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4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负责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保 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动脉将氧合血输送至全身 各个器官和组织,是循环 系统的主要血管。
静脉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 液回输至心脏,准备再次 被氧合。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让氧气、养分和废物在组 织间交换。
心脏的生理功能
营养物质。
3
血液回流
4
静脉将含有废物的血液回输至心脏。
心脏收缩
心脏肌肉收缩,将血液推送至动脉。
废物排除
毛细血管接收组织产生的废物和二氧 化碳,带走这些废物。
心脏病的常见疾病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不规律或过快、过慢,可 能影响血液循环。
1 泵血
2 供氧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 个部位,保持血液循环。心脏肌肉需要大量氧气供应以维持其 Nhomakorabea常 功能。
3 排泄废物
4 调节血压
心脏将含有废物和代谢产物的血液送至肺 脏和肾脏进行处理。
心脏通过改变血液输送量和血管的收缩程 度来调节血压水平。
血液循环的过程
1
氧合和营养交换
2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与组织交换氧气和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 六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脏和血管。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运作至关重要。
心脏的解剖结构
心脏四个腔室
心脏包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每个腔室都有 特定的功能。
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确保血液顺利流 经心脏。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和药物】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蛙心夹;铁支柱、双凹活动夹、线、小烧杯、滴管、胶泥;任氏液。
【实验其仰卧在蛙板上,约在肩带下方1~2厘米处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粗剪刀将皮肤剪出一块呈顶端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用镊子夹住胸骨下端,剪去同样大小的一块肌肉组织(连同胸骨、上喙骨、喙状骨、前喙骨和锁骨在内),暴露心脏。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毫米。
【注意事项】
1.剪胸骨和胸壁时,伸入胸腔的剪刀要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
2.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在改变心脏某局部温度操作中,所接触的局部位置要准确,可暂不滴任氏液,尽量减少该局部温度过快波及其他部位而影响结果。
4.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迟迟不能恢复跳动,可做斯氏第二结扎加速其恢复。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刚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心肌的自律性------------------6.2:蛙心起搏点
心肌的兴奋性------------------6.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血管反射---------------------6.4: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
心电图---------------------------6.5: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
第六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人体解剖生理学(本)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1.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
A.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C.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E.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馈C. 正反馈D. 负反馈E. 反应3.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及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
A. 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E. 神经调节4.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速度快B. 不存在负反馈C. 持续时间长D. 范围小E. 调节幅度小第二章细胞1.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
A. 脂质双分子层镶嵌着蛋白质B. 脂质双分子层夹着一层蛋白质C. 脂质双分子层夹着两层蛋白质D. 脂质双分子层两侧附着蛋白质E. 两层蛋白质分子夹着一层脂质分子2. 核糖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 核糖核酸和多糖B.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C. 糖蛋白D. 蛋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E. 核糖核酸和蛋白质3. 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A. 溶酶体B. 线粒体C. 滑面内质网D. 粗面内质网E. 高尔基复合体4. 有关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A. 其形态、数目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B.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 光镜下呈杆状、线状或颗粒状D. 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站”E. 电镜下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所构成的椭圆形小体5. 以下对单层扁平上皮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A. 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B. 细胞有核处稍厚其它部位很薄C. 正面看细胞呈多边形D. 细胞之间呈锯齿状嵌合E. 分布于泌尿管道的腔面6. 分布有间皮的结构是()。
A. 心包B. 肺泡C. 心腔面D. 血管E. 淋巴管7.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
A. 皮肤B. 胃C. 子宫D. 气管E. 膀胱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固有结缔组织?( )A. 致密结缔组织B. 脂肪组织C. 网状组织D. 疏松结缔组织E. 骨和软骨组织9. 疏松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是()。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人解生理第六章循环系统
5、营养心的血管(P99-100)
1、动脉 主动脉窦左右侧发出的左右冠状动脉,冠状
动脉阻塞将引起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塞。
2、静脉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汇入冠状
窦口将静脉血带回右心房。
6、心包
心包:包囊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 维心包和浆膜心包。对心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同 时可保持血容量恒定。
组织间隙(组织液)
10
%
毛细淋巴管 (淋巴)
(各级) 淋巴管
¾的淋巴(下半身
及左侧上半身) 胸导管
左静脉角
上 腔
静
¼的淋巴(右
脉
(9条) 淋巴干
侧上半身) 右淋巴导管 右静脉角
右淋巴导管
上腔静脉
淋巴干
胸 导 管(
30~40cm)
淋巴结
毛细血管 组织液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
Hale Waihona Puke 淋 巴管 系 图2要点
• 循环系统的组成 • 血液循环路径 • 冠状循环 • 心脏的构造 • 血管分为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 中动脉又叫肌性动脉;大动脉又称弹性动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 降主动脉
腹主动脉
左、右髂总动脉
颈外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尺动脉 桡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
股动脉
(2)体循环主要动脉(示意图)
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示 肱 动 脉 图
示胸主动脉图
3、静脉(自学)
1、体循环的静脉系主要有哪些干支?
2、什么叫门静脉?
3、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哪些?
心血管系统 小动脉小静脉
•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 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 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 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 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 作者。
生理解剖学 循环系统
左心房与肺 静脉相连, 静脉相连,左心 室与主动脉相连。 室与主动脉相连。 左房室口有两个 瓣膜称二尖瓣, 瓣膜称二尖瓣, 左心室与主动脉 间有主动脉瓣, 间有主动脉瓣, 瓣膜有控制血流 方向的功能。 方向的功能。
右心房 与上、下腔 静脉相连, 右心室与肺 动脉相连。 右房室瓣有 三个瓣膜称 三尖瓣,右 心室与肺动 脉间有肺动 脉瓣。
窦房结sinutral 窦房结 node 是心的正 常起博点,位于 上腔静脉与有心 耳结合处的界沟 上1/3的心外膜 深面。窦房结发 出的节律性冲动 传至心房肌,使 两心房同时收缩, 并向下传至房室 结。
结间束 包括前、中 和后结间束,窦房结 发出的冲动经结间束 传至左右心房肌。 房室结区位于房间 房室结区 隔下部(房室隔)的 心内膜深方,呈扁椭 圆形。其作用是将窦 房结传来的冲动延搁 下传至心室。
三、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 人体内的血管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 吻合(vascular anastomosis)以适应人体各 部的机能。按吻合形式可分为动脉间吻 合、静脉间吻合和动、静脉间吻合。
第二节 心 heart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的博动, 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的博动,推动血 液循环。 液循环。
血液经动脉到达毛细血管后, 血液经动脉到达毛细血管后,其中大部分 血浆成份,从毛细血管渗出, 血浆成份,从毛细血管渗出,进入组组间隙形 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 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 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重吸收入小静脉, 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重吸收入小静脉,小 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 向心流动,途中经过若干淋巴结, 向心流动,途中经过若干淋巴结,最后归入静 脉。所以淋巴系统被看作是静脉系统的辅助管 此外,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 道。此外,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 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6章 循环系统生理
快反应AP的形成机制 0期:
刺激 → RP→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0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快Na+通道:-70mV激活,-55mV 失活,持续1-2ms, 0期:Na+ 内流引起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慢 Ca2+ 通道:激活与失活比 Na+ 通道慢,特异性不高。 K+ K+ 2期: Ca++ 缓慢内流和少量 K+外 流形成。( Ca+1 与 K+ 跨膜电荷 相等)心肌C AP的主要特征。
Na+ Ca2+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第六章 循环系统生理
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血 管 生 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血 量 的 调 节 器 官 循 环
•
第六章
循环系统生理大纲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目的 掌握心脏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基本原理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1. 学时数 12h 2. 提纲 (1)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心脏泵过程,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指标及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 (5)心血管活动调节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机制 教学参考书 《生理学》 姚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 本章内容的重点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及心血管活动调节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增加电子动画 复习思考题: 1、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2、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3、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5、简述心血管活动调节
生理学课件循环系统
生理学课件循环系统生理学课件:循环系统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循环系统是生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文将对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调节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二、循环系统的组成1.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泵血。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2.血管: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返回心脏,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负责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3.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态部分,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等成分。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
三、循环系统的功能1.氧气输送:循环系统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满足其生理需求。
2.营养物质输送: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从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为其提供能量和原料。
3.代谢废物清除:循环系统将代谢废物从组织和器官带回肝脏和肾脏,进行解毒和排泄。
4.内环境稳定:循环系统参与维持体温、pH值、电解质浓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5.免疫防御: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四、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和血管进行调节,以适应机体生理需求的变化。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心脏、血管和肾脏的功能。
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等激素参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3.自身调节:心脏和血管具有自身调节功能,如心脏的自律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等。
五、循环系统的临床意义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解剖生理学基础循环系统PPT课件
3 小动脉 (肌性动脉、外周阻力血管)
28
毛细血管
交换血管。仅一层内皮细胞。 结构:管径细、管壁薄、分布广 功能:进行物质交换
29
静脉
1、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功能:仍能进行物质交换
2、小、中、大静脉(和相应动脉比)
(1)数量多、管粗、壁薄、不规则 (2)三层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外膜厚) (3)有静脉瓣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心脏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为中空的肌性器官
循 心血管系
动脉 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环
血管 静脉 是引导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
系 统 淋巴系
淋巴管
毛细血管
血液与组织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场所。
淋巴结
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器官
1
心脏 大静脉 淋 中静脉
右心房到右心室
心室到动脉之间 半月瓣
17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续。突入心腔形成瓣膜。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2.心肌层: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
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左心室肌最厚二者 互不连续。 3.心外膜:心包膜的脏层。由一层浆膜构成,覆盖于 心肌层表面。
18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皆走行于心外膜的深面。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泡毛细血管 O2 CO2 肺泡
右心室
肺动脉干及 其各级分支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
血环 液 循 环
肺循环
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一、 心脏 ㈠心的位置、外形
⑴、位置 :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
面裹以心包; 约2/3在正中线左侧, 1/3在正中线右侧。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血管平滑肌总是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 减弱 血管舒张
增强 血管收缩
血管运动神经(自主N)
缩血管神经 舒血管神经
〔1〕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 节后纤维末梢释放:NA α受体
NA + 血管平滑肌 β2受体
收缩 舒张
血管收缩
• 人体许多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单N支配〕 安静状态 交感缩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活动 血管收缩
血液流动
血流方向:瓣膜的开放和关闭
1. 心房收缩期〔0.1s〕
前(全心舒张期):心房压 > 心室压 房室瓣开放
由房入室
中:心房容积 心房压 > 心室压 由房入室 心室充盈量进一步
心脏射血过程示意图
左:心室舒张期
右:心室收缩期
2. 心室收缩期〔0.3s〕
〔1〕等容收缩相〔0.05s〕
心室收缩
心室压 > 心房压 心室压 < 动脉压
一、神经调节
• 通过心血管反射完成的。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自主神经)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 (2)心迷走神经
心脏的神经支配
自主 神经
节后纤维支配 部位
释放 递质
受 体
生理作用
机制
(1) 心交 感N
窦房结、房室 交界、房室束 心房肌、心室 肌
正性变时 使慢通道
NA
β1
正性变传 导、正性
等容收缩 快速射血 减慢射血
心室舒张期
减快等 慢速容 充充舒 盈盈张
心电图(EEG)
心泵功能的评定
(一)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和射 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一)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1、概念: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心肌能够 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来源:自律细胞
3、心脏的起搏点 ①不同部位自律细胞自律性高低不一:
窦房结 房室交界(结区除外) 房室束 浦氏纤维 100次/分 50次/分 40-50次/分 25次/分
②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窦性心律 ③潜在起搏点—窦房结外其它自律组织
1.去极化过程 0期(去极化期)
膜电位90mV→+30mV 历时1~2ms
阈离电子位流-7基0m础V
Na+内流
Na+内流
快(Na+)通道特点:
电压依从性 激活快,失活快。 可被河豚毒素(TTX)阻断。
快反应动作电位—AP的0期是由Na+快速内流形成; 快反应细胞—AP表现为快反应AP的心肌细胞;
心房肌分泌; (1)心纳素:利尿、降压、排钠、扩张血管。 (2)脑纳素、抗心律失常肽等。 (3)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促进心肌生长,增加心肌收缩力
3、心外膜 : Epicardium 由间皮和少量结 缔组织组成,其 内含有血管、神 经、和脂肪组织。
心瓣膜(cadiac value) 心内膜向腔内折叠形成。表面 为内皮,内为致密结缔组织。
一、 右心房 right atrium 右心耳-梳状肌
上腔静脉口 入 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出口-右房室口
房间隔-卵圆窝
2. 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入口:右房室口→三 尖瓣→腱索→乳突肌。
出口:肺动脉口→肺 动脉瓣。
3. 左心房 left artrium
左心耳
入口:左右两侧→ 对肺静脉口。
(二)心脏泵血过程(左心室为例)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ppt课件
尺动脉 掌浅弓和掌深弓 桡动脉 掌浅支 尺动脉终末支 掌浅弓 位于掌腱膜深面。 由尺动脉终末支和桡动脉 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浅弓
自掌浅弓凸缘发出四个分支,除1 支供应小指尺侧缘外,另3支称为 指掌侧总动脉,各再分为2支,供 应第2~5指的相对缘。
当手指远端出血时,可 在手指两侧压迫止血。
掌深弓 位于指屈肌腱的深面。 由桡动脉的终末支与尺动 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头臂干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具有调 节血压的作用。主动脉弓下方有2~3 个粟粒状小体(主动脉小球),属化 学感受器。
胸主动脉:(主动脉胸部) 在第4胸椎下缘左侧续于主动脉 弓,下降至第12胸椎前方穿膈的 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主动脉腹部)
解剖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 循环 系统
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可分为:
胸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升主动脉 起自左心室,向右前上方 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 节处,续为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的分支有左、右 冠状动脉,供应心。
右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右锁骨下动脉 在胸骨柄后面,呈弓形弯向左后 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向 下延续为降主动脉。 三大分支: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②面动脉 约平下颌角起始,向前经下颌下腺深面, 在咬肌前缘处越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 口角和鼻翼外侧,向上至眼内眦。 面动脉分支分布于面部软组织、下颌下腺 和腭扁桃体。
面动脉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和下颌骨 下缘交界处位置表浅,为临 床上的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解剖学-循环系统
位置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1/3在正中面的右侧, 2/3 在正中面的左侧
位置和毗邻 11
毗邻 前为胸骨和2-6肋软骨 后平对5-8胸椎 两侧隔心包借纵隔胸
膜与胸膜腔和左右肺 相邻,下邻膈。
12
外形
近似倒置的、前后稍 扁的圆锥体。 大小与本人握拳相似。 有个体差异。 分一尖、一底、二面、 三缘和表面的三条沟
腹腔脏静脉血
盆部静脉血 右下肢静脉血
壁支
4对腰静脉
75
(2)下肢的静脉
• 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 浅静脉
大隐静脉 走行 属支:旋髂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小隐静脉
76
77
(3)盆部的静脉
髂内静脉 壁支 脏支
直肠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子宫静脉
髂外静脉
78
(4)腹部的静脉 ◆腹前壁静脉(包括浅、深静脉两种)。 浅静脉:胸腹壁静脉 腋静脉 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深静脉:腹壁上静脉 胸廓内静脉 头臂静脉
73
(4)胸部静脉血回流——奇静脉
奇
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
静
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脉
右侧胸壁静脉血
74
2. 下腔静脉系
(1)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的合成、属支及收 纳范围。
左髂总静脉
左髂内静脉 左髂外静脉
盆部静脉血 左下肢静脉血
下
右髂内静脉
腔 右髂总静脉
静
右髂外静脉
脉 脏支
腹壁下静脉 髂外静脉 ◆腹腔脏器的静脉(包括成对和不成对静脉)
成对: 睾丸静脉 肾静脉 肾上腺静脉
不成对:除肝外的不成对脏器,先汇为肝门静 脉入肝后通过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心室舒张期与充盈
1).等容舒张期 心室肌舒张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
<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关
→心室密闭腔→心室容积不变、压力急剧↓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2).快速充盈期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开→心房血被“抽吸”入 室 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 血液由心房快速流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3).减慢充盈期 房室压力梯度
心脏的泵血功能随不同生理情况的需要而改变。最终 是通过改变搏出量和心率来调节心输出量的。
(二)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
博出量的多少则决定于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 力等。 1、心肌前负荷 心室的前负荷:心室肌的初长度决定于心室舒张末期 的血液充盈量,换言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当于心 室的前负荷。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一定范 围)
⑸4 期缓慢除去的发生机理也与快反应细胞不同。
4 期缓慢去极主要由K+外流的进行性减衰和以Na+为 主的缓慢内流所引起。
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是形成自动节律性的基 础,也是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 象的主要区别。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机械特性
这种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参与,只是通过心 肌细胞本身初长变化而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 变化过程。
临床上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防止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增加,心 室舒张末期容积(即初长度)增加,则心室肌收缩力量 增强,博出量增多。这种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 改变来对博出量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 2期主要是Ca2+的 缓慢内流和少量 K+外流所形成。
④ 3 期(快速复极化末期):膜内电位由0 mV 左右 较快下降至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水平,完成复极化 过程。 3 期的形成主要K+外流。
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完毕的这段时间,称 为动作电位时程。 • ⑤ 4期(静息期): 是动作电位复极完毕 后的时期。 • 在非自律细胞如心房 肌,心室肌细胞4 期 内膜电位稳定于静息 电位,称为静息期。
等容收缩期
主 动 脉
肺 动 脉
左心房 房室瓣 动脉瓣 左心室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尚未开放 •心室等容收缩
右心房 房室瓣 动脉瓣
右心室
2).快速射血期
室内压
>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开→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射血入主动脉(70%) 3).减慢射血期 心室肌收缩减弱
→射血速度↓
室内压略>动脉压
血钾 心肌的自律性和收缩性均升高, 但传导性降低,容易发生异位心律。 临床补钾:浓度小于0.3%由静脉缓慢滴注。 成人每分钟不超过60滴
Ca离子有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 血钙浓度与心肌收缩力成正比。
(一)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 :指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占的时间。
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心缩期:心室的收缩期
㈣、收缩性
1、心肌收缩的特点:
⑴、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心房肌或心室肌细胞 不兴奋则已,一旦发生兴奋,兴奋便很快地在心房或 心室内扩布,致使全部心房肌或心室肌细胞几乎同时 发生兴奋和收缩,称为同步收缩或“全或无”式收缩。
⑵、不发生强直收缩:
⑶、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心肌收缩力成正比
在外来的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自律细胞不能立即呈 现其固有的自律性活动,需经一段静止期后才逐渐恢 复其自律性,这种现象称为超速驱动压抑。
(二)传导性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
⑴、途径
房室结 (延搁) 房室束及 左、右束支 浦肯野 纤维 心室肌
窦房结 心房肌适当刺激时可产生动作 电位,即具有兴奋性。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⑴、有效不应期: 心肌细胞发生兴奋时,从动作电 位的 0期到3期复极达 -55mv这一期间内,任 何强的刺激都不能产生 去极化反应,这个时期 称为绝对不应期。
⑵、相对不应期 相当于膜电位从-60mV复极至80mV的时期。此期内只有给予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段时间称相对不应期。 ⑶、超常期 相当于膜电位从-80mV复极至-90mV的 时期。这期间给予低于正常阈强度的刺激即能引起动 作电位。可见,此期
房 等 缩 容 期 收 缩 期
120
100 动脉瓣 开放
射 血 期
等 容 舒 张 期
动脉瓣 关闭
充 盈 期
房 缩 期
心动周期中左心室,
主动脉,左心房的 压力变化
mmHg
80 60 40 20 0 房室瓣 关闭 房室瓣 开放
主动脉压力
心室压力
心房压力
0 0.1 0.2 0.3 0.4 0.5 0.6 Time (sec) 0.7 0.8 0.9
第三节
心脏生理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根据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可将心肌细胞分为:
普通的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 :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等。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五个时相(期)。 ① 0期(去极化):膜内电位迅速由静息状态的80~-90mV 迅速上升到0电位,并继续上升到 +30mV 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心率:正常人体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活动受迷走 神经的抑制作用,因而每分钟仅为60~80 次。 潜在起搏点:正常情况下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都受窦 房结的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的自动节律性,它们只 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在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以外的特殊传 导组织自律性升高或窦房结的兴奋传导阻滞而不能控 制其它自律组织,这些自律组织也能发生自律性兴奋 而控制心脏的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称之为异位起 搏点。 异位节律:由异位起搏点兴奋所引起心脏节律性跳动 称之为异位节律。
↓→心室充盈速度减慢
心脏泵血过程
室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关 动脉瓣关 房室瓣关 动脉瓣开
等容收缩期(0.05秒)
射血期(0.25秒)
室舒→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关 动脉瓣关 房室瓣开 动脉瓣关
等容舒张期(0.06秒)
充盈期(0.44秒)
3、特点: 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②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 ↓→心舒期↑ ④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 动的指标。
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0.35 0.30 0.25 室舒期 1.15 0.50 0.15
机制:
瓣膜配合 心肌的收缩与舒张 室内压变化
血液单向流动 瓣膜配合
压力梯度
心室---动脉压力梯度:射血
心房---心室压力梯度:充盈
四、心排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㈠、搏出量和心排出量
博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称为博出 量。
心排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 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每博输出量乘以心率。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分。搏 出量约70ml,心搏出量为4.5~6.0L/min,女性比同 体重男性约低10%。
40 75 150
1.5 0.8 0.4
(二)心脏泵血过程
(二).心脏泵血过程
1.心房收缩期 心动周期的起点(0.1s): 心房收缩
→心房向心室射血
2. 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肌收缩
→室内压↑→ >房内压→房室瓣关
<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关
→心室密闭腔→心室容积不变
压力急剧↑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在4 期内,Na+-K+泵、钙泵把Na+、Ca2+排出细胞外, 把外流出去的K+摄取回细胞内。
(二)窦房结等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特点
• ⑴、静息电位和阈电位 比快反应电位低。 • ⑵、0 期去极化速度慢, 振幅也低。 • ⑶、动作电位不出现明 显的1 期和平台期。
• ⑷、引起0 期的内向正 离子也与快反应电位不 同。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 现的。
⑴、抢先占领:所谓抢先占领是指由于窦房结的自律 性高于潜在起搏点,所以潜在起搏点的4 期自动去极 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之前,它们已经受到窦房结发 出并依次传布而来的兴奋激动作用而产生了动作电位, 因之其自身的兴奋就不可能出现。
⑵、超速压抑或称超速驱动压抑:当自律细胞在受到 高于其固有频率的刺激时,就按外加刺激的频率发生 兴奋,称为超速驱动。
0 期去极化主要与Ca2+内流有关。
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如下:
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除极达到阈电位水平时, 激活膜上钙通道 引起Ca2+内流而导致0 期除极。随后,钙通道 逐渐失活,Ca2+内流逐 渐减少,同时膜上一种 钾通道被激活,出现K+ 外流,由于Ca2+内流减 少,K+外流逐渐增多而 出现复极化。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 1.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体温升高,心率加快; 体温降低,心率变慢。 一般体温升高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约增加 10次 2.酸碱度 血液PH 心肌收缩力 血液PH 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舒 张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