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代码:0515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48202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ecurity Law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必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三本科生、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法学概论二、课程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将市场经济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理论与王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相结合,分析和介绍中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问题,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由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
劳动法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地位与作用;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等理论与实务问题。
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概念、范围、功能、类型;社会保障法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地位;中外社会保障立法等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全面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劳动法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劳动法概念与属性;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关系的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体系框架。
(二)教学内容要点1 课程简介1.1 课程的地位和属性1.2 课程主要内容2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2.1 劳动法的产生2.2 劳动法的发展3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1.1 劳动法的概念1.2 劳动法的体系框架1.3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4.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及作用4.2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重点与难点:劳动法的属性及其基本原则。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理解劳动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含义与意义2. 劳动就业的原则3. 劳动就业政策4. 劳动者权益保护5. 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正确的就业观。
2. 教学难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具体内容;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劳动就业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正确就业观的理解。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代码:05151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代码:0515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社会保障》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在整个劳动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完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进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哲学、伦理学等诸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宏观大环境,重点阐释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突出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以及管理方法论,并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角度,融进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社会保障》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管理方法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考试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相关知识体系,认识社会保障在国家社会制度中的定位和作用,为社会保障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同时,本课程立足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理解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社会保障学的独特视角,分析和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
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和专业训练。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基础。
《西方经济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公共管理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宏观管理的知识基础,《财政学》为学习本课程中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路线、社会保障与税收的关系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2018年4月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的真题是作者本人考试时在考场上记下来的,只是没有记单选题和多选题。
一、名词解释1、劳动法:答:狭义的劳动法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指定公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一般以法典的形式出现。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社会保障:答: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3、集体谈判:答:指工会或工人代表与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组织的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4、社区服务:答:政府、居委会以及其他社区组织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涉及范围广泛,除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内容外还包括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婚姻指导防止青少年犯罪等。
5、社会救助:答:一种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程序向其提供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二、简答题1、工资分配的原则答:①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②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原则;③宏观调控原则;④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
2、劳动法产生的原因答:(1)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2)是维护自由平等竞争的需要(3)是劳动者长期斗争的结果3、社会福利的特点答:1)社会福利在权利与义务关系上的普惠性2)社会福利待遇标准的一致性4、社会救助法律关系的分类及特征(分类我在网上也没找到可靠答案)答:特征:生俱来、终身专属、不可剥夺5、第五题简答题我忘了,不敢乱写。
三、论述题1、法的价值取向。
(此题的答案是我自己网上找的感觉比较靠谱的,对于我考试中写的答案我已经忘了)答: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是表层价值取向和深层价值取向的组合体。
表层价值取向包括个人生存权和社会安全。
深层价值取向包括正义、公平和社会效率。
由于我国处于改革和制度变迁时期,所以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安全和个人生存权。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第一章: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和劳动者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劳动者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 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和劳动者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及其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讲解劳动和劳动者的概念。
3. 分析劳动者的分类和特点。
4. 讨论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就业与失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就业和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就业的定义和意义2. 失业的概念和原因3. 就业和失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就业的重要性。
2. 讲解就业和失业的概念。
3. 分析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4. 讨论如何提高就业率。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就业形势及政策。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功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意义2.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天津市教委2023年高等教育劳动课程公示
天津市教委2023年高等教育劳动课程公示敬爱的全体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根据天津市教委的工作安排,我校将于2023年开始进行高等教育劳动课程的公示工作。
为了让广大师生对课程设置有充分的了解和参与,现将我校2023年高等教育劳动课程进行公示,欢迎广大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课程名称1.劳动教育概论2.劳动心理学3.劳动法律法规4.劳动保护与安全管理5.劳动生产与组织管理6.劳动技能与职业发展7.劳动社会保障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劳动教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所作为。
三、课程设置1.劳动教育概论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的概念、意义及特点,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伦理道德等内容。
2.劳动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调节劳动心理适应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3.劳动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4.劳动保护与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保护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措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劳动生产与组织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劳动生产和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6.劳动技能与职业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职业规划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7.劳动社会保障主要内容包括劳动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政策、社会保险和福利的享受条件和申领程序。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五、课程评价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本课程将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核、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
六、意见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程,特向广大师生征求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本课程的质量提升和发展。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国际渊源
国际渊源来自国际组织公约、建议书和国家间的双边、多边国际协议,特别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
国家间双边协议指两国之间的协议。国家间多边协议指多国之间的协议。
(二)国内渊源
国内渊源以国家立法为主,分硬法和软法。国家立法包括认可法和制定法。
2).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内容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内容有如下特点:(1)不同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对应性,有时会出现分离状态;(2)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内容十分丰富甚至复杂
18.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客体,是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资金、物和服务行为。
19.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依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形式,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引起一个具体社会保障法律关系。
硬法,即由国家权力(立法)机关依法律制定程序制定的宪法、法典(如劳动法、保险法)、单行法(如养老保险法)。由国家权力机关授权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如条例);由中央行政机关的部委为执行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而制定的行政规章(如部颁规章);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法令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
软法,即权威部门的法律解释等。
社会保障关系归纳为以下五类:(1)社会保障税/费征收机构与缴费人之间因缴费、信息交流和数据管理等事务发生的社会关系;(2)参保单位内部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因缴费和代扣缴费发叶: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交叉发生);(3)社会保障基金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囚基金管理发生的社会关系;(4)社会保障待遇支付机构和社会保障受益人因资格审查和待遇发放等事务发生的社会关系;(5)社会保障行政执法与监督检查机构和相对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1.法律的科学价值则在于:(1)引导人们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2)基于公平、合理原则规范人的意图和行为规范,告诉人们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和不得做什么;(3)通过结构严谨的法律规范来预测人们的行为、法官的判决,以及追究责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__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 终止劳动关系B 劳动争议发生C 调解不成D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__。
A 赔偿金B 违约金C 滞纳金D 罚金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__。
A 解除合同B 终止合同C 变更合同D 续订合同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____规定。
A 企业规章制度B 劳动合同C 法律法规D 集体合同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__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一年B 六个月C 一个月D 十五天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__担任。
A 职工代表B 工会代表C 用人单位代表D 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__。
A 解除B 自行解除C 撤销D 终止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__。
A 集体合同B 经济合同C 民事合同D 劳动合同9、支付__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B 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C 轮换工的劳动报酬D 雇佣工人的收入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__天。
A 56天B 90天C 105天D 120天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
()2、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
()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共20分)1、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四、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我国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2、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五、案例题(16分)某邮电部门的女工,因拒绝周日送报,被认定为旷工,遭到用人单位的违纪处罚。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 05151 自考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1、劳动法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答: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无产者和资本家),二者在分享的基础上又通过劳动关系的建立实现了结合,正是这种劳动关系才成为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法也正是在劳动关系存在的基础上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产生的过程?答:劳动法的产生经历了“劳工法规”和“工厂立法”两个阶段。
劳工法规主要包括(1)强迫被赶出土地的劳动者到资本家的工厂做工、与资本家建立起劳动关系;(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加强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最早的工厂立法是英国1802年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工厂立法是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它通过规定工时的上限和工资的下限来限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3、劳动法产生的原因?答:(1)劳动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2)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护自由平等竞争的需要。
(3)劳动法的产生是劳动者长期斗争的结果。
4、初期劳动法的特点?答:(1)初期的劳动立法绝大多数是从改善童工和女工的劳动条件开始的。
(2)初期的劳动立法适用范围狭窄。
(3)初期的劳动立法虽然规定了对部分劳动条件的改善,但是一般缺少监督条款和责任条款,没有明确的监督检查机构,也缺乏对违法者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和追究,劳动法很难得到真正实施。
5、劳动法在各国的发展情况?答:劳动立法已经逐渐建立起劳动法的完整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工时立法、带薪年休假立法、职业安全与卫生立法、最低工资立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关于调整劳资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的立法、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产生及变化。
6、当代劳动立法的趋势?答:a、各国均已颁布与本国特点相适应的劳动法律法规;b、劳动法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c、劳动法的法律体系逐渐走向完整化和系统化;d、劳动基准成为各国劳动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e、劳动法中的责任条款得以明确和加强;f、各国劳动法中一般都规定了处理劳动争议的特殊机构和特殊程序。
自考05151劳动社会保障试卷(答案全面)
自考05151劳动社会保障试卷(答案全面)自考课程综合测验劳动与社会保障试卷(课程代码)10.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A.资本家B.官僚阶层C.雇工阶层D.工人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1.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名1.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XXX姓A、社会保险型B、强制性储蓄型C、福利国家型D、国家保险型2.社会救助是()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B、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援助C、慈善事业的一种D、社会保险的核心3.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号A、教育事业B、医疗卫生事C、残疾人福利D、城市住房事业证考4.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方式是()准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优抚D、社会救助5.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个()A.国家B.企业C.个人D.其他社会组织6.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级班7.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形下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D.年老、失业、就业、疾病、工伤8.新加坡实行的是(。
)的社会保障模式。
A、社会保险型B、福利国家型C、强制储蓄型D、国家保险型级9.()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根蒂根基性影响身分。
年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品德身分D、社会身分12.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13.我国的社会保险有()、()、()、()、()14.社会优抚指的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奖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专业
01 专业定义
03 发展前景
目录
02 核心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 良好的专业素养,掌握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以及各类型企业中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 人才。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考研方向
毕业生可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如人社部门、医保部门、人事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也可进入企业的人力 资源管理部门、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从事政策制定与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劳动经济学。
感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业定义劳动与社会保障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 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例如: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的办理,辞退、工伤赔偿等劳动纠纷的仲裁, 对孤寡病残等困难户的救助,对于退伍军人、烈士家属的抚恤等。
核心课程
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和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 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主修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主修课程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挺重要的话题,劳动与社会保障。
这可不是个高冷的话题,咱们就用轻松的方式聊聊吧!生活中,劳动和社会保障就像是咱们的双翼,缺一不可。
想想吧,早上闹钟一响,挣扎着起床,洗漱、吃早餐,最后一边抱怨一边出门。
这就是劳动的开始。
大家都知道,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简直像是人生的调味剂,没了它,生活都淡了很多。
说到社会保障,这就像是你工作时的“安全网”。
想象一下,如果你因为生病或者受伤没法工作,生活可咋办呢?这时候,社会保障就像是那根无形的手,轻轻托住你,让你不至于跌得太惨。
社会保障的存在,真的是给了大家一份安心,心里有底,工作也就能更踏实。
想想那些高高在上的,嘿,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可真需要它们。
就像是水里游泳的小鱼,没有水可不行呀,社会保障就是那水,咱们在里头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咱们也得承认,劳动有时候确实挺辛苦的。
你想啊,忙忙碌碌一整天,回到家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真是累得跟狗一样。
可是,想想看,辛苦也是值得的呀!工资一发,心里那种满足感,绝对不是其他东西能比的。
尤其是看着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每一分每一秒,哎,心里那个高兴,简直乐开了花。
工作不只是为了挣钱,还是为了实现梦想。
每一个在职场上拼搏的你,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虽然有时候可能会迷路,但总会找到自己的光芒。
有趣的是,社会保障的背后还有一大堆的规则和程序,这些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大家是不是常常觉得,这些东西就像是游戏里的任务,有时候得费好大劲才能完成。
可要是你能把这些规则弄清楚,嘿,简直就是顺风顺水。
你看看,很多人对于社保了解不深,最后在该享受的福利上白白错过。
哎,这就像是你有一张彩票,但不知怎么去兑,真是可惜!所以啊,咱们得多学习,多了解这些事情,心里有谱,才能活得更精彩。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劳动和社会保障其实就像是生活的两面,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社会保障也在不断变化,就像是天气,今天晴天,明天可能就下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精选word范本!《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3学分。
一学期开设。
9学时录像课。
二、主要教学资源(一)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合一式,由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
基本教材系统阐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它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基本教材同时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辅助教材编入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和思考与练习等内容,加深学生对基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另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规汇编》,收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二)音像教材本课程录像教材为17个课时的录像课。
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三)网上教学资源本课程建有核心网络课程,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快速性、便利性、容量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课堂和学习的便利以及丰富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提供有网上考试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若干课次。
上述各种媒体可相互配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建议1.指导学生全面系统通读文字基本教材、主要法规及参考资料。
2.核心网络课程、录像课、网上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及面授辅导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并通过网络课程的学科动态介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问题。
3.案例分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熟练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程.精选word 范本!度。
可以将疑难案例作为作业或考题。
(五)学时分配本课程录像课17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如下:章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学时学习指南 0.5 0.51 劳动法概述 4 0.52 劳动就业3 1 3 劳动合同 6 2.54 工会与集体合同 4 15 工资和工资保障 3 16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4 17 职业安全卫生 4 0.58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3 19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3 0.5 10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4 0.5 11 社会保障法概论2 0.5 12 社会保险法 6 4 13 社会救助法 3 1 14 社会优抚法 2 0.515 社会福利法 2 0.5 总复习0.5 0.5 合计5417(六)教学环节 1、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主要法规,收看录像辅导课。
劳动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非师范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我系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与地方社会保障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理念的构建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该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拥有一批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硕士与博士为学生授课和进行理论指导。
目前,该专业学生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为广大用人单位所青睐,并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各级各类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社会保障观念,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保障、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人事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管理、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学、会计学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社会各种管理咨询服务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自考网络学习习题汇总
1 [单选题] 中国的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A.16-55岁B.16-60岁C.18-55岁D.18-60岁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展开解析2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劳动者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特征的是( )A.劳动者在体力与智力方面的遗传因素构成了劳动者的先天生理基础B.劳动者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逐步提高自身的劳动水平C.劳动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D.劳动者是诸多素质的综合体,这些素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展开解析3 [单选题] 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卡多尔B.瓦格纳C.古斯塔夫.施穆勒D.阿瑟.塞西尔.庇古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展开解析4 [单选题] ()是用人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A.歧视B.尊重C.纪律D.势利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展开解析5 [单选题] 下列不是就业的涵义的是()A.就业者必须从事社会劳动B.必须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C.就业者所从事的职业或社会劳动不一定是合法的D.必须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展开解析6 [单选题] 经济增加但就业减少被称为()A.吸入效应B.挤出效应C.平衡效应D.以上全不对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展开解析7 [单选题] 下列不是导致城镇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的是()A.经济改革深化导致“体制性失业”B.劳动力素质跟不上时代C.市场竞争加剧,传统导致了大量失业人员D.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激化了就业矛盾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展开解析8 [单选题] 下列不是在三方机制中的政府担任的角色的是( )A.谈判者B.劳动者C.协调者D.立法者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展开解析9 [单选题] 政府在介入集体谈判过程中时,站在什么立场()A.偏向于利益多数者B.偏向于人数多者C.偏向于利益少数者D.中立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展开解析10 [单选题] 谈判准备应在集体协议期满前多少个月以内()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展开解析11 [单选题] 下列是雇主义务的是(C)A.劳动给付义务B.忠实义务C.保障权利义务D.附随义务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展开解析12 [单选题] 劳动争议的诉讼机构是()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C.人民法院D.地区检察院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展开解析13 [单选题] 团体劳动争议为30人以上的团体争议,由()个以上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代码:0515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社会保障》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在整个劳动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完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进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哲学、伦理学等诸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宏观大环境,重点阐释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突出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以及管理方法论,并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角度,融进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社会保障》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管理方法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考试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相关知识体系,认识社会保障在国家社会制度中的定位和作用,为社会保障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同时,本课程立足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理解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社会保障学的独特视角,分析和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
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和专业训练。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基础。
《西方经济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公共管理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宏观管理的知识基础,《财政学》为学习本课程中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路线、社会保障与税收的关系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理解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主体及其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理解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及其适度性,了解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位及其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重点)1.识记:(1)社会保障的概念;(2)风险与保险的联系。
2.理解: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3.应用: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
(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次重点)1.识记:(1)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总体框架;(2)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构成。
2.理解:两类不同性质保障项目的界定及其分类管理。
3.应用:分析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类同点和区别。
(三)社会保障制度主体及其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及其适度性;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特征,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位及其功能。
(一般)1.识记:(1)社会保障制度主体;(2)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涵;(4)社会保障的定位与功能。
2.理解:(1)国家、用人单位、受保人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2)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特点;(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选择的结果;(4)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性构件;(5)社会保障制度的复合功能。
3.应用:(1)分析如何确定适度社会保障水平;(2)分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背景,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发展历程,掌握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及其基本特征,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法;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及其历史和理论背景;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重点)1.识记:(1)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法;(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社会经济根源。
(3)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4)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5)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6)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理解:(1)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与福利经济学和国家干预理论。
(2)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阶段的特征。
3.应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
(二)福利国家的兴起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阶段。
(次重点)1.识记:贝弗里奇报告与英国率先建立福利国家。
2.理解:(1)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3.应用:(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争论与风险。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般)1.识记:(1)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及其改革的背景;(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前期改革的基本实践;(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模式。
2.应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路径与策略。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本的分析范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公平和效率的内涵,理解产权的内涵及其对效率的影响,理解机会均等与平均主义,了解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协调方式,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和效率的重构。
理解政府介入社会保障领域的原因及其政府介入的局限性,了解社会保障领域如何选择政府和市场。
掌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内涵,了解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路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公平的内涵及其多维度性;效率的具体形式与适用条件;产权的内涵及其对效率的影响;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协调方式;机会均等与平均主义;重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机制。
(重点)1.识记:(1)公平的内涵及其多维度性。
(2)效率的具体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2.理解:(1)产权的内涵及其对效率的影响;(2)机会均等与平均主义。
3.应用:(1)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协调方式;(2)重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机制。
(二)政府介入社会保障领域的原因;政府供给社会保障的局限性;社会保障领域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选择。
(次重点)1.识记:(1)社会保障是一种应强制消费的优效品;(2)外部效应的存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3)政府承担社会性风险的能力大于市场;(4)规避投保方的逆向选择倾向;(5)政府具有市场效率之外的再分配职能。
2.理解:(1)政府干预社会保障领域的有效性在一定条件下方可成立;(2)政府转移支付项目的产出和质量难以度量;(3)政策目标与政策效应产生偏离。
3.应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选择。
(三)逆向选择的机理及其规避的路径;道德风险的机理及其规避路径。
(一般)1.识记:(1)逆向选择的机理;(2)道德风险的内涵;(3)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关系;(4)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
2.理解:(1)规避逆向选择的基本方法;(2)道德风险的成因和规避路径。
第四章养老保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养老模式的分类与家庭生产理论,掌握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掌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理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来源、结构和费率水平,理解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计发方法,了解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了解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和省级统筹,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沿革与走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养老模式的分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重点)1.识记:(1)养老模式的分类;(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3)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模式的内涵。
2.理解:(1)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2)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必要性;(3)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近期目标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4)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依据。
3.应用: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深化改革与做实个人账户的关系。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来源、结构和费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计发方法。
(次重点)1.识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来源和结构。
2.理解:(1)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水平的合理界限与调整;(2)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与待遇标准的依据和原则。
(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的两种调整机制。
3.应用:分析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和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沿革与走向。
(一般)1.识记:(1)法定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
(2)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影响因素。
2.理解:(1)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思路;(2)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及其省级统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应用:分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第五章就业与失业保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以及不同的失业类型,掌握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与特征,掌握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与受保人资格认定,理解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以及管理,了解失业保险管理体制的类型,了解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失业率标准和失业类型划分;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与特征;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受保人资格认定。
(重点)1.识记:(1)失业的概念;(2)失业率标准;(3)失业类型的划分;(4)失业保险的类型;(5)我国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对象;(6)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
2.理解:(1)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2)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内在要求;(3)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与管理。
(次重点)1.识记:(1)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来源;(2)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3)失业保险管理的三种类型。
2.理解:(1)失业保险基金的费率水平;(2)失业保险津贴给付标准的实施原则;(3)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比例和给付期限;(4)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和管理重点。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般)1.理解:(1)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2)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2.应用:分析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对策。
第六章医疗保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原则与复合功能,了解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了解社会医疗保险承保的人群范围的选择原则,了解医疗保险供求趋势与基本医疗保险界定,掌握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机制,掌握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制度,了解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