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②技能结构:基层管理者注重技术技能,高层管理者注重概念技能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高层领导时间主要用于组织工作和计划工作;基层管理者主要用于领导工作。

②成功管理者(网络联系)与有效管理者(沟通)的时间分布:①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②沟通(信息交流和文书的处理)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罚、调解冲突、人员培训和配备)④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外界交往); 管理者的选任途径:内升制---较快适应工作;对组织成员激励作用;手续简便费用低/已形成近亲繁殖;容易犯任人唯亲错误;范围受限,难以选任高素质人才。

外求制----范围大;可带来新的思想观念,促进变革;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对选任者素质难以准确度量;费用高;不利于组织内部成员士气的鼓舞。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



• • • • • • • • •
管理特点:管理从劳动中分离,管理内部开始分工, □ 管理特点:管理从劳动中分离,管理内部开始分工, 管理思想开始出现. 管理思想开始出现 1.2.3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由经验走向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 科学。 科学。 1、管理内容极为丰富,含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军事管 、管理内容极为丰富,含经济管理、行政管理、 法制管理、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理、法制管理、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2、管理特征 、 计算机等数理学科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 计算机等数理学科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科学的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 科学的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管理进一步同劳动分离,管理内部分工日益精细。 □ 管理进一步同劳动分离,管理内部分工日益精细。 1.3 管理的对象 指管理者所作用的对象,含组织的人、 物等。 指管理者所作用的对象,含组织的人、财、物等。 1.3.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管理人力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管理人力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 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 1.3.2 物力资源 • 管理物力资源的目的就是要对各种物质资源进行优化 配置,充分利用各种物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配置,充分利用各种物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 1.3.3 财力资源 • 管理财力资源的目的就是要财尽其用, 管理财力资源的目的就是要财尽其用,保证资产的保 值和增值。 值和增值。 • 1.3.4 信息资源 • 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准确、 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准确、及时的处理 和利用各种信息,建立一个高效的、 和利用各种信息,建立一个高效的、反应灵敏的信息反馈 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各项管理工作服务。 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各项管理工作服务。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组织行为、领导与决策、战略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与起源:
-知识社会背景下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管理主体与对象的概念
-管理的基本功能与过程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古典管理学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
-行为科学管理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与人本主义管理学派)
-现代管理学理论(包括系统理论与博弈论)
3.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个体行为与个体特质
-个体与工作的匹配度
-组织结构与文化
-组织沟通与冲突解决
-组织变革与创新
4.领导与决策: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
-基本的领导理论(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与情境理论)-决策的定义与过程
-决策方式与方法
-决策的影响因素与决策失误
5.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环境分析(包括PESTEL分析与五力模型分析)
-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
-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管理
-战略实施与控制
6.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
-绩效激励与奖励
-绩效改进与优化
7.团队管理与协作:
-团队与团队管理的概念-团队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团队决策与决策质量-团队沟通与冲突解决-团队合作与团队绩效。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管理活动含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一种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3、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重要内容有哪些?4、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见解。

5、何为控制?控制的过程涉及哪些内容?6、组织的普通环境涉及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7、简述菲德勒模型的重要内容。

8、影响集权与分权的重要因素有哪些?9、何谓管理环境?其构成涉及那些?10、为什么说在沟通中发送者与接受者都需要提高倾听能力?11、何为管理?管理者应当含有哪些技能?12、如何理解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有几个观点,其观点内容是什么?13、谈谈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14、何谓控制?管理者应当如何做到有效控制?15、组织的任务环境涉及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16、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17、谈谈如何对的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18、为什么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如何对非正式组织进行引导和运用?19、何谓管理?结合你的工作谈谈你对管理四大职能的理解。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管理活动含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题思路:管理的基本职能涉及计划、组织、领导。

你需要分别介绍这四大职能,然后叙述四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参见教材第一章。

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一种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思路:此题考察组织的管理环境,思路是组织面临的环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内部环境重要涉及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普通环境和任务环境。

具体参见教材第三章。

3、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重要内容有哪些?答题思路:此题重要考察科学管理院里的重要内容,详见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4、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见解。

答题思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详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免费下载】管理学通论知识整理

【免费下载】管理学通论知识整理
目录 知识点 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知识点 2 什么是管理 知识点 3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知识点 4 霍桑实验的内容(梅奥) 知识点 5 决策过程 知识点 6 战略环境分析(SWOT 分析) 知识点 7 设定目标 知识点 8 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 知识点 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知识点 10 公平理论(亚当斯) 知识点 11 管理环境 知识点 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管理学通论重点版

管理学通论重点版

管理学通论管理导论1.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目标和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职能两个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具体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对象: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4.科学性: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定,并通过总结规律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方法。

基本方法:行政,经济,法制,教育。

艺术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应一成不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

5.管理者拥有组织合法权利并以这些权利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职能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6.环境一般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法律,技术,自然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压力集团7.科学管理理论:主张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标准和制度取代经验和习惯。

(意义:改变了管理的发展历史,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一般管理理论:跳出科学管理只研究企业内部生产的局限,从组织高层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与原则。

(使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8.管理学的特征:综合性和边缘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社会性。

决策1.决策是基于组织的使命,在内外环境条件约束下,对一定时间内组织发展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具有普遍性)2.影响因素:决策人,决策环境,决策信息。

3.程序化决策:涉及经常重复的例行事务,能按一定的制度,程序,方法处理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与尚未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事件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

4.战略决策:与组织生存有关,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具有全局性,重大性的决策。

战术决策:在战略决策指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题的决策业务决策: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做的决策。

管理学通论详细版

管理学通论详细版

管理学通论题型:1、名词解释2、选择(不定项选择)3、判断(错的需要改错)4、计算(决策树、盈亏平衡点、线性规划、网络图)5、案例分析6、简答题第一章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现象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2、管理的对象(可能考问答、选择):(1)人力资源;(2)物力资源;(3)财力资源;(4)信息资源第二节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合理组织生查理的必要手段.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②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①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

②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序哦灵活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2、管理的基本方法(区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1)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利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特点:①强制性;②范围性;③速效性(2)经济方法: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物质利益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利益性;③关联性(3)法制方法: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依法管理,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4)教育方法:指按照拟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以改变被管理者的行为,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渐进性;③灵活性第三节管理者1、管理者:指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复习资料1.管理特征: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要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管理的手段、方法是多样化的,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

2.管理的对象:1.人力资源 2.物力资源3.财力资源4.信息资源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管理原理和原则,按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办事。

管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4.管理的基本职能:一般职能是指由协作劳动产生的,属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职能。

特殊职能是由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属于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5.管理的具体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的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法制方法数量分析法7. 管理者:指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8.管理者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技能可分为三类: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或思维技能P129.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高层管理者的时间主要用于组织工作和计划工作,而基层管理者的时间主要用于领导工作。

10.管理者的选任:内升制外求制11.按照对管理过程的影响程度划分:一般环境。

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

具体环境。

主要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和社会集团。

12.管理环境的分析:P1913.科学管理理论(泰勒):主要观点: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效率问题。

用科学的方法代替传统经验方法。

科学挑选工人,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差别计件付酬制。

例外原则.14.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主要内容:6种经营活动5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管理原则15.人际关系学说:创始人――梅奥梅奥与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16.未来管理理论要探讨的问题:管理全球化问题、跨文化研究问题、管理道德问题、管理的变革与创新问题、知识管理问题17. 影响决策的因素: 环境信息过去的决策组织文化决策者的风险态度18. 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的性质,可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2、按决策的重要性,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3、按决策信息的确定性程度,可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博弈型决策4、按决策的序贯性,可将决策分为静态决策、动态决策5、按决策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6、按决策的竞争性目的,可以分为竞争性决策、非竞争性决策7、按时间允许准备的充分程度,可以分为时间敏感决策、知识敏感决策19. 决策的原则:.1.满意原则(理性假设、有限理性、直觉)2.整体优化原则3.可行性原则4.应变原则5.集体决策原则6.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0.集体决策的优点:1、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2、具有较好的执行性3、更富于创造性集体决策的缺点:1、决策效率低下,容易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2、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21.定性分析:指依靠个人或集体的经验、智慧和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向做出逻辑判断。

22.战略决策:指与组织生存有关的、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带有长远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

23.战术决策:指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金等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决策。

24.定性决策方法:1、德尔菲法2、头脑风暴法25.决策树:P51期望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某一方案期望值=∑(某一自然状态下损益值×相应的概率)26非确定型决策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标准)小中取大(悲观决策标准):悲观、谨慎大中取大(乐观决策标准):乐观、冒险务实标准(折中标准):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推理标准:假定发生概率相等最小遗憾(最小最大后悔值标准):机会损失最小27.计划及其特点:1.计划着眼于组织的未来2.计划的实质是要保证组织行动的有序性3.计划的本质是要经济地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28.计划按重要性可分为战略计划:有关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要谋划,即有关组织活动总目标或站略方案的计划。

战术计划(作业计划):有关组织活动具体如何运作的计划,主要用来规定组织目标如何实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

29.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完成的计划职能:长期计划、战略计划、总体计划、指导性计划高层中期计划、职能部门计划中层短期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具体计划基层30.组织的生命周期:形成期:指导性计划成长期:短期的具体计划成熟期:长期的具体计划衰退期:短期的指导计划31.计划的影响因素:1.组织的规模和管理层次2.组织的生命周期3.环境的不确定性4.未来的许诺(跨期)5.组织文化32.综合平衡既是计划的基本原则,又是计划的基本方法。

重点在于内部平衡。

包括:产供需、专业、单位、层次、时间。

33.目标管理是根据企业总目标,自上而下共同确定分目标,并定期检查和考评目标完成情况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

34.目标管理的特点:既强调工作成果,又重视人的作用。

重视系统方法,强调目标体系。

重视民主管理,强调职工参与35.滚动计划法: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滚动顺延,把近期计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36.滚动计划法的优点:(1)保持计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2)提高计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3)能把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紧密衔接,既有利于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又有利于完成近期任务。

37.网络计划法:指以网络图的形式反映和表达计划的安排,协调和控制工作的进度和资源消耗,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有效的计划方法。

网络计划法主要适用:一次性的大规模工程项目。

38.网络图:P7739.按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划分:1、独立组织2、非独立组织按组织的运行机理可以分为:1、机械式组织特点:严格的层级关系、固定的职责、高度的正规化、正式沟通为主、集权2、有机式组织特点:合作性关系、灵活的职责、低度的正规化、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结合、分权40.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41.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战略、环境、技术、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42.直线制的优缺点:优点:结构简单,职权集中,责任分明,指挥统一,沟通简捷。

缺点:没有专业分工。

适用范围:规模小、生产简单的企业。

43.事业部制适用范围:品种多样化、市场环境变化快的大型企业。

44.矩阵制适用范围: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企业。

一般企业中的科研、新产品开发、规划工作等也可运用这种形式。

45.管理幅度是指一个行政主管所能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的数量。

46.在确定管理幅度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1)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

(2)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水平(3)标准化和授权程度(4)信息沟通技术47.关系: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大,组织层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组织层次就多。

48.组织变革的内容:结构变革、文化变革、战略变革、流程再造49.变革阻力的来源:传统习惯、风险担心、利益的维护、观念的冲突。

50.组织文化:是指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

51.组织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文化、制度层文化、精神层文化52.三个之间的关系:A精神层决定制度层和物质层B制度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C物质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53.组织文化的特性:普遍性、客观性、实践性、可塑性54.领导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领导者指挥、协调、激励个体、群体或组织,实现期望目标的活动过程。

55.领导者的影响力分类:1权力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2自然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56.构成权力影响力的要素有: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历因素57. 自然影响力形成的要素主要是:品格因素、才能··、知识··、感情··58.P112鲍莫尔的十条件论:①合作精神②决策才能③组织能力④恰当授权⑤善于应变⑥勇于负责⑦勇于创新⑧敢冒风险⑨尊重他人意见⑩品德超人59.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四分论:一个在定规和关怀方面均高的领导者常常比其他类型的领导者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60.五种典型组合:(1,1)贫乏管理型、(1,9)乡村俱乐部式管理、(5,5)中庸之道管理层、(9,1)任务管理型、(9,9)团队管理型61.PM为各项效率很高的62.菲特勒模型:两种领导风格:关系取向型、任务取向型63.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三个环境因素:上下级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64.生命周期理论(情境领导理论):指示(高任务低关系)、推销(高任务高关系)、参与(低任务高关系)、授权(低任务低关系)65.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是行为的根源和原动力、需要产生于天然和社会环境、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是发展变化的、行为由主导需要决定6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是内在因素)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有挑战性、负有重大的责任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和人际氛围有关,是外在因素)如:公司政策、人际关系、行政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工资水平、地位、安全68.期望理论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目标效价×实现概率69.三种需要理论:权力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70.强化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控制行为的外部因素被称为强化物。

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7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

72.激励的方法—精神激励法:1、目标激励2、榜样激励3、感情激励4、荣誉激励5、参与激励6、培训激励73.激励的方法—物质激励法:1、晋升工资2、颁发奖金3、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4、其他物质奖赏74.沟通,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也即信息交流。

75.沟通有三个关键环节:编码、译码、沟通渠道76.正式沟通:指通过正式组织的沟通网络,如:组织层次联系、横向协作关系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非正式沟通:指正式沟通网络之外进行的信息沟通。

77.组织沟通的方式: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下行、上行、横向、斜向沟通78.沟通的障碍:1.语言:语种、语音、语义2.社会文化:观念、习俗3.角色:地位、职业4.心理:过滤、选择性知觉、情感失调(冲动、傲慢)、态度欠当(迷信、不合作)5.能力:表达、理解6.组织:层次过多、机构臃肿、责权不清79.克服有效沟通的障碍:1)明确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沟通的内容要确切3)沟通要有诚意,取得双方的信任4)加强平行沟通5)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6)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80.有效控制的基础:1科学的计划2及时收集准确的信息3确立明确的责任制4建立严密的组织81.影响有效控制的因素:信息不畅通不准确、管理者分权不当、组织制定的标准不实、组织控制制度不完善、组织各部门之间运作不协调82.预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及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产生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