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报告一
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5343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c.png)
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中枢活动的基本特征实验目的:了解中枢活动的基本特征,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的关系实验用物:蟾蜍、手术器械、万能支台、肌夹、秒表、滤纸片、0.5%H2SO4实验步骤(实验内容):1、制备脊髓蛙。
2、反射时的测定3、反射弧分析①感受器作用②周围神经作用③中枢作用实验结果:1、皮肤感受器反射时为3.20秒(三次的平均值)。
2、剥去皮肤后无反射发生。
3、剪断坐骨神经后无反射发生。
4、破坏脊髓后无反射发生。
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此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上。
2、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反射才会发生。
只要反射弧五个环节中的任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弧都不会发生。
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实验目的:学习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用物:蟾蜍、手术器械、探针、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等实验步骤(实验内容):1、破坏脑、脊髓2、剪断脊柱、去除前肢及内脏3、剥离皮肤4、分离左右后肢5、游离坐骨神经、分离腓肠肌得标本实验结果:制作一个机能良好的神经肌肉标本,见图。
实验报告(3)实验名称:肌肉的收缩特征实验目的:观察刺激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验用物: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手术器械、万能支台、肌槽、记纹鼓、蛙板、刺激器、任氏液实验步骤(实验内容):1、连接实验装置2、固定肌肉标本3、观察实验项目实验结果:1、测定阈值为18/32V、最适刺激为24/32V。
(手动鼓、外触发、手动单次)2、描记收缩曲线(电动鼓、外触发、手动单次、最适刺激强度)1次/S 2次/S 4次/S 8次/S(单收缩)(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实验报告(4)实验名称:血型的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用标准血清检查ABO血型的方法2、观察红细胞的凝集现象3、了解血型鉴定在输血治疗中的意义。
实验用物:人血、A型和B型标准血清、刺血针、玻片、玻璃棒、滴管、酒精、生理盐水、棉球等。
实验步骤(实验内容):1、取两滴生理盐水各滴在玻片的两端。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d232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7.png)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生理指标和反应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被试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参数,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实验一: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运动前后被试者的心率变化情况,了解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选择三名被试者,让他们在静止状态下测量心率,然后进行约30分钟的慢跑,再次测量心率。
实验结果:运动前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运动后平均心率为150次/分钟。
可以看出,运动会明显增加心率,这是为了加快血液流动,向肌肉输送更多氧气和养分,以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实验二:深呼吸对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呼吸深度,观察不同呼吸深度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行正常呼吸,测量呼吸频率,然后让他们进行深呼吸,再次测量呼吸频率。
实验结果: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5次;进行深呼吸后,呼吸频率下降至每分钟10次。
说明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氧气的吸收。
实验三:不同环境下体温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被试者的体温变化,了解环境对体温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入冰箱内测量体温,然后让其在温暖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
实验结果:在冰箱内测量的体温为36.5摄氏度,曝晒后体温上升至37.5摄氏度。
由此可见,环境温度对体温有明显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人体的热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比如运动会增加心率,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环境温度会影响体温等。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规律,为健康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生理实验报告1(坐骨神经-腓肠肌)
![生理实验报告1(坐骨神经-腓肠肌)](https://img.taocdn.com/s3/m/410f11581ed9ad51f01df272.png)
广州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生科院生化楼6032019年3月11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专业、班姓名GDZ学号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指导老师[实验目的]1.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2.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3.了解刺激的种类。
[实验原理]1.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可作为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常用材料2.生理学实验需要保证实验材料的活性,而任氏液作为—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保持蛙的神经-肌肉标本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不变。
3.在神经-肌肉标本中有许多兴奋性不同的运动单位,在保持足够的刺激时间不变时,只有刺激强度达到某一特定值时(阈强度),才能引起部分运动单位兴奋,随着刺激加强,更多的运动单元兴奋,当强度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最大刺激强度),所有运动单元都兴奋,继续加强刺激,不会再引起反应的继续增加。
4.给予标本两个最适刺激,间隔小于肌肉的收缩总时程,若后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次的舒张期,则出现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又引起一次收缩,若落在收缩期,则出现一次收缩幅度更大的收缩。
因此,给予一连串的最适刺激,因刺激频率的不同将得到一连串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复合曲线。
[实验对象]蛙[实验药品]任氏液[仪器与器械]器械:毁髓针、手术镊、手术剪、金冠剪、止血钳(辅助剪脊椎)、玻璃分针、锌铜弓、支架仪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含电脑)、张力换能器、神经屏蔽盒其他:小烧杯、塑料滴管、蛙板、细绳、废物盆、棉球、砝码10g[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1捉拿与固定1.2破坏脑、脊髓1.3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1.4剥离皮肤1.5分离双下肢1.6找出腓肠肌并游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1.7剪除多余脊柱和肌肉1.8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9检验标本兴奋性2.放置标本3.测定标本的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最大刺激频率4.记录肌肉的单收缩,不同刺激强度下的收缩以及不同刺激频率下的收缩曲线并定标5.分析图像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结果]1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如下)1.2检验标本用沾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触及一下坐骨神经(两根金属同时触碰),发现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表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
生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0b0ea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6.png)
生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实验目的1.学习机能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2.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3.了解刺激的种类。
[2]实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
在机能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机能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3]实验对象蛙[4]实验药品任氏液[5]仪器与器械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
[6]实验方法与步骤①破坏脑、脊髓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蛙,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3-1-1)。
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
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
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蛙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
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蛙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
如蛙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图2-1-1捣毁蟾蜍脊髓②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蛙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图3-1-2),然后左手握住蛙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图2-1-3)。
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
![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711f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1. 神经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神经反射的基本现象,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 实验方法: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电刺激法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的收缩反应。
- 实验结果:成功观察到电刺激坐骨神经后,肌肉出现明显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其生理意义。
- 实验方法:使用血压计对实验动物进行血压测量,并记录血压数据。
- 实验结果:成功测量了实验动物的血压,结果显示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 呼吸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分析呼吸运动的机制。
- 实验结果:观察到呼吸肌的规律性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证实了呼吸运动的规律性。
4. 消化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
- 实验结果:观察到消化液分泌的增加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增强,证实了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做好实验记录表格。
2.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和数据记录。
3. 实验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1. 神经反射实验: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成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血压测量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良好。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877d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8.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中重要的实验之一。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器官结构及其功能,加深对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一:心脏解剖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心,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组成,其中心房主要接收血液,心室主要泵送血液。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心脏内有心腔和心瓣膜,心腔分为左右两个,分别与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
心瓣膜则分为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别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起到防止血液回流的作用。
实验二:肺解剖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肺,观察肺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肺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每个肺叶内有许多小叶,每个小叶内有许多肺泡。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肺内有支气管和肺动脉、肺静脉等血管,支气管将气体输送到肺泡,肺动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肺静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心脏。
实验三:肝解剖肝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肝,观察肝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肝由左右两个叶和胆囊组成,肝内有许多小叶,每个小叶内有许多肝细胞。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肝内有肝动脉和门静脉,门静脉将含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肝脏,肝动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肝脏。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解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同时还有解毒、贮藏和产生胆汁等重要作用。
实验四:肾解剖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肾,观察肾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肾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和髓质内有许多肾小球和肾小管。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肾内有肾动脉和肾静脉,肾动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肾脏,肾静脉将含有废物的血液输送出去。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还有调节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等作用。
本次实验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器官结构及其功能,深入了解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6bb4c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6.png)
生医2012秋生理学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员:学号:联系方式:实验一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目标要求1.掌握蛙类动物单毁髓的实验方法;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3.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4.观察与分析肌肉单收缩的三个时相,分析骨骼肌收缩形式与刺激频率之间的关系;基本原理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永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与舒张期;肌肉收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由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完成的;材料与器械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冠剪、毁髓针、玻璃针、固定针,蛙板,玻璃板,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实验步骤1.双毁髓的方法一手握蟾蜍,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令其背部向上,头向前俯;另一手持毁髓针在左右耳后腺之间,背部的凹陷处将毁髓针垂直刺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搅动以捣毁脑组织,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彻底捣毁脊髓时,可见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表明未毁坏脊髓,必须重新毁髓;2.剥制后肢标本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在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另一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脊柱;用金冠剪横向剪断脊柱;一首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另一手用金冠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使头部、前肢及内脏自然下垂,将其自腹后壁剪除;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将剥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弃其头部、内脏及剥下的皮肤,清洗手及手术器械上的污物;3.分离两后肢左手托起去皮的标本,右手持金冠剪直接剪开耻骨联合,随后剪开两后肢相连的肌肉组织,并纵向剪开脊柱尾杆骨留在一侧,将标本一分为二,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备用;4.分离坐骨神经取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翻转,使其足底朝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用玻璃针沿脊神经向后剥离坐骨神经;沿腓肠肌正上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肌缝找出股部的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基部有一梨状肌盖住神经,用玻璃针轻轻挑起此肌肉,便可看清其深层穿行的坐骨神经;剪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再用玻璃针轻轻挑起神经,自上而下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其他分支,将坐骨神经游离至腘窝处;用金冠剪剪去多余的脊柱骨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取下脊柱端的固定针,用手术镊轻轻提起脊柱骨的骨片,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5.游离腓肠肌用玻璃针将腓肠肌与胫腓骨分离开,用手术刀片将腓肠肌跟腱与胫腓骨分离开一段,用手术镊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跟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6.分离股骨一手捏住股骨,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用金冠剪刮干净股骨上的肌肉,保留股骨的远端二分之三,剪断股骨;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7.检验标本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持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使其两极轻触神经,如腓肠肌反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提起腓肠肌上的结扎线,勿使神经收到牵拉,轻轻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稳定5-10min,即可用于实验;8.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股骨部分插入肌槽的固定孔内,拧紧固定螺丝,将坐骨神经放在电极上,将跟腱上的结扎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9.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类型的生理记录仪记录单收缩和强直收缩,步骤如下:(1)将张力换能器在肌槽上方与肌槽平行地固定于铁支架上,将标本上的结扎线缚于张力换能器悬梁壁上,将换能器输出的插头连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将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输出电极连于肌槽电极上;选择采样频率、显示方式、显示通道、时间常数、高频滤波,必要时还要选择50Hz陷波;记录时选择刺激标记;(3)选择单刺激方式,合适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扫描速度、纵向放缩和刺激标记,记录单收缩曲线;记录曲线参考图;(4)选择连续刺激方式,参考单刺激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纵向放缩、刺激标记、调节刺激时间间隔和扫描速度,分别记录不完全强直收缩曲线和完全强直收缩曲线;记录曲线参考图;(5)将记录曲线存盘,根据需要进行剪辑和编辑,最后导出另存或输出打印;实验记录分析:刺激电压低于阈上刺激,神经不兴奋,肌肉也不会收缩;当电压达到阈强度,神经开始兴奋,肌纤维才开始收缩;当刺激频率增大时,如果刺激频率小于骨骼肌收缩舒张频率就可以看到数个比较完整的收缩舒张波从零电位到峰值,再由峰值回到零电位,而当刺激频率大于骨骼肌收缩舒张频率时,骨骼肌一次收缩后还没来得及舒张完全就又受到电刺激重新达到收缩峰值,刺激频率增大到一定强度时就几乎看不到骨骼肌舒张的波形,持续收缩直至僵直;注意事项1.双毁髓时应注意使蟾蜍头部前俯,用纱布盖在耳后大腺上,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眼内;如分泌物射入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标本制备过程中应经常滴加任氏液,防止标本干燥;思考题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2、答:不能;自来水是低渗溶液,会使肌细胞失水萎缩,影响活性和实验结果;3、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答:金属器械碰压神经与腓肠肌,会引起肌肉收缩,如果碰的较重,损伤部位及近端的神经就死亡了,以后刺激只能从损伤处向肌肉处之间的部分;另外容易使标本疲劳,失去活性;4、如何保持标本的机能正常答: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保持湿润,常加任氏液,最好先泡一会;实验二蟾蜍离体蛙心灌流目的要求1.学习两栖类动物离体心脏的灌流方法,掌握斯式插管法;2.证明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生理特征;3.观察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心脏活动的影响;4.理解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对于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基本原理心脏离体后,仍能有节律地自动收缩、舒张,此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两栖类动物的心脏没有冠状动脉,心肌细胞直接从心腔中的血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因而可用斯式插管法进行离体心脏灌流;灌流液的成分应同动物内环境的成分基本一致,用于两栖类动物心脏的灌流液为任氏液;始终有任氏液灌流于心腔,离体心脏可长时间地活动,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材料与器械蟾蜍或蛙,蛙心套管,套管夹,支架,双凹夹,滑轮,烧杯,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微机记录系统或二道记录仪,张力传感器,滴管,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NaCl,5%NaCl,2%CaCl2,1%KCl,1/5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实验步骤1.暴露心脏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双毁髓后,将其仰卧于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解剖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开一口,将解剖剪紧贴体壁向前伸入,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在腹面可以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心房;心室右上角连着一个动脉干,其根部膨大为动脉圆锥;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支主动脉;用玻璃针从动脉干背部穿过,将心脏翻向头侧;在心脏背面两心房下面,有一个呈紫红色的膨大部分,为静脉窦,是两栖类动物心脏的起搏点;静脉窦连左、右前腔静脉,后连一个后腔静脉;后腔静脉近窦处,有左、右肝静脉汇入;2.离体心脏制备斯式插管法分四步:1)动脉切口:在动脉干分支处下方穿过一线,并打一活结留作固定套管用;在左主动脉下方穿过一线,稍离动脉干分支处结扎;左手提起左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近动脉圆锥处、沿向心方向将左主动脉壁剪一“V”斜口;2)套管入室:取一尖端大小适宜的斯式蛙心套管,加入少量任氏液,达套管内2~3cm高度即可;左手用小镊子夹住切口缘,轻轻上提,使切口扩大;右手持蛙心套管,自切口处插入动脉圆锥;然后,左手持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向后拉,右手推送蛙心套管,使之进入动脉圆锥;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在心室收缩时,将套管经主动脉瓣间隙插入心室腔内;进入心室后,血液冲入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波动而上下移动;如果套管没有顺利插入心室,应改变方向慢慢试插,不用蛮力;插入心室后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口;3)固定套管:待套管尖端插入心室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再将结扎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以防标本滑脱;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4)游离心脏:先将结扎线上方的左、右主动脉剪断;然后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所有的组织,使心脏离体;在结扎和剪断时,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的余血,使套管内的灌流液中不再有残留的血液;套管内任氏液面高度应尽量保持一致,控制在2cm左右较为适宜;3.固定蛙心标本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的肌肉;为了不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定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4.开启仪器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打开matlab,选择“蛙心灌流”实验;5.实验记录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2)改用%NaCl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记号,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3)向套管内加入2~6滴5%NaCl溶液,作好加药记号,观察心搏曲线的频率及振幅变化;当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应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并做好冲洗标记,迅速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4)同法向套管内加入1~3滴2%CaCl2溶液,观察并记录心搏的变化;当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更换任氏液,待心搏恢复正常;5)向套管中加入1~2滴1%KCl溶液,记录心搏曲线变化;当心搏曲线变化时同法更换灌流液,待心搏恢复正常;6)同法记录套管中加入1~2滴肾上腺素溶液1/5000后心搏曲线的变化;7)同法记录套管中加入1~2滴乙酰胆碱溶液1/10000后的心搏曲线的变化;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1、正常心搏曲线2、用%NaCl溶液灌流分析:由图可知,Na离子会使心肌活动强度减弱,原因是用NaCl溶液灌注蛙心时,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离子,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内流钙离子减少,细胞质Ca离子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3、用2%CaCl2溶液灌流分析:细胞外Ca离子在细胞膜上对Na离子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钙离子浓度增高时,钠离子内流受抑制,细胞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减小,使兴奋性及传导性均降低;钙离子浓度增高使钙离子内流增多,因此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加快加强,传导性增高,而快反应细胞平台期缩短,复极加速;钙离子内流增多,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钙离子浓度降低时,所引起的变化与高钙时相反;因此加入氯化钙后,心率减少、振幅减少,基线上移;5、用KCl灌流分析:滴加氯化钾后的心搏曲线发现,曲线的频率逐渐减小,愈来愈疏,幅度逐渐下降,因为当细胞钾离子浓度增高时,钾离子与钙离子有竞争性拮抗作用,钾离子抑制细胞膜对钙离子的转运,使进入细胞内钙离子减少,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能力降低;所以心搏曲线振幅减小;6、用肾上腺素灌流分析: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描记的心搏曲线幅度明显增大;其作用机理是,肾上腺素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钙离子通透性,导致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增高,使心肌收缩增强;另外,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钙离子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钙离子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钙离子的速度,刺激钠离子与钙离子交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钙离子的作用加速,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增加;6、加入乙酰胆碱灌流分析:上图可示,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最后出现蛙心停止舒张阶段;其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促使钾离子外流,将引起:1窦房强细胞复极时钾离子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2复极过程中钾离子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缩短,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注意事项1.剪开动脉管壁时,不能只剪开其外的薄膜,而要彻底将血管内膜剪破,但不要把血管剪断;2.使用蛙心夹夹心尖时,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3.每种试剂使用后,都要用新鲜任氏液冲洗2~3次,以待心搏恢复正常;4.各种试剂的滴管不能混淆;5.每项实验都要有相应的对照;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对心肌有何作用分析如上文;实验三小鼠脊髓半横切实验目的观察小白鼠脊髓半横断后的表现,加深对脊髓的认识;实验原理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简单的反射由脊髓完成,如膝反射,而复杂的反射则涉及到大脑皮层;脊髓把感受器接受到的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发出的信息又通过脊髓传到相应的效应器;这种传导机能主要由脊髓的白质来完成;白质是由神经元发出的长突起神经纤维组成的;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按不同的机能顺序排列;一旦脊髓被切断,则可导致切口以下相应部位的感觉或运动功能的丧失;实验对象小白鼠实验器材及药物改进的蛙板蛙板两边各钉两枚小元钉、小烧杯、药棉、手术缝针、丝线、解剖刀、剪刀、眼科手术刀、镊子、乙醚;实验方法及步骤1.用乙醚麻醉小鼠;2.把小白鼠俯卧和固定在改装了的蛙板上,剪去胸腰部背面的毛,在正中处用解剖刀纵切皮肤,划一个长的切口;3.紧贴第1~3节腰椎的棘突,用解剖刀切断椎上的肌腱,并用药棉球分离肌肉,暴露椎骨;4.用镊子夹住第二腰椎,另一个拿剪刀剪去棘突和椎弓,暴露白色的脊椎;5.在脊椎背面正中有一条纵向的血管,叫脊髓后静脉,以此为标志,用柳叶刀将一半脊髓从中央向外侧完全切断;6.松绑四肢,待其苏醒进行下列观察小白鼠在实验桌上运动状况;实验结果及分析当手术成功时,可观察到如下结果:小白鼠在运动时,与脊髓损伤同侧的后肢不能运动,呈现出以脊髓损伤侧为轴的转圈运动;结论:由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到达脊髓后,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继续向下传送,脊髓两侧的运动神经纤维大都在本侧里行走即不交叉到对侧;在脊髓被损伤的一侧,运动指令无法传到横切以下的部位,该侧后肢得不到运动指令,因而不能随意运动;脊髓未遭横切的一侧,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可以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传到后肢肌肉,所以这一侧后肢运动如常;注意事项1.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首先麻醉要适度,麻醉过深小白鼠易死亡,过浅小白鼠易苏醒;其次用柳叶刀横切一侧脊髓时要防止损坏对侧脊髓;2.半横切部位必须在相当于第二腰椎的脊髓处,实验效果才好;手术中要防止出血过多;实验四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目的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方法和间接或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实验原理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的血压是相当恒定的,这种相对恒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性的调节而实现的;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心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是心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支配血管的植物性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中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从而调节动脉血压;本实验是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的;实验用品家兔、D-95生理记录系统、血压换能器、塑料动脉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手术灯、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40%酒精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纱布、棉球、丝线、%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实验步骤和项目一、手术准备1、麻醉并固定动物: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剂将兔子麻醉;注射时应密切观察动物的肌张力、心跳、呼吸、瞳孔大小、角膜反射等,以免麻醉过深;将动物仰卧于手术合上.固定好头部和四肢,注意颈部必须放正拉直;2、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剪去颈部的毛,沿正中线作一5~7厘米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将气管两旁的肌肉拉开,便可在气管的二侧深部找到包在颈动脉鞘内的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在分离颈总动脉前,仔细识别以上三条神经,其中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较细,减压神经最细,且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分离时不要过度牵拉,以免使神经受损;并在各神经下分别穿过一有色标记的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线备用;然后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并向头端追索一直到甲状软骨的上缘,此时可见到颈总动脉分支为颈内和颈外动脉;在颈内动脉的基部有一膨大处,此即颈动脉窦;在右颈总动脉下穿过二根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线,作结扎和固定动脉插管用;并以同样方法分离出右侧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穿线备用;3、动脉插管:在右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然后结扎其远心端,在动脉夹与结扎之间一般应相距2cm左右;在结扎的下方用锐剪朝向心端做一“V”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用丝线将其敷紧结扎固定,以防插管滑出;二、观察项目:1、牵动颈总动脉;手持左侧颈总动脉上的穿线牵拉5秒;同时记录刺激记号,以下各项亦同,不另,观察心搏与动脉血压有何变化2、夹闭颈总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左颈总动脉5-10秒,观察心搏与血压有何变化3、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观察心搏与血压有何变化;注意事项1、本实验麻醉应适量,过浅动物挣扎,过深则反射不灵敏;2、动脉插管应始终保持与动脉方向一致,防止插管刺破动脉管壁;3、进行每一项目后,必须待心搏与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项;实验结果牵动颈总动脉:注射肾上腺素:实验五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实验目的学习用膀胱套管或输尿管套管引流的方法,观察不同生理因素对动物尿量的影响;加深对尿生成调节的理解;实验原理尿是血液流过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而形成的,凡对这些过程有影响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取决于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其大小取决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主要是管内渗透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能力,后者又为多种激素所调节;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及药物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00u/ml、生理盐水、呋塞米、38度生理盐水;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气管插管、膀胱导管或输尿管导管、动脉插管、注射器1ml、20ml及枕头、烧杯;实验步骤及方法1.标本的制备1实验兔在实验前应给予足够的菜和饮水;2称重动物,耳缘静脉注射20%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1体重进行麻醉,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f59d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1.png)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条件下人体生
理功能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血压计、心率监测仪和呼吸频率计进行观测。
实验对象为健康成年人,分别在静息状态、进行轻度运动后和进行剧烈运动后进行观测记录。
实验过程中,实验者需要保持心情平静,不得进行大声喧哗或过度活动,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实验对象的血压为正常范围内,心率和呼吸频率较
为平稳;进行轻度运动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有所上升,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剧烈运动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上升,甚至出现短暂的异常情况。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在不
同运动状态下,人体的生理指标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给,心脏和呼吸系统会加快运转以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和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这是因为身体处于极度紧张状态,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支持运动,同时会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规律,这对于我们合理安排运动锻炼、预防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消耗身体能量和引发不良生理反应。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观测和记录,深入了解了人体生理指标在不同状
态下的变化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特点和规律,为保持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无。
生理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4b0a80a216147916112802.png)
篇一: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报告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1级b班实验课程名称__生理学实验指导教师及职称_开课时间 2013 至_ 2014 学年_第二学期填报时间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篇二:生理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生理感觉实验姓名:同组成员:学号:组别:第6组室温:24实验日期:2015.5.15实验1:辐辏双眼视力要求左右眼睛里的图像合二为一。
只有当图像落在视网膜左右相应的部位置时,才能将一个物体的两个图像融合为一,否则会出现重影。
实验2:适应性调节(聚焦)眼睛能够通过改变瞳孔的形状(变焦)调节视力。
步骤:1. 挡住或者闭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放在另外一只眼睛前面15cm处,并让这个别针与远处的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2. 当你看远处的物体时,别针就变模糊,不在焦距内了。
3. 而当你看别针时,远处的物体变模糊了。
对近处物体(别针)的适应性调节似乎费力一些。
4. 如果戴眼镜,请取掉,挡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向前伸直前臂,在看着别针尖端的同时,慢慢地向眼睛处移动别针,直到模糊时。
别针被看到的最短距离就是“近视点”。
用尺子测量这个距离,将数值填写在表中,看一下你是否是近视。
结果测得的近视点如下:实验3:跳动抑制你能够看到你自己的眼睛移动吗?步骤:1. 面对着你前方30cm-60cm处的一个镜子。
2. 交替地看你左右眼睛里的图像。
3. 你能够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4. 如果你们组的其他成员在你进行观察时也在看你,5. 他们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结果在交替看左右眼里图像的过程中,看近处的物体较容易观察到左右眼的移动,看远处物体没有观察到眼睛的移动,当别人能观察到自己的眼睛在移动时,自己也能感觉到眼睛移动。
实验4:盲点每个眼睛的视野里都有一个盲点,称为视盘,是视网膜的一个部分,这个地方没有光感受器。
步骤:1. 取一支felt-tipped笔,笔芯为黑墨水,笔套为白色。
生理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5cae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a.png)
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生理实验,探究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加深对人体生理学
知识的理解。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心率计、血压计、体温计等。
实验过程,首先,记录实验者的基础生理指标,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
然后,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仰卧起坐等,记录运动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最后,进行放松休息,观察生理指标的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运动后,实验者的心率明显上升,血压也有所增加,体温略微
升高。
而在放松休息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血压和体温也逐渐回落至基础水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运动后,人体的心率、血压和
体温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输送氧气和养分,血管收缩增加血压以维持血液循环,身体代谢产生的热量也会导致体温升高。
而在休息放松后,这些生理指标会逐渐恢复正常。
实验启示,生理实验是加深对人体生理机能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理变化,为保持健康、科学锻炼提供依据。
结语,通过本次生理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认识,也对运动
后的生理变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学习,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生理学知识,为保持健康、科学运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f0e74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b.png)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细胞膜透性研究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
实验材料:
1. 人类红细胞
2. 多种浓度的蔗糖溶液
3. 离心机
4. 显微镜
5. 显微镜计数板
6. 0.9% 等渗盐水
7. 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
1. 取适量人类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2.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变化。
3. 使用0.9%等渗盐水作为对照组,观察红细胞在等渗环境下的稳定性。
4. 利用离心机对处理后的红细胞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出未透膜的红细
胞和透膜的红细胞。
5. 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计数透膜红细胞的数量。
6. 分析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
实验结果:
1. 在低浓度蔗糖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保持正常,未见明显透膜现象。
2. 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加,观察到红细胞逐渐出现收缩现象,透膜
现象增加。
3. 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大量红细胞发生透膜,形态不规则,甚至出
现破裂。
4. 对照组红细胞在等渗环境下保持稳定,未见透膜现象。
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透性受到溶液浓度的显著影响。
在高渗透压环境下,细胞膜透性增加,导致水分流失和细胞收缩。
这一现象在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治疗某些疾病时,需要考虑细胞膜透性对药物吸收和分布的影响。
此外,本实验也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关疾病的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
![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3bd8be560508763230121202.png)
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二、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老师:实验人:合作人:年月日实验内容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实验目的】1、了解新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原理】在正常人体,有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播到左、右心房,在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心室收缩。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
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记录的心电图(ECG)。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实验器械】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对象】人【实验步骤】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
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
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
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 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fe97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a.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心脏解剖结构。
2. 掌握心脏生理功能实验方法。
3. 了解心脏搏动的基本原理。
4. 分析心脏功能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四、实验对象健康成年志愿者五、实验器材1. 心脏解剖模型2. 心电图机3. 动物心脏生理学实验装置4. 心电图记录纸5. 激光笔6. 计时器7. 记录本六、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解剖结构,了解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冠状动脉等部位。
2. 在动物心脏生理学实验装置上,连接心电图机,记录心脏搏动情况。
3. 观察并记录心脏搏动的周期、频率、幅度等参数。
4. 通过调整实验装置上的旋钮,观察心脏搏动的变化,分析心脏功能与外界刺激的关系。
5. 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心脏搏动曲线。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之间有房中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中隔。
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冠状动脉负责心脏的血液供应。
2. 心脏搏动观察结果:心脏搏动周期为0.8秒,频率为75次/分钟,幅度约为0.5V。
3. 调整实验装置观察结果:当调整实验装置上的旋钮,增加心脏搏动频率时,心脏搏动周期缩短,频率增加,幅度略有减小;当调整实验装置上的旋钮,降低心脏搏动频率时,心脏搏动周期延长,频率降低,幅度略有增加。
4. 心脏功能与外界刺激关系分析:心脏搏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
实验结果表明,心脏搏动与外界刺激密切相关,调整实验装置上的旋钮可以模拟外界刺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八、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心脏解剖结构和心脏搏动情况,掌握了心脏生理功能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解了心脏功能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到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3. 本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九、实验讨论1. 心脏搏动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心脏搏动变化?2. 心脏功能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如何保持心脏健康?3.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c298b02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d.png)
最新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对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其吸收功能与肠腔内物质的浓度有关。
通过改变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可以观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效率,从而了解小肠吸收功能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1. 小鼠若干只,体重约20-25克。
2. 葡萄糖溶液,分别制备5%,10%,15%,20%和25%的不同浓度。
3. 吸收瓶,用于收集小肠吸收的液体。
4. 手术器械一套,用于小鼠手术操作。
5. 显微镜,用于观察小肠黏膜细胞。
6. 实验室常规试剂和耗材。
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使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2. 对小鼠进行麻醉,并进行腹部手术,将吸收瓶植入小肠肠腔内。
3. 通过灌注的方式,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注入吸收瓶中。
4. 观察并记录小肠对葡萄糖溶液的吸收情况,包括吸收时间、吸收量等。
5. 取出小肠样本,制作黏膜细胞涂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
6.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吸收曲线,比较不同浓度下小肠的吸收效率。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量随着葡萄糖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吸收量不再显著增加。
显微镜观察发现,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处理的小鼠小肠黏膜细胞出现轻微损伤。
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存在一定的调节范围。
在一定浓度下,增加葡萄糖浓度可以提高吸收效率,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黏膜细胞损伤,影响吸收功能。
这可能与小肠黏膜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有关,高浓度下转运蛋白可能达到饱和状态,限制了进一步的吸收。
结论: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效率与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有关,但存在最适浓度范围。
过高的浓度不仅不能提高吸收效率,还可能对小肠黏膜细胞造成损伤。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小肠吸收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b086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a.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是我们周围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物,它们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实现
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我们进
行了一系列植物生理学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收集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数据。
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呈现出增
加的趋势。
这表明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十分显著,光合作
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二:水分蒸腾速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相对湿度下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
结果显示,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逐渐降低。
这
表明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受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湿度与水分蒸腾速
率呈负相关关系。
实验三:温度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调节了不同温度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的呼吸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植物的呼吸速
率受温度影响,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蒸腾和呼吸等生理过
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为我们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
应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对今后的植物生理学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50c4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6.png)
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生理学实验,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特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材料包括生理记录仪、心电图机、血压计、心电图导联线、电极片、生理盐水、药用酒精、消毒棉球等。
实验方法,首先,对实验仪器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然后,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实验者进行身体状况检查、消毒处理和导联贴附。
接着,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心电图、测量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例如,观察到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血压在运动后也会有所变化。
另外,心电图的波形和特点也能反映出心脏的生理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人体的生理特点。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生理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者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实验后需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实验的顺利进行。
总结,生理学实验是对人体生理功能进行观察和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生理特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对生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语,生理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理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对生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理学实验报告doc
![生理学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bf31bcf8c75fbfc77db2f3.png)
生理学实验报告篇一:生理学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技术,为此后有关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蛙或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且其离体组织需要的生活条件非常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研究神经肌肉生理最常用的对象,经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肌肉收缩的特点、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等。
三、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四、实验器材及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金属探针1根,粗剪刀、眼科剪刀各1把,圆头镊子、眼科镊子各1把,玻璃分针2根),蛙板和玻璃板各1块,培养皿,滴管,废物缸、锌铜弓,丝线,棉花;任氏液。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双毁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
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毁脑组织。
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
脊髓彻底捣毁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2、剥制后肢标本:左手持手术镊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皮肤,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剥皮肤。
剪开腹壁肌肉,用手术镊提起内脏,翻向头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上,右手持金冠剪纵向剪开脊柱,再剪开耻骨联合,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剪断盖在上方的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8a5c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d.png)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反射活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以及探究反射弧完整性对反射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只有当反射弧的结构完整,并具有适宜的刺激时,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
若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损伤或缺失,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手术器械:解剖剪、镊子、眼科剪、眼科镊等。
3、实验仪器: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标本双毁髓法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失去疼痛反应。
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其下腹部皮肤和肌肉,暴露腹腔。
找出坐骨神经干,用玻璃分针分离并穿线备用。
2、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接触蟾蜍左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肌反射。
记录反射发生的时间和反应强度。
3、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捣毁脊髓:用探针捣毁蟾蜍的脊髓,再次用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肢脚趾,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剪断传入神经:在左后肢大腿基部将坐骨神经剪断,重复刺激脚趾,观察反射变化。
剪断传出神经:在左后肢膝关节处剪断坐骨神经,再次刺激脚趾,观察反射情况。
破坏感受器:用手术剪将左后肢脚趾皮肤剥去,然后刺激,观察反射有无。
五、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用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左后肢脚趾,蟾蜍迅速出现屈肌反射,表现为左后肢收缩。
2、捣毁脊髓后,刺激左后肢脚趾,屈肌反射消失。
3、剪断传入神经后,刺激左后肢脚趾,屈肌反射消失。
4、剪断传出神经后,刺激左后肢脚趾,有感觉但无屈肌反射动作。
5、破坏感受器后,刺激左后肢脚趾,无屈肌反射发生。
六、结果分析1、正常情况下,感受器感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屈肌反射。
大一生理学凝血实验报告(一)
![大一生理学凝血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e42b70e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1.png)
大一生理学凝血实验报告(一)大一生理学凝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人类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学习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方法;•分析影响凝血时间的因素。
实验原理凝血是人类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当血管损伤时,血液会通过凝固形成血凝块来封堵伤口。
血液凝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2.凝血因子激活:伤口处的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将纤维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伤口处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本实验主要测定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反映的是形成血栓的时间,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的是因子凝集的时间。
1.取出试剂盒中的试剂,室温放置30分钟;2.取一只试管,加入1ml试剂2,放置5分钟;3.加入0.1ml受试者血清样本;4.设置计时器,倒入3ml试剂1,立即开始计时,轻轻摇晃试管;5.当血液凝固时,停止计时器,记录凝血时间。
重复以上步骤,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样本一的凝血时间为12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15秒,样本二的凝血时间为11.5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14.5秒。
实验分析通过上述测试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凝血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并不完全一致;•影响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因素很多,如血小板数量、凝血因子含量、温度等;•本次实验所得结果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实验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受试者的个体差异等。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凝血的基本原理,学习了几种常用的凝血指标的测定方法。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实验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程度,而在临床实践中更要考虑个体差异,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实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所测参数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凝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哪些,如何诊断和治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凝血功能及其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
生理学实验报告一
![生理学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10da765c804d2b160b4ec0f3.png)
生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1.实验员:马冰(0941054)2.时间:2011年10月10日3.组号:第二组4.班级:09生科二、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技术3.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4.观察电刺激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5.熟悉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及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之间的关系三、实验原理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也就是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阈强度: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时,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值或阈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其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进行长距离无衰减传递(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等)。
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电兴奋,其特点:①幅度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升高;②在细胞膜上可进行电紧张性扩布,即衰减性传播;③可以相互融合(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会产生一次机械性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兴奋性作为三大基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那么,什么叫兴奋性呢?它是指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所有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也就是动作电位)都必须有一个条件:刺激。
刺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其中,刺激强度就是电刺激的脉冲电压,刺激时间就是某个单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固定刺激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式的。
但在神经纤维肌肉标本中,则表现为当刺激强度很小时(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当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肌肉收缩的幅度与之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1.实验员:马冰(0941054)
2.时间:2011年10月10日
3.组号:第二组
4.班级:09生科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技术
3.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4.观察电刺激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
5.熟悉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及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也就是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阈强度: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时,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值或阈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其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进行长距离无衰减传递(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等)。
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电兴奋,其特点:①幅度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升高;②在细胞膜上可进行电紧张性扩布,即衰减性传播;③可以相互融合(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会产生一次机械性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兴奋性作为三大基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那么,什么叫兴奋性呢?它是指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所有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
(也就是动作电位)都必须有一个条件:刺激。
刺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其中,刺激强度就是电刺激的脉冲电压,刺激时间就是某个单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固定刺激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式的。
但在神经纤维肌肉标本中,则表现为当刺激强度很小时(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当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肌肉收缩的幅度与之成正比。
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千万条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兴奋性各不相同。
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
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逐渐增多,其所引起收缩的肌纤维数目亦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刺激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它们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
此后,若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将不再增加。
我们把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最适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把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强度,把单刺激改为连续单刺激):刺激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连续刺激的次数。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肌肉的反应依次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⑴如果刺激频率很小时,每相邻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很大,当其大于肌肉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之和时,肌肉表现为一个个的单收缩。
单收缩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
前者占时较后者为短。
⑵当逐渐增加刺激频率,使新的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未完全舒张的基础上就开始新的收缩,形成锯齿样的不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⑶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大时,新的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收缩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收缩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收缩,形成一个类似方波的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见生理学实验指导P36,P40,P44)
五、实验对象
蟾蜍
六、实验结果
(一)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从图1看出,本组实验的骨骼肌标本的阈值是0.070V,阈上刺激强度范围是:0.070V~0.180V,最大刺激强度是0.180V,在阈上刺激强度范围中骨骼肌的收缩反应或强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图1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
分析:由阈上刺激增强到最大刺激,肌肉收缩也会逐渐增强到最大收缩。
阈刺激只能引起少数阈值最低的运动单位兴奋,随着刺激增强,引起较多的以至全部运动单位兴奋。
在全部运动单位都兴奋的情况下,显然,即使是超最大刺激也不能继续增加收缩的幅度。
(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从图2看出,刺激强度固定在1.00V,本组实验的骨骼肌标本的收缩形式有单收缩(频率为:3.0Hz),不完全强直收缩(频率范围在:5.0~11.0Hz),完全强直收缩(频率范围在:13.0~15.0Hz),也就是说,在刺激频率低时,只看到肌肉收缩出现单收缩形式,随刺激频率的增大可以看到肌肉收缩出现强直收缩形式
图2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
分析:由于骨骼肌单收缩的动作电位仅持续1~2ms,单次收缩却可维持100ms,当骨骼肌正在收缩时或舒张还未结束时将可能会受到第二次神经冲动的刺激,所以在骨骼肌活动期间连续给予动作电位刺激,新的收缩会叠加在上一次收缩之上,使骨骼肌的张力持续增加。
在低频刺激情况下,由于两次刺激之间肌肉部分处于舒张状态,因此图2中的肌张力曲线呈振荡波形,即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各收缩波完全融合,不能分辨,表示肌肉维持在稳定的收缩状态,即完全强直收缩。
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由于刺激的间隔很短,当前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或处于收缩期时,后一次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已经出现并被叠加上去。
(三)刺激强度与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反应的关系
从图3可以看出,本组实验的坐骨神经干标本的最大刺激强度是6.13mV,在阈上刺激
强度范围中坐骨神经干AP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峰值是12.28mV
图3 刺激强度与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反应的关系
分析:当给细胞膜一个能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时,会观察到首先出现一个缓慢的除极化过程,当达到阈电位时,随即产生一个爆发的除极化过程。
然后膜电位的极性发生反转,与细胞膜外相比,此时细胞膜内的电位为正。
此后膜又迅速恢复到原先的静息电位水平。
在一个给定的细胞中,动作电位的波形永远是相同的。
(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及不应期观察
AP传导速度:18.18m/s
图4 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及不应期观察
分析:当一个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无论给予第二次刺激的强度有多大,细胞都不会产生第二个动作电位。
绝对不应期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旦电压门控Na+通道处于开放或失活任一状态时,无论再给予多强的刺激,这些门控通道都不能重新开放,只有当恢复到静息状态,通道门构型重新恢复到初期状态,才能引发新的动作电位的产生。
绝对不应期说明第一个动作电位必须在结束后,在产生动作电位细胞膜的同一位点才能有第二个动作电位发生,因此动作电位必然是相互分离的,而且一个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在另一个之上。
七、结果讨论
1.肌肉收缩的幅度随刺激频率增高而增大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各次刺激引起的收缩过程发生融合而叠加起来,这时肌肉强直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单收缩,这可能与连续刺激肌肉时,从肌质网重复释放的Ca2+浓度,使横桥得以有较长的时间持续活动有关。
2.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动作电位是否也发生融合?
肌肉动作电位只出现频率加快,却始终各自分离而不会发生融合或叠加。
这是由于肌肉的动作电位只持续1~2ms,即使刺激频率落于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持续期间之内,组织又正好处于兴奋性的绝对不应期,这时新的刺激将无效,既不能引起新的动作电位,也不引起新的收缩。
3.为什么不同的肌肉出现完全强直收缩的频率不同?
不同肌肉单收缩的持续时间不同,因而能引起肌肉出现完全强直收缩的最低临界也不同,例如,单收缩快速的眼球内直肌需要每秒350次的高频刺激才能产生完全强直收缩,而收缩缓慢的比目鱼肌只需每秒约30次的频率。
4.关于任氏液
任氏液是两栖类动物实验常用的生理盐溶液,含有组织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电解质,其渗透压和酸碱度也与动物体液近似。
因此,标本浸于任氏液中,不会影响组织的兴奋性。
5.注意事项
(1)及时用任氏液浸湿标本,保持其兴奋性。
(2)避免蟾酥进入眼内,一旦进入,立即用清水冲洗。
(3)用玻璃分针分离神经,不可用金属器械碰触。
(4)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强力牵拉和手捏神经或夹伤神经肌肉。
(5)刺激强度和频率由小到大。
(6)一段刺激3~4ms后应让标本休息一段时间。
八、结论
1.在阈上刺激强度范围中骨骼肌的收缩反应或强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2.在刺激频率低时,只看到肌肉收缩出现单收缩形式,随刺激频率的增大可以看到肌肉收缩出现强直收缩形式。
3.在一个给定的细胞中,动作电位的波形永远是相同的。
4.当一个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无论给予第二次刺激的强度有多大,细胞都不会产生第二个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